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

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41: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

第1篇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供配电设计;分析

1.供配电设计中发展电力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关系到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意义重大。大型建筑内部结构复杂,多个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的高全性和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已经不能满足单纯依靠人力对电力运行进行检查维护,电力监控系统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对系统的查询需求,也能满足电力运行的智能化监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持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供配电设计中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力监控。传统的配电系统中 , 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配置模拟电流表或者电压表监视回路的运行状态,但是,各个回路之间不能进行互动通讯。与此同时,数据的记录方法也是人工的,回路的开关也都是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这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人力资源,并且不能实施监控、发现、控制电力系统。因此,统一管理和监控高低压配电设备,建立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平台,是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必然要求。

2.电力监控系统概述

2.1电力监控系统简介

在供配电设计中,所谓的电网智能化,主要是通过供电设备本身的工作指令来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工作模式与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与控制,而与电网运行状态无关,也称为被动配电网络;然而,在供电系统中其设备的运行不仅仅通过自身的工作指令来实现,还必须配备有自我诊断软件等,然后根据诊断软件所发出来的数据信息并结合电电网中负荷重要性等级顺序控制运行时为主动配电网络。通常情况下,如果设备工作正常时,要根据负荷分配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并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等进行节能操作,如果在电网工作运行中某个地方出了问题等,智能系统能够及时地对整个电网进行监测、判断、分析,从而确保一级负荷,并有效的控制二、三级负荷。

2.2电力监控系统基本功能

(1)事件顺序记:这项功能可以确保发生动作按照顺序准确记录和断路器合闸与分闸的准确记录,这需要电力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充足的内存来存储这一些列信息,方便在需要信息时,准确快速的调取相关信息,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2)数据采集:该功能主要包括:a.开关量的采集。电力监控系统需采集的开关量有隔离开关状态、断路器状态、断电保护动作信号、接地刀闸状态、运行报警信号以及同期监测状态等;b.模拟量的采集。在电力监控系统必须包含着电流、线路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所需采集的模拟量;c.电能计量。电能计量是指对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的采集,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更加有效,并充分地利用了当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地对电网中的数据进行采集。

(3)远程操作:监控系统的远程操作,实现了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对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分闸、合闸进行远程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时发现和控制问题,也进一步优化了电力系统配置,但是,计算机系统在运行时,系统可能出现故障,会直接导致电网系统的瘫痪,所以,工作人员在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远程操作的基础上,必须保留对设备的手动操作装置,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计算机故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2.3安全监视

监控系统对电网运行过程的安全监视,能够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当出现电流或电压过大等情况时,监控系统会立即发出警告信号,并做好全程监控的记录工作,方便查看和故障排查。

2.4电能质量监视

该功能主要是针对任何足以导致电力设备故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静态偏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电压暂降、电压波动和闪变、短时中断和三相电压不平衡等。当出现以上情况时电力监控系统会自动调节供配电的参数,确保供电平稳、可靠。

3.电力监控系统在供配电设计中的应用

监控系统不仅需要包含高质量的监控作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通信能力,便于电力信息采集、传输,将其应用到供配电中,稳定系统设计,一方面监控供配电的运行,另一方面利用监控降低供配电的故障发生率,所以重点分析电力监控的应用。

3.1实现人机交互

监控系统以清晰的界面,为用户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在操作界面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行设定语言方式,避免用户因为语言问题,出现操作问题,监控系统在更新时,会出现操作方法提醒,并及时显示当前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运行内容和数据情况等,通过实时监控,方便用户操作,了解电力运行情况。

3.2提高权限管理

权限主要是为供配电提供严格的环境,提高供配电设计的安全度,通过电力监控,实现供配电的加密设计,保障数据信息处理的质量。第一,利用监控系统实行权限设置,即对监控系统进行层次权限分级,满足不同级别人员的需要,其中要遵循“高权限包含低权限”的原则,但是不能实现低权限的越级处理,由此可以规定供配电人员的工作范围,避免出现信息外泄,提高信息保密度;第二,对监控系统设置后台操作,方便供配电人员修改设计信息,如发现供配电在设计中,出现非正常状态的数据时,可以及时登录后台系统,操作选项,更改数据。

3.3提高供配电信息采集的效率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可以提高供配电信息采集的效率,并且对供配电运行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准确反馈,其中包括数据信息和参数信息,监控系统在采集信息时,主要是通过不同性能的仪表,采集完毕后显示,监控系统的信息显示具备一定的特点,不仅能够保证显示全面,最主要的是本地显示,由此,以监控系统为背景,供配电可及时抽取所需信息,然后处理信息,得出结果,利用监控系统得出的信息,保障时效性和准确率,避免用户对信息产生疑惑。

3.4协助供配电记录事件发生

供配电设计中,需要对相关的事件进行重点记录,做好顺序存储的工作,供配电实际存储的过程中,必须预留未知空间,因此增加供配电的设计难度,通过监控系统,直接对发生事件进行动态监控,无需进行顺序记录,供配电设计只需要预留空间即可,不设定空间大小。

