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41: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矿井灾害防治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煤矿 矿井 水害 综合防治一、矿井水灾的危害
矿井水灾对矿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影响矿井生产效率,重则造成淹井人亡的恶性事故,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恶化生产环境。可造成巷道积水,顶板淋水使工作面及附近巷道空气潮湿,工作环境恶化,影响个人身体健康;增加排水费用,提高吨煤成本。矿井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排水设施、设备和排水费用;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水对金属设备、设施具有腐蚀作用;损失煤炭资源。主要是指隔离煤柱的煤损;引起瓦斯积聚、爆炸和硫化氢中毒;当矿井水的水量超过矿井的排水能力或发生突然涌水时,轻则造成矿井局部停产或局部巷道被淹没,重则造成矿井淹没、人员伤亡,被迫停产、关井。
二、矿井水害的综治防治
(1)进一步完善水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煤矿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补充完善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水害防治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等各项防治水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确定矿井水害防治的工作重点。要健全和完善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根据矿井年度、季度、月度生产(建设)作业计划,进行水害预测预报。建立和完善防治水考核制度,落实日常探放水孔进尺验收记录考核工作;完善矿井探放水制度,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等综合防治水措施。
(2)狠抓探放水队伍建设。煤矿防治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建井、生产乃到闭坑全过程。煤矿企业要积极引进煤炭院校主体专业(地测方面)的大中专毕业生,聘请有经验的专业防治水技术人员充实优化目前的防治水管理队伍;井下探放水队伍要逐步实现以中专、技校毕业生为主,形成探水、放水、监测监控的专业化队伍。要提高防治水队伍的工资水平。煤矿防治水费用要列入当年矿井生产安全费用计划。
(3)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规定。煤矿企业要及时按规定编制探放水设计,严格按设计进行探放水。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严禁在水文地质条件不清和掘前不探的情况下生产(建设)作业。要进一步强化采空水、老空水、构造水等积水的探放工作。在探放水前,必须查明采空区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撤出探放水点以下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预计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时,还必须认真检查空气成分,矿井有突水征兆时,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严格落实“有疑必停、有险必撤”的紧急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防排水设施,矿井防排水能力必须按规程标准进行配套,达不到的要停产整顿,限期达标。
(4)进一步强化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安全监管。要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水害防治的工作部署,要落实日常安全检查包保责任制,认真履行对煤矿安全的日常性、经常性检查和监管执法职责。特别要针对水害隐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制定分类指导意见,周密部署安排,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强化各项措施,对辖区内煤矿水害隐患登记建档,督促企业对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
(5)加强“雨季”三防工作。煤矿企业必须就防范暴雨洪水进行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彻底消除隐患。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要有应急措施;对洪水可能淹没的废弃老窑井口必须按规定填实封死,或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严防地表水倒灌井下导致淹井。雨季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问断巡视。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停产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6)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和职工防治水安全知识培训。相关部门要制订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建立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增置各类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煤矿企业也要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煤矿企业要结合典型水害案例,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并不断完善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使职工掌握逃生的路线。煤矿企业发生透水后,要立即启动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三、防治水的技术措施
(1)防。在矿井设计时,井口和工业场地应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点,井口和工业场地内的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必须高出当地历年的最高洪水位;如因地形限制,难于找到合适的井筒位置,就应修筑坚实的高台,以使井口标高高出历年最高洪水位。矿区地表的塌陷区(包括塌陷裂缝、塌陷洞等)、废弃的钻孔及小窑古并等,要用钻土和石块堵塞、填平、夯实,对于较大范围的塌陷坑和裂缝塌陷区,如果填塞工程量太大,或固某些原因不能进行填塞时,也可采取在其外国挖掘环状排水沟截水,不使雨水汇集。对于流经矿区的河流和沟渠,如确实查明有水流漏失情况,并对矿井安全构成威胁,可在矿区水流漏失地段,用粘土、料石或水泥修筑加固。这种办法多用于流量不大或季节性河流,对于水量较大的河流,可采取改道的办法。河流改道虽可彻底解决河流对矿井安全的威胁,但工程大,耗资多,还要涉及到当地的农业生产等许多问题,故不轻易采用,需作认真的调查和全面的经济比较后再作决定。
(2)疏。对矿区内的大面积积水或防水汇集水,可开掘疏水沟渠将积水排走。如果积水流不出去,可以开凿隧洞,把水引到矿区以外。修筑疏水沟渠时,应避开煤层和含水层露头、地表裂缝等,以防地表水渗入井下。
一、造成瓦斯中毒、窒息事故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瓦斯中毒、窒息事故特点
