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6:5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效益型;资产管理;油田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其价值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决定企业素质和效益的基本要素。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在整个资产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油田企业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几十年的国家投资,形成了庞大的存量资产。随着重组、改制的深化,石油公司资本经营和资产管理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经营者关注的是巨额存量资产如何通过流动和重组来挖掘其巨大的经济潜力,如何在重组后盘活,优化这些存量资产,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股东收益的最大化。而实现资本配置最优化,不仅是存量资产的盘活和流动问题,也需要合理的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的盘活。

一、油田固定资产的构成及特点

石油企业是采掘型行业,固定资产包括的内容比较突出,既有递耗资产,又有常规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1、直接生产原油、天然气的油气设施;2、围绕油气生产的技术服务装备。3、原油、天然气深加工的炼化装置。油气设施包括油水井、储罐、油气管道等,这类资产都是根据油气储量,分区块按产量进行产能建设,是集设备、房屋、管线、供水、供电等一体的油气生产设施。

油气设施规模和资金投入是根据地质储量决定的,不同于常规的固定资产。它的特点是:1、只为产油、气而建设,油气枯竭几乎没有价值;2、清理费用远远大于残体变现收入,需要堵井、拆除设施、挖掘管线并恢复原貌;3、残体的可利用价值极低;4、相应配套的水、电、讯等资产投入同步失去价值。

二、构建油田效益型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对策

1、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保障油田可持续发展。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数额巨大的资产。尤其是对油田企业而言,管好用好国有土地这笔资产,意义非常重大。以提高利用效率、盘活土地资产为重点,积极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强对土地产权政策的研究和论证,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和利用优惠政策。

首先,要盘活存量土地,存量土地是油田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资源和资产,要注重统筹规划和利用存量土地,积极推进土地利用向集约高效化方式的转变,重点做好荒碱土地和闲置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对因单位撤并、搬迁等原因形成的闲置土地和农业用地,应会同规划计划、多种经营、资产等部门及时给予调整,努力实现存量土地利用的效益化。其次,在改制分流工作中土地资产的处置上,必须严格控制“明晰产权、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改制企业的不同类型,确定适当的处置方式,依法做好土地处置,避免土地资产流失,维护整个油田的利益。

2、细化资产基础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益。

现代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资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对资产的高效运营和严格管理。细化基础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使价值管理与效益型实物管理紧密结合,是进一步发挥资产效益的基础。

细化资产基础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新的资产运营理念,实现从观念的转变到管理方法的创新。树立存量资产持续优化重组、合理流动就是增效,闲置就是最大流失的理念。(2)细化存量管理,落实、完善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定期评价资产管理状况、分析存量资产配置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资产闲置形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管理措施,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不断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维护,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建立资产管理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确切的依据。(4)加强资产改良的管理,实行资产的部分增值与部分报废,与计划规划、基建、开发等部门相结合,认真清查公司投资的资产改良项目,落实明细,确定合理的新增资产价值做增值,同时从总资产中分离出符合报废条件的部分,做部分报废,使资产价值真实化。(5)加强对不良、低效资产的清理,为调剂、变现、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加快对逾龄资产报废打下基础。否则难以实现资产质量的提高。

3、以实物管理为中心向价值管理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体制下,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对国有资产主要采取实物形态的管理或直接管理,并最终演化为直接对实物资产或其他资产的控制与管理。造成了管理效率低、管理手段行政化不良后果。转变实物管理和直接管理为价值管理为克服国家直接管理与经营企业国有资产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结合实际,从提高油田企业固定资产效益的现实需要出发,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油田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首先,从资产变动的来源说,应加强存量资产调整价值化管理和增量资产价值化管理,前者主要包括价值形态上对国有财产的拍卖以及企业的兼并重组,后者主要包括对资本金的筹集等价值化管理。其次,从实现油田企业资产价值化管理的方法来说,应加强对清产核资方法管理、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管理、资产统计方法管理、产权登记方法管理、收益计量法管理、资本金计量方法管理等。最后,从油田企业价值化管理所体现出来的指标来说,应加强固有资产总量、油价资本额、国有资产负债率、国家资本收益率等一系列指标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晓枫, 程代淑等. 华北油田土地利用管理战略研究[J]. 石油规划设计, 2007,(06) .

