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42: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英语教育发展趋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国际化 多元化 交际能力
Abstract: English is becoming more international , the persifi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young beginners ,in the face of that student wh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s the golden age of development, the teachers shoud be bring up and keep on the interesting of learning English , grasping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up the atmosphere in English class, motivating the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in the full study materials about the book,make learning English is truly from a interactive tool to culture, firmly grasp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Students the level of spoken English skills, focus on "people-oriented",ensure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 establish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d be importance the feelings of the exchange,make English will be a real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 learning, as a genuine culture to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persificati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跟随这世界发展的脚步,当下中国的发展已渐入国际轨道,而培养与其发展相接轨的人才则成为当前教育的目的--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面向世界的人才就是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文化,面向世界的人才,就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然培养面向世界,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英语要过关,英语--一种国际语言,一枚让学生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从娃娃抓起,则是培养面向世界人才的关键,根据儿童智能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抓住幼儿,小学低龄时听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在幼儿时就开始学习英语,在一年级时正式开设英语课,大力推广“兴趣,情景,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则成为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阅读大量教育著作后,我对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看法。
1.1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抑扬顿挫,风趣幽默的语音语调,必定能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敢于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1.2 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学习材料和内容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教师在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在使用教材前,教师要想办法使教材中的情景新颖可信,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1.3 教材内容尽量与时代同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方式以交流互动为主
教材只是人类浩如烟海的知识的一种“样本”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素材,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受到网络等多种资源的冲击后,教材的局限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了,经过筛选的网上语言资源就成了教师经常使用的素材,并被广泛应用于学习英语的课堂中,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英文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授课,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我们在教"do you want to have a pet?" 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实物图展示,课件辅助的教学法把方法,引导学上讲出身边的animal,并提出哪些动物可以作为”pet“被他们拥有,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参加其中,使得课堂气氛接近并融入日常生活,而课堂中营造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则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从的工具到文化:开创外语学习的新境界
真正的外语学习,应该是从工具到文化的互动过程,语言只有在相对应的文化氛围中才能真正被激活,而文化也只有在积极的语言应变和交流中才能充满魅力【1】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多元化的,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
2.1 使学生积极参与,口脑并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外语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老师该教什么”而应该是“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口脑并用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2.2 为学生创造思维空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并提出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我们在教授“Ask the way”的内容时,应避开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让学生设想自己便是情景中的迷路者,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自行讨论“如何向他人问路”和“如何给他人指路”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有老师点评,在学会“Ask the way”的技能后,可以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bathroom.”,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创造情境为其提供自主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境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3 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解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应用英语的自信心,也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开展学习课外材料、如举行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等智力比赛。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
2.4 从工具到文化的互动过程
掌握源自于运用,作为一种交际语言,英语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交际工具,其工具的作用只是为让彼此进行交流,然而只有单纯机械的语言学习而不涉及其文化过程的学习终将是不完善的。例如:“ luck dog"如单单只是给学生讲“luck"“是幸运,运气,好运”的话,想必大部分的中国小学生都会将“luck dog"翻译成“幸运的狗”“好运气的狗”吧!而导致这样后果的直接因素就是学生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不了解,很显然,犯这样错误的直接原因就是“汉语言,汉文化”的负迁移,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具有不同的内涵,并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在当下的中国社会里,“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和狗有关的习语大多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但在西方国家,“狗”则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如"happy dog""luck dog"等【2】学习英语的过程,绝不仅仅是对单词,语法,句型的简单学习,而是从工具(语言)到文化(具体)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时,可适当的举行一些英美文化,英美风情,以及中英文化差别的知识讲座来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
三.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是共识,如何培养,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不过从近年来国内对第二外语的交际意愿与与日俱增的研究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要真正提高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愿望,换句话说,除了交际能力外,外语教学的么表还应该包括对交际意愿的培养.【3】
3.1 标准的.国际化的发音
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母语”来说,发音难免会有汉语的负迁移现象,而标准的国际化的发音则是我们开口说英语的第一步,那么就必须要求老师要有标准的发音,同时还应让学生多听看英语的原版影片.如:采用动画电影,因为动画电影画面丰富,场景感人,人物形象逼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让他们在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的基础上,练习并模仿片中的标准发音,尝试根据片中的场景与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配音,这样不但满足了孩子们爱看动画片的要求,还为孩子们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标准地道的发音,是他们英语发音标准,口语的以提高.
