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灾害防治措施

灾害防治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42: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灾害防治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灾害防治措施

第1篇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迫切性

1.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背景

煤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煤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开采开煤弃石,加速水土流失,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煤矿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煤矿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及其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凡此种种,均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

2.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诱因分析

煤矿开采不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那样,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针对灾害可能多发地段,采取“能避让则避让,能预防则事前预防”的原则进行避与防,大多数情况下采矿不得不在明知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进行,从而易于产生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具体煤矿的灾害特征如下。

2.1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灾害特征

①山体滑坡:煤矿的开采、矸石的堆放破坏了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是诱导滑坡崩塌灾害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此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数亿元计。

②地面沉降与塌陷:地面沉降与塌陷是煤矿开采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地下开采工程破坏了采空区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使采空区的岩石发生破碎、冒落乃至地表发生位移。另外。采空区不断扩展和大量抽排地下水,造成采空区和影响区的地下水重新分布,形成大面积的降落漏斗,相应出现地表的沉陷。

③瓦斯突出:瓦斯可以在储气封闭系统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的孔隙、裂隙、缝隙之中,当地应力作局部平衡调整时,破坏储气封闭系统,使蓄积的气体外溢释放。在自然和人为的某种作用下,亦可造成瓦斯突出的爆炸、火灾、人员中毒等灾害。

④矿井突水:煤矿突水事件在煤矿生产中也是常见的,并且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

2.2煤矿在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特征

由于矿山灾害治理的短效性及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故矿山闭坑后必然会留下灾害隐患。露天采场闭坑后留下的潜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这是由于露采后留下了高边坡,虽然在坑底进行了一定的废石回填,但留下高边坡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露采很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的边坡在后期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很可能再次发生灾害。

地下采场闭坑后留下的潜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甚至也有因地面变形而诱发的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滞后性,即在开采期间不发生或发生得不彻底,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待闭坑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发生或在特定的条件下突然发生。以上灾害一旦发生,如果采场内已经进行了土地复垦,则复垦好的土地就可能因灾害的发生而再次破坏甚至废弃,造成本不应有的损失。

2.3煤矿地质灾害的诱因分析

煤矿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煤矿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摈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

3.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

3.1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防御煤矿地质灾害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煤矿地质灾害预测和提出防范措施。

②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避免或减少煤矿地质灾害事件发生。

③提高建筑物防灾能力,减轻煤矿地质灾害,在科学技术指导下,提高煤矿区民宅建筑材料和砌筑质量,增强地基、上部结构牢固性,提高民宅建设总体抗灾性能,加强农民建筑队伍的整顿和管理,因地制宜地对其施工负责人进行工程抗灾知识重点培训。

④建立通风系统,减少矿井瓦斯爆炸,无论国有、集体煤矿,还是个体小煤窑,都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配足风量和实行机械通风、分区通风、上行通风,建立瓦斯检查制度,及时处理超限和积存瓦斯矿井;禁止携带香烟及点火工具下井,在瓦斯矿井应选矿用安全型、矿用防爆型或矿用安全火花型电器设备,放炮前后进行瓦斯检测。

⑤查明活动构造,规划煤矿工程活动,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活动构造是产生各种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使致灾速度加快,致灾程度更为严重。为此,应查明煤矿区内新构造运动性质、特点及活动程度,寻找出活动构造或不稳定的复活断裂,分析、认识各种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规律,合理规划煤矿区工程活动。进行煤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按地质灾害类型圈划未来潜在地区,并作好灾害的预测,制定防治方案,切实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⑥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各种地质灾害在空问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因而不同灾害类型区应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施工标准,增加有形抗灾、防灾能力。工程措施要严格,生物措施也要同步发展,做到以生物措施为根本、以工程措施作先导的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3.2煤矿环境生态恢复

由于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对灾害的防治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只考虑了确保矿山工程的安全运营,未能通盘考虑矿山闭坑后生态环境如何恢复、土地怎样再利用及潜在灾害在特定条件下复发性与防治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必须恢复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功能,进行植被的恢复及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构建。目前我国矿山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展矿区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是当务之急。