3.5建立供配电设计的数据库

数据库是供配电设计的核心,大量数据来源于数据库,最终还需储存在数据库内,所以必须保障供配电数据库内部的分类,更要保障数据库信息的运行,监控系统可以为数据库提供运行基础,明确划分数据库内部的模块,保障处理后的信息自动根据特定路径,存储到数据库内,由此,用户可在数据库内检索供配电信息,并且根据供配电的实际,导致有效数据,形成管理信息,便于查找相关数据。

3.6实现远程查询

监控系统通过对供配电信息数据的存储、拆选、组合一些列等过程,有效的形成查询报表,可以实现用户的远程查询,大大节省了电力运行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4.总结

电力监控系统作为电力运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运行的智能化监控,对线路故障及时的发出警告,实现了供配电系统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了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 后台监控系统 应用

电网工作运行的数据收集以及监控都需要借助后台监控系统来完成。后台监控系统具备信息齐全,能够很好的对系统工作进行控制,促进效率,及时查找出系统问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电力调控中。大唐淮北发电厂是安徽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也是国家一流的发电厂。该发电厂在2004年~2005年先后进行了全厂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系统的改造,大大的提高了淮北发电厂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也为淮北发电厂的运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见,后台监控系统对电力调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也逐渐成为了电力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的组成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一般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了数据服务器、维修工作站,调度员工作者以及有联系的网络设施等内容。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结构大概如图1。

1.1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硬件系统

数据服务器是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运作核心部分,主要任务是收集各个分站的数据信息,再透彻的分析每个分站的监测状况,在这期间对各个分站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分析并解决信息问题之后,在广播最终获取的信息内容,分享给其余站点共同利用。数据服务器一般都装载了数据库,这样可以对电力调度系统工作的参数和工作时产生的数据及时的记录,并且能够充当网络交流平台,使得监控系统与外部数据能够进行交流。调度工作者可以借助其工作站及时监测电力调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且能够及时获得电网工作的报表以及数据等内容。并且调度员工作站能够将技术运用到电力调控监控系统以及工作管理中。在电力调度监控系统产生问题时,维修人员在至进行工作站修复的同时也达到了对监控系统修复的效果。使用网关以及路由器等工具与MIS系统进行连接,可以将相关内容信息进行分享。

1.2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软件系统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一般使用HR2000系统。HR2000是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具有商业化的性质,其依靠智能扩展卡对数据进行收纳,利用Client/Server 模式及分布式运作方式。该系统也具备实施监控的水平,且便于运作和学习。新硬件能够运行系统软件的时候,可以不针对系统的进行修改便能够运行在硬件上。HR2000系统具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支持电力调度自动化的需求,使用中能够借由接口对系统进行二次扩展利用,所以其在电力调度上运用的扩展性很高。

2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后台监控系统对于电力调度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对电网的全部运作情况进行精准的监控、调控以及研究,并能够调节各个变电站之间的状态与联系,然后经过监测与调节使得电网内部维持稳定与安全,保障电力网络能够顺利的进行运作。后台监控系统的工作内容有数据的收集与解决、远程遥控、故障调节、信息及设施管理、保障安全等等。可见,监测系统的内容繁杂、功能齐全。在此基础上,采取双机热备的办法,能够很好的加强监控系统的稳固,确保万无一失。假设某服务器发生问题,其他服务器能够及时的对该服务器包含的数据内容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保障系统能够继续运作。后台监控系统也可以通过本身存在的权限管理功能,针对极有几率发生的问题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修复,也可以依靠本身自带的报警系统,及时的发出报警信号,进行手动解决问题,排除潜在的问题影响别的部分正常运作的可能。

3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运行效果

3.1 增强了工作的安全性

在SCADA 数据和MIS数据之间建立好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后台监测系统就拥有了调度申请票、调度操作票和典型票对比以及警戒等功能,并且可以在运作期间控制电话以及SCADA 的功能,从而达到了对电力调度进行严密控制的效果,避免因为员工原因造成工作问题的可能。利用后台监测系统将电力调度运行过程进行完全的掌控,从而保障运行的安全可靠,达到电力生产确保安全性的目的。把科学技术作为电力调度安全运作的强大支撑,从而促使企业生产能够取得巨大的利润回报。

3.2 增强企业技术能力

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能够给电力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这有利于将计算机技术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形成一种完善便捷的科学管理方式。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能够利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处理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与困难。

3.3 促进企业社会效益的发展

后台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充分利用,能够很好的减少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以及生产效率,缩短电网倒闸的运作时间,并且能够高效的减少用户断电的时间长度,达到了电网以及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的目的。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建设。

4 电力调度后台监控系统的发展形势

现今计算机科技以及电网控制技术处在迅速发展中,后台监控软件也成为调度工作者青睐的工具,可视化科技的运用,能够使常见的数字、图像等表现出的内容转化成借用高科技的图像技术、显示技能传达图形所表达的信息内容。比如潮流可视化技能、电压稳定可视化技能以及负荷预测的可视化技术等等,把电力系统中的一些抽象的内容通过较为形象易懂的图像传达给人们,为电力调度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5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错误的产生,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电力系统的平稳安全的工作运行,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苗艳,郭先锋.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的应用探析[J].科技传播,2014(10).

