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8:10: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态城市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可持续”,最被人熟悉和了解的描述,就是以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自然和人文的环境,它不但能够确保我们自己一个平衡、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保证我们今后的子孙后代同样一个正常、健康和完整的生活环境。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够仅仅考虑我们目前的短期利益,而且还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自然、人文环境。在那个环境条件下,我们的后代能够拥有永远与我们同样生活质量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甚至能够有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首先就是要有按照自然界的规律,以一种合作友好的姿态去对待环境。以这种理性的工作方式,我们人类就必须尊敬地对待大自然,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我们既可以从大自然的完美生态循环系统中学到许多知识,而且还可以应用在将来的规划设计中。这并不意味着因为大自然的伟大,我们完全不能够去接触和触摸它,反而,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只是严格要求我们不能够试图去做一些伤害大自然和谐存在规律的事情罢了。
去追求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粗暴地采取一切不合理的行动简单地对待环境。人类现在有许多恶心的行为必须停止。假如我们发现人类这样一些行为对环境是非常破坏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得不认真地消除和坚决地扔掉它。我们经常能够作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动和举止,在多数情况下,这样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对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应地,它便带来相关的城市空间往往伴随着大量环境质量的恶化、下降和损失。
可持续发展往往带来发展和保护两个方面的经常性对立和矛盾。在城市空间的创造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问题与矛盾,比如如何保证城市经济的有效系统性,同时又要坚持保护自然、人文景观的环境质量,并且以此作为带有积极意义的地域空间可识别性的重要部分。
在做一些有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发展的项目中,我们必须严格思考城市发展的这样一个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过程。在坚持尊重当地自然和地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找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性和环境质量的最合理的方法。比如,在山城重庆的一个新城规划项目里,我们发现,这个正在被发展为新城的区域,现在是一个典型的山地自然人文景观场地。在现状地形地貌上,有许多稻田、蔬菜用地和有许多翠竹和绿树围绕的小山村,一条河流在旧城和新城自由地流淌。现存的景观格局非常好,包括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是场地周边围绕的山地地形特征。因此,在思考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必须付出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去尊重和关注这样一些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富含地方性的自然人文景观特征,然后进一步应用于在今后的新城规划和具体设计中。这里,我们有三个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去探索和追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城规划与设计。
1.保留一系列的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
把自然的基本元素与城市的基本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城市形态的这些一些现状部分,应该保留但是相应的城市功能可以发生调整变化。今后新城的居民将来可以使用这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它们应该是今后新城公共空间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当然它会与开发、建设前的现状发生变化,带来相应的区别与不同。比如这样的自然人文基本元素和城市元素,它们不同的比例、尺度,不同的方位、定位,不同的功能与位置等,所有的一切都应该能够帮助去为整个新城创造一个合理的、有理由、有因果关系和城市可识别性的生态可持续性的健康城市发展景观。
2.规划一系列开放的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以此区别独立开自然与城市这样一些基本元素之间的特征。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这两个系统应该用一个明显而强烈的缓冲地段区别开来,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这两个不同主题的城市设计要素和系统之间,应该是非常容易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的。自然景观区域,公共开放的城市空间区域,应该象其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项目一样有相应的具体功能以及有机地生存和存在的理由,尽管不同的项目、城市空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许是不同的。
城市各部分的功能在具体项目设计中通常都应该拥有一样的城市地位,但是应该按照它们不同的空间特征而设置不同的设计要素和不同的空间层次。用自然元素的不同位置和处理手法,我们在城市组织结构中便能够创造多样性的城市层次空间,这包括道路交通系统、私人和公共空间系统和城市的其它重要要点的塑造。如果我们能够联系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的自然、人文景观要素,以此为相关重要的设计依据,来设置不同层次和空间下的城市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的高度等,这样原理塑造出来的城市,本身便具有当地地方特征的多样性的城市空间,它本身就是一个健康、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所必须具有的要素。
3.吸收独特的地区文化,塑造一个谐调的多样性城市层次空间
在详细考察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材料和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在具体的城市设计中,就应该尊重这些当地的地方材料和色彩等。例如,当地的红砂石、青灰色民居小坡屋顶、白色竹编墙等。我们应该能够从当地的地方民居、古老旧城、老街中吸收、提取这样的城市细节,作为我们将来的设计母题,然后转换运用到新城的规划设计上。确实,有许多木材、石头、竹子等材料和类似的城市基本元素,以及它们的饰面装饰形式包含了许多传统的当地自然人文文化格局、技术。它们会给规划以及城市设计带来强烈的地方文化特征,从而为城市带来应该具有的城市可识别性。
关键词:城市生态旅游,生态城市,影响,措施建议
引言
城市生态旅游的定义是:以城市地域内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情为基础,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旅游的需要,同时维护城市环境生态平衡和促进环保观念的一种旅游活动体系,包括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两大内容。
随着近几年城市旅游的不断升温,有些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导致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促使城市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将对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借鉴生态旅游的优越性,有必要吸纳其理念来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生态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文景观资源和服务设施为依托,通过培养大众的生态伦理道德,以保持相对脆弱的城市生态资源,从而达到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旅游形式,更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达到和谐统一,有利于整个城市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发展。
1生态旅游与建设生态城市的关系
城市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和生态城市建设都包含着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两者目标一致,并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发展生态旅游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生态城市建设也离不开生态旅游的发展。
