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8:10: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员工道德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

第1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培养;职业发展导向;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这就给企业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适应经营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创新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和形式,用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职业道德培养的效果,使员工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

一、创新职业道德培养形式

企业在职工职业道德培养上要进行大胆的创新,要根据新时期员工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新常规教育活动。第一,重视企业文化的职业道德塑造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影响,也深刻影响员工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企业在文化建设上,要渗透职业道德的发展要求,比如说日常工作当中大力宣传企业的管理规定,让员工在工作当中了解这些规定,自觉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就能有效的减少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比如说科研单位员工加强自律,防止科研成果泄密等,这些都能促进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第二,充分发挥党团、工会教育作用,这一点对于国有企业更加重要,对于国有企业起来党团、工会对职工思想和道德有直接的影响,党团活动当中,要将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及应用作为重要内容,比如说党建活动当中,将职业道德作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讨论等了;工会要发挥教育作用,分析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对员工自身发展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只有职业道德水平提升了,才能为个人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日常职业道德培养。第一,开展职业道德调查,职业发展调查是企业本业特点,由员工自己实施的,以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地位要求、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及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实施等进行的实践调查活动。调查应该从员工的日常表现,对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认识,以及本单位对员工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目的就是全面、客观的了解员工职业道德的发展情况,增强员工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帮助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当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在职业发展目标实现的条件上,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重要部分,让员工认识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了;企业在日常管理当中,要加大职业道德素养比较高的员工表扬、奖励力度,在岗位调岗当中,将职业道德水平比较高的员工有限调整到职位比较高、待于比较好的岗位,从而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企业职业道德评价方法

企业职业道德评价方法上,必须体现出规范化和全面性的要求,具体来说注意以下几点:

1.在考核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考核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督促其在工作当中严格落实职业道德要求,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员工的日常培训教育当中,应该将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以及本单位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在培训教育结束以后统一组织职业道德理论考试,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知识掌握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除此之外,在日常绩效考核当中,也应该将员工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方面,对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从而对员工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职业道德评价规范与应用。在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时候,要避免评价的任意化、主观化,以保证评价的结果能够被员工接受。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从员工进入企业工作以后就开始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在培训期间,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实习期的培训计划当中,并将职业道德水平作为是否与员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主要依据。在日常工作当中,企业也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相关对顶,制定详细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作为员工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依据,每个月都要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计入到日常考核结果当中。针对职业道德考核结果,要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其职业道德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让员工在工作当中能够端正自己的思想,促进思想的转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3.在员工教育中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员工教育是提高员工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现在企业在员工培训教育中,主要是以企业管理制度教育、技能教育未知,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少。在今后的员工培训教育当中,企业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本企业的发展要求,明确本企业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强调忠诚、守信、恪守、奉献的职业道德基本内容,让每一个员工知道职业道德水平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其能够根据企业的要求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职业道德培养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实现自身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总之,在职业道德培养上,企业要不断创新职业道德培养形式,完善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建立起完善的职业道德培养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业道德培养水平,为员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直超.企业管理中如何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J].现代商业.2011(20).

[2]梅世云.浅议现代企业员工的道德管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01).

[3]方小玲.论企业员工道德教育的回归——从“理想人格”到“道德底线”[J].经济研究导刊.2009(03).

第2篇

【关键词】职业礼仪;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在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和知识文化素养也不断提高。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由此带来的经济交往的国际化,都对企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与社会整体环境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甚至威胁打骂游客,为旅游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人员打骂顾客;饭店服务员服务态度差,导致顾客不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反映了加强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1.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的关系

在“维基百科”上对职业道德做了这样的定义,“职业道德是指一种被普遍认为是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士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职业上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法去谋取利益,不接受不应接受的利益,不能泄漏工作上的隐私,在面对雇主或上司不合理要求时,必须本着良知拒绝。”职业礼仪是职场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与情商等内容。

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道德对职业人道德的内在的和工作上的要求;职业礼仪都职业人外表的、行为和情商等方面的要求,职业礼仪可以反映职业道德,但没有正相关关系,有良好的职业礼仪不一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深化和丰富职业礼仪的内涵。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是职业人的综合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目前社会上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社会及企业对员工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有一定的重视,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行业差距大

