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42: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畜牧业智能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畜牧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机械装备畜牧业,以机械动力替代人力操作的过程,是推动畜牧业生产发展实现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的必经之路[1]。桐乡市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水陆交通便捷,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横穿全境,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之美誉。近些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补贴资金投入力度逐渐加大,畜牧生产机械设备不断增加,机械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与畜牧融合不断深化,桐乡市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键词:
机械化;畜牧业;转型
1桐乡市畜牧机械化发展现状
与水稻等种植普遍推广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相比,桐乡市生猪等传统养殖业中机械自动化进程比较慢,许多地方的养殖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劳作阶段,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养殖效益也难以提高,与新形势下的规模化、集约化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近年来政府提出“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后,实现传统畜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在过去畜牧机械装备主要以定位栏、分娩床、保育床等普通机械产品为主,通过政策引导向自动喂料系统、散装饲料配送系统、畜禽室温度湿度监测、排泄物处理设备、固液分离机等先进畜牧农机发展,机械设备机构不断优化。
2主要措施
2.1完善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完善政策加大扶持,不断助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1-2]。浙江省《关于调整部分农机购置补贴分档的通知》明确了畜牧业机械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了对畜牧机械和畜牧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的补贴力度;《嘉兴市“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和《嘉兴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将农业机械发展列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行列,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列入重点内容;桐乡市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先进适用的畜牧农业机械列入补贴范围。2011~2015年,桐乡市在畜牧机械共计实施补贴资金190.8万。在政策大力扶持下,桐乡市积极推进新型畜牧业装备体系建设,利用农机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养殖主体加快推广自动喂料系统、节约饮水、畜禽排泄物青云、畜禽环境监测自动化等机械装备,以机械化提升畜牧生产现代化,畜牧业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2引进先进技术,实施“机器换人”
2011年以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促进工程等项目设施,全市新增畜牧业机械1196台套,新增畜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点2个。2011年新增风机、湿帘等温控设备59套,集降温、换气、防尘、除味于一身,大大改善猪舍环境。2013年在洲泉、崇福、凤鸣、屠甸等地推广自动化喂料系统50条,每条喂料系统可节约3个劳动力,在今年连续的高温天气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在洲泉华腾和崇福五丰两家农业企业引进了二个饲料搬运机器人,一个机器人可替代4个青壮年劳动力,以“机器换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规范化操作程度,更提升了企业形象。2014年在梧桐、濮院两地推广猪粪综合利用生物有机肥料处理中心两座,引进自动化猪粪翻混、铲运、粉碎、制粒、包装等机械,经二次生物有氧发酵生产有机肥,可实现两处生猪养殖园区内年出栏近2.5万头生猪的安全清洁生产,既解决了生猪养殖业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2015年引进畜禽排泄物处理设备线2条,有效解决生猪养殖排泄物治理难题,免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2.3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产业档次
2014年来,桐乡市乌镇连续召开了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基因嫁接到农业生产,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及“一业一网”发展优势,引导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和饲料兽药企业实施“互联网+畜牧”,实现产业上下游直接对接。如崇福农发养猪合作社首次引进物联网系统,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全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实现生猪养殖的自动化、精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切实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猪产量和品质,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
3发展思路
桐乡市自2012年被确定为浙江省省级农机化示范县建设单位以来,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不断探索实践,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3]。浙江省畜牧机械化促进大会暨农机牧艺融合现场会召开以来,畜牧机械化发展和农机牧艺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一大批规模化设施化的养殖组织大量引进先进的畜牧机械设施,有效提升了畜牧产业的机械化水平。桐乡市总结在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推广中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经验,深化农机畜牧融合机制体制创新,多部门联合全面推进畜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及生态化[4]。
4结束语
生猪产业等畜牧养殖业转型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更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引进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以机械化促进产业化,促进产业的升级转型,构建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格局。未来,我市将打造创新型智慧畜牧业,创建一批畜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作者:曹杰 单位:桐乡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站
参考文献:
[1]杨丽,金会芝.浅谈机械化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7(3):6-7.
[2]杨敏丽.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续)[J].南方农机,2015,46(2):14-19.