1.1生态城市建设为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城市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健康的旅游消费活动,它使旅游者在城市范围内可以游览自然风光,在接触自然的同时,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生态文明程度。城市又是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十分矛盾却又要求协调的地方,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经济利益之间,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都存在多种冲突,城市生态旅游应有助于上述各种矛盾的解决,它将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合,结合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需要,在城市特色、城市风貌、城市景观等各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行城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使城市文明、城市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基础。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成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1.2发展生态旅游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起到积极作用
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在旅游实践活动中,生态旅游更能起到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作用。其正面作用体现在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总而言之,生态旅游活动,极大提高了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通过法律等手段进行管理,逐步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更有利于建立城市生态破坏的自我恢复功能.
1.3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城市生态旅游以城市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为基础,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了整个城市的自然生态形象和城市景观生态的多样性,有利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带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活动中,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GDP,并且在创建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旅游工作岗位,为城市的就业者提供了机会,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城市生态旅游得到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生命的延续。
2我国城市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旅游规划缺乏科学的保障措施
政府在进行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过分强调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和高品位性,使得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违背了最初的发展目标。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往往只重视生态旅游方面的规划理论、方法和其管理内容和策略上的探索,忽视国家、区域等这些层次上的研究,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在研究思想方面没有突出地方资源和人文特色,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对生态旅游有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主体利益没有进行拓宽研究,建立完备的研究体系。然而最严重的就是,政府在研究中所树立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完全投入进去,使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2管理体制不健全、法规政策不配套
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明确的法律法规是城市生态旅游得到顺利发展的前提。目前,没有完整的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使得一些旅游开发商为满足自身或当前的经济利益,毫无节制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把一些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或应当留给后人去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物资源的不断消失,并且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一些旅游者在游玩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了破坏。
2.3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城市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一样是一种全民性的旅游活动,它需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都具备一定的生态环保意识,但是,一些旅游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的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使得原有的生态资源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并且他们不顾环境承载量的限制,无限量的接纳游客,使得城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加上政府对其缺乏关注,使得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当中受到了居民的歧视和反对,而且也对游客产生了影响,所以要使当地居民从思想上不断的提高,认识环境对旅游的重要性,并能使其自发的参与到生态旅游的保护活动中来。
3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措施和建议
3.1强化生态意识、做好城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在强化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过程中,需要对旅游经营者进行生态教育,让他们了解生态环保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避免盲目开发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于当地居民和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使其自觉维护景点生态旅游资源,让他们自觉投身生态城市和生态环境的建设维护活动之中,使城市生态旅游得到良性发展。在进行城市生态旅游规划时,要强调空间规划、生态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划的结合,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好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研究产业发展规划时,要重点强调环境保护,并建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3.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城市生态功能
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应对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了和谐社会主题,因此,为了实现城市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城市生态功能应得到加强,其途径有三:一是优化产业体系,逐步淘汰耗用资源多、污染程度大的产业,进行产业体系调整;二是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引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污染降到最低。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通过强化城市生态功能,创建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和绿色社区,必将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旅游环境。
3.3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实行环境承载量管理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每到旅游旺季,各地游客蜂拥而至,大街小巷水泄不通,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这与发展城市生态旅游是格格不入的,也将给城市生态建设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必须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实现城市旅游资源的最优化。严格实行旅游承载量管理,定期测定城市中生态、设施以及社会的承载量,把测得的环境承载量数据纳入到景区管理与规划当中,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得到适当的保护。
