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石油化工贸易

石油化工贸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8:10: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石油化工贸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石油化工贸易

第1篇

一方面,贸易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跨国企业为进一步压缩成本均加强了制造中心的采购端伙伴关系建设,将采购链逐渐延伸到了生产企业,同时进一步调整了全球产品价值链分配格局,利润向设计、包装和运输环节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使得专业贸易公司基于信息优势的采购优势难以维持,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另一方面,作为本土制造企业,也在成本上升、利润微薄的背景下纷纷引入供应链管理措施,缩减了产需端的对接流程,同时压缩了贸易中间环节的可分配利润水平。两方面作用下,作为专业贸易公司,其既不能从生产制造环节上节省开支也不能在销售环节上完全掌控市场,难以再通过常规的方式和路径保持业务规模和利润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和格局特征,立足于专业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现实,从贸易公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客户管理上,分析和阐述贸易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并为公司建立专业贸易服务型高效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优化措施,为我国众多贸易公司降低经营费用、增加效应规模,形成行业优势竞争力提供帮助。

从目前我国众多专业贸易公司的业务实际看,其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过分强调价格优势的供应商选择标准

目前贸易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过程中,虽然引入了信用评价和供应商风险识别系统,但是在具体业务的供应商选择上,依然以价格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标准为最高追求,而总是有意无意的淡化风险、信用、综合资质等方面的选择权重。或者说,一般的贸易公司尚缺乏一套对供应商信用、价格、供应能力、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系统从而实现合理价格选择,特别是供应商的价格、信用与供货能力等相关参数出现矛盾时,公司现有的评估体系尚缺乏一种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够在多家供应商中进行识别与选择,这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同时处于供应链内的各企业,由于作为合作伙伴的加工贸易企业与供应商,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在价格和信息方面经常处于搏弈状态且存在利益冲突,也容易积累违约风险。

二、贸易公司海外分销的终端需求客户培养能力偏弱

一般的贸易公司依托本土化优势,在国内直接需求客户的挖掘与关系网络建设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与经验,但是在相关产品的海外分销上,由于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差、资金投资能力限制、海外贸易服务竞争优势较弱等原因,贸易公司在出口贸易中往往愿意选择海外贸易商进行产品海外渠道销售,而很少能够直接针对海外终端客户进行贸易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销售速度与资金周转速度。但是以国外贸易商为主构建海外销售网络,会因为贸易商的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巨大等原因导致销售网络的稳健性极差,同时即使选择进行分销,也往往由于国外贸易商处于买方市场,而难以签订到符合公司预期的长期合同。或者说,国内的贸易公司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良好的模式,能够直接发掘海外终端需求,这与一般公司长期以来忽视海外终端客户培养有关,当然也与国外产品销售市场渠道销售模式的根深蒂固有关。

三、共赢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有待强化

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由于其业务特征决定了供应链模式属于共生网络模式,其客户较为松散,在此条件下加强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公司与客户间共赢机制的形成。从这一点上讲,当前贸易公司业务中,为客户提供增值能力而体现公司核心价值的服务尚相对缺乏,公司服务的可替换程度高,无法体现出独有优势。共赢机制的缺乏,使得公司业务部门和高管必须拿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与客户关系的经营中。多年前高管满天飞拜访客户、靠人际关系维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依然是公司的重要方式。公司高管疲于奔命,而客户流失度依然较高。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相关伙伴关系管理理论,未来国内贸易公司提升客户忠诚度,扩大客户网络覆盖能力的关键点就在于建立高效供应链模式下的客户管理体系,具体的方向可归纳如下:

1.建立基于供应商综合评价的选择模式

以往以价格为标准选择供应商和采购商的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经济目标,但是这种策略选择会形成一种相对松散和碎片化的供应商网络,特别是在供应商的价格、信用、应变能力、技术能力等指标存在差异的条件下,以价格最优为标准在可能造成违约风险的同时,难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与粘性,也不利于建议一种长期伙伴关系,难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与客户网络的成熟。

因此,国内贸易公司应该将供应商选择的重心从价格策略向价值策略转移,加快建立能够综合反映供应商情况的评价系统。对供应商的选择,不但要审查所提品的价格、合格率、交货期、合作态度,还要了解供应商经营产品的状况,经营效益,生产设备、技术水平,服务状况,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文化是否有冲突,合作的积极性等,并构建能够综合评估供应商的评价体系。评估体系可参考“Q.C.D.S”系统,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四维评估系统,供应商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可按表1设计, 通过该评估体系企业对所有供应商有一个公平、客观、统一的评判标准;然后在优选出来的供应商中与他们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并对企业内部不合理的?购流程进行优化,加强公司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