不同行业企业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服务性行业重视程度高于生产性行业。在一些服务性行业,比如酒店,旅游,美容等行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好的重视,而在一些生产性行业,比如钢铁厂,陶瓷生产厂等,重视程度性对较低,经常会出现员工语言,举止不文明,缺乏诚信等问题。其次,大型的正规企业的重视程度高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经营正规,有较强的企业文化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也经常接触一些高层次客户或国外客户,因此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上要高于中小型企业。再次,人员文化教育层次高的行业企业重视程度高于人员文化层次较低的行业企业。比如教师、文艺工作者、政府公务员等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要整体上高于普通工人。

2.2部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不够重视

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生产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规范和要求,领导本身在这个方面也有欠缺,比如,某些领导在与外宾谈业务时,为了表示重视,穿衬衫、夹克打领带,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损害企业形象。部分企业出现不按时交货、以次充好等职业道德问题时,习以为常,不能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2.3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教育缺乏实施与监督

有些企业具有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制度规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缺乏实施和监督。比如,由于没有大量的专门职业礼仪方面的培训资源,而学校与企业社会没有良好的沟通,培训师资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导致礼仪培训的面不是很广,很多企业有培训需求和计划但很少实施。这些问题需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方式给予解决。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很少有专门的职业道德有关的教育、宣传和活动。职业道德不能深入人心。在监督方面,由于不能与生产效益挂钩,不涉及到自身礼仪,很多领导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监督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问题。

2.4培训不到位

企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不是很到位,缺乏系统性,仅仅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在服务业,比如酒店,相关的培训相对多一点,但也缺乏系统性。形式很单一,一般都是人事部门安排的讲座。在其他行业企业相关的培训效果更不理想。比如,我在给某银行做职业礼仪培训时了解到,他们进行这个培训仅仅是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从领导到一线员工对培训的热情都不大。同时了解到他们每年只进行一次为期一天或两天的培训,形式单一。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

2.5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

除部分服务业有相关的制度,很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很欠缺。导致或者就没有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教育,或者偶尔进行一次,缺乏长期性、连贯性和规范性。比如曾经调查过一位在企业工作过五年的员工,他自从进入企业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培训。

3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制定政策,引导部分行业企业对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重视,减少差异。行业企业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与教育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在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方面欠缺的行业和企业,并给予相应帮助,比如资金、师资方面的支持。

3.2 提高对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认识到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水平对本企业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到拥有良好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员工对提升企业形象,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服务整体水平等的重要的意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得到提升。

3.3加强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培训与监管

通过讲座、观看视频、竞赛、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培训,是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深入人心。使企业的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相关计划与制度落到实处。并通过一些部门,比如人事部门,和措施加大对教育成果的控制。

3.4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

针对很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很欠缺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比如《员工手册》、《员工礼仪规范与奖惩措施》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等。

参考文献:

[1]向多佳. 职业礼仪[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永红、王茜. 商务礼仪实战[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3篇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山东临沂276600

摘要院思想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有意义,对企业和个人来说,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为企业和个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保证其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突出表现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院思想道德;企业发展;作用发挥

1 当前企业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对企业来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由企业工会、党办等部门负责,主要建设方式多数依赖于企业培训、会议学习以及员工个人学习等形式,因思想道德建设不易量化,难以较好地进行排位比较,特别是当出现思想滑坡时,无法及时、具体地从思想上发现,多数需错误的思想导致具体工作生产时发生侵害他人或集体利益时方才引起注意,对于思想道德管理具有延后性。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主体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生存面临的竞争越来越严峻,特别是最近两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加剧,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生存发展所需的业务技能、技术设备、人员岗位才能等越来越重视,对于员工思想道德建设重视程度则呈下降趋势,如何正确处理思想道德建设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成为当前诸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 思想道德建设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

2.1 八荣八耻

当前,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家对道德观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精辟概括和系统总结,主要内容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2.2 思想道德建设与企业生存的关系

思想道德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部分,是支撑企业成长前进的重要源泉,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员工拥有较高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则必然会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企业人文氛围浓厚,员工向心力强,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用真心、献真力,形成员工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在这种热情指引下,转化成强大的工作动力,推动员工又好又快地完成本职工作,并拥有向工作新高度、事业更高峰不断探索进取的决心和信心,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研发,适应竞争发展要求,相反,如果企业员工思想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对于工作态度发生负向变化,其不仅可能带坏周边同事,对工作产生消极抵触心理,个别社会主义荣辱观不端正的员工甚到还会出现危害企业资金、技术、声誉等行为,对企业生存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案,即是员工思想道德不足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影响的经典体现,可以说,思想道德建设能动地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长远方向和前进动力;企业生存发展为思想道德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具体体现,思想道德因其无法量化和物化,难以对其进行衡量和描述,企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为其提供了物化的基础,思想道德建设的优劣从企业发展上得以具体体现,企业发展好,思想道德建设必然好,企业发展差,思想道德建设必定有所欠缺和不足。

