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8:10: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县城;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县城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县城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县城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高速增长目标的过分追求,导致一些县城的房价也急剧飙升,累聚风险,引发了众多关心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国民的担忧。为促进县城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1.强化规划先导,合理规划房地产发展布局
要强化规划先导,按照县城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现状和发展要求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先导、引导作用,科学编制房地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项目的数量和布局,确保项目跟着规划走。要围绕城市功能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布设房地产开发项目,凡规划为住宅区的地块,能连片开发的尽量整体开发,避免同一地段由多家房地产公司各自开发,造成破坏景观、浪费资源、难以管理等问题的发生。即使分期、分批推出土地挂牌出让,在规划设计上也要统一把关,统筹考虑总体风格、配套设施等。
2.加快县城经济建设步伐,县城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切实保护农业耕地资源,对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建设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城镇化快速扩张,耕地大幅度减少,一方面给农业发展造成极大压力,另一方面使失地农民迅速增加,影响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集约化用地。应节约土地,合理利用生态资源,防止出现生态赤字,促进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建设步伐,县域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协调发展,运用绿色经济理念,工业企业多实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举措。生态文明建设在县域经济得到有力的体现,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现有生态建设基础上,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实施更有效的举措,遵循资源化再利用原则,实行再生资源再利用。
3. 遵循市场规律,从总体上确定中长期房地产开发总量和结构
要遵循市场规律,从总体上确定中长期房地产开发总量和结构,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体系和畅通的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建立市场信息预测机制,相关部门加强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摸底、分析预测和市场监控,定期报告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定期分析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向社会土地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规模、房地产竣工规模、价格、区位等信息,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建立重大变化预警机制,房地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建筑与房地产业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采集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动态数据,掌握宏观政策,做出准确判断。统一协调建设局、国土局和房管处三个部门和银行系统,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启动房产预警预报体系,采用电脑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房地产市场异常态势进行判断,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市场调控提供重要依据,及时采取调控和引导措施,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4. 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生态的可持续性。社区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房地产开发建设而形成人工生态系统。房地产开发应当顺应自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为人服务。房地产的规划布局、建设与后期物业管理都应有超前的生态观念,在充分利用自然地貌、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人与环境有机融合的舒适空间和居住环境。首先,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上,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生态林地,不影响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应在荒地、废弃地上进行建设开发。其次,应建立规范的房地产建筑质量保障制度,通过消费市场约束机制,抵制劣质、有毒材料的使用。第三,大力推进房地产建筑节能工作,在保证建筑功能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达到既居住舒适,又能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第四,在城市规划区内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绿化带和绿化区域,提高绿化质量和城市园林水平,构造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改善城市交通、供水状况,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发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再利用,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
5.房地产开发要以人为本,顺应居民消费需求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根据不同收入阶层家庭10~15年收入能够买得起住房的原则,统筹开发不同档次的住宅用房,形成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以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为保障,以高档商品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开发规模适中、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主要建设面向居民的公寓式住房,适当开发以别墅为主的高档住宅小区,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高档住宅、精品工程,形成宿迁的房地产品牌。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打造对人的权益尊重的居住环境。对拟开发建设小区,重点着眼于审定通行、绿化、给排水、供电、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医疗、文化、通讯、家政等社区服务配套,全力营造安全、整洁、和谐的居住环境。
6.正确引导小产权房,将其纳入良性发展轨道
消费者购买小产权房仅仅只是用来居住,用来炒房的很少,政府与其禁止小产权房的存在,还不如正确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将其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制定相当严格的政策,其主要面对是农民和部分低收入群体,禁止炒房,禁止私买私卖集体土地用来建房,也严格禁此中高收入群体购买,使其为普通民众服务,特别是对村镇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带来很大的益处,从而也缓和了一部分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让城市房地产市场和新农村建设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之,县域房地产经济建设要以生态文明为依存,以生态建设为发展基础,应注重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地域优势和经济优势。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县域经济得到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推动和促进县城房地产经济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措施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园林工程施工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保持有效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是否有利于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战略,是否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发展方向。
1 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等成了稀缺资源,建设项目同城市园林工程成为日益突出的用地矛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项目与园林工程争土地资源、争发展空间的现象日益凸显,而由于建设项目的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存在,使得建设项目的开发不断地挤占园林工程建设的空间,每一个有可能空出来的地块都成为商业开发竞争的目标,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由于园林工程被各类商业开发所挤占,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休闲娱乐场所不断减少,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日益紧迫,如何保证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为城市市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建设者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施工模式,将园林工程建设费用降至最低,利用有限的土
