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6:53: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6)0200610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会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带来的资源储备压力,也能在极大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转变传统产业的原有增长方式,把文化内涵和创意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流通和产品消费,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的高层次方向发展。因此,自2009年以来,在国家各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推动下,各地陆续出台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努力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运用产业链理论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机理,并对西安市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过程,并由此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启示。
一、文献回顾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学者们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时,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Piore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使传统产业构建新型商业运营模式而保持竞争力优势[1];Lawrence等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渗透性将创意渗透到工业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以高附加值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2];Richards把文化创意融入传统旅游业中,认为这种结合产生的新产业模式的好处在于游客具有体验型,有助于个人效用的满足和经济发展[3];Christopherson认为手工业的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有关,且对两者的就业有相互促进关系[4];Banks在研究英国产业发展时发现手工业发展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5]。
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问题。有部分学者主要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的关系,如金元浦指出文化创意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造、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6];王艳等通过对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研究,认为新经济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革、资源整合优化,转化为新经济的因素[7];孙学文认为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急需 “上档次”,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与其他相关传统产业相融合渗透,以文化创意产业去提高传统企业文化、引导传统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品内涵、提升传统产业经营策略等[8]。更多的学者则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李运以宽窄巷子为例讨论文化历史街区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9];谢涤湘等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如何通过挖掘工业遗产,延伸提升工业生产价值问题[10];荆爱珍等以河北省部分企业为例,分析了将文化创意融合于传统产品创新企业生产产生的效果,并提出两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11];郎富平等以浙江达利丝绸工业旅游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过程[12];李荣菊等通过对某动漫公司成功案例的分析,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13]。
现有文献较少从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二者如何互动促进传统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两种产业的特点出发,结合西安市的区域特征,运用价值链理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机理模型,并将其运用在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厘清两者在发展中的协同发展关系,总结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启示。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升级
改造的机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经突破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传统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传播与流通形态和消费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对传统产业原有价值链某些环节进行内容挖掘、技术融合和重组融合,升级优化其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如传统农业经过创意改进设计,演化成为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传统工业经过加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材料,改变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出新型产品,如汽车款式的变化、布匹花色的复古典雅等。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不仅增加了制造业的附加价值,也使产业结构趋于柔性化[14]。传统商业经过创意性改造,成为现代化购物商城,并与饮食、娱乐相融合,成为城市新的商业亮点。第二,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将传统产业价值链分解,打破原有价值链各环节,提取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过建立新的价值通道,形成新的价值链。如将城市旧工业厂址建成工业博物馆、创意设计坊和体验坊,重现工业发展史和生产工艺流程;在传统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作坊(伏茶作坊,炼油作坊),让城市市民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业生产的特点、增加农业知识等。
(一)内容创意――改变传统的文化元素设计
任何一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历史,都是其产业文化内涵积累演化的历史。任何文化的传承都需要物化、固化的载体,并通过物化与媒介化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传播与价值消费,才能实现传统产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就是用创意去解读传统产业的文化,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和现代表达,根据现代人的喜好和需求等特点,改变传统产业产品的文化元素设计,实现传统产业蜕变式发展。
如在照金镇建设中,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增加观光文化、休闲农业、度假文化、养生文化内容,将农业活动与极具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结合起来,综合二者优势协调发展。既满足了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愿望,实现了城市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能够改善产业生态,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因此,为传统产业附加更多的文化色彩,不仅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形成产品差别化,创造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文化元素创意设计融合产业链其他环节,吸引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通过产业关联优化产业环境,整合产业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生产制造――改变传统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
生产制造是将设计、构想或理念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是内容创意的具体落实过程。它可以通过改变传统产品形态或产业形态和延伸产业链等途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文化创意就是将文化和创意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产品创意性研发设计,为产品融入丰富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内涵,在原有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元素,在不影响产品功能和效用的前提下改变其价值,用不同创意表现形式与创新意识给予人们丰富的想象,改变传统产品形态,使产品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充实,拓展消费可能与市场空间,进而使改变产业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同时,文化要素通过与科技的嫁接融合,将会催生企业内部科技创新,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开发新的产品,赋予消费者感官上的震撼和功能上的享受,优化产业产品架构。
文化创意植入传统产业之中,使产业的文化内涵发生改变,进而传统产业形态发生变化。如传统工厂的旧址经过文化创意的改造可以变为博物馆展览业,传统的作坊式商业经过文化创意的改造可以变为符合现代商业模式且带有文化底蕴的商业综合体,传统农业经过文化创意内涵的挖掘植入,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业态,延伸了原有产业的产业链。可见,文化创意元素和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逐步改变了传统产业的价值链。
(三)营销与传播――改变传统的传播与流通形态
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一是新媒体和跨媒体营销渠道的不断涌现,并通过新的营销渠道提升和加强传统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度。因为与传统媒体营销渠道相比,新媒体营销渠道具有充分利用人们休闲时间,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信息传播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如随着微信交流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将微信作为主要的营销渠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创新性地采用各种方式进入新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跨媒体营销。跨媒体营销以其多种媒体的互联互补,形成了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受众的视听等层面,媒体之间的视听优势互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集聚经济效应明显。如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医疗,都是将传统的销售渠道与新媒体相结合,以文字、图片动态变化向分散的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
