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29 09:23: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市色彩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第1篇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妥帖的城市色彩设计可以凸显城市的文化品位,反之则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日本的城市色彩设计印象浅析,并期望能对中国的城市色彩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城市色彩设计日本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城市色彩设计是将现代色彩学原理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色彩规划研究学科。“城市色彩”(Urbancolour)一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对它的重视和研究是基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色彩混乱而展开的。①日本的城市化是在1869年明治维新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发展成为强国之一。笔者有幸到日本做为期一年的艺术设计考察,对日本各城市的色彩有强烈的印象,并期望能对中国的城市色彩设计有所启示。

一、知错就改的东京

没有一个城市在形成的初期,就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整体规划。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规划而不得不多次调整的漫长进程。现在日本或西方的不少城市的特色感,特别是在色彩上,多是经过研究并细致调整后的结果。巴黎是较早开始城市色彩规划的城市,80年代更是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颁布,其旧城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即使是必建的新建筑也尽量在色彩、体量和式样上与旧建筑统一,走进巴黎旧城会有置身中世纪的感觉。

东京在60年代为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或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和广告,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褪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为此,不少人对东京的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部门提出了严厉批评,迫使日本官方在70年代初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上的偏差,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该报告成为了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现在,有人提出了按奥运五色粉刷城市的“五彩北京”设想。笔者认为,这种为奥运会造气氛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做法一定要科学,东京就是前车之鉴。

二、留住历史的奈良

任何一座成功进行色彩设计的城市,必定要尊重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它的基本颜色,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尽量要与之和谐并适当进行对比。一座被蓝色海洋包围的城市,自然要区别于内陆城市的色彩。同时,任何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必定有一些历史文化积淀。

在日本的奈良,还有京都,建筑上因为承传了中国唐文化的特色,基本照搬了唐代的黄色琉璃大屋顶加红墙的土木建筑形制。今天的这两座城市,还完好地保存着拥有中国高僧鉴真像的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这些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样,至今还掩映在青翠的林木中间,显得特别的古意盎然,周围的新建筑也没有破坏这两座有着深厚唐文化色彩的城市,这是日本人自觉地对其精心呵护下的奇迹。在“二战”后期,美国实施对东京等城市的大轰炸中,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为这两座城市的完好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向盟军指挥官建议: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绝对不能炸,因为日本的古建筑不仅仅属于日本,也属于全人类,因此,这两座城市才幸免于难。

每座城市,因历史和风情的不同而对颜色偏爱有所不同,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城市色彩。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北欧的厚重和温暖等,这是不同城市的居民千百年来民族审美的结晶。这些城市的现代化扩展显然应该尊重其色彩传统,以延续其历史文脉。但是国内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有的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少有民族特色的街道、古镇因为旧城改造而丢掉了历史的颜色,即便有一两处古迹留存,也基本不成群落。

三、严格执法的大阪

日本并不是最早为城市色彩进行规划或立法的城市。意大利的都灵市,早在19世纪就注重城市的色彩规划,这一做法得到欧美很多国家的效仿。从实践层面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出台的措施就越细致,执法也越严格,今天人们能够领略到欧美各具特色的城市色彩,有赖于这些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但是没有具体涉及到城市的色彩;1968年《新城市规划法》开始涉及到城市景观的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各自城市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上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的矛盾,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的现象,1981年日本建设部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规范建筑活动。2004年,日本又通过了《景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

特别是在大阪,1995年出台了世界知名的系统色彩规划方案。②其主要方法就是在城市规划审批中增加了“色彩规划审批”专项。而这样的规定相当于拥有对建筑等行业的一票否决权。该色彩规划使该城市向着“水清、花香、草绿又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的现代城市的面貌前进。从实际效果看应该非常不错,每年有近100栋建筑面积大、楼层高的房屋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和检查。③

第2篇

关键词:公交广告;审美特征;审美价值

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呈现出媒体多样化、信息直播化、受众分散化的新特征。公交车作为城市的一道流动风景线,其本身无疑成了传播信息良好的载体,蕴含了无限的广告价值。人在流动,车在运行,信息在传播,城市公交系统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功用塑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交广告不仅仅是商业手段,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作为人们在生活中接触频繁的媒体形式之一,公交广告日益发展,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体验的提升,对公交广告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2.公交广告的审美特征

公交广告主要有车身广告、候车亭广告、拉手广告、车靠背广告等多种形式。公交广告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图形美、色彩美、文案美等,设计者通过多元素组合设计能够巧妙的对产品目标进行释义推广,并高效的加强目标印象,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设计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合理组合与搭配,在设计师巧妙地安排下,尽力完美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2.1 图形美

日本语言学家时枝诚记说:“通过语言得到的印象是抽象的,易逝的,可能只具有一般价值,掌握它需要时间,而通过照片得到的印象则是具体的,能够看到确定的例子,瞬间就可以记住。”充分说明,图形作为视觉语言运用在车身广告中,能达到直观的诉求方式。车身广告中的图形应具备简洁清晰,车体接触人群时间比较短,所以,复杂图形在短时间都不利于识别和记忆。图2.1的公交车内拉环抓手直接做成产品图形,简洁实用,独特的广告创意使受众在近距离感知品牌同时,也把品牌的人文关怀潜移默化的植入到受众认知中。

