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影像和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和医学影像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6:53: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影像和医学影像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影像和医学影像技术

第1篇

【摘要】 为弥补解剖结构图像(CT, MRI, B超等)和功能图像(SPECT, PET等)的各自不足,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有了较大发展. 本文从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中,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的结合是一个发展趋势,在肿瘤的精确定位、早期检测和诊断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诊断显像;图像融合

0引言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根据医学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内涵,可将医学影像分为两大类: 解剖结构图像(CT, MRI, B超等)和功能图像(SPECT, PET等). 这两类图像各有其优缺点: 功能图像分辨率较差,但它提供的脏器功能代谢信息是解剖图像所不能替代的;解剖图像以高分辨率提供了脏器的解剖形态信息(功能图像无法提供脏器或病灶的解剖细节),但无法反映脏器的功能情况.

目前这两类成像设备的研究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双方都在逐步弥补自身弱点,如MR的功能成像开发以拓展其功能,SPECT, PET新型晶体开发以增强自身的空间分辨率;另一方面,双方均在不断地增强自身强项,如MR开发不同新型成像序列,CT的螺旋层数不断增加,PET的晶体数目越来越多. 这使得各自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所造成的图像信息局限性,使得单独使用某一类图像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进展缓慢,往往事倍功半. 由于上述原因,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1].

1图像融合(image fusion)技术的内涵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目标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图像处理,提取各自信道的信息,最后综合成同一图像以供观察或进一步处理[2]. 简单来说,医学图像融合就是将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两种医学成像的优点结合起来,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其最终结果是1+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图像融合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材料技术等的飞速发展而获得重大发展,经历了异机图像融合和同机图像融合两个阶段.

2异机图像融合

2.1异机图像融合的研究内容在同机融合显像设备没有出现以前,图像融合的研究仅限于异机图像融合. 最初其研究内容仅限于相同或不同成像模式(imaging modality)所得图像经过必要的几何变换,空间分辨率统一和位置匹配后,进行叠加获得互补信息,增加信息量. 而现在,异机图像融合的研究范围包括: 图像对位、融合图像的显示和分析,利用从对应解剖结构图像(MRI, CT)获取的先验信息对发射型数据(SPECT, PET)做有效的衰减校正、数据重建等[3].

2.2异机图像融合的基本方法按图像融合对象的来源可分为同类图像融合(innermodality,如SPECTSPECT, CTCT等等)和异类图像融合(intermodality,如SPECTCT, PETMRI, MRICT, MRB超等). 按图像融合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同一患者的图像融合、不同患者间的图像融合和患者图像与模板图像融合. 按图像融合对象的获取时间可分为短期图像融合(如跟踪肿瘤的发展情况时在1~3 mo内做的图像进行融合)和长期图像融合(如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时进行的治疗后2~3 a的图像与治疗后当时的图像进行融合). 临床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不断设计出更多的融合方式.

2.3异机图像融合的主要技术图像融合的步骤大致为: 特征提取,设计误差评估方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使误差最小,将变换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对位和综合显示,分析综合数据. 其中对位技术是图像融合的关键和难点[4].

2.3.1特征提取特征提取可分为内部特征提取和外部特征提取内部特征主要是人体解剖结构特征,如颅骨、脊柱、胸骨、肋骨、关节;膈下软组织,如脾、肝、肾等等. 外部特征是为进行融合处理而特制在两幅图像上均可见的体表标记物. 据文献报道使用的外标志物有进行脑图像融合的头罩、牙环,胸部、腹部图像融合采用的背带,四肢图像融合采用的支架,甚至颅骨嵌入螺钉等等. 采用内部特征的优点是不需要对患者做预处理,可进行多次融合方法分析,缺点是难以实现融合自动化处理,需要人工干预,融合的精确性往往与经验有关. 外部特征的优点是特征明确,易于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缺点是预处理复杂,并且由于而引起的脏器与体表标记之间的位移误差难以避免.

2.3.2误差评估方法常用的有基于相似度的误差评估方法(以相似度最大为最优)和基于距离的误差评估方法(以距离最小为最优).

2.3.3图像处理图像预处理: 对于有条件的图像进行重新断层分层(reslice)以确保图像在空间分辨率和空间方位上的大体接近. 几何变换: 主要包括尺度变换、平移、旋转等.

2.3.4图像的对位将处理好的图像按误差最小的原则进行对位. 按外部特征进行对位的方法以两幅图像上的特征点配准为对位成功. 按内部特征进行图像对位法主要有两种:图像分割配准和像素特征配准[5].

图像分割配准法分为曲线法和表面法,在目前实际应用中较多采用. 因分割算法通常是半自动的,需人为参与,其配准的精度受限于分割的精度. 理论上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配准,但现在常用于神经系统成像和矫形外科成像. 曲线法是将一些具有几何特征的线条(如脊线)或栅格提取出来进行配准. 但是,曲线法要求图像有较高分辨率,以便提取几何特征. 表面法的代表算法是“头帽法”: 从一幅图中提取一组轮廓点作为“帽子”,从另一幅图中提取表面模型作为“头”,然后使用Powell搜索算法(使帽点和头表面间的距离平均平方和最小)来确定变换关系. 采用表面匹配技术可以对SPECT和PET的心脏图像进行了对位融合.

表面配准算法不仅用于3D刚性(rigid)变换,而且可用于3D弹性(elastic)变换,从而为一些组织器官的配准,如心脏、肝脏、肺等,提供了可能性. 但这种方法与其他基于组织分割的算法一样,配准精度受限于组织分割的精度. 近年来,由于分割算法的复杂程度降低、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斜面匹配技术在计算距离变换上的优势,此法被普遍应用. 表面配准法主要应用于PETMR图像的配准,由于SPECT图像的边界模糊,不宜使用此法. 像素特征配准法[6]: 像素特征配准法与其他内部特征配准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以图像灰度为配准依据,不需要对图像原始数据进行预归纳或预分割,其常用算法有主轴矩配准、全图像信息配准和图谱法配准. 主轴矩配准: 是将图像灰度内容转换为数量和方向的几何表示. 目前大多是从零阶及一阶矩中计算出图像的质心及主轴,再通过平移和旋转使两幅图像的质心和主轴对齐,达到配准目的. 此法对于数据缺失比较敏感,细节丢失或形状的病理性改变均会影响配准结果. 但此法实现了自动化,且十分快捷,易于移植,目前多用于粗配准. 全图像信息配准: 是在配准全过程中使用全部图像信息,使用的算法有区域相似性测量法、最大互信息法、相关法、联合熵法、条件熵法等. 此方法适用性最广,它不象其他内部特征法那样需先进行灰度图像的信息压缩提取,而是在配准过程中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图谱法: 用于患者间的图像配准同一解剖结构的形状、大小、位置都会因解剖和生理上的个体差异有很大不同,这就使患者间的图像配准问题成为当今医学图像分析中的最大难题. 因此就要有一个详细标记人体各个解剖位置的标准化图谱. 用图谱法对两个患者的PET或MRI图像进行比较时,首先把二者的图像都映射到一个标准化的图谱空间去,然后在此空间中进行比较. 使用内部特征定位不需外加定位装置,但要求两幅图像要有相似结构或共同特征才可进行匹配. 定位的精确度是由具体的算法来决定的.

