发布时间:2023-09-20 16:08: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融企业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100—03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概念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
供应链金融伴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而产生,作为企业优化管理方式的供应链管理在谋求企业内部整合,控制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后,逐步将目光放在企业上下游采购和销售等与外部的联系上,企业经营伴随着物品、资金的流动,企业之间必然发生存货、赊销、预付款、订单等贸易行为,在金融机构的推动下,供应链成员企业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问题的解决,以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从1998年起,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施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很少,而商业银行信贷又以担保和抵押信贷为主,能否提供有效的物品抵押担保是企业得到信贷融资的关键。同时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配给使得只有个别企业能够得到信贷支持。供应链金融正是在解决抵押、担保的问题上,利用供应链中的结构性资产,实现企业信贷融资的金融创新。
国内最早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20世纪初上海银行开展的存货质押业务。改革开放后,相关业务逐步恢复,而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对产业集群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作为供应链金融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先者的平安银行首先于21世纪初开展了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研究,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带,选择能源产业链作为供应链金融融资探索的突破口,为其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解决了集群企业融资问题,发展自身业务,进而把发展能源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经验扩展到汽车、钢材、有色金属、粮食等产业领域。后来为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践和风险控制,逐步侧重对单一供应链上企业融资需求的分析,形成了自偿性贸易融资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其理论及模式还处在不断完善中,如胡跃飞(2009)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与相关服务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进行了更加广泛的阐释。徐学峰(2010)认为供应链金融应当界定为整个供应链范畴之内,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融资方案。
首先,虽然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大都由商业银行的实践推进完成,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在供应链金融主体中占据主要席位,但也应看到供应链金融主体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一些财务、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物流公司等机构正逐步进入其中,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应当界定为金融机构;其次,供应链金融的外延不应太大,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是基于对贸易融资的探索,所以在概念的界定上应当体现出两者的不同。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或物流企业通过对特定供应链进行分析,对这个链条上的相关节点企业提供系统性金融与资金服务的活动。
二、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产业集群是一个研究较为成熟的经济领域。早在1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就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随着对集群现象研究的深入,产业集群的概念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领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国内外有很多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借鉴王缉慈(2001)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即同处在一个产业领域,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由于具有共生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群体。这些公司的相互联系和关联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产生的贸易关系。
(一)产业集群的特点
1区域性
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它是基于一定目的的企业和机构集聚在一起,形成一定企业区域或地理上的集聚现象。形成这种集聚的原因包括成本最小、劳动力充裕、资本、信息服务等经济因素和一些社会因素。许多企业集聚在一起,构成了各条供应链企业,可以实现劳动力和信息的便利流动,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革新创造了条件,同时产业集群中还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地缘能够维持企业间的贸易稳定。产业集群也被称为块状经济区,正是源于其区域特征。
2网络性
产业集群内部各经济体基于不同分工形成了特定的角色,处于生产经营的不同供应链上,各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使了供应链之间的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构成集群内企业的相互联系的空间网状结构。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企业间的供应链与单一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具有相似性,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集群内部的资金、贸易和信息技术的交互,形成网络化的供应链,有利地推动了整个集群的发展。
