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6:52: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小学生智慧云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物联网;中小学;校园教育;智慧校园
中图法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4-0069-03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代表着互联网下一步发展方向的物联网技术,逐步由概念和理论迈向了实际的部署和应用。物联网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慧社区、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等多个领域。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目前,物联网在校园中的研究与应用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将给教育带来极大的变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是政府、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优化教学配套设施、杜绝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家长和学校急待解决的问题。联网技术在这一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智慧校园的主战场在于高校中,而在自制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中小学生身边物联网的应用更加迫切,中小学校园的建设更离不开物联网技术,以便为中小学生创建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生活环境。物联网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为我国的物联网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校园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是指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GPS、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最后把感知到的信息送到大脑进行处理。
物联网作为一个系统网络,与其他网络一样,也有其内部特有的架构。物联网系统有三个层次。一是感知层,即利用 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网络层,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应用层,把感知层的得到的信息结合云计算、数据存储、平台服务等技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校园物联网的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校园物联网架构
2 校园物联网关键技术
2.1 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
传感器负责物联网信息的采集,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是物联网服务和应用的基础。如果没有传感器对被测信息进行捕获和转换,一切准确的测试与控制都将无法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国防现代化、航空技术、航天技术、能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生物科学等领域。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关节点。
一个典型的传感器网络结构通常由传感器节点、接收发送器(sink)、Internet或通信卫星、任务管理节点等部分构成。传感器网络节点包括传感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以及电源部分。在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无线网络,以协作的方式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定的信息,以实现对任意地点信息在任意时间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传感节点之间可通过网关完成和公用Internet网络的连接,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医疗护理、智能家居、工业生产控制以及商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智能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技术是在Internet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嵌入式系统的Internet接入、Web服务器技术以及嵌入式Internet安全技术,是嵌入式系统Internet技术的关键和核心。物联网技术中所采用的各类高灵敏度识别、专用信号代码处理等装置的研发,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嵌入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将软件固化集成到硬件系统中,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部分组成。21世纪后,各种家用电器如电冰箱、自动洗衣机、数字电视机、数码相机等广泛应用这种技术。
3 物联网在中小学校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中小学校园的建设中也越来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个系统·一个平台”为核心设计理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物联网智能校园体系。
3.1 校园设施管理系统
随着学校面积的不断扩大,多地办校的情况增加,其设施管理工作的成本及管理难度日益增加,而物联网技术在这有更大的使用空间。由于校园设施,包括:道路、通讯、电力、环保、水系等领域的基础设施,都是按照一定的地理空间分布的,因此可以利用GIS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来建立其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成为校园新的信息源,任何与校园有关的设施信息都将给定位,并与空间数据联系起来。用户将可以图文并茂的查询校园信息,给学校的设施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GIS数据库中存储所有的校园相关设施,对这些目标都要进行数字化存储建库,对于每个设施,都可贴上唯一的电子标签,而标签上的编码也要记录在每个目标的数据中,从而使得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库中的标签数据与物联网中的标签数据一致。一旦某个设施出现问题,传感器会将故障部件位置传送到数据中心,维修人员可持便携式移动终端前去维修,该部分是集GPS定位和RFID读写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这时首先依靠GPS进行宏观定位的。在地下管网维修时,由于缺少GPS信号的支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可以利用RFID读取各个目标的标签信息,然后通过该标签信息从GIS数据库中找到相应的设施目标,从而实现RFID 辅助下的目标精确定位。从而实现对校园设施的快速维护,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
3.2 校园安防管理系统
校园作为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并且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差,所以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利用门禁、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等技术,合理部署多级传感器全面感知校园的环境、物品及外来入侵人员的变化情况,及时提示或者报警。
(1)门禁。在校园门口安装射频阅读装置对进出校园的人员信息进行读取,然后将自动采集的信息传送到后端系统进行存储分析,当学生上学、放学在校园门口进出的时候,以及学生乘坐校车上下学时可进行RFID人员检测,系统自动以短信的形式将学生的出入信息及时通知家长,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动态信息。对于中学的学生宿舍门口也同样安装门禁装置,没有权限的人员不可以进入宿舍,对外来人员进行拜访登记,确保学生的安全;
(2)电子围栏、视频联动。学校边界建设脉冲电子围栏,学校重点部位部署红外摄像头,可以进行人员异常行为分析检测,实现主动防护,入侵报警,报警视频联动等功能,可将企图入侵者拒之于防区之外,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等级。并把入侵信号送至报警主机,以保证值班人员及时了解防区信息并作出快速的处理;
(3)传感器。通过在教室、走廊、宿舍安装烟雾、温度感知装置,当烟雾浓度和温度超过危险值时,传感系统自动启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同时发出警报将险情传给安保中心及时处理险情;
(4) 食材溯源。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食品质量卫生状况要求较高,基于物联网的食堂食品安全是校园应用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在食堂安装卫生监控系统进行卫生监测、食材溯源,加强食堂饭菜监管,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3.3 智能教学系统