第2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0.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的趋势,其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的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而由于矿山的地质灾害大都在深部发生,其勘查多采用遥感信息技术与物理勘查方法。

1.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

1.1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

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集合“3S”技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发生地点与区域。如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危点位精确定位,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叠加分析,预测灾变发生趋势。

1.2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主要指应用物理手段,探测岩土圈层相关信息,确定采空区、断层位移、磁场变化等可能的灾害伴发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分析与预测。地球物理勘查矿山地质灾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法等。这些方法是预测潜在矿山地质灾害重要技术手段。

1.3环境化学勘测方法

在矿山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人们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例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监测,化学探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确定污染因素、预测污染趋势、追溯污染源、划分污染区,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岩土体变形灾害

(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3)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4)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1)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2)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2)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2)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3)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4)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5)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6)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3.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1)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2)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3)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3.3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4.结语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引发因素多样,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综观当前对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勘查技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查明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预测灾害体的发展变化,提出防治措施,为矿山防灾减灾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丁雅丽.唐山市体育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J].西部探矿工程,2012(1).

第3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环境;现状分析;防治措施

四川省的特殊地理结构,形成四川没有川的特殊地势,但是辽阔的山势地貌也给当地的矿藏开采带来了优势,因为山脉延绵下就是矿产资源的集聚地,四川独特的风景面貌再加上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当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且对技术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打好了基础,例如:对于专业岩土的勘查和设计、咨询、监理等项目的建设都有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就以为何重视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措施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给地质勘探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1研究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分析的重要性

1.1 是对当地经济发展切合实际的主要保证

四川属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而且四川的生态环境脆弱,经常性的地质灾害就有: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结构特殊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例如:四川08年的5.12地震,所引发的灾害促使当地的经济环境极近终断。所以要把握当地经济建设的有序性,必须把当地的环境生产状况掌握到位,而且只有掌握住环境才能够把地质灾害的损害程度和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总结出来并进行全面的预防甚至营救。

本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就决定了必须要把地质灾害的现状和防治措施细分到位,而且本地的经济发展只能依助于本地的特殊地质来进行发展和建设,因为特殊的地质构造促使本地的地质探测单位增多,而且引进了外地的先进科学技术,促使专业的地理勘探组织不断成立,同时各组织都具有专业的研究手段,例如: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地质灾害评估、设计、施工手段针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的不良地质灾害进行技术性的研究和治理,从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促进本地经济的稳步发展。

1.2 促使地质勘探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就要求相关的本地所在的地质矿藏研究单位必须要把本地特殊的地理情况考虑在内,把本地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作为研究地理特殊情况的首位,从而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的实际价值被更多的推广,所以专业化的分析本地的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措施,及时对本地经济的全方面保护,又是对探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的依据。

实力就是影响力,就代表了工程勘察公司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把和自己经营范围的一系列工作手段做到位,例如: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技术手段、各类勘探设备和施工设备、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甚至是相关的先进仪器的购进、相应的工程开发建设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以及应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所采用的应急预案,地质勘探企业要进一步的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是要把以上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在对进一步预防环境地质灾害做好准备的同时,把对地质灾害的环境分析到位,从而把自然灾害的危害降至最低,促使地质勘探企业的实力不断壮大。

2解决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分析的主要方法

2.1 尊重科学技术,利用高科技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当代的社会是尊重科学技术的社会,而且利用科技带来社会进步。本地的不良地质特点,不仅对勘探工程的主要地质勘查工作带来影响,同时也会对城市的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因为特殊的地理地质结构直接制约城市的发展建设,即使是在具有良好工程地质特性的岩石中,如果地质结构的空间结构区域缺失,仍然会对建筑构造产生不良影响。任何时候都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实际建设的参考标准,而且利用好科学技术就是勘探企业现代化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在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时,只有把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到位,再与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一定会使勘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推动力,尊重科学技术才能够对地质中潜在的地质灾害做好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才是当代地质研究机构最应该重视和研究的地方,才会凸显地质探测单位的建设意义,从而促使地质探测单位的实际竞争力也不断地提高。