根据福建省煤矿多年对煤矿瓦斯中毒、窒息事故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中毒、窒息事故多为较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停工盲巷、小眼、采空区;③多为矿井通风管理不善导致瓦斯积聚;④瓦斯中毒、窒息事故多发生在乡镇煤矿,省属国有煤矿偶有发生。
2、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瓦斯中毒、窒息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中毒、窒息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煤矿开采条件差
南方矿井开采条件普遍较差,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面在不断延深。我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5.38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60 m3/min。虽然定为低瓦斯等级矿井,但是由于受地质构造复杂影响,给开采工作增加难度,加上矿井通风系统经常遭受周边小窑的非法干扰,如对小窑巡查、调查工作没有到位,矿井的风流会出现紊乱,有时会检测出瓦斯超限现象。
(2)矿井通风系统紊乱
由于矿井遭受周边小窑非法入侵严重,导致矿井的通风系统经常遭受破坏,造成内部漏风和外部漏风,加上受自然风压影响,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通风系统不合理、漏风大,导致矿井进风量严重不足、矿井有效风量率低;通风安全技术措施、通风安全设施不完善或安装不及时;局部通风管理不位,采掘工作面常处在无风或停风作业现象;采掘工作面大多采用串联通风,采掘工作面无进行气体检测,不能及时掌握井下巷道中瓦斯浓度的状况;所有因素容易导致人员瓦斯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3)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据有关统计资料,在2005年全国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其中22起主要是因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有9起主要是因局部通风管理不当、工作面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有2起主要是因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有1起是盲巷瓦斯积聚而引发。
(4)安全装备不足
由于矿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工程管理技术人才奇缺,加上思想麻痹,认为南方低瓦斯矿井不会出现瓦斯事故,对瓦斯检测仪器、监控设备(如双风机、双电源、风电闭锁装备和机电设备的三大保护等)配备不全;或不愿花钱购置,造成必要的安全装备不足。如某矿发生1 次瓦斯中毒、窒息死亡3人事故,其装备状况,唯有1台光学瓦斯检定器,而且是坏的;矿井安全装备差,也无安设瓦斯监测报警系统,瓦检员配备不足、瓦检员监测不到位等。
(5)职工安全意识差
由于目前受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影响,煤矿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大,职工队伍稳定性较差,其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技术素质,许多职工对瓦斯的危害性认真不足,对设置的栅栏、密闭等安全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许多事故分析发现,是工人违章私拆密闭、栅栏进入无通风的盲巷造成的。因栅栏、密闭管理不当也容易造成较大瓦斯事故。如在1994年某矿早班放炮员,私拆停工设置的栅栏警标,在小眼私藏炮泥,结果倒在小眼5米处中毒、窒息死亡。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6)安全管理混乱
各级主管部门对低瓦斯矿井危险性认识不足,通风与安全专业机构不够健全和完善,没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通风管理不力,投入少,欠帐多。企业负责人不懂通风管理技术,局部通风机位置安装不当,供风距离太远,造成作业地点风量不足,有的甚至在微风、无风的情况下作业,瓦斯事故隐患普遍存在。有的停产停风地点、盲巷、废巷不打栅栏,不挂警示牌,或排放瓦斯时没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无入井检查制度,井下吸烟没人管;有的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未通风的地点,误入盲巷引起人员中毒,瓦斯窒息事故层出不穷。例如某矿,采空区漏风严重,发生一起瓦斯燃烧事故,造成重伤3人,轻伤3人。事故原因是由于队伍搬家,在搬迁设备时没有遵守管理规定而引发的。
(7)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现场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二、控制瓦斯中毒、窒息事故的对策
1、建立健全通风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认识,认真吸取有关事故教训;要充分认识低瓦斯矿井防治瓦斯事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低瓦斯矿井不容易发生瓦斯事故的麻痹思想,要把防治瓦斯事故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符合本矿井实际的《一通三防工作实施办法》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切实加强矿井通风管理,要彻底消灭采掘工作面无风、微风或循环风作业等现象,以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2、完善劳动组织管理和职工安全培训工作
(1)进一步完善煤矿的用工制度。要从招工形式上、用工制度、职工待遇上建立健全的用工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用工奖惩措施;加强新招工人、在职职工、流动人员的管理,充分把握好用人关。
(2)抓好领导干部的业务素质培训。企业领导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通过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好专业知识和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是工作现场的第一线指挥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矿井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生产、安全效果;通过加强对各级管理队伍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有关专业知识,让他们熟练掌握煤矿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安全意识。①对新工人要重点做好入矿前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对他们进行矿井基本安全知识、灾害防治知识、操作技能知识、安全隐患的识别方法、事故案例等教育。②对采掘工要每季定期组织一次全员复训,重点对他们进行煤矿法律法规知识、灾害应变知识、事故案例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不断地培训、复训,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技术素质和井下各种应变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工人违章冒险作业、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
3、防止瓦斯积聚
防止瓦斯积聚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必要条件,把发生瓦斯事故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瓦斯积聚对瓦斯事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井下瓦斯积聚方法很多,主要以下几种:
(1)加强通风
加强矿井的通风工作是防止瓦斯积聚最有效的措施,其作用是将足够新鲜风流送到井下各工作面地点,把采掘工作面以及局部积聚的瓦斯冲淡并排出。①矿井应合理选择最佳的矿井通风系统,详细制定好确保系统完善措施,使矿井有效的风量能够正常满足安全生产需要。②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杜绝井下各工作面出现无风、微风作业。③加强栅栏、密闭的管理,对采掘工作面停工的巷道、小眼必须及时进行密闭、揭示警标处理,并详细制定管理措施加强管理。④及时做好工作面的风量调配工作,对矿井的风门、密闭、喷雾等通风设施形成制度化管理,确保工作面的风流稳定,对工作面风流发生变化要及时调节。⑤合理生产布局,防止工作面出现不合理的串联通风,长距离通风、循环通风。
(2)加强瓦斯浓度检测
矿井瓦斯浓度的检测是我们发现瓦斯事故隐患的眼睛,也是防范和处理措施的依据,准确掌握矿井中瓦斯浓度的变化,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①矿井必须建立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检查制度,检查要全面要包括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员作业地点都必须纳入检查范围。②矿井必须配足、配齐足够的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测仪器,要制定瓦斯巡回检测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及时填写有关日报和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并组织处理,要杜绝空班漏检现象。③瓦斯检查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矿井口值班调度和井值班领导汇报。矿长、分管领导必须及时审阅好瓦斯报表,及时掌握好全矿的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汇报组织处理。
(3)及时处理局部的瓦斯积聚
如工作面长期停工造成瓦斯积聚或检查中发现个别工作面出现瓦斯积聚,矿技术部门必须及时制定好瓦斯积聚处理方法、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组织处理。
4、加强矿井的生产技术管理
1、合理集中生产、优化生产布局,不断完善矿井的通风系统,真正做好“以风定产”,防止超通风能力生产。
2、加强对采区复采区段的局部通风管理,对需要生长期停工的采区需要重新恢复生产的,必须详细制定好复采区段的通风管理措施,等复采区段的通风设施完善、风流稳定,不影响全矿通风后方可组织生产。
3、努力创建正规回采工作面,确保回采工作面上风巷畅通,创造条件形成全负压的通风。
4、做好工作面的贯通前和贯通后的风流调节管理工作,对工作面贯通后的风流变化要及时进行调节,确保风流稳定。
5、建立瓦斯监测报警系统
矿井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煤巷、半煤巷必须在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监测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情况;采掘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联工作面的进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进行监测。监测报警系统一旦出现报警应立即组织人员查明瓦斯超限原因,并进行治理;报警设备必须要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确保报警系统能够正常、准确使用。
煤矿职业容易发生危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的硬件以及软件的基础工作不足以及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条件较为恶劣等情况。同时,煤矿工作与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大、伤害的结果也较为严重、作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造成了煤矿职业意外事故发生较为频繁的情况。煤矿的井下开采是一种工作环境较为特殊的职业,长期以来多数煤矿矿区的现场作业条件较差,井下工作面场地狭窄以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和水、火、顶板、煤尘等灾害情况都严重威胁着广大矿工的人身安全。即使是在井上矿区以及生活区域,也大都存在条件简陋和投入不足等现象。长时间的工作或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对矿工及其家属的身体健康造成着各种伤害,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国内煤矿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病形式已经十分严峻,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都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影响极坏,其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员工的伤亡比例较大;其二,群死群伤的情况事故发生较多;其三,职业尘肺病的人数较多;其四,伤亡事故的社会影响较大等等。
二、煤矿企业职工安全健康的重要性
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本质即是要降低甚至杜绝各种职业病的发生。针对矿山来说,就是要降低在煤炭生产过程当中煤矽肺病的发病几率。煤炭职工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条件都十分恶劣,在工作当中,不仅是面临着关乎生命安全的危险和挑战,同时还面临着粉尘等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威胁。伴随着相关的保护措施以及开采技术的提高,在煤炭矽肺病得防治和治理上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步。然而,在一些矿山,尤其是一些地方煤炭以及乡镇煤矿工作中,煤炭矽肺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对煤矿工作者及其亲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所以,搞好煤矿职业的安全健康工作,是关爱职工以及关注生命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健康也对减少医疗费用的支持和提升企业效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是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以及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最佳途径。