3.2 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三心.六忌.九坚持
三心:
三心即树信心,下决心,立恒心.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要给孩子足够的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能学会母语,外语就没什么可怕的.横下一条心:"in for a penny in for a found"“不干则已 干则到底”,坚信"it's dogged as does it"“坚持就是胜利”
六忌:
1.忌难为情,别怕出错,别怕被人笑话,“丑”尽甘来。
2.忌自卑心,相信你能说,你能行,相信你可以把英语说得像汉语一样棒。"practice makes perfect"
3.忌完美症,不要追求无误,更不能追求完美,这些都是羞于开口,练习口语的最大敌人。
4.忌默译法,不要时时借助汉语,不要时刻在自己的心里把想说的话想成汉语然后再用英语翻译,有母语的干扰,英语是说不流利的。
5.忌挫败感,不要因看不到进步而灰心,不要因一时的挫败而放弃,语言的学习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要相信进步与投入成正比。
6.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语言的学习,重在练习,只有天天说英语,才能说好英语.
九坚持:
1.坚持仔细听辩,这是口语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对语音的连读.强读.弱读.吞音等都要听清楚,这样才能首先做到发音清楚并可以听懂他人说话.
2.坚持认真模仿,要坚持模仿英美人的地道口音,只有模仿到位,口语才有保证.
3.坚持大声朗读,大声朗读有助于发音器官,改善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质量。
4.坚持丰富词汇,只有掌握了足够常见的口语词汇,口语表达才能游刃有余。
5.坚持段篇背诵,背诵有助于丰富大脑中的“资料库”有助于英语口语表达的布局谋篇。
6.坚持知识的积累,只有拥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交际知识,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7.坚持使用英语思维,只有坚持使用英语思维方式考虑问题,才能做到在口语交际中反应灵敏。
8.坚持积极参与,要积极参与各种口语练习,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9.坚持大胆实践,要大胆用英语交流,特别是若有机会和外国人交流,增加感受,获得信心。
3.3以英语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程度和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或核心内容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因此,教师在面对当代小学英语教育问题上,要摆脱其应试性和哑巴式英语,不要跟学生施加“负压力”。比如说“今天上课老师讲的那些单词我应该会默写吗?今天老师讲的那些是重点,今天老师讲的那些在考试中可能会考到?”等等。而应该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学习英语的目的绝不是仅仅会写几个英语单词,会做几道语法题,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的作用就在于交流和沟通感情,所以学习一种语言,重在其运用的灵活性,因而在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当以英语基础知识为教育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学生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听说能力,他们才有想要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欲望,这种欲望的强烈程度取决于起学生的英语基础,影响与学生的交际意愿,成长与学生的持续练习。相信有了这些内因和外在动机的支配,其交际能力则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3.4将学生推到风口浪尖,真用,实战,英语口语才会真正提高
语言学习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语言学习是需要环境和氛围的,想想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时,并没有人去教我们怎样问路,怎样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怎样.......但慢慢的,我们不是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吗?不都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吗?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学习汉语是的种种经历与过程,不难得出结论:“学习一种语言,环境和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都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试想:“从他们一开始学习英语,我们便做到在英语课堂上绝不出现汉语”也许这样的做法起初会让老师觉得授课很难进行,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纯英文的授课会让他们觉得难以接受和理解,但是不用担心,想想我们对汉语没有“概念”时,我们不也无法理解它吗?但不过是短短三四年的耳濡目染,我们便可以对其得心应手,因此,在小学生初学英语时,我们便采用纯英授课,甚至可以将校园的标语全都换成英语的,相信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学生将不再会有那种“汉转英”的转换思维,相信用这种方法将学生推到风口浪尖,学生的英语将会脱口而出,交际能力就会得以真正的提高.
四.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感情交流.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初学者的创造力与禀赋。【4】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1 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4.2 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 ”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4.3 融洽的师生关系
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因学生喜爱这门课业得有利因素.