[2] 谢雄标, 宋刚. 论石油企业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3,(04) .

[3] 曹玲, 李秀萍等. 浅谈油田固定资产管理[J]. 中国科技财富, 2009,(08)

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无形资产;企业管理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等。要使无形资产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环境,就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对策。

一、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

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国有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这些企业资产表现为技术或权利,其并没有物质实体。而后者则仅包括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等,其定义范围更加狭窄。以下所提及的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是指广义上的国有企业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忽视无形资产价值

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有90%都飘在账外,绝大多数无形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管控,甚至“驰名商标”这类价值含量极高的无形资产也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还有的国有企业仍然被“只有有形资产才是企业的资产”这种陈旧的观念禁锢着,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评估,不以无形资产作收益源,继而导致无形资产大量减损,流失。更有很多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栏是空白,不知道如何使用无形资产,如何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充分反映出一些国有企业对无形资产认识的不足,管理力度的薄弱。

(二)管理不科学,流失严重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国有企业忽视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是孤立的认识,单项的利用无形资产,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文化建设工作,却不能很好的进行技术开发、专利保护、商标保护等,使得员工没有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也就不能通过利用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改制上市后企业资本结构失衡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缺失的重要表现。如湖北某改制上市公司的每股首发价为7.5元,但实际发行后,每股净资产3.65元,溢价率>100%,差价之所以产生,根源就在于企业长期经营产生了大量的无形资产。这使得其上市后的股价要高于净资产价值,使得企业资产结构失衡。

三、国有企业改制背景下的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提高认识,做好价值评估

首先,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该要求有关部门完善无形资产方面的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条款,规范其工作流程。其次,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教育,使其意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其身体立行,重视无形资产,从而更有效的带领员工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保证无形资产的长期性发展。再者,建立规范的会计处理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无形资产的质量。第四,建立规范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制,从其标准性、科学性、客观性、统一性、公平性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通过评估和核算使国有企业掌握无形资产的现存状况。最后,无形资产可以作为国有企业融资的依据,从而凝聚更多的资金,增加无形资产的附加值,为企业增加更多的合作机遇,如此能保证无形资产不流失。

(二)健全机构,创新无形资产管理方法

首先,在国有企业内部设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的管理。其次,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指标体系,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还要保证管理人才素质的同时不断吸引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不断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再次,企业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对原有的死板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运用科学的有效的专业的管理来保证无形资产的长远发展。第四,管理人员应鼓励员工创新无形资产,发挥创新力,注入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因素,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效力,保证无形资产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不断的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优化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及时的对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审核,加强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评估,在准确核算的同时要准确把握无形资产的范围,保证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

四、结语

无形资产是重要的资源,它作为国有企业资产的一部分,既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提升国有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背景下,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极为重要。只有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以保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穆昱 单位:包头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亚薇.国有企业无形资产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2]张了,陈志平,刘冰冰.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问题[J].经济视角(中旬),2011(02).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 会计监督 思考

一、前言

会计监督属会计基本职能之一,而企业会计监督是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财政财务制度,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及结果进行的监督,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预算的正确执行。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是适应社主会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和增值、杜绝违法违纪舞弊行为的战略举措,也是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内容。所以,强化企业会计监督,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健康发展的保证。

二、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是各企业的法定义务

《会计法》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会计监督制度”。这一规定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各企业都必须建立会计监督制度,这是各企业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行业也不例外。二是各企业的会计监督制度必须健全。仅制定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健全,即所制定的会计监督制度切合实际、有效执行。

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制度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我国目前行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混乱是重要原因之一。会计监督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责任,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因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因此,企业会计监督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是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制度是治理行业会计秩序混乱的需要

当前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除有关管理人员故意违纪外,内部管理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企业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有的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号并以总公司名义进行贷款,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企业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侵吞国有资产。

4.企业会计监督对提高企业及部门的总体会计核算质量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实现业务核算的正确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就可能造成经营决策的失误而导致经营失利。过去一些部门企业,在会计管理与核算上发生的财务混乱、帐务错乱、财产丢失、差错事故以及个别企业发生的贪污盗窃、诈骗冒领等问题,究其原因也多是由于会计没有真正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的结果。