3共生性
产业集群中企业不仅具有地理上的联系,同时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联系。集群中的企业基于供应链的延伸发展而来,集群内企业目标一致,形成了稳固的经济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地区的经济实力。集群中的企业一般具有同一产业类别,即所属行业具有一致或相近性。他们共同组织在一起与群外企业产生联系,正是基于内部企业的频繁贸易和非正式的联系使得集群能够生存发展。
三、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的联系
产业集群中的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各供应链,供应链企业间必然产生贸易、资金往来,这就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与产业集群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实际上,由于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供应链金融的实施环境较为契合,使两者联系紧密。
[关键词] 服务创新 “四纬度”模型 金融服务创新
一、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介绍
四维度模型是Bildenbeek等学者在1998年提出的,这一模型将技术创新作为其中的一个维度,更多的关注了服务创新中的非技术因素。它的具体框架如下:
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创新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服务质量,因为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四纬度模型正是基于服务质量形成而建立的,它的四纬度要素都会对最终服务的质量产生影响。从上面的模型中可以看到四纬度指的是新服务概念、顾客界面、服务传递系统以及技术。
二、金融服务创新中的四纬度要素
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向社会提供的、满足客户需要与信用、与信用联系在一起的金融机构活动和结果。在这里我们把金融服务分为第一服务和第二服务。从微观层面上讲第一服务指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金融业务,而第二服务指那些与具体的业务没有技术联系却又关系到金融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和广泛推广的一系列配套服务。金融服务创新应包括这两类服务的创新,第一服务的创新主要是指新工具、新业务,这种创新更多的注重技术纬度,第二服务的创新则包括新市场、新方式、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因此第二服务的创新则需要四纬度要素的参与,尤其是除技术以外的其他三个要素。当然,任何一种形式的金融创新都是通过几种要素综合作用来实现的,只不过不同的金融创新形式侧重的纬度或界面不同。
依据前面四纬度模型,金融服务创新中的四个要素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新金融服务概念,很多时候,金融服务的创新仅仅是一种新的概念的引入。比如,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资产,他们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以完成对其金融资产的管理和经营,于是企业就可以开发一种帮助顾客进行金融产品管理的服务并在竞争者之前占领市场。
2.新的客户界面,这里包括现有和潜在的金融服务的接受者以及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成败取决于能否被现有和潜在的客户所接受。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当前推出了所谓“直接服务”,但这并意味提供了新的服务,而是银行和保险企业与顾客的联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3.金融服务传递系统,这一纬度的核心是强调现有的金融企业组织机构以及现有员工的能力必须适应新服务开发的需要,如不适应,就要通过新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员工能力的培训,促使创新顺利进行。
4.技术选择,它主要指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网上银行、ATM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
三、从四纬度要素角度看我国金融服务创新中的问题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客观上改变了我国金融业的垄断局面,竞争的加剧迫使各金融企业加大了服务创新的力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四纬度要素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主要是:
1.金融服务的创新主要看重第一服务即业务的创新,而对新业务的配套服务重视不足。缺乏配套服务的跟进,金融服务企业的新业务往往不能被顾客理解和接受,甚至其员工对新业务也知之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服务的推广;
2.金融服务企业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其创新的内部驱动力不足。首先我国的金融服务企业的员工素质偏低,对于创新本身就有惧怕的心理,害怕创新的结果造成自己的利益损失;其次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很少定位在创新方面;最后,R&D部门的工作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精神;
3.金融服务创新存在着盲目跟从的现象。一般来说,服务创新的生命周期较短,极易模仿,但在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企业中存在着盲目模仿的现象,缺少对市场和客户的分析与调查是很难取得创新的成功。
四、如何根据服务创新的四纬度模型提升金融企业的服务创新水平
就我国金融企业的服务创新现状来看,前三个维度的创新还相当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创新的质量与效益,而以四纬度模型为基础的服务创新系统不仅同时兼顾了第一、第二金融服务,同时又为金融服务创新提供足够的内部驱动力。那么该如何利用这一创新系统提升我国金融企业的服务创新水平呢。
1.新的服务概念来源于顾客、员工以及研发部门,而前两个往往被我们忽视,这就要求金融服务企业加强与顾客的交流,研究有效的交流方式,从顾客中获取尽量多的代表市场需求的信息,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让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活动中;
2.建立合理、完整的创新流程,一项服务创新的产生过程应该包括产生创意、发展产品概念到营销规划、试销再到投放市场、顾客评价,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创新的失败;
