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8:10: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文关怀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Abstract: Humanistic care is a library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ridges in the whole operation process. Humanistic care is the core of "people-oriented" service concep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humanism, is a key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librarians.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校图书馆馆员是为大学生读者提供文献服务的第一线工作人员,是联系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的桥梁和纽带。人文关怀是数字图书馆下馆员的综合素质核心,善于用人文关怀创设人文环境,不仅加强与在校大学生的心灵沟通,还提高高校馆员的服务意识。馆员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对读者人文关怀的倾注直接影响着图书建设与发展。
1.人文关怀是现代技术环境下馆员综合素质的核心
1 . 1 人文关怀的意义
在高校图书馆工作,馆员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有利配合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在现代技术数字图书馆环境下,馆员服务内容增加、服务过程拓展多元化,人文关怀是服务过程中的有效中介,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具体含义就是图书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蕴涵的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馆员的服务宗旨是对读者的关怀与帮助,所以强化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1 . 2 人文关怀的素质要求
高校馆员作为图书馆和读者联系的中介和枢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馆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强烈服务的意识,有关图书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随着科学发展的需要,数字化图书馆的要求,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觉悟,同时加强构建完善的图书馆人文关怀理念,从而为广大读者积极营造和谐的服务氛围,创设人文关怀的温馨环境。
2.人文关怀运用于馆员服务意识中的重要性
2 . 1 人文关怀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意识中的关键
服务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做到关心读者的真诚,发掘读者的热情,满足读者的要求。同时,对读者倾注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为图书馆又好又快地发展筑成稳固的地基。
广义的人文关怀具有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功效。在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优秀的馆员要以培养读者个人能力为主题,增加读者自信为目的,强化读者知识储备为根本目的。所以馆员用心去爱护读者身份的大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能并给予赞许,做到对他们的理解与重视,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将来报效国家。
2 . 2人文关怀是体现馆员和读者和谐关系的桥梁
馆员与读者沟通是馆员和读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传递的过程。语言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书面语言沟通,而声音语气、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沟通是对语言沟通的有效补充。语言与非语言二者完美的结合才会达到理想、完美的沟通效果。所以高校馆员不仅要掌握语言沟通的能力,同时也要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馆员只有与读者进行良好沟通,才能了解读者的需要,加深与读者的感情。馆员更需要耐心、真诚倾听读者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帮助解决读者在各个方面的遇到的问题。同时馆员要不断更新理念,熟知动态化馆藏信息,掌握馆藏文献资源,以人文关怀和娴熟的技能与读者进行沟通,从而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最终达到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人文关怀不需要形式上和言语上的复杂,只需很简单却很真诚的关怀,那么读者就会找到更多的自信和扩充知识的捷径。
3.在馆员服务意识中灵活利用人文关怀创设人文环境
3 . 1 富有人文关怀的工作态度
微笑是肢体语言之一,属于非语言的范畴,直接反映人的精神风貌,是友好善意的体现,具有代替和补充语言的作用。微笑是世界上最好的通行证。微笑服务是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是最佳的工作态度。加强馆员的亲和力,赢得读者的信任,同时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微笑服务必不可少。
3 . 2温馨关怀是创设人文环境的最佳途径
馆员要努力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文环境,以方便读者为主,使读者在真诚细致的服务中得到关爱与重视,培养读者的学习热情,让读者真正把图书馆当作世外桃源。馆员的温馨问候,真诚的情感交流,细腻的用心关怀,为读者创设一种春意盎然、亲切怡人的读书氛围,使读者感到舒适,亲切。
参考文献
[1]朱源萍. 以人为本,构建文明和谐的图书馆流通服务新环境[J]. 学校工作交流,2010( 7) : 191 -193.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是与科学理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是对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的关注,看护和尊重。人文关怀是核心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对人和人格的尊重,对人的利益的维护,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指图书馆在利益自身馆藏资源及其所能获取的信息资料为广大读者提供优雅环境和优质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管理和服务范围。图书馆人文关怀是指图书馆发掘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潜力,形成独特的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更好地位读者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质量,充分满足不同群体读者的各种需求。
一、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模式的核心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图书馆在发展目标、制定计划、理论研究、建立机制等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自身馆藏资源及其所能获取的信息资料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极大程度的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周到细致的服务,诚挚热情的态度,微笑和蔼的举止,公平尊重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和员工的合理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的关怀。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读者,为一切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合理需求。将人文关怀理念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意义:首先,有助于每个读者平等享有?图书馆公共资源的权利。图书馆是一个向社会义务提供文献,信息,传播教育的社会文化公益机构,尽管社会存在某种等级差别或不平等和不公平,但图书馆却是跨越这些障碍的场所,每个人不因社会职务、民族、宗教信仰还是弱势残疾等都应受到尊重,共同享有平等的服务和人文关怀。其次,有助于塑造图书馆的良好社会形象,唤起民众的求知欲望。建设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就是要求图书馆真正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个性化。通过规范的管理和服务,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之成为一笔无形的财富和城市公共事业的知名品牌。良好形象是提供信誉的基础,图书馆形象的优劣取决于两个评价指标,一是知名度,是量的指标。二是满意度,是质的指标。