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推进信息化管理

推进信息化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6:08: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推进信息化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推进信息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9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信息化的概念应运而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院校作为社会重要的知识集聚、创造和传播中心,也感受着信息化的强烈冲击。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如何更快更好推进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1.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是高校建设国际化的重要措施。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被联成一体。高等院校作为领先科技和前沿知识的汇聚体,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必然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进而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世界范围内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两大发展趋势,高校必须跟随这个趋势来确定教育体制或者管理体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国的高等教育被赋予国际化以新的内涵,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的国际化、学术水平的国际化和管理水平的国际化。其中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信息化程度高低对推动高校管理水平国际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是高校建设国际化的重要措施。

2.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讲实际、谋实招、抓实干、求实效,要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创新出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使工作效率和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和提高。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随着招生人数增加、校区范围扩大,旧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已经逐渐不再适应工作需要,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引入对提升高校学生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同时决定着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

3.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符合高校学生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先的几千人到现在上万人的规模。高等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信息量庞大冗繁、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和管理流程的滞后性等问题的存在需要引入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因此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把信息化手段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引领高校学生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信息平台缺乏统筹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信息化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工作方式成为当代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为建立各自的信息系统重复采集学生信息,也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目前多数高校在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均出现各多部门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

2.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疲于事务,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到位。高校学生工作包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学生工作者除了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外,往往同时担负着学校或学院大量的行政和后勤服务等事务性工作。而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人员配备数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冗繁的事务性工作使得学生工作者更加疲于事务,而没有时间好好总结、学习和交流,对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认识得不到提升,导致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另外加之高校中各级学生工作者由于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的不同,对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够主动和自觉,形成了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员技术基础薄弱的现象。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坚持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注重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到高校就是以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工作,从而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所谓“以生为本”,就是在高等院校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为目标。所以信息化管理要求建立交流平台,保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时时沟通与交流,管理过程中不仅仅将学生当做被动的对象来管理,而是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在管理规章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意志,让学生有参与意识和意志表达的途径,真正做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育人上的统一。

2.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建立高校学生工作大系统。高校管理中的各个信息系统是由各部门、各系统分散开发或独立引进的,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信息共享存在一定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以学工部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环境条件下,构建新的适用面更广的系统管理方案,建立全校学生工作大系统,充分利用和优化管理全校信息资源,形成层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整体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

3.建立信息化培训机制,提高学生管理团队的信息化水平。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管理团队的信息化水平。而要想提升整个学生管理团体的信息化水平,仅靠学生工作队伍中几个具有专业计算机能力的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工作能力,所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提高学生管理团队信息化水平的最基本的途径。

4.制定安全防范预警机制,保障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学生信息化管理符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大量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但是随着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会随之产生。大量管理资料和学生信息都置于互联网上,一旦泄露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只有提前制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预警机制,才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确保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从而促进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推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到目前为止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难题与阻碍,但是在新时期下,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通过不断努力,与时俱进,调整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经验和战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管理团队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尽快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到信息化、高效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来,必定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綦开军.高校管理的信息化与国际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2]赵琴.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点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7).

第2篇

1.平台建设背景

自2012年我市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了以学生综合素质为考核内容的初中升人高中的中考“推荐生”制度。

2.平台覆盖范围

建设了市/县(区)/学校三级一体信息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覆盖市教育局和所辖的15个县、区教育局、全市287所初中学校,实现了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全覆盖。

3.平台技术架构

平台以.NET和Java作为开发语言,采用标准MVC三层架构;采用Oraclellg数据库,信息处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支持容灾备份:平台采用云部署模式,支持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当个别服务器出现故障都不影响平台正常运行,平台会自动匹配资源,硬件修复后会重新整合到平台内运行。底层通讯支持最常见的Email系统、SMS短信系统以及常见的XML等文件系统。

4.平台功能

一级平台,即长春市教育局管理平台,其主要功能:一是实现对县(市、区)学业质量的实时监测和对比;二是实现对县(市、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时监控和指导。市教育局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监测到各县、区及各学校的学生评价情况,实现对全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