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二是广告创意提升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质量。广告创意通过文字和图形的引入,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和兴趣,激发消费者对产品内涵的想象和幻想,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实现产品或品牌被消费者选择的最大可能。因此,广告创意已超越了传统的广告,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和诱导购买,而是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洞察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意向和关注,带动消费者行动。
(四)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独特的创意元素和文化元素赋予产品新概念和新价值,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高增值性,并从3个方面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而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
第一,通过增加精神消费需求比例,改变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当人们的物质消费得到满足时,人们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文化消费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人均GDP在3 000~5 000美元之间,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加快;人均GDP大于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爆发式增长。如2014年西安市的人均GDP超过10 000美元,达到10 394美元,文化创意产业已具备了高增长的产业发展基础。西安市的文化消费群体大、消费意愿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正在由“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模式转变,传统的物质消费习惯逐渐向精神层面的消费习惯转变,精神消费比例逐步超过物质消费比例,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
第二,体验式消费日渐兴起。根植于传统产业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养殖文化、工业文明等,往往由于历史久远或生产条件约束,无法以“活的”、趣味性的手段展示,仅能以一些静态或直观的产品表现,使得消费者无法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以想象、感受和理解相关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因此,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体验式消费,通过参与整个消费环节,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5个方面体验相关文化,实现精神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结合,产生消费的“情感共鸣”,使大众消费需求发生质变。因此,只要实现生产供给符合消费者体验消费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可以达到提升传统产业的效应。
第三,消费偏好反馈效应不断增强。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市场已演化为买方市场,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消费者对传统产业产品文化消费偏好增强,强化了其对传统产业生产的反馈效应。如消费者喜欢由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产品,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微电影、微课堂、手游等新型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倒逼”传统企业深度挖掘产业链中的文化资源,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向更多的方向和行业发展等。
三、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传统产业
升级改造的案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史虽不长远,却出现了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案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本文选取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的成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条件和改造机理,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传统商业的升级――三桥老街
三桥老街位于西安市城西,自古以来就是商贸核心地带,一直保持较传统的商业服务功能,市井民俗文化丰富,集市型商业氛围浓郁。随着周围空间的拓展规划和现代商业的发展,昔日热闹繁华的三桥老街日渐衰落。
2014年,陕西旅游集团与沣东新城合作,基于三桥老街是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以三桥老街为核心,以“老西安”为文化主题,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融入丝绸之路文化意象,开始对三桥老街进行改造,并定位为“西城往事三桥老街”。目的是建立一个园林型休闲古城镇,以包含历史事件、人文情感的典型建筑还原老西安的城市记忆。借用商业规律和商业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商业文化与文化商业。用文化创意产业改造传统商业,使商业和文化相互交融,提高在商业运作中的文化含量。
重新定位后的三桥老街采用集餐饮、娱乐、休闲、商务、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具有2 000年历史的三桥老街机理,萃取明清、民国、解放初期老西安最典型的文化符号和特征,基于现代服务业,打造古典与现代混搭、文化内涵与古今民俗相容,“讲老西安故事”,重现三桥历史上“长安西大门”和“西北第一大镇”的商埠繁华胜景。
今天的三桥老街已经聚集了4家世界500强企业,多家中外大型商业巨头。既有展示西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的西城往事项目,还有表现澳门人文特色和欧陆古典气息的澳门施美兰广场,还有彰显现代建筑和现代时尚的保利国际广场、大明宫沣东国际、沣东CBD广场、搜宝中心、瑞典宜家家居等。2015年8月27日宜家家居开业当天进店人数逾4.5万人。三桥新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画面再一次重现了千年前三桥商埠重镇的繁荣景象。
(二)传统工业的改造――“大华・1935”
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是近代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工厂,承载了西安纺织工业的历史,展现了近代民族工业在西安地区从无到有、从形成到兴盛的整个过程。1936年,更名为长安大华纺织厂,1954年公私合营,后改名为陕西省第十一棉纺织厂,因为经营不善于2008年宣布政策性破产。
2010年,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公司创造性推出“大华・1935”项目,主要对西安大华纱厂原生产厂区进行改造,把历史文化、工业遗产、旅游商贸等资源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将原有的历史建筑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融合现代的灯光设计技术,重新发掘大华纱厂的文化元素,在创意中让老纱厂的历史更清晰,使游客在怀旧的空间里体验近代工业遗存的独特魅力。
“大华・1935”的博物馆、餐饮区、小剧场和购物区等建筑,均是在大华纱厂原有建筑基础上修葺而成,并将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实验室、社交、自媒体、论坛、创客、定制等概念输入其中,制造一处跨界融合的体验地带。在这里,消费者可以通过具有工业文化气息的建筑、厚重历史感的Logo、各种主题产品,以及小剧场的表演享受属于大华纱厂独有的文化盛宴。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运用大华纱厂大量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透过大华纱厂70年的兴衰变迁,展现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近代民族工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让消费者了解西安近代工业兴起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产生对大华纱厂文化和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的怀旧情感。该博物馆是西安第一个工业遗产博物馆,其旧址已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同时,游客通过现场体验织布、服装剪裁制作等传统纺织项目,走近纺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体验曾经的纺织工人生活,感受那个已经远离的时代,以及现代交互科技所制造的活力与激情。“大华・1935”不仅为西安市众多近代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有益实践,同时,为旧工厂改造活化为跨界商业综合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三)历史街区的升级――书院门仿古街
书院门仿古街是西安为数不多遗留下来的古街道,既有明清民居的特色,也有关中书院――明清时期西北第一高等学府。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变迁,街道两旁的店铺不见踪迹,房屋街容十分陈旧,书院门已变成一个年久失修的古旧街区。2003年12月,书院门核心区开始大规模重新改造――这就是西安市第一条历史文化步行街――书院门仿古街。
书院门古文化街堪称西安的“雅集”,建筑风格与物品陈列充溢着文化气息。为重塑历史街区,仿古街采用陕西传统民居形式,以街巷、低层小院作为住宅的主要空间组织模式。许多传统的院落为西安市书画名家所设计,以加强文化底蕴。区域内有大量的街心商亭,经营着各类旅游商品。步行街中有古玩城、古玩街等,使文化街把有限的地域面积扩容,也产生了更多商业价值。书院门仿古街既是商业区,也是一个传统居民区,文化、生活、艺术在这里浑然天成。在这里,有街头地摊,有高雅之堂,有名人字画,有文房四宝。仿明清的关中民居建筑中,也有能工巧匠现场制笔、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的展示。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新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因此,仿古街之旅可谓是一次融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深度体验之旅。这种融合在展现西安十三朝历史文明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到真实的西安市井文化生活。传统的老街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将城市的历史、生活与商业融为一体,使得老街区在文化与商业的互动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像书院门这样植入文化空间的做法,是西安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再造中的一类,属于历史街区更新模式,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街区改造的成功典范。和钟鼓楼一起被视作代表西安城市精神和生活样态的历史文化街区书院门,在创意改造后已变身为西安的“城市标记”。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新常态下,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发〔2014〕31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2017年1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上明确说明,“515战略”实施以来,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推广‘旅游+’等模式,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乡村旅游仅依靠产业规模的扩建、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式进行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明显呈现出原创力不足,其衍生产品的价值不高、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机理、路径、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与对策。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为词频在CNKI中文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找到20条相关结果,关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有6篇,关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4篇,关于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有7篇,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有3篇。