图2-1国外某手表品牌拉环抓手广告图2-2公交候车亭广告:雀巢广告

2.2 色彩美

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广告的色彩美是广告审美的一个重要特质。公交广告的色彩美,是指公交广告设计中的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赏心悦目的价值。如图2-2,这是设置在公交候车亭的座椅广告,红色的底色和白色的字母对比强烈,简洁醒目,不仅仅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在城市形象建设中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3 文案美

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的文字语言部分,与色彩相比,公交广告的文案似乎并没有那么引人夺目,但是一则好的公交广告文案往往能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起着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图2-3, 这个广告刻意留白,只有一句话的文案:“广州人,谁偷走了你的8小时?” 引发公众好奇心。广告右上方有醒目的南海桂城四个字,这是比邻广州的佛山桂城的一个城市形象广告。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除却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时间,那么余下的8小时理应是休闲娱乐时间。而休闲娱乐去哪,桂城用“偷走8小时”的文案制造悬念,引发注意,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商业效应。

图2-3广州公交站台广告:南海桂城广告

3.公交广告的审美价值

3.1有助于城市形象魅力的提升

戈公振在《中国史学报》中对广告做了这样的描述:“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发展之记录”。黄海澄在《艺术美学》中提出:“内容与形式在艺术作品中是一个整体结构,它所发挥的是整体功能,单纯形式因素难以独自发挥作用。” 从他们的观点可以看出,广告不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城市的精神风貌,体现出城市的文明程度,成为现代城市形象的特殊构成要素;广告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美化,优秀的城市公交广告,在传达广告信息的同时,迎合人们视觉审美需求,调节着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亮丽的色彩,新颖的创意表现形式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3.2有助于满足城市生活多样化需求

公交广告的日益发展是现代城市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公交媒体已经与城市生活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向人们传递着各种资讯与信息,并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活动与日常生活方式。城市公交在相对固定的路线运行时,可以根据不同受众需求来进行广告设计,如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商业繁荣的街区,可以放置丰富的商业广告,在文化区和城市门户区投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城市形象的公益广告等.配合运营周边环境投放的广告,形式多样统一,色彩绚丽和谐,既能突出商业氛围的繁荣商业发展,又能与城市形象相得益彰,满足城市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3.3 有助于引导道德价值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对受众就有教育引导的作用,是社会舆论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公交广告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亦传达新的生活观念、新的消费方式,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撒播形成一种隐形的文化环境。当下“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频频出现在公交车身、公交站台及其他的户外广告形式中,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配上简洁精炼的文字,为城市增添色彩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建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结语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公交广告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广告审美不仅仅注重其外在的视觉效果,更应深层挖掘其内在的审美文化。只有清楚地认识公交广告的审美特质和审美价值,使广告创作深入受众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才能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4规划项目(14YS33)。

参考文献:

[1]黄海澄.《艺术美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温华.《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的艺术融合》.汉江大学学报.2001

[3]李敏.《城市公交车身广告视觉心理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第3篇

1 城市导视系统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今,城市导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城市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导视系统担负着引导路人顺利到达目的地、向行人说明地形等责任,在环境布局中也是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导视系统不可或缺。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1)导视系统过于孤立混乱。这是我国诸多城市在设计导视系统时存在的最突出的共性问题。城市导视系统是一个城市视觉文化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从我国目前整个城市发展与设计行业的关系来看,城市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带领设计领域的同步进步。例如,设计师很少从城市整体形象出发设计导视系统,导致导视牌显得突兀,缺乏与整体城市环境并的协调。同时,对导视系统的材质、大小、位置等也考虑不足,导致部分导视系统的设计相对随意性。有些设计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无法从风格上统一把握导视系统设计,使其处于一种孤立混乱的尴尬局面。

(2)信息质量有待提高。如今,城市中虽然有着大量的导视牌。例如,公共交通系统导视牌、商业广告导视牌、[(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旅游景点导视牌等,但是我们常常仍无法从这些密集的导视牌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尤其是在地下商场和车站等场所,配置大量的装饰物和公共家具等,这些繁杂的视觉元素会导致导向信息淹没在纷乱的环境中,失去视觉焦点。城市导视牌的数量并不等于内容充实,换言之,导视牌可能没有在必要的地方传达着必要的信息。单纯追求增加导视牌数量,不仅会增加城市空间的压力,还会造成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态要求。

(3)导视系统破坏景观。在城市街道上,除了导视牌,还有其他许多设施。例如,广告牌、长椅、垃圾桶、公共宣传栏、路灯等,如果导视牌与这些设施没有经过系统设计,就会破坏它们之间的协调性,直接降低导视牌信息传达的质量与效率,也会使空间景象繁杂,破坏城市景观。并且,城市街道本来有限的空间如果设置太多的设施,会导致居民生活空间的压缩,降低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