图书馆知名度是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反复植入读者的感受之中,经读者长期体验而产生的认同感。满意度是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人性化服务赢得社会普遍赞誉。享有较高知名度满意度的图书馆就会更大程度地唤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吸引人们更好地利用这块资源,达到求知目的。再次,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增强员工的职业自豪感。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自然用一种近似苛刻的目光看待一切,来评价各行各业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如果缺乏人文关怀意识,就不可能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就会失去公益事业在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用。建设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可以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推动整个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如何建设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
1.人文关怀体现在服务理念上
图书馆服务理念是图书馆价值观的凝结和提炼,它决定了图书馆的行为目标和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显而易见,这里又经济不发达投入不足的因素和问题,其关键还是服务理念的滞后,导致服务水平的落后。服务理念成为阻碍图书馆向人性化服务模式跨越的瓶颈。人文关怀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对人的关怀、尊重和信任。对读者而言,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在供需关系上读者是主体,图书馆是客体,图书馆在服务工作中要以读者作为服务的主体,绝不能本末倒置。图书馆真正的主人是它的读者,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包括收集、整理、保管以及提供的功能都应为它的服务主体服务。图书馆的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为一切读者”的服务理念,从尽量满足读者的根本需求出发,从服务的内容、方式、制度、流程等方面实现转变。
2.人文关怀体现在管理机制上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也好,制度化管理也好,二者都是图书馆管理的较好模式,如果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是图书馆管理的最佳管理模式。那么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模式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的最佳结合呢?应坚持以人性化管理为本,以制度化管理为辅,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把人文关怀的思想理念渗透到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一条主线贯彻始终。在图书馆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等机制设计上要始终坚持围绕人文关怀这一主导思想,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并以相应的制度做保障。把人文关怀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内容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各项规章制度更为科学,更具人文色彩,更加符合人性化发展的需要。如果图书馆规模小,可粗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分别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信息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的工作,每一部门应单独履行采访、编目、借阅、咨询、信息加工等职责和任务,各部门融书、报、刊、电子文献于一体,直接对读者负责,不再有单独的采编、流通阅览等部门。如果图书馆规模较大,业务部门可按《中图法》进行学科分类。这样以学科为核心的平行组织减少了管理环节,使读者只需接触某一专业窗口,便能得到与其专业相关的所有书籍、期刊、报纸或网络、光盘等电子媒体中的信息,减少了读者在各个部门来回奔波的麻烦,也使图书馆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提供了读者的阅览效率。这种便捷读者的管理机制附加员工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会给读者带来美好的向往。
3.人文关怀体现在图书馆队伍建设上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人文关怀 员工管理
人文关怀型员工管理体系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人文化的情感关怀,促使员工的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文关怀型员工管理体系作为现代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者应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从制度、文化、情感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对员工进行激励情感关怀,构建富于人文关怀型的员工管理体系。
一、明确信用社定位,制定完善而详细的发展规划
构建人文关怀型的员工管理体系,必须以农村信用社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前提。而保持农村信用社的健康稳定发展,则首先要明确信用社定位,并同时制定完善而详细的发展规划。
首先,明确信用社的定位,提振员工士气。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转型阶段,部分员工由于理论素养的不足,对信用社的定位与发展前景的理解出现偏差。作为管理人员,要综合利用,为员工解读金融政策与理论知识,明确信用社在我国金融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信用社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提振员工士气,使员工更好
其次,制定完善而详细的信用社发展规划,提高员工向心力。一份完备而又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对信用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仅能使员工直观的感受到信用社的快速发展势头,同时也可以使员工将信用社的发展与个人的福祉联系起来,提高员工于信用社的凝聚力。
二、加强信用社基层民主建设,使员工充分参与企业决策
人文关怀型的员工管理体系注重对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能力与潜力的挖掘与培养。因此,构建人文关怀型的员工管理体系,还应当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基层民主建设,使员工可以充分的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心,使员工的自尊心与荣誉感得到满足,从而更加积极的投身到本职工作中。
以人文关怀型的员工管理体系为指导,加强信用社的基层民主建设,应当使信用社的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普通社员、新招的大学生员工等各部分人员都参与到决策之中,对工作中的理念、思路、方针、目标、措施等做出总结与建言,方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此外,在涉及到重要金融财政的释读与实施等重大问题时,应当召集基层部门的代表员工,倾听他们的看法,从而使政策可以从实际出发,实施方面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有效推动信用社业务的发展。
三、制定完善的用人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
构建人文关怀型的员工管理体系要求员工能够获得自身价值的较好实现,而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则有赖于完善而公平的用人制度的确立。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中,制度的制定者应当改进传统的用人制度,实现用人制度的创新。例如,在优秀员工的选拔方面,实行优秀员工“推荐”制度,对表现突出,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员工进行提拔,将其分派到重要岗位,促使其自身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此外,对于不够尽责、业务技能低下的员工,则坚决实行“退出”制度,将其调离重要岗位,对于业务技能极其不达格,以至严重拖累信用社业务发展的,进行严格管理,实行清退。这样,通过一推一退,在信用社内部打破铁饭碗的传统,使每个员工都能有清醒的认识,从而起到警醒与激励的双重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信用社业务的全面提高。
