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8:10: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第1篇

教育;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112―01

当今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则是“课堂”,因而课堂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人都觉得思想品德课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只顾口若悬河地讲解,那就很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因此,要想上好思想品德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歌曲激趣、诗词激趣、事例激趣、漫画激趣等。如,我在讲“珍视友谊”这节课时,就先播放了歌曲《永远是朋友》,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朋友间珍贵的情谊,然后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的教学。

再如,我在讲“西方殖民者对亚洲的殖民掠夺”时,为了说明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引用了“烟枪即铣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困死在膏床”的诗句,并充满感情地进行朗读,使学生在古诗词优美的韵律中理解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引进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积极思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还有,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的回答恰恰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而言之,就是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唤醒并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在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自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用文明语言,态度要亲和、举止要端庄。

五、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素质教育 夯实基础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极其改变策略

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不够(1)思想品德课教师大多配备一些工作量不够的、教学能力弱而不专业的教师,部分学校、教师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认为是副课的轻视心理;(2)教学方法单调、呆板、陈旧,不符合素质发展的教学规律;(3)传授方式单一、缺乏思想感情和爱国内容。二是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1)被动学习心态,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由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2)消极学习心态,缺乏求知欲和进取心和积极参与讨论;三是社会、家庭、学生三者的负面影响(1)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影片和书籍,会使一些思想抵抗力差的孩子容易上当;(2)不少家庭文化素质低不但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相反还指使孩子去做;(3)一些具有恶习的学生不但不能改掉,反而影响了其他的学生。

如何改变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呢?(一)抓好“养育”教育,使中学阶段的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集体意识、荣辱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等;(二)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树立远大抱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三)全面开展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之间的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要依靠新课改理论的指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

首先是发展目标:思想品德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积极参与,获得知识,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2)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正确认识自尊自重,具有适时性、针对性、教育性,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魅力。

其次是实现平等: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单纯的客体、接收器,不重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师生具有“等级差别”,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要求体现师生之间“平等对待”,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习知己和生活伙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超前思维、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在知识的多少上,教师就是教师;在学习的氛围里,师生是相互朋友”。

再次是换位理解:学习、参与和探讨需要教师在具有教学过程中实行换位思考、转换角色和正确理解,掌握学生的文化层次、生活基础和学科特长,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掌握学生的弱电、优点和苦衷,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心,把学生当做儿女、当做姐妹、视为亲人,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是个大家庭、具有友爱、伴有温暖,从而热爱学校、教师和同学。

最后是准确评价:学生毕竟是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文化知识不全面、思想方式不成熟,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偏离对课题的思考,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多观察、多了解、多思考、多感受、多倾听、多支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准确评价学生,正确指导学生,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欢乐愉快,使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互助合作、互相信任,使学生获得成就、体现价值,使学生感受到人格的自主、自由和尊严;因此,准确评价十分重要。

三、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第一要教学生学知识:思想品德课程毕竟是一门课,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包括引言、正文和问题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思维和探究,增加知识量、扩大知识面。

第二要教学生学做人:思想品德课程的全面、细致学习,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列举案例、解释课题,包括古今中外、涉及周边眼前,有计划、有目的、有远见、有思想。

第3篇

一、抓住课堂,因势利导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过于溺爱,这使他们在生活上追求时尚,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状况,我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只要教师认真备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性课程,使学生感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意识到学有所用,学生就会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求,得到他人的认可。

如在讲授八年级(人教版)“礼貌显魅力”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堂小品表演《买书》,内容是:“两位同学一前一后去买书,结果先来的却在后来的同学之后才买到……”小品表演之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两位同学的行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这种行为给售货员什么感受?他们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好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讲文明、讲礼貌,这样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境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从而习惯成自然。所以,抓住课堂,因势利导,每一节思想品德课都是一块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主阵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作社会的够格的成员,作国家的够格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向社会大系统开放,教师要成为社会活动家、学校联络员,自觉地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以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活动,通过一定形式的公共生活体验生活,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和品质上的升华,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并将之固定下来。

如,我在讲授九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人教版)时,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调查汝河历史演变情况、污染原因、污染危害。然后,我将学生带到学校后边的汝河,请学生分组调查。一周后的课堂上,调查汝河历史演变小组的学生说,听岸边的老人讲,汝河过去是清清的流水,鱼儿成群,可现在却是如墨般的浊流。调查汝河污染原因的学生说,河边居民、商店往河中乱倒垃圾,沿岸工厂直接往河中排放废水、废渣,可见有关部门工作不力是造成汝河污染的原因。调查汝河污染危害的学生说,汝河污染危害人民健康,影响本地形象,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然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的结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随即,学生作出两个决定:(1)立即给本地电视台写一封信,让电视台对汝河污染情况进行报道。(2)每个学生从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做起,保护环境。这样,通过取自生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社会中的认知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提高自己的行为素质。