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存在一些不足,改革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势在必行。将地域文化引入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使其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城市导视系统中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在遵循自然规则的前提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在城市导视系统中传承地域文化,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地域文化是人类“地域印象”的传承。库哈斯曾经指出:“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城市的记忆正在逐步消失,以后也许要靠图片来拼凑我们的记忆了……这种消失会导致没有中心、没有历史、没有特色的通俗城市大量涌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崇儒尚道的汉文化,有浓郁伊斯兰特色的清真文化,有逐草而生的蒙古文化,还有隐含八旗遗风的满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人文精神。如今的城市建设中,绿地、广场、街道、建筑随处可寻,但已经落入“千城一面”之嫌。而一个地域的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将其引用进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不仅可以彰显城市魅力,同时也能传承“地域印象”,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有序运行。

(2)地域文化是人类“地域认同感”的源泉。苏珊·朗格说过:“一件艺术品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人们去知觉或想象的。”这种供人知觉或想象的形式就是人类的情感归宿所在。在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不管其表现形式具有何种美感,地方文化情感的表达是难以割舍的,其本质就是地域性的自我认同感,可以弘扬优秀地域文化、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城市是文化的叠加,每所城市体现的地域文化正是这所城市的灵魂。将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促使生活在这所城市中的居民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展现城市导视系统的独特的识别特性。

(3)地域文化是人类“生活存在感”的证明。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能够直接反映该地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基本需求,而这种价值与需求不仅是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场所精神的载体,是该地区人们“生活存在感”的极好证明。在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不可避免地要沾有地域文化的味道,其在传扬非物质文化方面有着不容取代的重要作用。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要传承地域文化,使其证明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对地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还要注意不断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从现实出发,深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不断探索城市导视系统与地域文化的最佳契合点,引发人们的共鸣,认识到导视系统的功能与价值。

3 城市导视系统中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策略

导视系统不仅仅是路标路牌,在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传承地域文化特色,需要综合考虑地域色彩、人文传统、乡土风情等多种元素,这样才能设计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导视系统,使之成为城市的另一道景观。

(1)确认地域色彩特征。由于非语言性特征,色彩具有强烈的识别效应,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与性格,体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给观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今,色彩在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越来越被重视,有计划地采用具有地域个性特点和象征性诉求的优美色彩,能够在视觉传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设计师应主动确认、了解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了解该地域的主色,在设计中有的放矢地运用色彩。例如,有“江城”之称的湖北武汉,水是武汉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在城市导视系统 中就可以运用蓝色作为典型的象征色,与武汉的主体文化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设计师还要考虑地域文化的辅色,使其点缀城市导视系统。例如,武汉有战国时期的楚文化作为背景,设计师就要考虑到楚文化浪漫兼粗犷的特色,在导视系统中运用红黑色、黄绿色作为辅色,使色彩成为传递传统文化的载体。

(2)运用合理的材料素材。人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各种地域文化充实、丰富着人们的情感,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材料,它们是沟通消费者与设计者的重要桥梁。城市导视系统承载了对人们进行心灵慰藉和[(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情感陶冶的重任,还应依托各种体现地方特色的材料体现导视系统的个性和魅力。例如,在川西平原的西南部有一座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西来古镇,这座古镇有着平整的青砖街道、典雅古朴的木结构房屋,整座古镇的导视系统也透出特有的历史气息。古镇的导视系统采用的是自然的木材质与现代金属材质有机结合的设计,材料上各种信息使用的是最容易辨认的现代无衬线字体,这种材料设计法体现了现代人重新审视历史文化的态度,木材质体现的是一种禅意,金属材质体现的是现代性,这种设计手法值得设计师积极借鉴。

(3)提炼图形造型元素。作为城市导视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图形是空间信息最富直接性和形象化的视觉呈现,可以提供独特的信息方式,跨越国界的界限,成为比文字更通俗易懂的国际无障碍语言方式,使导视系统的导向功能更容易实现,同时也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师要提炼出符合地域文化的图形,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理念,使用的视觉造型元素应与城市的文化融洽结合。例如,位于美国中东部的肯塔基州的城市导视系统采用的是印第安神圣狩猎场、风向标、童子军营、内战军营、酿酒坊、水上生活剪影、二十世纪初的生活剪影、修建大桥和炼钢工厂这九个图形来记录这里的每一段历史。运用城市中最富有个性的图形向人们诉说这座城市的历史,使人们获得整体意象感知,了解城市发展文脉。

(4)完善城市整体导视系统。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形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工程。导视设计不仅要融合造型、色彩、嵌入式文化等要素,还应协调城市整体与特质文化的传承,推进城市文化创新,完善城市整体文化导向系统。

要做到城市导视文化的合理构建和有效传播,设计要考察城市地域文化状况,在整体风格中突出个性化设计,将区域文化统一性与多向性的结合,并做出针对性地调整。古彭城徐州不仅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汉传佛教的传播源头,拥有大量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为城市整体导视形象系统设计多样性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不同位置的导视媒介标识,指示性的标牌、介绍性的文字都要在导视设计中进行合理优化,而且要根据文化脉络来进行个体的文案归纳与设计。此外,导视设计、导视材料不仅要适应服务城市的整体文化、气候条件、而且要融合至城市特色环境之中。例如,徐州在汉脉城市建设大环境下,重视山(云龙山)水(云龙湖)相宜的优秀自然环境,并不断优化生态和人文环境。在此基础上,导视设计上,设计师协调古韵新景各方面元素,深挖徐州文化底蕴,构建“刘备泉”、“苏公塔”等“云龙十八景”专题导视设计配套设施,大幅提升了城市区域景观的文化品格,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随着徐州城市导视系统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城市导视传媒设计形式、内容表达与文化点的准确结合展现出独特人文风情,城市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也随之增加。

城市导视系统具有历史性和公共性等特征,决定其必须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设计师要从色彩、材料和图形等角度综合入手,使导视系统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同时也积极弘扬文化,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大陆:华夏出版社,2001.