3.创建有效的金融服务传递系统。首先要对企业进行组织再造,改变现有的垂直的、刚性的企业组织结构,建立扁平的、能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映的组织结构;其次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短期学习,确保员工对本企业的服务创新动态有及时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的四纬度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2004,3
[2]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方法综述.科研管理[J],2004,3
[3]刘书翰:新熊比特服务创新研究:服务经济理论的新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2005,4
[4]许庆瑞吕飞:服务创新初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3,3
[5]李刚余倩:浅析服务业服务创新.商业研究[J],2004,4
[6]叶芳:金融创新的背景、表现及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今日科技[J],2001,3
[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对我国金融创新的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1998,2
在海西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福州新兴CBD的海峡金融商务区,承担起了福州金融产业聚集区的重任,随着商业地产投资热潮的萌动,海峡金融商务区的总部型经济价值日趋凸显,成为各路资本关注的焦点。
销售业绩斐然
长期以来,由于住宅市场的火热,投资者热衷于投身住宅市场,忽视了写字楼的投资价值,加上CBD概念的缺失,导致了福州的写字楼市场整体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写字楼的投资氛围并不成熟。随着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州作为海西核心城市以及两岸金融中心地位的确定,投资者在住宅市场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果断转向以写字楼为代表的商业地产。
“目前销售部的业绩很不错,福州各大新写字楼的销售都很火爆。”福建申发置业营销经理张奕贞表示,由于福州本地投资者对写字楼投资还很陌生,相对而言,有外地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对投资写字楼更为热衷。“这些客户通常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过,对于商业地产的升值演变有直观的认识,对于投资福州写字楼会更加理性,眼界相对更高,更能了解海峡金融商务区在未来福州商业发展中的地位和潜力。”
集聚效应带动需求
近年来,总部经济的建设浪潮席卷全国,CBD作为总部经济的主要载体,担负着完善总部经济发展软硬件环境的重要使命。作为CBD核心要素之一的金融机构,则发挥着为CBD区域内企业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不断吸引、壮大企业集群,带动总部型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海西战略的其中一环,海峡金融商务区在福州城市建设规划中,已经被定位成福州未来的金融中心,出于对总部型经济长远发展的考虑,海峡金融商务区将通过高端金融机构的聚集效应,提高商业运作水平,成为福州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
据了解,目前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已经确定了入驻计划,正在海峡金融街开展总部大楼的规划建设。海峡金融商务区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张奕贞表示,海峡金融商务区是政府前瞻性的规划,万达广场全方位的配套、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便利的交通,稀缺的江景资源,银行的集体入驻,海峡金融商务区的整体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金融中心在哪,就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银行需要发展楼宇经济,集体入驻则是看好这里的总部经济。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品牌和形象,也需要银行来提供存款等业务,10余家银行的集体入驻将会进一步提升海峡金融商务区对企业的吸引力。”
本土企业入驻
“海西总部经济的战略概念上,目前即使是厦门也没有政府打造金融街板块的概念形成,福州海峡金融街是唯一一个由政府着力推动的金融街概念。这为市场带来了信心。”福州世纪百联营销经理林明表示,目前本土成长起来的创业型、集团型企业购买写字楼的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可以说大部分的写字楼都是本土企业在消费。“由于目前两岸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两岸的经济交流有了进一步发展,海西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州也将迎头赶上沿海其它发达城市,福州本土的总部型经济正在崛起,刺激了本土企业的写字楼购买需求。”
林明认为,由于商业地产的投资门槛较高,有别于住宅投资,目前海峡金融街的主要客户是高端消费群体,大多为机构与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成为跨国企业甚至是全球性企业,这些企业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上看待公司的未来经营战略,因此,需要更高要求的办公场所。”他指出,企业购买写字楼除了满足办公需求外,还需要通过不动产来保值增值。“购买写字楼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征,竞争和垄断的关系,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行业进入壁垒的概念和分类,行业退出壁垒的概念和分类,市场结构的衡量,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交易费用的概念,博弈论基本概念,纳什均衡的含义。
二.市场行为:企业定价行为,企业促销行为,企业兼并与收购行为,企业技术进步的形式和影响因素,企业多样化经营行为,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
三.市场绩效:市场绩效目标的多元化,市场绩效的衡量方法,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性的含义。
四.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手段,政府管制与放松管制,反垄断政策。
第二部分产业结构
一.产业成长与演进:产业分类方法,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二.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的实质与方式,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概念,生产波及效果的分析。