思想道德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正确处理思想道德建设与企业生存发展关系,发挥思想道德建设的能动作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3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的几项建议

3.1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企业领导层要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思想道德工作开展纳入企业发展纲要和年度工作计划。要从上到下成立思想道德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开展管理,依托工会、党办等具体部门,形成企业思想道德树状管理体系,强化全员思想道德建设认识。

3.2 加强教育学习,提高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努力提高思想道德工作水平,具体为:

一是加强员工自学和企业集中学习,利用企业会议、领导讲话等方式,加大对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及道德模范、行业先进事迹的学习。二是加强培训讲课,适时邀请思想道德先进工作者、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老师等开展培训授课,提高员工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三是加强企业政工师人才队伍培养,提高思想道德工作自我纠改、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建立思想道德长效管理机制。

3.3 强化思想道德作用发挥,促进企业优质发展

第4篇

1.劳动安全行为内涵与特征

1.1劳动安全行为

与劳动安全行为相关的概念包括:安全管理、员工健康管理、劳动保护等。安全管理是指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与检查,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体;员工健康管理是企业通过自身或第三方运用现代医疗与技术从生理与心理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干预,系统维护员工身心健康,降低医疗成本支出,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的行为。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与单位通过立法、组织与技术措施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本文中所指的劳动安全行为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依据生产标准或出于自身安全进行标准化作业、避免身体暴力以达到保护自身与他人身体安全的和谐工作行为。劳动安全行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狭义的安全生产行为,例如旷工遵守标准进行安全开采,避免工伤事故,还包括和谐的工作过程(例如避免与同事之间发生身体暴力造成彼此人身伤害)与利他性安全行为(例如劝架行为、向同事发出危险信号行为等)。劳动安全行为与安全管理等概念的主语区别见表1。

1.2劳动安全行为的特征

个体差异性。劳动安全行为属于个体行为,体现了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员工是否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受到个体素质、性格、能力的影响。例如有的员工尽责性更强则表现出更多谨慎性行为,而有的员工风险偏好更强,具有较强冒险倾向,则表现出更多的非劳动安全行为。

多维性。劳动安全行为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可分为:人-物安全行为,即因设备、工作环境而采取的劳动安全行为,如矿井下瓦斯浓度超标,拒绝作业;人-人安权行为,即工作中因人际冲突带来的身体伤害行为,如通过沟通协调解决争端,不诉诸武力。根据行为目标可分为:自我保护行为与帮助他人保护他人身体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提醒他人工作中的作业危险因素,帮助解决同事纠纷,避免身体暴力冲突等。

多因性。个体之所以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受多种动机驱动,包括外力作用,印象管理动机、个体道德倾向、个体价值观等。在安全生产严格的企业,员工因对非劳动安全行为处罚严重的畏惧而表现出对规章制度的顺从便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典型表现。有些员工带头进行劳动安全行为是为了赢得主管的赏识(印象管理策略),有些员工积极帮助他人防止人身安全可能出于道德心,也可能是印象管理动机。总之个体的行为受到多种动机驱动。

2.劳动安全行为理论的构建

Francis L. Jeffries(2012)的研究表明员工的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对于安全行为态度有着积极影响。笔者根据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分析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在劳动安全行为中的作用,并构建了安全劳动行为理论模型。

2.1理论基础

2.1.1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最早由Ajzen于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是分析个体行为模式的典型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取决于行为意图,行为意图取决于:行为态度(attitude toward the act)主观规范(objective norms)、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其中,行为态度指个人对行为所抱持的“期望值”即对行为的正面或负面评价;主观规范指重要他人或群体对个体行为的期望以及个体对自身满足期望的评价;感知行为控制反映个体的自我效能与控制感。该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不谋而合,都强调一个互相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个人因素、外部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1.2道德成熟度

道德成熟度是指个体采取行为的道德信念层次。Kohlberg(1969)将个体采取行为的道德信念层次分为六个阶段:惩罚―服从、个体功能性目标与交换、人际期待与关系、良心维持、社会准则与契约、普遍伦理原则。Kohlberg对上述六个道德水平进一步整合为三个层次:前习俗水平(利己与规则顺从)、习俗水平(考虑他人、同理心等)、原则水平(坚持一般准则)。不同道德成熟度的员工在采取道德行为时所依据的道德信念不同。