四、实施奖惩措施,使员工劳有所值,劳有所得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物质利益的满足是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实现员工人文关怀必须首先要尽力满足员工合理的物质需要。在构建人文关怀型的员工体系过程中,管理者应当坚持不断完善报酬考核体系,在考核体系的制定中,首先打破传统的模糊混乱的考核体系,实行考核指标的细分化,分板块对业务目标做却详细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员工可以针对各自分管业务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业务特长,把握重点部分,有效提升业务质量水平,使其劳有所值,劳有所得。其次,建立最低保障机制,针对员工的生活等方面,实行最低保障机制,对水、电、气、交通、通信等基本消费实行一定程度的补贴,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第三,发挥收入的调节作用,拉大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水平,发挥薪酬不同的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激励员工的业务水平提升。
五、关注员工生活状况,疏导员工压力,排解负面情绪
人文关怀型的员工管理体系更注重对员工精神生活的关怀。在基层农村信用社中,每位员工都希望能够受到集体的关怀与尊重,希望集体能够肯定自己的成绩,接纳自己的合理意见。作为一名信用社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员工的感情关怀,认真倾听员工的心声,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为员工排忧解难,帮扶助困之上,真心实意的理解、关心、爱护员工,将员工看做自己的亲人一般,相亲相爱。此外,信用社管理人员还应多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如爬山、漂流、短途旅行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团队活动,使员工能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放松压力,增强体质。
总之,农村信用社人文关怀型员工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有良好而完善的体制,同时还有赖于信用社管理人员的重视与人文实践,只有在各种条件兼备的作用下,富于人文关怀型的员工管理体系才能得到完满实现。
参考文献:
[1]秦强妮.信用社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1,02
一、 同样的信念,不同的主题
同样是为上张乡的同学们带来新知识,传播文化思想,但本次实践还特地加入了新的元素。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将党的思想传播,阵阵红歌声中,将党的艰难历程在歌声中深入同学们的内心;激扬的旋律下,将我们队党的热爱和在党的光辉下茁壮成长的幸福感,骄傲自豪感表达。实践队还积极与台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践行环保宣传,发放问卷,环保晨跑,街道清扫,旨在将环保的思想传播到上张的百姓心中,让淳朴原生态的山区永远环抱在青山绿水中。
二、 对知识的渴望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是我党进行政治理论宣传的主阵地。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从高职院校本身和教育对象大学生两方面入手,采取提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双管齐下的方式,才能达到党和政府预期的效果。
一、注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的真正实现离不开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这就需要大学生、学校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惑,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1.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要素之一,也是以生为本的新型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要求。
2.建构大学生的心理交流平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倾向是二重性的,尽管大学生主流的心理倾向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消极方面的因素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的疏导。
3.实施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教育者要使受教育者真正的感受到关爱,就必须怀着真挚而深厚的爱去做工作,实施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积极情感打动人和陶冶人的作用。
二、全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从体制上、组织上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科建设,以确保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因此,高职院校应将人文教育纳入教学改革之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体系,调整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类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比例。
2.全面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3.完善人文素质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转变,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以及人文精神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用较强的人文意识和人文涵养去教育、感染学生。
三、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合力
1.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更好地发挥好这一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效。
2.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意识。
3.大力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美化大学生心灵、陶冶大学生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4.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队伍领导。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队伍领导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效果的必要保障。
5.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科学的理论是实践工作的必要指导,应该注重调查、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充分直面现实、深入大学生生活,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找到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载体建设
1.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建设。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建设。要善于使用网络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接受性和有效性。
2.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文化载体建设。尤其要加强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奋斗目标的建设和发展,加强物质文化载体建设,打造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让学生身在其中、感悟在其中,让他们感受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3.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活动载体建设。注重学生人文实践活动载体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实践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通过多彩、形式活泼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五、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1.满足大学生合理的需求。只有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身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强化其接受的动力系统,使教育要求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纳,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结构,培养出健全品德的大学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合理要求。