其中,李霞对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进行了策略研究;张曼婕研究分析了贵州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张硕等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李霞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各节点上的融合建议;赵华等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当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没有统一界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后所产生的新业态的名称和概念,难以准确把握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规模和效果。第二,集中于初步描述和探索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现象,倾向于对这两大产业融合的宏观策略进行探讨,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型研究较少。第三,没有深入研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模式,还需进一步做理论和实证的重点探索。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旅游+”时代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由原本依靠要素或投资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乡村旅游需要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新的旅游业态创造了天然的基础。为适应当前大众旅游消费升级的特征,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应依托乡村生态,融入文化灵魂,突出农耕生产,体验乡村生活,打造乡村旅游的升级版。要立足地区实际,挖掘特有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实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人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便是一条有力的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可将原有的乡村文化进行再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产品,最大程度地发掘出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另外,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将乡村文化资源、场景创意等进行商品化、市场化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产业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商业增值,开辟一种乡村文化资源产业型发展的新模式,使文化创意产业在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改变文化创意产业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扩展其附加价值,完善和延长其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将带来乡村旅游的巨大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最佳手段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指出“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4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共同启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下发《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目前普遍的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模式,在食品卫生、服务水平、安全甚至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以发展乡村旅游来实现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各种旅游资源整合起来,重塑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延长乡村经济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解决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城市化、产品单一雷同、环境污染、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将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打造出能够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目标的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精品,加快文化创意型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加快休闲农场、房车营地、乡村民宿、艺术村落、乡村庄园、乡村博物馆和市民农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类型的发展,扩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面。再通过吃、住、行、游、购和娱等旅游基本要素的本地供给,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参与开发建设、旅游服务、经营管理、发展决策和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的机会,实现当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扩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
三、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
乡村旅游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意素材,提供更具特色的创意环境,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乡村文化多渠道、多层面的表达,倍增产业效益,实现产业集聚和区域优势。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瓶颈。
(一)缺乏整体规划,联动发展不足
文化创意是一种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将乡村沉淀已久的民俗文化加以创新,以不同的文化创意物质表现体现乡村文化内涵,使乡村旅游开发,联系创意生活,让原有的村落以现代形式彰显。只有依托乡村文化底蕴而发展,才是文化创意的重要展现,才能带动相关区域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村落的发展模式都较为单一,造成村庄的生活模式只适合于当地村民,真正融入乡村的艺术家和扎根乡村的文化创意产品较少,真正受益的村民不多,区域联动发展不足。要想让艺术家与原住民共生共融,文化创意产品独具特色,还需要村落的整体规划,甚至区域的整体规划,在尊重原生态、原风貌的基础上,促进艺术家与原住民的共生共融,让村民更多受益,让艺术家更接地气。
(二)产业链不完整,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创意、乡村生活创意、乡村景观创意、乡村功能创意、农产品科技创意和乡村旅游品牌创意,助推乡村旅游方式从“旅游”到“生活”的转变。然而,当前我国引入文化创意开发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力度不够,产业链过短,没有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只有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全面打造集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农事生产销售、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农业公园,构建统一的乡村创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用文化创意发掘乡村文化、表现乡村文化、营销乡村文化。
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路径
用文化创意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研发和产业融合,可形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何将原有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习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融观赏、考察、度假、学习、参与、娱乐和购物于一体,提升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是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应走一条基于资源特色的差异化融合发展路径,不同资源类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其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路径与发展重点均应有所不同。不同地区都应找准自己最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格局。如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创意农业旅游,一方面提高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作物产品,完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体验型创意农业旅游产品,让游客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并充分发挥出创意农业旅游的科普和环保教育功能;历史建筑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彰显自身特色,在规划中坚持对自然肌理和历史文脉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生态旅游的开发;节庆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特色文博和主题文化旅游节,大力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和示范功能,开展各类乡村体验特色活动。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现象,包括媒体在内,我国和国外的文化贸易逆差十分严重。无论是从文化资源的角度讲,还是从综合国力的角度讲,这种严重的文化贸易逆差都应该迅速扭转。因此,大力发展文化贸易,改变文化贸易中的严重逆差现状,进而改善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格局,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2004-2007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单位无论在从业人员数量、资产规模、经济增加值、业务收入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以北京为例,从业人员规模增幅达37.76%,资产规模增幅达56.59%,业务收入增幅达86.45%,产业增加值增幅达61.76%,表现出增长的潜力和发展势头。
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企业作为单个生产者相互之间的简单叠加,其之所以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既是经济、技术发展的一种自然抉择,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保持区域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要求,更是网络经济形态下新的企业关系的体现,是微观经济主体有机地带入区域社会与制度文化的必然结果。
截至2009年11月,北京已经建立了18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而全国则建立了数百个类似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此,政府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方面,这些基地集聚了大量的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企业和人才,活跃了文化创意产业氛围;另一方面,我们更想了解这些基地对促进我国文化贸易增长的影响是否显著,怎么建设这些基地使其对文化贸易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文化贸易现状分析
