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6:53: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向现实生活回归
现实生活可以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知识的应用对象、实践活动的场景、体验与反思的材料等等。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教学就会失去吸引力,更会失去生命力。当下,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多数教师热衷于借用社会的阴暗面事例、负面新闻等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殊不知,长期利用负面事例和新闻进行教学容易在学生心中埋下仇恨社会的种子,这也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学应建立在真实、全面的生活基础上,坚持正面原则。当然我们也可以适当对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进行批判,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生活的意义、目的,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二、向动态更新的生活回归
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中,生活也不例外。一方面,生活始终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过程”。另一方面,生活内容上升为课程内容并以文本形态的教材出现,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论证和加工过程,因此经常会出现教材中包含的生活信息滞后于生活的自我更新的现象。这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教材包含的生活内容之外,同样还需要关注动态更新的生活。比如在上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时,教材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起基础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之前的“基础性”提升为“决定性”,从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转为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向市场放权。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心时事政治,利用不断更新的内容、素材充实课堂教学。只有跟上生活更新的步伐,教学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的变化中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的目的、意义、内容、方式,从而保持其时代性。
三、向未来生活回归
教学生活化不仅要着眼现实的生活,让学生了解和适应现实的生活,还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比如说在上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世界中就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对未来自己的就业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更好地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一方面,生活知识只有面对学生的未来才有意义,那些与学生的未来生活无法对接、不能建立意义联系的生活知识,只能是存留于学生头脑中的抽象符号。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面向未来的生活,就是要通过教学使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暴露出来并得到剖析,使课程中确定无疑的结论不断受到质疑,使学生头脑中的定论不断遭遇冲击,由此使学生学会批判和反思,主动谋求新的答案,主动建构新的生活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不仅提供了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学习内容的材料,还提供了实践所学内容的场所。
四、向学生的生活回归
【关键词】高中政治 有效提问 整体性 思考性 明晰性 评价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知识较为抽象,概念众多,而学生的社会经验又很少,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讲授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认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能力。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坚持哪些有效的提问原则呢?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提问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凡事预则立,这就要求我们讲课要有目标,有计划,要坚持整体性原则。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心中一定要目标明确,让自己所有问题的设计都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一位高中政治教师设计的问题杂乱而琐碎,思路是混乱的,虽然问题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提出,学生也是积极主动地一个一个来回答,但是学生的思维一直会处无序而杂乱的状态,最终无法形成对所教授内容的整体感知,从而达到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注重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问题的设计,避免问得多而杂,力求做到问题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有机统一。比如本者在进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节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金钱是什么,如何演变而来的?(2)金钱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3)金钱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获得?不应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4)金钱应该怎样使用?有的人把钱都捐给了希望工程,你怎样看?如此设计的问题,层层深入,从理论到实际,由课内到课外,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使学生加深了对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整体认知。
2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提问要坚持思考性原则
学起于思,笔者认为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思维碰撞出火花的课堂是最有效的课堂。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思维训练,开动脑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自由思考,刨根问底,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把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置悬疑,由真正地思考引发出一种持久的的教学吸引力,这不正是思想政治课的魅力吗?