三、如何完善企业会计监督

1.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2.提高企业负责人的会计法律意识,加强企业领导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只有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3.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

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递延资产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摊销期限或受益年限进行摊销,预提费用不得跨年度使用,待摊费用摊销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的监督。严禁乱支乱列,其开支总额不得超过制度规定限额三是加强对购销活动的监督。对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购进要严把质量关、价格关,利用电脑建立原材料供应商的有关档案资料,随时掌握市场信息。

4.认真修订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结合改革形势和单位实际,根据《预算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健全相应的财务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固定资产治理制度、往来账款治理制度,经费报销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财政票据治理制度。尤其是绩效评价制度,在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正在广泛推进的改革背景下,企业也要转变治理观念,相应地把绩效评价制度补充到财务制度中去,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加强财政资金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加强对会计人员从业素质的教育

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证良好的信誉。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通过大范围的岗位培训、岗位练兵,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粟德琼:试论会计监督不力的表现及强化措施[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02) :275-276

[2] 邹祥利:提高会计监督成效的方法探索[J]. 财政监督, 2010,(03) :36-38

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和特征

(一)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基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界定,所谓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为进行生产、提供服务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从而所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是其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企人员日常工作及相关活动的必备物质基础,无论各个科室,固定资产都占据着各自资产结构的很大比重。国有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创建节约型企业单位,而且本身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从另外一方面讲,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选择有效资产管理模式,竭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不仅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也能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保持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那么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个意义出发,国有企业必须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管理及后期保养和处置制度,以保证国有企业得以健康、稳定和有序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资产管理部门要更加有效完善的进行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就必须要了解其所具备的特点。总体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可以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的核算两个方面来概述。

1.固定资产管理

考虑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到企业财务部门、基础建设部门、生产经营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等多个部门,因此良好的资产管理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同时,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性,所以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不仅要了解操作流程,更需要具备相应的财务会计知识,责任心强,这是因为固定资产的特性决定了一旦管理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出一般的流动资产。

2.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价值较大,且增减方式种类繁多,比如针对固定资产的增加,企业可以选择自行建造、购买、融资租赁、招标投资、更新改装、非货币交换以及接受组织或个人捐赠等方式。同时,固定资产的核算也更为复杂,而折旧作为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的主要核算方式,其影响因素也颇多,主要需要考虑折旧基数(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额、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以及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额等。一旦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就不可随意更改。

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及广泛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下面将主要探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及可行对策等。

二、现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不足

长久以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重购置却轻管理的现象,忽略了对现有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却往往靠增加购置来弥补因使用或管理不当所产生的损失,由此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纵观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固定资产的配置审批方面,国有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事前监控,对企业的具体情况缺乏必要的决策分析,单纯侧重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对于购置和后期管理也缺乏重视,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未能实现最优配置,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财务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对企业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显得较为随意,整体把握性不强,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缺什么买什么,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审批过于流程化,对所购置物品缺乏事前规划决策与分析,不明确具体用途,从而显得常常过于盲目和随意。

(二)固定资产账务记录与实际有出入

国有企业未对固定资产设置专户账本,从而往往发生固定资产账务记录与实际有很大出入的现象。在日常的工作中,大部分国有企业也没有设立定期的资产盘点部门,不按期核查账。另外,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账务设置也过于片面,一些企业只记录总账,而缺乏明细记账记录和实物管理账本,从而使得那些具有使用价值但资产净值为零的固定资产漏出账本,另外一些资产本应做报废处理,却没有及时处置,这更进一步造成了账单与实物的不符。

(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过于落后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中,主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是资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企业财务部门,很多的企业主要依赖一些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首先由资管部门设立固定资产的账务记录表,记录具体资产的使用状况,每月末将各个资产状态表上报财务部门,进而财务部基于基础数据对财务精细处理,在期末再组织固定资产的现场盘点。在这种资产管理模式下,首先加重了资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每次盘点时间较长,因此财务部门便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从而也就没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较为准确的相应会计信息。