2.2 分析地质掌握核心制约因素

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四川城市的建设中是相当普遍的,而且四川的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威胁,主要是本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水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建设,都会对当地的地质结构产生影响。德阳市处于四川成都平原东北边缘,其发生的地质灾害和人类的经济活动直接相关,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就是把地质结构中的岩石圈结构分析总结。例如:地质结构会产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四川盆地边缘平缓开阔褶皱带分布的范围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和面貌特征、以及岩层褶皱、断层等地壳发生运动时所产生的水平或者垂直运动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就必须把本地的特殊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产生的直接原因进行分析,掌握住环境地质灾害发生和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现代的经济建设中只有把地质的特殊结构和易发生危害的原因调查清楚,才能够对社会经济建设产生长远的影响,而且内部的地质是决定该地区进一步发展经济构造建筑的主要原因,地质结构的密度是决定地壳稳定性的关键,高层建筑的发展都需要了解地质的构造,分析地质情况,把最真实的地质特征分析出来,才能保证本地经济建设的有序性,而且地质内部隐藏着可能发生危害的不稳定性因素,掌握好环境地质才能把灾害和防治措施预案,总结准备到位。

2.3 重视人才作用减少事故危害

因为人是各种经济发展建设的基本单位主体,地质勘探单位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就必须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入该队伍,因为地质中各微小的岩石构造,都会隐藏着该地区环境中的地质灾害情况,如果忽略了就会导致环境灾害突然发生时,没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从而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所以人才是对一个勘探单位存在意义的直接保障,而且人才才会把勘探单位建设得更加的全面和科学化,因此人才是一个组织存在和竞争的核心。

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本地建筑的基本形态,而且还破坏农业、工业等更多的产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在研究地质环境灾害现状和防治措施中,必须把专业的人才放在地质勘探单位的中心位置,因为地质勘探不光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序进行,而且是为了把更多的矿物质资源能够全面的探测开发出来,充实国家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资源,人才的存在才会做好对地质灾害工作前期的调查预防安排,能够统筹的部署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因此人才在当下被重视和利用,就是对本身单位进一步发展的重视。

3结束语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分析,就是对地质探查单位存在意义的直接表现,天灾难免,但是我们可以从环境地质中及早发现灾情隐患,将更多的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要位置,而且分析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对潜在的危害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预防措施,才能体现出地质勘探工作的实际意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和防止地质灾害的时候,还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绿色植被的增多,对于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减少有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邴国林.“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映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技术;防治措施

所谓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人类采矿生产活动导致的矿区自然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产生影响的灾害性地质作用或现象。其是地质灾害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我国矿业资源比较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逐步提高,且矿业发展粗放式管理模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很多矿山地质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一部分矿区态势不断恶化。所以,正确认识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与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

1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技术

1.1地球信息技术

对于地球信息技术而言,其技术类型主要分为三种。①遥感技术(RS)。其从宏观角度对大面积区域做出了解释,为比例尺不同的航卫片解译工作提供便利。通过航卫解译,因其更加直观、真实而准确,为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②定位系统(GPS)。全天候、覆盖面广、精度高是该就似乎的主要优势,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以进行无源设备工作,且其占用空间少,非常轻、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所以,该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在矿山野外环境调查工作中,利用GPS定位仪现场采集矿山所处环境的三维坐标数据。③地理信息系统(GIS)。

1.2水文、地质与岩土力学实验法

此试验法类型比较多,对于矿山地质灾害勘察的作用不可小觑,许多数据与资料都是通过此试验获得的。在实际灾害调查中,水文地质测试试验主要包含水质、淋滤、浸泡、含水层吸附、顶板渗透试验、采矿周边地层渗透、矿山固体废弃物毒性检测、土壤污染、溶质的迁移与富集等。