学校教室所处的环境中,电子电器设备日益增多,电器的使用对教学的影响是越来越大。尤其中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为中小学生打造一个智能的教学环境对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加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传统的课堂所用管理方法还是人工被动管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教室中构建成一个物联网,让所有的设备通过智能平台进行智能管理。学生或者老师一旦进入教室,光线识别系统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照明,实现对教室光线自动感应,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数据,保证教室光线质量,温度感应系统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空调等设备,人像识别系统开始工作,判断如果是老师则启动相关多媒体设备,如果是学生则自动签到,在开始上课前将已签到的学生信息反馈到教师多媒体设备上面。
3.4 绿色校园系统
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是共同应对我国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担当的国家责任。通过对各数据的智能采集,把学校的电力消耗、水电资源消耗等情况集中到全实时化的监测管理平台上来,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感知学校各系统设备的能耗,并可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为学校提供指标化管理的具体依据。同时结合传感器实现对校园的教室及其他重点部位的环境在线监控,主要包括监测点的温湿度、空气中的CO、CO2等含量,从而为学校的“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
3.5 校园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校园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包括:设施管理系统、安防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绿色校园系统。整个平台就是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它把分类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校园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校园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框架
教育局系统可以用专网接入学校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使教育局可以远程访问到本学校的资源,为其更好地规划调整学校网点布局,管理学校基建、校舍和校产及教育用地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对双方传送的文件可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教育相关机密文件的泄露。
4 结 语
物联网要在教育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费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其在中小学校园中的智能应用也会进一步深入,最终将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探讨了物联网在构建校园智能化设施管理、安防管理、教学管理、绿色校园等方面的应用,但物联网在构建智能校园的作用中远远不止这些,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技术会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参 考 文 献
[1]刘岚,翟鸿雁,陈宁.物联网技术在中小学校园[J].科技视界,2012(19):175-177.
[2]马士玲,刘志丹.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校园中的应用[J]. 物联网技术,2012,2(6):76-77.
[3]王宏岳,张峰国,刘忠武. 基于双频RFID的“校园卫士”技防管理系统设计[J]. 物联网技术,2011,1(10):35-38,43.
今天,我们在这里热议关于感恩教育效能提升的问题,我也有新的感触跟大家共勉。
1、教育方式
教育有两种方式,言传或者身教,那么感恩教育一定是身教的范围,身教来自于同学的相互教育、来自于老师、来自于家长,来自于孩子成长的这个环境,没有感恩的环境,感恩教育很难取得持续的效果,因为感恩教育开展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更取决于一个班级有没有感恩的环境与氛围,一个学校有没有感恩的环境与氛围,一个家庭有没有感恩的环境与氛围,一个社会有没有感恩的环境与氛围,大的社会环境我们无法没有改变,但让一个家庭具有感恩的氛围与环境,需要我们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但成人的教育难度更大。让我们的学校具有感恩的环境与氛围,让我们的班级具有感恩的环境与氛围却是我们能够努力做到的,只有当我们的学生时时处于一个感恩的环境与氛围中,让他在感恩的互动中体验正面的情感激励与感恩,感恩教育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没有感恩的环境,感恩教育就会像飘在空中的白云,很美丽,很好看,但没什么用。
2、行为习惯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的实施,其中中小学生守则第五条“孝亲尊师善待人”,就是感恩教育很好的体现,它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其坐标的原点是“我”,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3、形成体系
感恩教育需要理论支撑,课程引领,深入课堂,最终要成才体系化。
知恩、识恩、报恩、价值化(价值观的形成知恩报恩,施恩不图报)的逻辑路线,情景(创设教育情景)-认知(引导学生识恩、知恩)--情感(恩的意识已经形成、产生报恩的需要)--行动(情感冲动与行为动机)--价值(知恩报恩,施恩不图报)。
4、系列化、长效化
思维定势是指比较稳定的、习惯化了的思维方式方法。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能够帮助人们迅速解决问题,但在变化莫测的情境中,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思维定势更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迫切需要中小学教师突破思维定势,在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方面敢闯敢拼、推陈出新。打破常规,用“另一只眼睛”从不同的角度或层次审视我国基础教育的每一“点”,中小学教师都可以“看”出一些名堂,并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历练中,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少赶时髦,热中求冷看热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教师的大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面对喧嚣的世界,面对各类奔涌的教育思潮和眼花缭乱的时髦口号,中小学教师特别需要冷峻的目光。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集中于“素质教育”、“教育公平”、“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生减负”、“创新教育”等几个话题。对教育热点问题的求证,中小学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人生体验进行审慎的冷思考。关于推进素质教育,与其跟着他人高喊“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如思考一下:面对“高烧不退”的教育热点,中小学教师可适当变换角度,热中求冷看问题,或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更加理性的教育行为。
二、冷中求新,出人意料看冷点
中小学以教学为中心,这当然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便会引发问题。在一些中小学,总务后勤、教辅实验、档案资料等工作及其从业人员,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但留心观察后就会发现:学校在对外展示工作亮点时,最让人放心不下的还是学校的环境卫生是否整洁、亮堂,教学实验是否开齐开足,档案资料是否一应俱全等。随意乱丢的纸屑、垃圾,实验设施设备和相关记录的捉襟见肘,档案资料的残缺不全等,常让学校领导在参观者面前倍感难堪。由此,这样一个问题便浮出了水面:如何让学校的总务后勤、档案资料建设由幕后走向前台?还有,在中小学,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鲜花和掌声给了那些行为乖巧、喜欢抛头露面、听话且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忘记”了那些腼腆害羞、行为木讷、默默无闻的学生。对此,中小学教师是否意识到: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雪中送炭的意义远远胜过锦上添花。中小学教师就该对弱势群体关爱有加,这是良知和职责使然。当然,“热”和“冷”是相对而言的。这就需要教师保持冷静的头脑。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某些事情或现象,因为是冷门,处于生活的死角,大家都没在意,也不看好,谁留意了,花了点心思,就能搞出点名堂来。