2.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作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活动,有效地实施和实现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地发挥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3.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得到体现,让大学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关爱,识到现实自我的不足,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去追求一个完满的自我,尽可能达到更美好的生活世界。
六、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含义
所谓人文关怀,指的就是要关注人以及人类本身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人文关怀在它最基本的层次就体现出了人的价值、尊严以及人的发展和生命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这些方面都是以加强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双方的思想意识上的交流,以及原本意义上教育与被教育者双方的地位平等性,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达成“共赢”的局面。在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高校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大学生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应当将大学生看成是拥有独立个性以及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这样的话,就能够将高校的人文关怀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大学生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 高校思想工作中进行“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
2.1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尊重人
尊重,是与人相处最起码的要求,而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要求尊重人在发展、生存和享受上的需求,不应当将人作为一个客体、工具或手段而存在的。学会尊重不仅仅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各大高校,因为一个良好的尊重人、尊重知识的风气能够很好地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特别是现在,人们对精神满足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高知识分子人群的不断增加,更加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可以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一定的程度决定了人的自觉性。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做好“尊重人”的工作,坚持做到尊重每一个教师和学生。
2.2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利益上的引导
人们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不同的需求,对于这些需求的追求是人们活在这个世上的动力来源。只有满足了自己对于利益需求的欲望,才能够丰富自己的思想。但是一旦追求这种利益的欲望被镇压了,人类的发展就会进入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最终导致停滞不前。因此,在做好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就应当重视引导好学生在利益上的追求欲望,通过帮助学生处理好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利益观。
2.3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关爱人
关爱,是人特有的品质。关爱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促进人与人之间在各方面的情感交流,当这种情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责任。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学会关爱人,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多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最终营造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另外,通过关爱之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地位以及在高校所具有的作用,从而更加有力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设更美好的高校。
3 人文关怀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人文关怀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因此,进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有必要,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人文关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在本质上的回归,这种本质主要是体现在以人为出发点进行的培养人、教育人的活动。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促进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其次,人文关怀符合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是适应时代精神的需要。在当今这个社会大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过度的追求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学校园也不再注重培养综合型的人才,而是转向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常常会出现人在精神生活、道德等方面的缺失,使得人的现代化远远地落后于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加强人文关怀的建设,不仅仅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精神的需要。
4 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如何做好“人文关怀”的工作,特别是在今天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始终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给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同时要将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工作中,成为一个学校办学的最基本的理念。其次,人文关怀要贯穿在教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在教育内容上,必须选择符合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格、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能够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教材;在教育方法上,要采用对话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QQ、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并适当地关爱学生。最后,要营造和谐的高校人文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在进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传播与培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校园的内涵上不断地挖掘和提升,同时加强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弘扬人文精神。
5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科技、经济、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各方面的高端技术人才大量的涌现。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越快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特别是在人地现代化跟不上社会的现代化这一问题上。因此,在不断发展经济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回过头来审视一下问题的原因所在,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上的不到位以及人文关怀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更是从根本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勤,李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浙江学刊.2010(3).