4.4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4.5 让英语对学生有持久的吸引力
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具体措施如下:
1、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互促。知识层次低的学生,做问答练习、转换练习,对于他们的提问更要保护其积极性,简单的问题要尽量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能回答更难的问题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对于知识层次高的学生,,也不能轻视,否则会使他们盲目自大,进而丧失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扩大难度和浓度,也可以在练习或检测中增加信息量,让他们不断受到新的信息刺激。总之,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
2、关心鼓励。
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我在班上实行平时成绩计分制,鼓励学困生平时多表现,多加分,增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总结:随着“地球村”的来临,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就英语教师而言,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把外语教学的内涵发挥到极致 ,真正的做到从工具到文化的新境界,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其将英语的听说能力发展到“第二母语”的水平,同时,教师在培养方式上应摒弃传统的师生观念,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平台,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根平 人民教育2008年20期
中国教育报刊社
2008年10 月18 日
【2】戴丹妮 我与英语有个误会.中式英语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3】王初民 现代外语(季刊.第31卷 2008年第三期)
《现代外语》编辑部
2008年8月
关键词:英语教学 高等教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目前,英语教学在高等学校有着广泛学习群体,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还是有明显的提高的,但英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一系列的问题,这种问题有的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的方案,联系学校实际,从而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就成为目前来说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英语专业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及其现状
(1)英语专业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英语专业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个老师的课堂教育水平不同;二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的内容不一样,他们的要求也不同;三是课堂的黑板讲授太无趣,内容较旧;四是有些英语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较单一等。
(2)高等教育英语类专业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听说类课程。所以这样所培养的学生面临就业困难,无法胜任普通企业岗位等普遍性问题。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验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中,同时结合项目案例式教学,这样就可以改变当前教学中模式的使用。所以来说当前的教学现状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方案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
二、提出英语类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改革措施
(1)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中采取多样性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采取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应改变这一模式,在课堂中尽量引入目前较流行的案例式或项目式教学方法,以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实实在在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产生积极的互动,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英语听力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等。总之,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方案都能拿到课堂上尝试着应用。
(2)根据英语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更新专业教材
在教材的编写与更新上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材的编著和更新应该贴近社会现实与实践,不能胡乱一通全包括的形式,既不要把全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编入教材。作者要结合实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有的放矢,有选择性的将英语专业的主要内容写入教材中,与此同时,也可以把英语专业在目前来说是最新的成果或者方向编入其中,由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教材的编写与更新并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主要的原因就是英语专业目前来说是发展比较迅速的一个专业,新观点新知识点越来越多,所以教师在更新或编写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可以将近两三年的教材的内容时行修订,以此来与社会发展同步,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是最新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来源,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所以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教材的选取至关重要。但目前来说,对于高等教育院校来说,频繁的更新或编写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比较难于实施的,所以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3)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管是高校的毕业生,其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差,尽管英语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听说读写及实践的课较多,但在进入实际工作时,听说写的缺点就立即露出来了,特别是说,与人的全英文交流就产生了问题,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说、多听、多学、多与人英文交流,同时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比赛让学生参加,如英语辩论赛、英语角等相关的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或学生与不同职业人之间的交流。这样以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模式或学习环境,或者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让学生多参与到社会工作岗位中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考试方式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有调查显示,很多学校的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目的就是考试,只要考试过了就完成了目标。我认为这种思想存在严重的错误,会导致学生不愿学习,不认真学习,其主要原因就是考试方式的问题。既考试已经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直接工具,所以,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已成为课改的一大要求,其主要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改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
(1)教学形式上以传统教学为主。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让每位老师从主观上认识到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同时让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型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新型教学模式的改变降低学生的适应性。中国的现状就是学生从小开始,其所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况且在高等院校中,学生生源质量总体来说还是偏差的,所以就存在部分学生不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或者其适应过程较漫长,从而学习效率差。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每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明白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去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等。
四、总结
高等教育中英语专业的教育其目的都是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手工作的,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一次性的参与到工作中去,不需要二次培训,如此才能体现教育的作用。所以,对英语类专业的老师们来说,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改革,从学生出发,了解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着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及其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阅读;英语应用;教学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阅读一直被认为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是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方法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作为语言课的英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是每位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面临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者、操作者以及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笔者就目前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作一些讨论和探索。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教学一线的观察和调查,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水平掌握不均衡,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不够,推理判断能力薄弱。这既和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有关,同时也和阅读课的教英语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目前,限制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桎梏主要是:
1.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 我们大家知道,语言是扎根于文化这块土壤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除去区域的限制外,存在这种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教师的知识不够广博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2.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大多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很难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课文,老师是逐字逐句的解释分析,很显然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对整篇文章的驾驭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有效的手段。
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习得、教育学等学科在阅读研究中的深入探索以及西方修辞学、对比修辞学和语篇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其新发展,势必会引发英语阅读教学的一场新的革命。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虽然有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可为阅读教学提供指导,但实际可操作性并不强。传统英语教学太注重词汇训练,会剥夺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因为在阅读中令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词汇、语法结构,而是篇章本身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及趣味性等。因此,教师应采用一些比传统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牛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通过一线教学的观察和总结,笔者发现以下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养成训练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进行交流。口语训练对阅读理解有正面的帮助作用。传统观的英语教学观对英语课程的教学理解不够全面,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训练,忽视对语言应用掌握。语言不仅是指语言的音、形、意统一,同时也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比较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强调使用语言的得体性。这样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这种交际情景的真实性,是学习语言的生命和实质,交际才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这种语言学习的养成教育,不仅使你的学生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且使一代人会终身受益。
(二)注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首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①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②采用纯英语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其次,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以意群为单位,而不是逐个单词地阅读。这样逐步练习,可以一次连续读完几个句子,可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第三,要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
(三)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阅读理解,费工费时,讲解难度大,处理的不好,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出力不讨好。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在阅读方面的自学能力呢?
1.提供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以人为本,针对个体差异,提供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因材施教,注重潜能开发
教育教学是通过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并建立特殊能力的过程。与学生潜能开发的要求相一致。潜能开发要建立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记忆力的培养和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从宏观上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战略上看,阅读教学要紧扣整体,化零为整,就大不就小,宜粗不宜细。从实质上看,读得懂,然后才说(输出)得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阅读教学既是常规教学的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头戏。用科学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能从阅读学习中得到自我满足,提高自信心,达到完善自我,具备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明.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方法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2009,(4).
[2]何翠薇.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教学方法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综观我国英语学习现状,势头过热,耗费时间长,结果却不乐观。在我国,英语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完成,如何使学习者高效习得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表明,各种教学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但也均存在不足;且鉴于学生个体差异,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普适性的。
2. 主要英语教学法
2.1.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在我国,语法翻译教学法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语法翻译法旨在培养学习者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对语法进行分析,然后把外语翻译成本族语,两种语言进行机械对比和逐句直译。语法翻译法指导的教学实践中,翻译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且对教学的软、硬件要求不高,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占据主导地位。[1]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一是造成语音、词汇、语法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脱节,造就哑巴英语;二是采用灌输式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
2.2交际法
交际法亦称功能法或意念法,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多样,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交际场景,重视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激励学生思想表达,容易提高学习兴趣。虽然交际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交际法重视听说能力而忽视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对语法和语言形式的重视程度不够。
2.3自然教学法
自然法以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为框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环境下习得语言交际能力。自然教学法认为课堂是供习得之用,需要提供足够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用母语和目标语来回答问题,教师只能用目标语。[2]
自然教学法使课堂接近自然环境,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自然教学法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肯定其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但质疑之声也不断。二语习得理论本身不足造就其先天缺陷。
2.4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交际教学法和第二语言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被广大的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所认可。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来组织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根据需求设计各种易于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交流以及合作等方式来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并认识英语目标语,从而掌握所要求的语言(方文礼,2003)。[3]
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学习气氛宽松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将语言输入和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作为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它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任务的设计难度大,对教师的能力水平要求高等。