(一)文化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与其他产品的贸易顺差相比,我国文化软件贸易逆差形势却十分严重。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产品在向世界输出时,还不能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2006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仍然有4.2亿美元。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逆差高达5-10倍。我国目前每年进口出版物种类超过1400多万种,汇额超过1.5亿美元;而出口的数量只有800多万种,收汇只有2000万美元。另一份数据显示,从2000-2004年,我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在文化演出中心上海,2005年引进海外演出和派出项目之间的贸易逆差达到3000万元。除此,我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其他主要文化产品的贸易逆差也十分严重。
文化产业核心层贸易的巨大逆差与其他贸易领域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我国作为国际贸易第三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合。就图书版权贸易而言,我国引进10894项,输出仅为1517项,引进与输出比为7.18。巨大的贸易逆差给我国文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文化贸易占世界文化贸易份额小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文化贸易战世界文化贸易份额较小,仅达到世界文化贸易额的4.2%,是美国的1/10,日本、英国的一半。
表12007年世界各国文化贸易占世界文化贸易份额 (单位:亿美元)
(三)对外文化贸易的结构不平衡
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中,版权出口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版权出口中,图书版权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而影视、软件、演出等则比重较小。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在结构上存在产品类别的极大不平衡。另外,从对外贸易的地区来看,北京等文化贸易发达地区占据了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绝大多数份额。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图书版权输入输出均占据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表2
文化贸易统计资料反映出我国文化贸易地区发展极其不均衡,文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四)对外文化贸易缺少好的国际营销方式
一个优秀的文化产品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不仅需要良好的品质,还需要精良的包装和到位的营销方式。融入营销概念的文化产业将有利于拉动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有利于文化市场的培育与建立,从而为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由于我国文化产业一直过分依赖行政命令和文件政策,导致文化各部门没有自己的意志,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缺乏市场运作能力,更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良好的营销方式。
(五)对外文化贸易缺少优秀的产品和知名品牌
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就必须全力打造文化产业的中国名牌。要提高文化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高度重视品牌战略在整个竞争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尽快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品牌,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优势,形成精品积聚优势,打造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才能做强中国的文化贸易。品牌意识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扩大文化贸易的前提。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现状
2004年“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创意产业在中国内地发展的开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都迅速将创意产业列入发展战略。北京、上海、南京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创意产业。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发达国家和城市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且多是由政府发起和监控,具有较为优越的发展土壤,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雏形,孕育出了创意经济园区这一时代产物。其中,北京市已经形成和规划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18个。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文化贸易的影响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承载者,加速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有利于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同时影响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开展。
其中一种影响形式是直接导致文化贸易出口额的快速增加,如动漫外包、软件外包等贸易出口;另一种影响形式是间接地影响文化贸易出口额的增加,如通过基地凝聚一大批高技术的人才,通过专业分工协作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影响海外市场,从而间接影响文化贸易额的增加。同时,由于版权等原因,也会出现一些影响文化贸易进口额的增加。
以影视产业为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只有少数几个电影制片厂,每年生产几部电影,这些电影由于没有影院也无法满足群众观看的需求,更别提对外出口。改革开放后,影视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方面,影视作品推陈出新,数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影视企业作为影视作品的实体逐渐做大做强,已经开始有影视公司在股市融资成为公众企业。影视产业的长足发展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拍摄场景、设备、后期制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各种影视基地应运而生。影视基地凝聚了大量影视人才、资金、技术、创意,在制作、技术上日臻成熟,许多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影视基地建设对影视贸易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影视基地建设促进影视出口的数量增加。2009年,我国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业绩再创新高。各类影视节目外销金额约5898万美元,影视服务出口金额约2715万美元,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人民币。其中,动画片的出口金额为3056.6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150%,占2009年出口总额的51.9%,在影视节目出口中占据最大比重。
影视基地建设促进影视出口的质量提升。由于基地的配套设施完备,我国也产生了许多影视大片,在创意、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陆续出现各大电影节获奖作品,有些影视作品除了在国内形成较大反响外,在国外也有了固定的观众群,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影视基地建设使影视出口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自我国开始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文化贸易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以北京为例,位于怀柔的中国影视生产基地在人才、资金、技术、创意和制作上都形成了凝聚,对我国影视产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有利影响。
表3中国影视生产基地基本情况 (单位:万元个)
数据来源于中国影视生产基地。
表4 中国文化贸易中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贸易额)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获得中国影视基地(怀柔)业务收入与中国文化贸易中印象制品、电子出版物(贸易额)出口情况的相关系数为-0.9,即中国影视基地(怀柔)的业务收入规模在不断扩大,而我国影视出口额却在不断减少。
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文化贸易的影响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对文化贸易出口额的促进作用较小,主要原因包括:其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刚刚建立,目前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其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作用具有延迟效应。
(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自2005年开始,经历了5年的发展,在这段时间里,既要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问题,又要完成产业的布局、建设等。因此,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效应体现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文化贸易出口方面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
(二)作用的延迟效应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作用具有延迟效应。这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具有建设、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发挥的作用具有延迟性,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建设中会有一个溢出的过程,即其作用将优先作用于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达到一定水平后扩展到境外市场。
五、政策建议
(一)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意产业的发展活力
现有的文化体制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障碍,特别是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分离。因此,必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功能和职责,将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完全分离,成立专门管理创意产业的部门,形成独立、有效的创意产业的管理监督体制。并加强创意产业行业协会的建设,将目前政府部门承担的制定质量标准、行检行评等工作转移给行业协会,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二)建立集群风险投资机制
将整个园区作为投资的对象,以此降低投资的风险。其主要风险基本就在于该行业或该园区在市场上的赢利性。园区中的行业组织应该与各种潜在投资者进行不断沟通,让更多人了解本园区。拓宽投融资渠道,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应该是企业、个人或外商。还需要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建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重点行业的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创意无法复制,但是创意产品很容易模仿,如果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意企业很难获得预期收益,其创意积极性必然受到挫伤。创意产业的真正核心在于人的创造力,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保护。因此,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我们要增强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在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上,严厉打击各种盗版行为,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规范、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