在去年的进口农产品中,官方统计的三大主粮数据是,小麦进口125.8万吨,同比增长2.2%;玉米进口175.4万吨,同比增长11.5%;稻谷和大米进口了59.8万吨,同比增长54.0%。虽然从总体数据来看,去年的三大主粮进口并不大,但对其趋势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进行监测分析,值得认真思考。
农业部:重要农产品品种已纳入预警范围
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巡视员陈丽水4月15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方法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已确保所有重要农产品品种都纳入预警范围,以及监测信息的及时与准确。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监测预警工作上取得初步成效,农业部从2002年开始市场监测预警工作,监测范围从最初5个品种发展到2009年的18个品种,构建了多元化分析研判体系和分析平台,建立了农产品全息信息标准及采集规范,研发了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在会上说,针对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大,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等特征,未来我国农业监测预警需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包括智能化农业信息获取技术和农产品监测预警模型分析技术。
第二届中国安徽(合肥)畜牧业展览会签约近10亿元
本刊讯(记者 ) 4月10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中国安徽(合肥)畜牧业展览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包括中牧集团、泰国正大、温氏集团、现代牧业等国内外近600家企业参展,展览规模超过1.5万平方米。会上6个畜牧投资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近10亿元。
音频分析技术
广义上的动物健康可分为生理健康及情绪健康,音频分析技术一般都是针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动物咳嗽声处理实现生理健康监测。为此应首先提取患病动物咳嗽声特征,Ferrari等[8-9]通过临床检查筛选染病猪并采集其咳嗽声,与柠檬酸诱发的健康猪咳嗽声对比发现染病猪咳嗽音频的标准化压力均方差及峰值频率均值均低于健康猪,而染病猪咳嗽持续时间及咳嗽频率则高于健康猪。针对染病猪咳嗽音频特征参数构建参考模板,将日常生产中利用定向麦克风采集到的猪咳嗽声与该参考模板做模式匹配,可以实现呼吸道疾病疑似病猪智能识别。在圈舍群养的猪饲养方式下,很难实现猪个体咳嗽声的采集,可将圈设定为监测对象,使用麦克风阵列定位具备病猪咳嗽音频特征的咳嗽声[10],将出现病猪咳嗽声频率高的圈设定为高危圈,养殖人员重点关注高危区内动物健康状况,及早隔离确诊病例,这不仅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患病猪识别效率,降低了规模化养殖场由于动物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动物情绪健康更多是动物福利关注的问题,目前音频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提取动物在恐惧、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下的叫声特征,在此基础上可实现动物情绪健康的无损监测。Jahns[11]针对已知的牛饥饿和叫声信号提取出先验特征矩阵及其参考模式,利用模式匹配方法识别牛只日常叫声中所蕴含的饥饿及信息。Ikeda等[12]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处理声音信号的频谱结构变化特征,进而智能识别母牛饥饿以及与仔牛分隔而产生的两种焦虑状态。猪的情绪健康水准评价研究目前鲜见报道,限位栏饲养母猪和剪牙断尾仔猪的情绪健康问题最值得关注。
以仔猪为例,为了验证剪牙断尾过程会引起仔猪极强的恐惧情绪,可设计独立的仔猪叫声采集室,人为制造令其恐惧的突变环境,采集其叫声音频并提取音频特征构建参考模板,与剪牙断尾时采集的仔猪叫声做模式匹配,实现仔猪恐惧情绪的智能识别。动物采食、饮水、排泄行为异常可用于预测其健康异常,因此这三大行为是畜牧养殖从业人员最为关注的动物行为。及时监测到动物行为模式的突变有利于及早发现疑似发病个体,降低经济损失。音频分析技术目前主要用于牧场放养的牛羊采食行为监测,这种饲养方式下牛羊活动范围广,人工观察方式及机器视觉技术难以监测它们的采食行为。但是牛羊采食主要有咬断及咀嚼草料两种动作,而实际采食量可由咬断草料的次数来判定,因此可通过咬断、咀嚼草料两种动作的不同音频特征识别牛羊采食过程中咬断草料的次数,进而实现采食量的智能监测[6-7]。难以实时、准确掌握养殖动物需求是目前畜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之一,而动物叫声是其生理、情绪健康状况的外在表现,准确掌握动物叫声含义有利于养殖人员根据动物自身需求开展养殖工作。动物叫声音频分析的首要目标是针对大量已知含义的动物叫声音频提取特征参数,不断扩充动物叫声音频分析模式库,这是研发动物叫声含义智能识别系统的基础。另外,动物叫声含义分析对音频质量要求高,如何有效降低圈养动物叫声间的相互干扰及环境噪声的影响以实现音频高质量地实时采集,是后续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机器视觉技术