2灾害类型

2.1地面与采空区的塌陷

在井巷开采作业矿山中容易出现塌陷。在采空区,如果矿柱不足,或矿柱受外力影响支撑能力缺失,使得地面出现塌陷。对于矿体掩埋较深的矿山,没有及时进行回填,采空区面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大面积塌陷。比如铜坑与高峰锡矿采矿区面积超过百万立方米,铜铅锌矿采空区也超过了150万m3,这都是采矿作业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2.2采矿场边坡出现失稳、滑坡及岩崩

这种问题原因在于开采不合理。比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太大,在露天非金属与建材等开采矿中比较常见。比如某地区磷矿山崩事故,造成307人死亡,这种灾害比较典型。

2.3矿体坑内岩爆

又可称为矿山冲击,在掘进爆破后2-3小时内,受地壳应力作用,矿坑与顶板围岩出现的压缩比较严重,一旦作业中出现自由面,岩石内应力得到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并得到释放,进而引起地质灾害。

2.4矿坑突水

这种灾害比较普遍,其突发性强、爆发规模大且造成严重后果,在开采中,如果没有准确估计矿坑涌水,老窿或暗河被打穿或穿透,大量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5周边环境被污染

在矿山灾害中,环境被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采矿中形成的引麦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采矿区环境及正常生产活动。

2.6瓦斯爆炸与火灾

由于矿井通风不良,瓦斯长期集聚而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损害矿井。部分硫化矿床中有这种情况,硫化物氧化产生的热量积聚到一定量,瓦斯浓度超过9.5%,就会引起爆炸,导致火灾。其危害非常大,损耗地下矿物资源,其损耗量难以估量,改变了气候环境,大量农作物与植物死亡,田地无法耕种,环境日益恶化[2]。

3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3.1重点防治区

对于矿山重点防治区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边坡参数设计要合理,并加强检测,同时设置相应的防护墙,一旦开挖中出现变形开裂,就要进行专门的地质勘查。②对原有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与预防,尽可能排除因开采造成的灾害等安全隐患。③对渣场弃渣进行严格检测,边坡坡度与挡墙要设计合理,设置相应的拦渣坝,以防发生泥石流。同时提高渣场使用效率,弃渣不能随意堆放。④加强坑道支护,开采与支护同时进行,以防顶板坍塌、冒顶等安全事故,特别是有住户的区域要防控顶部地面开裂。⑤合理设计坑道排水,以免矿坑涌水引起的危害。⑥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并做好检测与分析,有效预防易发生灾害。

3.2非重点防治区

在建设矿山进场路、生活区中,存在一定的边坡与弃渣,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因此滑坡与塌方;沿线不合理弃渣也会引起水土流失,引起泥石流、滚石以及飞石等灾害。①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增强支护与加固,边坡排水沟也很关键,阻挡地表水。②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确保弃渣堆放合理,并在险要低段建设阻挡滚石与飞石的相关设施。③完成开采后,扒平弃渣场并覆盖上土层,进行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系统[3]。其中松树适应性强,存活率高,每3平米种植一颗,且树坑规格保持在0.5×0.5×0.5(m)。3.3地质环境恢复措施为了有效预防水土流失,恢复矿区植被与景观,必须要合理开展复垦作业,以此恢复其生态功能。切勿胡乱堆放弃渣,规划统一弃渣场区域,在开采中,针对性的选用弃渣回填采空区。弃渣场被处理后方可进行敷土、植树种草。通过这些地质环境恢复策略,降低水土流失,恢复矿区生态功能,实现和谐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与预防中,通过有效治理措施,降低水土流失,恢复其生态功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监管力度,预防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殿群,吴晨曦.矿山地质勘查和勘查灾害防治[J].技术与市场,2016,04:140.

[2]许玉龙.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6,14:161-162.