三、提升安全健康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健康管理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认真落实国家职业健康工作的相关政策条例,出台专门文件,指导全市的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同时按照国家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大力整合煤炭资源,加大综合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掘进的技术改造、煤炭综掘综采一体化工作。科技兴煤为落实国家职业健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宣传教育培训、日常监测等多项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人,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奖罚,做到“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办”,确保“清洁生产、舒适工作”。各矿每月都组织召开全矿职业健康工作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方案,制定防治措施。围绕“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理念开展煤矿技改工作、职业健康设施建设,推行健康、舒适化管理。右江矿务局专门成立了职业健康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资金、规划、方案等;设立职业健康管理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各矿相应成立职业健康管理科;建立完善了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考核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能,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生产区队直接抓,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
(二)以科技进步推进职业健康工作
矿井“机械化、信息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推进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矿井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全新的生产流程、操作准则、管理理念提升煤矿现代化水平。矿井采用信息化远程集中控制、高清晰大屏幕调度指挥、井下人员跟踪定位、井下无盲区通讯、矿井水害预警等煤矿先进技术装备系统。生产工艺由原来的炮采炮掘改变成综采综掘,不但消除了氮氧化物对人体的伤害,而且提高了工效,减少了生产作业人员,使得接触粉尘、瓦斯的人员数量也大为减少,职业危害影响范围进一步缩小;运输方式由传统的串车提升改造为皮带输送机运输,控制方式采用地面集中控制,从工作面一直到井口煤仓全部改成高强度皮带运输,大大提升了运输能力,减少转载运输环节,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减少了运输环节的职工人数,直接减少了接触职业危害源的人数。
(三)细化职业健康现场管理
抓好职业健康工作,关键在于抓落实。我市建设和完善各矿井的职业健康设施,细化现场管理,从源头上抓,做到每一个点都要有人管、有人检测、有人清洁、有人监督。实行点线负责制,按作业点及连续作业区域划分责任区,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负责,哪一个点或区域出现问题,就由该责任人承担责任。每月组织验收,验收结果与当月安全工资挂钩。建设煤矿井下空气净化系统,做到职业危害防治无盲区。加强综采、综掘等重点区域的管理。采煤机、掘进机除了起用自身的内置喷雾系统外,增设了随机运行的外喷雾系统,消除粉尘飞扬根源。利用伞形装置收集锚杆打眼产生的粉尘,并湿化处理。掘进工作面严格执行湿式打眼、边帮洒水等综合防尘措施。在综掘工作面安装除尘风机。对粉尘产生密集的巷道安装捕尘网。落实粉尘冲洗及设备清洁措施。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安装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编制巷道清洗循环图表,安排专人按循环图表对巷道进行冲洗,特别对容易积尘的运输机两旁、转载点等每班进行除尘。加强个体防护,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建立健全防护用品制度,定期按规定给职工发放劳保用品,保障员工有效防范粉尘。
(四)强化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在加强井下职业健康防范的同时,我市切实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定期对从业人员特别是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详细登记个人健康信息。右江矿务局与广西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设立右江矿务局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主要就是开展职业病预防、治疗相关研究,给职业病人提供治疗,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提出职业健康防治的措施和建议。多年来,该局依法组织所有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详细登记个人健康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建立防护措施,近年累计为职工做上岗前体检人次。连续个周期年的体检跟踪,职业病体检累计人,共计人次。安排职工外出疗养达到人次,确保了职工的家庭幸福、和谐。
关键词:矿山地质;3S;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Abstract: after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a great extent change the local geology environment, causing many serious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This paper, from the mine geology disaster caused the main factors of,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spa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disaster methods, the mine geology disaster into several main types and the class. And according to the several typ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tablish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China mine geology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Keywords: mine geology; 3 S;Disaster typ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我国的矿产开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的矿产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事故频发。危及生命的矿难和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规律、特点,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分类,并根据其各自特点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而言,采矿活动的范围仍多数被限定在地球表面和岩石圈层内部。在矿脉开采之前,矿区地质环境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而采矿过程,是从地壳内部的土壤、岩石圈层挖出大量的土石方,对地质环境进行了巨大的破坏,使其处于非稳定状态。我们可以看出,不论钻井开采、掘坑开采、注液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这种不平衡性的出现导致了地壳物质的不稳固,进而容易引发灾难性地质改变。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很多,若单从灾害发生的速率加以区别,可分为突变型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另一种就是缓发型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等。然而,在我们最常用的地质灾害分类,常常是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才能根据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宜的防治措施。人为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合理或者不科学改变地质环境,进而诱发的地质灾害基本涵盖了除火山喷发之外的所有地质灾害类型,本文将就其特点简要分类阐述。