可见,研究与发现,需要中小学教师有勇于坐冷板凳的精神,能够耐得住冷落、孤独和寂寞。大家都奔热闹的场面而去,你却坚守苍凉的角落,一旦时机来临,用武之地也就来了。还有,召开家长会之类的活动,绝大部分班主任或 任课教师往往大谈特谈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很少顾及家长的需要和感受。这些教师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当你准备召开家长会,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有多少家长的心情是兴冲冲的,是期待已久的?如果大部分不是,是否该反思一点什么。家长把子女送往幼儿园的时候,每个孩子几乎都是飞奔而去,他们上了小学,升入中学,情形还是如此吗?如果有变,幕后的推手又是什么?常常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身上能不闪耀思想和智慧的光辉吗?
三、难中求变,展示新招看难点
难点俗称“拦路虎”,不搬倒,影响教师的进步、学生的发展。其实,难点具有相对性,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今天,中小学教育的难点主要有:“差生”的行为转化与品质提升问题;“空巢”学生、隔代养育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等。这些难点问题,有的具有永恒性,与教育现象共存亡,如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矛盾,学习理论与投身实践的冲突,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纠结等;有的具有时代性,是某个时期方针政策等因素的产物,如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爱的缺失等问题,就与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密切相关。对求解教育教学的难点问题,中小学教师不必挤独木桥,一窝蜂地从事某项研究或开展某项活动,应独辟蹊径,如选取某个典型个案进行深入解剖,或在确定主题之后进行一以贯之的跟踪考察,或变换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往往能“一语惊四座”乃至成就一家之言。
四、痛定思痛,反躬自问看痛点
学校教育的失误、失策,如歧视、刺激、伤害弱势群体(差生、贫困生、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等),漠视学生的心理问题等,都可能致使学校教育走入误区。一些发生在中小学的出格事件,如“让学生互扇耳光”,“惩罚学生吃牛粪”等,玷污了学校和教师的名声。总体而言,我国的部分中小学过于看重分数对学生、教师、学校的意义。教师关心学生的分数无可厚非,但过于关心学生分数对教师和学校的意义,则不免显得自私和功利了一些。冷落差生,是这一自私心态的反映。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教师实际上部分承担着家长的责任。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成人、融入社会是第一位的,分数、成才是第二位的,如果二者不可得兼,家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遗憾的是,我国的某些中小学似乎更看重学校和教师的名声,学生的成绩是他们与社会讨价还价的筹码。我们看到,以毁灭少部分学生的前程为代价(如教学过程中对差生不闻不问,不让学生参加考试以免影响班级和学校荣誉),而换取所谓学校集体荣誉和教师个人好处的事,差不多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此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了。教育是唤醒人性、净化心灵的过程,教育质量也是在学生走向社会20年以后才能看得比较清楚,一时的升学率或就业率并不能说明教育质量的高低。由此,中小学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情感、行为异常的学生,努力“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问题是,某些中小学教师更容易在这方面犯错误,有的教训还非常深刻。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个人的成长固然需要一个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能做出令学生及其家长无法饶恕的事情。可惜,一些中小学教师难以在这方面理直气壮。显然,是学生及其家长为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无知、无能行为买了单。
五、大胆质疑,自圆其说看疑点
“学贵有疑”、“从来如此,就对么”、“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为明天的信仰开路”。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因为司空见惯、从来如此、耳熟能详,人们往往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致不少中小学教师患上了“问题感受迟钝症”(对周围的事物感觉很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缺少发现问题的意识及其行为准备状态,工作中不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只会跟着教材和他人瞎起哄,在课堂上重复昨天的故事,充当“传声筒”、“搬运工”的角色,此类中小学教师是无法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的。中小学教师要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质疑是创造的前奏。红极一时的做法并不就是真理。譬如对师生的考核评价,量化打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如果量化过度,则可能适得其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事情或问题,是没有办法进行量化评分的。品行问题、态度问题、情感问题等,谁也没有办法称轻重、论斤两。基于此,中小学教师不妨开展“中小学管理中的‘灰色地带’研究”,“师生交往过程中的‘难得糊涂’研究”等教育研究活动。凡事多留心,对各类现象多拷问,中小学教师就能在乱石堆中发现真金白银。
六、抓住关键,体现特色看重点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但如何建设,突破口选在哪里,却是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学校管理者可以在“中小学教师如何跨越成长的‘高原期’”、“中小学青年教师如何步入成长的‘快车道’”、“优秀教师的课堂魅力在哪里?”、“如何使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等课题中间选择下手的地方。对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的探讨,应讲究策略,避免亦步亦趋。对某个重点问题的探究,如果在认识广度的拓展上已无多大空间,不妨在深度思考上做文章;如果他人的研究足够全面、深入,则不妨在案例精选上下工夫。总之,要体现有所不同。如探讨教师如何走出“高原期”这一课题,可提出“四个一”和“五个一点”的观点。“四个 一”:瞄准一两位教育大师;凝练一两条教育思想;催生一两种教学模式;打造一两个教学精品。“五个一点”:通读一点国内外教育名著名篇,以教育大家的风范引领自己的成长;了解一点教育理论和实践大家,效仿、借鉴顶尖教师的教育实践范例,在“心有灵犀一点通”中提升自己的教育层次;关心一点教育政策法规,把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走向,力求通过政策法规的准确把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思考一点教育的成败得失,把工作经历转化为反思与提高的过程;提炼一点个人教育智慧,把自己殚精竭虑的问题、历尽艰辛做成的事,稍加提炼写成教育论文。从根本上说,教师不是匠人,应是思想家和实践家。
七、不求完美,但求抢眼看空白点
空白点往往与新出现的事物有关。新出现的事物,不乏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但也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要发现和研究的课题。如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下的管理创新、学校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小学生的教育、免费师范生能否扎根乡村从教等问题,就值得中小学教师们动动脑筋。
八、不落俗套,自成一家看争论点
凡争论不休的问题,大多“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对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够言之有理而又不落俗套,中小学教师不妨大胆直陈己见。问题争议与认识误区或认识受限密切相关。认识误区一般源于人们对政策、要求、举措的误读、误解和误判,也与人们思维方式上存在的某些缺陷有关。某些人比较习惯于线性思维,容易陷入“非白即黑”、“非对即错”、“非赢即输”的认识陷阱,而在今天,需要倡导新思维:双赢、共赢;人世间,有敌人、有朋友,也存在非敌非友的状态。应该看到,在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确实也存在少数“非对非错”的成分,无法用“对”或“错”加以评判,如何处置,着实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凡此种种,中小学教师自然可以探讨一番。