2.3.5融合数据的分析以某种算法将融合图像数据综合显示并做定量分析. 有些影像学工作者提出了如融合图像中像素CT值/SPECT计数等数值分析方法,但由于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时间较短,各种融合数据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检验确定.

融合图像有多种直观的显示方法. 常用的有断层显示法和三维显示法. 融合图像的显示往往以某个图像为基准,该图像用灰度色阶显示,另一个图像迭加在基准图像上,用彩阶显示[7]: ① 断层显示法: 对于某些(得到原始数据)图像融合,可以将融合的三维数据以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断层图像同步地显示,便于观察者进行诊断. 这是融合图像最常用的显示方法. 这种显示要求观察者对于图像三维层面的特征有丰富的经验; ② 三维显示法: 将融合的三维数据以三维图像的形式显示使观察者可更加直观地观察病灶的解剖位置,在外科手术设计和放疗计划制定中有重要的意义.

2.4异机图像融合的现状目前对于刚性组织的对位已基本解决,如脑部异机图像融合[8],而对于非刚性组织(如腹部)的对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图像对位技术上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确保完全、通用、有效的方法.

3同机图像融合

同机图像融合是伴随着同机显像设备的发展而发展的. 1991年,Hasegawa等[9,10]人首先提出了同机图像融合设备的设想. 1999年,通用电器公司(GE)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医用同机图像融合设备Hawkeye,它将XCT球管、探测器及放射性核素探头装在同一旋转机架上,患者可同时进行CT和SPECT检查. 得到的X线图像不仅可以用来与SPECT图像进行融合,还可以通过不同软组织及骨骼对X线与γ光子的不同衰减比例因子,由CT值计算线性衰减系数,进行SPECT的衰减校正. 由于这一台划时代设备的出现,使得图像融合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图像融合设备显像过程中,患者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检查,其变化由计算机精确控制,且不同显像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暂,从根本上解决了异机图像融合中的最大难题:对位技术的准确性. 在CT与SPECT图像融合的领域内,它具有了所有异机图像融合的优势,而且实现过程更为简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11]. 因此,这一设备从产生之日起,就对影像医学特别是影像核医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影像医学临床诊断.

在Hawkeye之后,GE公司、西门子公司及飞利浦先后推出了第二代图像融合设备: PET/CT[12],其功能在Hawkeye基础上更进一步,定位更加准确,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有此设备十余台.

相比PET/CT,PET/MR的研究更加令影像医学工作者期待. PET/MR除具有所有PET/CT的优点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软组织信息,其提供的组织信息可应用于高精度的PET图像衰减校正,从而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 目前,美国将PET晶体置于MR内部,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的PET/MR,并已获得了大鼠脑部同机融合图像[13],相信PET/MR很快将进入临床.

4展望

总之,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中,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的结合是一个发展趋势,而图像融合的潜力在于综合处理应用这些成像设备所得信息以获得新的有助于临床诊断的信息[14],在肿瘤的精确定位、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功能成像设备和解剖成像设备杂交技术的出现,图像融合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Davide W, Simon R. Combining anatomy and function the pathto image fusion [J]. Eur Radiol, 2001;11:1968-1974.

[2] 蒋长英. 什么是“医学图像融合”[J]? 抗癌,2003;(1):36-37.

[3] 张孝飞,王强.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综述[J]. 广西科学,2002;9(1):64-68.

[4] 刘敬华,钱宗才.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2;15(5):258-259.

[5] 俞亚青,田学隆,闫春红. 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分类及现状[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8):114-118.

[6] 姜庆娟,谭景信. 像素级图像融合方法与选择[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25):116-120.

[7] 唐庆玉,王宇. 医学图像融合显示的几种方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2;8(3):14-15.

[8] Ferroli P, Franzini A, Marras C, et al. A simple method to assess accuracy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electrode placement: Preoperative stereotactic CT + postoperative MR image fusion [J].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 2004;82:14-19.

[9] Hasegawa BH, Stebler B, Butt BK, et al. A prototype highpurity germanium detector system with fast photoncounting circuiry for medical imaging [J]. Med Phys, 1991;18:900-999.

[10] Lang TF, Hasegawa BH, Liew SC, et al. Description of a prototype emission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system [J]. J Nucl Med, 1991;33:1881-1887.

[11] Schillaci O. Functionalanatomical image fusion in neuroendocrine tumors [J]. 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 2004;19:129-134.

[12] Townsend DW, Beyer T, Blodgett TM. PET/CT scanners: A hardware approach to image fusion [J]. Semin Nucl Med, 2003;33:193-204.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肿瘤;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1(b)-019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cal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in cancer radiotherapy by takeing CT-MRI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and January 2014 were included. They all underwent CT and MRI scanning. We compared CT image and fusion image in determining the target volume and radiation dose. Results The tumor volume was 72.45cm3 on the CT image and 51.12cm3 on the CT-MRI fusion image, and the area of target tumour cells determined by the CT-MRI fusion image was precise than that determined by CT imag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dose of radiation to the bladder and rectum showed that the minimum radiation dose and maximum radiation dose of the fusion image were bot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T ima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dical image fusion technology; Tumor; Radiotherapy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1]作为当代科技与医学影像相结合的计算机信息融合工程,为临床肿瘤诊断、治疗提供多模态图像,为医学诊断提供了更确切的医学信息。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通过各种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准确勾勒出肿瘤靶区轮廓,使肿瘤放射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2]。该文将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名前列腺癌症患者,应用CT―MRI融合技术确定前列腺癌强调放疗靶区,综合分析、探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症患者50名为研究对象。病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5.32.2)岁。所有患者经医学图像及病理学检查符合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癌症病程情况为T2bT3a期21例,T3bT4期9例。

1.2 方法

1.2.1 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当天清晨保持空腹状态。医学图像扫描前1 h饮用1.5%泛影葡胺水(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药厂,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3021004),扫面前15 min肌肉注射15 mg盐酸山莨菪(国药集团容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1023400)。由本科专业医师操作行CT扫描,扫描范围从第3腰椎至坐骨结节下缘约 5 cm。患者于第二天CT扫描时间短进行MRI扫描,扫描前1 h喝800 ml温开水,其他操作与CT扫描一致。

1.2.2 放疗靶区勾画 运用图像配准软件对CT扫描及MRI扫描图像进行配准,并将配准图片传入放疗计划系统,根据CT及CT-MRI融合图像勾画患者前列腺、精囊的体积,并勾画出膀胱、直肠、股骨头周围的正常组织。对勾画的肿瘤体积进行化疗,化疗剂量根据照射体积计算。比较患者CT图像与融合图像放疗靶区体积大小,以及各部位的照射剂量。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肿瘤体积勾画体积比较