当然,上述综合评价体系在执行初期存在一个较高的信息搜寻成本,需要公司对具体供应链的信息做全面了解,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可以考虑综合系统与现行系统实行并行运转一段时间再实现全面过渡。

2.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供应商粘性

在科学选择供应商基础上,公司应进一步重构贸易供应链中的伙伴关系模式,与经过综合选择评价后遴选出的目标供应商签订合同后,应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多层面的信息共享,通过高效信息网络的有机连接,使得供应商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信息来协调他们的供货与买方的需求和计划相匹配,以实现信息对接的无缝一体化,加强企业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可以参考的策略包括:

(1)长期合同管理

与优选供应商签订一份较长期合同。长期合同的签订使得供应商把公司的生存与自己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可以为公司储存一部分原材料,不会因为原材料涨价,找不到货源,而影响供货。供应商也不会担心产品滞销的现象出现。如有一些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是很大,公司也可以先不进行提货,暂时存放在供应商处,以节约库存成本。

(2)引入竞争机制

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以加强供应商管理强度。因为考虑到只选择一家目标供应商,一旦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唯一的一家供应商无法供货,公司将出现违约与资金损失,因此常规产品与销量大的产品的目标供应商可以选择2-3家,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有一家备选供应商。而且可以战略性的让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努力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

(3)建立供应商长效沟通机制

公司可以根据往年的销售记录,在年初制定全年的采购计划,并把这一预测报表分享给供应商,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提高产能。并在每个月月底与供应商开电话会议,对每月的?购量进行总结,比较全年采购计划。对供应商在技术,生产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如产品更新等,这样不仅显示了对供应商的高度信任,而且公司也最大程度的掌控了市场,提升了采购效率。

(4)建立积极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应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绩效考核分析,考评周期可以设计为一年两次,考评内容包括来货批次合格率、来货抽检缺陷率、来货使用报废率、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采购价格成本率、表现的合作态度、参与本公司的产品改进与开发项目、售后服务等,对考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点,分析不可控因素。对于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限期改进意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改善整供应商管理强度,增加T公司与供应商的紧密度。

3.加大与客户间的双赢分享强度

在公司的共生网络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共赢机制的建立,提升客户忠诚度以保证伙伴关系网络的稳定。公司应该高度统一思想,特别是高管层,要有意识的进行共赢机制建设,要能够接受暂时的利润下滑和出让,应该从总经理高度制定与客户与供应商的双赢分享机制,并有意识的加大分享的强度和范围。通过加大分享,形成适当的供应商激励,提高客户忠诚度,刺激供应商与T公司合作的积极性,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具体的激励措施可以考虑价格激励、订单激励、商誉激励、信息激励、淘汰激励、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激励等方面(详见表2)。

第2篇

为拓展绿色食品产业功能与发展空间,提高综合效益,宣传展示绿色食品发展理念,示范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2016年启动了“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在相关的创建工作上给予指导和扶持。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积极组织动员省内具备条件的单位进行申报。

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指以绿色食品生产为基础,融合绿色食品种植(或养殖)、加工、休闲、消费、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标准化生产模式,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运营良好、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性强,经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予以认定公布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

敦化市绿野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26日, 是一家集绿色食品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主营绿色食品“黑木耳”和“榛蘑”等山珍产品。借助敦化市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秉承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建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包括绿色食用菌产业园区和月牙湾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公司现有生产黑木耳种植基地350多亩,产品加工车间3860平方米,旅游景区达到4500多亩。绿色食品黑木耳年产量达到136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年接待旅游人数3.5万人次。

第3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进行化学产品生产的化学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生命线是安全生产。但是,现阶段相关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的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全面贯彻安全生产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的风险事故较多,这些事故给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石油化工在生产中应当将安全风险控制放在重要地位。

1石油化工生产风险控制的现状

(1)检查人员缺少责任感在石油生产风险控制的工作中,检查人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有关统计,石油化工生产事故中,有很多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有些工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工作的分工不明确,责任连带不清;在检查的过程中,检查人员常常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机器是在正常生产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缺少责任意识;在检查的过程中,只是按照程序巡视一周,没有真正的检查机器,忽视了机器生产造成的磨损,这些磨损都是造成风险的隐患,量变到质变,磨损严重了就会造成大的事故。(2)没有定期进行员工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是时时存在的,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如果生产人员有自我保护意识会降低伤亡率的,但是,很多企业都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对于生产人员没有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定期的防范危险的演习。石油化工生产人员防范意识薄弱,在发生危险之后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救治。不仅仅是生产人员防范意识薄弱,石油化工生产配套的安全保护器具也比较少,生产人员佩戴的安全保护器具质量不过关,有的甚至都不带安全保护器具,这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了事故发生之后的损失。