(四)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能更加有效的利用好固定资产,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然而,在传统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针对固定资产的管控却很不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上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如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权责不明晰,缺乏专职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等。第二,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等往往各自为政,沟通缺乏,管理部门缺乏对固定资产具体使用的约束和监控,往往导致固定资产出现不必要的闲置甚至遗失。同时,由于具体的使用管理制度缺乏,从而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较为随意,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可能会处于攀比,从而随意报废和重置固定资产,这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人为浪费。

(五)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使得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如何计价、增加与转出、如何毁损和报废以及如何盘盈盘亏等具体的核算方法,却对固定资产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耗损怎样核算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当前,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技术和新型设备也不断投入使用,对已有设备的更新换代期限也开始缩短,这就要求企业要强化成本意识和财务核算,在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思考

(一)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从源头杜绝企业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尽可能做到账务与实物相符,明确资产管理各个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明确资产使用目的及使用动态,竭力提高资产使用率,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国有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将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联合起来,定期盘点,明确记录资产使用情况。

(三)建立信息化动态管理

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折旧及报废处理等做到明晰记录,使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

(四)加强固定资产后期保养,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规程

企业应根据定期盘点记录对固定资产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与保养,应分门别类的保存固定资产,尽力做到定期检查与维护,以进一步确保固定资产实现最高使用效益。同时,对性能落后、耗能高却效益低或者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国家能源政策具体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置,尽力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国企进行生产经营及各项职能的关键,然而固定资产管理自身的特点及现行的各种管理模式存在着不足,所以具体的分析资产管理的各种模式,以提出针对性的改良建议,不仅必要而且也十分重要。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我们一定要提高管理意识,进一步提升和规范管理规程,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借鉴各个企业对资产管理中取得的成就,扬长避短,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另外,要不断加强资产管理的养护制度,以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切实取得有效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曹桂青.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企业论坛,2009(09).

第5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问题 不确定性

一、无形资产概念及不确定性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和特征。不同行业对于无形资产有不同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特征:第一,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它不同于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一样具有实物形态,即它并非通过实物价值的损耗带来利益,而是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技术等因素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是指无形资产必须是区别于其他的资产,可以单独辨认的,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第三,无形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其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具有不确定性。

(二)无形资产的内容。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则取消了无形资产中商誉的部分,将其划分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只有在非同一企业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才能产生商誉。这是因为商誉不具有可辨认性,它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故不视为无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的获取方式。两种获取方式:外购无形资产和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和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确定,因此会计界对这类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主要研究内部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

二、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

(一)经济寿命的不确定性。如今,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是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资产。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数量不断上升,而这类的无形资产的寿命估计是十分困难的。估计其使用寿命可考虑的因素有:依靠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情况;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的创新能力;技术、工艺等方面变更的速度和发展前景等。由此可见,其经济寿命基本取决于知识技术成果更新换代的速度,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很大,即使存在法定的寿命年限,也会有与实际寿命不符的情况。

(二)成本转移的不确定性。由于经济寿命的不确定性,无法得出实际成本的终结点在何时,进而难以确定如何对其成本进行摊销,并且每年年末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发现减值的计提减值准备。而减值测试也受限于变化的市场,具有不确定性。

(三)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所带来的超额收益体现为产品价格的提高,产品销售量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生产成本的降低等,但这些超额收益还与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并且依赖于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外界环境,难以预计的市场环境导致这类生产经营活动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所带来的超额收益也是不确定的。

(四)无形资产准则的可容性所造成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某项资源在符合无形资产定义,并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企业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三、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存在缺陷。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基本采用历史成本的原则,对研发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和收益的确认更符合配比原则。但由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历史成本法难以反映未来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和能带来的收益,导致实际取得的成本往往与公允价值有较大的区别。并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对于那些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无形资产,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更新不断地加快,无形资产每期所获得的收益无法确定,因此,每期摊销金额与实际完全相符是很难做到的。

(二)无形资产的披露不足。受无形资产不确定性的影响,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许多没有进行披露的却起着重要作用的无形资产。例如,良好的企业品牌,独特的企业文化,优秀的管理人员等。这些信息对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却没有进行披露,则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和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可能会导致低估。

(三)无形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无形资产是无实物形态的资产,从而导致它对企业的作用很难被人们直观的感受到,因而难以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无形资产本身的忽视,管理意识的淡薄和管理方法的不科学,导致经常出现例如商标权被盗用的情形,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