三、做学生良好行为的引路人

言传不如身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为此,教师要做到: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价值都对教师形成了冲击。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冲击中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进取,矢志不渝,将人世间好的价值取向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走好人生之路,这才符合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学生一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2.重视自身行为的示范作用。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必须以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给学生做表率,以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鼓励学生,以便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第4篇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世界杰出科学家杨振宁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是要挖掘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师就必须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这既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题目。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的知识点

在讲新课前要先明确学习目的。向学生展示知识点,如同给学生一盏指路明灯。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这堂课的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应该从哪几方面去学,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弄明白“知识点”中的问题应如何去解决。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以落实基本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提高能力为备课和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备课和教学必须适合学情,适合学生,所提出的知识点应做到难易适度,是班级80 %以上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能够消化理解的,这样既不至于使学生学习有压抑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使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充分体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对初二教材第九课第一节的知识点:什么是“公平”的教学。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做两件事,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公平的含义,摘录一些公平有关的名人名言;2、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公平有关的经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自由交流,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出: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时代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的特点,归纳出什么是公平?也可以采用小品法,例如;我在讲授教材“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让学生表演小品通过小品表演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寓教于乐,同时掌握一些消费知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消费者权益受到伤害时寻求解决的途径。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抽象,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初二教材第九课时,在讲课前播放欧阳鲲鹏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设问;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引出将要探讨的主题----公平。这样就可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性。

四、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第5篇

【关键词】新型师生;角色转换;尊重学生;素质教育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育新人,教学中,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对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然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承担者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于思想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四十五分钟,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理论基本上是:教师是权威,学生更多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独立性,不易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彰显出来,更谈不上解放学生的嘴巴和思想。

1.1 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素质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课程与教材是客体,教师是主导,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应把这“三体结构”合理应用。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师生交往的范例。其中“亦师亦友”的主张启发我们:教师是学生的友伴,和学生的交往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的共同体。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真正体现“良师”与“益友”的角色。从根本上说:教师不是导演,不应该按照设计好的一切进行程序化教学而抹杀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丰富性,从而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能动性。教师更不是“演员”,让你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唱独角戏,让学生成为你的观众。师生应站在同一个心理平台上,让学生能说、敢说、善说,这不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融洽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彰显了师生、生师、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向的互动,课堂不仅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交往技能和团结合作的氛围。在平等的师生氛围里,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

1.2 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能促进素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学生才会排除内心的障碍,坦诚的向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来,在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要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他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能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序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做到“锦上添花”,对差生做到“雪中送炭”。规避“落井下石”。只有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双手,在民主、和谐的土壤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的重任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然而《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了我,要善于把教师“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器”为“信息器”,“遵从者”为“主动者”,真正做到师生互补,教学相长。在课堂中,有时我会故装愚昧,而向学生发问,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积极动脑,勤于动手可完成的问题,但要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前提下,我会说:“这个问题恰好是我的知识盲点,同学们思考后告诉我。”此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脑习惯,大胆发言,而后,我还会说:“在你们的启发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观点,又补充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不足,此教法的目的是:在满足学生心理愉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整合能力等。

3 加强课堂训练,渗透国学思想,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思想品德课和校本课程内容结合,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上好思品课的同时开展校本课程。课堂因不同的个性而精彩、丰富多样。

3.1 适当煽情,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

3.2 教会学生“授人以渔”的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大脑,完善自己的个性。

3.3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持之以恒、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不怕困难、不畏挫折。

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各抒己见,各表其态,进行“互动交流”,学会了如何融入群体,如何与不同个性的同学交往,如何发表与保护自己的意见,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4 重视素质教育,要做到“尊重学生”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

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因此在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双基,而且要适当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所以,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2] 《新课程标准》 .

第6篇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 优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的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甚至和音、体、美等学科比较,它课时 少,每周每班只有一节课,而且几乎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笔试,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决不亚于任何 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首先是由它的系统性决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任务。然而其它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 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各科教学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中的主渠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又表现在它的情感性。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斯霞 的母爱教育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奥妙也就在于有情。各科教学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 德课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贯穿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始终。 如果思想品德课这一教学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强烈的道德情感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 ,进而促使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也表现在它的辐射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 度。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的途径。校级、班级教育和少先/!/队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然而各科教 学和各种班队教育在实施德育时,除考虑自身的特点外,还要注意德育的层次性。比如,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 个永恒的主题。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都要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高年级和低年级应该有层次上的区别,思 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就是这种区别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也就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对各科教学和班队教育的辐射功 能。临川市小学德育1、2、3一体的整体实验,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 然后结合一课或一个单元的 思想品德课的训练要求,组织开展一次班会或少先队中队活动。经有关专家认定,该实验是有效的。之所以有 效,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地利用思想品德课对班队活动的辐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还表现在它的突破性。在应试教育泛滥时,思想品德课不被 重视,不少的学校思想品德课很少有专职老师,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学校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 文课或数学课,连课本都不给学生订。有的学校,虽然开了思想品德课,但由于只是搭头课,老师把课上得枯 燥无味。因此,选择思想品德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突破的力度将会更大。我们萍师附小,在全面 实施愉快教育的改革中,选择德育为突破口,要求把思想品德课上成学校的拳头产品课,因而有力地推动了愉 快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