3.4实行立法,努力保护城市生态旅游资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将城市生态旅游纳入法制化管理,制定相关的城市生态旅游开发法律条令,严惩在发展城市生态旅游过程中,肆意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的经营者,依法追究其责任。与此同时,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提高生态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让市民了解城市生态旅游开展的意义,同时也树立了城市生态旅游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指的是当下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的一个综合性的规划,必须要认清当下城市建设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生态城市建设顺应了当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这种形式必须要认清当下城市规划发展的形式,明确分析好当下社会城市建设规划的性质,研究符合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要求,做到合理有效的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1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已经到达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也伴随着的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的是总体环境的恶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然而治理的力度却总是远远的赶不上当下对环境的破坏速度,例如:水土流失严重,据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1989年底中国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风蚀面积188 km2,全国平均每年因人为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亿吨是耕地土壤。随着地表沃土的流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碳、磷、钾养分,土层越来越薄,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积减少。建国以来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已达4000千多万亩。植被遭到破坏草原退化严重,中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km2,水蚀荒漠化20.5万km2,冰融荒漠化36.3万km2,土壤盐渍化23.3万km2,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涉及18个省(区、市)470个县(旗、市),形成万里风沙线。中国荒漠化不但影响范围大,类型多,而且程度严重。据综合评价,中国轻度荒漠化为95.1万km2,中度64.1万km2,重度103.0万km2,分别占荒漠化总面积的36.3%,24.4%和39.3%。生物物种加快灭绝的速度,大气污染严重等等。所以要认清当下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面对不同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 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生态城市
面对当下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全球的许多的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同时国际性的生态重建计划也已经启动,生态城市是应用有关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建设新时期的城市建筑发展,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的相协调的生态系统,。生态城市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和谐,当下21世纪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确定,就应该根据城市发展的具体状况对其以后的发展模式和方向进行相应的研究,从而更好的确定适合城市发展的建设规划,更好的知道城市建设一步一步的实施。
3 生态城市规划的确立,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1 要明确分析城市的性质。
当下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要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聘请相应的专家通过对城市的各个方面的的了解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和分析,从而分析明确出城市的性质,根据不同的地区对不同的城市进行不同的规划建设,要合理的利用城市的条件实现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做好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的可持续性策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研究开发出符合生态城市发展要求的规划。
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要是些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的高度和谐发展就要把生态规划的思想和方法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体系中去,真正的达到一个良好和谐的发展局面。当然要遵循一下几条原则。
3.2.1 遵循整体建筑的原则。城市建筑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城市的建设发展密不可分,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要纳入到城市一体化的规划设计中去,同时,建筑是够策划那个城市的基本单位,只有做到和其他部分的和谐发展,才能使得城市的整体优势发挥到极致。
3.2.2 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城市建筑的规划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城市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着自身的系统性,同时在这些系统之间又有着相互的作用,充分合理的利用好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好系统性的原则对于城市巨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3.2.3 遵循生长原则。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城市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城市的规模形态以及空间的构成都在发生着变化,建筑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结构的构成单位,必须要遵循生长的原则,面对不同的社会发展形式做出不同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下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式。
3.2.4 要遵循生态的原则。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所以未来的城市建筑规划要遵循生态的原则,更好的实现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性。遵循生态的原则需要综合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城市建筑的设计要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做好对生物尊重和关怀,对资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减少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证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规划城市建筑发展生态城市的论述使得对当下的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生态化境恶劣的原因,面临这种问题对生态城市的建设被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要求,所以明确的分析了城市的性质并研究开发出符合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要求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明.卞延彬.建设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04)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城市的简述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究人和生物圈计划过程中所提出的,发展至今,对于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定义,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委员会主任黄光裕教授认为,所谓生态城市就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对城市生态中的人和“往所”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同时利用科学和技术手段来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并保护一切能源和自然资源,增强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的自我调节、发展、修复以及维持的能力,促使人、环境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融为一体和互惠互生。同济大学沈清教授认为生态城市就是指将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特征、城市性质以及城市目标,以 此来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整体且科学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类型。通过上述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这些学者对于生态城市概念的提法不一样,但是均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要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一,让两者处于一种和谐且共生的状态。