第3篇

地铁是由多个子系统联合构成的自动化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着各自独立的运行方式和监控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功能不同需要的监控设施也具备不同的软、硬件配置。为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按时进行维护检修是极其必要的,但是,其复杂的结构使得系统的维护成为难点,因此采用综合一体化的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1电力监控系统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力监控系统就是以计算机、通讯设备、测控单元为基本工具,它是变配电系统采集实时系统、开关状态检测以及远程控制的基础平台,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在检测、控制设备的辅助下成为任何复杂的监控系统,它是变配电监控中的核心体系。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为电力系统、化工领域采集数据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其中,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最为广泛,电力监控系统是组成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最主要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具有的优势是无法替代的,如信息完整、提高状态等。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在电气化铁路上最初的应用目的是为了确保铁路供电的安全可靠,它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铁路运输管理中的调度管理水平,在之后的研究发展过程中,专业学者在国家现在的发展基础之上,从发展稳定技术成熟的国家引进了大量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有关设备,这些设备技术先进,在应用过程中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对国外技术经验的借鉴研究也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更好更快的发展。

2电力监控系统在地铁中的具体实现

电力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借助计算计的先进技术分析发现目前设施系统中的缺陷和制定可以改进提升的方法,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功能进行优化组合,电力监控系统会对变电站的全部设施实线执行监控,它是可以自主协调各个子系统设备的综合性自动化系统。通过在地铁运行中引入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地铁内部间的信息交换、数据共享。电力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地铁站内各个独立的子系统实现电压、电流、功率、点度量、开关量等信息的采集,并且要在信息采集完成之后,将信息传输到车站的控制中心,然后在对站级和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进行接收,从而实现电力集成的完整过程,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通常而言,在控制中心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施完成电力设备的监视工作,在电力系统进行维护和调试操作时,控制权将转由变电所监控的计算机来实现掌握,确保对电力设备的完全控制,以便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力监控系统不但简化了二次接线的操作过程,大幅度提高了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而且还是保证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实现了中低压变电站采用自动化系统和高压变电站的控制方式两个原则。中低压变电站采用自动化系统,可以保证无人值班的方案落实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成本,节约了工作时间,高压变电站的建设需要有先进的控制方式为前提,以此解决各专业问题,如果在建设和设计过程中无法控制好高压变电器,严重时会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电力监控系统的软件架构体系在逻辑上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站前管理层、网络通信层、间隔层。硬接点通道指的是以非数字的信号方式接入控制信号盘的信息采集通道,凡是在硬接点通道上的信号都被称为硬接点信号,如遥信、遥控、遥测等。一般施工单位在铺设过程中会按照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将控制信号盘外部接入线接入综合自动控制信号盘端子排。但是在硬接点通道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硬接点信号无法被接受的情况,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很有可能使因为接线错误或者接线点接触不良等,一般硬接点信号上不来的表现通常是上网隔离开关的较远一端的电缆接线压在了电缆的绝缘皮上,导致开关失灵,无法实现远程遥控,或者是由于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把握不准导致接线错误,也有可能是机笼背板里出现虚接现象。另外,总控制处的单元软件在运行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计算机重启过程中重启失败,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网卡驱动丢失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在网络配置过程中将网卡的IP地址配置错误,或者是由于在数据库中没有和计算机相应的网卡IP地址,这些原因都会导致通信故障的产生。调试和维护数字通道也是在电力监控系统应用中不可忽略的,在调试过程中,如果直流盘通信正常但是交流盘发生故障,一般就是交流盘的PLC出现了故障。

3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前景

电力监控系统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电力监控系统还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无论是相应的技术应用还是管理措施都在进步,结合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会在未来与其他系统实现广泛集成,如今的电力监控系统在专业学者的努力研究下已经于调度员模拟培训系企业MIS系统成功实现了连接,将电能量计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水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电力习题进行技术融合与系统集成型电力监控系统未来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其次,将变电所的控制回路、信号接收等融合到计算机系统中,从而代替传统工作操作中使用的控制保护屏,以此来减少核电站建造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实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最终目的。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状态,但是如果等到实质性的问题出现后在寻求解决的方案会在实际中造成过大的损失,在损失没有造成之前先预测问题然后可以利用这些新的科学技术通过计算机的帮助来模拟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并研发出调度辅助软件和管理决策软件,在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模拟的实际情况推演出问题的实际情况,从而最初最合理的运行设计方案,用最优化的方式和速度解决系统的故障,以此实现电力监控系统的有效利用,达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优化运行操作等目的。这些电力监控系统的前沿应用已经在传统电网的监控系统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会为地铁电力监控系统带来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监控与调度模式。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 配电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026-01

电力监控系统是保证配电体系平稳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电力进行运转,如今电力运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发展的重要能源。随着电力使用量的不断增大,电力成本也随之上升。同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科技代替人力的成为管理的一大趋势。电力监控系统对提高配电设计的管理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有着重大影响。下面则是本文对电力监控系统在配电设计中的应用所进行的分析。