(四)完善园区内吸引高素质创意人才的各项政策
取消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制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减少园区内各种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制度,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那些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留学归国人才。
(五)园区内成立信息中心
创意产业园区应该是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各种信息在园区内外可以畅通高效流动。为了降低单个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园区应建立信息中心,专门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包括新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管理知识和行业咨询等。该信息中心可以为园区内每一个企业公开免费提供信息,但考虑到信息中心自身资金问题,也可以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园区内企业以入会方式支付一定的信息使用费,使用费要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不宜过高。
(六)园区内成立技术研发中心
技术研发中心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公共的技术开发工具平台、测试平台等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积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在产业领域开展面向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支持园区内企业开展创意产品实现消费阶段所需要的应用技术研发。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的将“创意产业”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创意产业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而且是西方发达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转变、丰富产业内容的重大战略步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和研究也在不断的加深。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人们对文化产业逐步加深认识的结果。根据文化产业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简单、物化的生产型产业,是对现有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这种生产模式过于注重生产的结果与原产品的一致性,缺乏创新的意识,因此称为传统文化产业;其二是高端抽象的创造型产业,是对现有文化产品的创新,充分发挥了创作人员的创造性,使传统文化产品更具时代气息,更有活力,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相辅相成,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传统文化产业,需要共同的文化背景,离开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缺乏了重要的支持。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又脱离传统文化产业,其充分利用创意人才的想象力、智慧,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汲取传统文化产业的精华,创造出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
2动画与文化创意产业
动画是漫画和电影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独特的艺术样式,,去借助于电影语言与摄制的原理,赋予静止的画面以动感的生命,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动画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文化渗透性,在动画发展的过程中其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文化为动画的创造提供素材,是动画发展的基础,我国早期的皮影戏即是动画电影的发端,皮影戏结综合了传统的绘画、戏剧、音乐、剪纸等艺术形式,包含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特色,是最早的现场直播动画片。动画产品和动画文化,可以跨越时间、国家、种族、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鸣,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文化感召力。动画的传播不仅有助于了解和感受另一国人民审美观和消费观,而且对人民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动画具有媒介的属性,当其在电影院或者电视台进行播放的时候,就会与受众产生互动,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播意义。同时动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包含着深深的文化因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动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诞生的,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活跃的文化形式,是最具发展潜力和魅力的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动画产业的进步,同时动画产业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在动画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是,相应的动画明星、服装、玩具、工艺品以及相应的动画形象和游乐园得到了发展,促进我产业的多样化,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将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受到威胁,文化创意产业则实现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的,充分发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国家的发展。
3我国动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3.1动画内容缺乏新鲜的形象
我国的文化产品多来自于传统文化,我国的动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多取材于我国传统的神话、小说、民间故事,虽然充分的发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但是同样的题材被诠释数次,没能刻画鲜活的动画人物形象,题材陈旧,缺乏创新。虽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动画形象更加形象、更加完美,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与时展的需求相结合,例如《西游记》、《宝莲灯》等动画片,在创作的时候缺乏好的创意,动画形象表情严肃呆板,没能够吸引作为动画片核心消费者的成年人的注意。
3.2动画形象缺乏娱乐性
动画产业取材于传统文化,但是其主要的功能是为广大受众带去欢乐,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我国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动画在创作的形式上过于单一,中规中矩,缺乏动画产业应有的娱乐性。这也就导致动画形象在创作的过程中带有严重的说教性质,完全脱离了动画片喜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严重束缚了动画形象的创意。我国的动画在创作中,线索单一、动画形象的构成分明,特别是在一些动画作品中主要人物都是正面的、英雄的形象,使动画形象存在严重的说教性,缺乏童趣、幽默感,人物性格特点不鲜明,大大降低了受众对动画形象的喜爱。
3.3动画形象色彩单调、造型复杂
动画形象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受众以深刻的印象,通常需要用鲜明的颜色、线条等塑造夸张的人物造型,同时配以鲜明的人物性格可以塑造出独特的动画形象。我国动画创作者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动画形象设计的过程中会注重采用红色和黄色,虽然可以使受众直接根据动画形象的造型色彩了解人物的性格,但是色彩过于单调,未能给受众带来深刻的印象。例如《喜洋洋和灰太狼》里,每只羊的颜色都一样,只是外观有个别的不同,以至于许多观众根本分不清楚人物角色。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形象的造型逐渐复杂,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但是繁琐的造型以造成观众的反感,影响动画片的传播。
4文化创意产业下动画传播的方式
4.1传统纸质媒体的传播
纸质媒体是最原始的传播媒介,纸质媒体能够包含丰富的信息,可长时间的存储,而最初的动画就是通过纸质媒体进行传播的。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通过纸质媒体进行动画的传播可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可以激发动画创作者的灵感,同时文化创意工作增加厚重感。此外,纸质媒体的种类和出版量一般来说都较大,可以为动画的传播提供更多的便利,增强动画传播的效果,同时纸质媒体的发展可为动画的传播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4.2传统电子媒介的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应该加强采用传统的电子媒体对动画的传播,积极的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电子媒体宣传、播放动画片,发挥传统电子媒体传播的优势。近年来电视动画广告的数量不断增加,也使人们了解了众多的卡通形象和品牌,如脑白金中为人熟知的大爷和大妈,其通过电视动画舞蹈将广告有机的插入其中。采用电视广播进行动画的播放,具有更为广泛的受众对象,电视网络可以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城市,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地区,电视和广播仍是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电子媒体的技术改进,提高电子媒体的画面,提升动画影视作品的质量水准。
4.3新媒体的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和数码技术作为新兴的媒体,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动画产业的发展的最新领域。抽象的数字化创意、超前的艺术设计与尖端科技融合而成的新媒体艺术,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品牌产业。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与传播,能促进规模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动画产业的引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们生活的便利化,我国的动画产业应该加强与移动终端播放器的合作,积极的将创作的动画作品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进行投放,扩大投放范围,从而促进动画作品的传播,实现动画产业的效益。