三.产业结构政策: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支柱产业支持政策,衰退产业援助政策,幼小产业保护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产业安全,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三部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增长的模式,制度变迁的概念,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工业化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二.经济发展的内在与外在因素:资本形成,人力资本形成,基础设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经济发展战略与策略: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税收政策,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策略,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关税与贸易保护,汇率与外汇管理,外资利用与外国直接投资,国际发展援助,对外债务。
四.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扩散,区域经济发展途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区划,区域分工,区域经济联系,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形象设计,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第四部分城市经济与管理
一.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职能与规模,城市经济区的结构与功能,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道路,城镇体系的形成、特征与类型,中心城市的类别和作用。
二.城市经济管理问题;就业与失业,人口流动与增长,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地价评估,城市土地利用,住宅的流通与消费,城市住房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经济,城市经济开发区建设。
三.城市财政与城市金融;城市财政的职能与作用,城市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城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政策性银行的运作,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职能,城市其他金融机构,证券市场的特征和基本功能,证券市场的监管,城市金融市场的运作,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分类,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性质和作用。
第五部分管理学原理
一.管理组织设计:组织的概念和作用,组织设计的策略,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中的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习型组织,扁平化组织,管理幅度分析,职务设计,集权与分权,授权分析,组织变革,流程再造,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
二.计划与决策方法: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计划流程,现代计划方法,目标管理,决策的定义与类型,确定型与非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决策树分析。
电子信息概念股成为沪深主板新的投资热点,七大常委齐聚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调研,主力机构全线启动软件、大数据、4G、智慧城市等领域股票,电子信息概念掀起涨停热潮。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东软股份、太极股份为首的4大“特一级”软件天王强势上攻连续涨停,高居涨幅榜前列,成为电子信息概念股的领涨龙头;中创信测连续6个一字涨停板,成为电子信息概念股的王者。杰赛科技、东方国信、华星创业、高鸿股份等4G电信概念股;同有科技、拓尔思为代表的大数据概念股;紫光股份、飞乐股份等智慧城市概念股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品种,强势启动迹象明显,有望成为未来新的主攻对象。笔者认为,电子信息概念股有望成为继上海自贸区后主板市场新的主流热点,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电子商务概念股风头正劲,商业连锁O2O模式受追捧,互联网金融涨停风云再起。以号百控股、深圳华强、外运发展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概念股,连续涨停成为市场红色的海洋。此外,苏宁云商、农产品、深赛格、物产中拓等电子商务概念股也有精彩表现。阿里强势入驻天弘基金,引发互联网金融的蝴蝶效应,以内蒙君正、金证股份双剑客为龙头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连续涨停,开启互联网金融主升浪的路程。微信购物成为新时尚,O2O转型带来想象,商业零售业迎来第二春,友阿股份联手微信,首家零售百货业实现网上支付、红旗连锁开启一元廉价超市、天虹商场微信商铺正红火,笔者相信后市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金融改革创新投资大主线是笔者多次强调的下半年投资大主线,自贸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商业连锁O2O、民营银行、等概念股,都是围绕金融改革创新进行的。笔者认为源于创新和改革的行情才进入中场,所有与创新有关的各种经营模式必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金融改革、、养老改革、税制改革等科技创新和金融改革创新投资良机在等待我们。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影响;对策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属性
在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五类。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指的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计量属性,其最大特征就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通常被认为是当前财务会计的两种最主要的计量属性。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具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相比历史成本强调的是某一时点状态,公允价值更加注重动态过程。随着时间流动,公允价值也会不断变化,每个时点上的公允价值都不同。二是公允价值站在市场角度用公平成交价进行计量,其形成并不一定要通过真实交易,也可以是虚拟出来的。只要存在公平交易的客观市场环境,公允价值就是最可能达成交易的价格。