教师要善于把有认知冲突观点放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肯定会经过碰撞,再经过激烈辩论,真理肯定是越辩越明的,最后由教师引回到教材的核心观点中,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高效的,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提问要坚持明晰性原则
高中问题的提出要遵行明晰性原则,让学生听到问题之后要能迅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一定要避免问题含糊不清,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内涵或外延,最终只能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使其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更无法实现提出问题的初衷。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提明晰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对高中政治的教学要求,以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明晰教学的流程,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活动,沿着具体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切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思维。
4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提问要坚持全员性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提问一定要遵循全员性原则,一个学。生决定一个家族的未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问题讨论中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一定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我们的政治课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成为课堂的主体。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克服偏爱现象,对于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如抢答、辩答、讨论等。这样的高中政治课堂可以促使全体学生进行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政治的自信心。
5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提问要坚持适中性原则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使命,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提问时,一定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努力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千万不能想怎么问就怎么问,让学生听起来无所适从,从而就会大大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课堂中也不能没有提问,这样学生整个过程就只会被动地听,而不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学生积极性大大减少,影响整体课堂效果。另外,教师问题的设置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不能过于拔高也不能过于简单,要注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6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提问要坚持评价性原则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生活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是新课标强调的四个基本特征,生活化教学又涵盖了这四个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贯穿“生活化”理念,让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尤其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生活意义。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相适应,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改方案中首次出现“模块”设置,要求老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选择一种紧扣政治课各模块的内涵,体现模块教学优势,能促进学生当下和今后发展需求的策略,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使高中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二、高中政治课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途径探析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
现今,学习者走进教室前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信用工具内容是学生较陌生的,我就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使用支票、银行信用卡、外汇的情境。这样,把课堂引入了生活世界,为学生创设赋予生活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再现和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开放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
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政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把政治教学从纯粹的课堂教学里解放出来,走到社会大课堂,是政治教学真正成功的必由之路。因此,就高中政治而言,在不改变课堂主体情况下,把政治教学从基本封闭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具体操作,可采用多种形式:
(1)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应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如:“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扩大内需政策”等,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形成正确的观点,这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还可结合时事演讲、时政知识竞赛形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图片和形象的漫画。漫画,它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漫画会使学生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教材中增加许多插图和卡通人物,老师如能适时运用,可取得良好效果。如在讲资源环境问题时,展示环境被破坏的漫画,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比抽象的讲授,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既能掌握知识,又能用课本知识理解社会现象。
3、开展课堂探究,理解生活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中,设置了诸多“探究活动”如:“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如何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准备”,“如何讲效率维护公平”,等等。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回答,讨论和辩论;或以学生分组活动的形式,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掌握知识,并参与生活和理解生活。它一改传统教育的接受性、灌注式教育模式,注重“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是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生活,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4、投身社会实践,回归生活
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老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出社会,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如在讲授《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后,结合乡土教材,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生活是本大教材,老师要善于组织,善于指导,落实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
三、当前高中政治课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片面追求活动形式,忽视教学实效
新课程性质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生活化教学,倡导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但在实施活动化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活动无实效性,二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致使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种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的做法。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不是越多越好,活动不仅要有表面热闹,更要有学生思想火花的闪现、心灵的共鸣,教师在预设活动时,要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只有这样,老师在适应新课程的路上才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2、将生活化变成了庸俗化、无序化
教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要打破两个世界的隔阂,在教学中既联系个体的生活经验,又不能忽略科学知识重要性,要防止出现过于追求生活化而背离科学世界的倾向,要牢记生活化必须建构在科学化基础上,不能离开科学化片面去谈生活化。笔者认为,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适合于作生活化处理,有些则不适合。那种把政治课教学只停在日常琐事上的做法,实际上把政治课堂引向庸俗化。课堂教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意味着要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实践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既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又要老师精心组织安排,有一定目的性,而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纯粹玩玩,走过场,那样,必然会导致教学无序化。
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政治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政治课本的密切联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2]傅建明著:《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 高中思想品德 有效提问 原则