2如何进行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1)依靠工程技术手段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现阶段工程技术手段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广泛的应用,工程技术手段采用工程化、技术化的手段,对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风险实施控制。这些工程提升了生产装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但是,在工程运行的时候,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要熟练业务,要要有责任意识,只有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工程技术正常运作。定期的安排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事故演习。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保证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的进行。如:设备安装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要按操作规范,在工作的时候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相互配合,在日常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小心谨慎,保证石油生产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尽可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对经济的影响,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2)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管理,减少职业伤害以实现安全石油化工生产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安全生产成为每一个公司面临的严峻考验,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防范措施,针对个体防护,本文有以下几条建议:第一,购置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相关人员要监督这批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的质量问题,首先要保证防护器具的质量问题。其次也要根据危害的种类或者危害的强度划分器具,不同的防护器具放到不同的岗位,最后要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要佩戴这些防护器具,有的生产人员嫌佩戴时生产比较麻烦,就选择不佩戴,小组组长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范进行佩戴。第二,各种防护器具应当定点存放,对于防护器具要有人专职保管,对这些防护器具要定时检查,对有问题的器具进行及时的维修,对于一些陈旧的、不能维修的防护器具要及时的更新。第三,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小组,在生产的过程中,小组进行巡查,对于没有按照规定佩戴防护器具的工作人员要禁止上岗工作。(3)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控制措施的重要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第一,轻微的。对于风险程度为轻微的,要维持现状,保持记录,但是要定期的检查和测量。第二,中等的。对于风险程度为中等的,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控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第三,重大的。对于风险程度为重大的,要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限期治理。第四,不可容忍的。对于风险程度为不可容忍的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在危险降低之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即整改。风险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进行风险信息更新,因为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要求苛刻、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属于高危险行业,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要及时准确的更新风险信息,从而制定新的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3结语

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是一种高危的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风险的控制工作十分重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降低伤亡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对个人、家庭、企业都是一件及其重要的工作。

作者:栾潇 单位:新海能源(珠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牛治禄.浅析我国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2014,(1):309.

第4篇

关键词:催化裂化装置;生产工艺;探讨

1催化裂化装置概述

催化裂化装置一般由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以及吸收稳定系统组成。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得到合格的化工产品。催化裂化装置的核心部分就是反应再生单元,利用反应床的床层反应或者管反应,达到催化裂化的反应效果。催化裂化装置的作用,即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常压的重油成分,经过催化裂化过程,生产出合格的汽油、柴油、液化气等轻质成分。吸收稳定系统的作用就是将加工分馏塔顶的粗汽油等成分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出气体,得到合格的稳定的汽油和合格的液化气产品。

2催化裂化装置的生产工艺

催化裂化装置充分发挥催化裂化作用,通过三大组成部分,完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得到合格的石化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收率,达到石化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指标。催化裂化反应在高温的状态下运行,优化设计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参数,通过最优的催化剂体系的应用,控制反应时间,促进催化剂的再生,通过分馏塔的分馏作用,并结合旋流分离器的分离以及稳定塔的稳定作用,得到合格的汽油、柴油等产品,达到石化生产企业的生产目标。

2.1微球催化剂的生产工艺

微球催化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状态,催化剂如果以固体状态不运动,则形成了固定床的化工生产技术,实现的是固定床催化裂化生产工艺。如果催化剂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就形成了流化床生产工艺,加速化工产品的催化裂化过程,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当微球催化剂与气相介质进行流动,离开原有的空间,就形成了输送床生产工艺。微球催化剂不同的状态,形成不同的生产工艺,适应不同的产品生产过程,得到需要的石化产品。反应再生系统通过输送床、流化床的作用,实现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达到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

2.2催化裂化的化学反应

催化裂化生产工艺中的化学反应,是将大分子的烃类裂化为小分子烃类的过程,合理控制反应温度,监测催化剂的作用,使原油中的大分子的烃类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烃类、气体、柴油等成分,提高炼油厂轻质油的收率,同时对副产品进行回收利用,得到气体或者轻质烃类物质。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应用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作用,达到最佳的催化裂化效果,得到需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并获得必要的副产品,大大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催化裂化反应一般在催化剂的表面进行,气态的原料分子扩散到催化剂的表面,催化剂吸附原料气,原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催化剂的表面剥离,产品的分子扩散到主流体系中,经过分馏回收,得到需要的化工产品。