二级平台,即县(市、区)教育局管理平台,与市教育局平台在功能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管辖范围不同、查询内容不同。县(市、区)教育局能查看本区域内下属学校的学生学籍、成绩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而市教育局不但可以查询所有下属学校的学生学籍、成绩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还可以对各个县(市、区)的学业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级平台,即学校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使用的角色较多。主要介绍7个角色。

(1)管理员

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是录入和维护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信息,主要围绕系统维护这个模块,包括学校基础信息的维护,用户登录账号和密码的管理、各角色用户权限的分配等操作。可以说管理员这个角色是平台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的重要保障。

(2)班主任

班主任在平台中所做的工作也就一两项。第一项就是在思想道德评价当中的教师评价,在学校开展民主评价期间,班主任只需要在系统界面上花费1-2分钟就可以完成对本班同学的评价。第二项是科学文化评价当中的课堂优化,就是帮助教师管理课堂的一项活动,我们可以在系统录入界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

除此之外,就是成绩管理,考试成绩的录入和查询与分析。系统可实现了一键式对学生成绩的统计与分析,从而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操作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音、体、美老师除了可以像其他任课教师一样进行成绩的录入以及学生课上表现的积分记录,还可以对学校日常开展的特色活动进行创建,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积分奖励,从而丰富了学校特色活动。

(4)政教处

政教处的老师可以对学生每个月思想道德的等级结果和积分结果进行查看,可以看到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当月的思想道德等级情况以及标志性发展评价卡的得卡数量。其积分结果,显示了学生当月思想道德的积分结果,这是对学生评价每个月等级和积分结果的查询。一学期之后,系统可以根据学生每月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的等级和积分情况自动生成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这个记录不仅包括学生五个方面的等级和积分,还包括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家长的描述性评价。这张记录单客观地反应了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进步,为学校下一步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5)教务处

教务处在平台上可以按照学校的基本情况对教师进行分组,以及教师岗位编排。平台还可以进行课表的安排,在课表查询中,系统提供了多种课表的查询方式,方便教务人员对各班级任课情况进行查看。教务处老师还可以通过系统对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的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在班级成绩跟踪功能中可以呈现出多个班级某一科目在多次考试中成绩的浮动情况。

(6)学生

学生涉及的操作主要是围绕着学生评价模块,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标卡录入等。学生可对各方面的评价结果进行查看,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个方面的等级结果查看、积分结果查看。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真正实现以评促进。

(7)家长

学校平台也支持家长用户的登录访问。其功能与学校端基本一致,家长除了可以登录家校互动平台对孩子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查看之外,还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登录平台实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这也为电脑台数少的学校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评价方式。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程是: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评价内容,根据平台创设的各项活动进行评价,然后将评价数据输入系统,系统就会自动生成阶段性评价结果,到学生三年毕业时,系统还会自动实现终极结果转换,也就是自动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

6.平台突出特点

评价体系完整:从评价组织机构到评价结果运用形成一套完整体系。

评价内容全面: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

评价过程完善:学生成长过程的点滴进步记录其中。

评价方法多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结果公平: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公开、透明。

评价效果明显:真正实现以评促进步。

评价操作简单: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使评价操作化繁为简。

二、平台建设策略

1.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我们收集、整理了多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长春市三级一体信息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为了保证方案的科学实用,先后多次邀请东北师大、华东师大等有关方面的专家、中小学校长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征求了很多好的改进意见,最终形成信息化建设方案。

2.建立“1+1+1”平台建设模式

在开发与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方面,我们建立了“1+1+1”模式,即市教育局出政策,东北师大出理念,信息公司出技术。三方合作研究,在评价理念的引领、信息平台的开发与设计、评价方法的指导、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评价结果的指导与运用等方面,发挥专业学术团队和机构的指导、咨询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学校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实现了评价指标、评价工具、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从而保证了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