教师注重有效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提问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要明晰,杜绝问题含糊不清或理解有歧义。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明确清晰,能让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指向,或错误的理解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最终只能是完全背离了问题的原意,造成了思维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初衷。高中政治教师要明晰问题,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和流程,根据教材的内容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沿着预设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切换,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的基本观点,实现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的自主思维加工。如在讲《生活与哲学》“运动是有规律的”时,明确教学目标―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然后设计教学思路:通过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逐层明确问题:气候异常是天灾也是人祸,天灾能避免吗?请你概括一下规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人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吗?面对天灾人应有何作为? 怎样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相反,如果政治教师提出:你能谈谈对规律的认识吗?学生不知道是问规律的含义、特征还是人与规律的关系,这样既阻碍学生的积极思维,又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二、全员性原则
所谓全员性原则就是问题的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素养的合格公民,所以,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活动。政治教师提问中要克服偏爱某些学生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抢答、抽答、辩答等多种方式,促使全体学生都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想通过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意见如被采纳肯定非常兴奋,同时也提高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于是,本课重点问题―“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三、适中性原则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不能想什么时候问就什么时候问,否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从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也不能没有提问,否则整堂课学生会毫无思考的机会。其次,问题的设计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水平,切忌提出不切实际或过于深刻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简单的、可以不加思考直问直答式的问题。
四、思考性原则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学生充分思考的课堂是最有效的课堂。思考性原则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和认知冲突,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维碰撞,追根问底,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政治教师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悬念,由“真思考”引发出的一种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政治课的魅力所在吗?不断提高政治课堂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是每一个政治教师不懈的追求。
五、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整体设计一堂课的提问,将学生思维层层引向深入。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心中要装着整堂课,让提出的许多问题按一定的逻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如果政治教师设计的问题杂乱无章,琐碎不堪,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问题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却没有办法找到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思维处于凌乱的状态,最终无法形成对政治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有效的政治课堂提问,应该避免问题过多而繁琐,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部分和整体相结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六、评价性原则
关键词: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28-02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思想政治课变成了空洞的说教,没有兴趣,使思想政治课变得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如何上好政治课是一个值得所有政治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
1.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育模式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学》中阐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基于上述理论,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传统的单项灌输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运用幽默笑话、穿插音乐、寓言故事等形式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等待交流,使整个课堂教学由老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老师或同学答;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进行社会实践等都不失为改进政治教学的好方法。例如在讲《有关世界观的学说》一节时,列举船夫与哲学家的故事:一位哲学家坐船过河,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懂数学吗"船夫又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他们继续交谈时,一阵狂风把船掀翻了,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挣扎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将失去了整个生命。听了故事,学生一下子气氛热烈起来,教师接着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2.杜绝机械学习教材的理论知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目前,许多教师仍把传授课本理论知识作为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要改进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教师要做到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使政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多关注时事政治,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如讲《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时,通过事件,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中日关系,对抵制日货,大学生上街游行做法进行讨论,最后得出游行做法不可行,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将来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中是民主的,在相处中是相互尊重、合作、信任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形成师生互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感乎情",教育是"心灵呼唤心灵"的事业,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赏识,互相接纳,才能引起学生与教师的共鸣,才能对教育教学活动起到促进作用。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有高深的知识。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抑制自我中心意识,树立民主教育思想,从专制转为民主,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朋友,成为学生学习助手。要学会真心地表扬、赞美学生,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和发挥优势。要学会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沟通、亲近,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形成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才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很难想象,一个整天板着脸孔只知道训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师会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如课堂上,经常用自己来列举,上到《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这一节时,让学生来否定我,有的学生不说,我就用幽默的语言来否定某某同学,班上学生哄堂大笑,我也面带微笑,学生们也放松下来,开始否定我,通过双方的互动,最后明白他人的否定,并不是辩证的否定。
4.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的记忆力会大大增强,想象力会变得十分丰富,观察力将变得非常敏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表现出来,学习也就由负担变成一种享受。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4.1教师要注重美化语言。如果一个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学生课堂气氛不可能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只能成为"追悼会"。如果一个教师能够结合课本内容,引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疑难点,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疑难点,同时要求教师多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积累知识,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学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4.2要注重创设情景。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更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果我们注重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加深体会,从而自然而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好的效果。
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动画、图像、声音等显现出来,以直观、新鲜、生动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给学生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开发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现代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感恩意识。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课本,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展开活动,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懂得感谢身边的人和事,关心身边的每个人。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自觉落实到行动中。