针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发展,刘延东副总理在2015年11月的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教育素质,推进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就必须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的作用,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引擎,全面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发展必将加大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教师信息化培养,必将从以硬件建设为核心转变为以发展应用为核心;必将从注重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注重信息化设施应用的效能;必将从注重信息技术的表面应用转变为注重各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必将从注重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变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规模应用,从而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革命性”的目的。
但是,从目前区域地区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发展受基础研究、人才编制、师资培训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制约。企业来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标准导致了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兼容以及大量的同质化重复建设情况,在很多方面难以达成共识。为此,“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这家由国内教育信息化产业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产学研单位组成的,具有国内社会团体法人资质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创新合作组织”和“教育信息化服务机构”的正式成立就成为了一种选择和必然。据了解,该联盟本着“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信息化产业”的核心理念,坚持“融合、应用、创新”的方针,依据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组织会员单位共同编制了“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实施服务,为区域中小学用户提供更加数字化、系统化、智慧化的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和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联盟成立后的主要工作
1.标准研发
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核心是在教学,教学的核心在于资源支撑。鉴于目前各区域使用教材的版本不同,造成了整体上的资源研究不够深入、资源体系性不强。另外资源的颗粒度及标引体系也需要标准,为未来的基于知识服务的知识体系建设及互相连接做积累。为此,联盟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以编制“团体标准”方式,组织研究和制定学校的资源应用参考标准和各企业资源提供的参考标准,通过构建基础资源平台和资源架构,实现初步的资源可管理和资源可交换分享并能做到初步的资源深度应用。
2.标准化用户体系平台研究
目前由于教育信息化属于战线比较长的产业,不可能由一家企业来完成所有信息化的建设,所以各区域和学校需要多家企业的系统配合来完成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为此,联盟将组织研发统一标准用户接口体系,争取第一步做到联盟内的企业产品之间能统一用户接口,从而为用户无障碍使用各家产品提供服务。
3.资源和课程体系研发
依据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联盟将组织业内的产学研机构,根据用户的课程开设需求,研发素质提升类课程,通过为用户提供标准课程,降低课程开设对于教师的依赖,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联盟对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服务
1.提供教育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
针对各区域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少从架构和应用层面进行开放性设计,导致了在区域范围内大而全,反而造成相对封闭的局面,联盟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和产学研机构,提供开放性平台设计以及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咨询服务,为后续的建设扫清障碍。
2.教师、教育管理者信息素养提升培训
联盟与区域教育研究部门合作,组织全国一线知名的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专家的专题讲座,为区域教育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提供从理论到观摩到实践的培训,帮助形成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途径,使之乐于、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等。
3.地方课程体系研发
联盟联合相关研究机构,为区域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提供咨询服务和开发服务。力争让每个地方课程能覆盖到每所学校,让每个学校任何教师都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完整授课,降低课程对于教师的依赖。
4.推动“区域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建设”是区域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举措,借助联盟学术委员会的力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区域开发建立“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名师工作室”,开展课程研讨,课程听评课及备课服务,建设符合区域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数字资源,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针对各学科做针对性的专家咨询服务。
5.“区域中小学智慧校园学校”课题服务
联盟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相关课题研究,给予学校专家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学校建设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数据采集与统一管理。
6.基于出版资源的数字内容整合服务
依托国家的出版科研机构,联盟组织集合本联盟的出版企业会员,通过数字资源开发和标准统一,为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平台里面注入专业的出版资源,建设K12数字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包含“图书资源展示平台、学生个性化数字书房、学校数字图书馆以及教师书店”等四部分,以达到中小学用户学会通过各种客户端等方式,判别、获取、评价和选择所需求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效果,实现资源精品化,并打通资源和应用之间的鸿沟,为老师快捷应用资源扫清障碍。
三、联盟服务单个中小学校用户
1.网校通项目
可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海量内容资源下载,解决学校在资源建设方面投入巨大、服务器维护不便、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目前拥有数百万套教育教学资源,每日可更新资料近数千套,可以帮助学校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
2. e卷通项目
可为教师打造的智能在线组卷产品,智能组卷系统与数百万道题库资源的巧妙融合,帮助教师随时随地在线搜题、组卷、出卷,减轻日常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率。
3.云服务项目
可为教育行业主管部门打造的一套云服务平台,这是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和管理应用的服务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平台级服务。
4.精品课项目
可为教师、学校提供精品视频课程的服务平台,由中高考研究专家团队参与制作,集合国内百强重点学校一线优秀教师,重磅推出的“微而高效”的精品课程,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授课技巧,让普通中学共享名校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5.酷口语项目
可为中小学生提供的移动端口语同步练习及语音评测APP,内置多版本中小学生英语教材内容及丰富的课外拓展内容,通过人机交互式跟读练习,进行发音准确度智能评分,成为中小学生贴身又贴心的口语私人教练。
6.直播课项目
可为教师提供在线的直播交流分享平台,并结合阶段教育热点,推出了高考改革名家讲坛,共同探讨高考改革方案、学校改革措施和预测高考命题方向。
7.智能硬件项目
可为学生定制开发的智能手表、手环,可以随时知道学生的具置、健康情况和学习情况等,佩戴时尚、传递关爱,学校省心,家长放心。
8.咨询服务项目
(4)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蔡明
(5)乡土文化与美术课的人文素质培养——探孔望山石刻雕塑对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唐杰
(6)老师的微笑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剂闫淑芝
(7)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朱宝明