2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基于自然规律,将环境问题摆在首位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根据客观规律来办事,这样才能使自然向着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不断发展,否则就会遭受到自然的报复。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要想获取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从其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协调好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可过分地夸大人类意识的作用,不可凭主观想象去设计、规划以及建设城市。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事先应该了解和掌握所在区域其自身的自然环境情况,对其进行认真地勘察,特别所在区域的地理与地质特征,接着再按照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因地制宜。
2.2将生态经济学理论作为其指导,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与生态学融合而成的学科,是把社会科学与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在一起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基于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城市是一个复杂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其人口较为集中,虽然其消费系统和生产系统比较强大,但是其还原系统却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这个系统的发展以及衰退,不仅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同时还会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只有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前提下,才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此,要建设好生态城市,其必须要坚持将生态经济学理论作为其指导,通过生态管理、规划与生态工程把原本单一的生物环节、社会环节、物理环节以及经济环节有效地组成为一个科学且合理的生态经济系统,把城市的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2.3以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作为基础,处理好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通常所重视的是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采与疯狂掠夺,导致很多自然资源和能源逐渐减少,使得其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与生态危机,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生态城市的建设,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其基础,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到生态城市规划中,为人们创造一个市容整洁、空气清新以及环境优美的城市。
2.4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等各项因素,凸显城市的个性
每个城市自身所处的空间位置、气候特征、动植物分布以及地形条件均不同,不同城市其自身的空间环境形态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该城市所在区域的地理特征、人文特点等,适当进行开发与合理地改造,在共性中凸显其个性,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城市。此外,城市规划调整应该结合该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因素,凸显城市的特色以及个性,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
3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与实践创新发展
文章就以天津为例,对其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实践进行详细地阐述。
3.1生态特点定位和产业的突出
生态城市不仅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同时还要选择高端产业链,规划明确主导产业为生态环保科技研发转化产业,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中心环节,积极开发并不断推广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污染治理、节约替代以及生态修复等一些先进适用的技术,依托科研院所与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逐渐提高其创新能力。
3.2生态城市空间布局的理念以及模式
在布局空间方面,其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自然生态格局、绿色交通理念、水资源利用理念、用地布局模式、文化保护理念、能源利用理念以及生态社区模式等。
3.2.1和区域相通的自然生态格局。其规划的范围是天津北部的蓟县自然保护区与中部湿地自然保护区,其生态节点功能是不能替代的,并且规划范围的西侧是北京与天津北部区域共同泄洪通道,其洪泛的风险比较高。对此,在规划时预留了相应的河口泄洪通道与保护候鸟迁徙的通道,确保自然湿地不会遭到破坏。此外,还建设了多个自然型河道,建立了多级河流廊道系统,以此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3.2.2区域整体的生态格局和生态网络是整个城市生态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同时也是建设一个健康其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在规划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内部生态结构和区域生态格局网络之间的连接,最后成为了一个以中心水域为核心的网络式与放射式的生态格局。
3.2.3生态社区模式,该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借鉴的是新加坡新城建设中社区规划理念,同时和生态型规划以及我国社区管理的要求相结合,确定了满足示范要求的一种生态社区模式。该模式就是服务设施与社区的分级配置体系,构建了基层社区、居住社区和综合片区三级居住的社区体系。此外,该模式还有一个理念,即绿色交通理念,其主要包含了机动车车速渐变体系、非分离、TOD模式和P&R模式等概念,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植入,使得其该区域的生态社区模式更加具有特色。
3.3多样化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规划过程中,还着重强调了对既有历史文化的弘扬以及保护,其中主要表现在发掘蓟运河文化以及原有村庄文化的保护和更新上。比如积极保护和利用青坨子村机理与空间格局,经过整治、修缮以及更新,将其改造成为了集风俗活动和特色旅游等为一体的一个综合文化功能区域,再如对五七村的改造,结合相关景观设计对原有的工业构筑物等相关设施进行利用,将历史记忆保留了下来。
3.4规划实施所配套的政策
为了达到环境、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生态城市的建设不单单要以城市规划与指标体系作为其依据,同时还应该制定满足生态城市特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其主要包括公众参与、社会保障、公共财税、教育、交通、住房、文化、公共事业、区域协调、产业以及教育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均为生态城市的成功建设提供了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这种宏观政策的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规划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必须要基于该区域所特有的环境资源,借鉴国内外先进且科学的理念、方法以及技术,加大对其的创新,以此推动城市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整,房文娟,斌等.上海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实践进展与启示[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3):266-270,275.
[2] 殷广涛,黎晴.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城市交通,2009,7(4):58-65.