[2] 吕文强.城市形象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鲍诗度,王淮梁,葛荣.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洪兴宇.标识导视系统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5] 吴云鹏.论城市文脉的传承[J].现代城市研究,2007(09).

[6] 王磊.广州城市导视系统的优化研究[J].大众科技,2010

(1).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街道,意象性,空间美学,色彩

1概述

1.1城市与街道

街道伴随城市而生,是城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线性空间。这一点,它是有区别于道路的。虽然两者都是行人习惯或潜在的移动通道,均为到达目的地而生,但街道一般指“两侧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也就是说,街道与人、建筑和环境空间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的走廊。在现代生活中,街道的商业功能和社会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人们的活动场所,在展现城市文化的同时,也记忆着城市的发展。

1.2城市街道的可意象性

所谓可意象性,就是更高意义上的可见性与可读性。城市街道能够产生意象性的主要有:

1)道路的交通特性,主要是由于城市的交通线的不同影响力。例如兰州市的南北滨河路、张掖路等,均集中着不同的交通流量,使其具有明显的意象特征。

2)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集聚地,它们能给观察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兰州市天水南路的终点火车站站前广场,由于此处汇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对此记忆深刻

3)街道自身的空间特性产生的意象性,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可以凭借直觉,或宽或窄来判断具体的街道。如兰州市东岗西路盘旋路口处,相对宽阔的街道能使得其成为识别它的一个重要标志。

4)沿街的立面特征,既有建筑的立面,也有植物的界面,都能使街道产生区别于其他的明显差异。如庆阳路和雁园路,两侧建筑类型就有所区别,前者是商业办公建筑,后者主要是居民楼,类型的差异带来的是立面风格的迥异,这对识别街道非常重要。

5)靠近城市色的部分增加了街道的意象特征。中山路由于终点是兰州的形象———中山桥,这种清晰的标志特征物是其他街道所没有的,视觉上的引人注目使中山路更有意象性。

2城市街道意象美学

2.1空间美学

城市的街道空间是由道路、建筑群、绿化、设施、小品等组成的面的围合,这种围合能够使街道本身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即人行走在街道中,能够体验和感受到街道两侧的封闭界面所带来的整体美感。街道空间的封闭界面能起到边界和界限的作用,对外,界面空间能形成生动活泼、富含活力、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对内,界面空间和其他元素能够组成人们生活的场所。

2.1.1水平界面

街道空间的水平界面是指由道路、广场等为主的底界面和以建筑屋顶所构成的天际线即顶界面组成。底界面是人们活动最为频繁,接触最为密切的一个界面,也是街道空间序列的开始,其作为空间的过渡,不仅能够缓解街道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巨大反差,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助于街道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过渡。屋顶素有建筑的“第五立面”之称,连绵起伏的屋顶构成了街道空间的顶界面,成为城市天际轮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示城市特色的积极因素。

2.1.2垂直界面

垂直界面主要是由临街建筑的边界以及树木、设施等组成,其中建筑的边界是街道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在街道空间中无论是活动行走还是停留,一般情况下都是与垂直界面相对的,因而垂直界面是人们在街道空间中的主要观赏面;由于其临街的特殊位置,建筑边界在围合建筑空间的同时又形成城市街道的垂直界面,既是建筑空间的外壁,又是城市街道空间的内壁;既属于某个经济实体私有,又是城市居民的“集体所有”;既表明了建筑的功能性质,又体现着城市的文化意象。由此可知,由临街建筑的边界所形成的垂直界面具有诸多的双重身份和属性,它是建筑与街道空间的中介,在建筑加入到街道环境之中的同时,街道空间也渗透到建筑之中。

2.2装饰元素

一般来说,具有装饰性的街道比视觉单调的街道更具有意象特征。建筑物沿街道两侧排列,彼此在形体之间也存在着映照与回应,而装饰就是其连接的中介,它的存在使得街道具有协调统一性,更富有趣味性。街道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沿街建筑的外立面上,它以不同的材质、色彩、造型体现建筑的形象与风格,同时又是城市精神和文脉的集中表现。从视距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来讲,人们对街道最初的感受是建筑的造型。即观察者与建筑之间距离过远(视点距离在300m~600m之间),无法观察到建筑的个体色彩和质感特征,对象整体形象和面貌较弱,这时候建筑的造型能够直接对观察者形成冲击,而建筑的造型一般体现在其比例和尺度上。

2.3色彩美学

色彩也是城市街道装饰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够带给人最直接的视觉印象。城市街道色彩是指城市的街道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包括建筑、绿地、道路铺装、指示牌、广告牌、河流等城市的内在人文景观和外在的自然景观。无论是水平界面还是垂直界面,其都能延伸到人们的活动空间,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进而达到情感共鸣。