50例患者采用CT图像勾画的肿瘤体积为(72.45±2.35)mm3,采用CT-MRI融合图像勾画的肿瘤体积为(51.12±2.12)mm3,CT-MRI融合图像确定的肿瘤靶细胞范围更加精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4,P

2.2 放疗照射剂量比较

对膀胱、直肠等部位的照射剂量选择上,CT图像技术的放疗最小照射量为与最大照射量均大于CT-MRI融合图像的放疗照射剂量,(详见表1)。采用CT图像与CT-MR融合技术,两组数据比较:膀胱最小照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6,P

3 讨论

3.1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讨论

3.1.1 几种主要的医学图像融合技术 目前临床成像设备主要有CT、MRI、SPECT、PET等[3],为临床提供多模态的医学图像。图像融合技术在放疗中的应用主要有:①CT与MRI融合。CT图像应用于肿瘤放疗中对高密度组织比较敏感,图形稳定不易发生变形的优点,但对软组织边界显示不清晰[4]。MRI图像则提供了较高的空间分辨度,对浸润性肿瘤软组织更加敏感,能清晰显示图像的边界。二者的融合对某些特殊部位,如脑部、前列腺要求精度更高的靶区位置时,图像融合就起到了互补作用,可以帮助医师确定肿瘤边界。②CT与MRSI融合[5]。在胶质瘤的放疗中,MRI图像技术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和复发控制效果不明显。MRSI技术相比于MRI技术能更加清楚显示肿瘤位置及形状,还可以同时显示代谢水平的有关信息。CT与MRSI融合能提高部分肿瘤的控制效果。③ CT与PET融合[6]。肿瘤细胞具有增殖快、转移速度快的特点,PET可以根据失踪化合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对比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代谢水平。PET显示的活性肿瘤区域图像与CT图像图像融合技术可提高图像对肿瘤病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指导精确肿瘤化疗区域与化疗药物的剂量控制。

3.1.2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操作步骤 第一,预处理。医学图像预处理是对选定的图像信息进行增强对比度、噪声去除、统一图像大小、格式、分辨率,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分割等各项处理[7]。

第二,图像配准。配准首先应选择适合的图像特征量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再根据图像的特征量确定几何变换,以相似性测度函数检验所选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似程度,并通过改变参数使测度函数值达到最优,最后执行整体变换。

第三,创建融合图像。首先应进行图像数据的融合,以图像为基础的融合是通过各种图像预处理方法使图像最终呈现的效果达到最佳,以像素为基础的融合即尽量提高图像清晰度。完成图像数据融合后,最终通过伪彩色显示法、断层显示法和三维显示法等显示方法使临床医师能够通过直观的图像进行疾病诊断。

3.2 该次研究结果讨论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使传统化疗计划的确定摆脱了单一模态数据指引,以不同图像技术的优点弥补不同技术存中在的不足,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可确定肿瘤分布位置,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与灵活性,对恶性肿瘤的控制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研究中采用CT-MRI融合图像确定前列腺癌强调放疗靶区的应用中,可以看到,CT图像勾画的肿瘤体积为(72.45±2.35)mm3,采用CT-MRI融合图像勾画的肿瘤体积为(51.12±2.12)mm3,CT-MRI融合图像确定的肿瘤靶细胞范围更加精准。另外,肿瘤靶细胞区域的体积大小与放疗照射剂量密切相关,放疗区域确定越大,使用的放疗剂量越多,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CT-MRI融合图像放疗剂量明显少于CT图像,化疗的毒副作用更少。该次研究与胡玉兰等[8]关于CT-MRI融合图像确定前列腺癌放疗靶区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认为可以利用图形融合技术进行靶区勾勒,以减小误差。

综上所述,医学融合技术在肿瘤放疗中已有广泛应用,各种医学显像技术取长补短,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兴波,陈炀,叶岭,等.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105-106.

[2] 赵琦,钱永红,王琨,等.CT、MRI 图像融合技术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4(z2):163-164.

[3] 宋永浩,夏海波,周诚忠,等.CT/MRI图像融合在骨转移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和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3):412-144.

[4] 金烁.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及其在放射治疗PET-CT系统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 李凯,苏中振,郑荣琴,等.三维超声-CT图像融合评价肝癌消融安全边界[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8):719-722.

[6] 吕宗烨.常规超声、CT检查及超声/CT融合成像对肾肿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21.

[7] 张德智,梁萍.肝脏超声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5):375-377.

第3篇

【摘要】 目的 观察樟脑丸挥发环境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小鼠分为2大组(Ⅰ、Ⅱ组),每大组20只小鼠,Ⅰ组进行跳台实验,Ⅱ组进行避暗实验。每大组再均分为樟脑丸环境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樟脑丸挥发环境中3 h后立即取出和正常环境中,24 h后对2组小鼠进行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记录、比较各组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 樟脑丸环境组小鼠的错误次数较对照组增多(P

【关键词】 合成樟脑丸;对二氯苯;学习记忆;跳台实验;避暗实验

目前,许多市民选用樟脑丸进行防虫、防蛀、防霉,而市面上的樟脑丸均以对二氯苯(p-dichlocrobenzene)为原料合成,人体可通过呼吸系统、皮肤接触等摄入一定量的对二氯苯。进入体内的对二氯苯会对神经、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对孕妇、小孩影响则更大,误食甚至导致死亡。有文章指出,长时间接触对二氯苯可能会导致皮肤癌、白血病、喉癌、胃癌以及结肠癌[1]。樟脑丸对学习记忆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所以本实验拟采用跳台法观察小鼠在樟脑丸挥发环境中滞留一段时间后,其学习记忆能力是否受损,以此来阐明樟脑丸挥发气体(主要成分为对二氯苯)能否对大脑功能造成损伤。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用品

“樱之花”牌樟脑丸,源达日化有限公司2007年5月生产。

1.2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18±2) g,雌雄各半,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实验仪器 YLS-3T型跳台仪,安徽省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用不透明深灰色塑料分隔成5室,每室120 mm×120 mm×180 mm,电栅电压100 V, 电流0.05~2.0 mA。每间室右后角置一绝缘平台(高4.5 cm)作为动物回避电击的安全台。ZH-500型小鼠避暗仪,安徽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实验装置分明暗两室,两室之间有一直径为3 cm大小的圆洞,两室底部均铺以铜栅,暗室接电。

1.4 实验方法

1.4.1 建立樟脑丸环境

取24 cm×15 cm×14 cm的鼠笼,在其内部均匀放置20粒樟脑丸(约60 g),鼠笼上方用纸覆盖,建立模拟樟脑丸挥发环境。

1.4.2 跳台实验

实验前3天使小鼠熟悉实验室环境,室内保持安静,温度25℃。实验时将小鼠放入反应箱内适应5 min后,然后通以0.25 mA电流,将小鼠置于跳台上,小鼠有从高处跳下的习性,如果跳下则受到电击而产生记忆。训练时跳台潜伏期大于180 s者弃去不用,记录小鼠3 min内从平台跳下的次数(错误次数),以错误次数作为基础成绩将小鼠分成2组(樟脑丸环境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使2组小鼠智力水平接近。分组后将樟脑丸环境组小鼠放入樟脑丸挥发环境中3 h后立即取出,24 h后对2组小鼠进行跳台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第1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和3 min内的错误次数。测试时若小鼠停留在平台上超过3 min,错误次数记为0次,潜伏期记为180 s[2]。