1 电力监控系统的基本概述

作为电力运营不可或缺的电力监控系统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下面主要针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概念、功能进行介绍。

1.1 电力监控系统基本概念

电力监控系统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为依托,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集中监控管理为目标,利用遥控、遥调、遥信、遥测等手段,通过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等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透明化,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

1.2 电力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电力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有数据采集、事件顺序记录、故障记录、远程操作、安全监视、数据处理、电能质量监视七个方面。第一,数据采集又由模拟量的采集、开关量的采集和电能计量组成,通过模拟量采集实现对各段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的采集,通过开关量的采集实现对各个开关的检测,通过电能计量实现对有供电能和无供电能数据的采集;事件顺序记录主要是对各种状态的记录,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故障记录主要是针对与故障有关的电流、电压及其相关故障的记录;远程操作是为了应对故障现象发生时的操作,从而保证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至于自乱阵脚;安全监视主要是对第一步骤中所采集的模拟量进行监视,保证电力的安全运行;数据处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分析及记录存储,通过数据处理能够方便查阅,为用户提供便利;电能质量监视是指对导致电力故障的相关问题进行监查以确保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

2 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电力监控组态软件的设计、网络设计和现场智能监控设计三个部分,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2.1 电力监控组态软件设计

电力监控组态软件主要是应用组态功能,对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控,方便工作人员获得实时数据,从而实现监控。电力监控组态软件通过其绘画功能、编辑功能、身份校验功能、报警功能、OPC接口功能等实现对数据的监控,以及对相关故障的预防,保障电力监控的实施。

2.2 网络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以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为主要目标,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传输现场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设计能够快速准确的传达相关数据及操作指令。本文主要介绍三个网络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第一,适用于集中且较小型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优势,采用总线贯穿的方法,将智能设备贯穿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之后通过借口转换器实现与监控主机的数据传输交换;第二,适用于相对分散且庞大的系统,是指将各个设备就近与现场总线相连接然后再将各总线接入网关;第三,适用于多个子变电站的大系统,在这情况下,需要严格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这就需要有一台设备作为电力监控中心的主机,主要负责现场内部的监控,同时还需一台主机控制其他系统的监控,下设多个子站监控主机分别进行监控管理,不仅能提高主机运转效率,还能有效保障系统的稳定。

2.3 现场智能监控设计

现场智能监控设计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对现场智能监控设备的选择,必须在考察用户选择、分析电力网络结构及其电力负荷的基础上进行选购。现场智能监控设计主要是针对监控设备独立完成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功能,主要解决了在网络故障情况下实现对现场电力系统的监控。

3 电力监控系统在配电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监控系统在配电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配电设计中实现电力监控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转速率,实现安全便利的管理。现阶段,我国电力监控系统大多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本文将主要针对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在配电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3.1 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

智能监控就是通过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端技术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智能化操作。利用网络进行机器监控管理代替人员管理,确保配电管理的透明化,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实现与其他智能装置进行有效组合,实现多方面管理,同时智能化也具有网络的某些特征,例如信息共享、开放性能良好等,对提高工作效率与安全有着极大影响。采用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在配电设计中的人工失误,提高工作准确性,管理的安全性,减少故障维修,从而节省了电力运营成本。实现智能化电力监控,对于提高工作的智能性也有着较大的意义,对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推动电力产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

3.2 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

对于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包含系统配置选择和考察监控系统基本要求两个方面。对于电力系统的配置要根据其现场情况而定,前文已有描述。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要是采用遥测、遥信、遥控、可设定告警输出、就地显示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实现对主中压进线回路、低压进线回路的监控,从而实现对配电设计的监控。

4 总结

总之,现阶段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电力监控系统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配电设计,电力监控系统在配电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有效保证了系统安全,还能实现对配电现场的适时监控。既解决了电力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监控,也更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必须重视电力监控系统在配电设计中的运用,提供高端服务,满足客户不断严格的要求,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宇雷.电力监控系统在供配电设计中的应用[J].硅谷,2012,9(26):12-14.

第5篇

[关键词]监控系统 电力调度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91-01

前言:

监控系统是现代信息与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其能够完成监控范围内变电站设备信息和状态在线监测告警信息的集中监视,使调控员能够全面掌握管辖范围内电网运行方式、设备状态、主设备负载、电压水平及事故异常处理等情况。实现对电力调度过程的全面监控与管理,因此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1、关于监控系统的基本概述

1.1 硬件运行

硬件系统中的数据服务器,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能够确保整个监控系统的运行稳定。与此同时,还能够采集相关的站点信息、数据,并可对部分站点实行O控处理。若发现异常,需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关的处理措施。主要需在了解问题后,共享各部分站点的信息,促使不同的站点均能够合理使用共享的信息,保证信息资源流通,实现信息共享且充分被利用。数据服务设备,能够合理地设置数据库,并整合调度中所构成的参数和数据,交流载体,实现外部、监控系统数据的交换工作。调度人员也可在电网数据、报表中获得有利的数据。结合所反馈的内容,做好调度工作的评价,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地做好电力调度系统的维修操作。