在畜牧养殖领域,动物行为与动物健康状况、生存舒适度密切相关,利用动物行为自动分析动物健康及舒适度状况相比人工经验观察而言结果更加客观。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在数字化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涉足基于动物视频自动分析动物行为及动物生存舒适度的研究领域[13]。行为模型是核心,该模块从动物形体姿态特征、行为间内在联系以及行为与环境间联系三个方面针对动物行为进行定义、表示和建模。视频流是动物行为分析的信息源,目前一般是在养殖舍顶部架设连接PC的摄像机实现视频流信息采集[14-17],而关注动物腿部运动姿态的研究一般会单独构建规则通道,侧方位架设摄像机,在动物经过通道时采集其运动视频[18]。运动目标分割步骤从视频流原始图像中分割出监测对象,特征提取步骤主要工作是提取足够的动物形体特征,以区分不同的动物行为,这些形体特征包括位置、姿态、运动速度、轮廓等等信息,该步骤首先需要解决视频序列中研究目标的检测与跟踪问题。目前针对群养猪个体跟踪的最新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跟踪3头猪长达8min,为猪只行为特征提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4]。行为特征提取的目的是区分不同的动物基本行为,所谓基本行为是指诸如休息、探究、采食等能够持续一定时间的独立行为。临产母牛的站立、躺卧、摄食等基本行为可用于预测母牛分娩时间,Canger等[15]研究了这些基本行为对应的主轴线方向、臀围长度、体型宽长比、背部面积等图像特征,实现了基本行为的自动识别,该研究成果使得设计一种基于母牛行为的人工助产自动预警系统成为可能。
复杂行为由一个或多个具有时空关联的基本行为组成,复杂行为分析也可称为动物行为模式分析,其主要工作是挖掘动物基本行为间或基本行为与环境间的内在联系。Shao等[16]针对群养猪睡眠时的红外图像选取图像不变矩、背景前景像素转换频率以及猪群紧密程度作为特征向量,使用最小欧几里德距离方法区分环境温度寒冷与舒适两种状况下猪的睡眠姿态。基于此,养殖人员可根据动物睡眠姿态判断其环境温度舒适度,实现养殖环境参数的按需调节,该研究对探索环境因子对猪生长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动物行为模式是发现动物反常行为的基础,而反常行为是动物个体出现健康异常或环境发生突变的外在表现。动物反常行为的及时发现可用于动物疾病或环境调节预警。朱伟兴等[17]利用安装于猪舍排泄区的嵌入式监控设备对群养猪的排泄行为进行24h监控,对于单日排泄次数超过系统阈值的猪只,认定其排泄行为出现异常。Song等[18]将牛行走过程中同侧前后蹄接触地面中心点间距离定义为形迹重叠参数Δ,并挖掘出健康牛行走行为模式:行进过程中Δ值小于或等于0。将行进过程中Δ>0的牛只认定为患有跛腿残疾。仅从畜牧信息的无损监测角度而言,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动物行为监测是目前最好的方法,这种技术以无接触方式记录动物行为信息,对动物活动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该方法的技术实现难度较大,受现场光照条件影响大,摄像机视距、拍摄范围有限,一般只能监测圈养动物信息。后续研究中除了需要针对动物行为进行更精确的行为建模外,还需要解决养殖动物个体识别与跟踪的问题,以猪行为监测为例,目前最新研究进展能够准确识别、跟踪3头猪8min时间[14]。而中国群养猪的单栏养殖密度一般都大于3头/栏,仔猪单栏养殖密度则更高,在这种应用场景下,如何在大通量的视频信息中识别跟踪某一行为异常的个体是后续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p#分页标题#e#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众多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无线网络系统,可用于监测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噪声等级等,也可监测节点附着对象的运动特征,如速度、加速度、运动方向等[19]。无线传感器网络丰富的传感器资源使其在畜牧信息监测应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线通信方式不仅解决了养殖现场布线困难的问题,而且使得网络节点可以穿戴在养殖动物躯体上,能够满足动物行为、体征等参数信息监测的连续性和实时性要求。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养殖动物的生产潜力,增强动物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继而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20],同时,良好的环境也是动物福利的要求。畜牧生产中重点关注的养殖环境指标主要有温湿度、光照强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利用无线传感器监测养殖环境指标信息主要有以下3个挑战:一是于节点监测范围受限,单个节点监测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整个养殖舍环境信息;二是养殖舍内多种气体传感器存在交叉敏感的问题;三是实际生产中需经常冲洗圈舍,网络节点不能布署于舍内较低的位置,这就带来节点无法测得动物高度层的实际环境信息的不足。针对第一个问题,滕翠凤等[21]提出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融合同类传感器组的多源数据,利用D-S证据推理理论融合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环境参数,提高了环境监测的精确度。针对第二个问题,俞守华等[22]利用小波变换提取气体信号动态反应过程的局部特征,利用遗传算法对小波系数特征值进行筛选,降低特征维数并简化神经网络结构,进而提高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有害气体定性测定准确率。对于第三个问题,可将养殖舍内环境看作一个场,研究养殖舍温湿度场、气体浓度场,挖掘出不同高度层的环境参数的关系模型,实际布署网络时将节点布署于养殖舍顶部,根据顶部环境指标结合不同高度环境参数关系模型,得到养殖动物所处高度层的实际环境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的环境参数可通过3G网络[23]或其它无线通信方式由基站(或网关节点)发送到服务器端。对于采集到的环境参数目前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案:一种是当养殖环境监测值超过系统设定阈值时由服务器自动向管理人员或养殖人员报警[1];第二种是由服务器自动控制养殖场环境调控设备,这种处理方案中控制算法设计是关键,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模糊控制算法[22,24]。