[3] 栾志理,朴鍾澈.从日、韩低碳型生态城市探讨相关生态城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13,(2):46-56.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规划;持续性;低碳性
城市是人类聚集的中心地,是人们经济、精神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地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对人类能否繁衍生存有重大影响。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到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的城市发展非常缓慢,大部分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基本功能简单。但随着17和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大量的工厂招收工人,这使得很多农村的人进入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和文明也取得了非常高速的发展。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严重的交通问题、城市绿地少、城市的污染严重、通风条件差、卫生条件差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像城市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了。因此生态问题在目前城市的规划中必须加以解决。
1 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发展的辩证关系
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是一对辩证关系,首先来考虑一下生态环境对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使得人们生活的更加愉悦,使人们的精神更加饱满,使人们更加投入到工作之中去,这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城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们的健康发展为要求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证人们可以健康的生活。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的资源才能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证城市发展的各项资源都没有受到“污染”,这就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而如果生态环境恶化,那么就会引起一些列的问题,比如,城市的污染问题,有可能使得城市的居民身体条件恶化,人们的健康水平下降,这有可能导致人们的工作能力下降,这就可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最极端的生态问题,比如生态问题引发的大规模的流行病,有可能使得城市的发展完全停滞,有时甚至可以完全毁灭一座城市。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城市健康发展必须的条件。
其次,城市规划及发展也会对生态产生影响,城市的规划必然会对城市的特定范围产生影响,对某些特定区域的规划可能会加速或减缓城市特定功能区的发展,城市某些区域的发展或倒退又会对周围的生态产生影响,比如,在我们国家很多城市都设定的经济开发区,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发区一般位于城市的郊区,在设定之前这些郊区的环境相比于城市的核心地带的生态要更好,随着经=经济开发区的设立,这些区域会飞速发展,这些区域的人员将逐渐趋于密集,生活废弃物的排放也将增大,这就可能使得周围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迹象,很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随着重工业的入住,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厉害。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使得一个城市的生态变得更加美好,而一个差的城市规划会使得城市的生态陷入恶性循环。
生态和城市规划发展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能站在系统思维的角度去审视生态与城市规划发展的关系,制定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方案是每一个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2 生态型城市规划发展方案的特征
2.1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1]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的发展是可以持续进行的,城市的功能可以保证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城市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功能,城市能通过适当的自我调节来实现城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要求城市可以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求城市的发展有城市居民的参与。
城市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较为复杂,必须结合城市的空间结构、景观格局、城市功能、资源利用效率、生活环境质量、生态安全格局、社会平等与公平性、发展潜力等一些列属性来来评价城市的可持续性特征。
2.2 低碳的特征
低碳的特征是未来生态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城市向低碳城市的转变,需要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把握。
2.2.1 能源的低碳[1,2,3]
城市对能源的利用能否实现低碳的主要标志是,能源能否最充分的利用,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否有效进行处理。能源的消耗和产业结构紧密相关,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对能源消耗就远远大于以旅游业和农业为导向的城市。因此,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化以及优化升级对城市能源消耗至关重要。当然,技术的革新对能源消耗影响也非常大。
2.2.2 交通和空间的低碳
交通的低碳意味着城市的交通系统碳排放量的降低,城市规划中应该鼓励土地的有效混合利用,并且在城市的郊区(组团或新城)培育次中心和城市中心形成星云网络状结构,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导致的职住的分离,分离的职能区必然会加大城市的交通量,交通量的增大意味着更多碳的排放,从而对城市造成污染。
空间的低碳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方面,有效的建筑规划和城市规划,能使得建筑的耗能能力大大降低,这就使得能源消耗的减少,从而减少碳排放量。
2.2.3 低碳的生活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低碳产生影响,低碳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的低碳很有益处,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鼓励城市中的人们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很有必要。对于低碳的生活,可以建立低碳教育基地、低碳文化宣传机制和奖惩机制,提升低碳社区品质;建设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垃圾回收系统和碳排放监督系统,保障低碳城市功能。
2.2.4 碳的吸收利用
生态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对碳进行回收利用,目前在城市的规划发展中,很少去考虑碳的回收利用,这一方面是归因于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的观念之中还没有这样一种碳回收利用的思想。比如目前对建筑垃圾的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碳吸收利用的实例,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不仅使得建筑垃圾占用的农田等减少,还能充分利用建筑垃圾作为混凝土填料,这个填料可以减少对粗细骨料的需求,从而减少对碳的排放。另一个例子是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气候很有益处,但是目前在城市工业的发展中很少有城市规划中涉及二氧化碳的储存问题。因此,在生态型城市规划中,适当地引入这些新的回收利用的方法及理念对城市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3 生态型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生态型城市规划可以保证城市的规划符合生态的要求,生态的要求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的,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是基于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和谐的整体,以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采取科技、行政手段、法律等手段,促进城市系统向更有序、更稳定、更协调的方向发展。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宜人的居住环境,实现人、自然、城市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
生态型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远景目标,生态型城市规划可以使得我们国家目前的城市发展从粗放型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社会稳定、生态安全、生态功能健全的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转变,并运用产业生态学原理与技术组织与改造城市产业,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较少废物的排放,保护与培育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