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理想的计量属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及披露,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可以有表外披露转为表内核算,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强化外部监督,各相关方面的利益人可根据会计信息对公司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通过各种形式形成对公司的外部监督。
三、完善公允价值的对策
第一,积极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造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环境。要在我国要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须要从完善产权资本市场、健全制度规范入手,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构,加强市场监管等等,从而阻断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企业利润,粉饰财务信息的后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必须建立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就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同时要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金融的准入条件,允许私营、民资进入金融领域,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混业经营,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第二,建立具体的财务准则,理顺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基本准则在地位和作用上与国外的财务概念框架结构类似,目的在于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但我国的具体准则体系尚处于初建时期,出现了具体准则晚于基本准则的现象。所以,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时,应当处理好国际惯例与我国国情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科学规范与便于操作执行的关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概念框架结构。同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避免具体准则制定的相互矛盾,从而降低准则实施者利用不同的准则规定,创造条件迎合自己中意的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中摇摆不定。
第三,引入全面收益报表,做好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新准则规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此以来,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完全采用市价法。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反映在会计报表内。这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了避免给财务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应当加强其对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并充分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计入当年损益,也将对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期末损益包括两个部分,即已确认已实现的损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而传统的损益表只对第一部分进行反映,对第二部分只在表外披露。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日益增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将会大幅增加,对企业整体损益情况产生更大的影响,只有将其在表内加以反映,才能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保持公允,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真实情况。通过在全面收益报表中将两种损益分而置之,把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放入其他全面收益中反映,会使企业的利润来源更加明晰。
第四,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依靠“德治”来防止会计舞弊;另外,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使会计人员对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有正确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提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会计人员,有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拉.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概念新探讨[J].改革与开放,2009(5).
小企业金融运营模式
产品提供商的“专卖店模式”
现阶段小企业金融的运营模式大部分是商业银行类似于一个产品供应商,对应的模式是“专卖店模式”。专卖店,是以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为主,通过固定门店经营,实现商品集中展示、品牌提升、便利消费、售后服务等主要功能。对应小企业金融的运营模式,可以把现阶段开展的微小企业贷款和小企业贷款看作是一种专卖店式的产品。
现阶段银行所做的小企业金融大部分是这种模式,银行只设计一种信贷产品,用一种产品来对应一个固有的市场,这个市场没有进行细化,而且整个信贷员队伍都是为这个业务所招收,整个信贷流程也是为这个业务所设计,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其实对应的是市场营销中的单一营销模式和成本控制论,这是一种传统的运营模式:以较低的成本去生产一种产品,以此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销售量的目的。