综合运用养殖环境监测与反馈调节技术,可以设计完整的养殖舍环境监控系统[25],为养殖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目前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的动物个体信息主要包括动物生理指标(体温、心率等)信息及行为(休息、散步、快走等)信息两类,其一般流程如图3所示,流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适合动物穿戴的高效、耐用的传感器及相应的节点。心率和体温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生理健康状况重要指标,Eigenberg等[26]分别针对牛和猪设计了体温和呼吸频率传感器。Martinez等[27]与Warren等[28]设计了一种能安置在瘤胃上的药丸式心电图节点来自动测量牛的心率,但该节点存在射频信号受动物脂肪组织影响而衰减严重的问题,Hoskins等[29]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感链路用以将体内节点监测的数据发送到体外数据接收器。在行为监测方面,研究人员提出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养殖动物运动过程中的三向加速度值并基于此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30-34]。Brehme等[35]在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的电子计步器基础上扩展环境温度传感器、位置信息传感器,设计了一款综合记录动物生理、行为信息的传感器节点,并将该节点应用于奶牛周期监测。为了防止动物运动对传感器节点带来的破坏,需要将监测节点合理固定在动物躯体上,利用动物项圈在动物颈部固定节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36-38],但对于有特殊监测目标的节点而言,应灵活调整固定位置。Watanabe等[39]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牛的下颚部以监测其下颚运动特征,进而分析牛咬断、咀嚼草料以及休息3种行为。Robert等[31]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于牛脚踝处以实现远程监测牛行走、站立和躺卧等行为。Warren等[28]为监测牛心率参数将传感器节点通过手术固定在牛瘤胃上。附属于动物躯体的传感器节点按设定时间间隔监测动物体温、心率、肢体运动三轴加速度等参数,将监测数据无线发送到数据收集器(如基站或网关节点)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节点将监测数据缓存于存储器,当动物活动到数据接收器(一般置于动物饮水器或食槽上)附近时,将缓存的监测数据无线发送到数据接收器[31,40-41];第二类是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路由协议,利用节点转发监测数据到数据收集器,这些路由协议需重点解决节点移动带来的网络拓扑实时动态变化的问题[36]。
对于传感器网络监测到的动物生理指标参数信息,可设计养殖专家知识库自动分析生理指标所蕴含的动物健康状况,并针对健康异常个体发出报警。对于监测到的动物行为数据,需要研究相应的动物行为模型以实现行为自动分类,动物行为模型主要解决传感器数据与行为类型之间的关联问题。目前针对三轴加速度值的行为建模主要采用的数学方法有动态线性模型、尔曼滤波[32-34]、K-均值聚类算法[42]及支持向量机[43]。动物行为模型是分析动物运动能力特征的基础,可为母猪、奶牛的初步鉴定提供判定依据[32,34,44]。目前已经投入实际使用的传感器节点大多针对生产环境相对规范稳定的工业现场设计,但是畜牧业生产环境复杂,有些应用场合甚至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而且在动物个体信息监测应用中,需要将节点固定在养殖动物躯体上,在动物躺卧甚至相互争斗时都可能破坏传感器节点。因此,畜牧业中应用的传感器节点应该具备比工业生产现场更好的抗高温抗高湿及抗损坏性能,然而畜牧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使用的传感器节点不能代价高昂。高性能、高稳定性、低成本间的矛盾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畜牧业中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RFID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RFID技术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45-47]。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48],具有数据储存量大、可读写、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可以实现多目标识别[49]。RFID产品成本低,在畜牧养殖中应用在经济上具备可行性[50]。目前在动物行为监测研究领域一般将被动RFID标签以耳标形式固定在动物体上,当动物出现在读写器磁场范围内时,其耳标接受读写器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向读写器发送芯片中存储的标识信息,读写器根据获取的耳标号识别出位于其读写范围内的动物个体。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构成,电子标签一般以耳标形式固定在动物耳朵上,读写器的位置需要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灵活设置。如Reiners等[51]为监测仔猪采食行为,将RFID读写器及天线安装在仔猪喂料器上;钟芳葵[52]为监测群养母猪的采食行为将RFID读写器安装在母猪食槽上;Ostersen等[53]为了监测母猪与公猪的亲近行为,将RFID读写器安装在公猪栏上的接触窗口上,记录通过接触窗口亲近公猪的母猪耳标值、亲近行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然后利用动态线形模型分析亲近行为频率和时长,实现母猪的自动鉴定。