4.4非媒体介质的传播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聚增长效率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文化创意产业就已发展成为了欧美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型产业。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形成、发展的机理机制以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其中也不乏大量经典的案例研究。Henderson ( 1996)从地理分布上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聚合的倾向。Scott(1997)从生产与销售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尤素夫和边岛(Yusuf and Nabeshima, 2005)从行业构成的角度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他们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活动大多出现在具有国际化的城市高科技产业集群中, 并由此判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开放和创新的经济环境"。国内也不乏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林拓( 2003) 研究指出产业空间集聚和城市环境的引力作用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张梅青,万陶(2009)在复杂适应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模块化集群组织特征",并给出其动因是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横向差异性。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将外部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及区域创新、节约交易成本、共享公共设施以及政府支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
首先,继土地之于农业经济,资本之于工业经济的核心要素地位后,知识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度报告《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中就已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人的思想、智力、技术以及创造力在产品和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大量的创意工作具备了形成产业的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意由此被进一步激发出来,更加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其次,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以及教育的大量普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再只是局限于满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质性产品,而是更多的注重产品的符号意义即消费品作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及内涵。人们不仅消费物质产品,更多地是消费产品中所蕴含的广告、形象品牌、欲望等等。正如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所描述的那样:"经济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 由此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崛起。
最后,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源泉。以这一思想作为基础,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Romer)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指出新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然而,创新不仅在于技术创新,也在于商业及艺术创新,体现着一种多维的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将文化内容和创意科技转化为提供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从创意推动经济和经济激发创意两个方面实现创意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由此看来,知识经济、消费理念及创新孕育出了文化创意产业,是其不断成长壮大的沃土。
三、集聚对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从外部经济效应、交易成本的节约、区域品牌效应以及学习效应这四个方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机制。
(一)外部经济效应
产业集聚能够节约企业与外部联系的成本,使集聚的企业获得外部经济效应。而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进一步加大了知识溢出的深度,由此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表现着非常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
外部经济分为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从外部规模经济方面来看,首先,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文化创意企业容易获得外部服务且交易成本较低,这样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形成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其次,通过共享集聚区共同的基础设施、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和劳动力供给及培训,文化创意企业可以较大程度节约成本;再次,集聚区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集聚在同一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临近性,创意生产者能够便利地了解市场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创意生产者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且集聚区良好的信息沟通条件还能为创意生产者提供许多非正式的社交机会,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最后,集聚区中的文化创意企业之间容易建立一种信誉和道德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生产、销售上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集聚区中的文化产品及服务不断向区域外的市场输送,使整个产业区的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率。从外部范围经济来看,大量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链,创意企业的创造以及中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共同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范围经济。
(二)节约交易成本效应
威廉姆森在科斯的基础上扩展并深化了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分析。他主要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本文主要从投资成本、机会主义、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节约交易成本效应。
1.节约投资成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减少创意企业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此外,通过建立共同的销售中心,形成零售批发市场,由此降低集聚区内企业产品的运输及库存费用。这样,集聚区可以节约创意企业的投资成本。
2.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明确指出,机会主义行为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人们在交易过程中不仅追求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且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求自身利益。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使得导致交易活动变得复杂,从而交易成本增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容易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建立信誉和道德约束机制,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3.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包括偶然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确定性,而交易主体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交易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必须设计一种让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约安排,但这将导致交易中过高的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大量文化创意企业集聚于同一空间,相当于将文化创意产业的供应市场和销售市场囊括在同一区域,这样使得创意企业获取交易信息更为方便低廉,从而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
4. 提高交易频率。交易频率并不影响交易成本的绝对值,而只是影响交易方式的相对成本。在重复易中,交易成本随着交易频率的增加而递减,但并不是无限减少。集聚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其与上下游企业及水平联系企业的交易更为便捷。同时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及不确定性的降低,交易环节大大减少,交易效率由此提高,从而提高了市场交易频率。
(三)区位品牌效应
产业集群若立足于自身特色参与竞争,将会产生巨大的累积效应,最终会形成一种集群的品牌效应。例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北京的"中关村"及上海的"张江"等等。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是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具有品牌价值。如法国的香水、瑞士的手表及意大利的时装等。通过集聚区内企业的整体力量较容易形成"区位品牌",它是众多企业品牌的提炼,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每个企业都将受益于这种"区位品牌",容易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为产品拓展市场开辟了道路。
(四)知识溢出效应
普通劳动和资本要素具有完全的竞争性与排他性,而知识既有一定的竞争性与排他性,也有一定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这样知识既有私人物品的特征,也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即发生溢出效应。知识的非排他性导致的本地化知识溢出,往往使集聚地区具有更强的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能力。
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在集聚地区传播得更加迅速,知识溢出效应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地区的发展,而产业集聚地区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加强知识的溢出效应。文化创意工作者聚集在同一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便捷地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获得知识的溢出效应。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集聚区内的企业之间能够进行频繁的交流,既有正式的沟通,也有非正式的交流,从而建立一种知识共享机制,这样能够形成一种学习创新的氛围。其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能够吸引大量的创意人才以及为创意产业服务的人才集聚到该区域,这些人才相互之间通过学习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溢出,进而激发创新的活力。最后,在知识溢出机制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创意企业之间能产生较强的榜样激励、信息激励,成功的企业能够激励落后企业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在竞争与合作下,集聚区的竞争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Henderson J V.Ways to think about urban concentration: neoclassical urban Systems versus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996,(19)