第5篇

关键词:矿山 地质灾害 防治

一、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目前,我国各类大中型矿山已达9000余座,资源开采规模居世界第3位。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矿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开采开山弃石,加速水土流失,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矿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矿山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露天尾矿库漏塌、排土扬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这些都是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我国是矿业大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大。多年的粗放式的矿业开发,导致大部分矿山地质环境形势严峻,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市场经济使部分矿山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安全和环保意识淡化,加之开采技术及生产设备的相对落后及矿区周边大量无序的民采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导致矿山多年开采积聚的灾害隐患爆发,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1.冒顶片帮。冒顶片帮事故是地下矿山最为普遍,也是事故率最高的灾害之一。冒顶片帮包括岩层脱落、块体冒落、不良地层塌落,以及由于采矿和地质结构引起的各种垮塌。特别是矿岩稳定性差的难采矿体及软弱夹层易发生较大规模的垮落,极易引起采场冒顶和片帮事故。

2.深部岩爆。近年,部分金属矿山进入了1 000 m以下深部开采,高应力条件下的硬岩层往往会发生地下岩爆。

3.地表塌陷。地表塌陷会造成矿区地面积水,诱发山体滑坡,还会破坏耕地。2006年5月,江西瑞昌市横港镇楼下易村由于村庄附近的苏家垅煤矿在开采时发生透水,导致村庄多处地面发生塌陷,全村所有房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裂缝。苏家垅煤矿位于楼下易村西北侧,由于开采历史悠久,采空区面积大,放炮时引起原来堵水的地下封墙出现松动和垮塌,村子地下老窿积水迅猛涌入矿坑内,造成村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地下溶洞土层发生崩落,使地面出现裂缝和产生塌陷。

4.井下突水。突发性大量涌水多是由于违规操作或非正常开采引起的,与采矿作业密切相关。在作业过程中一旦靠近积水的巷道和采空区,或在隔离岩层遇到溶洞和地下暗河等突然失稳的情况,就容易造成大的灾害。矿坑突水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

三、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

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3.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4.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我国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基础差,由于技术、管理及效益等原因的影响,资源开发中的安全形势相当严峻,经常发生地表塌陷、山体崩塌、矿山边坡滑坡、废石场泥石流、尾矿库垮塌、采场冒顶、巷道坍塌、矿山地震、岩爆、采空区大面积地压、井下突水、深井高温等灾害,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升采矿工艺水平,以高技术、高科技为先导,走以预防为主的矿产开发之路,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区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继善・防灾减灾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3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3]李毅,李蘅,张静.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和勘查防治方法[J].矿产与地质,2004,18(1):62-64

第6篇

关键词: 岩土工程;灾害;防治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类开发的增多,给我国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都有所增加。如何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好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保证人民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地质灾害工程主要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其主要内容。本文对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措施探讨。

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1.1 各种地质灾害类型

1.1.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受地下水的活动、河流冲刷、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土体或者岩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就会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会诱发滑坡的发生:斜坡坡脚不断的受到河流等地表水体的冲刷;人为的对斜坡坡脚的挖掘;长期的受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性;人们的乱砍乱伐以及劈山放炮。滑坡的发生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对当地地质条件的分析,就可以判断该地区地质灾害是否容易发生或发生的频率。

比较容易发生滑坡现象或滑坡现象发生较多的地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该地区处于地质构造带之间,处于地震带、断裂带等;该地区有许多的江河、水库和沟,因为滑坡交易发生于岸坡地带;该地区是地形高差较大的峡谷地区;该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或强降雨天气。

1.1.2 崩塌

崩塌是指直立裂缝分割了陡坡上的岩土体,岩土体因为没有了根部的支撑,就会有局部滑移或折断压碎的情况发生,岩土体失去了稳定性,就会从母体部分脱离,从陡坡上翻滚而下,最终堆积在坡脚。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 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主要有以下这些原因会诱发崩塌这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人们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时,会对岩土体造成强烈的振动;在道路工程中,经常会对道路的边坡进行挖掘,这样会破坏外倾或缓倾的软弱地层,并且在进行爆破时也会产生强烈的震动,也会影响到岩土体的稳定性;水库和渠道发生渗漏,渗漏的水会对岩土体进行浸润和软化,岩土中的水会对岩土体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另外,不适当的弃渣、堆渣和填土,如果正好处于崩塌易发的地段,就会增加岩土体的载荷,破坏了破题的稳定性。