将电子耳标出现在读写器读写范围内认定为一次行为发生的做法对于仅关注行为频率的监测目标而言是可行的[51-52],但对于动物个体采食量、饮水量的监测目标,则需要扩展秤重、流量监测等功能,才能实现动物行为信息的准确监测。Tu等[54]设计了一套由RFID模块、电子地磅模块及通信模块构成的实时、远程监测火鸡采食行为的自动化系统,自动记录采食火鸡标签号,采食前后体重变化情况,为选择食物转化效率高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群养火鸡个体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RFID技术配合水流量计可以实现群养母猪个体饮水行为远程监测的目标,改造母猪饮水点,确保一次只有一头母猪接近饮水器。将RFID读写器安装在饮水器上方,记录饮水母猪个体耳标号,利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处理水流量计输出信号得到群养母猪个体的饮水频率及饮水量信息,饮水行为的实时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饮水模式的突变,为母猪健康评判提供参考依据。#p#分页标题#e#
而一些资深金牌经销商认为,即使电商来临,经销商群体依旧不会消失,反而会扩大,只不过是功能改变而已。而对传统的畜牧业而言,砍掉中间环节真的行得通吗?笔者深入采访了行业人士。
广州名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文滔:大企业做“电商”,我们做“店商”。我们大力支持大企业发展电商,这样我们将更有空间。企业发展电商不可能自建配送渠道,最后依靠的还是实体店,因此只要实体店布局得够完善,就完全能匹配上企业的“电商”,经销商的业务将从贸易转向配送、服务等多样化,何乐而不为。
广西南宁鹤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柳美:所有的电商最后都要落实到配送上,谁能帮农牧业电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肯定是当地经销商,这个是最便捷最快的方式。所以,我认为不要太相信大咖们的讲课,说什么互联网就是砍掉中间环节,这个逻辑不适合用在农牧业,特别是畜牧业。猪场是个特殊消费群体,不是居民楼盘,谁都可以进去或是找到的,快递小哥不可能到达,即使到达也找不到路出来。
中山市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衡良:无论在大会或是小会中,总能听到类似的声音:互联网就是砍掉中间流通环节,缩短交易路程,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惠及客户。随着电商的普及,我感觉我们都要失业了。经销商不转型不行。但新形势下,怎么转,转向哪里,谁都没有很好的思路。我觉得,农牧业电商肯定会干掉一批经销商,生存下来的大部分将是技术服务能力强的服务商。
佛山瑞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军:在电商发达的今天,你能看到衣服实体店越来越少,但药品的店面却越开越多。除衣服是个快消品不需要技术服务外,居民很少会上网买药品。即使网上购买,也会选择官方网站,这透露一个信息:药品是个特殊产品,需要技术服务,不能乱吃。同样畜牧的生产资料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简单地砍成本这么简单,线下的经销商承担着咨询、技术服务、物流配送、资金周转等功能。电商,没有线下渠道以及服务网点,也是空谈。
梅州市金良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书林:作为经销商我赞同有能力的厂家砍掉经销商环节,走电商之路。而传统的经销商转型作为配货商,给一定的配货费用。配货收费,没有赊销的痛苦,资金压力不大。如果电商做得火爆的话,那么经销商之间竞争的将是网点与配送能力。并且我认为,畜牧业电商的发展肯定是“经销商”与“配货商”齐头并进的。那些说砍掉中间商的理论根本在瞎扯。
广州市和牧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杏华:畜牧业的生产资料,使用需要专业的技术服务作为指导,网购能够买到产品,但个性化地实地指导估计比较麻烦。经销商群体依旧有一定的生产空间,即使在电商时代,这类群体也会存在,并且网点多,因为技术服务需要实体店来实现。
广东大广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勋:电商能够解决中间流通费用的问题,但我还是很看中线下的配货能力。猪场有时候需要供应商及时送货,例如饲料,购买的资金量大,不可能屯太多货,都是按照计划采购。假如送货不及时,那么猪就无料可吃。所以,任何的农牧业电商,不解决这个物流问题,一切都是空谈。
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付朝阳:我认为未来农牧业电商将更加依赖经销商,这些经销商的功能将集配送、服务、售后服务为一体。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技术服务以及适应未来电商的发展形势,维科公司建立了三级战略服务体系。
观察手记
在我看来,且不说畜牧业离电商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即使电商来临,经销商群体依旧不会消失,反而会扩大,只不过是功能改变而已。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各大行业电商的特点:
1.用户习惯早已建立,网上购买东西已经成为消费群体的日常消费习惯之一。
2.用户庞大。
3.网购的产品信息很齐全。例如京东做得家电电商,首先各款家电的性能、价格、优劣势、用户体验等横向纵向对比的信息都非常齐全。因此,消费者根本不需要到实体店了解,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够知道哪种产品适合自己。因此,这些网站能够产生大量的交易。
4.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度:让消费者觉得从你这里买的产品能有质量保障。
5.不需要技术服务的快消产品。
6.产品不需要特殊的保存方式。
再回过头来分析:
第一,我们畜牧业的生产资料,大部分是疫苗、兽药、饲料、设备、耗材等。养殖户对这些产品别说是用户体验了,就连很简单的产品价格都是只能从同行或是业务员口中得知,也就是信息高度不透明。
第二,养殖户群体放在互联网思维中,是个小众群体,哪个客户有需求没需求,恐怕经销商都能知道,服务能覆盖,何必为此大费周章网上购买?