2.1 岩土圈层形变灾害
这部分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改变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导致地区地下和地表岩土圈层形变,进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2.1.1 诱发性地震
由于采矿活动致使岩土圈层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反映在岩土圈层内部就是地震与断层错位。短时间的断层剧烈错位容易产生诱发性地震。由于人为地质改变而诱发的浅源性地震,深度小,危害和破坏力却十分巨大。小震级的地震,就可能致使井下和地表岩土圈层的剧烈改变,从而对建筑物、地表结构造成危害。
2.1.2 断层错位
断层错位也是圈层结构性失衡的一种表现,不过由于断层错位具有缓发性,能量在缓慢积聚,短时间内不易被测量和察觉。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矿脉被采空后,断层积聚能量会在短时间释放,终究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这种灾害对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破坏力也十分巨大。
2.1.3 地面圈层形变
地下岩土圈层的形变,往往导致地表岩土圈层下陷、沉降、开裂等,进而引发危害性巨大的矿山地质灾害。例如,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矿区地面沉降,地面开裂。一般的矿区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井巷开采的矿山地区。矿脉埋藏较浅,矿区地面平缓,地面塌陷与沉降的现象较为常见。而矿脉埋藏深、距地表较远的开采区,如果不能及时回填矿渣,就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塌陷,地面塌陷、沉降和开裂不仅可破坏水土、建筑物,还可能毁坏道路、水库等公共资源与建筑,造成更大的危害。
2.1.4 斜坡岩土体运动
这一类灾害是由于采矿区地质边坡或地表断层边缘结构不稳造成的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例如采矿边坡失稳,常常会造成边坡岩土滑坡,岩崩等灾难,泥土边坡在雨后形成流动性土体,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造成的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形成不稳定结构。此一类型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或掘坑开采矿山。这种灾害常常瞬时发生,但造成结果危害性更大,如矿山山崩,往往使矿产毁于一旦,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危害极大,是此类灾害的典型例子。
2.1.5 矿坑工程灾害
不合理的矿山开采手段与落手的开采方式,常会造成矿山地下工程灾害事故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等。这些灾害均是因为矿井、矿坑内的岩土圈层发生地壳应力变化,而导致岩层、土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大量岩石、碎屑,并向坑井内突进,给矿井开采带来危害,危急矿工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例如坑内岩爆就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巨大的岩石圈层应力作用状况下,一旦因采掘面不能维持平衡,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圈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迸裂,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从而给矿山带来毁灭性灾难。
2.2 地下水位异变灾害
矿山开采过程中,深层开采有时会破坏地下水自由浅水层或层压含水层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引起地下水位和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变,造成灾害性后果。
2.2.1 矿坑突水涌水
矿坑、矿井突水、涌水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之一。由于地下水位的短时间迅速改变,致使矿坑突然进水。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导致后果也十分严重。
采矿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的排空速度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穿透隔水断层,或者骤遇蓄水溶洞、暗河,导致地下水大量涌人,造成坑井被水淹没,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严重灾难性后果。这种灾害在盗采严重矿山频发,多数因为开采技术低下,私挖乱采的盗采现象存在,相互均有可能突破蓄水坑洞,引发灾难性后果。
2.2.2坑内溃沙涌泥
坑内涌砂是矿坑突水的伴生灾害,当矿坑采掘过程中遭遇富含泥沙的蓄水层或溶洞,突破隔水层后,泥沙和岩屑随水一起涌入矿坑,造成涌浆灾害。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潜水层也常会因为断层错位,夹杂沉积物下漏涌人坑内,其结果是使矿坑被泥浆阻塞,设备和开采人员被泥沙掩埋,致使矿山遭受灾难性后果。
2.2.3地下水漏失
由于矿山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埋藏条件,造成地下水的水源补给跟不上消耗的速度。比如矿山开采造成地下河流的改道,过分开采破坏潜水层,这些地质环境的改变,造成地下水位超常下降,从引发地下水源枯竭灾害,进而引发河水漏失、泉水干涸,造成局域性干旱区。
2.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这类矿山地质灾害常常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的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
2.3.1 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灾害最常见于大小煤矿,由于矿坑通风条件不良,使瓦斯在封闭空间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偶然因素引发爆炸。这种灾害常常造成矿山开采人员群死群伤,矿井被剧烈的爆炸损毁,造成巨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
2.3.2 煤层自燃
由于煤层开采,是一部分开采矿面暴露在空气中,部分煤矿石因氧化放热导致温度逐渐升高,热量集聚后温度升高速度骤然加快,温度升高到煤的着火点时,便会引起燃烧。煤层自燃现象在古今中外时有发生,我国每年因为煤层自燃破坏煤炭资源多达2亿吨,经济损失巨大。
2.3.3 矿山火灾
矿坑火灾常见于煤矿的煤矸石山和硫化物矿床,因为煤矸石和硫化物也能氧化生热,进而引发火灾。矿山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大气危害也十分严重,一些常年燃烧的矿山,使当地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小气候发生改变,矿区周围苗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状况堪忧。