四、针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严格进行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有些V义上的无形资产由于不满足可辨认性,无法在会计报表中进行披露,但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是重要信息,对于这类无形资产可以进行单独列报。例如商誉,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只有在非同一企业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才能产生商誉,无法做无形资产处理。因此可以在报表中单独进行披露。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而不能简单地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二)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必须改变对于无形资产的传统不重视的观念,企业管理人员应自觉对企业核心技术进行保密。同时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为确保对无形资产进行专门管理;强化管理机制,设置专业的管理工具。

五、结束语

如今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的关键资产,如何更好的发挥无形资产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如何做好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及其引发的问题的认识,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陶丹丹: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及管理策略,学士交流2014.01

第6篇

关键词:减值准备;重要性;运用;问题探索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某一特定会计时点上拥有或控制,包括货币资金及可转化为货币资金的债权和其他权利,以及具有实体形态的资产,其本质属性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企业资产的取得或维持是资金运用的结果。企业资产未来创造的经济利益就是衡量资产的价值,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之差就存在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就应运而生了。

一、资产减值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一)资产减值在当前的重要性

有的企业通过利用会计政策的缺陷来粉饰会计报表,隐藏不良资产,虚增盈利。而随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的扩大,其具体的实际意义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更为真实性和客观性。真实客观的资产总量可以反映出企业经济规模的大小、经济实力的强弱,利润则反映了企业经营能力的大小、管理水平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界在所谓做大做强,挤身世界前列的观念驱使下,把资产的外延无限扩大,忽略了“资产”这一概念的真正内涵是能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把垃圾资产也统计在内,这既粉饰了会计报表,又给企业带上了一项“资产规模”的光环。如何扭转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使资产切实体现它的真实规模,是会计界的当务之急。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范围扩大,并对资产减值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无疑是给那些有意扩大资产价值的操作者们戴上了一紧箍咒。通过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帮助内外部的报表使用者做出更为准确的各类决策,避免投资风险,净华会计环境。

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现代市场经济须建立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础之上,而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便是会计信息。“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单独披露减值准备计提的年初余额、本期增加减少变动金额、年末余额等栏目。并对会计报表附注的格式做出具体规定。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量,公开了透明度,增强了阅读者的信任度,也减少了会计信息的风险。同时,它还规定要保持各项成本、费用核算的内容相同,更加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程度。

3、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信息的随意性或可比性。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了许多带有具体明确的限制条款。为防止某些企业利用会计制度的多样性与选择性以及在计提时人为地调节利润,对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相互勾结、趁机核销资产而造成国有资产被不合理注销等情况都作了严格的约束限制。所有这些规定,能促使企业既正确运用国家给予的会计决策自,又要遵守会计罐的规定,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

4、资产减值还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在会计上传统使用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实践证明其已不能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对于固资产减值会计来说,当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价值时就将其差额的减项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因此在资产负债上不仅能看到以历史成本记录的资产余额也能获得以价值反映的资产余额。资产减值会计正好能在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用价值计量属性对之加以修正,以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也使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更有信心。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可行性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作为资产的备抵科目,修正资产的账面价值,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资产减值准备不仅是资产本身内在的要求,也是时代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会计行业更好配合经济发展所研究出来处理资产减值的会计账务处理的方法。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实际运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平时维护保养工作量、使用环境不同,就同一时间购买的资产的变现价值截然不同,如何界定资产的最低可回收价值,需要本企业相关部门共同估定。各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对待风险的意识强弱不同,减值准备计提金额由各企业按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计提,就同一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相差都较大,非本企业相关人员,很难判断计提减值准备的正确性。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专业判断太强这个弱点,随意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三、探索充分发挥资产减值准备重要性的方法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存在,企业财务状况的可信性大大提高,但资产减值准备在运用中出现的的问题应该说只是使企业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其实质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充分发挥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性,从现阶段实际情况看,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部在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规范除了对"货币资金"有细则规定外,对其他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仅就方法和检查做了基本规定,使法律制度出现了真空段。

(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性管理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实的会计实务中,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会计人员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迫在眉睫。