3.建立一支信息化平台专业管理团队

为了做好做实信息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工作,我们加大了评价信息化平台专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力度,每个县(区)教育局和学校确定两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平台和应用指导,并进行统一培训,保证了信息化学生评价平台有效应用。

4.分层培训,驱动应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的核心是与评价操作业务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应用。为了保证平台的应用并收到实际效果,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分层分角色培训的做法。培训内容包括评价技术、评价理念、平台操作等方面。全市共培训190场次,6200余人次。县(市)区教育局领导、基教科、政教处、校长、教师、信息管理员、学生输机员等有关角色都参加了培训,给平台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5.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在评价平台实施应用过程中,我们选择长春市二道区做为长春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三级管理平台应用示范区。同时,又在其它每个县、区分别选择16个平台应用样板校。目前,应用示范区和样板校均已全面应用这个平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长春市二道区52中、南关区56中、九台区31中等样板校在平台应用上做得尤为出色,收到的评价效果也越来越好,影响和带动了其它学校评价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平台应用效果

1.规范了学生评价工作流程

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搭建,解决了以往学生评价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全面、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保证了各个学校按照全市统一的评价考查指标、统一规范的评价工作操作流程、统一规定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管理。

2.减轻了学生评价工作量

全市各中学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者只需输入日常评价相应事实或数据,评价结果就会自动生成。与手工纸质操作相比,可大幅度减少工作量,教师每人每月只需15分钟,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学校教师和家长通过手机终端也可以进入平台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随时随地进入系统查看信息和完成评价有关数据的填报事项。

3.方便教育行政部门对下属学校评价的监督管理

长春市教育局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监测到各县、区及各学校的学生评价情况,无须派检查组校校检查,在平台上就能实现对全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检查管理。各县、区教育局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监测到本县、区所有学校学生评价情况,实现对本县、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检查管理。

4.提高了教师的科学评价意识和能力

在当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无论对教师还是对教育管理人员来说,掌握必要的评价知识和技能,已成为有效履行专业职责必须具备的素质。通过信息化学生评价平台对学生进行流程化评价,无形中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引导教师研究学习评价知识和技能,改进评价方法,提高评价能力和水平。

5.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从实践上看,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的必要环节和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评价本身就是管理。各样板校普遍反映,通过规范的信息化学生评价,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成长动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四、平台实施、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在评价指标方面: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小学、初中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研究细化相应的评价指标、考查要点。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初中版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正在研制小学版和高中版的指标体系,实现基础教育全学段的全覆盖。

(2)在评价标准方面:有些在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中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如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等,但有的只是原则性要求,还缺少具体标准和区域常模,如学生品德发展、兴趣特长等。

第3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也迅速的增加,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项工作涉及到大量的具体数字和精确资料,稍有不慎便会为今后工作造成难以估量的困难和损失,对严谨性和细致度要求很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适应新常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就如果更好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服务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力争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我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为我市的全面振兴服务。

1 城建档案管理现状

城建档案对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非常重要,管理工作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具体工作内容就是把相关信息和数据汇集起来,进行集中主要整理和留存,并对部分主要数据进行统计,同时,提供信息的检索、查阅、利用等相关服务。这部分档案的内容非常复杂,不只是本单位的业务档案,同时涵盖很多相关部门与地区的档案,比如工程承建单位的相关资料、文件等。因此,在档案归档管理时,分类和统筹便显得非常重要,要统一成相同的制式进行管理,以统一的格式进行编排。

目前,本单位、本地区,以致周边地区的城建档案管理仍然主要以纸质载体为主。纸质载体的优点是建档起步容易、使用方便,但是,也存在着不易保存、容易损坏等问题,尤其是随着时间和数据量得累积,档案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要占用大量空间,整理、查阅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同时,因为档案管理量较大,一些工作经验较少,或者业务能力有限的工作人员,容易在操作中造成失误,对档案管理的质量和准确度会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2 对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理解与尝试