3. 英语教学法发展趋势
每种教学法都是时代的产物,它们的思想都受到特定的语言观和学习观的支配,都有其优缺点。而且,这些教学法都起源于国外,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3.1. 折衷教学法及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完全解决英语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一种教学法在克服另一种方法的问题时,又会引入新问题。因此,国内外不少学者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折衷主义,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针对目前中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齐凤梅(2009)在英语教学实际中综合运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设计了阅读课堂模式和听力课堂模式,融合传统英语教学和交际英语教学的优点,并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4] 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来说,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成果法、过程法、内容法及体裁法,但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并不能完整地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因此,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如:过程法与结果法相结合、过程体裁综合教学法等。
3.2. 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设备改进,语言材料不仅包含文字,而且包含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新媒体。这为教学一方面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媒体技术使情景教学成为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锻炼其外语应用和交流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外语语料,增加语言输入;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学生全方位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新教学原则和目的的需求。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年龄 教师用语 发展
一、英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形式大都是教师将零散的英语知识经过梳理后打包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也越来越小,可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比起后来初中开始学习的学生在总体的外语能力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在我国,英语学习的年龄问题与教学方式仍需探讨改进。
教师课堂用语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从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话语经常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在课堂评价上,表达单一且无谓的重复;课堂指令过长且无规范,学生很难听懂,跟不上课堂节奏,导致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也将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英语课堂的改革中,许多课堂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二、英语教学的趋势与前景
1.开设外语课堂教学起始年龄的转变。年龄因素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英语课程的设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英语教育的低龄化趋势加剧,一些学校在低年级开设英语课。是不是学习外语真的越早越好呢?究竟哪个年龄阶段学习外语最好?外语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关键期假说”展开。20世纪50年代,著名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and Roberts(1959)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理论得出结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60年代,心理语言学Lenneberg(1967)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出生后的10到12年,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这时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涉及到大脑的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参与语言学习活动,所以吸收新的语言信息就又快又容易。而在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发生了侧化,神经系统不再有这样的弹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难。
在起始年龄的问题上,目前的研究没有定论,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关于年龄自身优势的研究是很困难的,目前的结论也都是互相对立和矛盾的。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有关年龄因素对外语习得的影响的认识似乎可以作以下小结:
(1)学习外语的习得程序并不在很大程度上受起始年龄影响;无论何时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都可能获得成功。
(2)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较明显地影响习得的速度和效率。如果学习时间相等,在语法、词义和词汇方面,少年比儿童和成年人表现更为出色。
(3)学习时间长短影响习得的成功程度。学习时间的长短与整体交际能力的获得关系极为密切,但其实年龄对将达到的精密程度有起着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语音方面。
据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从小学阶段开始是有优势的,但课堂教学在这一阶段需改变现在教育上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问题,要使年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还需要良好的师资、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教材与课堂环境等。未来教学中首先,可以以语音教学为重点,培养儿童良好的外语学习心态和兴趣,为深入学习外语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采取适合本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儿童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景中进行学习,使其增加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多输入易于理解的简单语码,教学与教材都应该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尽量增加使用英语的频率,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生动有趣的、易于理解和吸收的语言输人。另外,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外语教学的研究,不仅靠课堂的实践,也需研究大量二语教学理论。英语教育者应该清楚年龄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走年龄适宜、教材适当、教法适合之路,这些还需教师在平日点滴积累中多加探寻。
2.改进教师课堂英语教学用语。教师用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基本工具。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符合学生水平,是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言的美、语言的交际性和趣味性,富于知识信息并具有极强表现力的课堂用语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笔者认为教师能否成功的启发学生去思考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但是什么样的课堂用语在教学活动之中更为有效?
在英语课堂中,教室使用英语作为指令语言,第一点:要确保自己的发音准确、规范、自然。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每天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话,潜移默化中就会把老师的发音语调及说话方式学去。第二点,教师也要注意说英语指令的节奏。据Chaudron(1988:65-66)引述的课堂观察结果证明:教师对二语学习者、初级学习者讲话时语速明显放慢,但随着学习者层次的提高,这种放慢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初级学习者要听懂教师用英语发出的指令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对教师夸大发音的要求较高,学生可以有效的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而且夸大的发音令学生感到有趣,更能激起初学者的学习兴趣。而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会希望教师的语速语调更接近于地道纯正的英语发音。第三点:教师要逐步发展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引题和提问技巧。研究表明,兴趣和积极性是一节成功的语言学习课可中最重要的变量。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或保持学生高度的积极性,教师课堂用语的使用不能过于生硬,缺乏情感投入的语言会造成焦虑、畏惧等负面影响;而且,在使用教师用语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较为合适的方法。如果教师用语过于简单,学生会认为很幼稚;如果难以理解,学生会产生困惑而对学习语言退缩,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第四点:较成功的教师课堂指令语一般较为简单明了,且不易产生疑问或分歧。这些用语不但可以给学生清晰的指令,而且更是我们如何灵活地将对课程的理解和想法演绎出来的重要环节。
三、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应努力改善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为了实现美好的前景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切实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自身特点,以英语教学的未来走势和前景为目标,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振前.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 2003,(2):158-172.