2.1.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通过监控与辨别自身与他人情绪,管理自身情绪与行为的过程(Salovey &Mayer, 1990)。情绪智力一般包括:自身情绪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他人情绪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刘丽等(2010)研究发现高情绪智力的员工与主动向、利他性与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在同事面临危险时高情绪智力的员工更倾向于帮助同事摆脱困境。

2.2劳动安全理论模型构建

个体在做出是否采取劳动安全行为时,受行为控制感的影响,当员工感知到行为不可控时,行为意向在行为决策中的作用明显降低。例如在确定同事坚决要对自己采取身体暴力时,个体对同事行为产生无力感,即使自己不想与对方发生冲突也不得不采取非劳动安全行为。但目前工伤事故、员工身体伤害大都属人为因素所致,在员工可控范围内,符合计划行为理论基本前提。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在劳动安全行为意向中的作用如下图1所示。

态度。员工安全行为意向,受到员工态度的影响,即对采取安全行为的评价。如果企业通过制定严格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对于第一层次道德成熟度的员工是十分有效的,因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符合其道德信念(规则顺从);企业强调安全工作氛围以及团队协而形成安全工作行为文化时,对第二道德成熟度(考虑他人)的员工而言是最有效的,因为这符合其采取道德信念,即在采取何种行为时会基于对他人安全的考虑,表现出一种利他意识。当员工处于第三道德成熟度层次时,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措施,员工对采取劳动安全行为都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因为采取安全工作行为已成为员工行为一般准则,不论有无规章制度员工都会采取劳动安全行为。

Jordan(2002)研究发现高情绪智力员工在面对因工作不安全而产生工作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从而产生积极工作结果。高情绪智力个体能够缓解孤立情绪,使他们不去干扰别人工作任务,他们不仅能很好控制自身情绪,而且对任务表现出更积极态度(Goleman,1995)。在面对挑战时,高情绪智力个体始终与最高准则保持一致,即安全。

高情绪智力个体表现出更多特质:同理心、乐观、了群性(Goleman,1995)。这种同理心与乐群性表现为他们在是否采取安全工作行为时会考虑行为结果对他人身体安全的潜在影响(Freedman,2002)。高情绪智力个体其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更强,更容易识别自己情绪与控制自己行为,从而避免冲动性行为。具体表现为高情绪智力个体表现出较少冲动性的破坏性行为。总之相比于情绪智力低的个体,高情绪智力个体对采取安全工作行为评价更高,态度更积极(Francis L. Jeffries,2012)。

主观规范。主管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的期望。企业通过提倡劳动安全行为,营造安全工作氛围,同事间相互监督等方式使得个体感知到群体对本身劳动安全行为的期望。二是个体对满足期望的强度,当道德成熟度在第二层次或者更高层次时,表现出个体内在道德水平与从事劳动安全行为信念的高度一致性,其满足期望的强度就会显著提高。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对他人对自身期望感知更敏锐,同时将采取工作安全行为作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以及赢得主管信任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印象管理动机。总之,群体与重要他人对个体的期望越大,员工满足期望的欲望越强烈,其安全工作行为意向越强。

知觉行为控制。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表现为:企业通过优化生产设备,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行为控制感,同时企业通过摄像监督、标准化作业等方式降低违规行为操作空间。情绪智力在知觉行为控制中的作用表现为,个体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暴力事件,减少身体伤害。

总之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态度越强烈、主观规范越积极、行为控制感越强,其行为意向越强烈,越倾向于采取劳动安全行为。

3.提高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是员工长期采取劳动安全行为的内驱力,为此企业应。

3.1把好招聘关

基于劳动安全行为理论,对于危险性高与事故频发岗位加强对员工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的识别。情绪智力及同理心维度都有较成熟的策略工具,如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ayer,Caruso,& Salovey,1999)、情商量表(Bar-On,2000)等,对于道德成熟度的识别应注重背景调查与评价中心工具的运用。对于一线员工招聘,因其用工量大、招聘频繁可适当简化招聘程序,同时结合招聘效果分析优化招聘渠道,建立用工单位与劳务输出单位长效沟通机制,实现劳动供需信息对称。

3.2完善人员素质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要实现定期与不定期结合,通过定期测评掌握员工目前道德成熟度层次与情绪智力水平,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进行实时指导。当员工道德成熟度层次较低时,采取严格规范化管理对实现劳动安全较为有效,当员工道德成熟度层次较高时,企业可以将管理重点放在营造良好安全工作氛围上。通过对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员工素质测评可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内在动机程度,并对潜在安全隐患做出评估。