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说到底就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持续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持,城市化发展的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空前的,直接改变了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力、地下水、地表径流等自然环境,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尽量做到了统筹兼顾城市环境的保护,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城市现存湿地、绿地等日益减少的环境资源,将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最大可能地降到了最低限度。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市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市民提供了绝佳的休闲娱乐场所,为城市市民舒缓由于工作压力带来的压抑心情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紧急状态下城市市民的疏散和避难提供了场所。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城市建设同园林工程建设的协调,有利于城市建设者们统筹安排商业开发和园林工程建设,使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和谐发展。
2 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以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统筹安排园林工程施工是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园林工程施工也不例外。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和生活习惯,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延续,但传统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对其生活环境的依赖却得到了积淀和衍生。所以,园林工程施工必须充分考虑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作用,使每一个园林工程施工都赋予生态文明的意义。大力发展园林工程施工同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城市稀缺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第二项措施。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周边环境和生物种群的影响,保护诸如城市湿地、自然山林和地表径流等自然景观元素。尽量减少土地、能源、生物以及水资源的使用,不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效率,合理利用自然景观,尽量减少外来园艺品种的使用,扩大乡土草本、灌木、乔木等生物资源的利用范围,赋予废弃的山石、沙土、植被等新的内涵,在节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园林工程施工,减少人的活动对园林工程生态的影响和干涉。
实现园林工程施工与人居环境的合理对接是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第三项措施。要想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园林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地质水文条件、气候状况等进行充分利用。城市建设造成了人地关系紧张、自然条件恶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结果,而园林工程施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结果进行修复。因此,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于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合理配置自然资源,植树种草,保护城市湿地和地表水源地环境,科学、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园林工程所在地的有限资源,将利用、保护、减量等原则充分运用到园林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风玲,张永娥.浅析园林工程施工中的细节问题[J].现代园艺,2011(5).
[2]金立强,节约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3).
[3]王晓秋.济源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主要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erspective to see urban planning policy and management, not only can stand in the global perspective to see a problem, but also to find effective tactics, the urban planning policy and management can be in step with The Times. This paper will be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policy anatomy of the present stage exists of the error,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与管理一直是城市建设实践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随着公民的城市意识普遍提高,政府也越来越关心和重视我国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普通市民也慢慢的意识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之下,城市规划和管理能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可以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政策。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视角剖析
在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根本利益。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前需要,而且又不能影响子孙后代的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本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的原则,它不仅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而且还考虑到了城市将来的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
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让公民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二、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的三大误区
传统的城市管理规划和管理对策越来越难以实施。为了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形式也亟待变革,以下总结了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所存在的三个主要误区:
1、理念的误区
在城市规划的概念上仍存在着强烈的可参照执行和实施样板观念。再实施过程中,就会依照之前的样板进行呆板的临摹。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传统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理论已经无法应对我们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只有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新概念,才能在建设过程中,对遇到问题得以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2.主角的误区
传统的规划师经常被定格在城市建设以及规划管理方面可以包揽一切的角色,甚至可以决定一切,统筹一切。这种将规划的决策建立在“行政权威”和“专家权威”上,反而忽视了公众的力量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实情况是,在重大项目的决策程序中,规划师往往只能参与“选址”决策,而在最初的决策制定中却没有发言权。而且这些重大项目经常是影响城市布局和实施建设的关键因素。
更需要强调的是,规划师经常将重点放在城市建设的“技术”问题之上,对于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因素造的影响考虑有所欠缺。这其实也是规划和管理方案经常缺乏“可操作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规划师仅仅了解规划的技术程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更多地关心规划的政策程序勇于担当起“政策协调者”的角色。
3、实施方法的误区
传统城市规划项目一般需要经历的过程是:原始资料调查到提出问题,找到问题后,分析问题,然后制定具体方案,评审机构来评审方案,最后才编制成果。但是,对于之后所执行的情况往往无人过问。这样的一种实施体系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
三、城市规划的政策和管理的形式走向
在中国,因为城市建设完全由政府包揽,因此,在财政这一方面,城市建设依靠的是比较单一的财政投资。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分散化,使得城市建设越来越依赖市场需求。
1、从技术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在以往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很多人重视的是技术层面上的具体策略和实施,但是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后期建设过程中的进度,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走向。这不仅仅是便于管理操作,而且还可以为将来条件成熟时推进规划立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技术的操作创造一个优良的基础环境。
2、从包揽型向控制型的转变
传统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包揽一切,面面俱到。从规划管理的角度看,“这样会造成管理方面的停滞不前。而集中控制,不仅可以分工明确,还可以把每一个小的部分都处理的很精细。
四、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的措施
结合可持续发展视角理念以及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城市规划的政策化是必然趋势。建立全新的运行机制,促进规划行业的改革与进步,是保障城市规划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有效执行的最有效办法。
1、强化执行体系
通过“合作制”的建立,可以强化执行体制的完善,不仅可以加强执行力度,而且还可以与民间实体进行合作建设,从而保证公共投资的导向与规划目标的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引导开发商的市场投资行为,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
据了解,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在内部决策方面主要依赖于行政官员和专家的经验或者直觉,因此它缺乏公众以及其它专业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采取决策分离,是一种现在管理学公认的原则,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3、完善法规体系