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其实就是用计算机等数字媒介和技术完成档案的储存、查询等管理工作。在这些数字化手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统一管理。结合实际工作,我们认为,判断一个新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是否切实可用,至少应该参照以下四点依据:一是存储档案的有效性,二是管理的便捷性,三是与传统媒介管理的档案之间是否能够转换,四是数据共享范围是否广泛。起初,我们对于这套信息系统的要求比较简单,主要是用于基本的数据录入和查询,这也是一般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功能。随着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进一步掌握,我们对这套系统又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发展成为可将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统一进行数字化录入,并能够实现自动匹配,形成图文一体化档案储存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档案管理的全面数字化。下一步,我们要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借助网络手段,实现内部和外部管理设备的联网,提升系统的便捷程度和档案的管理质量。

这种信息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的优点主要是,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长久性,只要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即使数据突然丢失,还可以通过数据还原将数据全部恢复。此外,数字化管理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地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到所需的部分,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更主要的是可以节省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信息管理简单易学,容易被人掌握,相关工作人员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进行操作。

3 总结与体会

尝试设计和使用这套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对我地区城建档案进行管理,进而形成一个使用快捷、管理方便的数字化档案库,并将这套系统的应用逐渐扩展到整个地区和相关部门。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障碍,也收获了很多经验,认为设计这样一个系统,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要点。

一是要重视统一标准模板的建立。不同的项目档案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关联性的,并对互相的运行产生影响。每一个工程所涉及的信息格式,并不仅仅适应于这一项工程,也适用于类似或者相关工程的数据组成。所以,为了保证项目之间的完整关联和数据的顺利衔接,系统需要提取一些共性的特质,并制定一个通用的标准,用于数据的统一采集和查询,我们称之为“模板”。要善于找到最合适的兼容模式,妥善的分成几类,注意不能不细致,又不能太繁琐。模板的设计,这是整个系统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是数据管理的基础,对系统日后的使用、升级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是注意平台操作界面和方法的简便易用性。评价一个信息采集、查询系统的好坏,用户的操作体验尤为重要,简单、易用、易懂的操作方式是关键。数据本身是枯燥繁杂的,如果录入和查询等操作也过于复杂,就抬高了系统使用者的门槛,会在使用推广和普遍性方面造成障碍。“简洁明了、方便易用”是这项工作的基本标准,这就要求平台的界面要突出体现出数据的基本使用方法,对于常用的功能要放在界面的显著位置,采取较为通用和习惯性的操作方式,通过简单的操作既能实现常用的查询、录入功能。对于较为专业的管理和业务操作,则可以在专门的维护平台上得以实现。

三是注意参数设计的统一和齐全。城建工程档案中,往往包含很多的数据和参数,每项都有各自的单位、计量方法和标准,每个案卷也都具有各自的格式。因此,在设置数据参数时,一定要更注意参照相关文件,聘请专业人员把关,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绝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或者为了方便系统设计而擅自更改。同时,还要注意保障各项信息的要点完备、内容齐全,避免实际操作中发生相关参数找不到合适位置录入、主要指标没有途径查询等严重失误。尤其要注意计量单位的规范性,可以参照国际上通用的系统,并且做到各模块间计量单位和制式的严格统一。

第4篇

财务核算信息化是财务组织向构建新财务组织架构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提升组织管理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产生了财务共享的理念。在财务核算集中化、财务数据业务化的基础之上,财务共享服务也给财务部门带来了收益,除了节约成本之外,也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财务部门给公司管理层提供财务分析及战略决策支持的工作之上,实现了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人员、财务系统四个方面的大转变

一、财务共享服务对于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根据财政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以及》、《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可以得知,政府将全面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决策型转变,加快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而推进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将大大提升升我国管理会计水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也将为企业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同时将分散于全世界各地的财务部门人员进行有效整合,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在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方面,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良性发展。SAP亚太区在最早推行共享服务的时候旨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造价值、并提高员工对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水平,在最初,通过共享服务不仅降低了40%的管理成本,到后来变革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持续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合并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而不是仅仅从事财务方面的管理。