3.3加强组织道德氛围建设

组织道德氛围是员工对组织道德程序与政策所持有的一种稳定认知与行为意向(Victor,1987)。员工个体道德成熟度与组织道德氛围共同影响个体道德行为,Weber(1995)认为,组织道德价值观将促进员工道德决策、态度与行为社会化。个体道德成熟度受组织道德氛围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道德氛围建设提高员工道德成熟度,提高对采取劳动安全行为的积极评价。加强组织道德氛围建设:一是确定正确的组织价值导向,在企业日益强调社会责任的今天,企业应将组织道德定位于强调公平公正权利与实现企业利益的平衡;二是发挥管理者在组织道德氛围建设的中积极作用,通过标榜员工劳动安全行为、对员工劳动安全行为提供反馈与支持强化员工劳动安全行为。对于基层领导而言,要给予组织成员日常指导来影响下属劳动安全行为Grojean,1985)。

第5篇

关键词:道德建设 思考

华恒矿业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线,围绕“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这一目标,组织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强化关爱主题教育、安全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建立舆论宣传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典型示范平台等途径推进员工道德素养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用全员道德素质成长助推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

一、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四德”建设为内容推动职工道德建设有效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劲的特点,日益凸显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是建设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丰富源泉。要把传统文化学习作为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主线,从践行“孝、悌、谨、信”等方面入手,以“明德立责”为切入点,做到在学习领悟中提高思想境界、在促进家庭幸福上认真践行、在工作细节中逐一落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传统文化提升素质修养,用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用传统文化促进幸福和谐。

1、弘扬“孝德”,提升个人品德。“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中“孝”是道德文化的源头,“孝”是做人的基本美德,是德性和义务产生的精神源头,每个人正是在父母的爱中学会了反哺和奉献。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从践行“孝道”入手,用“孝心”修身养性,规范自我;用“孝道”促进家庭融合,人生幸福;用“孝心”启发感恩忠诚、爱岗敬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树立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搭建个人品德修养的基石。

2、弘扬“和德”,提升家庭美德。大力弘扬“和德”,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塑造家庭美德,用家庭和睦调节社会关系,用社会关系和谐调节幸福指数,使“尊老爱幼、尊师重友”成为品行标准,使生活和美、家庭和睦成为保证个人生活幸福、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倡树形成“在家尊老爱幼、尊敬兄长、睦邻友好、夫妻和睦;在企尊师重友、团结工友、感恩企业、尽职尽责,乐于奉献、互帮互助;在外以德服人、诚信立本的良好氛围。

3、弘扬“诚德”,提升职业道德。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做到知荣辱、懂羞耻,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培养并训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并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底线,不做违背企业规章制度的事情,做到对事业忠诚、对工作诚实、对他人诚信,从而建塑诚信环境,构筑特色诚信文化,形成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4、弘扬“仁德”,提升社会公德。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这些思想无不闪烁着清丽的道德光辉,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有效丰富员工爱他人、爱环境、爱企业、爱祖国等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公德建设内涵,引导干部职工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奉献社会,实现社会公德水平大幅提升。

二、强化关爱主题教育、安全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

1、以“关爱主题教育”为载体,倡树“人人奉献关爱、人人享受关爱”。 组织开展“慈善捐款”、“扶残助残”、“志愿者服务”等爱心行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身边事做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到省外职工家庭、离退休职工和困难群众家中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等活动,力所能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不断完善困难帮扶机制,营造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浓厚氛围。发挥班组的组织作用,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安全互保”、“工作互助”、“爱心互援”活动,形成“团队关爱”链条,在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四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全民健身活动,寓教于乐,教育引导,实现“奉献者得快乐”的目标。

2、以“安全诚信教育”为载体,实现安全道德素质提升。开展安全诚信教育活动。组织员工开展“安全诚信”大讨论,重点围绕安全工作为什么要讲诚信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信守保证自己的安全承诺,履行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形成“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风气,自觉抵制“三违”。一是建立诚信机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员工安全诚信档案,将“三违”、工伤、工作质量、遵章守纪、业务技能、联责联保、团结协作等纳入诚信档案,约束不安全行为,提高正规作业意识,保障安全生产。二是开展诚信考核,区队诚信情况由区队、班组、个人诚信情况所组成,班组诚信情况由班组及班组所有成员诚信情况所组成,个人诚信情况由本人日常诚信情况所累积,并通过开展“安全诚信个人”、“安全诚信班组”、“安全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建立起“人人讲诚信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3、以“责任意识教育”为载体,提升责任竞争力。深入学习《企业管理文化手册》、《员工行为准则》,大力开展管理文化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使管理文化落地生根,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同,并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深入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树立“认真负责令人尊重”、“责任让人崇高”等理念,激发干部职工以勇于担当的态度,破除无所作为、甘于庸庸碌碌的思想,杜绝拖延塞责现象发生。形成管理人员到主动负责、带头负责、负主要责任、立言立行的工作作风。