2.3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优化

在催化裂化装置的生产工艺技术中,催化剂是核心部分,通过三氯化铝作为主催化剂,形成新的催化剂体系,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得到更高的产品收率。通过吸收塔、解析塔及稳定塔的作用,将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粗汽油和富气以及其他装置生产出的轻烃成分进行稳定处理,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催化裂化是重油轻质化的生产工艺,也是生产汽油、柴油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汽油、柴油的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环保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优化设计催化裂化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用户对柴油及汽油的需求,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工艺。应用串联提升管反应器的作用,加强一次裂化和二次裂化的优化,增加裂化反应的区域,使裂化反应重返,减少干气等的产量,提高产品的纯度。通过低温催化剂的补充,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使催化裂化装置发挥最佳的优势,保证催化裂化反应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催化剂体系的优化研究,强化不同的反应阶段,促进催化裂化反应的完全程度。通过对提升管反应器进行改造处理,提高中部提升管的管径,延长反应时间,使化学反应更加彻底。将旋风分离器和沉降器进行优化组合,增加再生催化剂溢流口,保证催化剂的再生效果。强化了汽油的脱硫效果,使产品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

3结论

通过对催化裂化生产工艺的探讨,采用先进的催化裂化工艺,提高催化裂化的效果,得到最佳的化工产品收率,满足生产需求。经过现场实践的检验,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改造,应用反应床或提升管的优化设计,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对催化剂体系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催化剂体系,经过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降低石油化工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的收率,为石化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红岩,张建虎.催化裂化装置开工技术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2,(4):234.

第5篇

关键词:化工压缩机 压缩机 化工压缩机发展 化工压缩机应用

一、引言

压缩机的应用较为广泛,通常被称为通用机械。从我国20世纪70年代石油化工的大力发展开始,各类专用压缩机被逐渐应用到石油化工行业。化工压缩机主要包括特殊稀有气体压缩机及氯气压缩机等,由于化工压缩机的特殊性质,对设备的材质、工艺、密封及真实气体的适应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化工压缩机的应用为化工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化工压缩机发展现状及用途

1.我国化工压缩机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离心式压缩机取得较大发展。国内如杭州汽轮机厂、上海冷冻机厂、上海压缩机厂和上海鼓风机厂在上海吴泾化工总厂的国产30万吨/年的合成氨装置项目建设中,成功研制成合成气压缩机、工艺空气压缩机、氨冷冻压缩机和配套的驱动汽轮机。我国最大的离心式压缩机专业制造厂:杭州汽轮机厂、工业汽轮机专业制造厂及沈阳鼓风机厂分别从西门子和新比隆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成套的设备,促使我国离心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水平得到较多提升。同时,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加快研发速度,中科院和西安交大等机构在气体试验和三元流理论方面取得突破,对三元流动叶轮的设计、计算方法、分析程序以及真实气体的模拟计算等技术都同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保持平衡。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我国离心压缩机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都得到大幅度提高。1987年,四川化工工程开展20万吨/年合成氨的国产项目建设时,其化工压缩机全部由国内制造厂承担并完成制造。目前,我国约有30家大中型化工企业所使用的化工压缩机中,都有较大部分属于国产制造。部分化工压缩机的制造水平处于同先进国家保持同步的状态,对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证

2.化工压缩机的用途

2.1化工压缩机的压缩气体用于合成、聚合

在化学工业中,将气体压缩到高压,主要用于制作二氧化碳与氨合成尿素、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氮氢合成氨等化学处理中

2.2化工压缩机压缩气体用于油的加氢精制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常常采用人工方法将氢加压、加热后和油发生反应,促使碳氢化合物进行重组分裂成碳氢化合物的轻组分,进行油加氢精制及重油轻化等处理

2.3化工压缩机用于压缩气体

压缩气体主要用于气体分离机制冷。气体经过压缩后冷却、膨胀并液化,主要用于人工制冷剂冷冻冷藏或空气调节等,如常用的氟利昂压缩机或氨压缩机。此类压缩机的压缩压力基本上维持在8~12kg/cm2,通常被称为“冰机”或“制冷机”。由于液化气体为混合气时,在分离装置中,将各组份分离出来,并产生合格的各类气体。通过空气液化分离处理后,能够产生纯净的氧、氮、氦、氩等稀有气体。

2.4用于气体输送

压缩机用于管道输送气体时,输送压力根据管道的长短而不同。在远程输送煤气时,压力可以达到30kg/cm2,输送二氧化碳瓶装压力50~60kg/cm2,氯气装瓶压力为10~15kg/cm2。