[2] Scott A. J.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Location: Division of Labor, the Firm and Spatial Process [J]. Economic Geography.1986
[3]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
[4]胡彬.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与政策导向[J].中国工业经济,2007,(5):22.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效应是反映某一产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与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通常来讲,要分析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主要是利用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结果来衡量的。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在深入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CES模型
一、引言
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等独特的优势,各国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旨在通过提升软实力而提升本国经济实力。为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把握住发展机遇,各地区充分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意人才、政策不健全、产业链构建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
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高校云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先天的优越条件,在我国居于领先地位,显示出持续发展的活力,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核心引领的作用。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为目的,利用CES生产函数测算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分析了影响集聚效应的因素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本文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一、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伴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介的不断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传播方式造成了强大冲击。但是,信息技术能够为创意产业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技术力量,不论是在图片还是文字方面,都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显示并传播。与此同时,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语音、文字、图像等文化信息融合在一起,并进一步为人们及时了解文化等各种社会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传播途径。
(二)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技术手段。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动力,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不仅能够将图像、文字和声音全面融合起来,还能够增强不同形式传播媒介之间的联系性。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灌输了强大的生命力,尤其体现在影视产业、动漫产业等这些与图像采集处理紧密相连的产业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所以说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力量。
(三)数字媒体是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主要通过两个有效途径,即成本低和差异性。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差异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特点,而数字媒体技术的普遍化和不断更新则能够为产品的差异性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有关的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数字媒体技术支持独特性的制作和传播,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为差异性群体提供优质服务。而在成本方面,数字媒体的特性即双向传播和数字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加独特的传播方式,进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数字媒体的技术和性能的提升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降低成本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影视制作产业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不仅改善了影视的画面质量,还改变了影视制作的方式方法,带动了影视制作产业的深入改革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了影视图像、音频的制作方法,影视开始加强重视后期的制作,大量的商业电影主要就是依靠特效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赢得观众的欢迎。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影视作品的数字化发展,制作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和处理,进而提高影视制作的效率,提升影视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坚实的技术力量。数字电视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从初始的信号到最终的终端接收,全程使用数字技术,这不仅促进了影视制作的创新发展,还进一步推动了影视产业的革新,进而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新方向。数字媒体的变革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了新方向,主要体现在广告产业方面。传统的广告媒体有报纸、电视等,而数字媒体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广告模式,为广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广告产业是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产品销售的主要宣传渠道,所以其所处的位置非常关键。数字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既给广告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双重作用下,广告产业开始不断地变化发展,广告的制作和设计逐渐多元化和创新化,为广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从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更新发展。
(三)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变革。数字媒体技术在动画和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动画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逼真,将设计师的真实想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听觉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动画制作的方式方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动画传播,既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又能够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我国在动画产业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而对于游戏产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占据了整个游戏市场,并且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设施,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媒体,对游戏进行创新制作,完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灵感。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的许多重要会议中都有所运用,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上,数字媒体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性,为参观者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视觉体验。伴随着数字媒体的普遍发展,为传统展示设计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质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进一步推动了展示设计的多元化,尤其是在设计内容和表现风格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终的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视觉体验。这不仅促进了展示设计的发展,进而还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创新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趋势和发展方向。
(五)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数字媒体最大的贡献是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而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衍生的数字出版,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还为读者节省了时间,提供了便利,读者可以通过最方便的方式和媒介实现阅读,最普遍的媒介有手机、电脑、数字化图书馆等等,这类电子媒介的出现备受读者欢迎。对于传统的出版产业来说,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印刷时代走向终结,渐渐流行的数字时代到来,而文化产业和出版产业必须接受数字媒体,并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进行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进而推动出版产业的进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全新发展。
三、结语
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20世纪90年代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自2002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目前,已经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四大优势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北京私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状况
目前,私营企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行业中都有所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但从产业结构来看,私营经济在各行业中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行业中私营企业发展得比较好;在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等行业中私营企业发展得较弱。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依据营业收入,私营经济市场占有率超过20%的行业有设计服务业,艺术品交易,软件、网络和计算机服务。私营经济市场占有率低于5%的行业有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会展业,文化用品辅助服务行业,新闻出版业。