三、建立舆论宣传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典型示范平台。

1、舆论宣传平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挥电视、网站、牌板等媒体作用,电视台开辟专题专栏,每年推出一期“感动华恒”或“模范人物事迹展播”等栏目,对各类道德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组织开展“讲道德、懂礼仪、明荣辱”有奖征文等活动,将“孝悌”、“感恩”、“关爱”、“责任”等主题文化宣灌到位,营造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第6篇

【关键词】 内部管理 公正、平等、民主 伦理道德建设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reinforc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the virtu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1.企业管理运行中制度德性的相关界定

所谓制度德性,一方面是指制度设计与安排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是人们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另一方面也包括以伦理道德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一定的制度作出道德评价,看其是否合伦理性、合道德性,以及合伦理性合道德性的程度。这是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也是企业创新自身发展策略和思路的有益举措。

2.企业管理运行中实现制度德性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企业的各种制度规范本身是符合伦理道德的、符合普遍人性的,才有要求员工遵守的必要,才能使员工发自内心地信服并践行。借助这样的制度,能够很好地优化企业的管理手段和高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对于团结员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以及改善员工道德风貌、提升其道德素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1保证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管理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许多方面,企业通过这些管理内容以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即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极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员工的辛勤创造和劳作。只有企业在制定及落实内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迎合员工的多种需要,才能促使员工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而努力。在现阶段来说,人们进入企业获得一份工作,主要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和物质利益。但是同时他们还有各种社会的、精神文化的、伦理道德上的需要和追求,人们希望企业不仅是一个劳动场所,还是一个接触社会、交往他人的社交场所,要求企业、车间、办公室不仅具有工作劳动的环境,而且具有精神的、文化的、伦理道德的氛围。

2.2 提升企业对于员工的凝聚力

企业管理运行中的各种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的,要求相关内部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程序或行动准则,同时更是维系企业内部成员行为的无形力量。企业成员严格遵循企业制度,将会受到表扬、鼓励;反之,则会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和批评,迫使他重新回到遵守企业制度的道路上来,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因此,企业制度规范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动力。一个缺乏制度的企业对员工是没有约束力的,企业管理上的制度化不仅可以使员工在企业内部得到锻炼与提高,而且能够创造并实现企业公平。

2.3加强员工的个人道德建设

对于企业制度来说,如果企业的制度结构不合理,制度本身就不道德。那么,一方面,要求员工做出道德行为就是不道德的;另一方面,员工即使做到了“道德”,也起不到多大的组织内带动作用,或者只能独善其身,或者助长组织内部的不道德。反之,如果企业制度本身设计合理,符合道德的精神,一方面,它有“权”要求员工做出道德的行为;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员工做出道德的行为,并能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制度德性是个体德性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制度合乎道德性有利于加强内部员工的个人道德建设。

3.企业管理运行中实现制度德性应遵循的原则

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处理企业同员工各种关系的原则、方式、方法的经常化、稳定化、制度化的体现。它的建立和完善既要有经济上、技术上的根据,又要遵循合乎伦理道德的原则,实现内部管理的制度德性。

3.1企业制度的制定及落实需立足公正原则

公正也即公平正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种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和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一项正义的制度安排就是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某种平等。”制度公正是制度德性诉求的首要美德,表现在两个方面:制度的内容公正和制度的形式公正。

企业管理运行中制度的内容公正主要指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具体制度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考勤制度公正就是应以制度保证每个员工都受同样的考勤方法和考勤原则约束,而不应该存在源于职级层次的高低不同而出现的特殊考量标准。奖惩制度公正指,当员工顺利高效地完成企业规定的生产任务或对企业做出了一定的突出贡献时,能得到应有的奖励,而当其损害企业荣誉或出卖企业经济利益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培训制度公正则以保障不同职级不同工龄的员工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以制度来保证教育培训中的公平竞争,公正地对待每个员工。