具体地说,可以对内实行依法行政,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在这个机制当中,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办法,并且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以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外应该建立外部支撑体系,也就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力量,用法律加强监督。
4、动态反馈模式的建立
将规划和管理日常监测工作,详细的进行总结归纳,并且纳入制度化程序,形成可循环修订的“动态反馈模式”,这样有利于在操作过程中能“有据可循”。只有这样,在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同时,还保证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增长。
总而言之,在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工作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前进,传统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措施已经很难与可持续发展形成统一战线,因此,在城市建设方面,应该从全局考虑,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办法,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明.树立崭新的城市规划观 把握未来的发展主动权[J]城乡建设.2002
[2]李红继.可持续环境与自然资源发展核算[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
[关键词]城市交通 可持续发展 规划
1 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交通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长期的道路网规划实践为城市交通规划的诞生做了准备,针对大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紧张状况,城市交通规划改变了以往就交通论交通的局面,从分析城市交通系统间相互联系与内在影响因素入手,明确问题的症结,进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方案与政策建议,明确提出大城市中必须把公交放在首位,交通规划和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也是完善和发展城市的必要手段。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交通规划诞生后,半个世纪以来,规划理论和技术的实用性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在规划模式、预测模型、交通结构、网络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2 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城市道路网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但是,在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的城市交通系统,并没有实现人们的初衷――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却普遍出现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严重及交通污染严重等现象,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根据对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及典型工程实践中所反映㈩的规划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和规划成果的分析,结合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认为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在新形势下已经暴露出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规划目标单一。在规划研究过程中注重交通设施的数量而对系统功能重视程度不够,对资源一环境一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
2.2 “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存在缺陷。”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是经典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建模思想和大部分定量分析模型是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完成的,当时城市居民的出行是建立在社会尚未信息化基础上,虽然我国在引进该方法时对模型做了修正,并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和完善,但并没有摆脱其思维方式的束缚。
2.3 对信息化缺乏反映,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交通信息仍以手工采集为主,耗时又耗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信息采集技术没有体现在规划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时耗以及路径选择等特征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出行者在出行前或出行途中,获得实时信息,都有助于选择最佳的出行路径和出行方式,传统的交通规划对此都没有反映。
2.4 缺乏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的规范化方法,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的水平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交通污染物的排放量多少、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在规划过程中没有涉及,成果中没有体现,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控制也没有真正列入规划目标体系近些年来,交通界已经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对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但尚未满足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规范化要求。 25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产生城市交通的根源是人或货物的移动,但在传统的规划中,人们更注重机动车交通。如果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行人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理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规划中不应只体现汽车使用者的舒适和方便。
3,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3 1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的观点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时,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一般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概括成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协调性原则、质量原则和公平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交通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交通系统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经济合理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来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应是在促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利用;在重视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系统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 3,2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质是优化利用有限的时空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 3,2,1为人服务而不是为车服务,重视低成本交通方式,如行人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等。 3,2,2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研究。 3,2 3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一交通系统发展模式。
3,2,4重视合理交通结构和交通容量的分析研究。
3,2,5积极开展环境评价,在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交通环境成本和负面社会影响,
3,2,6重视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3,2 7重视现代化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3,2,8重视对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4,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体系
在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技术基础上,为实现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转变,应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有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技术、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城市交通系统供求分析技术、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技术及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等。
5,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层次和范围
【关键词】可持续,可持续城市,城市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就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使得城市发展也紧随其后,地区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地区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改善我国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因此,地区城市如何健康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化的差别