为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推动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和现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北京市政府2006年底首批认定了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中关村软件园。这十个聚集区涉及到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六个大类,占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全部九大类中的绝大部分。2008年3月,北京市再次认定第二批11个文化创业集聚区。目前,北京市挂牌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达到了21个。这些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私营企业在其中几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私营企业是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的重要主体;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聚集区,已经成为个体画家为主体的聚集区;由于大量个体艺术家和文化艺术类机构的入驻,798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在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已经入驻数位红、光宇思维、三辰动漫等具有规模的企业150余家,其中多数为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
依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资料:2004年北京私营企业的户数为12.68万个,而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私营企业数量为2.77万个,超过20%的私营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私营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北京私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北京个体、私营等私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也确立了其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支柱地位。但受体制、环境、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体制改革滞后,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几个重要的传统领域,如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领域,国有资本仍是市场主体,非公有制资本发展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化不足问题。集中表现在渠道垄断、资源垄断等问题比较突出,行业内文化企业处于非公平、充分竞争状态。
以新闻出版业为例,北京近3000种期刊中,中央各部门主办的行政性期刊数量达到2800种,仅有约200种期刊由民营资金所控制,100多种期刊引入外资。国有单位主办期刊数量所占比重超过90%的比例。
国有资本在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电影视等行业所占比重过高,影响和制约了私营企业和外资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产业发展的活力。
(二)私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偏弱,个体规模较小
北京私营企业“十五”以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也显示了私营文化企业所具有相当突出的发展潜质。但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人数、营业收入等指标综合来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私营企业机制灵活、富有创意等特点还没有获得较好发挥,北京私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私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一些行业发展偏弱
北京私营企业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等行业发展的较好,营业收入占到了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私营企业总营业收入的50%以上。北京私营软件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高,已有金山、汉王、方正、华建、瑞星等私营软件企业开始进入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际市场。在网络、动漫行业,金山公司的《网络情缘网络版》、完美时空的《完美世界》等实现大量的出口创汇。《剑侠情缘》在越南已经占有80%的游戏市场份额;《完美世界》已经行销近10个国家,2006年的出口额超过了230万美元,占全国游戏出口额的10%以上。但是,私营企业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这三个行业发展的较弱,主要原因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三、北京私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北京私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近几年,北京市加快了文化体制的改革,随着《关于深化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的全面实施,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步伐加快。另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了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种类,从而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些措施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各种类型所有制企业提供了公平的发展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对创意的需求超过了对资金、对劳动力的需求。从创意到理念,从构思到产出往往是由少数人甚至是个人完成。与传统的制造业不同,文化创意的许多行业如设计服务,并不需要很多厂房、设备方面的投入,就可以创造较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非常适合个体、私营等中小企业发展。
由于个体、私营等私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成长性好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私营经济的实力已经相当强,存有大量的民间资本。这些都为私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北京私营企业在未来会生产出更多的文化创意名牌产品
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效益居同行业前列,顾客(用户)知名度和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北京已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部分企业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6年,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被评选为“北京名牌”产品。在网络游戏方面,金山公司的《网络情缘网络版》、完美时空的《完美世界》等产品实现出口创汇。《剑侠情缘》在越南已经占有80%的游戏市场份额;《完美世界》已经行销近10个国家,出口额超过了230万美元,占全国游戏出口额的10%以上。
但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产品和产业特色仍不够突出,还缺乏品牌效应。国外有专家认为,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需要建立一种具有不可代替性的区域品牌,这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做大做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仍需要培育更多的文化创意品牌产品和企业。相信在未来,北京私营企业会生产出更多的“北京名牌”产品。
(三)新闻出版等行业,开始获得突破性发展
由于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作者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版发行集团都纷纷北上,在北京建立分支机构,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贝贝特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北京发行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世纪文景图书公司等,这些都是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此外,相当一批外地的民营图书公司也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或在北京开展业务,如山东世纪天鸿、广东天时音像、福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四、北京私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北京私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环境
第一,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准入机制,创造宽松的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各种类型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促进北京私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和发展。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资助、咨询建议、知识产权保护、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场所、信息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采取提供办公场所、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降低其创业初期的成本。降低大学生、文化工作者等创业人群的创业门槛。
第四,完善产业链,围绕价值链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促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二)为私营中小企业搭建公共数字制作技术平台
建立公共技术平台,降低数字制作企业的设备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在数字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基地,搭建由大型数字技术公共服务系统、大型数据库储存服务系统、全园区宽带无线网络服务系统组成的公共技术平台。通过引进音频制作、合成编辑、渲染、二三维制作、大容量存储等具有共性的设备及相关软件,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搭建起设备、技术、人才一流的公共技术平台,为广告、音乐、影视、动漫、建筑等数字制作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改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投资创业环境,吸引企业在园区聚集,完善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为中小型私营企业提供资金扶持,改善私营经济的融资环境
加快成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贷款承诺、票据承兑等措施,促进创意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融资的良好格局。
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私营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例如,采用税收优惠、项目资助、房租减免、播出奖励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扶持私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新兴行业的发展
应当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培育创意职业阶层、营造创意产业环境、完善创意产业链条、生成创意产业集群,推动“技、艺、贸、资”一体化,促进私营企业在动漫、设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