企业管理运行中,制度的形式公正主要指制度的公开性与参与性。制度只有实现公开才能成为员工的公共认识,企业的各类制度不应成为绝密文件,而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公开,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对照明确的制度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免于违反制度将遭受的损失和惩罚。参与性要求则保证每个有资格的人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及评价过程中。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个细胞、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有权参与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也有权对于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保证员工对于制度的参与性。

3.2企业制度的制定及落实需尊重平等原则

平等是制度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衡量制度是否具有道德性的重要价值尺度。制度平等是指企业的管理制度要维护员工在企业的考勤、奖惩、培训、晋升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平等,以及程序意义上的机会的平等。

制度平等体现为机会平等。机会平等是每个员工自由发展的权利。“机会平等是所有的人不分高低贵贱、穷富美丑,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满足了相应的条件,达到了规定的标准,都有同样的机会来赢取同一个社会职位,也就是罗尔斯所说的‘使所有职位对所有人开放’的原则。”为此,企业在制定及落实内部管理制度时就必须要保证员工不分职务高低、工龄长短,只要符合标准,就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

3.3企业制度的制定及落实需彰显民主原则

民主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基本诉求,也是企业制度德性发展完善的有效形式。虽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首先是考虑对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贡献,但是也不能忽视管理中的民主原则。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的民主,主要指保证员工能参与管理和决策企业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设计、实施、监督及评价。企业要在制度上保证所有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要在制度设计上确保民主的方式、手段和渠道,使广大员工的真实意见、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到企业的领导和决策部门。

制度民主的价值诉求在于实现真正的民主,而不是形式上的民主,更不是口号上的民主。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中必须将这种民主落实到实处,保证员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 在技术上是科学的,在社会文化上是文明进步的,在伦理道德上是公正合理的。

结束语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建设、软件建设,企业伦理道德中的根本原则应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基础中的重要构件,企业伦理道德中的各种具体规范、规则应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考虑的因素。企业管理运行中的制度德性将具有日益显著的地位、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是当代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一种明显的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参考文献:

[1]林浩.制度伦理和我们的任务[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

第7篇

一、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1.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之间拥有了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这就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与交流涉及到生活的各方各面。不同的生活环境所涉及的商务礼仪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己道德审美能力,在交流沟通中得到对方的肯定与认可。 

2.现代商务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准则,规范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各种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会活动不断增加,在这种极具代表性的商务场合中,商务礼仪尤为重要。一个人礼仪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其自身的素质修养以及企业品牌文化的内涵。在各种商务洽谈活动中,具备较好的商务礼仪可以增加与他人之间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给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機会。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加强对外合作。良好的礼仪品质不仅仅是代表个人或者是企业,更是代表了我们民族以及国家的形象。因此,在进行跨国沟通与交流时,商务礼仪更是体现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商务礼仪培训的现状 

1.商务礼仪认识不足、培养对象狭窄 

虽然经济全球化在不断的发展,但我国诸多企业的服务经营理念还没有及时的更新,跟不上国际发展的潮流,再加上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对商务礼仪的认识,商务礼仪培训也只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上。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商务礼仪培训主要是对前台接待工作、公关策划以及业务谈判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事技术生产以及研发的工作人员没有必要接受商务礼仪培训。但是随着国际化商务往来的不断深入,这些想法过于保守,逐渐被淘汰。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传达了该企业的文化,因此,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过程中,商务礼仪培养的对象应该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但是可以有侧重点。 

2.培训内容不够系统 

我国诸多企业商务礼仪培训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组织结构支离破碎,不够系统。商务礼仪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问,它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地域差异、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管理学、交际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等各方面的相关内容。在企业进行企业文化、行为规范以及领导技巧培训中加入商务礼仪培训,企业员工经过培训,再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商务礼仪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对其内涵的培养 

国内企业的商务培训主要侧重于礼仪形式的培训,而商务礼仪不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体现,更多的是通过行为规范来体现企业员工的素质,以此来体现企业的整体形象与素质。商务礼仪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对商务礼仪内涵的培养,商务礼仪内涵主要包括诚信、谦虚、尊重以及大度等。 

三、提高商务礼仪能力的对策 

1.加强商务礼仪特性培训 

商务礼仪具有五个特点,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以及变迁性,企业在进行商务礼仪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五个特点培训。完善企业员工在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规范化行为,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标准;通过培训,让企业员工了解每一种商务礼仪所适合的条件,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效力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商务礼仪培训,编排简单并且容易学的商务礼仪内容,以便于企业员工在实际情况中的操作;积累了人类诸多精神文明的就是商务礼仪,其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养,在快速发展21世纪,我们更不能放弃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商务礼仪文化;商务礼仪不是一成不变的的,它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要根据时展特色不断创新商务礼仪。 