1.1可持续发展强调“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不超出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城市的可持续性问题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城市化发展受到环境、社会、体制和人口多种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城市化就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
1.3可持续城市化,是在城市化的基础上,保证生态的平衡。在发展时,需要结合我国现状,包括基数大、 农村人口多、 资源紧缺和环境脆弱等,检查我国基本国策,开展特色的可持续城市化。
2、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必要性
各种迹象表明,我国实现可持续城市化发展都面临很大的困难。所谓可持续城市化就是要改变在城市化时生态遭到破坏的情况, 实现城市化与环境质量提升的双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结合“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促进社会发展。
3、我国城市化现状
从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城市化率增长相对缓慢,只上升了5个百分比。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增长率迅速上升,如今,已经接近50%。90年代后期,由于城市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初步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人口流动性较大主要地区。从地域看,我国东西部的城市化发展极不平衡,主要是受到地域面积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4、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4.1资源短缺
4.1.1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 4 ,全国大范围面临缺水问题。据统计,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2 0 0 0亿元/每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缺少现象更加严重。
4.1.2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用地的需求与可供土地不成正比,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城镇用地格外紧张。我国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 在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效率也相对低下。
4.1.3城市能源问题。在能源方面, 我国城市面临诸多困难,包括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其中,能源短缺主要体现在是石油和电力。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清洁优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城市能源消耗量增长的同时,还伴随能源使用率低的问题。
4.2环境污染。由于我国对环境的要求,在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后,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在其他方面,如大气、 水、 固体废弃物和辐射等,仍未达到可持续化的标准要求,地区可持续城市化仍然受到环境污染的约束。
4.3基础设施落后。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发展的比较迅速,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明显比小城市好很多。但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城市的基础设施都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交通和水电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在建设时,规划不合理,给生态系统和城市发展造成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4.4城市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要求在纵向发展时序之间的递延关系, 也要求同一时间横断面上各自发展的共荣关系。因此,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仍然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
4.5城市治理能力偏弱。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是整个工作的主导者,起着决定作用。然而我国在城市治理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好政府的职能,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城市治理能力明显偏弱。
5、对策建议
5.1采取综合措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首先,合理构建资源价格体系,通过合理的规则制度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具体措施还可以通过加推广节能、 节水、 资源节约型技术,推广节约资源的新产品。相关部门可以适度增加对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资金基投人,全面支持地区可持续城市化发展。
5.2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城市承载力建设。加大对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真正发挥地方环境部门的职能,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政策进行环境保护。在控制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要抓好资源利用率的问题,推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5.3科学规划,依法治市。在开展地区可持续城市化的工作时,要始终遵循我国的法律法规,主张依法治市,不管是在规划还是管理上,都要坚持我国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地区实行全面配套的建设,全方位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地区可持续城市化发展。
结束语:实现地区可持续城市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从各方面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必须做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过程高效以及功能完善。其中,保证结构合理,需要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高效主要是在保证了结构合理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代谢效率;最后,功能完善就是在以上基层上再增加城镇居民的福利。
参考文献:
[1]史瑜.城市化进程中包头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前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园林绿化,只有做好城市的园林绿化才能打造生态的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进步,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1.城市环境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众多大中小城市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城市近年来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效果良好,但是哦那个整体来看,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大气、水体的污染,人口增多带来的环境压力,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还带来课城市噪音或者热岛现象等,这都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城市发展的进程。
2.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2.1 调节剂
绿色植物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均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口的骤增,所需氧气的含量也在逐渐的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增多,只有达到气体比例的平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而绿色植物是最好的调节剂。
2.2 净化剂
绿色植物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在提高,排放了大量的尾气,造成城市环境的负担,而通过专家的测试,发现,城市园林露出啊具有超强的空气净化能力,是大自然的净化剂。
2.3 消音器
城市交通负荷的增加,导致城市中噪声的增加,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枝条与叶径具有吸收声波的能力,可以降低噪音,是大自然最好的消音器。
2.4 缓和剂
城市园林还可以缓和城市温度的骤增或者骤减,降低由于城市突变而引发的一些不适,是最好的天然温度缓和剂。
2.5 美化剂
我们所最熟悉的莫过于城市园林的绿化功能,美化城市的作用,其利用花草树木的生态作用,建造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形成统一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感觉,其是最便宜,最直接的美化剂。
3.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意识,很多人对城市环境不够热爱,造成城市形象的破坏,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眼前的利益,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成为全球公认的城市发展不变的原则,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也要根据这一发展原则进行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园林的设计阶段都充分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