3 结论
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生态环境会影响城市规划发展,城市的规划发展也会影响生态,二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以后城市的规划必须采用生态型的城市规划,这样能保证生态和城市的相互协调发展。生态型城市规划必须从可持续的角度以及低碳的角度加以审视,只有在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才能说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型城市规划,这样一个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未来将主导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性怡.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设.地下院30年论文集,109-111.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科学发展;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生态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其境内而得其名。全县面积2780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太白横跨黄河、长江大流域,北连秦川,南通巴蜀,为川陕之要道。自然风光、民情风俗既有关中风情,又具巴蜀特色。“太白积雪六月天”更是著名关中八景之一。
县内气候独特多变,年平均气温7.7℃,降雨量多达800mm,无霜期158天,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夏季平均气温19℃,凉爽宜人,具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是避暑度假的天然胜地。
境内海拔在740~3767米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山、川、河、谷兼而有之。太白山、鳌山、青峰山雄秀险峻,县城所在地虢川,地势开阔平坦,草场广袤。森林覆盖率高达95%,远望太白,好一个绿色世界。
二、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生态城市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原理,通过综合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成。简言之,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平衡、城市机体内部协调就是生态城市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是创建清洁、绿色的、全面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建设和谐的生态森林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同时又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实现,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有重大意义。
1、生态城市总体规划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善原有城市生态系统过程中,建设新的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首先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从生态出发,把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具体到太白县,要考虑的是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森林覆盖率、动植物等天然条件,尊重它们的客观存在,并结合这里的一切有选择性的提出发展方向: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做为县城经济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的主轴。广袤的森林,在科学规划前提下循序发展林产品加工作为工业基础;适宜的地理气候环境,种植无公害绿色食品,促进农业发展;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凉爽的气候,是国内难得的避暑度假去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能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在城市机理方面,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设置、组织交通、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要把城市能源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食物供应系统结合起来,从而使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修复经济对环境的破坏。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树种,灌木搭配及花卉点缀等,并充分考虑文化特点、历史脉络、地域风俗,将其融入园林绿化之中,使城市园林绿化向着人文内涵品位的方向发展。
2、生态策略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进行技术改革创新。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模式,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并建立生态产业体系,从而使城市经济发展向“生态化”方向转变,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供需平衡,生态循环发展。目前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变“三废”为“三宝”: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冲刷厕所、绿化用水;固体垃圾分类投放,可回收部分粉碎处理成化肥,不可回收部分再利用材料进行解体燃烧发电;工业废气经环保处理后做为热源可以发电或冬季供暖。另外,结合太白地理环境特征,开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生态技术的应用。
3、环境保护,以法建设
生态城市应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一要靠宣传教育,二要靠法制。通过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给予法律制裁。同时必须加强决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遵守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强制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只有在国家强制性法规指导下才能有效完成生态环境的宏观保护,使生态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生态城市是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更高一级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营造健康怡人的自然环境,还要具有高效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有和谐高效的社会环境,还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全国注册建筑师继续指定用书(之三)]
[2]周家高,世界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发展[J]城市开发
[3]李子君,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J]环境保护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普遍性措施
Abstract: the pres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worsening energy problem,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fluence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predict that, by 2020,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China will be more than 50%, that is from now on 20 years, will be about 400 million rural population to into the urban population,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s also relate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so on a series of related problems. Can deal with this phase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For this, we put forward a low carbon ecological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carry 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ning,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Keywords: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y universal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