关键词: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
1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概况
人既是园林景观的建设者,也是消费者。近年来,园林景观建设不断发展进步,相继提出“节约型园林”、“人性化”园林景观等,而“关怀型园林”的概念是首次提出。无论是哪一种景观建设,都应先是科学的,其次才是艺术的(见图1、2)。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要从源头开始,即从规划设计开始,考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创造优质的环境,是否与自然生态、周边环境和谐,是否解决功能问题。近年来,为求快速建设、快速见效,景观建设中出现“趋同”现象,使园林景观变得生硬、无趣;过分重视景观艺术的表达,忽视自然环境本身和人们的真实感受及需要;大多数人认为“人性化”就是在园林景观中建有绿地、花池、休憩设施、盲道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却忽略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的需求,如何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为动物营造栖息的环境,也是当今园林景观建设应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许多园林虽然考虑了人的需求,设置了各类设施和小品,但由于设施、小品自身的不足,不能满足某些功能要求。各类设施小品设置的位置及所处环境,会影响设施小品的景观展示和功能使用。有的园林景观建设为体现其特色,忽视其功能需要,“人性化”园林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关怀型园林。
2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园林景观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2.1现阶段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2.1.1设计盲目照搬,建设缺乏人文关怀现今不少园林景观建设为追求视觉效果和形式美,规划设计精品意识太强,照搬、模仿所谓的欧式园林、欧式景观,认为是建设创新,完全忽略景观本身以人为本功能的发挥,缺乏对人性的关怀,缺乏对人的的心理、精神和行为需要的关注,未能将人文需求融入到景观营造与建设中。2.1.2过度追求植物造景效果,缺乏对植物生长需求的关注主要表现在有些地区和城市没有立足于本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特点,大量引进外地植物进行造景,“高密植”种植现象、盲目大量的种植大规格苗木等,种植环境不能满足植物自然生长要求,违背植物生长习性和生态规律,忽略适地适种原则,造成植物长势不良、生长抑制甚至死亡,不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反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增加高昂的养护管理成本。2.1.3忽略对动物、飞禽的关注动物是生态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景观建设中关注动物、飞禽等生活空间和栖息场所的营造,为它们预留、制造活动空间,不仅可以维护地区城市的生态平衡,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可营造动植物自然和谐、“鸟语花香”的园林景观。2.1.4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城市随着景观事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些趋同景观,缺乏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建设生硬,导致本地特色和城市个性缺失。2.1.5城市建设阻断绿地,破坏绿地系统的连贯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等问题,一些地区过于关注市政建设,破坏了城市绿地之间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与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背道而驰[1]。2.2公众和社会发展对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要求(1)党的十明确提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生态建设”,充分体现政府对景观建设的要求更为明确。以新疆昌吉市为例,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将城市绿化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思路,狠抓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尤其是将与市民关系最紧密的公园、街头游园、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景观建设的首要任务,合理规划,大量运用本地植物组景、造景,不仅形成地方特色景观,促进和保护本地植物可持续生长,而且在当地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昌吉市人口为35万人,人均公共绿地已达10.88m2,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景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建设除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外,在服务功能上还必须满足不同环境、不同人群对精神、心理和行为的需要,满足市民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上的需求。(3)关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大力倡导景观生态建设,反思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不合理现象,构筑关怀型园林景观旨在促进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园林景观建设不仅满足人文关怀,促进一个地区、城市的综合发展,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2.3关怀型园林的概念关怀型园林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尊重历史、民族等文化特征,充分考虑地域环境特点,关注不同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关注和探索不同人群在园林空间中的心理、行为、精神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类型。关怀型园林宏观上关注一个区域、地区、城市整体发展影响及绿地系统的建立健全;中观上关注城市各类公园绿地更好的发挥功能作用;微观上则关注公众需求、植物个体、植物种群和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要求,以及动物的栖息场所等。其特征是:关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植物种类配置科学合理,群落之间相互促进生长,景观环境优美宜人,地域文化特征显著,公众普遍感到城市空间舒适美丽,社会公众(不同人群)有深深的满足感和归属感。2.4关怀型园林与人性化园林的区别关怀型园林是在人性化园林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建设目标和要求。人性化园林是指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建立符合人们需求的园林景观。而关怀型园林研究的内容涵盖节约型园林、人性化园林、生态园林等多种园林类型,通过关注和探索园林景观建设如何使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更多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符合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及周围事物,与其本身的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及地域性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人文关怀更为突出。