三、化工压缩机的应用

1.化工压缩机的应用特征

由于流体机械工作流场的不同,可以将流体机械分为空气机械和液压机械两类。按照能量转换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流动原动机械、流体动力机械和流体传动机械等三种。流体原动机械是将流体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能的机械,包括风力机、蒸汽轮机、汽轮机和水轮机等;流体动力机械是将机械能转换成为流体能量的机械,主要包括压缩机、鼓风机、风扇及泵等;流体传动机械利用流体能量来达到动力传送的目的,主要包括气压缸、液压缸、扭矩变速器及流体联结器等。空气机械依据使用压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压缩机、鼓风机、风扇和真空泵等。

化工离心式压缩机的动作原理和离心风扇基本相同,主要是在壳套内安装旋转叶轮,利用离心力作用将气体进行泵送,同时适用于压力较大时使用。化工离心式压缩机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气体的动能。空气从离心式压缩机的进气口轴向方向进入到叶轮内,叶轮上受到离心力作用而流向叶轮外边缘的蜗形室,在蜗形中,将空气中的部分动能转化成为压力能,经由排气口排出.

2.化工压缩机应用

压缩机作为气体输送机械设备应用的范围几乎遍及各个主要经济部门,可以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气体输送机械。主要应用于以下多个方面。

2.1用压缩气体作为动力,可用以驱动各种风动机械和风动工具,以及控制各种仪表和自动化装置等。

2.2压缩气体可作为机动车的动力。

2.3在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与输出中,用压缩气体作为动力,在油田采油过程中,将高压气体注入油井,可以提高和维持油井的喷油压力。在天然气和原油的输送管线上作为气体输送设备,压缩机机组有突出的优点,它单机功率大、运行安全可靠、维护费用低、便于集中管理。

2.4用压缩气体作为动力,可作为化工工业流程中的气体输送和能量回收设备。

2.5压缩气体可用于制冷和气体分离,气体经压缩、冷却、膨胀而液化后,用于人工制冷的压缩机,通常称为制冷机或冰机;如被液化的气体为混合气时,可在分离装置中将其各组分分别地分离出来,而得到各种合格纯度的气体,在液化天然气等深冷工艺中应用也较频繁。

2.6压缩气体可用于合成和聚合。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某些气体被提高压力后有利于合成和聚合,如氮与氢高压合成氨,氢与一氧化碳高压合成甲醇,二氧化碳与氨高压合成尿素;以及高压下将乙烯聚合成聚乙烯,将丙烯聚合成聚丙烯等。

2.7气体的输送和充瓶。压缩机还用于气体的远程输送(如天然气、煤气等管道输送)和装瓶(如氧气、氮气、乙炔等的充瓶)。

3.离心式压缩机的应用

离心式压缩机就是透平式压缩机,是叶片式旋转式压缩机的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在工作的过程中,高速旋转的叶轮给予气体离心力作用,并在扩压通道内给予气体扩压作用,这样一系列的作用就会提高气体的压力。离心式压缩机在早期的应用中只适合于中低压力、大流量的场合,因此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的炼油厂和化工厂不断的建立,而离心式压缩机又是化工行业内输送化工生产气体的关键机器,这样一种状况就使得离心式压缩机在化工行业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气体动力学研究的成就又使得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高压密封、小流量窄叶轮的加工以及多油楔轴承等关键技术的研制成功同样是极大推动了离心式压缩机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宽流量范围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使得离心式压缩机的应用范围又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在很多的环境条件下已经能够代替往复压缩机来进行应用。

四、结束语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制造离心式压缩机,在70年代取得加大发展,随着高性能、高压力压缩机的引进,化工压缩机的技术以得到较大提升。化工压缩机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洪铭华.化工压缩机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5):83-84

[2]朱建兵,万燃.西门子3k氯气压缩机在化工行业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1,03(8):135-136.

[3]申玉武,王飞.浅析乙烯装置压缩机的技术改造及发展[J].中国化工贸易,2012,4(8):193.

第6篇

Abstract:Processing trade is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the changing of various kinds of economic situations, processing trade in the countries will achieve transformation and escalation gradually in different forms, wich has been practised successfully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or regions.