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重要战略。什么是低碳生态城市呢?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 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仇博士指出为了推动其发展, 我们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抓, 微观方面从每个家庭居所―绿色建筑入手;宏观方面需要从城市整体的层次来寻求应对之道, 即打造低碳生态城。要把低碳城市和生态目标相结合, 走自己发展的模式, 建立起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生态城市。在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 提出城市规划中的普遍措施。根据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 提出相应的低碳生态规划战略。
2.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普遍性措施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制手段, 是一种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 对于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经济加剧转型的中国,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尤其重要。在进行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时, 必须全范围考虑城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把握时间空间上的整体协调系统。将其视为整个生物圈的一个系统, 按生态系统的本来面目规划城市, 即, 基本上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综合考虑城市系统结构中的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资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通过对于城市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规划, 使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考虑城市内部外部两个环境系统的作用;坚持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评价基础:宏观控制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表征”和城市状态的“公平表征”;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并把设计和控制纳人远期规划管治的范畴, 才能有效地监控和指导低碳生态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具体专项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能源规划, 涉及到城市能源开源节流和生态分布。研究开发新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节约现存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生态式能源分布系统。发展绿色能源, 挖掘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地热、氢能等“ 绿色能源” 的巨大潜力, 形成多样化的能源结构, 保障能源安全。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 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使用一次性饮料容器;推广小型日光灯和节能灯管;发展混合式发动机的复合式汽车;将补贴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经济的基础设施等。在小区的生态式能源规划中, 把太阳能、风能, 电梯的下降势能、沼气能通过各种技术等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内部的可再生能源网络, 从而使居住小区从能源消费场所转变成为能源的生产体。
第二、绿色交通规划, 要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是对传统交通模式的逐渐式绿色化改造。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 例如单双号运行制度, 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 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运用先进技术和燃料能量替换, 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规划开发新的绿色交通模式。开发多样化的运输系统, 包括良好的轻轨系统并辅以必要的公共汽车, 有方便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把地铁、主干道的公交与自行车的换乘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现地铁到一般公交的零换乘, 以及地铁或一般的公交与自行车也实现零换乘, 大大降低交通能耗, 减少污染, 并向人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这是一种一举三得的局面运送量更大, 空气更清新、锻炼更方便。同时小汽车少了意味着停车场可以转变为公园, 创建更加文明的城市。
第三、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中, 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 要按建筑节能标准65%以上进行;在房间内配置实时CO2排放动态监测评价和能源监控系统、实时的通信、高速度的宽带提供不低于全部住宅数量30%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过渡性的出租房。在建筑节能方面,需要大力推行太阳能屋顶计划, 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降, 可以此为契机, 扩大太阳能适用范围, 促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快速发展。在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方面: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 让城市发展与大自然达到适应性共生, 模拟生态系统循环。保持原地表水的径流量, 保证建筑、小区、道路都可充分渗透吸收雨水, 从而维护水循环。
第四、绿色化产业结构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显著影响碳的排放量, 传统的农业生产只是辅使用商品能源, 服务产业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也非常有限。真正需要大量消耗能源的是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工业的高速发展是我们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 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 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同时, 在工业生产领域, 实现低碳生产, 推行生态经济和清洁生产,在把握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生态产业链, 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采取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第五、绿色生态水循环的问题上, 要立足现实考虑将来, 解决和改善供水的质量时, 提出明确水循环战略。在生态城镇节水方面, 需要具备更为长远和实效的目标, 特别是在那些严重缺水和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要求生态城镇的开发建设不会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冲击, 不会恶化水源质量。在相应技术利用方面:要求生态城镇必须实施“ 可持续的排水系统”(SUDS);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循环利用方面, 不仅要考虑水量和水质问题,有足够的水量和洁净度, 还要考虑其合理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废水的就地再生、就地利用的生态化发展同时实事求是地标定水价, 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 收集雨水, 提高非农业用水的生产率。
第六、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低碳生态规划的重要部分, 主要包括:城市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 大气净化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和噪音弱化设施等等。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的设施完善及自然绿化带、城市绿洲建设, 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内外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大力推动城市近郊和远郊的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城市建设;绿化发展;作用