(三)健全法律及规章制度

当前,某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调节,导致企业失去诚信,会计公信力受到外界质疑。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即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建立健全相关会计利用减值准备等进行会计造假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企业利用法律漏洞,钻法律空子。另外,企业自己也应建立相关规章制度,禁止利用减值准备等调节企业会计数据。一方面,应明确利用会计数据造假的相关参与人员、机构的法律责任,明确对相关行为的处理处罚条款。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严规范会计基础行为,对于会计造假等行为必须严格处理,才能保证企业诚信经营,会计信息真实可信。

(四)加强对企业资产减值方面的监督与控制

一方面建立相应的外部审计机制。针对目前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作为调节企业利润的手段,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利用资产减值问题大做文章的屡见不鲜。加强对资产减值方面的监督也成了当前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建立相应的审计准则,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敝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作为管理的手段,首要功能是预防错误,保护资产,以降低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通过建立资产减值计提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制订资产减值的审批流程、授权批准控制等,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控制和规定,以消除一些舞弊隐患。而且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就可以了解企业在资产减值计提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结论

资产减值准备在在保证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利润的的可靠性起到的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情形。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性管理,加强对企业资产减值方面的监督与控制,不断探索克服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的附表影响的方法,充分发挥减值准备的重要作用。(作者单位:中铁二局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7篇

企业资产一般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发展支持的设备、环境、仪器、办公场所等支持企业正常运作的硬件设施和规范设备,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运作中借助银行、客户、金融机构进行的资产合作和企业实际运作中创造的具有生产价值的商品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流动资产是工资发展的保证。加强对企业资产制度的管理,必须深入彻底和加强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作所必需的硬件设施的安全有序,支持企业运作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对硬件的使用流程、维护流程、报废流程、检验流程以及创新流程都进行全面的规定强化,并保证制度合理。

(二)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流程进行详细跟踪到位

在固定资产购入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控,保证固定资产在购入过程中细节入账,有领导签批,会计统计,财务收账,工程认领环节的记录,并能够对整个记录进行追踪,在固定资产分批使用之前,要保证每一个资产有编号,能统计,争取入系统,由系统对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进行设计规划,对整个固定资产使用流程进行检测。

(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在日常的使用中须有专人负责,对固定资产的借出、使用受损状况进行监督,产品跨区域借出时需有专门负责人进行跟踪,须有使用人签字确认,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须有专人负责,不允许未经同意非专业人士破坏或者损伤工具,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失。资产使用损伤维修情况需经过财务部门签批,财务方面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记录管控。

(四)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保养时需按照产品编号对整个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确保每一个固定资产到位,保养完毕后,有专门负责人按照产品编号将固定资产返回到使用方,如果在保养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编号受损,应该及时通过系统补全,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需要外发维修的情况,应该有领导签批、财务跟踪,保证资产不丢失,使用完毕后能原样返还。

(五)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

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寿命后,应该及时安排报废,企业应该设定单独的负责报废的部门,对固定资产报废进行监收,资产报废需经过财务和技术部门签批认可,确保资产已经达到使用寿命,无法再为企业服务,对于没有到达使用寿命但无法正常服务的产品,应该有报废部门进行二手处理,为企业挽回损失,申请报废需要补充资源的情况,应该在产品报废处理结束后由领导签批,划给财务会计部门,对后续流程进行跟踪。

(六)固定资产的点检和创新

固定资产进行点检,是保证固定资产不丢失,不损坏的有效办法,能够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使用方式,对损伤的资产进行更新维护,恢复其使用,应该给予改善方适当奖励,产品点检工作应该由专门部门全面负责,要确保点检内容所有产品到位,产品规格准确,产品能够继续使用并能持续为企业服务。

(七)完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借贷,资金回流、政府税务等问题进行及时监督,保证企业在这方面的最大利益,能够为企业创立很多无形资产。

(八)完善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路径

按照市场发展需求,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模式的信用评级体系,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职责、收费标准、行为规范、业务范围等,确保企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化解出资方的顾虑,降低贷款风险,保证企业担保制度的有效作用,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绩效考核,促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九)跟随市场走向,调整走资环境