以上分析中提到了小企业金融运营模式的两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价值体现和消费目标群体。价值体现是指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价值。通过这个重要元素可以确认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消费目标群体即公司所瞄准的客户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目标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从运营模式的两个重要组成元素定义中可以发现这种运营模式的不足,就是不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也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只是用产品去销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当然这种运营模式也有优点,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去发掘单一产品最大的市场潜力,从而获取较高的利润。
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超市模式”
由于现阶段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制约,这种产品供应商式的运营模式在小企业金融中还是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但是按照市场营销专家舒尔茨的观点,现代营销发展经历了三个类型的市场形态和企业组织形态――产品驱动性市场和组织、分销驱动性市场和组织、以及消费者驱动性市场和组织。当今,全球营销的大趋势已经从早期的产品驱动形态向消费者驱动的现代形态进行转变。与之相对应,小企业金融的运营模式也要从以基于产品为驱动的产品提供商向以基于客户为驱动的产品服务商的转变。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第二种小企业金融运营模式,做全面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超市模式”。所谓超市模式就是指消费者可以在此买到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这里的多样性并不是单指一种产品和服务的多种型号,而是指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多种类型,在金融行业中这种模式则称之为金融超市。
所谓金融超市就是指银行对其经营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并通过与同业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业务的合作,向顾客提供的一种涵盖多种金融产品与增殖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金融超市在发达国家已不罕见,当消费者进入多功能的“金融超市”后,就如同进入一个超级商场:从信用卡、外汇、汽车、房屋贷款到保险、债券甚至纳税等各种金融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银行业有必要对金融超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金融超市作为银行的经营方式,与一般的储蓄网点不一样,储蓄网点的业务比较单一,客户就是来排队存取款,金融超市则是把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组合在一起,是一种服务方式的改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开放式服务和分区式服务。
具体对于小企业金融来说,金融超市的内涵就是为低端客户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前提都是基于充分了解客户的情况之下,大体都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应该是较为人性化。
可以说这种运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第一种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能够为客户制定一个更为协调合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为目标客户制定更为适当的价格,这样更易于被更多的客户所接受。从银行的角度考虑,即使某个细分市场的利润下降,也不会有较大的风险,因为有其他市场作为其支撑。但是这种运营模式也有其缺陷:要求寻找更多的资源和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发展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作为价值体现的基本目标,也就是商业运营模式的第一个主要构成要素;在金融服务这个概念上,现阶段银行业还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不是简单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应当是根据每个客户的情况模拟出各种组合,这个需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信贷队伍,所以在我国做金融服务的提供商――“金融超市”,应该会有非常好的前景,但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银行业必须对客户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必须清楚哪些才是银行可以服务的对象,要设立一个小企业金融服务边界,只有在这个边界之内的客户才是银行服务的对象;对金融服务边界之内的客户进行细化,主要依据是他们所具备的特征,包括财务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这些分类必须是建立在大量的信贷数据分析下对市场的准确有效预估。反之则会导致细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与细分的市场不能一一对应,致使整个经营策略失效。
金融服务集成商的宜家模式
在对第二种运营模式进行有益的完善后,现提出小企业金融的第三种运营模式――金融服务集成商。在分析这个运营模式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集成商的概念,集成商是指为客户提品和服务的专业机构,集成商概念的提出来源于IT行业。举个IT行业实例,由于客户的IT需求千差万别,所以IT集成服务业务一般提供定制化服务,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为此搭建了锐行服务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支撑、服务交付及服务质量保证等四大服务体系,从前端业务规划到后端服务质量都进行了详细规范。依据客户需求的不同,神州数码对客户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并利用派工系统对所辖人力资源进行最为有效地调配。工程师的类型要和业务的需求相匹配,这样既能准确找到IT系统问题所在,又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另外一个实例就是宜家,客户在宜家可以获得从购买家具到装修方案的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商业模式运用到银行业,就是做“金融服务方案的集成商”,为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运营模式,能够为客户解决融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因此这种运营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完全从客户的角度考虑,是一种客户驱动型的运营模式。