2.3.1建筑色彩

建筑是城市街道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可意象的部分。建筑色彩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建筑的个性和表现力。单体建筑色彩设计主要包括墙体、地面、入口、门窗、屋顶、细部等几部分,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这几个部分之间的色彩关系。

2.3.2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植物绿化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相互协调和相互映衬。通常来说,建筑与周围的植物绿化能够形成图底关系,以绿化作为前景色即“底”,而建筑作为对象,即“图”,这种图底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人们对美的感受;同时,由于植物绿化,能使街道中两个无关联的元素在视觉上联系起来,从而增强街道的连续性;除此之外,植物本身造型柔和,它与建筑等这类僵硬的元素相结合,能够起到柔化的作用。

2.3.3植物自身的配置美学

城市街道植物在配置中,注重主从关系,首先要选择主调树种,形成街道的风景主体;其次在小空间营造中,要重视统一与对比的关系,即选择造型独特、形体高大的植物作为主景,而低矮灌木作为背景,使得整体构图关系不显重复。值得注意的是,植物的配置必须要考虑季相关系,植物的颜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故而在造景中要恰当配置不同的植物和花卉,以达到四季有景的效果,进而带给人们变化的、多样的视觉感受。

3结语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不同的居民生活观念、不同的日常生活习惯,在街道的整体形象建设时应该充分体现城市的这种个性,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征,使建设风格与城市个性和谐交融,进而提升城市街道的可意象性,以求营造出具有高度可识别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历史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平,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日]芦原义信.街道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边颖.建筑外立面设计[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温文瑞.城市街道景观中的色彩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5]侯双庆.城市街道景观美学的研究与分析[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6]黄超.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5篇

1.1好的功能划分立足引入自然环境的设计观念,提高室内舒适度,设计师应多引入人性化、自然化的观念和手法,分析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建筑空间特点,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节约资源,创造自然宜人的舒适空间环境。

首先,分析居室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果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我们应该设法借用。其次,分析居室的内部结构,包括空间部分组成,划分动静,公共、私密空间。要尽可能保留建筑的原来结构,少做隔墙、隔断。保证每个空间都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良好的通风采光。如果一定要通过隔墙、隔断来表达设计效果、设计理念,则要尽可能把握不影响通风采光这样一个原则,否则的话,必然导致采用其他人工方式照明,增加能耗。另外,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硬装修设计,尽可能简约。当然,简约并不是简单,它要求设计师要有专业的设计技能,熟练地运用设计技巧和装修材料来提升业主居室的装修品位,营造良好的居家氛围,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浪费。实际上硬装的复杂“满做”并不等于豪华,天花、吊顶、墙饰等过于繁杂的设计,即使居室显得压抑沉闷,也浪费材料。节约是我们现代社会所提倡的。

1.2良好的光环境就人类视觉来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在室内设计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可以形成空间或者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人对物体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一个好的室内设计方案很多时候需要靠灯光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但是在效果和节能之间我们应该做好取舍。当然能达到一种平衡是最佳的状态。比如:在室内划分动静两个区域,动———客人来时及会餐时要把大多数光源打开;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看电视或聊天时,在沙发顶上或背后设计几盏装饰性很强的造型灯(用节能灯),此时打开,自然就有另一种“静”的氛围,如此一来既能达到豪宅的效果又能满足节能方案。

1.3好的色彩视觉效果人对环境的感受一方面是生理上的,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如何保证达到真正的“节能”,这与专业的设计密不可分。室内设计中大面积色彩的使Journalof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2009年用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室内设计中色彩的设计[1]。

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应首先了解和色彩有密切联系的以下几个问题:空间的大小形式,空间的方位。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减少因为光线不足而长时间采用人工照明而减少节能。另外,因为色彩的冷暖感可以从心理上给人降温增温,从而可以将空调温度调高一些,或者将暖气开小一些。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可以随季节的变化而更换室内的一些软装饰,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2节能从材料入手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选择装饰材料后场制作,然后现场安装。据统计占整个装修成本60%左右的装饰材料,在现场装修时损耗率常在10%左右,但是如果采取“后场制作,现场安装”,可将材料的损耗降低2%~3%。在厨房的装修过程中,厨房的橱柜,可把后备板省略,后面直接就是瓷砖。除了节约材料外,后备板也有味且易生虫,受潮就很难处理。地板下铺活性炭:新居客厅铺的复合地板,很多人会在复合地板下面铺大芯板,现在可以铺一种叫铺垫宝的东西,加上活性碳,隔凉又隔潮而且不用黏合剂。减少建筑陶瓷使用量:家庭装修时使用陶瓷能使住宅更美观,不过,浪费也就此产生。部分家庭甚至存在奢侈装修的现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另外尽可能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塑钢门窗、节能灯等节能材料,尽量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

3节能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技术的支持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2]。

而要解决采暖和空调能耗做好的办法就是保温、增效、降耗。

3.1窗户“保温”性要强装修节能重点要做好室内保温。要特别注意选用符合所在地区标准的节能门窗,使气密、水密、隔声、保温、隔热等主要物理指标达到规定要求。使用中空玻璃塑钢窗;西向窗户最好安装可调控的外遮阳装置,并选择隔热保暖效果好的窗帘;不随意在墙面开槽,以免破坏原有墙面的内保温层;阳台与内室连通时要在阳台的墙面加装保温层。