关键词: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实现形式 实践

Key words:Processing Trad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Realize Form Practise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实现形式

加工贸易是指一国的企业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助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包装物料等,通过加工或装配形成制成品,并将制成品复运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纵观各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其加工贸易产业都经历了从简单加工装配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重化工领域的资本密集型工业的转型,再向以IT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工业升级的道路[1]。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本质上就是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其实现形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提高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社会中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如果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在生产中使用最先进的生产和环保等技术,那么它就是一个“朝阳产业”,这是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真正含义之一。因此,在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升级的同时不必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打压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在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转而发展成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比如,衬衫制造以前被认为是低附加值的产业,但如果衬衫生产企业能够收购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再加上一些新的制造技术,一件衬衫的价值就会大大提升,就能卖上数百甚至数千元,这绝对是高附加值的产业。

(二)加工贸易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其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用复杂、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工作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国家加工贸易的长久发展。

(三)加工贸易产业从国内转移到国外

加工贸易是一个在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游动或转移的产业,这是由国际经济的总体发展进程与结构来决定的,具体说,它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相联系。此外,加工贸易得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安家落户,还主要依托于当地良好的资源禀赋、生产成本的低廉及技术发展水平的层次差别。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它适应了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形势,同时具备了加工贸易的存在条件,那么,加工贸易就会在当地安家落户。反之,如果加工贸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逐渐消失,则该国的加工贸易必须实现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要的实现形式是将加工贸易从国内转移到国外,即加工贸易从资源缺乏的国家或地区向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转移,以适应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必然趋势,保证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亚洲的成功实践

(一)韩国的做法

1.以资金和技术为依托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进入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加工贸易经历了约10年的发展,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之后,韩国没有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把产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钢铁、造船、汽车、电子、石油化工、金属加工和橡胶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80年代以后,韩国政府又提出“科学技术开发战略”,加速发展高科技产品,加工贸易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正是由于对加工贸易有正确的引导和定位[2],使韩国成为了一个突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2.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实现加工贸易从国内向国外的转移。20世纪60年代,韩国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之一,当时韩国廉价劳动力供给充裕,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韩国开始发展纺织、成衣、制鞋和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韩国政府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依靠增加原材料进口,加上本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装配,然后将制成品复运出口,扩大就业,增加外汇收入,在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情况下,扬长避短,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一贸易举措使韩国的经济得以快速积累。然而,20世纪80年代,韩国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了不足的形势,加工贸易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出口加工贸易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由此,韩国企业开始逐渐转为向国外输出资本,到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开展委托加工,再将成品或半成品返销回国或出口别国。

(二)日本的做法

1.以能源资源的变化为导向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日本从明治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业。但是,经过资金和技术的一定积累之后,日本加工贸易开始逐步转型升级。具体做法是,“二战”以后,日本一方面利用已掌握的资金和技术,另方面,又从欧美等工业国家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把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重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本国加工贸易产业,并以此带动本国配套产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导致日本加工贸易产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对此,日本政府做出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的决策,把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领域的产业作为主导性产业来发展,以摆脱能源制约,从而使日本重化工业比重明显下降,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方向发展。在重工业领域,有色金属、钢铁、化学工业的地位让位于医药、精密机械设备等产业。

2.根据产品成本的变化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廉价劳动力供应逐渐变得紧张,工资上升压力加大,产品成本增加,日本的许多企业抓住机遇,纷纷在亚洲各国设置加工装配点,将加工组装的重点转移到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和成本优势,继续发展海外的加工贸易产业,成功地将国内的中低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到国外。

3.充分利用亚洲各国的优惠政策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亚洲各国的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尤其是东盟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政府不断鼓励企业发展外向型生产,吸引外国企业前来进行加工贸易生产。日本在这方面抓住了机会,成功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台湾的做法

根据币值变化及时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台湾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通过制定包括台币贬值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纺织工业的加工贸易发展,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推动纺织产品的出口。但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当台币逐渐升值时,台湾开始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资讯等技术密集型工业,90年代以后,台湾重点发展以IT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成功。

(四)新加坡的做法

利用国际经济合作的机会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资金和技术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加坡逐步利用其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生产能力强的特点,在IT产业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分工,使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层次的加工贸易得到发展。同进,在某些具有优势的产品上,新加坡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广泛的研发合作,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达到70%以上,而其中80%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第7篇

当国内有些军工企业还在疲于转换机制和扭亏为盈时,周边环境已经推着这些企业必须迈出新的步伐,在加快军工企业改革的同时,适时地研究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在不可避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调整国内军工企业,拓宽民品开发的路子,在开发生产成套设备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尽快提高军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适应国际分工、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

一、加工贸易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链条

从一般意义上讲,对外加工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进口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加工、装配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通常是外国企业以合资、合作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的已有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行销到全世界各有关地区的一种贸易做法。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参与亚太区域乃至世界产业分工的重要链条,符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例如发展“两头在外”的轻纺、机电产业,通过对外加工贸易扩大了出口,适应了国际市场,有力地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也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进程。