2.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现阶段,国内的大企业大部分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共享理念是将管理会计与现存的财务信息做出有效结合,从而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在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之前,大多数的企业早已经使用了ERP系统,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将充分与这一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对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接和整合,从而得到有效支持。除了ERP系统外还有银行系统、政府有自己的??立系统,企业内部有自己的工作系统、报账系统、核算系统等,而财务共享理念将重新利用信息化的又是,进一步实现财务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便捷化,降低财务成本与财务风险。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将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拆分和流程重塑,使财务流程真正达到最优化,这不仅能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保证财务共享服务高效运行,还能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加大集团财务管控力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切入点

1.加强云计算的应用

作为近几年热门话题,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云计算因其的通用性、高效性、可扩展性而渗透至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云计算与财务共享服务相结合将有效减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使用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实现会计信息核算共享,推进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协同。再者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但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低,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再引入云计算,一步步提升工作效率。云计算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结合是未来的大趋势。云计算模式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提高会计信息化效率、降低会计信息化成本,但企业的自主观念、平台的成熟性高低、信息是否安全和服务是否完备仍然为影响中小企业是否采用云会计模式的重要阻碍。

2.加强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以数字信息化为基础,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早就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中不乏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风险中包括了存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数据库的资料可能会被既得利益方访问,甚至直接被利益冲突方利用导致企业亏损。同时保密传输的会计信息在财务共享中心相互传递过程中也有可能会被第三方拦截。现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一颗毒瘤,如何全面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创新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现在面临的是结构性失衡,在不久前会计主管部门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而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可以预见未来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高涨。目前企业的需求与高效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断层,大学在培养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并且与当今政府的政策紧密联系。明确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从多维度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从而适应当今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大力发展会计服务软件领域

如果企业要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加快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大多数情况将会选择服务外包。而我国的财务外包企业大多数集中于西安,因此财政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与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会计软件的研发,管理会计服务市场的开发,共同加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广播电视台 会计管理

一、广播电视台会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台会计管理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

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广播电视台会计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其会计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仍然不高,仍然处于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

(二)广播电视台会计管理信息流通不顺畅,资源共享性差

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台没有形成三跨的传媒集团,其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并且由于社会环境和会计管理等特点的作用,许多会计信息的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化与电算化,因而会计信息的处理仍然局限于部分范围,其流通性比较差。并且一些广播电视台的会计信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信息资源流通性差,因而导致了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性也比较差。

(三)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既掌握会计理论又掌握信息资源规划能力的人才非常短缺,因而增加了实现广播电视台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难度。

(四)广播电视台会计信息存在安全风险

实现广播电视台的看会计信息化管理要求将会计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相结合,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流通。但是网络信息存在来自黑客等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

二、如何推进广播电视台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建立责任中心制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轨管理

实现广播电视台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责任中心制的会计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只有实现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轨并行管理才能够提高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这个会计信息管理平台是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于一体,并且分业实施、统一管理、分层应用的平台,不仅能够加强会计人员对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在线监督,还能够对整个传媒集团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与管理,并且实时提供信息报告,从而提高了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增强了对财务监管的力度。

(二)建立节目成本与责任成本共同发展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

建立节目成本与责任成本共同发展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从而满足各类不同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求。节目成本与责任成本双轨并行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可以加强对各种责任主体和节目主体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和控制,并且可以直观的体现出各个节目的投入成本,收入利润,从而对节目的经营效益进行监督,从而形成对节目发展评价的价值尺度,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三)构建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流通性和共享性

针对会计信息流通不顺畅、资源共享性差的现状,建立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是主要解决措施之一。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对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的角色进行分配和对其权限进行科学的设置,从而各司其职,共同配合,由财务部门对数据进行管理,责任主体对数据进行维护,是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性。这样,不仅能够让领导层和各部门实现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在线查询,也能实现信息的流通性和资源共享性,加强财务监督与管理,确保会计管理的顺利进行。