第三,畜牧业的生产资料,使用需要专业的技术服务作为指导,网购能够买到产品,但个性化地实地指导估计比较麻烦。
第四,疫苗等生产资料的运输需要冷链等配合,没有哪家企业会自建物流公司以覆盖全国进行配货,成本太高。
(一)是川西北民族地区引领新常态的迫切需要。
2014年中央、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新常态的特征要求,为经济发展增速换档、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国内畜产品产销逐渐回归正常,消费更加趋于理性,人们对畜牧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它提供大量健康营养的畜牧产品,同时要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为此,在畜牧行业调整生产结构,控制总体产能的大背景下,循环经济便成为维护地区生态安全、维持正常畜牧业生产的关键。四川是畜牧业大省,川西北又是全省欠发达地区,只有突出“生态立州、畜牧强州”的工作思路,将循环经济融入现代畜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畜牧业有效转型,才能使畜牧业在引领新常态中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川西北民族地区推动新发展的现实选择。
同志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川西北民族地区幅员面积2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7.9%,不仅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也是全省五大经济区之一的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拥有全省87%的牧草地和46%的林地。2013年,川西北民族地区实现畜牧业生产总值57.6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52.4%,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主导优势突出,在全省三次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明显。川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路子,为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牧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为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川西北民族地区迎接新挑战的重要举措。
川西北民族地区是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是藏、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生态地位、政治地位、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近几年来,该地区生态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不够明显,畜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藏区、反破坏、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十分艰巨;同时,该地区又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当滞后的民族地区。据统计,2013年末甘孜、阿坝两州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1.22亿元、233.99亿元,在全省各市州中排位倒数前两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435元、6793元,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有一定差距。面对诸多挑战,只有大力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以一业促多业”,“以一点带多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才能确保川西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川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国内畜牧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
近两年,受禽流感疫情、倒奶杀牛事件、死猪事件等的影响,国内畜禽养殖业一度遭遇“寒冬”。据统计分析,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畜牧业总产值与2013年前三季度相比未见“增色”,其中第一季度产值还略低于2013年第一季度产值。同时,四川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饲料价格上升直接导致全省畜牧养殖成本增加。此外,劳动力、环保、用地、防疫、水、电及循环利用技术方面等费用也逐年呈上涨趋势,而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养殖效益面临多方挤压,势必给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增加难度。
(二)生态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
草场资源是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川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稳定的战略资源。没有稳定良好的草场资源和养殖环境,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将无从谈起。从这几年川西北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看,农牧民的环保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草原退化现象比较严重,超载过牧问题依然突出。
(三)畜牧业生产方式亟待转变。
川西北民族地区地处高寒山地,除地形、气候等客观条件制约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因素外,当地生产企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科学技术投入不足,形成原始资源和再生资源浪费,畜产品深加工率低,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畜牧养殖户等的产业利益链接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作为散养户的农牧民,个人文化素质较低,家庭养殖条件较差,采用实用技术较少,防灾减灾能力弱,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三、川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路径
(一)突出绿色循环再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利用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当前,阿坝、甘孜两州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牧民增收新型业态的双重任务条件下,要从现有畜牧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考虑,突出绿色循环导向,强调上下游资源及延伸产业的节约使用、循环利用,逐步形成以养殖业为核心的多种业态相互交融的新型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在上游及延伸产业中,注重对牧草资源的适度利用和提高畜牧饲料品种的多样化。针对牧区饲料和玉米、豆类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要深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扩大草场资源供给和秸秆资源化利用;要加大饲料原材料的培育力度,拓展饲料品种,降低畜牧饲养成本;要充分借鉴红原县草原畜牧试点经验,依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种子培育、良种繁殖、生产、加工、储藏、供应于一体的草产业,另一方面由牧民自建牧草基地,为畜禽养殖提供丰富的牧草资源(同时可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可以较好地解决牲畜“冬瘦、春死”的困境。同时,由图1分析可知,通过疾病防控、技术研发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技术含量,降低畜禽疾病,减少损失。