1.2 软件运行

一般情况下,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型号为OPEN3000、D5000,这一系统为数据管理的系统。商业化特点比较显著,经智能化扩展盘做好相关数据收集、整合工作,且实际的运作方式需采取Client为主。如果更换新的硬件,系统软件不会受到硬件的调整而产生不良影响。这个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较强,能够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有利的参照。软件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将接口作为载体,以便实行系统的二次扩展和应用,充分发挥其扩展性特点。

2、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意义

新时期,为了保护电力调度的安全性,借助监控系统开展工作,能实现对调度工作的自动化监控,节省了人力、物力与财力,其在调度工作的存在价值可想而知。监控系统是科技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其在监控方面具有精准性、细致性与全天候性,同时可作为各个部分站点的连接桥,可全面了解每个变电站的具体运行状况,促进变电站的相互联系。以监控系统为载体对电网的调度与运行情况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旨在维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工作的重点在于收集数据信息、远程遥控、调节监测出的故障、管理相关的信息与设施等等多项内容。

3、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具体应用

3.1 保障电力调度安全

将监控系统应用到电力调度中,其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督与控制,对电力调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预警与处理,可将SCADA与 MIS 数据建立联系,可为监控系统提供相关凭证与票据,系统一旦启动能够实现对电话、SCADA 等的控制,严格控制好电力调度过程,对整个系统进行严密的保护、监管与控制,杜绝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保证电力调度安全的关键。

3.2 不断完善电力技术

将监控系统应用于电力调度中,使调控员能及时判断、处置监控系统发出的事故、异常、越限、变位信息,结合信息内容、设备位置信号变化、电流电压等遥测值变化作出正确处理。但是,这一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加强监控技术的运行效率、监控质量,需不断完善技术,进而满足现代供电系统的需求。监控系统的出现,对于电力企业实行管理非常有利,并能够将电力生产、信息技术向融合。为确保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还需提高系统运行、管理的效率,按照具体的操作要求,完善系统管理的机制。

3.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监控系统的合理应用,可以将有人值守的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减少人员编制,能够为企业提供较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同时调控员对监控系统的在线监测告警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确定告警类型、告警数据和告警设备,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采取预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在发生电网事故时,监控系统还能帮助调控员通过有关信息确定故障范围,查找故障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对用户的供电。总之,监控系统的合理应用,可及时避免用户停电或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提高用户的用电满意度,推动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4、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优化措施

4.1 系统、网络协作平善

电力调度监控工作,属于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为确保达到监控的目的,并促使电力调度能够稳定运行。应做好机房环境的和网络、自动化系统等监控工作。针对不良影响因素,应构建调度综合监管的机制。

4.2 自动报警装置完善

电力监控系统的故障均为可避免的,然而因为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故障的处理,使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出现。完成自动化报警装置的安装工作后,若服务器的内存缺乏,或是产生温度异常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4.3 调度系统和上下位机联网

做好调度系统和上下位机联网的工作,能够达到数据共享的效果。这种方式,不但能够确保监管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好数据的分析工作,并能够对电网运行状况实行了解,在第一时间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以便降低实际的影响。

4.4 监控系统完善措施

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应用尚未成熟,在实际监控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适应“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需要,适应变电站无人值守和调控中心远程监视控制变电站的实时运行和管理要求,需进一步提高监控运行及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完善统一变电站信息的规范管理、信息接入(变更)验收管理、设备的监护操作管理、变电站集中监控许可管理、监控运行分析管理、集中监控缺陷管理和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告警信息分析管理等等。

4.5 监控系统运行完善

为确保监控系统的资源能够合理地使用,应构建安全的维护机制。与此同时,需构建完善的维护系统管理机制,以便发生异常的时候,实行监控系统的硬件、软件监控。

电力调度,能够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电力调度安全监控工作,可做好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控制工作,进而促使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安全实行。电力调度安全监控,还能够确保电网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电力调度的安全监控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开放后国内的电力事业获得较好的发展,电网规模的扩大,使得电网的程度和规模均发生较大的改变。而电网规模的扩大,使得其会被较多的风险因素所影响,如地震因素、雪灾因素等。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应做好电网运行的安全工作,明确调度运行中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具体的完善措施,做好相关的事故/故障的处理工作。

5、结语

总而言之,监控系统的应用可提升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性,可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因此加强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SCADA;双流电力;监控系统;改造

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业能源,电力在现代企业产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发电、变电站并在此基础上加快了国家电网的建设改造。而伴随电力行业各式各样的新技术以及各种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加之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电力系统的设施、设备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SCADA双流电力监控的自动化系统在电气运行的正常化中的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大大减少该电力设备的维护费用。电力监控的自动化成为了分析判断事故的依据,更以其高效可靠的性能受到广泛的青睐。SCADA双流电力监控的自动化必将为我国的电力行业做出重大贡献。