3关怀性园林景观建设原则
3.1科学性原则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劣,关键之一是必须突出功能因素的重要性。因此,关怀型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以科学合理为核心,结合地方、区域现状、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系统等层面,结合周边环境、本地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现有地形与构筑物,综合协调景观规划中的不足,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统一和谐。同时,结合城市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场地预留,不仅是为了未来的城市建设、景观建设,也是为动物预留空间,创造栖息、活动场地,维护其生态平衡。尤其是避免过度重视景观的艺术性,“求新求快”破坏良好的生态系统,避免造成无形的经济损失。3.2生态性原则建设关怀型园林,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的原则。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园林景观建设的根本任务,为“求大求洋”,大面积的硬化铺装、假树假景等,使景观工程变成门面工程;为营造季相景色,引进不适合当地的植物等违背关怀型园林的生态性原则,使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出现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等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关怀型园林以不破坏本身特点,始终坚持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原则,突出人与自然环境的融洽性,以改善人们居住、活动的环境为目的,进一步增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3.3功能性原则园林景观的最终功能是为人服务,景观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功能性的要求。通过对自然环境、地域特色、文化历史、人文需要、社会环境的融合,实现一个地区、城市的园林景观、生态环境、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使园林景观建设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和休闲活动场所,为本地各类植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地区、城市的发展。3.4关怀性原则园林为公众提供游赏、活动的公共空间,也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艺术环境,其服务功能不仅仅是设置设施、小品等,应更多考虑不同人群与园林景观的亲密关系,关注动植物、自然环境本身、公众心理、行为及精神需要,是关怀型园林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3.5高效性原则建设关怀型园林景观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通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植物配置,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建设和养护管理成本,使景观建设的利用率高效化、最大化。
4关怀型园林的发展建议
4.1发掘特色,展现地域历史、社会、民族文化园林景观建设与当地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社会经济的发达带动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而城市景观建设则会促进社会各个系统的发展。因此,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关注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居民的生活习俗,融入地方文化,以当地特色和人文历史相结合打造具有明显地区特色的园林景观,使其成为一个地区标志性的景观。4.2因地制宜,建设自然生态优先的园林景观景观建设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一种提升,关怀型园林景观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发、打造自然生态景观,使其最大化地发挥生态功能。因此,在植物造景中,通过合理配置乔、灌、草、花等当地乡土植物和引种驯化成功的各类植被,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和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3以人为本,突出园林景观细节中的人文关怀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是要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另外,要避免为了突出景观的艺术性和所谓的“大景观”而复制或照搬一些异地景观建设。如在道路设计施工中,老人与儿童的活动区域不宜选用大理石路面;年轻人居多的环境则需相对独立、半隐蔽的空间等。同样是廊亭堂榭,有老人和儿童需要的开放式活动区,有年轻人喜欢的有特点和个性的独立空间,更有特殊人群需要的畅通无阻的特殊区域。按照人们的生活习惯,从心理和行为活动的需要出发,让不同人群感受到舒适性。只有这样的园林景观才是被公众认可的景观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型园林。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朝着服务功能的优化、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向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将从追求外在景观形象转向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提升,保护自然生物和资源,改善人居环境、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地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关怀型园林遵循以人为本和自然法则的理念,运用科学手法,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城市的人文历史、不同的地形条件和自然植物,建设出符合生态良性循环和景观优质的城市园林,这不仅是园林建设的根本需要,更是未来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银行;思想政治;人文关怀;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银行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银行在内部运营机制与运营手段上也产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带动了员工在思想上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基层青年职工,在个人价值的追求上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先进银行开始重视员工思想上的教育工作,希望从思想上对员工进行约束,确保员工安心工作,为银行创造效益。