[2]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3]潘婉莹,刘改琳.基于自然调查方法的教师话语研究及改进策略[J].邵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束定芳.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1):8-11.
[6]王初明.二语习得年龄研究[A].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与应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王立非,李瑛.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的新进展――兼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设》[J].外国语,2002,(2).
[8]张正东.开设小学英语的政策性措施[N].光明日报,2001.
[9]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J].外语教学,2006(3).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90-03
一、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高职学校的不断扩招,许多高中毕业生得到了去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英语作为一个工具学科,是高职院校开展的重点科目。但是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还不够完善,基本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职学生的现状。目前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成分比较复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国家高校连年实行扩招政策,接近50%的高中生都升入了全日制大学。另外30%的学生升入了高职院校,接受高职教育。从比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排名在高中毕业生中比较靠后,总体学习成绩不理想,英语水平也偏低。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呈现多元化而整体偏低的现状。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2.高职英语教材的现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困扰其开展英语教学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合适的教材。由于高职院校属于我国新近发展的教育形式,无论是院校规模、教学配套设施和教材储备情况,与正规全日制大学都有较大的差距,在英语教材方面尤其如此。由于没有合适的英语教材,高职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总是从正规全日制大学中借鉴英语教材。但这并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容易造成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
3.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现状。由于国家对于全日制高校的资金倾斜,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没有得到国家重视。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不但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英语教学而言,由于缺少资金,多数学校尚未建立起标准化的英语听力训练教室,学校也没有必要的英语听力训练设施,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无法开展,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4.高职院校英语师资力量现状。由于高职院校的员工待遇与全日制高校的待遇存在差距,并且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英语教学存在许多的困难,这就导致了许多优秀的英语教师从高职院校跳槽的现象频繁发生。由于英语教师的数量不足,造成了高职院校现职英语教师每个人需要承担大量的课程负担,压力骤增,不利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开展。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开展好英语教学,必须要解决好师资力量缺乏这一问题。
二、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上我们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从这些现状中我们了解到,高职英语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硬件和软件发展都受到了制约。由于硬件和软件的欠缺高职英语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英语教学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根据现有教材制定的,而由于没有高职院校英语专用教材,高职院校英语教材都是借用全日制高校的英语教材,这就导致了教材内容与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不符,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觉吃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综合各种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
2.目前高职英语的考试方法存在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各个行业都对英语水平有具体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学校,必须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为己任。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高职院校同其他学校一样,采取了考试这一手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和英语水平进行检验。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采取了英语学科期末考试的方法,通过每个学期末的考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价。由于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次考试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所以,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高职院校目前的英语考试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检查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和英语水平。
3.高职英语目前所选定的教材急需改进。教材问题是困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一个大问题,英语教材问题不单单是一个孤立的教材问题,还影响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所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已经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没有规范性标准教材这一问题必须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保证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英语教材。
4.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需要及时进行创新。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还采取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虽然这是英语教学有效的一种方式,但是依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所以,要想丰富高职英语教学内涵,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英语运用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改变现有英语教学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三、解决高职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通过简单的分析,我们明确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高职院校要想有效开展英语教学,就必须彻底解决制约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决。
1.改变现有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用的问题,我可以采取更换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的手段来实现。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摸清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需要对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状况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则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原有教学方法的缺点,针对这些缺点进行逐一改正,保证教学方法能够完全符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需要。所以,要想保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改变现有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改革高职英语现有考试方法。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考试主要采取了期末考试这一单一的方式,期末考试不但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和英语水平,也造成了学生对英语考试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针对高职英语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改变目前这种单一的期末考试的局面,增加平时的课堂测验和不定期的英语水平测试,并为每个学生制定详细的英语水平测验计划。这种分段式考试的好处在于,将期末考试的一次性考核进行了多次分解,对学生的平时的英语学习是个很好的促进。
3.优化高职英语现有教材,对部分教材进行更换。通过上述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已经成为了困扰英语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该问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那么要想短时期内对高职院校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全面更换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解决高职英语教材问题,我们就必须依托目前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对英语教材进行优化,达到使高职英语教材满足实际需要的目的。所以,该措施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4.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目前高职英语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曾经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在提倡尊重学生个性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改变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英语小品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此外,我们在高职英语课堂上,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四、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述分析,让我们认识到了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解决措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高职英语教学必然会迎来快速良性的发展。基于这种形势,我认为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将会朝着这几个方向发展。
1.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式之一。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被定位于专业培养具有操作技能的实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考虑到目前社会上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学生具备利用英语进行简单会话和读写的能力。基于这种现实的需要,未来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将朝着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2.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将着重发展英语实践教学。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满足这一现实要求,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将朝着着重发展英语实践教学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社会的青睐,最终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所以,着重发展英语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3.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将朝着工具学科的方向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英语实际上就是一个工具学科,学好英语的意义在于可以在工作中利用英语与别人沟通,可以利用英语读懂外文的说明书,可以利用英语有效地开展工作。所以,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明确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英语教学的意义。所以,英语学科归根到底是一门基础学科,要想搞好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就要找准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从这一趋势来看,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明确自身的任务和面临的局面,明确自身的意义,因此,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将朝着工具学科的方向发展。
4.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将朝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从设立之初,就被定位为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这一定位,明确了高职院校的地位以及建立的目的和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围绕这一定位展开。同样,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必须要明确自身的目的和意义,要明确自身肩负的任务,要将提高学生素质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地做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完善教学工作,优化教学体系。所以,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将朝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丽.简述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08).