一、改造的必要性

伴随着双流控制系统使用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信息的保护量也日渐复杂。原先的“技术规范书”与“技术协议书”中的配置即双机单网的结构也存在着诸多的隐患。自动化配网的认识不够清楚,应用的过程中也不够明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其应用的后期没有确定具体的受益者。系统缺乏细致而统一的规划,“盲人摸象”现象也较为突出。配电网架较为薄弱、应用的基础也不够牢固,抵抗恶劣环境的水平也需要提高。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复杂,自动化过程中体制管理适应性并不强,对于职责的界定也不够清楚,维护工作也很薄弱。因此对原来的间隔层中的总线网通道单一问题的改造就已经是势在必行。为了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广大居民用户实现生活的正常化。我国对原有的电力系统进行了及时的改造,采用基于SCADA系统的电力监控的自动化是历史的必然、时势的选择。

二、SCADA系统的概述

SCADA系统就是数据的采集和监视并进行控制的系统,其关系到计算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自动化系统的调节。SCADA双流电力控制系统广泛的应用在了电力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SCADA系统在电力系统和电气化上也称之为远动系统。它能够对运行设备进行现场监控以及控制,并以此来进行采集数据、数据测量、调节参数和各样的信号报警等。

三、SCADA的双流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根据变电站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实际的需求,运用IP协议,以无线网络作为传输过程的通道,从而构建性能高、安全可靠的监控系统。SCADA双流电力监控系统建立起中心调度监控,其软件包实行实时监控、处理时实行告警联动的方式,支持组态图、地图的编辑。记录数据的详细性、各式的安全权限,可以使查询更加方便。此监控系统可以以短信、语音、电子邮件等形式传送到值班人员或者主管人员的手中,实现了“四遥”功能。在这次改造中,监控厂商特定提供了以下方案来帮助我们加强对SCADA双流电力监控系统进行改进,具体方案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SCADA双流控制系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改造研究,来实现双流控制系统的“三高”。

四、SCADA系统的先进性以及创新的特点

针对我国自动化调配,理念的全新化、技术设计的全新性以全新的视角满足了我国的调配需求。SCADA双流电力系统与其他的系统相比较,有了突出的先进性。软硬件成本低、混合平台精准,硬件配置优,除此之外采用PC系列的微机也成为了它的一大特色。它几乎能够及时有效的规避各种各样的病毒侵害,专用GIS的内嵌式电力系统也使得系统的效率得到整体的提高。开放式的结构也使得其他的常规化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采用分层管理、实行常规性的时态与非实时时态,使得它的应用功能的范围和应用的形式得到极大的创新。大量的分布式的处理数据功能也确保了该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

五、SCADA双流电力系统的应用

遍观整个电力系统,SCADA双流电力监控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力系统,其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最成熟最完善的的双流电力系统。它是能量管理系统里面很主要的一个子系统。它不但有着完整的信息而且具备效率高、诊断故障快速的特点,系统的控制安全、性能高也成为了它的一大优势。此改造实现了系统的有机整合、生产信息管理的共享,使它的实用得到更加完善。双流电力监控系统在管理用户的信息、运用高层软件方面迈出了全新的一步。SCADA系统在应用时具备了实时高效计算、方便高效应用的条件。此次改造也完全可以通过遥控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进行更为灵活的调整,使得停送电的时间掌控得到大大的缩短。配电网在运行时即使发生故障也会自动的对故障作出灵活的调整,及时对故障做出判断,实现快速隔离,并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方案迅速恢复非故障地段的供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停送电的操作时间。这种SCADA的管理模式的改变,也就使得变电运行各司其职,为自动化系统的调度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电网调度的经济性和运行的安全性。

结束语

SCADA系统正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也从未停止过追求技术进步的脚步,而国家基于此双流电力监控系统的改造与研究也不断的完善,双流电力系统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实现自动化的电力调度,双流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接收与处理的功能为我国的信息自动化提供了必然性。SCADA双流电力监控系统也将会按照高效、高速、节能的方向呈现出更好的发展势头,这势必会为我国电力系统监控的自动化带来更好的影响。展望SCADA双流电力监控系统的未来,其高效、高速、自动化的功能势必会收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受到更多的青睐。

第7篇

关键词:后台监控系统;电力调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 X92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一般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主要是结合电脑、摄像头、控制等技术,完成用电情况的监测、分析用电设备的运转维护、控制、保护等功能。借助自身高度自动化的运作,可以依据及时且精确的资料做适当的处理动作,节省不必要的电力损失及减少人力维护成本,进而提升用电设备的运转品质,增加系统稳定性与节省电费支出的效果。

一、电力后台监控系统概念

电力系统后台监控系统将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与动力环境监控技术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管理水平。电力系统自动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系统中设备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通过监控系统,我们可以掌握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及相关数据,方便对电力设备进行管理及对电网进行调度,此外,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也能从消除系统潜在隐患。

二、电力调度后监控系统方案设计要素

1、分层控制原则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以调度中心、集控中心和变电站为核心,分层次的构建三级监控网络,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分层有序进行,确保所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的调度操作提供良好的数值参考。

2、先进性原则

在实际组建电力调度监控网络的过程中,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的选取,都应留有一定的富余量,即贴近主流技术、稍有超前,确保设备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在满足具体调度监控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后续系统升级产生的成本投入。