在下游及延伸产业中,注重畜禽产品废弃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如图1所示,在畜牧业生产中,除畜禽产品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制药(藏医药)、皮革生产、奶业等加工业(精深加工业)及餐饮业、旅游业外,牛、羊、猪等畜禽产生的大量废水和消化不完全的有机质,通过技术分离后直接供给种植业或通过微生物处理方式供给种植业或生产沼气,既可减少污染排放,提供燃料,又可为草场、林地、花卉、果蔬等提供低廉的肥料,也可用于特种经济和药用动物生产,充分拉长畜牧业产业链,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二)突出标准化生产养殖,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标准化养殖是川西北民族地区提高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2014年四川省深化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要求,提高畜牧业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层次,增强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要严格执行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建设标准,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完善养殖配套设施,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强化疾病防控、市场监管,提高畜产品生产质量水平,加快畜禽出栏周转,增加生产效益。要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注重对牦牛、藏绵羊、藏香猪等优良高原特色畜种的选育繁殖,继续探索在若尔盖、红原、石渠、德格、色达、理塘、白玉等牧区,发展乳肉兼用型商品畜种,突出畜牧知名品牌建设,切实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要强化示范引领,依托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红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张“名片”,大力推广畜牧业生产基地(园区)、龙头骨干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或集中联建养殖小区发展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通过示范带动,推动畜牧业标准化养殖,使其不仅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循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三)突出新型经营体系培育,不断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体系,是推动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四川省《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专项改革方案》,重点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畜牧业循环经济龙头企业(畜牧生产基地或示范建设园区),推动川西北民族地区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农户为基础,合作社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将分散的养殖农户组织进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突出农牧民主体作用,建立家庭牧场,培育家庭养殖大户,支持牧民转产创业,成为畜牧业延伸产业或服务业新型主体,让农牧民充分参与和受益。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基地”、“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等发展模式,在部分地区探索“企业+协会+养殖户”的新型模式,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形成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产业化框架体系。要广泛推行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和以牲畜、草场等为股权的股份合作、股权转让、受益分成等做法,探索推行畜牧产品价格指数保险,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收益时间,确保农牧民多渠道增收致富。
(四)突出科技创新这个支撑点,努力实现畜牧业循环经济跨越发展。
科技创新是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加快川西北民族地区畜牧业科学技术应用与创新,必将实现畜牧业从粗放式外延发展,向现代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要充分利用甘孜、阿坝和省内外优势科教资源,构建政研院企合作共研平台,积极争取项目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快涉及畜牧业循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努力提升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素质和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要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引入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将具有可追溯系统的畜牧产品迅速推至市场,并对流通全过程进行跟踪,实现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到商场(市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要积极探索畜牧业电商新型经营服务模式。依托全省对民族地区开展“民生工程”、“富民安康工程”建设,在加快推进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电商节约化、便捷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优势,同步建设互联网、金融站点、支付终端、物流体系等设施设备,打通川西北民族地区“网络大道”,为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结束语
关键词:肉牛;养殖;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17
1 基本情况
翁牛特旗旗政府将肉牛养殖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采取创新融资模式、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园区等措施,围绕培育打造乌丹―海拉苏―新苏莫肉牛产业带,探索出“政府项目扶持、企业建设园区、金融机构放贷、业务部门服务、基地农户养殖”五位一体的新型养殖模式,大力推广肉牛规模化养殖。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一些养殖业龙头企业应运而生,赤峰圣泉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在全旗肉牛改良方面做得比^优秀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是一个致力于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牧草种植、饲养繁殖优良品种肉牛等全产业链条的科技型现代农牧业企业,创新“互联网+联合育种”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在肉牛育种和生产加工行业的应用,有效对接生产和流通,推进畜牧业品质提升、产业智能化经营。
2 合作方式
为了改善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条件,带领农牧民共同致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赤峰圣泉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以优质的国内外种畜资源和成熟先进的家畜育种技术为依托,以本地区庞大的西门塔尔基础母牛群体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手段,联合千家万户农牧民共同育种,同当地农牧民共同建立农牧民合作社――托牛所,利用和牛(或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或蓝牛)以及蒙古牛(或草原红牛)进行三元杂交,充分综合和牛肉质好,安格斯牛蛋白高,西门塔尔牛和蓝牛体型大生长速度快以及蒙古牛和草原红牛极强的抗逆性等各方优点,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
3 效益分析
3.1 联合育种
通过与当地的农牧民合作社合作,免费为合作社农牧民提供西门塔尔种公牛胚胎,以农牧民的架子牛(荷斯坦牛、西门塔尔、蒙古牛等)为代孕母本,生产西门塔尔种公牛。每枚胚胎的生产费用大约为500元,胚胎移植后60d妊娠检查,移植妊娠率为50%左右,所以每头种牛的胚胎成本为1000元。为保证饲养管理条件,公司将在犊牛出生后6月龄,按每头7000元左右的价格从农牧户回收,回收后的种公牛集中饲养管理1a,按照15元/d的饲养管理成本,以及免疫等费用共计约6000元,每头商品种公牛的生产成本约为14000元,18月龄成年后以市场价格每头23000~25000元出售,利润约为每头10000元。