1.4.3 避暗实验

实验前3天使小鼠熟悉实验室环境,室内保持安静,温度25℃。训练时先将小鼠放入反应箱中适应3 min,然后暗室底部铜栅通40 V、50 Hz交流电。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小鼠进入暗室则受到电击。训练时避暗潜伏期大于180 s者弃去不用。记录5 min内第1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潜伏期)和进入次数(错误次数),以错误次数作为基础成绩将小鼠分成2组(樟脑丸环境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使各组小鼠智力水平接近。分组后将樟脑丸环境组小鼠放入樟脑丸挥发环境中3 h后立即取出,24 h后对2组小鼠进行避暗实验,记录小鼠第1次进入暗室的时间和5 min内的错误次数。测试时如果5 min内小鼠仍未进入暗室,错误次数记为0次,潜伏期记为300 s[2]。

1.5 统计学处理

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用±s表示,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跳台实验小鼠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的比较

见表1。结果表明,樟脑丸环境组小鼠错误次数比对照组多(P<0.01),潜伏期比对照组短(P<0.05)。表1 跳台实验2组小鼠比较(略)

2.2 避暗实验小鼠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的比较

见表2。樟脑丸环境组小鼠错误次数比对照组多(P<0.01),潜伏期比对照组短(P<0.05)。表2 避暗实验2组小鼠比较(略)

3 讨 论

学习记忆是脑的高级神经生理活动之一,是衡量动物智力发育的重要指标。 学习记忆既是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方面,也是智力结构中的重要要素。

我国自从发现萘具有致癌作用而被禁止用作防蛀剂生产和销售以后,近年来,防霉防蛀剂大多以对二氯苯为原料制作。因其价格低廉,效果尚可,在市场上占绝对优势。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对二氯苯列为人类可能致癌物。有关资料显示,使用对二氯苯防蛀片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实验动物染毒后出现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表现为四肢无力、瘫软、厌食、毛蓬松、腹式呼吸等症状。人类接触高浓度对二氯苯后也表现出虚弱、眩晕、呕吐等中枢神经抑制现象[3]。

本实验结果表明,置身于合成樟脑丸挥发环境中后,小鼠产生了逆行性遗忘现象,即其学习记忆能力受到损伤,提示此环境干扰大脑功能。鉴于此,建议消费者应选用以天然樟脑和拟除虫菊酯为原料生产的安全防虫防蛀产品,即便使用合成樟脑丸保存衣物,穿时应晾晒一段时间,让有害物质挥发干净;如周围环境中有合成樟脑丸,一定保持通风状态。

【参考文献】

[1]易超波.小心“隐形杀手”——合成樟脑丸[J].中国防伪,2003,(12):58-59.

第4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510407)

摘 要 采用4-血管阻断模型,用Morri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内SOD酶活性及MDA含量。结果电针及尼莫同治疗组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象限,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大鼠脑组织内SOD酶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阻止自由基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有积极意义。

主题词 电针 痴呆,血管性/针灸疗法 学习障碍/针灸疗法 记忆障碍/针灸疗法 超氧化物歧化酶/代谢 丙二醛/分析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我国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系由脑血管因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导致的一种认知功能缺损的综合征。由于痴呆造成病人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家庭负担,本病成为当今医学紧迫攻关的课题之一。在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搞清、临床缺乏理想药物的情况下,针灸对VD的智能及社会活动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其疗效肯定,但有关机理方面的实验研究尚缺乏[1],我们采用4-血管阻断(4-Vesselocclusion,4-VO)全脑缺血模型,模拟临床上VD的发病特点,建立近似人类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VD模型,观察电针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机理。

1 材料1.1 动物及分组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电针组、西药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

1.2 仪器Morris水迷宫,722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产品),G8605电针仪(上海)。

1.3 药品及试剂尼莫同(由德国拜耳公司提供,批号:CAGFT3)、SOD、MDA、总蛋白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2 方法2.1 模型制作方法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动物按4-血管阻断(4-Vesselocclusion,4-VO)方法制作模型。用10%水合氯醛(0.6ml/100g体重)腹腔麻醉大鼠,背侧颈正中切口,暴露双侧第一颈椎横突翼小孔,用直径0.5mm电凝针插入双侧翼小孔烧灼双侧椎动脉,造成永久性闭塞,24小时后腹侧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椎动脉,用微动脉夹可逆性夹闭颈总动脉5min,共夹闭3次,每次间隔1小时,常规饲养、观察。正常组常规饲养,未经任何处理。

2.2 治疗方法术后7天,刀口完全愈合,饮食正常,无肢体残疾,开始给予治疗。

(1)电针组 用28号1寸毫针,于模型大鼠头部"百会"、"大椎"穴(取穴参照林文注等编著的《实验针灸学》)捻入0.5寸,连接电针仪,该项目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60548)

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强度以大鼠安静耐受为度(约2.0A),于每天电针1次,留针20min,连续治疗10天。

(2)西药组 大鼠给予尼莫同12mg/kg,按20ml/kg体重灌胃,每日1次,连续10天。

(3)正常组和模型组未予任何治疗。

2.3 检测方法(1)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2]水迷宫由直径130cm、高50cm水池组成,水深30cm,水温26±1℃。在水池壁标明4个入水点,由此将水池等分为4个象限,任一象限正中放置一个直径12cm、高29cm无色透明的平台,没于水下1cm,水面覆盖塑料泡沫,于术后第18天开始水迷宫试验。程序包括(1)定位航行试验(placetest),历时6天,每天4次,将大鼠从4个入水点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记录2min内寻找平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es-capelatency);(2)空间探索试验(spatialprobetest):定位航行试验结束后撤除平台,然后将鼠任选一入水点放入水中,测其2min内跨原平台及其余3个象限相应平台位置的次数和大鼠在水迷宫外环停留时间。

(2)生化指标检测水迷宫试验结束后,大鼠脱椎法处死,迅速断头取脑用预冷的生理盐水冲净表面血液,以滤纸吸干,去除软脑膜血管,取右脑称重,以重量/体积(W/V)比1∶9加入冰生理盐水,制成10%的匀浆,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磺嘌呤氧化酶法测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MDA含量,Lowry法测组织蛋白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3 结果3.1 行为学检测结果测试时大鼠饮食正常,体重恢复到原有水平,无肢体残疾。

(1)定位航行试验4组大鼠在历时6天训练中,寻找平台的平均潜伏期变化(见图1)。

如图1所示,正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均随着训练次数增加,潜伏期越来越短。每组组内潜伏期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潜伏期69.67s。这表明模型组大鼠学习获取能力较差。将4组大鼠平均潜伏期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空间探索试验撤除平台,4组大鼠2min内跨越原平台及其余3个象限相应平台位置次数(见图2)。