根据政府对企业发展所进行的法律、政策的调控,提高自身融资需求,扩大融资产品规模,改进信贷审批制度,优化信贷审批环节,试用和推广企业金融产品,加强资金流通速度,为企业融资不断创造机会。把握多方位的融资渠道,根据国家实际发展模式转变,适时调整企业金融产品,跟随商业银行调整步伐,争取吸引融资机会,扩大融资规模,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供应,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十)理性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掌握核心资金稳定

及时回流企业核心资金,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比例,保证企业运营内需保证。企业内部存在的资金链能够保证企业日常运行稳定,是企业应对危机,处理内部矛盾的工具,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和平时的发展需求中,为扩大融资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时候需要将企业稳定资金进行投入,来博得企业的短暂快速发展,适当时机,缩减外流金额,回收稳定资金,把握整体平稳,能够让企业拥有应对危机,处理挫折的能力。

(十一)理性分配资金去向,化解刚性需求矛盾

工人的工资,设备的维护,这些是资金分配中的刚性需求,是资产流动中所必须要顾及的稳定资金。银行把握固定资金走向,规律性的把握一定的稳定资金定期回流,保证企业刚性消费需求。企业融资模式和投资环境的改变,随时随刻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大局和流动资金的稳定,财务部门应该对其特殊局面提前处理好应对策略,保证稳定局面不失衡,刚性需求不落空。应对企业突发需求,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资金回流,外发投资应该有一定可以及时回流的资本作为支撑,处理特殊融资变更时,要及时预留资金缺口,优势时往前推进,劣势时及时收拢,松弛有道,保证平衡。

二、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对策

一、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企业库存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国家30多年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制造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竞争和摩擦加剧,国家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变挑战为机遇,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其中,如何加强库存管理,如何通过加强库存管理来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对制造企业而言,是关乎企业生死命运的重要关键环节。

(二)加强企业库存管理是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准确的重要保证企业原材料库存管理是否规范,存货分类是否正确,账、卡、物是否一致,存货进、出统计是否准确并及时传递给财务核算,直接影响到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并对公司进行产品成本分析、生产作业流程分析产生直接的影响,最终会影响产品成本的准确性,影响企业产品的定价决策。

二、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制造企业发展之初,由于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如生产、销售等部门,仅仅是作为服务部门配合支持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但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仓库存货越来越大,占用大量资金;仓库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存货周转时间拉长;由于管理不到位,到处存在有跑、冒、滴、漏的材料浪费现象,等等,库存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严重的甚至影响企业的永续生存。

(一)库存管理重视不足,库存管理人员能力水平较低制造企业初期发展时,往往对仓库管理重视不够,仓库管理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协助生产做好物料供应服务工作,管理人员专业性低,有些甚至是一线生产线转岗到仓库的。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低,学习和接受能力也低,从而给存货管理带来更多的困难,企业新的管理措施无法有效执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库存现场管理不到位制造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的正常需要,往往会储存一定量的安全存货。由于管理缺失,现场存货分类码放不到位,标识不清,没有定期对现场存货进行检查,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库存现场管理混乱,现场落地料、浪费现象严重;另外,由于仓库管理员责任缺失,物资入库验收不及时,委外维修工器件跟踪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入库产成品手续办理不严谨导致发错客户等等。

(三)制造企业车间各生产线剩余材料、废旧材料管理不到位制造企业特别是大型的制造企业,生产线多,生产工段分得较细,设备保障维修班组按生产工段分成若干个班组。随着企业经营期限的增长,设备资产的老化,生产线技改、设备改造工作频繁增加,各工段的二级仓库越来越大,现场余料越来越多,报废材料物资处置也不及时,成为了企业资金占用及浪费的又一个管理漏洞。

(四)库存管理制度不健全,绩效考核缺失大多数制造性企业都是重资产的单位,特别是高耗能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达到企业总资产的60%-70%,原燃材料存货占总资产的6%-10%,甚至更高,制度不完善,未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库存管理效率不高,存货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工艺流程改进等原因,有些存货备件无法及时领用消耗,导致这部分备件积压、呆滞越来越多,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因制度缺失,存货管控效率低,存货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公司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

(五)库存管理信息化不到位近年来,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股东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离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远远不够,还远未落实到存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来。或者有些虽然引进如MISS存货管理系统,但作用有限,管理比较单一,存货管理与生产、销售、采购等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成本管控难以有效开展,从而无法采用如作业成本法等对生产作业成本进行精细管理和控制。