入户门可在门腔内填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充玻璃棉或矿棉等防火保温材料,安装密闭效果好的防盗门,在外门窗口加装密封条。使用建筑玻璃隔热膜:当今的建筑物比以往越来越多地采用玻璃。流行的大开间、高顶以及大面积使用玻璃已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规范。但是玻璃窗在浪费能源方面却是臭名昭著:玻璃反射产生眩光,玻璃能导致热量聚集致使能耗增加,而建筑玻璃隔热膜一层膜相当于24cm砖墙,隔挡高达79%的热量,高隔热节能,降低空调费用,保持室内冬暖夏凉。另外还有一种具有节能环保功效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欧美发达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必须或鼓励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其用量的大幅度上升,获得了巨大的节能效益。我们也应该在这方面引起重视。

3.2暖气管“热”到好处家里的暖气管道,在装修改造时,一定要认真进行整体规划,有的地方完全可以不必保留暖气片。市场上有一种精确智能控制室内温度的温控阀。它可以感知室内自由热量(人体散发的热量)根据设定温度计算定内所需热量调节散热器达到舒适目的,并且可以设定一周温度模式。比如白天家里没人可心设定8度,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班人回家前30分钟能将定温调至18度。

另外可将客厅设定22度,卧室16度,而卫生间可更高一些,洗澡时更舒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更好的利用分户计量,真正达到节能、经济、舒适的目的。另外,暖气片作为采暖主要来源,对其进行装修时,宜少包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散热性。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暖气片包饰时,通常的做法是将上边用板材封闭,只留出正面的部分,或花饰,或百叶,或其他形式。这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冷热气流的方向问题,我们应该将暖气片上边也应该留空,供气流上下很好的循环,提高室内气温,减小能耗。

3.3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将会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计算表明,对于一间不采暖的房间从周围房间获取传热量可维持12~14℃室温,其他用户有近1/4~1/5的热量传给了该房间,其他用户将多支付这部分热费,很不合理。所以有必要增强户间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3]。作为顶层住宅,我们同时还要考虑屋面给室内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造成的能源消耗,除做好屋顶保温隔热工作之外,可以大力推广屋顶花园,一方面节约能源,另外一方面,可以解决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没有屋顶绿化覆盖的平屋顶,夏季由于太阳的直接照射,屋面温度比气温高许多,不同颜色和材料的屋顶温度升高幅度不一样,最高的可达到80度以上。

而经过绿化的屋顶上,夏季绿化较好的屋顶,其种植层下屋顶表面温度仅仅20~25度左右,有效阻止了屋表面温度的升高从而降低了屋顶下室内温度。如果屋顶是地毯式草坪,墙壁是爬满凌霄,常春藤和爬山虎的,那么在夏季室内温度可下降2~4度,可节约空调耗电量的20%~40%。相反,在冬季,地毯式植物组成的“毛毯”层对屋顶起到保温的作用,平均气温要高2~4度[4]。

3.4大力推广太阳能的使用新能源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不衰竭的新能源。在新世纪中,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太阳能具有普遍性、永久性、无污染性、安全可靠性。而且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4节能需要提高人的意识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家庭用能的升级。一个普通的城市家庭在用电,用水,用气等都有大幅度增长。

家庭能源开销也水涨船高,因此,无论是从自己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节能要求来讲,我们都应该树立强的节能意识。

4.1家庭照明改用节能灯以高品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不仅减少耗电,还能提高照明效果。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节电约7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按照全国每年更换1亿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支白炽灯的保守估计,可节电71.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686万吨。

4.2在家随手关灯养成在家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每户每年可节电约4.9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7千克。如果全国3.9亿户家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都能做到,那么每年可节电约19.6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88万吨。与此同时,除了有节约用电的意识,还包括节约用水等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活动。除上所列举的有关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的节能方法之外,还有诸如生态建筑技术体系,导光产品,可调节的自动照明技术等节能方式。都有待大家一一去认识和接受[5]。

5结论节能问题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重点目标之一,而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关于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节能问题,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国家法律不够完善,尤其是对普通民众,没有很强的约束机制。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望政府能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健全节能法律措施。

参考文献:

[1]季翔,陈志东.苏北地区住宅建筑节能与室内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03(9):26-28.

[2]王超,周冰,徐兰兰.浅析建筑及室内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7):249-250.

[3]夏大明,王峰.住宅建筑节能与室内设计研究[J].江苏建筑,2005,3(101):17-18.