如图2所示,正常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为6.2次,其余R、O、L3个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分别为1.4,0.8,1.0;电针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为6次,其余R、O、L3个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分别为1.8,0,0.3;西药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为5.5次,其余R、O、L3个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分别为1.3,0.8,0.5,3组在原平台象限跨相应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其余3个象限(P0.05)。将4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做两两比较,电针组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在水迷宫外环逗留时间正常组平均为40.3s,电针组为40.4s,西药组为47.5s,模型组为75.8s,模型组逗留时间比其它3组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P

4 讨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尚未找到改变疾病进程的方法,但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在基础研究中认为反复性脑缺血是VD的主要病因之一[3,4],而自由基是脑缺氧后神经细胞损害的重要发病因素。自由基生成系统对学习记忆亦有明显的损害作用,自由基对脑缺血的损伤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对急性期脑血管或脑实质损伤,还是脑血管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均起重要作用。它对智力的损害主要由于自由基对细胞及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的破坏和过氧化及MDA产生。MDA是自由基对生物细胞膜损伤和主要代谢产物,它能交链蛋白质、脂类、核酸及糖类,致使生物膜变性和破坏,由于DNA发生突变、交链等影响了信息传递、转录和复制,导致蛋白质合成能力或合成蛋白质功能紊乱,从而表现出记忆力和智力下降。SOD是重要的金属酶,为机体直接清除自由基的重要酶类,是机体防御新陈代谢及其他生命活动中氧自由基损伤和破坏的抗氧化酶[5]。其主要功能是将氧的单价还原产物O-2・歧化成H2O,以免它们分解形成强氧化活性的自由基重新对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分子发生氧化作用,从而阻断自由基损伤[6,7]。临床报道表明[1],针灸治疗VD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基础理论和实验方面的报道很少见。本实验采取被广泛应用的4-血管阻断法(4-VO),引起全脑缺血,其中有再灌注损伤,和人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有很大的相似性。实验结果亦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实验动物出现明显记忆障碍,大鼠脑组织的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我们采取电针大鼠"百会"、"大椎"穴,检测其学习记忆行为,结果表明,能缩短模型大鼠水迷宫潜伏期,能改善其记忆成绩。通过对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电针能增强痴呆大鼠脑内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百会"和"大椎"均为督脉穴位,百会为"三阳五会",大椎为"诸阳之会",督脉与脑密切相关,督脉通于脑。病变在脑,首取督脉。电针2穴能疏通经气、通调督脉、醒脑开窍、益智复聪。实验结果表明电针能明显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阻止自由基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有积极意义。

第5篇

【关键词】 咪达唑仑 氯胺酮 跳台实验 避暗实验 学习记忆

现代麻醉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镇痛和肌松方面,但使用麻醉药后“术中知晓”问题却困扰着医疗界。国外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约为0.07%~8%[1-2],国内约2%,心脏手术高达6%[3]。问卷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麻醉医生都承认他们实施过麻醉的患者中发生过全麻知晓,其发生率比我们所承认的要高出很多。在足够的麻醉深度下,听觉认知过程可能仍然存在,不良印象或伤害性评论可被患者记住,如表现为显性记忆,患者可能诉讼引起医疗纠纷;如表现为隐性记忆,可能导致心理创伤。所以消除在手术中产生的痛苦记忆是现代麻醉学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剂量的咪达唑仑或氯胺酮1次单用和2药合用能否产生遗忘作用,从而为减轻或消除“术中知晓”提供用药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昆明种小鼠80只,体重18~22 g,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均分为2大组(n=40)。每大组按随机分层区组设计分成4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咪达唑仑组(M组)、氯胺酮组(K组)、咪达唑仑+氯胺酮组(MK组)。使各组雌雄比例和平均体重基本一致。

1.2 实验药品和仪器 咪达唑仑注射液(徐州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5 ml:5 mg,批号:20070209);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规格:2 ml:0.1 g,批号:KH041107)。2药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所需浓度。YLS-3T型跳台仪、ZH-500型小鼠避暗仪均为安徽省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研制。

1.3 实验方法

1.3.1 给药方法和剂量 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5 min后皮下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M组腹腔注射咪达唑仑(0.15 mg/kg),5 min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K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5 min后皮下注射氯胺酮(0.5 mg/kg);MK组腹腔注射咪达唑仑(0.15 mg/kg),5 min后皮下注射氯胺酮(0.5 mg/kg)。各组第2次给药后5 min分别用跳台仪和避暗仪进行学习记忆训练。

1.3.2 跳台实验 将小鼠放在跳台仪各室的绝缘台适应环境5 min,10 s不从高处跳下,即将跳下习性不明显的小鼠剔除。各组小鼠依次给完药后5 min重新放在绝缘台上,此时绝缘台下的电栅通以0.25 mA的电流。各小鼠从绝缘台跳下受1次电击取出。24 h后进行跳台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第1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和3 min内的跳下次数(错误次数)。测试时若小鼠停留在平台上超过3 min,潜伏期计为180 s,错误次数计为0次[4]。

1.3.3 避暗实验 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在避暗仪各室的明室后适应环境5 min,10 s不进入暗室,即将驱暗习性不明显的小鼠剔除。各组小鼠依次给完药后5 min重新放入明室,此时暗室底部铜栅通以32 V交流电,各小鼠进入暗室受到1次电击取出。24 h后进行避暗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第1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潜伏期)和3 min内的进入暗室的次数(错误次数)。测试时若小鼠停留在明室超过3 min,潜伏期计为180 s,错误次数计为0次[4]。

1.4 统计学处理 错误次数及潜伏期均用±s表示,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跳台实验结果 M组和K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与N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MK组较其它各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

2.2 避暗实验结果 M组或K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与N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MK组较NS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

3 讨 论

遗忘也称记忆的空白、回忆的消失,是指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间内经历的遗忘。遗忘可分为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进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近事遗忘与远事遗忘。咪达唑仑是苯二氮艹卓类的代表药物之一,其受于神经元突触膜上,在脑的颞叶、枕叶和边缘系统含量较高[5],该受体激动后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肌松和顺行性遗忘作用。迷达唑仑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增强其他麻醉药的镇痛作用,其特点为起效迅速,作用短暂。氯胺酮是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为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可产生明显的顺行性遗忘作用。咪达唑仑常作为麻醉前用药与氯胺酮合用,原因是氯胺酮虽然具有良好的麻醉镇痛功效,但它容易出现精神运动性反应,咪达唑仑可部分抑制这一反应,同时可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这两种药单用达到一定剂量均可损伤学习记忆的功能[6-7]。本次实验发现,1次单用小剂量的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对小鼠学习记忆损伤不明显,2药小剂量合用可使小鼠学习记忆明显减退,说明2药有协同作用。本结果提示,在临床麻醉中可小剂量合用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增强患者的遗忘以减少或消除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而不是单纯增加1种药物的剂量。麻醉要求达到催眠无回忆和阻断伤害性刺激反应,如果仅盲目地加深麻醉程度以达到避免和预防术中知晓,其结果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本实验通过小剂量联合使用麻醉药减少或消除术中知晓的方法,旨在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 Wennervirta J, Ranta SO, Hynynen M. Awareness and recall in outpatient anesthesia [J]. Anesth Analg,2002,95(1):72-77.