2.3.4 地热
矿山开采过程中,凡需通过深入岩土圈层开采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等,当达到一定深度后都会遇到矿井温度升高的危害。通常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 米以后,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大,地温非常高,也会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2.4 矿山环境化学污染灾害
采矿、选矿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也是矿山地质灾害日趋凸显的一种形式。这些废弃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堆弃或者无序排放,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这种环境灾难还会引发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相关次生灾难。这些污染事件的后果,往往长期影响人与动物的身体状况,导致国民经济和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
2.4.1 尾库、场库灾害
许多矿山开采,都伴随着矿场与尾矿库的存在。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体不能承受压力决堤后形成泥石流造成巨大的危害。尾矿库溃坝常常因为坝体稳定性在日益增加的压力,或因废矿液溢出,坝体管涌而发生决堤。尾矿溃堤给矿区人民生产生活都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会给当地水土环境造成污染和长期危害。
2.4.2 水土环境污染
矿山开采废水矿坑地下水、选矿、冶炼污水、尾矿渗漏水等,都会造成矿区水源与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废液中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存在,也会长期存留在土壤中,形成持久性的环境灾害。矿业废水量大,多数来不及处理,直接被无序排放进入环境水体,直接或间接造成区域性水土环境污染,致使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源、农田遭受长期污染。这种如此危害性常常是潜在性的,其危害性更大。
2.4.3 土地退化
露天开采和掘坑开采是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一个影响因素。在露天开采和掘坑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土坡土体的破坏,尾矿的扩展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而大量的采矿排水,致使土地盐碱化。
3、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
由于矿山的地质灾害都在深部发生,勘查多采用遥感信息技术与物理勘查方法。
3.1 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
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集合“3S”技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发生地点与区域。如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危点位精确定位,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叠加分析,预测灾变发生趋势。
3.2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主要指应用物理手段,探测岩土圈层相关信息,确定采空区、断层位移、磁场变化等可能的灾害伴发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分析与预测。地球物理勘查矿山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法等。这些方法是预测潜在矿山地质灾害重要技术手段。
3.3 环境化学勘测方法
在矿山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人们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例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监测,化学探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确定污染因素、预测污染趋势、追溯污染源、划分污染区,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4、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由于时空特点与产生条件各有特点,随着矿山地质勘查的手段逐步应用,我们应针对上述分类和勘查手段,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有些矿山地质灾害我们能从主观上加以预防,有些地质灾害由自然诱因引起,我们不可能有效预防,因此我们制定具体的防治手段应包括如措施:
(1) 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并制定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做到开采前严格评估,开产中积极防范,开采后积极恢复,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恳纳入法规,强制推行。
(2) 加强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矿山开采人员素质,增强其对地质灾害的危机感与警觉性。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全员防灾、减灾技能与手段,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险避险、抢险培训。
(3) 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4) 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进行边坡监测,坚固挡墙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
(5) 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做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同时做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6)加强矿山环境监督与检查,进行全面、系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矿、低产能矿场进行坚决关停。对于污染型采矿区,制定科学开采和“三废”排放方案,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矿场开采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于可回填的废矿进行积极回填。
(7)对于闭坑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应该及时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复垦,提高土地复垦率,结合生态措施实施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和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8)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按一定比例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如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政府资助矿山环保、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基金。