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尤其注意方式方法。现如今全社会都在提倡“以人为本”,银行对员工的教育也应遵循这一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尊重人的尊严、个性以及价值,重视人性的关怀与精神层面的提升。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人文关怀起源于我国儒家思想,银行应用这种思想来进行教育工作无可厚非。在银行的思想政治中渗透人文关怀,能够激发职工对思想工作的接受兴趣,提高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性。人文关怀是感性层面的,能够在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建立一道沟通的桥梁,拉近两者间的距离。
通过有效的思想正政治工作,能够将职工个人需求、银行利益需求与社会总体需求三者有机结合,提高银行内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银行领导者以职工为基础,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保障项目运行的有效实施,通过在真正关心员工生活与思想,能够让员工感受到温暖,增强依赖程度,让员工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思想政治中人文关怀工作的弊端
(一)员工思想受污染严重
现如今,“金钱至上”的观念已经影响了大多数人的思维,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要赚钱,并且希望多赚钱。正是由于这种拜金主义思想的存在,人们在工作中常常会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金钱一时丧失了自己的道德观念,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银行应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员工产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治观念、竞争观念、自主观念以及效益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银行内部竞争的日益积激烈,部分员工并没有有效抵抗住金钱的诱惑,过分注重对财富的追求。因此,思想政治中加入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除了金钱之外在银行工作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并且更加注重道德标准以及是非观念的培养。
(二)银行对思想工作的不够重视,重业务指标考核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
受传统思维影响,银行在思想工作上通常只是走走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重业务指标考核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员工而言,真正缺乏在实处的关心。人文关怀应该切实考虑到员工的各种需求,通过调查、谈话等方式对员工的思想动态有所了解。
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银行缺乏对员工的关怀与尊重,认为基层员工对于企业而言并不重要,对银行未来的发展并不能够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因此并不重视思想工作,觉得只是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随着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员工在思想上会产生一定波动,变得更为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这时银行将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强加在员工身上,难以达到融合的地步,这都是由银行没有有效了解员工需求引起的。因此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尊重,切实对员工展开人文关怀。
三、人文关怀在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一)关注员工切实需求
银行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立足于员工的角度,切实关注员工的需求,真正把关怀落实到实处。各部门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是对企业有用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厚此薄彼,认为对基层员工的教育就是在浪费时间与金钱。
在教育上,要让员工产生认同感,注重员工理想与追求的培养。并且,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必然会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产生一定疑惑或是意见,应正视这部分思想,将员工的想法统一起来解决,尽可能的满足员工需求,将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员工需求的改进上。
(二)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工作都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坚持鞭策人、鼓舞人、引导人与教育人,同时还应做到帮助人、关心人、理解人与尊重人。新时期做好思想建设对银行工作的展开与长远发展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前提是要认识人、了解人,因此银行的思想政治建设首先是要了解员工需求,切实从员工角度出发展开思想工作建设。对于教育内容,应该有的放矢的设计,从员工工作、生活角度研究思想建设内容。
员工在工作中若是出现了错误,企业不应该只想着怎么处罚,而是应该尊重员工的自尊心,让员工自己反省,自我批评。处罚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让员工明白自己的过错才是关键。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对员工觉悟的培养,通过尊重让员工不至于放在犯错时产生自卑感,影响工作效率。
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银行员工思想素质,用正确观念指导工作的保障。在思想工作中加入人文关怀是适应社会需求的表现。现如今,以人为本思想深入人心,每位员工都有权利接受思想上的提升教育。银行不能将思想教育看作是费时费力的工作,而是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发现员工接受了人文关怀后在思想、工作上的变化,让员工通过来自企业的切实关怀产生对公司的向心力,激发工作动力。
参考文献:
[1]高建话.浅谈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及实现途径[J].青春岁月,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