(四)构建事业多帐薄体系,为业绩评价与科学经营决策奠定基础

通过构建事业多账簿体系,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前提基础,在事业板块构建以产业账簿,从而实现产业、事业多账簿报告体系。通过事业多帐薄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的实现会计信息与业绩的评价标准和报表口径,从而提供比较精确的会计管理数据,及时动态的反映广电传媒集团的产业、事业财务会计状况,从而为业绩评价与科学经营决策奠定基础,提供数据支持。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切实提高广电会计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

广播电视台是集产业性质和事业性质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因而其会计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广播电视台会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会计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对信息技术和广播电视台的管理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广播电视台传媒集团必须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切实提高会计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信息化管理能力。

第6篇

关键词:e-HR: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引入e-HR已成为近年来很多企业关注的问题,企业只有建立良好、可执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操作平台,才能降低企业用人风险,不断挖掘企业内部的管理绩效,提升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和企业创新。

1 e-HR的定义

e-HR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方式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理念与实践的发展,我们目前所说的“e-HR”已经是一个赋予了崭新意义的概念,是一种包含了“电子商务”、“互联网”、“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优化(BPR)”、“以客户为导向”、“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思想在内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利用各种IT手段和技术,它必须包括一些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功能,比如招聘、薪酬管理、培训、绩效管理等;它的使用者,除了一般的HR从业者外,普通员工、经理及总裁都将与e-HR的基础平台发生相应权限的互动关系。综合来讲,e-HR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实现信息化主要还是集中在人才招聘环节。实际上,人员招聘进来以后,如何倡导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性,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如何;企业的人力资源架构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员工素质与岗位资格认证的关联程度如何等急需企业关注。

很多企业领导者还没有接受e-HR软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e-HR软件投资巨大,另一方面,需要有较高技术的管理人员,否则不仅不会出现使企业运转“提速”,还会适得其反,甚至由于e-HR系统的投资使企业背上严重的资金负担。

出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归咎于e-HR软件,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领导者只是从技术层面看待e-HR,没有从整个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层面看待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实际上,信息技术本身只是工具、手段,只有当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才能发挥其巨大的威力。

3 企业引入e-HR的原因

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已成为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这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手段的日臻完善。人们开始关注的不仅仅是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而是从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人手,考虑如何改善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这种管理思想的变革,逐渐地延伸到人力资源信息化,就出现了e-HR这种新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模式,在e-HR出现以前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只是基础信息的管理,还没有上升到对业务的全面管理和提升。因此,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提升,促使了e-HR这种应用模式的出现,但是另外一个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4 实施e-HR的优势及意义

e-HR从功能结构上可分为基础数据层、业务处理层和决策支持层三个层面。其中基础数据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业务处理层是企业掌握人力资源状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的主要数据来源:决策支持层则是建立在基础数据与大量业务数据组成的HR数据库基础之上,为组织战略服务的一层,是e-HR的最高层次功能。e-HR不同层次功能的有效发挥,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构建高效的流程优势――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这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最低价值目标。e-HR包括很多组件,如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人员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考评等。人力资源部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担任起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环节的发起和管理职能。管理范围也从传统的正式组织扩大到非正式组织,包括团队建设、员工与顾客、员工与其他企业合作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上层领导与下层员工为重构组织或企业再造所需的合作等。

e-HR的自助化,使高级的信息和资料可以直接传递到基层员工,利于管理和政策的实施。通过加强内部的信息沟通,根据相关的信息作出决策和相应的行动方案。

e-HR是完全基干Jnternet/Intranet的网络系统,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企业的任何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联入网络进行操作,有效地改善了公司内部沟通途径,扩展了沟通的渠道。

4.2 构建以人为本的互动优势――改善内部沟通及员工满意度

在e-HR各个管理流程中,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信息的来源与依据,员工的参与也使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制订管理流程中,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可循”,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员工自助服务平台,开辟全新的沟通渠道,提高组织绩效与职工满意度。