我国航天系统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显得不太平衡,地处内陆的企业发展比较缓慢,而地处沿海的企业,有的已通过对外加工贸易形成产值数亿元的规模。例如八院的上海仪表厂,就是抓住了日元升值、日本企业急于寻找海外生产厂家谋求发展的机遇,同美能达公司签订了多批合作生产复印机组件的合同,第一年产值就达1亿多元,第二年接近3亿元,出口创汇达2500万美元,产品直接销往欧美等国家。这在当今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奇迹。上仪厂通过对外加工贸易,不仅使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增长,而且还通过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建立了一家新的专门发展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航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这就是抓住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机遇,通过对外加工贸易有力地激活了企业,同时增强了军工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加工贸易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

从加工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一环,符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加工贸易的发展实际是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承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了我国的优势,包括廉价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低廉、以及有一定工业和技术基础等,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进程,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9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逐步取代了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二是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导,逐步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三是加工贸易的技术档次在逐步提高,出现了一批批技术先进、规模领先的大型项目;四是加工贸易企业相互之间的配套程度在提高,不少企业使用国产原材料和国产零部件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协作联系正在加强。从这些情况看,加工贸易升级的步伐在明显加快,今天的加工贸易同改革开放初期的加工贸易已产生了质的差别。事实上对外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和流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后,其经营格局对海关监管和整个经济管理形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二是加工贸易的外向循环与国内产业的循环,未能形成有机的联系,因此制约了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带动作用的发挥;三是走私漏洞现象增多,这对国内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置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加工贸易,并在此基础上理顺加工贸易的政策,加强和改进加工贸易的管理,仍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三、加工贸易将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

从当前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加快,必将推动全球加工贸易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并在更大范围得到发展,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方式。当前,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其他非高技术制品。高新技术产品的部分加工组装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的突出优势,不仅将加剧其产业向国外转移的过程,并且也将以具有较大接纳能力的市场,作为其转移的目标。在这个发展趋势中,中国将成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结构转移的主要目标。其次,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具有成熟技术的产业,也将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加工贸易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等支柱产业,以及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核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均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像日本与韩国等国家一样,我国的加工贸易今后必将经历一个从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的过程,在加工贸易内涵、市场营销和科研开发等环节,不断优化和升级。实现这个转变,需要一系列政策保障,特别是外贸制度与政策环境面临重大抉择。其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经营机制难以适应

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极为薄弱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第8篇

【关键词】环京津环渤海优势;重化工化;轻工业;加工贸易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Beijing and Tianjin

GUO Hong-sheng1 ZHANG Chen-li2

(1.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aoding Hebei 071001,China;2.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School of ecnomics and Trade, Baoding Hebei 071001,China)

【Abstract】Hebei Province is around Beijing,Tianjin and Bohai Rim region, but the region advantage is not fulfilled for its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Beijing and Tianjin, Along the Beijing-Tianjin area, a light industrial zone as a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 should be arranged to coordinate Beijing and Tianjin urban economy closely. But now light industry in Hebei is less developed,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pace of light industry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prompting processing trade, and now there is coming a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Hebei Province to develop its processing trade.

【Key words】Around Beijing,Tianjin and Bohai sea advantage;Heavy Chemical Industry;Light Industry;Processing Trade

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在国际范围内,所有类似地区基本都是最为富庶发达,而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当滞后,甚至出现“环首都贫困带”的极端反常现象。

1 产业结构重化工化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分化的主要原因

1.1 重化工产业布局需要远离大城市,使河北经济重心布局要远离京津

河北是一个以钢铁、煤炭、石化、装备制造为主的资源型、重化工大省。“十一五”期间,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7.4%提高到2010年64%,2012年继续增加到65%,重化工特点呈逐年加强的趋势。

重化工产业初级资源投入比重大、吞吐量大、耗费能量高、污染严重,类似企业选址要远离居民密集的城市。比如钢铁行业,需要大量运入矿石原料,煤炭燃料,运出成品钢材和工业废料,生产过程中还要产生大量污染,都会给城市带来很大的交通和环境压力。

1.2 重化工产业市场化程度低,使河北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重化工行业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垄断程度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提高,行业的社会化水平降低,民间的各种资源难以融入其生产循环过程,京津市场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整合,比邻两大市场,却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商业活力。