(8)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管理王小军杨柏林
(9)兴趣倾向灵动空间丁训琴
(10)怎样写好教学小记柯贤国
(11)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王淑艳
(12)与时俱进,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张俊鹏
(13)扣关键字词,品语文浓香——《麋鹿》教学片段评析王玉婷
(14)班主任教育管理应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刘艳
(15)开启职校生心灵之门刘玉蒙
(16)未成曲调先有情张敏
(18)发掘课本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梁登山
(19)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探徐文广
(20)小学生厌学的探源与对策赵锁庆
(21)用“新”为文出奇制胜——例谈话题作文新技法邱颖
(22)减负途径小议韩延刚
(2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陆常波
(24)新课改下,语文备课如何走出困局袁桃红
(25)地理复习中盲点的突破李喜童
(26)对症下药,让写作变得快乐起来陆其勇
(27)改变英语课堂结构,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刘琳
(28)发在《希望月报》上——快乐的本源——兴趣徐继娟
(29)老教材新理念——活用现行聋校教材让课堂充满智慧与灵气赵素芳
(30)如何处理好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现象徐乐
(31)论反思在政治备课中的运用施凯贤
(32)论小学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运用张龙
(33)浅谈英语课文整体教学陈冼丽
(34)浅谈英语学习中的“亲其师,信其道”陈曦
(35)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丰富的情感李玉功
(36)如何提高数学中考复习的几点小策略陈红霞
(37)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董建兵
(38)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最喜欢张天斌倪玲羚
(39)小学英语课堂中语法教学之探讨张晓明
(40)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张秀平
(41)乡土美术欣赏课程程序的探索邬孝娟
(42)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张秀军
(43)《认识比》——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谈丽萍
(44)苏教版三上《动物名片》习作教学设计与分析周新霞
(45)关于算法多样化的几点思考刘敏
(46)高中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策略探析马凌云
(47)生物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刘志吉
(48)爱的奉献——一个辅导员老师的真实写照王克莉
(49)师生换位的实践与体会胡长华
(50)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胡玉洁
(51)在泥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谢卫平
(52)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李放
(53)以泥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王其志
(54)教与学关系的辨析尚德俊
(55)高中地理教育的困惑与对策——有感初中升学不考地理的弊端韩惠民
(56)关注音乐课堂中的“沉默者”——浅谈长尾理论与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刘景亮
(57)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品德教育张宝芳
(58)语文课堂流淌出的音乐王秀玲
(59)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初探宋亮
(60)“中奖”之后……郭玉晶
(61)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王玉华
(62)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习惯冯志勇
(63)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陈美和
(64)以情感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包淑芹
(65)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李刚
(66)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张雅静
(6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四部曲”张亚芹
(68)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浅谈小组合作学郡德
(69)不批全改——作文教学的新尝试潘琴
(70)乘着创新的翅膀翱翔课堂乔善娟
(71)班主任要让学生信服王祥
(72)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体育课的几点思考姚立
(73)关于语文教师的几点思考夏春忠
(74)数学阅读——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华晔
(75)结合时事搞好考点讲析辛月明HttP://
(76)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李磊
(77)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刘海丽
(78)提高教学扬长避短——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探究田甲
(79)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邵志强
(80)培养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探究石锋
(8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王慧
[关键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课程资源实践教学
一、准确理解儿童文学课程的目标定位
目前,对儿童文学课程的定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很多师范院校不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开设儿童文学课程,或是仅将其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二是长期以来,各师范院校学前、小学教育专业多把儿童文学课程定位为一门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鉴赏、创编能力的课程。这两个问题暴露出现阶段高校儿童文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儿童文学与幼儿、中小学教育之间关系不了解的状态以及漠视的态度。这种认为儿童文学与中学生无关,因而在以培养中学语文教师为主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抛弃儿童文学课程的做法,实际是既不了解儿童文学、也不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表现。其实,儿童文学不仅仅是学前和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资源,也是中学语文课程重要资源之一。众所周知,儿童文学按接受群体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而少年文学主要的阅读对象就是初高中生。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4]6,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4]15,同时,还特别提出了课外读物的建议:“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4]41。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虽没有直接提及儿童文学,但从我们对四川地区高中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儿童文学在他们的课外读物中仍占31%的比例,JK罗琳、JRR托尔金、杨红樱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仍是高中生喜爱的读物之一。这就要求以培养中学语文教师为主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同样要着力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能力,应该将儿童文学课程作为他们的专业主修课程来开设。而只将儿童文学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鉴赏、创编能力,虽然符合文学课程的规律,却忽视了师范生对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和活动指导能力培养的需求。对师范院校学生来说,学习儿童文学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未来职业的需要,他们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组织幼儿、中小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需要具备儿童文学作品分析、评价、讲解以及组织、指导幼儿和中小学生开展文学活动的能力。