[2] Davidson AJ, Huang GH, Czarnecki C, et al. Awareness during anesthesia in childr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Anesth Analg,2005,100(3):653-661.

[3] 王 云,岳 云,吴安石,等.现代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发生率的调查及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8):637-638.

[4] 张均田.学习、记忆实验法[M]//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6-827.

[5] 玄庆阳,马海燕.人工遗忘术在麻醉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2,26(9):668-669.

第6篇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大鼠关节炎模型;益气补肾活血方;雷公藤多苷;IL-10;IL-1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骨及软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根据全国名老中医陈湘君教授治疗 RA的经验,筛选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方对早期RA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该复方防治RA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SD大鼠40只,5周龄,雌性,体质量(150±30)g,SPF级,由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使用许可证:SCXK(沪)2012-0005。

1.2 试剂及药物 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Adjuvant Complete,FCA),美国Sigma公司产品。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IL-17)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益气补肾活血方由生黄芪30 g、生白术10 g、白芍30 g、骨碎补15 g、巴戟肉20 g、土鳖虫12 g组成,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药制剂室按既定工艺完成并提供。雷公藤多苷片,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生产批号20070601。

2 方 法

2.1 动物分组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负责饲养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组和益气补肾活血方组,每组10只。

2.2 造模方法 采用常规的佐剂关节炎(AA)大鼠造模方法。于每只大鼠左后足跖皮内注射0.1 mL

弗氏完全佐剂,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1 mL。

2.3 给药方法 造模第14 天开始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按10 mL・kg-1 ig予以生理盐水,每日1次。雷公藤多苷组:将雷公藤多苷片研成细末,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1 mL内含雷公藤多苷0.36 mg),按3.6 mg・kg-1ig,每日1次。益气补肾活血方组:将益气补肾活血方常规煎煮并浓缩生药浓度为480 mg・mL-1,按

4 800 mg・kg-1ig,每日1次。每组均给药50 d。

2.4 检测指标

2.4.1 大鼠体质量 每7~10天称量体质量1次。

2.4.2 关节肿胀度 以排水法测量大鼠左右后足体积,于造模后第1,7,14,21,30,40,50天各测量1次。足体积计算方法为:各组所有大鼠左后足体积之和/大鼠数量。

2.4.3 细胞因子IL-10和IL-17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0和IL-17的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2.5 实验原理 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法。用抗大鼠 IL-10 或IL-17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标准品和样品中的 IL-10 或IL-17与单抗结合,加入生物素化的抗大鼠IL-10或IL-17,形成免疫复合物连接在板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treptavidin与生物素结合,加入底物工作液显蓝色,最后加终止液硫酸,在450 nm处测OD值,IL-10或IL-17浓度与OD值成正比,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IL-10或 IL-17浓度。

2.6 样本收集 ①收集标本:血清、血浆(EDTA、柠檬酸盐、肝素抗凝)、细胞培养上清液、组织匀浆等尽早检测,2~8 ℃保存48 h;更长时间须冷冻(-20 ℃或-70 ℃)保存,避免反复冻融。②标准品液配制:使用前加入1 mL蒸馏水混匀,配成20 ng・mL-1的溶液。设标准管8管,第1管加标本稀释液900 μL,第2至第8管加入标本稀释液500 μL。在第1管中加入20 ng・mL-1的标准品溶液100 μL混匀后用加样器吸出500 μL,移至第

2管。如此反复做对倍稀释,从第7管中吸出500 μL

弃去。第8管为空白对照。③10×标本稀释液用蒸馏水作1∶10倍稀释(示例:1 mL浓稀释液+

9 mL蒸馏水)。④洗涤液:用重蒸水1∶20稀释(示例:1 mL浓缩洗涤液加入19 mL的重蒸水)。

2.7 标本检测程序 ①加样:每孔各加入标准品或待测样品100 μL,将反应板充分混匀后置37 ℃

120 min。②洗板:用洗涤液将反应板充分洗涤4~6次,向滤纸上印干。③每孔中加入第一抗体工作液100 μL。将反应板充分混匀后置37 ℃60 min。④洗板:同前。⑤每孔加酶标抗体工作液100 μL。将反应板置37 ℃30 min。⑥洗板:同前。⑦每孔加入底物工作液100 μL,置37 ℃暗处反应15 min。

⑧每孔加入100 μL终止液混匀。⑨30 min内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吸光值。

2.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大鼠体质量变化 造模第1天和第7天,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第13天,空白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最重,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组大鼠实验后体质量较实验前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从各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来看,雷公藤多苷组>空白对照组>益气补肾活血方组>模型对照组。其中模型对照组体质量增加幅度最小,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大鼠左后足体积变化 造模第1天各组大鼠左后足体积无明显差异,造模第7天开始到实验结束,空白对照组左后足体积始终小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造模第40天,模型对照组体积大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治疗后,各组大鼠左后足体积较前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从体积变化幅度来看,各组组间比较,空白对照组体积增加最小,与其他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3 大鼠右足体积变化 与左后足体积变化相似。空白对照组在造模后右后足未出现肿大。造模第

1天和第7天,空白对照组右后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第14天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右后足均出现不同程度肿胀,空白对照组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对照组在30 d后右后足体积大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较实验前右后足体积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4 各组大鼠IL-10和IL-17的变化 治疗后,模型对照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模型对照组IL-10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益气补肾活血方能明显降低细胞因子IL-17水平,显著提高IL-10的水平。见表4。

4 讨 论

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滑膜增殖形成血管翳,造成对骨关节的侵袭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IL-17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致炎因子,主要由活化的记忆性CD4+T淋巴细胞分泌。IL-17参与RA炎症及骨破坏过程,一方面IL-17是强大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促进组织炎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刺激金属基质蛋白酶的生成促发细胞外基质损伤,抑制修复基质的成分如蛋白聚糖和胶原,进一步促进破骨细胞活化,导致破骨细胞增生,加重骨的损伤。Cai L等[1]研究发现,IL-17可诱发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并加重滑膜炎症和关节破坏;Bush KA等[2]发现,可溶性的IL-17受体及特异性的抑制剂阻断内源性IL-17的作用,能够减轻自身免疫、胶原或佐剂诱发关节炎的关节损伤程度,减少RA滑膜及骨组织IL-6和II型胶原降解标志物的释放。前瞻性研究也重点提出IL-17在RA致病中的作用,滑膜中IL-17 mRNA水平可预测关节破坏病变的严重程度[3]。有文献报道,细胞因子IL-10对RA动物模型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无论在RA发病前后,使用IL-10都能明显减轻由胶原和链球菌细胞壁诱导的关节肿胀、浸润、细胞因子合成和软骨变形坏死,IL-10的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滑膜巨噬细胞和T细胞合成炎性细胞因子有