Abstract: City construction and greening development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on the one h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city has brought some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huma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city more suitable for human living, people ne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while developing city green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greening development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it not only to the city added a scenery line, make the city environment is more suitable for human habitation, and greening in city has become a new industry, which is what we call the green economy.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green development; role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城市建设与绿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建设为绿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绿化经济的发展又为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发展绿化的紧迫性,阐述城市绿化发展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城市应该如何加强绿化建设,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一、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发展绿化的紧迫性
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非常快,城市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城市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比如在许多重工业发达的城市,有着十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创造的一部分经济价值得用来弥补城市生态的漏洞。
由于我国走的一直是高投入、低效益、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道路,所以我国城市的环境还在不断地恶化。加上我国城市人口众多、人口在城市分布较集中的特点,使得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十分不容乐观,打造生态城市,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成为了全国人们共同的呼声。因此,绿化建设在城市刻不容缓。
二、城市绿化发展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1.绿化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物质保障,人类的经济活动要遵从自然的发展规律,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绿化建设是一种尊重自然的表现,它能够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自然环境。比如,在绿树比较多的地方,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就会增加,而负离子能够净化空气,缓解人体的疲劳,使人体更加地健康。反之,如果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比较少,那么人们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疲倦、沮丧等症状。因此,在城市发展绿化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绿化建设能够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绿化建设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它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首先,绿化建设能够为社会累积财富。在绿化建设过程中,人类要投入一定的物质材料,然而,在合理的养护下,物质总量会不断地增加,给社会积累一大笔宝贵的财富。比如,在绿化园林中种植的树苗,在经过精心的养护和管理之后,会长成撑天的大树,这些大树的经济价值和小树比起来,要增加许多倍。而且这些大树还能够产生一些额外的经济效益,比如净化空气,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城市的形象等等。
其次,绿化建设是潜在的环境资本和生产力。我国许多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展开了招商引资活动,许多城市打出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口号,许多投资者闻号纷纷赶来,加入了城市绿化建设的行列。城市绿化的发展能够繁荣城市的旅游经济,为城市招来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据统计,有的城市的绿化投入和产出的比重达到了1:5。因此,可以说对城市绿化建设进行一次投资,就可以实现长期的效益,使得城市经济和环境走上协同发展的道路。
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中国的房地产业。现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提高地产的价值,纷纷加大了地产的绿化建设投入比重,通过绿色环境提升房地产产品的形象和品位,从而提高房地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楼盘热销。比如,在2005年,我国单位土地面积的园林造价为100到200元;到2010年,我国单位土地面积的园林造价就提升到了250到350元。如果单位建筑面积的园林造价提高10元,那么房屋的销售价格就能够提高500元左右。可见,绿化建设对于房地产业的重要性。
最后,绿化建设也是城市发展的潜在经济动力。绿化建设也是一种潜在的经济动力,它能够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比如,在建筑拥挤、人口稠密的地方进行拆房、发展绿化活动,需要国家和建设单位进行一大笔投入,但是这一经济活动能够带动许多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比如,它可以提升绿化地区的物业价值,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它还可以拉动搬运市场、劳动力市场、建材市场、装横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因此,绿化建设行为不仅能够使投资者受益,而且还能够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它的产出要远远大于它的投入。而且,它还能够产生一系列诱导效应,比如提高投资者的绿化觉悟,使他们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加绿化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三、城市加强绿化建设的措施
正因为绿化建设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市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快发展绿化建设。
1.创新绿化建设理念,加强绿化建设规划
在城市发展中,需要创新绿化建设的理念。城市的绿化建设应该改变片面追求审美效果的理念,还要注重绿化建设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而且,城市还要加强绿化建设规划,将绿化建设与城市公园、城市的主干道、城市园林系统联系起来,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绿化建设,使得城市春夏有花、冬秋有景,从而有效地提升城市的魅力,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花园式城市。
2.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绿化产业
城市绿化建设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引资渠道,以发展宜业宜居城市环境为目标,将绿化效益变成一种经济效益。同时,城市还要大力促进绿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一条绿化产业链,通过绿化建设的发展,促进其他与绿化产业相关的周围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加强绿化建设管理,提高全民护绿意识
绿化建设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管理,只有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规范城市的绿化行为,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市绿化的成果。此外,还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护绿意识,使全民都参与到绿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使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自觉地保护绿化建设成果,爱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并且亲自参与植树、种花等活动,这样才能够扩大城市绿化建设的效果。
四、结束语
城市绿化建设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资源、环境日益紧张的形式下,我国要加大城市的绿化建设,促进城市的生态发展,将城市打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文明生态城市。绿化建设不仅仅能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经济效益。因此,城市需要加快绿化建设步伐,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绿化建设的发展,使绿化建设在城市成为一种产业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莎莎. 生态城市与园林绿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