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课程也应该围绕这一核心任务来定位,所以儿童文学课程应该同时承担两方面的任务,既要培养儿童文学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又要培养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和活动指导能力。据统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包括课文和练习)中,儿童文学作品总计384篇,占总数的65.1%;苏教版总计208篇,占比为73.3%[5]。沪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中,儿童文学作品共计65篇,占总数的25%[6]。再加上前述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可以看出,儿童文学在中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语言课程和亲子读物几乎清一色都是幼儿文学作品。所以,对于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三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会将所学儿童文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和活动指导能力,是他们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应是: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有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较强文学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和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适应于现代教育需要的创新型人才”[7]。
二、夯实儿童文学学科知识
系统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从教的基础,教师只有全面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在课程教学做出成绩。如前所述,目前各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师多为客串兼职或改行,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学科知识训练,对儿童文学理论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了解较少,在教学中,他们难免会根据已有的古代文学等学科的授课经验来解析作品、处理教材、指导学生,这样就缺乏针对性,很难达到儿童文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改变对儿童文学课程的轻视态度,构建完善的儿童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就成了当前儿童文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浙江师范大学的经验,他们“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就已形成了包括‘儿童文学概论’‘幼儿文学’‘中国儿童文学史’‘外国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创作论’‘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在内的儿童文学课程群”,后来“又陆续增设了‘青少年文学研究’‘童话美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儿童文学写作’‘儿童影视文学’‘童年史研究’‘儿童动漫制作与欣赏’‘儿童读物编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8]。这些课程,涵盖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批评和儿童文学创作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儿童文学学科体系。特别对于刚刚转行的儿童文学教师来说,这个学科体系是他们在教学前必须掌握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童文学教师,就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
三、提高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水平
理论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人才培养的学术支撑,也是推动儿童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科研,可以把握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适时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让人惋惜的是,由于师范院校儿童文学从教者大部分是兼职或改行而来的,他们研究的重心大多放在本学科上,很少顾及儿童文学,即使有少量的应景之作,质量也不高。改革开放以来,虽有王泉根、方卫平、刘绪源、朱自强等少数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分别开拓出了全新的话语空间,引领了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但与研究的繁荣相比,儿童文学研究显得十分冷清,且后继乏人。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为例,据张群星统计,1981年至2010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刊载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论文仅117篇,硕博论文仅80篇,且存在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研究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等问题[9]。因此,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儿童文学各领域科研的长足发展,是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儿童文学课程的从教者,要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建设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为根本任务,在了解国内外儿童文学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研究方法,努力提高科研水平,特别要加强对儿童文学创作思潮、儿童文学接受理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力争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同时,还要将这些研究成果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岗位上也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如此一来,教学和科研二者就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就有保障,儿童文学学科就会有长足的发展。
四、增强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文学教材建设成效显著,仅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学团队就先后出版了“《儿童文学概论》(蒋风著)、《儿童文学原理》(蒋风主编)、《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等主编)、《少年儿童文学》(黄云生主编)、《幼儿文学原理》(黄云生著)、《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韦苇编著)、《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周晓波主编)等系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0]。但一套教材无法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再加上教材特有的滞后性,使得教材不能及时反映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贴近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灵活使用儿童文学教材的同时,也要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多渠道拓展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符合专业特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儿童文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向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借”。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是对儿童文学创作和前沿理论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创作和研究经验是儿童文学教学中宝贵的财富,对师生了解近年儿童文学的创作状况和研究方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能够把他们请进学校、请进课堂,与师生一起交流、研讨,无疑会极大丰富课程资源,提升儿童文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师生儿童文学理论水平和分析、创编、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是到民间去采。