第6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室内环境,地面铺装,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整个建筑室内的铺装过程中,地面的铺装是整个装饰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对整体的装饰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进行地面铺装过程中,其最为重要的就是充分合理的利用室内有限的空间,利用可获得的装饰材料,充分发挥出施工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实现整体装饰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为居民是生活和工作创造和谐温馨的环境。

二、住宅室内环境的地面铺装施工探讨

1.严格选择室内的铺装材料并规范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品种繁多,风格各异的材料市场中,如何选择地面铺装的施工材料,并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将会是整个地面铺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将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一)地砖的选择和应用

在进行地面铺装过程中,地砖的选择将会至关重要,由于地砖的种类较多,色彩和规格也各不相同,而且相对而言容易清洁,在进行地面铺装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地砖,不仅仅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室内空间,也能够让地面的铺装获得实用和美学等多种价值。在地砖选择和使用时候,一般而言,要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

首先,要考虑地砖和室内环境的协调性。在进行地面铺装过程中,要结合每个人的不同风格和品位进行选择,在规格和颜色,样式上都注重协调,从整体角度出发,兼顾局部的色泽和风格协调。

其次,要综合考虑到地砖和室内环境的搭配性。在进行地面铺装过程中,有多种材料进行选择,而且这些材料之间很多是可以相互取代的,比如,当一些单板贴到一些相对而言是比较陡峭的梯子或者过道上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装饰瓷砖或者是使用一些比较优雅的支柱,如此,可以让整个空间的搭配更具有美感。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进行地面铺装过程中,铺装的质量和安全是整个铺装过程中的核心。要严格控制好各种铺装材料的质量,确保铺装过后使用中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卫生间和厨房等地很容易受潮,容易被淋湿,可以选择一些防滑的材料,耐蚀的材料,如此,可以防止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地毯的选择和应用

门厅,一般铺设地毯或小尺寸垫。这样,人们在门口时,眼睛明亮,而且也发挥了清洁的作用,适用于化纤等,以促进地毯清洗和维修的选择。一个更大的空间,客厅如果可以选择重耐磨的地毯。地毯面积略大,最好的可以放沙发下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效果。如果房间小,选择地区略高,地毯越来越大,他们可以选择圆形地毯。

卧室,适合温暖和舒适的环境,使地毯的质地很重要.羊毛地毯和真丝地毯是注重生活品味和质量的选择。如果您觉得满座是一个小的豪华地毯,可在床上地毯基础上放。一个更大的床或没有床毛毯箱应放在靠近门床上,或在床的两侧一边。儿童的房间既易于清洁,防滑的尼龙地毯是最佳选择。浴室适用于小型地毯和脚垫。

家居地毯底色及图案的选择。选择地毯,背景颜色应该与装饰结合在一起。只有房间的所有相关的颜色。房间要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果房间的其他部分已决定颜色,那么它应该使他们与同类色地毯的颜色。如果选择有图案的墙纸,沙发或装饰画,从他们选择了一个颜色作为地毯的颜色。地毯模式也应从不同的装饰风格协调一致。一般欧洲的宫殿风格装饰选择宫廷“美术式”、“采花式”的地毯图案。这种地毯图案繁复,花纹在中国和美国,充满了异国情调。随着复古家具,豪华典雅的中国式红木家具,例如加载饰品描绘应选择花鸟山水的景观,福禄寿喜地毯和其他中国古典图案花,虽然现代风格的装饰风格可以选择简单,干净的地毯或抽象的图案。

2、严格控制铺装的色彩搭配

在居住空间中,色彩可以丰富而生动地表现室内环境的构成要素,而地面铺装的色彩则起着构成环境基调的主导作用。一个合理的地面铺装配色将对室内氛围和环境产生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色彩的选择方面,居住空间中地面铺装的色彩应依据空间的尺度、功能和主题风格等要求来合理选择。

例如,在大尺度的空间中,为了减少人的孤独感,应尽量采用饱和度偏高的色调;若是房间狭小,为避免压抑感,使用浅淡的乳白、蛋青等颜色,可以使房间显得大一些。另一方面地面铺装颜色可以空间功能性作为标准。

例如,卧室是追求私密性的空间,应采用温暖、柔和的色彩;厨房和卫浴间需要营造出一种干净、朴素的感觉,所以应以冷色调为主,如白色、蓝色等。其次,色彩的搭配也是室内环境效果的重点。

地面铺装的色彩也应注意与整个色彩格局的搭配,从而使整个室内环境因恰当的配色而更显和谐、完美。居住空间中的色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背景色彩、主体色彩、点缀色彩。在实际操作中,以下三点色彩搭配原则必须予以考虑:第一,同种色类的搭配。地面铺装的色彩应与室内色彩保持统一,室内空间应有一致的色彩倾向。第二,类似色类的搭配。用若干种在色环上互相接近的颜色,将其明度、彩度等作适当地调节变化,从而增强色彩的表现力。第三,对比色的搭配,补色的色彩反差搭配。搭配时使用互为补色的其中一种为主色,另一种为辅色作为陪衬。

3、功能与搭配合理运用

在地面铺装前就要考虑室内空间的不同功能,然后再进行合理的铺装。居室的其他色彩包括天花板、墙面、家具的色彩。天花板、墙面的色彩通常应用浅淡色彩;由于家具色彩在室内环境占着主导地位,应随着居室主人的喜好来选择;而地面色彩的选择也应遵循与家具色调统一、与墙面色彩相呼应的原则来搭配。材料质感与色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粗质材料使人感到有力量、稳重、粗犷,细腻的材料则使人产生精致、细腻和轻松的感觉。在地面铺装中,大空间、大尺度、大面积的居室宜采用粗质材料,反之则应采用细腻材料。