[2]温海涛,浦江.论高职英语中如何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J].辽宁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一、湖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1.湖南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挑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推进“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全省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赢得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9635.19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828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值2733.66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324.73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7576.8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0%。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3.9∶47.5∶38.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61.1%和34.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218.65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1%;生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
以长株潭地区为核心,进一步为环长株潭城市群,接下来为湘南地区,最后为大湘西地区的湖南省区域经济布局看,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8320.62亿元;环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15499.08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4.2%;湘南地区生产总值4055.1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3.9%;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2499.5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3.2%。
2.湖南省高职教育发展
2011年末,全省有普通高校105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28.42万人,在园幼儿163.74万人,增长15.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8%,毕业生升学率100.65%,研究生毕业生1.4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22.55万人,普通高中毕业生32.56万人,初中学校毕业生69.27万人,普通小学毕业生73.02万人。
表1 2011年各级学校招生、在校及毕业生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二、湖南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1.湖南省教育规模、速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高职教育为湖南省区域经济迅猛发展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撑,是促进湖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2006年至2011年湖南省高职教育在校生人数与湖南省GDP比值逐年下降,2006年两者的比值为68.9,到2011年两者的比值为56.3,说明湖南省高职教育的规模、速度是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而且呈现出适应性越来越差的趋势。因此湖南省教育规模、速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较差。
2.湖南省高职教育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高职教育的普及程度不仅反映区域高职教育发展规模,同时也反映对高职教育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以及认可程度。2005年湖南省高职教育在校生人数与湖南省人口之比值为69.10,2006年两者之比值最高为77.73,发展到2011年的79.12,湖南省两者的比值大致呈上升趋势,说明高职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然而2011年全国高职教育在校生人数与全国人口之比值为112.1,说明湖南省每万人拥有在校生人数与全国的差距非常显著,因此高职教育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一般。
3.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高职教育专业结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高职教育结构才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为: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就应当逐渐增加二产方面的人才,加大力度培养第二及第三产业的有专业基础知识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湖南省大力推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而一产的综合性人才远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也进一步说明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不合理。就第二产业而言,湖南省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促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就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不全面,与高职教育工科类的70多种专业要求相差较远,而且专业设置没有特色和重点,因此制约了高职教育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就第三产业而言,湖南省除了发展商贸、通讯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动漫、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应是湖南省的特色与重点;然而湖南省高职教育在培养服务性高职人才时,大多都是以培养师资为主,在日常服务中应用性人才比重较小,而且湖南省发展第三产业所需人才存在专业空缺较大、比例失衡等问题。总之,湖南省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经济紧密性不强且没有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专业口径过小,专业比例失衡等问题,导致湖南省高职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不强。
【关键词】农村 社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在农村长期以来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未能得到重视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强烈需求。回顾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观察和判断农村地区的现实条件,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农村社区学前教育这一模式应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区学前教育”的内涵解析
社区教育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必由之路,它是教育与社区之间的开放、参与、互动和协调。社区学前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是社区内的学龄前儿童以及家长和看护人。社区学前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地域性