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有天然的亲缘关系,组织学生到民间采风,将采集到的作品转化为儿童乐于接受、有教益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但可以丰富儿童文学课程资源,也能锻炼学生鉴赏、解读、写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三是到中小学、幼儿园中去找。儿童文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因此,必须让他们对当前的幼儿和中小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有充分了解,组织学生深入调查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文学阅读情况,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未来的教学对象,也可将现阶段幼儿、中小学生喜欢的甚至是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收集起来,作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关键词】游戏数学课堂学生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语文课上会侃侃而谈,在英语课上能open mouth,在科学课上可惊奇满面。然而,有一批学生在数学课上却目中无神,一脸茫然的望着老师或黑板。我看着他们无辜的眼神,有些心疼,有些心慌。诚然,数学课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没有语文的切近生活所需,没有英语的距离之美,没有科学的神秘无限。但是,拥有无限创造力的我们,为什么不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去寻找数学乐学之窗。
现实中,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新的课程功能,促进了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而使教学赋予了很大的灵活空间。新的课程理念使数学课堂变"大"了,教材变"丰富"了,教学方式变"新颖"了。课堂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室,还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的许多场合,课程资源也拓展到学生身边的生活。在课改理念下,数学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又强调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在师生互教互学中渗透的讨论、游戏、活动等形式成为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游戏作为互教互学中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和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特殊手段,正逐渐显示出它潜在的特殊作用和显著效果。
一. 游戏进入数学课堂的现状与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近年来,在课改理念下各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例如,组织数学兴趣小组,上趣味数学课,搞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办数学墙报,开数学文艺会……等等。开展这些地数学游戏活动,效果十分显著。例如上数学活动课,它通过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意识和兴趣,同时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吸引力。我们都知道数学游戏能给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将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的喜闻乐见在游戏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适当地安排在教学过程当中。游戏教学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都得以协调发展,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得到充分培养。
二. 游戏进入数学课堂的理论依据
1、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宜游戏教学
据专家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有着天真浪漫、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怀有"好玩"的思想倾向。人的学习效果好差同自身精神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水平时,其学习、工作的效率将事半功倍。游戏教学刚好迎合中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许多老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观察、操作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培养了学生游戏的兴趣。
2、游戏有利于唤起兴趣,集中注意力。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兴趣。在这方面游戏教学恰恰顺应了这一点,起到很好的设境激趣作用。
3、游戏有利于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注意的继续,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首要渠道,是学生智力赖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显得重要,没有观察就没有思维,没有观察就没有深刻的知识积累。游戏教学中则有许多动手、动口、动眼的奇思妙想值得学生去观察。在活动中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操作,做到手与眼的协调统一。
4、游戏有利于强化记忆。
中小学生的记忆,往往以无意记忆占据优势,感兴趣的就注意,也易记牢,不感兴趣的不注意,记得显然也不牢固,记忆与兴趣紧密相关。数学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并不一定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游戏的形式教学,则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新颖有趣,在"乐学"中记忆,并能保持记忆的持久性。
5、游戏教学有利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学生智力培养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然而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中应以思维品质的培养为中心,即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而游戏教学恰恰为此提供了锻炼的素材。
总之,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三. 游戏于课堂"四环节"结合
1、游戏于课的导入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一步。教学过程要使学生有一种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要善于创设情景教学。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是创设情景的有效手段。上课铃声一响,学生进入课堂,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此时若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融汇学生的心态,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1.在教学"多面体"时,可以进行一个智力游戏,在上课前准备6根小木棍,要求6根小木棍不能交叉,将其组成4个正三角形。按照学生习惯的思维方式似乎很难解决的,因为6根小木棍在平面上怎么也不能组成4个三角形。而他们又急于获得答案,此时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突破平面的限制转向空间,则6根小木棍可作为一个正四面体的6条棱,组成4个三角形,学生也就"豁然开朗"了。这样利用游戏导入新课,贴切生活,趣味浓厚,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讲解交融在一起,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又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老师可以利用数学扑克玩"十四点","二十四点" 学生兴趣很浓,这样的导入新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游戏于课的讲解
实验证明,直观,形象以及色彩鲜明的具体事物和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动,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的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
例2.在教学"计算器"时,如果你以计算器为道具的小魔术游戏,别具一格,十分有趣.当你先在计算器上显示出数字长龙:"12345678",给你的学生看,然后做一些小动作(例如装出神秘的样子,向计算器内吹一口气等等),同时按下等号键.再让你的学生看所显示出的数.嘿,真神,数字长龙回头了,成了"87654321".