4.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迅速,从我国的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出现了发展不均衡,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部分城市中甚至出现了城市园林建设与城市总体规模不相符的现象;部分城市的绿化结构单一,没有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倾向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不均衡;侵占土地,滥砍滥伐现象严重;管理水平无法实现现代建设发展的需求,这些不足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城市建设脚步的发展。
5.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5.1 提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不足,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基础差,人们对其认识不足,这些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绿化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且宣传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范,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5.2 转变对城市规划理念的认识
这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是城市园林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城市绿化方式中走出来,建立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从观念上建立城市绿化的重要性,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人们对城市的要求,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的目标,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引,以现代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打造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
5.3 遵守生态学原则
只有按照生态学的发展理念,才能建造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城市园林绿化就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对环境指数的影响作用,来改善城市建设的环境,实现人与环境,人员社会的和谐共存,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注意到:城市园林建设是与环境成一体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起具有公共性;但是其不是狭隘的,其几乎涵盖了城市建设的一切领域,其突破了传统城市规划的小范围,打造了一个相对没有界限的城市规划区域,使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人类环境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同时其还具有互相协调的功能与多层次性,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性。
5.4 依法治绿是基础
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是各项政策发展与执行的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亦不例外,必须加强立法的建设,并且严格执行,在法律保障的环境下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必须站在这一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来不断地完善城市建设,不断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风靡,城市园林绿化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世界城市建造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凤歌,陈玉琴.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J]. 中国西部科技, 2005, (03) .
[2] 陈海峰.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问题[J].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8, (08) .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保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发展则必须优先保持自然生态,使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稳定的人工自然生态群落,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最大程度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二、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意义
1、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城市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已被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以及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园林能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娱乐等精神生活需求。因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园林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这是威海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园林有利于城市中建筑、道路、广场、湖泊紧密结合的各类形态的用地,能形成优美的市容,有利于形成城市的良好风貌;最后,园林能提高城市房地产的价格,能够提高城市的品位,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以及城市的发展。
2、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是对城市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以保持自然、使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为基础,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城市中自然环境的丧失意味着关系到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备基本条件的丧失。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生境,尤其是造成自然生境的片断化,导致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甚至消失,使城市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从城市与自然共存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园林生态城市中以城市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可为植物和动物提供适生的栖息环境,为提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园林绿化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一种恢复和挽救,这对进一步发挥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及其综合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城市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人类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城市人群、植物、动物、微生物、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废弃物等组成部分。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美化了城市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游憩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创造减灾条件和提供避难场所等所产生的城市安全效益,以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派生的多项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除城市植被以外的其他生态因子所不能提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性,加上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综合效益为社会公众所共享的社会公益属性,理所当然的应赋予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地位。
4、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本地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人这个主体相对应的环境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人们通过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的环境,既要致力于建立生态健全的环境,也要致力于建立文化、科学、艺术相融合与和谐的环境,同时也应该具备文化审美价值的环境。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需求的生态准则。
三、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战略
1、转变城市规划观念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已有了质的扩张,不仅是城市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将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立意、大纲阶段就参与协调,城市总体规划应因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对绿化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多而调整平衡用地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住城市规划这个“龙头”,贯彻“开敞空间优先”的用地布局原则,才能为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提高认识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因子,其所具有的生态效益,提高人居质量效益,安全效益及所派生的多项经济效益是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代替的,又是市民所共享的,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合理定位应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深刻指出:“必须强调绿色空间不仅是为了游憩和观赏,更重要的是为了人作为自然的一贯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都应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中作用的认识,摆正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位置,克服“先繁荣、后环境”的思想,切实把城市园林绿化看作是份内事,为子孙后代多创造些“蓝天、绿树、碧水”。