第7篇

一、认清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认为,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潜移默化地在点点滴滴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二、了解思想品德课的法制教育点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依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须着力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进一步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2.知道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3.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懂得不承担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4.懂得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重了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5.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含义,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知道揭发检举、及时报警、正当防卫等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6.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受到国家保护,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三、把思想品德课的法制教育点落到实处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在备课时,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作出设计。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备课时,我认识到课程总目标是本单元主要是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维护,更需要法律的维护,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维权意识,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学会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然后,从分目标着手,使学生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框时,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更多地运用讨论法,根据教材例子,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教师进行引导。对如何依法维护隐私权,可结合具体情境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然后进行归纳说明。 转贴于

(2)探索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

要引导学生经历多种学习方式,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有效接受、自主探究和体验领悟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素质。在学习《拥有财产的权利》一课时采取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践行道德和法律。

(3)搞好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要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视角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采用情境渲染、案例剖析、角色模拟、操作体验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引领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根据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以敏捷的教学机智推进教学进程,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灵,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人。

3.构建知行统一的练习体系

思想品德课的练习,要按照加强认知、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指导行为实践的要求,构建知行统一的练习体系。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整体设计各单元练习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练习形式,注重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多方面的练习经历。

(1)精心设计和选用适当的书面习题

通过书面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法律基础知识。书面习题,要少而精,具有现实针对性。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更多地设计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的情景习题,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2)加强实践活动练习

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练习。实践活动练习的形式,要力求丰富多彩,行之有效,如收集和整理资料、观察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组织专题考察、参观访问、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学生实践活动练习的结果,要通过课堂汇报、黑板报交流、制作专题网页、教室设置专栏等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在学习《消费者的权益》一课时,组织学生搜集身边的或在网上搜集近年来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犯的典型案例,写出相关报道来测试学生是否具有维权意识,是否能够选择有效途径维护作为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

第8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一直是困扰在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难题,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除应对其进行书本知识教育外,还应对其进行素质教育、情感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教育环节――情感教育。笔者多年从事一线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工作,本文试从学生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实践入手,进行反思和总结,试图对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问题作初步研究。

首先,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

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教学内容进行贯穿,比如:在讲习礼仪、讲文明方面,要注重讲到: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一个知荣辱、有道德的青年学生、还要弘扬法治精神,努力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自觉依法律已,避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这些都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应有内容,但又跟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思想情感的培养直接相关,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尤其应当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画浓墨重彩,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大的智慧,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避免课堂教学引起说教式的理论教育,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一个老师一味地在课堂上讲大道理,而不引用一些生动,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说理,就很难在同学中引起共鸣,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了,如果单纯进行德育的说教式的理论灌输,很容易引起学生学归学,考试也照样获得优异的成绩,实际行动的时候往往又背道而驰,那就是老师教育的败笔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自己觉得对社会有了很深地了解,往往也接触到社会的一些阴暗不阳光的一面,但对一些社会现象又了解的不深,这一时期,是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偏低,思想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原因,中学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可见课堂教学有着多么大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寓教育于情感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设置情境,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既有声音也有画面感,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更加自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比教师单纯地抽象地说教,得到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情感目标的培养,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教师要注重讲课的技巧,要以情动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价值观,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课后多找同学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目的。

第三,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既掌握书本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样对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需要有合适的“器”。教学方法,就是这个“器”。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设疑启发无疑是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疑问同学之间展开深入地讨论,并不断深入问题的本质。老师还可以适当运用图示法,向学生展示身边大家所关注问题的图片展览,如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的图片教师都可以加以引用,在课堂上充分展示,通过鲜活的画面,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大爱无私,人间温暖的力量,这样的展示效果,比老师一味地说教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同时,教师可经常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全方位的展示教学内容,做到声情并茂,增强感染力。另外,对课堂教学教师惯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每一堂课老师无一例外地都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每每也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也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异,教学中常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健康的情感有着积极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同的老师侧重点应当有所不同,应当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行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如果语言表达能力强,富于感染力,则可多用讲解法、讲述法、讲读法、谈话法;美术功底强的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画图并用丰富图片、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假如你要电脑课件制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采用多媒体教学则是你的最佳选择。

第四,在课堂教学氛围方面,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性质营造不同课堂气氛。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环境因素往往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保持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情绪,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环境中学习,一个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往往能感染了学生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就会神经放松,情绪饱满,就会敞开心扉,课堂就会充满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特别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应当下一番功夫,语言能够打动人心,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撞击,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