关[4-5]。IL-10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RA的病理免疫进程。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陈湘君教授承《济生方・诸痹门》中“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之理论,结合40年的临床经验认为,RA是一个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主要为卫气亏虚及肝脾肾不足,标实则为外感之风寒湿热之邪及后期之痰湿瘀血交阻,因此RA发病与卫气亏虚、肝脾肾不足有关,在此基础上,可合并湿热或寒湿之邪而发病,后期则往往挟痰湿或瘀血。因此,卫气亏虚、肝肾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基础,瘀血阻滞是其基本的病理特征,正虚血瘀贯穿RA的始终。

根据RA上述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确立了以扶正(益气补肾)为主的治疗大法。具有益气补肾、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大鼠IL-10水平显著降低,IL-17显著升高,提示AA大鼠病变过程中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益气补肾活血方能显著上调IL-10,下调IL-17,从而增强了细胞因子的抗炎效应,抑制了细胞因子的促炎效应,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这可能是该复方治疗RA的又一作用机制。

5 参考文献

[1] Cai L,Yin JP,Starovasnik MA,et al.Pathways by which interleukin 17 induces articular cartilage breakdown in vitro and in vivo [J].Cytokine,2001,16(1):10-21.

[2] Bush KA,Farmer KM,Walker JS,et al.Reduction of joint inflammation and bone ersion inratadjvant arthritia by treatment with interleukin-17 receptor IgG I Fc fusion protein [J]. Arthritis Rheum,2002,46(3): 802-805.

[3] Kirkham BW,Lassere MN,Edmonds JP,et a1.Synovi membrane cytokine expression is predictive of joint damage progre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two-year prospective study(the DAMAGE study coho~)[J].Arthritis Rheum,2006,54(4):1122-1131.

第7篇

关键词: 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跳台实验;学习记忆

麻醉术中知晓(简称术中知晓)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可以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损伤[1]。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和咪达唑仑(midazolam,M)是临床上常用的复合麻醉用药。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时效阿片类镇痛药,具有麻醉平稳、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持续输注无积蓄等优点,因而优于传统阿片类药物[2]。咪达唑仑为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静脉注射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生物利用度高,无明显积蓄现象[3]。咪达唑仑可产生遗忘作用[4],但两药合用能否加强遗忘作用国内外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跳台实验观察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30只,体重18~22 g,雌雄各半,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2天使小鼠熟悉实验室环境,自由摄食、饮水,每日上午9:00 - 12:00进行实验。

1.2  实验药品

咪达唑仑注射液(徐州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批号20070209),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1005),均用生理盐水(NS)稀释成所需浓度。

1.3  主要仪器

YLS-3T型跳台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为3组:瑞芬太尼+NS组(R组)、咪达唑仑+NS组(M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RM组),每组10只,使各组小鼠雌雄比例、平均体重基本相同。训练前4 min,R组和RM组皮下注射瑞芬太尼,剂量为20 μg·kg-1,M组注射NS;训练前2 min,M组和RM组腹腔注射咪达唑仑,剂量为1 mg·kg-1,R组注射NS;NS注射容积为0.1 ml·10 g-1。

1.5  跳台实验

首先将小鼠放入跳台仪内适应3 min,然后底部铜栅通以0.05 mA电流,小鼠受到电击即会跳上平台躲避电击,如此训练3 min。用药后第1、2、3天将小鼠再次放在平台上,记录第1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和3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错误次数),3 min内未跳下平台的小鼠,错误次数记为0次,潜伏期记为180 s。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多组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实验中,用药后第1天,与R组相比,RM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1,P<0.05),与M组相比RM组的错误次数增加(P<0.05);用药后第2天,与R组相比,RM组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5);用药后第3天,各组间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略)

3  讨论

   

增强遗忘作用、防止术中知晓是麻醉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脑内记忆过程的研究中,跳台实验是常用的研究动物学习记忆的实验方法[5]。

   

在本实验中,用药后第1天和第2天,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组小鼠的记忆能力比单用组减退;用药后第3天,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给药后时间的推移,各组小鼠的潜伏期有增加的趋势,错误次数有减少的趋势。表明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不会对小鼠的学习记忆造成持久的影响。提示两药合用在临床麻醉中防止术中知晓方面是合理的。

   

咪达唑仑具有激活GABAA受体的功能,能抑制大鼠离体海马脑片的长时程增强[6],对学习记忆起负性调节作用。瑞芬太尼为μ受体激动剂,而在海马,μ受体参与了对乙酰胆碱的抑制[7],且海马中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与乙酰胆碱含量呈正相关[8]。另有研究发现[9-10],GABA和阿片肽系统在脑杏仁复合体整合,影响其β肾上腺素受体活性,再由杏仁复合体发出纤维投射到其他脑区,接着影响胆碱能系统而影响记忆储存。因此,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可能分别通过阿片受体和GABA间接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其释放,从而影响小鼠的学习记忆。

【参考文献】

 

[1]王国林.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M]∥徐启明.临床麻醉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2.

[2]姚尚龙.静脉全身麻醉[M]∥徐启明.临床麻醉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3] 潘建春.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M]∥戴体俊.麻醉药理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29.

[4]董龙禹,尹鑫,考其芬,等. 术前肌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产生遗忘作用的临床观察[ J ]. 武警医学, 2003,14(4):229-230.

[5]刘少林,张均田.学习、记忆实验法[M]∥徐叔云,卞如濂,陈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6-834.

第8篇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血管平滑肌细胞;再狭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细胞核增殖抗原

摘 要:目的 研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β)反义寡核苷酸(AOD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增殖模型.将细胞分为反义寡核苷酸组、正义寡核苷酸组、无义寡核苷酸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反义组按浓度又分为1,2.5,5,10和15μmol L-1 5小组.在加药后24,48和72h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细胞核增殖抗原的表达,MTT(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 结果 10μmol L-1 PDGFR-βAODN干预VSMC48h后,处于DNA合成前期(G0 /G1 )细胞数分数(0.70)高于空白对照组(0.07,P

Keywords: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restenosis;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receptor;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DGFR-βAODN on proliferation of cultured rat aortic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METHODS Cultured rat aortic VSMC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vitro.The cells were pided into antis-ese oligonucleotide(AODN)group,sense oligonucleotide(SODN)group,scrambled oligonucleotide(CODN)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ells in AODN group were subpided into five small groups by concentration of1,2.5,5,10,15μmol L-1 .MTT assay,flow cytometry,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e(PCNA)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DGFR-βAODN on proliferation of VSMC.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quies-cent cells(G0 /G1 )of AODN group at48h(0.70)we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0.07),P

0 引言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30%~50%术后再狭窄严重影响手术疗效[1,2] .研究证明再狭窄的实质就是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向内膜下迁移和增生

[3]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及其β受体(PDGFR-β)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 .我们拟探讨在大鼠体外VSMC增殖模型中,PDGFR-β反义寡核苷酸(AODN)对VSMC增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SD大鼠清洁级,4wk龄,雌雄不限,体质量(250±20)g,4~8wk龄,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抗大鼠PCNA mAb、混合胶原酶、胰蛋白酶、MTT购于Sigma公司;96孔培养板、6孔培养板购于Costar公司;PDGFR-βAODN链(18bp)5’TAT CAC TCC TGG AAG CCC3’,正义寡核苷酸链(SODN)5’GGG CTT CCA GGA GTG ATA3’,无关寡核苷酸链(CODN)5’GTG ATA GTA TGC CGA GCA3’,由加拿大上海Sagon公司合成并进行全硫代磷酸化修饰和电泳鉴定;SABC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胎牛血清购于浙江金华犊牛研究所;流式细胞仪(EFICS ELITE法国);酶联免疫检测仪(DG5031,华东电子仪器厂);SD大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后,采用胶原酶法分离取得VSMC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经α-SM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确为VSMC、纯度>95%,采用5~10代细胞为实验对象.