3、遵循生态原则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生态学原则要求人们关注自身存在以外的更大范围,关注人对环境所负的责任,认同人与自然本是同一根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形态绝大多数来自我们对自然演化过程的理解和反响。“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代表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意愿,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城市环境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因此,以绿地为核心,建立一种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具有先导基础设施作用的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与景观相协调的城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使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改善环境的作用。
4、城市文脉的创造性继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因。任何艺术都讲求文脉,城市园林艺术亦不例外。与原生的大自然和村镇的乡土环境不同,具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其浓缩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征,积淀了居民的情感和记忆。研究城市文脉,将它目前的状况和过去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才能更准确了解城市的优点和潜力。把握城市文脉,就是尊重城市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根据它的历史和生存状态来维护它、保持它,同时将过去适宜的内容与当代新的城市环境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它、更新它。只有将城市文脉融入城市园林绿化中并创造性地反映在城市园林绿化上,才能创造出既有传统、地方色彩又具时代特色且艺术品位高雅的城市园林体系,才能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经济发展
一、前言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正面临着很多的危机,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非常正确的。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经济与环境
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不是消极地否定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不仅使人类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也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但是,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地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绝对不能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
2.社会与环境
强调社会公平是确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行动的前提,即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而不是以牺牲一部分国家、地区和社群的利益为代价。少数发达国家耗用了大部分的自然资源,同时也产生更多的环境后果。除非改善世界上最穷人群的经济前景。否则全球环境保护是不可能的。
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文件认为,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一方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把发展国民经济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中国是在人口基础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中国21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涉及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人类住区的发展目标为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所有人(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贫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人在住区的发展任务包括向所有人提供住房,改善人类住区管理,促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促进灾害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推动人类住区发展。
三、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疾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
四、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又可称城市持续发展,与此相近的还有城市可持续性、可持续城市和生态城市三个名词。这三个名词分别从不同角度:即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城市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城市则更注重事物发展的条件和状态,而生态城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学表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而对于城市如何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演进,它们的内涵则完全一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数量猛增,而目城市规模变大,不仅出现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而且还向城市群、城市带以及国际性大都市发展。城市化发展过快,规模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强度和范围都要增加,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交通拥塞等等城市环境问题也将更为严重。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和管制土地的发展和用途,以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并促进社区的卫生、安全、便利和一般福祉,为市民缔造一个组织完善、高效率和称心的安居乐业之所。
五、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要注意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与用地的问题
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这是我国农业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以更广大的空间视野去综合考虑,尽可能少占耕地,使土地资源的利用尽量合理有效。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不合理地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导致人口密度增大而影响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从而降低了环境效益,这就不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用地结构的确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用地结构直接与城市产业结构相关。从国内外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中工业所占比例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增高。所以用地结构是否合理对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需要我们研究和调整,使城市用地适应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适应现代化城市对城市环境的高质量和对城市基础设施高效能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问题
全国有3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50个城市严重缺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规划应做好城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论证,分析水资源条件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当水资源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时,应从产业结构、工业布局、水资源的区域平衡等方面进行调整,统一规划管理水资源,加强城市环境规划,防治污染。对已给城市带来严重污染的工业和其它污染源,要从城市工业布局调整、制造和生产工艺的改变和加强治理去解决。
3.可持续发展与知识经济的问题
知识经济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从城市自身发展的角度看,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城市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与扩散而表现为直接的知识驱动,这些知识包括高新技术、政府决策、管理经验、文化传统等。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评价城市的发展前景,不仅要以拥有多少自然资源、多少劳动力和多少资本为依据,而且更要用“能力”的概念,也就是说,城市的知识基础,成了城市发展的新型经济基础,从而推动着城市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六、结语
在城市的规划中,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原则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长远,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为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章文弋 环境与城市的持续发展――对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2(1)
[2]寇九贵 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住宅设施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