三、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有了更为强烈的追求,室内环境将会对整个局面是生活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室内环境地面铺装过程中,要综合考到多种因素,从地面铺装材料的选择,各种材料的规范使用,室内的地面形态设计,室内的功能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兼顾实用性和美学价值,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整个地面铺装的效果和目的。

参考文献:

[1]庞经纬 室内装饰地面铺装材料的选择及运用 [期刊论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5期

[2]高焱 浅谈室内装饰地面铺装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1期

[3]唐召群 吕斌 浅析《木质地板铺装、验收和使用规范》国家标准报批稿 [期刊论文] 《人造板通讯》 -2005年5期

[4]孙世钧赵运铎陈庆丰 木地板的铺装与节能 [期刊论文] 《应用能源技术》 -2002年5期

[5]杨翊 地毯清洁设备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期刊论文] 《清洗世界》 -2003年12期

第7篇

    【论文摘要】:根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和经验,文章对城市景观构成元素做了简短的介绍和评析。其中,分别对地面铺装、台阶、坡道和路缘石及雕塑小品从设计和具体实施上都说明,让其为丰富城市景观和优化城市规划服务。这些分析对城市硬质景观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1. 前言 

    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形成一个城市面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景观设计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处理,原有场地特点的利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广场、步行街的布置,街道小品以及市政设施的设置等,既涉及功能,又涉及视觉及心理问题。传统的景观设计概念以绿化为主,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景观的功能要求日益突出,同时在美学上也要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所以城市硬质景观大量使用,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在构成城市硬质景观的基本要素上,如铺地、台阶、雕塑小品等,通过理论性的详细介绍,针对性地说明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构成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富有参考性和启发性,对如今开展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 

    2.1 地面铺装 

    区别于自然环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质铺装处理。这除了需要满足高频率、高强度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因为铺装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可以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以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同时通过铺装图案的变化,还可以创造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 

    在做地面铺装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因素:首先应当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他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的零乱感,所以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近的铺装材料及形式颜色。第二是安全性。应当保证铺装功能所必需的强度要求,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行人发生危险。第三是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在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应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的关系,这点相当重要。 

    地面铺装材料很多,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花砖、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出选择。沥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简单,常用于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的路面铺装。彩色的沥青路面的使用,还可以改变景观的单调性。混凝土路面因造价低,适用性强而被广泛使用。现浇混凝土铺地要注意伸缩缝的设置,而混凝土砌块铺装则更加灵活。花砖路面 的色彩丰富,式样与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营造出欢快、华丽的气氛。常用于公共设施入口、广场、人行道、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的路面铺装。天然料石,特别是花岗岩铺地,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沉稳的气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为了避免大面积硬质铺装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结合绿化,形成嵌草铺装。 

    2.2 台阶、坡道和路缘石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由于各种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变地坪高度的变化,而地坪高度的变化也往往产生出丰富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改变地坪高度的景观设计有台阶、坡道和地缘石。 

    台阶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从一个地坪高度转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时也具有突出该场地环境特征的巨大潜力。当台阶设计成狭窄而有亲切感,宽阔时而有雄伟的感觉,可以封闭而神秘,也可以开敞而连绵。他们将是逐渐引人入胜,以戏剧性的手法诱使行人到达观感的极好手段。 

    地缘石是一种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栽植,以及区分路面铺装而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分界处、路面与绿地分界处,不同的铺装路面的分界处等位置的构筑物。路缘石的种类很多,有预制混凝土、砖、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丰富。 

    2.3 雕塑小品 

    雕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向人们传达着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地理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往往就构成了城市或社区的特征标志。城市雕塑类型很多,其中一类属于小品式雕塑,其题材大多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动、植物为主,注重反映民俗风情和场所特征。雕塑为了求得与环境相协调,应在规划、构思、制作等方面认真考虑。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处位置与周围建筑及自然环境是否相协调,在景观构图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与道路交通的关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适宜的空间,并以什么造型"语言"吸引过往行人的视觉并影响他们的观赏心理。第三是体量尺度:特别小品类雕塑,应同观赏者保持亲切的关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为人们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许多优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简练、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寻味、发人遐想。传统的雕塑以石、铜材料为主,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雕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动态艺术、视幻艺术、电子艺术、光影艺术以及音响艺术表现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 

    3. 结语 

    在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环境的现状。要科学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态平衡的机制,运用现代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创造一种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观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然而,在现代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存在很严重的雷同现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据城市原本的自然条件,随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也会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观的设计是由政府官员决定,其为追求政绩,很少实在的考虑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动性,而又与施工人员欠缺沟通,最终的设计成果就留下很多遗憾。因而,要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充分沟通,创造出有特色和体现城市特点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唐学山, 等. 园林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第8篇

关键词:服装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模块 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选题确定以后,指导教师将根据选题的已知要求、条件和学生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具体分组,初步拟订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预案(色彩、款式、风格、面料分析)、设计草图、服装效果图(设计一个系列服装5—10套)、服装款式图及工艺设计说明等,同时要求学生对每系列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综合考虑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即:服装的面料、服装的款式、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工艺及配饰等整体协调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