总之,随着时展和社会变化,要培养中学生做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政治课的最终任务。做一名合格的政治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时空的延续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参与体验,使思想政治课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谈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3]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师道》2004年第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师生关系;自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62-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和重视。素质教育的推广,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发生转变。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同样如此。减负增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作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几点。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与努力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创建一种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人格。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却是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之一。在这种状况下,思想政治教师很难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交流与沟通,从而无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的状况,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师重视与更新学生,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关心和理解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其次,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陈旧的师生观念,把学生作为朋友,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伙伴,创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应该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主动去亲近学生,与学生交往,运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努力创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得知识,构建完美人格。要想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教材。在预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字都要用心去读,尤其是课题、节题和框题,另外,也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小字。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笔者的课堂上,我们就有“每天提三个问题”的作业,提出问题之后,以学生现有的水平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文字。对于可给出可行性答案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必要时,我们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公开、公正、民主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符合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应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拓展学生智慧空间
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再加上长期在“应试教育”考试制度之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往往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不能很好的结合,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提不上去。那么,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减负增效呢?笔者认为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敢于冲破小小课堂的束缚,秉承大政治的观念,走进社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时事政治为切入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比如在讲“经济”时,有“多变的价格”这一单元,针对目前通货膨胀的社会情况,笔者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市场和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分小组让学生去不同的农贸市场了解近几天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回来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自己的收集成果,很容易地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点。从课堂内部走向外部,有利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其认识空间,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
四、开展有效评价,挖掘学生智慧之源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导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99-0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离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就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如果设计得好就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列举几种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被新奇有趣的故事所吸引,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等作为开头。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联想,另一方面可在学生安安静静地听故事时,用事例证明要讲的观点。例如:在讲《量变与质变》时,我讲述了一个《愚人吃饼》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觉得不饱,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得慌,于是他一连吃了六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是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呀!先前的六个烧饼都被我白白地浪费啦!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都忍不住笑了,我紧接着问:“这位饥汉的行为很可笑,那么他的可笑之处在哪里呢?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这很顺利地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漫画导入
新奇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同样有趣、生动的漫画也一样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例如在讲《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时,我给学生展示漫画,内容是是农夫和秀才的对话:“不会耕田,怎让下田”,“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引导学生通过漫画分析其中的哲学道理:实践比认识更重要,要学会耕田,只有真正的下田。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设置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就是利用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我就设问了“如果考上高中却无钱交学费,面临辍学,国家会不会帮助?如果帮助了,是同情?是人道主义?还是某种社会要求?”这样就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四、音乐导入
歌曲的形式不同于死板的传统教学,歌曲的节奏美很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政治课枯燥的看法;歌曲情感美能感染人,很容易带来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先让学生欣赏一下《七子之歌》,再由学生的问答中引出正文。新授《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可以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学生在歌曲带来美的感受,在轻松愉快之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愿意接受今天教师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
五、热点导入
热点导入法就是把要学内容与当前受关注程度高的热点联系起来,巧妙而大胆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讲“外汇及汇率”时,可以“人民币升值”问题为切入点,提出“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在讲到《财政的巨大作用》时,可以用汶川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来引入。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可以用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台湾的“塑化剂”事件、西瓜喷“膨大剂”事件等导入。
六、以名言、格言、警句、诗词、典故等导入
名言、格言、警句、诗词、典故等语句精炼,富有感召力,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用之导入新课,能够启迪学生思维。在讲《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一框中,我引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此使学生生动地体会出原因与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收获源于耕耘,只有奋斗不断耕耘不止,才能收获丰盛的果实。由此引入这一框的内容,使学生在迁移默化中熟悉并了解内容,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要讲授的内容,使政治课教学锦上添花。
七、复习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也是一种常用的且效果良好的方法,例如,在上《哲学常识》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框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上一框我们学习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价值观又是一种社会意识,那么价值观与社会存在是怎样的关系呢?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又具有怎样的能动作用呢?我们又该树立和坚持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语,从旧知层层推进到新知,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开门见山导入、表演小品导入、多媒体辅助展示精彩片段导入、活动导入、学生自主导入等。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广泛涉猎知识,观察周围的人、事,研究学生心理,把握教学大纲,就能使每一节课耳目一新。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南方出版社.《优秀教案》志鸿优化设计丛书[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0.