(9)在矿山开采区应严格禁止私采乱挖和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行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和景观。监督与制止开采弃渣胡乱堆弃和不加处理排放,强制其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
(10)加大防治工作的资金支持,加强应该矿山等相关企业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关注度,预留地质灾害调度金,构建地质灾害、环境灾难补偿制和问责制。同时加强生态补偿制度,加大惩罚力度,用经济手段调节灾害防治力度。
5、结语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引发因素多样,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综观当前对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勘查技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查明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预测灾害体的发展变化,提出防治措施,为矿山防灾减灾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丁雅丽.唐山市体育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J].西部探矿工程,2002(1).
[2] 黄钊文.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浅析[J].勘察、测绘与测试技术.2007,(8).
[3] 闫车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及防治探讨[J].中国地质,2004,13(3):66-68.
[4] 张琦.辽宁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04(1).
[5] 刘会平广东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4(2):l0l-105.
[6] 岳 境,邹继兴.露天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案[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7,(2).
[7] 张卫东.大周市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
[8]郭君科,田绍义 等.高密度电阻率法技术与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1):ll6-ll7.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煤矿信息技术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
我国煤矿“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足,急待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有两个大模块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信息化;二是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多起矿难,矿工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对的是,美、德等产煤大国安全事故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严格的法律、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从信息化出发,加强安全技术能力,也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煤矿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已经组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煤矿安全做好技术支撑。
1我国煤矿行业当前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煤矿事故主要还是由四大类构成: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和运输事故,所占比例分别为36%、33.3%、9.9%和9.3%。据统计,仅国有重点煤矿中就有44.4%的矿井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1.3%,煤尘有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煤矿占25.04%。小煤矿中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超过15%,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占91.35%,其中高达57.71%的矿井具有强爆炸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和安全投入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目标和原则
作为未来“数字煤矿”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理、生产、物流等子系统类似,其主要内容是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实时、准确、全面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响应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同时,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3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参考。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在漳村矿,目前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在任何联网地方监控人井人员数量、身份和井下工作位置,是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超人员人井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在突况下,监控计算机上还可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4有待解决的问题
1)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井下瓦斯、通风、温度、湿度、顶板压力、罐笼升降位置等进行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2)信息共享和互通。目前煤矿安全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由于供应商众多,应用系统五花八门,设备也是型号多样,极不统一。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还不能有效实现联动,满足实际需求,由于不能信息共享,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对集中管理、决策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