例3.又如,先在计算器上按入"1+",然后不断地按等号键,它就会连续地显示2,3,4,…这是"一机两用"小游戏.还有 "最大最小","火眼金睛",等等一系列的计算器游戏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结合地理知识教学的"火车开往北京城"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游戏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3、游戏于课的练习
新课讲解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单一的练习会产生疲倦感,越做越无精打采,适时的填加一个游戏可以提起学生的精神,再次把学生调动起来,凝聚于课堂。
例4.在教学"实数的运算"时,在练一练中计算
1.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2. (精确到0.01);
3. (精确到0.01);4. (保留4个有效数字);
就可以结合游戏,如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借此了解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渗透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激发昂扬奋进的精神。
4、游戏于课的结尾
心理学表明,在临下课前几分钟,学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因此,要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在课的结尾设计一些游戏,可以把课的结尾推向,
例5.在复习"平方根"或"立方根"时可以利用游戏离开教室的方式,老师出示一些数如25,-49,0,0.125, …等,提问学生有关平方根或立方根的知识,说对了才可以离开教室,这样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帮助学生集中思想,把课的结尾推向。
例6. 又如在复习"代数式"时,在课的结尾处也可以介绍一些趣谈,如在复习"代数式"时,可以引入"1=2"(一古老有趣的算术题)设a=b,则ab=a2ab-b2=a2-b2,b(a-b)=(a+b)(a-b), b=a+b,b=2b, 1=2。学生定会被结果所吸引,而主动去寻找原因,这样不仅复习了新知,而且为下节课的导入做好了铺垫。
四. 游戏于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游戏教学虽然有其灵活性和学习的高效性,但是在游戏教学中必须注意游戏活动"度"的把握,应合理精心设计游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游戏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盲目的进行游戏,其结果只会是于事无补;
2.要有多样性、情趣性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游戏形式单一,呆板,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游戏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了。
3.要直观性、形象性, 根据学生思维水平的特点,在游戏教学中,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有其自身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易南轩. 数学美拾趣[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9
[2]劳斯鲍尔. 数学游戏与欣赏[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
[3]钟启泉.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
高新第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文明儒雅的书香校园为氛围,以高雅蕴藉的国学课堂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支撑,全面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用儒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氛围感染人
古埃及就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寻找智慧,就到中国去。”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叫中国。”听到这样的声音,炎黄子孙们能不为之骄傲和自豪吗?
为了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2010年元月,校长就向全校师生发出了“与圣贤为友,砥砺品学;与经典同行,奠基人生”的倡议,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爱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的出发点和总目标。引领师生从思想上树立文化主体意识,从精神上向往中国传统文化精萃、发掘国学经典在现代生活中实际意义,从而调动师生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们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和赏析国学经典,丰富文化底蕴,彰显校园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徜徉于国学经典宝库中。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文化浸润了师生心灵,规范了人人言行,彰显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实现以经典滋润心灵,用文化打造名校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同时,学校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宣传。如:以班为单位利用教室的板报、壁报展示国学经典内容、古典诗同,使书香墨韵弥漫在教室:以年级为单位利用走廊墙壁举办年级开展的学习“国学经典”的手抄报、读后感、书法作品等,使文化韵味充溢整个校园;以校园广播为喉舌,每周两次进行国学经典的宣讲,让先贤的声音敲击时代的耳鼓:以班队会为契机,邀请学校内外专家作国学经典解读和指导,让学习经典的热情一再升温。
二、以严谨而高雅蕴藉的课堂为阵地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