3、可靠性原则

任何工业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其控制部分都不是唯一的,大多留有备用设备,确保其在出现故障时仍能顺利运行。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同样遵循这一规律,系统内部一般支持双机备份功能,在部分监控设备异常时,仍能有效获取调度信息,完成控制指令的下达传送。

4、兼容扩展原则

当前的工业控制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所以在进行监控系统硬件的选择时,要考虑其后续的功能扩展和新设备添加中的兼容性,使其能够更为便利地融合多重更新设备。

三、功能与实现方法

1、数据采集和发送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实现对横向物理隔离装置(正/反向)、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防病毒系统以及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内部关键设备和应用的数据采集。电力系统专用安全设备(横向物理隔离装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使用Syslog方式直接采集;通用安全设备(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防病毒系统)通过将日志转换为电力系统标准格式后进行采集;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内部的关键设备和应用通过将日志转换为标准格式并发送至安全监控平台。

2、数据处理和分析

(1)数据标准化处理

安全监控平台的基础功能。采集端接收到原始日志数据后,首先经过协议识别,分流到各自的内容识别模块。在内容识别模块,经过内容模式匹配引擎,将数据分流到不同类型的数据分析模块中,进行关键字提取、内容筛选填充处理。对于采集到的数据,根据安全监控平台设置的规则进行过滤,只保留监视范围内的、必要的、有效的数据,确保安全监控平台不保存过多冗余数据。数据的过滤规则能够通过匹配运算符设置复杂的匹配关系,匹配规则采用正则表达式算法。

(2)数据关联分析

安全监控平台支持事件类型关联、事件内容关联、资产信息关联,能够通过特定算法从大量安全事件数据中挖掘当前的安全趋势和规律。安全监控平台关联分析支持如下关联分析类型。

基本关联―――根据事件的基本属性信息关联分析结果。

攻击关联―――根据安全设备发出的告警事件,结合目标资产的类型生成关联分析结果。

位置关联―――根据事件来源的位置或目标资产的物理位置,生成关联分析结果。

角色关联―――根据事件相关用户名,结合事件基本属性生成关联分析结果。

因果关联―――根据事件类型,结合事件行为结果生成关联分析结果。

3、数据展现界面

界面展现功能以图形化方式对采集的监视设备数据进行分析、查询以及图表展示,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报表输出以及报表管理。可对监视设备进行资产管理,对系统本身的参数、用户权限、界面配色、地域路由、缺陷等进行配置和管理,仅以指标分析和装置管理为例进行介绍。

(1)指标分析

指标分析模块实现以下功能:设备数量统计分布饼图,可以看到每类设备所占的比例;各厂商安全设备统计柱状图;最近一周内平台设备在线运行率;紧急、重要告警量分布饼图;最近一周内平台安全指数对比柱状图;最近一周内平台告警数量统计曲线;地调地域横向对比柱状图;按照地域信息统计指定安全事件列表。

(2)装置管理

装置管理主要提供对加密装置的管理和查询功能,可以远程管理加密装置,为加密装置配置隧道和策略,并在页面上实时查看加密装置的链路情况,实现实时画面、实时监视和实时信息的即时刷新显示。

4、应用效果

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对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及环境进行24小时监控,使监控人员在设备中心就能了解所有设备相关信息,对设备潜在隐患的发现、设备故障或事故的处理、系统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电力系统自动监控系统的应用大幅度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监测技术落后、监管不全面、监测面积小的难点。监测系统通过对各个分散的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对电力系统日常数据监测、事故应急分析及现场决策工作有很大帮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及系统自动化运行的水平,同时也减少了电力系统设备维护及管理费用,从而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进行全面的维护、监测与管理。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是保证供电安全、满足供电需求、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保障。

四、后台监控系统的运行及管理

作为电力运行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专业技能的提高,也要认真落实后台监控的运行管理工作。在电力调度工作中,经常会有人为因素或机器因素导致的系统瘫痪问题。系统问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电力调度,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要避免监控系统故障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建立健全监控系统的运行及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严格依据制度执行各项操作。监控值班人员强化责任意识,杜绝工作时间打电话、玩游戏、看电视,禁止用监控设备观看光盘等。一旦有人违反制度并造成严重后果,要从重处罚;对于监控机加强维护管理。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完善管理及控制系统的认证系统。关于管理控制系统的身份认证系统,应该由主管领导及组长控制,防止普通值班人员随意进入监控系统的后台进行操作。对于监控系统的操作部分可以进行整体封装。监控工作人员在有系统信息时,应及时向组长汇报,根据情况做出对应指令的发送。

结束语

电力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调度监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和电气设备,实现自动化、精确化、少人化的监控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对变电站内设备运行情况远程监视、现场工作行为远程监督,可实现监控现场的可视化调度,及时掌握电网整体运行状态,实现监控中心与监控现场之间的数据指令顺畅传输,降低误操作和违规运行等人为故障产生的可能性,提高调度零误操作和综合监控系统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13,(1):31-32.