社区学前教育是在当地政府组织下,发展学前教育机构,解决当地群众子女入学的迫切需求。
2.本土化
社区学前教育的教育设备和内容应地制宜,就地取材,能有效地整合并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3.综合性
社区学前教育打破了家庭、幼儿园的限制,同时将教育群体辐射到家长、社区管理人员等,从封闭走向开放,兼容并蓄,使家庭、幼儿园、社区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发挥不同力量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4.双向性
社区学前教育的收益是双向的,首先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便利,同时家长的参与也推动了社区内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社区经济、文化的进步。
5.自主性
社区学前教育是立足于本社区的自治组织,其管理体制、办学宗旨等都由社区内的主体共同商讨制定,加强了地方自主性。
二、社区学前教育在农村地区发展的独特优势
1.农村聚居的特点是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基础
所谓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农村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居住相对集中,交往频繁密切,人情味浓厚,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农村社区成员对社区的亲和力、归属感、认同感使得聚居地的人们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同于城市社区的优势。如果居民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优势,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就会形成合力,全力支持。
2.农村丰富的资源是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条件
(1)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土地广袤,没有城市的吵闹喧嚣,沐浴在天然的阳光雨露下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农村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无限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例如沙、水、石头等儿童百玩不厌的东西,成人可发挥想象利用这些素材为幼儿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成长环境。“奇妙的大自然课堂”“新奇的天然游戏室”“方便的技能锻炼场”都为发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颇有特色的人文资源。我国农村,尤其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地区,是民间传说、歌谣戏曲和故事山歌等的创生地,各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为农村社区学前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许多农村地区保留了各种风俗礼仪、民间文学,呈现出农村土地独特的风情。农村淳朴的人文风情也是社区学前教育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块瑰宝。
3.农村深入群众的基层管理是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保障
立足于社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在行政管理上可以突破“自上而下”的传统套路,从而深入基层考虑地方原有的基础条件,考虑当地群众的要求与需要,形成自主管理的社区学前教育。农村中的村委会、妇女组织等多是由当地的居民组成,更能了解当地的实际,并能更好地将各方面社会力量组织起来,调动社区内居民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村委会等基层行政组织的工作,协调配合为社区学前教育发展创造可靠的保障。
三、开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路径探寻
1.因地制宜的非正规学前教育
由于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环境的制约,正规的托幼机构还未普及,盲目追求正规学前教育也未必适合农村的现实状况,因此,突破正规幼儿园的单一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非正规学前教育是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主要路径之一。如河北滦平县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建立了“巡回辅导站”;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人口少、居住分散,因而建立起“牧区儿童游戏点”;福州市郊黎明村经济发达,投资建设了“儿童乐园”等。这些从当地实际出发的非正规学前教育丰富了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缓解了农村不利条件下开展学前教育的难题。
2.形式多样的家长教育
在农村地区还可以利用自发的基层组织来对家长进行教育。如由村委会牵头,村民组织“儿童发展委员会”“家长互助小组”;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定期到村里开讲座,为村民答疑解惑;利用当地的其他组织等可将家长聚集起来,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连带效应。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家长教育来更好的教育幼儿,以期达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的。
3.“走出去”和“请进来”
“走出去”和“请进来”是符合当下乡情、村情的好途径。“走出去”就是让在园的幼儿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去体会,利用大自然这本活的教材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不是将孩子锁在四面围墙内,禁锢在书桌前。“请进来”就是要让大自然走进幼儿园,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城市幼儿园不同的环境;让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走进幼儿园,开发属于自己的乡土化的幼儿园课程。
四、发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重点剖析
1.高度重视和正确理解社区学前教育
在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滞后于其他阶段的教育。而作为新兴的社区学前教育,在农村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近乎空白,所以要引起村委会和家长等对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社区学前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们应避免对它的理解带有“功利色彩”,避免在组织和发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作秀”嫌疑,而忽略了社区学前教育对幼儿、对家长的促进作用。
2.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
目前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重任全部压在了幼儿园的身上,导致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未能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传统的“自上而下”领导体制也无法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应深入考察当地实际,发挥乡、村两级基层政府的行政职能,广泛发动群众,组成以乡、村二级行政牵头,其他各基层社会团体(如村委会、党支部和妇联组织等)参与的领导小组,缓解幼儿园的压力,正规与非正规学前教育共同发展,完善社区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
3.吸收有效的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