1.2 方法

1.2.1 VSMC细胞增殖活力的测定 取生长融合期细胞制成1×104 L-1 密度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待细胞完全贴壁伸展后,无血清DMEM培养液驯化24h.采取不同的加药方案:①单加不同浓度的反义寡核苷酸;②加入5.0μmol L-1 反义、正义、无义寡核苷酸;③空白组加等量培养液,设调零孔.每24h各取8孔,每孔内加入MTT20μL,37℃继续孵育4h后小心吸去培养液.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150μL,震荡器震荡10min,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波长490nm)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5] .细胞增殖抑制百分率=(1-试验组A值)/对照组A值均数×100%.

1.2.2 PC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将5×105 L-1 密度细胞悬液,接种于已置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待细胞完全贴壁伸展后,无血清DMEM培养液驯化24h后,加入含不同干预因素(同1.2.1)的200mL L-1 胎牛血清DMEM,每24h各取5孔,取出盖玻片,按SABC试剂盒说明进行其余步骤操作,最后DAB显色,常规系列脱水、透明.镜下观察.PCNA染色阳性标准: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随机计数5张盖玻片中5个以上高倍镜视野500个细胞,计算平均每100个细胞中阳性百分率,根据染色强度和范围分为:阴性(-):阳性细胞50%.

1.2.3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将细胞制成2×105 L-1 密度的单细胞悬液,接种培养瓶,48h后弃去 培养液,无血清驯化24h,细胞周期同步化后,分别加入5.0μmol L-1 反义、无义寡核苷酸,继续培养,48h后停止培养,0.01mol L-1 PBS(pH7.4)洗2次,2.5g L-1 胰酶消化后离心,以700mL L-1 的冷乙醇制成1×10

6 L-1 密度单细胞悬液,30min后,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x ±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寡核苷酸对VSMC增殖活力的影响 相同浓度(10μmol L-1 )各种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作用24h后,各加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TT A值无明显差异(P>0.05),各加药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在加药后48h反义组与空白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5μmol L-1 以上浓度的PDGFR-βAODN对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表明PDGFR-βAODN增殖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

表1 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略

2.2 PDGFRβAODN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mol L-1 AODN作用于VSMC24h后细胞G1 期(DNA合成前期)比数分数达到0.70,而空白对照组G1 期细胞只占0.50明显低于AODN组(P

2.3 PC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空白对照组PCNA染色呈强阳性(Fig1A);5μmol L-1 PDGFR-βAODN作用于VSMC48h后细胞PCNA染色呈阳性;10μmol L-1 以上AODN作用于VSMC48h后细胞PCNA染色呈阴性(Fig1B),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图1 PCNA染色 略

表2 不同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 略

表3 反义寡核苷酸浓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 略

3 讨论

PDGF对VSMC是一种强烈的促增殖剂和趋化剂,并且PDGF对VSMC的作用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6] .当大量PDGF和β型受体结合后通过络氨酸激酶启动细胞的增殖信号,最终导致VSMC大量增生和再狭窄的发生[7,8] .PDGF的主要作用是使细胞从非分裂状态的G1 期进入分裂周期,起着一种“获能因子”(competence factor)的作用,其他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以促进细胞从G1 期进入DNA合成期[9] .反义寡核苷酸可以通过其特异的碱基序列与目的基因相结合阻止目的基因的表达[10] .因此PDGFR-β反义寡核苷酸可以阻止VSMC的PDGFR-β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断其与PDGF的结合,使细胞停留于G1 期,最终抑制VSMC的增殖.另外我们在实验中发现PDGFR-βAODN作用于VSMC24h对VSMC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这与AODN虽被细胞摄取,但尚未能与目的基因达到充分结合等原因有关;过去的研究证明PCNA是DNA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多聚酶最重要的辅助因子.PCNA位于细胞核内,它的表达量与VSMC的增殖活力呈正相关[11] .因此我们在实验中以PCNA的表达强度侧面反映VSMC的增殖活力,结果间接证明了PDGFR-βAODN对VSMC增殖抑制作用.另外也有少数人认为寡核苷酸的作用无需任何序列特异性,而是与各种生长因子或膜蛋白相结合,抑制细胞的迁移、增殖.这与目前大多数同仁的观点不符,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也不相符.我们发现正义寡核苷酸和错义寡核苷酸对VSMC的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这说明寡核苷酸对细胞的影响有严格的序列特异性.

PDGFR-βAODN作为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产物对体外培养VSMC的增殖可以产生很大程度的抑制,另外因为该反义寡核苷酸对于VSMC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所以PDGFR-βAODN有望能在体内成功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的异常增生和再狭窄的形成.

参考文献:

[1]Gonsalves C,Bandyk DF,Action AJ.Duplex features of vein grafts stenosis and the success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J].J Endovasc Surg,1999;6:66-72.

[2]Espinola Klainc,Rupprecht HJ.Impact of restenosis10years 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 [J].Eur Heart J,1998;19:1047-1053.

[3]Zhu HL,Yang JX,Zhang WD,Cui Q,Chen WS.Correlation between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stenosis of autologous vein grafts in rabbit mAel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1;22(5):407-409.

[4]Hart CE,Clowes AW.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and arteri-al response to injury [J].Circulation,1997;95:555-556.

[5]Zhao HL,Ling SX,Jia B,Li J,Zhang LL,Zhang SF.Inhibito-ry effects of salidroside on hypeoxia-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rab-bit puk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2):186-190.

[6]Ren YS,Chen Q,Jia GL,Jing Y,Dong SZ.Expression ofβre-ceptor of pal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in human coronary artery [J].Di-si Ji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8;19(60):652-655.

[7]Waltenberger J,Andreallecker D,Kroll J,Frank H,Mayr U,Jeffrey D,Donald B,Fujita D,Gazit A,Hombach V,Levitzki A,Frank-D,Bǒhmer.A dual inhibitor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and Src kinanse activity potently inter-feres with motogenic and mitogenic responses to PDGF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Circ Res,1999;85:12-22.

[8]Tan SJ,Jin LR,Chen WC.Effect of kallikrein on PDGF-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cultured rat aortic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Shanghai Yixue(J Shanghai Med),1999;22:112-114.

[9]Gao W,Huo Y,Zhu GY.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restenosis [J].Zhongguo Jieru Xinzang Binxue Zazhi(Chin J Interv Cardiol),1997;5(2):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