[2]教学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3]马文志.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1,(8).
[4]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J].时事(时事报告初中生版),2010,(6).
[5]金利.走近思想品德课[J].时事(时事报告初中生版),2010,(6).
[6]李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趣味[J].学周刊,2011,(20).
[7]吴景武.思品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综合素质 提高
一、演讲家的精彩表达能力
政治课理论枯燥无味,高深难懂,难教也难学。这就需要老师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用精彩的语言吸引学生。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演讲已经成为我们今天社会中许多职业、岗位,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老师更应该努力的做一个演讲家。用富有激情的演讲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把枯燥无味的概念、原理简单化,形象化。演讲还可以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突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当然,演讲的口才不是人人都能轻而易举的具有的,它是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脑的应用,网络的普及,各种多媒体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增长知识、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的窗口,我们的“听众”不再是孤陋寡闻的懵懂少年,老师首先要不断学习知识,博览群书,要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天文地理、熟悉人文历史,关系古今中西,学生面对博学多才的老师才能产生崇拜感。其次,老师要身在三尺讲台,胸怀四海风云,要深入社会,要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断汲取生活中的幽默、诙谐、生活中的感悟,阅历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有取之不尽的演讲激情。再次,还必须加强语言修养,要不断提炼语言,做好一定的语言储备,要练就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要有民间的俚语、俗话做点缀,也要丰富的词汇、恰当的成语和巧妙地修辞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政治家的敏锐洞察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是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说明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毫无时代感的政治课就成了空洞说教。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政治内容,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在教学中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指导学生利用政治、经济、哲学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要能够从一系列的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从中找到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给课堂注入鲜活的时代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逻辑学家的严谨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老师还需要有逻辑学家的严谨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地罗列、拼凑时政事件,而是要讲清国内外大事热点的来龙去脉,并引导学生将时政知识与教材原理水融,有机结合,一方面用时政材料去佐证教材观点,另一方面用教材的观点来剖析时政材料。教学中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指导学生利用政治、经济、哲学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因此,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要围绕教材概念、原理这个中心,做到分析严谨,有理有据,据中有理,理合据意。
四、道德学家的高尚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个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因为思想政治课的威力是靠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展现的。思想政治课老师所要具备的是一种较其他课程老师不一样的人格魅力,它要求老师具有与所教学科内容相一致的政治品格,爱岗敬业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具有嫉恶如仇品质、忧国忧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对学生就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老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还能够增强所教知识的可信度。可以把学生游离于外在的学习动力转化为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动力。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人格对受教育者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引发的感染力有一种不自主的屈从作用。尤其是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净的美好心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受到感动愿听你的“传道”,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信其道”,才能配合老师搞好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五、知心朋友般的平等对话作风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谋求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它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由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到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对学生在自我、自然和社会交互作用中所需要的素养进行了规定。这种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老师的教学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教学中要放弃师道尊严,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树立现代教师的权威。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师生的平等互动与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教学情景。师生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积极的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在平等对话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独到的思想见解令人赞叹,幽默、睿智的语言是很多成年人所不及的。在平等对话中自己领悟到“教学相长”的真谛,一些教学观念和理念上的见解,无形中在学生的帮助下得以充实和提升。一个能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对话关系,认真倾听学生思想,体会学生感受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爱戴、尊重,学生自然会认真学习他的课程,而且在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的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老师老师要不断学习,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要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还要加强人格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树立现代教师权威,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