三、改进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库存管理部门地位,发挥库存管理职能作用制造企业管理层应以战略性的方法,加快转变提升企业运营管控能力,一方面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提升库存管理部门的管控职能作用。库存管理涉及原燃材料、包装材料、备品件、产成品等管理,业务流程包括存货验收、入库、发货出库管理的各个管控环节,管理人员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上百个,在管人、用人上要多下功夫,人员优化、引进专业性、执行力强的库存管理人员,提升库存管理部门的地位,发挥库存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如检查生产过程的材料耗用是否符合工艺流程,是否符合耗用标准,生产需求计划与使用是否一致,生产过程中是否有浪费情况。通过产品质量结果反馈,监督采购入库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采购过度情况等等。

(二)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流程,提升库存管理效率制造企业因其生产过程较复杂,存在很多的制度漏洞,企业应加速完善原材料的各项业务流程及制度建设。从原材料采购验收流程,到入库流程、再到生产需求使用流程,以及最后的剩余物料的管理及奖罚措施等,要从制度上来堵住存货出入库业务链条上的管理漏洞,减少管理随意、混乱的局面,全面提升库存管理效率。

(三)量化库存管理绩效考核目标,提升经营管理效率1.建立运营资产控制目标,减少资金占用此处营运资产单指存货。制造企业根据生产订单的需求,通常会提前储备一定量的原材料,防止生产出现“断料”风险。但是,企业为避免过度备货导致资金被过度占用,增加存货储存成本,应采用科学方法建立合理的最低安全库存及最高限额库存,量化库存管理目标,并与库存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减少营运资产(存货)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库存管理效率。2.建立存货周转率目标管理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制定存货周转率考核目标,把存货规模与实际产品需求相适应,提升存货周转率,提升公司运营能力。3.建立备品件存货目标控制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防止发生生产事故,对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企业会对生要的生产部件、配件保持一定库存量,以满足日常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对此部分的备品件设定严格的库存目标,确保备品件库存控制在合理、最低的库存量,通过制度规范设备管理部门,按重要性对运行设备进行A、B、C分级管理,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保证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备品件库存符合预算经营控制目标。4.建立存货呆滞考核管理控制存货呆滞是指预期不会被使用或极少使用而形成长期储存,但账面仍有价值的物料。存货呆滞会造成资金被占用,长期呆滞导致失去使用价值造成企业浪费。因此,存货管理部门应联合生产、采购等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对存货呆滞及报废的管理,制定存货呆滞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存货的预警机制,防止存货呆滞。确实对因生产工艺改变等客观原因形成的呆滞存货,通过一定的奖励办法进行消化,防止存货呆滞、浪费,造成企业利益损失。5.加强对车间二级仓库、余料的管理制定车间各生产线、各工段的生产管理制度,加强车间耗料的过程管理,采取生产预算目标与绩效考核管理挂钩,全面清理、杜绝制造企业的二级仓库,加强各生产工段剩余材料、报废材料物资的统一存放和管理,按照制度流程进行有效的统一处置,盘活资金。6.加强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工艺流程管理是制造企业抓好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企业应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对生产线进行改良,对生产工艺流程标准进行完善和创新,通过财务角度分析每一项作业流程、材料单耗及成本的控制结果,最大限度降低存货单耗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品成本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利润。

(四)加强存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制造企业存货管理成本过高已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转型、影响企业提升营运能力的障碍,成为制造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的不断变化,存货管理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控制逐渐上升的库存管理成本。因此,存货管理信息化是帮助企业提升存货管控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企业经营管控能力水平的重要保证。管理层可以通过企业存货管理信息化系统,了解物料的进、出信息,采购成本、供应商信息,生产计划及材料消耗情况,并通过绩效考核措施,全面提升库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益。

四、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制造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有效分析和控制,切实加强对企业存货的管理和控制。存货管理涉及到公司的产、供、销各个环节,需要综合、系统地进行人、财、物的分析与研究管理。通过上述的库存管理对策,运用预算目标并进行绩效考核,切实提升企业库存管理地位和作用,发挥存货管控效率,控制不断上升的存货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才能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的市场益利水平,推动制造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贾改兰.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