小企业金融运营模式的结论
纵观小企业金融的三种运营模式(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即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三个阶段,只有达到最高形态金融服务集成商,才有可能使银行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同时也为银行带来更大收益。
1 网络金融渗入传统银行的原因剖析
1.1 新网络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引入了网络金融的新概念
金融与经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经济技术的每一项更新都必将运用到实际生活链当中,自然网络技术的崛起也渗入了传统银行业,将银行传统的概念、银行数字理念都进行了全新的打造。如各种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平稳建立,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誉提供,推动了人们需求消费新理念的改变,人们渐渐对网络商务产生了支付信任感,随着信任和依赖感的不断增长,人们进而扩大了金融范围,产生了网上理财需求,各种理财产品也慢慢在网络上进入人们的视野,找到了他们的网络地位。
1.2 网络金融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监管滞后性进行自由掌控
网络金融正迅速进入银行业,在网络知识技术刺激带动金融的同时其监管必然存在滞后,虚拟网络的市场管理也还未健全。此时,金融银行新业务便呈现自由发展态势,各金融机构可以自由设计自身的银行理财产品,用多种利益模式供用户进行自主选择,加大了网络金融的自主权,这是现实中的实体银行所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新型网络金融的“自主”特性,吸引了不同类型的贸易商、贸易机构及大量资金的快速注入,为网络金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3 网络金融的超高值利润及灵活性推动了这一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网络金融产品相较于传统银行利息对人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因为网络贸易商为了吸引客户的眼球,保护自身的声誉,他们常常会对客户承诺以最低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许多网络金融产品的准入门槛比较低,而且产品的经营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市场客户需求灵活地调配资金,因此其低门槛、高利润性及灵活性创立了网络金融的品牌效应。
2 网络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挑战性影响
2.1 挑战传统银行的支付结算权威地位
传统银行以现实面对面的存取款业务、汇账支付业务为依托渠道,人们利用银行中介作用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等支付关系,而网络金融则可充分发挥其优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禁锢,实现网络业务的瞬时交换,极大地转换了金融概念。现在网络经营商们以及支付宝、财付通等公司也在纷纷更新自己的网络产品,提供更安全快捷的、绕开银行网银的支付模式,这样就给银行的网上支付对接及结算链条产生影响,撼动银行支付结算的地位。
2.2 挑战传统银行的中介地位
网络商务模式下,网络搜索引擎为投资双方提供了互利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对等转换,这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这个平台上,简单的资金中介已没有市场需求,而资金信息中介则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样,网络金融便会成为不同于传统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第三种融资运作新模式。
2.3 挑战传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地位
网络上现已为人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网站,对小微企业开办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业务发展迅速,这个网络平台通过逐步累积其信用度,在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中建立金融关系。并且目前,阿里巴巴还通过天猫、淘宝平台向部分会员提供订单贷款业务和信用贷款业务,这些业务的逐步创建已发展了相当一部分网络客户群,渗透到了传统银行的贷款核心业务之中,极大地刺激了传统商业银行在核心信贷方面的神经。
3 传统银行与网络金融实现共融的应对措施
3.1 用互联网基因重组银行产品
传统银行毕竟也已运作时间久远,存在庞大的用户群、社会资源群,它的信任度因历时较长而是其他的网络金融产品暂时无法超越的。因此,银行应联合互联网技术,吸引其新的知识点,更新产品领域和服务领域的观念和模式,学习电子商务支付中的优点,创建银行自身与众不同的支付体系,立足于人们的信任基础创出更具特色的银行金融服务体系。
3.2 在融资领域设立信用评级新模型
传统银行在其融资领域也应发挥自身优势,鉴于银行的固有的企业交易信息资源、资金状况和销售情况的全方位把握,银行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将这些资源加以融合,建立银行独特的互联网融资信用评级系统,基于深入多元化的数字分析,建立起自己的包括融资申请、方案评估、信用评级及贷后跟踪管理服务的全方位融资模式,这样可以通过银行的信用度评价吸引更多的注重安全性能的需求贸易商。
3.3 利用互联网提升客户行为体验
银行在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首先必须对客户进行安全性识别以精准营销。互联网方式为银行鉴别客户数据提供了便利,挖掘CRM数据将成为银行识别客户的先潮主流,银行可将数据结果用于营销策略和风险掌控,为客户提供“入站式实时营销”,这需要银行实行精准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客户对银行新系统的认知和认同。
3.4 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银行要顺应潮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加强与各网络商家的联盟,学习电子商家对不同企业尤其是中微型企业的灵活配置特长,改变信贷新思路,在部分银行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银行还可收购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与网络商家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互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