3.2 架子牛育肥
按每户合作社成员借款20万元计算,其中4.2万元用于饲草料的购买和管理费用,16万元用于购买架子牛,计划购进重量为200kg的架子牛,目前市场价约为32元/kg,购进的架子牛每头价格为6400元,计划每户每批次养殖肉牛20头,所以购牛资金为12.8万元,平均育肥5个月出栏,育肥5个月的平均饲草料费用按每天20元/头计算,5个月每头牛需饲养费用为3000元,20头牛需饲料费6万元。人工成本每月按每头每天1.5元计算,20头牛5个月共需人工成本4500元,另加管理费每头每天0.8元计算,20头牛5个月共需2400元。20头牛总成本为23.69万元,还需自筹资金3.70万元。
架子牛经过5个月的育肥约可增重到450kg,按市场价32元/kg计算,每头牛的出栏收入为14400元,扣除每头牛的购入价6400元和饲养成本费3345元,每头牛的利润为4655元。按每户每批次20头牛计算,其总利润为50000元以上。按年出栏2批计算,每户年出栏肉牛可达40头,年经营总获利润为18.62万元,剔除年利息成本2万元等,育肥40头牛年净利润为近10万多元。
每批次育肥20头肉牛,育肥牛每头为4~5m2,需具备养殖棚圈160m2(选择具备一定养殖经验还具有一定的养牛基础设施的养殖户)购牛投入为12.80万元,饲草料费用资金投入为6万元,前期总投入为24.70万元,计划从银行借款20万元,自筹3.70万元,减去银行利息等费用每批纯利润为5万以上,投资回报率约为15%~20%。
4 小结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特点;发展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近些年,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各种农业机械制造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具体到目前,农业机械设备制造阶段体现出与农业自身行业相关的特殊特点。具体体现在:
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
1.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受限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农业推广面不广,其原因一是后耕作面积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农产品品种不能及时统一更新,产品质量高低不齐。三是广大农民朋友受祖辈影响手工劳作的的意识有待提高。这三方面因素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设备制造。
1.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以中国特色为主 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合中国农业自身的环境、气候等方面。由此可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在中国的农业上起着带动整体农业经济实力的作用。
1.3 农业机械化设备结合新科学技术 现在的农业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研制的过程中也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协同合作,在机械、电子、气象等方面寻找新的共性过程。因其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征和需求,在工作与研究中,将“田间自动导航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农业新应用安装在自走式农业机械和拖拉机等机械上,提高了农业的完成效率、质量标准。在提高整个农业机械的舒适度后,因其自动化改善明显,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原有的速度,并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新技术。
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国内两千多家规模企业能生产3500余种产品,但关键核心部件和装置技术落后、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不足,高端产品匮乏、低端过剩,产品技术水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
国内农机具大部分技术相对简单、水平落后、同质化严重,高端与大型复杂农业装备及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精准作业与智能化产品空白点多。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进口依存度90%以上,我国农垦每年从国外进口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00台套,这种完全依赖进口农业装备支撑的规模化大农业生产方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暗藏着巨大隐患。大宗农机可靠性仅发达国家40%,国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可靠性分别约为330小时和70~100h,国产仅100h和30~40h;水、肥、药利用率仅国际先进水平的50%,每年多耗费柴油180多万t,直接浪费22万t农药,多消费化肥1000万t。占我国国土面积45%以上的丘陵、山地适用机械严重缺乏,机械化水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3,多数仍处于人畜力阶段,严重影响了劳动力转移状况下的农业正常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发展。
我国农机发展潜力无限,但也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一是:我国农机技术原创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支撑农机新产品开发。二是:我国农机企业科研能力弱,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创新的能力不强,研究、开发、生产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运行模式,产研、产学处于一事一议的松散合作阶段。三是:国内多元长效机制缺乏,持续创新投入能力不足。
3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
3.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国家发展方向 中央的相关文件部署了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举措,在党的十七大中,不断强调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为了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走的更远,所以在塑造农业生产的建设上应多投入热情。
3.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经济发展方向 为了顺应现在的农业发展趋势,规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之路,必须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融入现代化新技术,协调现在的工业发展,推动城镇的现代化建设。
3.3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技术发展方向 现在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方向是在原先的结构上进行调整后作为主线,在基础上增加相关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为农民增收同时提高国家农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发展进步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根据中国特色的农业环境为中心,寻找适应民生的、可持续生产的、适应当地环境的农业机械制造设备。在建设农业生产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的开拓实践。为提高我国的整体农业水平,提升国有农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是建立在原有的传统农业机械基础上,同时融合了现在的相关技术,对应具有农业特点的环境、气候、农作物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成套机械设备生产的改善。我国在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中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农业机械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