2.加强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质培养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商务礼仪培训时,要注重对其思想道德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人们的言行举止以及人为处事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礼仪修养与道德品质直接挂钩。因此,企业想要提高员工的礼仪修养,就要提高其思想道德培养,不断对其进行熏陶。商务礼仪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文化范围也比较广。不同岗位的员工其文化素质的高低也不同,企业只有加大对员工对文化知识培养,带领员工了解各地的文化习俗,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场合灵活运用不同的商务礼仪。 

3.理论联系实际 

许多企业只是注重商务礼仪形式上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也只是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工作人员只需要拿本子记一记即可,企业对员工的相关要求也不高,更没有在实践中对员工的培训进行检验。商务礼仪培训不只是要在理论上了解相关内容,而是要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的商务礼仪培训进行实践检验,并邀请相关礼仪工作者、德育专家等进行指导。通过不断的练习培养,是商务礼仪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使其在人际交流沟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持良好的礼仪规范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礼仪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整体,具备较好的商务礼仪能够体现其较高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以及企业的综合素养,促进企业对外交流合作。所以个人要不断提升商务礼仪的自我修炼,企业要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员工对商务礼仪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1.经营哲学

人们的哲学智慧和观点都融入在现代企业生产价值链中,企业运行的性质通过哲学能够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有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2.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的追求行为

所谓的价值观,指的是企业集团中的经营宗旨、目的、意义等各个方面价值的评估,企业的价值标准可以通过全体职工得到充分的体现,企业在未来想要生存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3.企业精神

透过企业精神我们能管窥一个企业发展情况,甚至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兴衰。企业精神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企业精神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能够推动企业持续进步。企业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展现着企业的价值观。

4.企业道德

企业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的培养。随着现如今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企业需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企业的道德备受关注,只有拥有良好的企业道德才能够使企业持续发展,甚至迈向国际竞争的舞台。企业的道德建设离不开员工的培养,所有的员工都代表着企业形象,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教育。(1)表现在制度方面,需要加强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管理和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管理和建设进行约束和指导,企业在制定制度中要充分尊重自身的实际情况。(2)表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文化性。企业文化彰显了企业的经营宗旨,有助于推动企业团队建设和相关机制建设,有助于推动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企业领导者的经营理念和人生哲学得到充分的体现。(3)运作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时性表现。最初,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须供给一个平台,须具备实时的可靠性。(4)企业经营管理可能性分析。企业经营管理险情;企业基本情形;企业经营管理内容;企业经营管理英才。

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现念

1.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人力资源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员培训、招聘、工资绩效考核、工作分配等都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现如今社会劳动力呈现短缺的态势,如何高效地分配利用有限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的一大关键工作,同时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对工作内容都比较陌生,并不是十分熟悉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这不利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增加了新员工的心理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设置岗前培训,由老员工或者专业人员对新人开展培训,制定培训方案和考核体系,只有满足条件的员工才能够进入到工作岗位上。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制定绩效考核,定期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根据工作情况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方案。绩效考核要客观公正,定期开展,通常可以分为月检和年检,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请假情况等,然后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奖励。现如今很多企业采用人性化管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十分适用于当代社会,企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2.企业道德与责任管理

现代社会结构中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企业形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管理者意识到了企业发展中应当承担自身的一些社会责任,所以开始建立企业文化,加强了企业道德和责任管理,希望通过良好的道德和责任来激励员工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企业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贡献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需要充分体现企业道德和责任管理,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比如陈光标就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例子,他实现了企业道德与责任管理的典范。世界500强企业海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头砸掉七十多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树立海尔产品质量保证的形象,为海尔企业未来市场的开拓、产品的推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创新管理

企业立足社会谋求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跟上社会的脚步,才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现如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企业想要占有市场,增强自身的实力,需要不断创新,引入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对于企业产品开发来说,创新管理是一种科学的安排,可以通过安排技术来改进相关的制度。同时在创新中要避免盲目开发,要有一定的目的,从而保证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三、结语

我国市场在不断变化,市场需求逐渐增多,现代企业发展中需要面临诸多的挑战,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更好地引导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本文重点从企业经营综合管理上入手,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道德责任管理,并且就企业创新进行了阐述,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周芝红 单位:绍兴大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程虹,宋菲菲.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解释———来自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