第8篇

关键词:103规约、以太网、通信

引言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的高压电力设备都配备了集保护、测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保护单元,并采用由国际电工委员会于1997年定义的IEC60870-5-103规约(简称103规约)来完成变电站控制系统与保护单元的通信。利用这个规约,保护测试系统不但可以获得被测保护装置的定值、保护动作单元等信息,而且可以与上位机总控制中心完成监测与控制通信,实现整个电力系统设备的自动化。

1.103规约简介

103传输规约是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了在不同保护设备和控制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互换的目的而制定的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它适用于具有编码的串行数据传输的继电保护设备和控制系统交换信息,使得变电站内一个控制系统的不同继电保护设备和各种装置达到互换,被电力系统广泛应用。103规约使用的网络模型是增强性能结构,即物理层、应用层和链路层。

1.1物理层

物理层采用EIARS485异步串行通信标准,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和1位停止位。

1.2链路层

103规约所有的传输过程均由主站启动,即轮询问答过程:由启动站向从动站触发一次传输服务,或者成功完成,或者报告差错,之后才能开始下一轮的传输服务。103规约采用的链路服务级别为三级,其链路服务级别及功能如下表所示。

1.3应用层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服务,是用户的窗口,它的服务直接提供给应用进程。应用层包含一系列应用功能,它包含在源和目的之间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传送中。

规约数据单元由规约控制信息和服务数据单元组成,由于103规约未采用应用规约控制信息,所以在应用层中的应用规约数据单元和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及链路服务数据单元是一样的。因此在103规约中可将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当作链路用户数据。

103规约描述了两种信息交换方法:兼容范围和通用分类服务。兼容范围基于严格规定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和为传输“标准化”报文的应用过程。通用分类服务采用各间隔层单元自我描述和自我定义的方法对要求传输的信息进行定义,它可以传输任何类型数据。除国内已经生产的继电保护设备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使用专用范围外,新开发的产品必须采用兼容范围和通用分类服务。

2.系统设计

103规约通信的模型如下图。

本系统负责实现的是监控保护设备这一层级,与上位机的通信基于以太网络。在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该监控保护设备是作业以太网的数据终端存在的,故选择的系统控制芯片必须要有足够高的运行速度,以保证其在100Mbit/s的以太网上能够高效地传送数据。

(2)考虑系统须对多路信号进行采样、滤波,需要大量的傅立叶变换计算,系统控制芯片至少要有32位宽的乘法器。

(3)考虑到以太网数据传送的高速性,以及处理器数据吞吐量的有限性,所以系统控制芯片最好能够内部集成有静态存储器来作为接收数据的缓存。

(4)因为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格式一般为16位,或者长度是16的倍数,所以在选择协议控制芯片和网络接口芯片时,应该选择可以以16位模式进行数据操作的芯片。

(5)对于网络接口芯片来说,除了要有16位的工作模式以外,最好是符合MII网络适配器兼容格式的芯片,这样在编写应用程序以及存储器的分配和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6)网络适配器接口芯片上应该具有片上RAM,这样在数据量大的时候不会在网络接口处产生数据丢失现象。

3.软件设计

系统主要实现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数据采集;二是用户的显示与控制;三是利用标准103协议进行上位机的通信。

3.1通信功能设计

快速以太网驱动程序屏蔽了对底层网络设备的处理细节,同时向上层操作系统提供与硬件无关的接口调用。在以太网通信之前,首先要实现位于硬件抽象层的快速以太网驱动程序,上层软件与以太网控制器的交互都要通过驱动程序进行。网络通信系统通常要与多个对象实现信息共享,TCP/IP是实现异构网络互联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屏蔽各种物理网络技术。

本文实现的以太网103规约采用UDP报文与TCP报文相结合的方式,采用UDP协议快速传输包含源结点IP地址的短报文;采用TCP协议传输大量需要交换的信息。利用TCP的可靠连接和重发机制,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及可靠性。在正常连接状态下,主站只需定时向各子站发送UDP报文,子站采用TCP报文格式,以循环上送加变化上送的方式来传输实时数据。当子站发生事件或者有数据发生变化时,子站启动一次传输过程,及时将信息通知主站。

3.2通信异常处理与故障报告

103规约采用窗口尺寸为1的非平衡方式传输的链路传输规则,即由控制系统向继电保护设备触发一次传输服务,或者成功的完成,或者报告产生差错,之后才能开始下一轮的传输服务。如果发送/确认、请求/响应传输服务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用等待/超时/重发的方式发送下一帧,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这两种服务由一系列在请求站和响应站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对话要素所组成。

故障报告则必须记录了故障发生时的各种参数和系统状态,包括故障时间、故障动作开关号、保护元件动作类型和保护启动、出口、返回时间及相关电量参数。故障录波记录了故障前两周波至保护元件动作返回时间内的电流、电压波形及各通道谐波分析值。此时在DSP内生成一个扰动表,当控制系统发送读扰动表命令时,作为一级数据传给控制系统。

4.总结

103规约一方面可以面对复杂的计算处理;另一方面,比传统的通过485总线通信的更具有扩展灵活性。满足了系统的开放性与维护的方便性。同时利用DSP的强大的接口、搭配键盘、LCD,还可以在保护设备系统中完成用户显示、控制等功能,组成一个完整的自治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