经济活力是一个地区吸引投资和人才的软环境,河北比邻京津,拥有吸引京津投资和人才的天然区位优势,但现实却不但没能吸引京津的资源,反而出现了“倒虹吸”现象,即河北省的资本和人才资源向京津外流,不但使河北经济不能承接京津产业的转移和辐射,却导致河北和京津经济发展的日渐分化。

1.3 重化工产业适箱货较少,使河北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缓慢

重化工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基本都属于大宗货物,大宗货物的装运、转运以及联运比起集装箱运输繁琐且缺乏效率,难以满足国际经济分工合作的要求。而集装箱运输,无论从装运、转运到联运,都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率的门到门运输,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由于当前河北省产业重化工化的特点,港口吞吐货物基本以煤炭,矿石和钢铁为主,这些大宗货物已经成为河北港口的支撑,而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河北省重化工化的产业结构是导致缺乏集装箱货源是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生产不断提高环境标准和发展替代能源的意识逐渐加强,以及对“资源的诅咒”问题的关注,碳排放税的征收的出现,对能源、矿石的需求在长期中将出现下降的趋势。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物流业的逐步开放,河北市场将与世界市场越来越紧密的合作,河北参与全球更紧密的分工,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将是实现高效分工合作的前提。港口集装箱业务没有足够的货源保证,直接影响港口的长足发展;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缓慢,反过来也会影响区域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集装箱业务的滞后,也不能满足京津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结果导致港城分离。

2 发展轻工制造业是实现京津冀经济对接合作的有效途径

北京天津的几千万居民,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是河北轻工业潜在的最为广阔的市场。河北省应该在京津周边布局轻工制造产业带,利用地缘优势,以最高效率供应京津市场;同时,吸引京津市场的投资和人才,最终实现京津冀市场的高度融合。

2.1 轻工业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适合京津城市产业发展的要求

2.1.1 产品直接服务于消费者

重化工工业位于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上游,产出一般供应下游的产业。而轻工业的产出不同,更多的直接供应消费者。所以,消费市场对轻工业产业的布局更重要,而京津两大市场恰恰是河北省发展轻工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1.2 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安全性

绿色、低碳日益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新产业革命对轻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产品节能环保安全日益成为赢得消费者、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日渐国际化的京津地区,对产业进入的环境门槛越来越高,原有的重化工业要不断迁出,新上项目也要远离京津城区。比较而言,轻工业更为适合在城区或临近地区布局。

2.1.3 品牌化、集群化趋势加强

重化工业产品多为大宗产品,主要供应的客户有限,同质化特征明显,市场上区分度较低。而轻工产品更加直接面向消费者,但由于当前产能过剩情况日渐凸显,市场上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为发挥协同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轻工业将加快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企业向产业集群集聚,专业化生产。市场向品牌集聚,为增强产品的辨识度,品牌化趋势明显,品牌竞争日趋激烈。而京津市场属于相对高端的消费市场,品牌效应更大。河北利用自身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等初级资源,结合京津的丰富资本、高端技术、人才和广阔市场,具有创造品牌产品的更多优势。

2.2 河北省轻工业的发展现状

2.2.1 河北省轻工业发展滞后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轻工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三项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分别由“十五”末的第8位、第8位、第7位下降为第9位、第9位、第8位,均比“十五”末后退一位。到2010年,河北省轻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多在15~18%之间,其中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金属制轻工业产品制造、日用玻璃制品等三个行业规模居全国前五位[1]。家电、日化、文教体育用品等行业发展滞后。从此可以看出,河北省轻工制造业规模较小,比重较轻,初级加工产品较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业技术水平较低[2]。

2.2.2 发展机遇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逐渐复苏和国内经济的企稳回暖,全球范围对消费品需求稳步增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大幅释放国内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渤海增长极的崛起,为拥有地缘优势的河北省轻工业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轻工产品将成为新的增长亮点。东南沿海加工贸易企业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环保政策调整,大批企业已有向北和内地转移的趋势。我省加工贸易规模整体偏小,发展空间巨大,利用这一机遇,吸收并承接加工贸易的转移,必将促进我省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3 以加工贸易促进轻工业的发展是激活“两环”优势的着力点

加工贸易是河北外向型经济和工业发展必须借助的工具,这是国际竞争的现实和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源不足,技术落后,市场狭小,这决定了必须开展大规模出口,依靠更广大的国外市场实现生产的规模效益和高速增长[3];而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不掌握海外市场渠道的情况下,加工贸易是唯一可以利用的快速参与全球生产一体化的途径。通过承接加工贸易,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促进河北省轻工业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河北省轻工行业协会.河北省轻工行业发展报告[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