作为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e-HR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让HR从管理走向服务,使得员工的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e-HR,企业可以挑选最合适的员工,上下级之间可利用e-HR的协同功能,对工作表现作出实时的回馈,高层领导对于员工的工作状况及想法可以了如指掌,还可以利用所有实时数据,作出有效的分析,以支持长远的人力资源计划,从而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策略性的层面。

e-HR软件不仅把人力资源管理者从行政人事事务中解放出来,还将工作重心放在服务员工、支持公司管理层的战略决策以及员工和员工的集体智慧的管理上,成为HR决策以及其他企业决策的参考。达到一对一的关系管理,并且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快捷和方便,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流程运作,给企业提供360度的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延伸到每一个运营流程里,从而支持企业发展目标。

4.3 构建内、外部资源整合优势――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企业整合优势的构建要从内外部两方面来进行:

一是要实现e-HR与企业内部的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系统的一体化,使企业内人力资源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有机结合。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将整合企业内外人力资源信息和资源与企业的人力资本经营相匹配,使人力资源管理者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性经营伙伴。

在安全机制方面,对于薪资、人事等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证了重要数据的安全;用户之间的权限划分逻辑严密,采用严密的不可逆算法进行加密,防止盗用用户口令与密码的现象发生。并且,详细的系统日志提供了对于系统的操作复查的依据。

4.4 构建系统的可扩展性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一套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同时需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融合性。e-HR系统考虑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通过数据传递的方式实现了与企业其他运行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

第7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行业作为我国资源供给的重要基础行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加强物资供应管理成为现代化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的分配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有效的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在降低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提升生产空间,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推动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物资供应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建立一个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煤炭企业的资源分配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能够高效、快速的监测每个环节的物资动态,保证生产效率。

一、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为了能够有效的分配煤矿企业的生产资源,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在资源管理中引入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具有快速性、及时性以及监控性等特点,本节对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意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看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数据资源共享是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之一。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提高物资管理的强度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物资信息化管理建设能够科学、有效的对煤矿生产中的资源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对生产资源遵循严格的标准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统计和控制,在规范物资采购过程的同时节省资金的投入,维系一个庞大的资源供应体系,对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煤矿企业资源管理中,物资采购通过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不同资源采购部门无法进行及时的沟通,造成很多资源采购的不及时性,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对不同资源的清单进行统一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的管理资源的采购任务,节省采购物资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能够随时管理仓库资源的数量,对采购任务和采购数量进行监管。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够使管理部门实时查看物资采购情况,能够高效的对不同部门进行监管和整合,物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平台有效的保证资源管理透明化,节省资金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2.减少物资管理人力

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具有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意义外,对减少物资管理人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物资管理过程中,从物资清单整理到物资清单核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在整个物资采集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员进行操作;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减少物资管理人力,不仅有效的提高物资采购的效率,而且节省多余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资管理的无人化和无纸化办公。传统的物资采集过程需要通过采购人员进行物资核查和交流,确定物资采购数量和种类,采购周期较长,投入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较多;物资管理信息化通过办公软件进行网络化处理,能够节省物资采购的时间,缩短采购周期,有效的提高了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煤矿企业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和优越性分析

通过分析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意义,能够充分了解煤矿企业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结合物资信息化的意义对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因和优越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从其特点更具体的了解物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行业,需要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逐渐脱离时展的步伐,因此,结合煤矿企业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显示,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矿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动力,资金投入力度较大,资金周转周期相对较长,生产过程中存在物资动态积压的问题,需要结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推动资金的快速周转。其次,煤矿企业生产规模较大,物资需求种类和数量较多,很多采购计划信息存在不完善和不及时的问题,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很容易造成采购数量错误等问题出现,造成资金浪费。最后,物资采购过程需要大量的表格数据整理、账务报表以及金额核算等过程,这些过程的处理周期较长,准确性较低,给整个采购过程带来很大的阻碍,严重限制企业的生产效率。综上所述,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省略采购过程中的冗杂程序,各级领导能够及时的了解不同环节的采购情况,提升采购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2.物资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物资信息化管理具有众多优越性。第一,节省冗杂过程、手续简单、票据规范,有效的减少采购周期。第二,不同环节彼此之间账目清晰,责任明确,处理过程快速、方便。第三,方便领导对不同采购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管,节省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省物资采购周期、合理规划资金投入、方便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信息化管理在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1.计划采购业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应用于计划采购业务管理中,通过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能够建立一个物资管理的基本系统,将生产需要的物资种类进行编号处理,通过计算机进行不同物资种类的整理,计划人员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能够一目了然的根据系统清单进行管理,有效的节省了审查、储备量清点、需求量计算等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计划采购业务管理中出现的清点数量错误,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库房业务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监测不同批次入库物资的数据信息,对相关的入库物资的种类、数量、型号等进行统一记录,方便后期的整理,同时下次物资采集过程中能够清晰的知道需求量和剩余量。在物资存放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门别类的对不同物资进行存放,在调取物资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相关编号进行查找,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物资出库管理过程中,计划员可以通网络同步信息进行管理,查询物资的使用情况、计划使用量、需求量以及库存量等信息,方便对不同种类的物资进行出库记录和管理。

3.账务管理及报表分析

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巨大作用在于能够结合整个物资采集过程自动形成相关的记录,整合成入库账本,根据不同部分需要生成具体的表报,直接方便调取和使用。在整个物资采集过程中,管理部门能够直接从计算机调取报表信息,方便领导进行检查的同时节省了纸质打印、逐级审核、数据汇总等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企业内部的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煤矿企业发展步伐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速度,全面推行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节省采购时间,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方便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媛媛.管窥煤矿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8-68.

第8篇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在农业分配、生产、消费以及交换的环节,都能进行合理的信息管理,切实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可以合理调动、组织各种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使其能够配合好农业生产,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就是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促使农业信息可以在不同的环节中实现便捷的流动,最大程度提高整个农业的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在农业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造陳旧、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使农业向着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农业产业。

2、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想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使农业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那么就需要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如今,我国的社会市场制度日渐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也需要紧随时展的步伐,改变计划经济的模式,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资源配置,开展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信息、技术以及服务。因此,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入,让所有人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发生的变化,共享各类资源与信息,从而保证农业资源的调配能够更加合理,农产品的流通和生产更加科学,避免农业的生产与经营出现自发性与盲目性,最终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实现农业的增产。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在农业的管理,还是在农业的生产方面,我国政府都未能给予过多的关注。通常情况下,都是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中职的品质,这就导致农民不够了解当地的市场信息和现状,直接进行农业工作。在收成的季节,农产品的销量不够理想,甚至会出现滞销的问题,无法保证所有的农民都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在一些农村地区,当地政府未能真正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够了解其工作内容,无法顺利建设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无法制定出系统且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制度。在某些农村地区,部分年轻人对信息化建设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缺少专业的培训,无法掌握充足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学的方式,无法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就使得很多地区的年轻人无法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

2、缺少充足的基础设施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那么就需要重视相关设备的采购。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未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未能针对此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帮助,导致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缺少充足的专业设备和基础设备。在一些较为偏选的地区,网络仍旧未能普及。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网络属于基础条件,网络的缺失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构建。

3、缺少充足的专业人才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时,需要拥有充足的专业性人才,这样才能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缺少充足的人才,管理人员不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未能掌握大量的专业能,无法胜任该工作。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和领域,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丰富且完善的知识体系。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条件相对较为艰苦,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回到艰苦的生活中,无法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1、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让所有的人员都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需要国家和政府能够大力宣传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作用,从而逐渐改善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农村地区,国家和政府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改变其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错误认知,真正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重视基础设施的保障

在资金投入方面,有些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无法凭借自身的水平配置相关的基础设备。针对此类情况,就需要政府能够向国家申请资金补助,将这些资金真正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备使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但是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硬件设施属于基础所在,软件系统则属于核心。因此,在完成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采购后,就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搭建出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信息管理平台。同时还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运行,最大程度提高整个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在通讯方面,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一些网络不够普及的地区,就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等方式,使农民能够了解市场当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