1.1.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有:人们不合理的开挖,人们在修筑公路、铁路和水渠时会有不合理开挖的现象出现,破坏了土坡的表面导致泥石流的发生,例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另外,弃土、弃渣、采石,也会破坏土体的稳定性;人们的滥砍滥伐也会诱使泥石流的发生,因为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植被,山坡会因为植被的破坏而失去了保护,土体会变得十分松散,水土流失变得十分严重,山坡的稳定性受到破坏,最终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1.1.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地下一定范围内的岩土体压缩、位移等活动,引起的地面下沉、塌落、开裂,对工程设施、城乡环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现象。地面变形主要包括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

主要有三种原因会造成中国城镇的地面塌陷:(1)由于人们对地下水过度的利用,导致地面的支撑力减小而发生沉降现象;(2)由于人们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大量开采,使地下形成一个空壳,导致地面塌陷的发生;(3)由于可溶岩(以碳酸岩为主,其次有石膏、岩盐等) 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

1.2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将会因为人为活动而加剧,并且这种危害性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要比自然状态下的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损失要大许多。由于人为因素而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着较快的诱发速度。在自然状态下,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岩体从相对稳定的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状态,这之间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如果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就将大大缩减岩体从相对稳定的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会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有着比较广的诱发灾害面。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地质灾害,除了那些特大型的地质灾害以外,其危害性的影响面不会太广。而如果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将会扩展地质灾害危害性的影响面。例如,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或因工程需要而进行大规模的开挖,都将会影响到区域性的环境,甚至最终会影响到全球的环境;

(3)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般的除了特大型的地质灾害(地震),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之外,其次就要数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损失最为巨大了。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人们还要继续对地下各种矿产资源进行开采,还有各种大型的道路工程的建设,只会不断的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损害。

2.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

各类地质灾害成因复杂,加上财力和科学技术本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目前还不能对各类灾害作出早期预报。为了减少灾害的损失,就需要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开展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可能时作出预报,以便减少灾害的损失。不同的灾害需要不同的监测手段。GPS 是一种高科技的手段,可以用来监测大面积的地面变形。但它不适合于地震的监测。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还是传统的地震仪。对滑坡、泥石流和崩塌,有位移监测法(不仅是 GPS 法),还有各种其他方法。最好是通过多种监测手段赖获取数据,然后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在此基础上,预报灾害是否会发生。

2.1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

树立全民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抗灾能力;以防为主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减灾与发展并重;积极开展灾害科学研究。

2.2做好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对地质灾害的防止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3做好生物防治措施

植树造林,种植草地,合理的放牧等是生物防治的措施。其应用范围广、成本少,还能够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但是生物防治措施的持续时间较长,起效比较慢。

3.结语

工程灾害的防治和控制任重而道远,我国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重视环保项目的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的路线,求真务实的把工程灾害的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矿产资源工程的管理,在制度和政策上控制资源开采行为,防止出现新的灾害隐患。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容易发生工程灾害地段的修复和维护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彭少辉,侯新春.浅谈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第7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成因防治措施

1 卓尼县基本概况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接岷县、漳县、北靠渭源、康乐、和政,南邻迭部、四川省若尔盖县,西通碌曲、中部与临潭县插花环接。地理位置为E102°40′~103°02′N34°10′~35°10′,海拔2000~4920米,全县总土地面积5419.7平方公里,15个乡(镇),总人口10.3万人[1]。

2据县民政局灾情统计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山洪、泥石流、滑坡

2.1小流域洪水灾害

卓尼县有黄河一级支流洮河贯穿全县境内174公里,洮河一级支流较大的有26条构成了流域内大大小小的水系网。由于地形的限制和生存条件的需求,自古以来沿河两岸就是农牧民聚居地,一遇大(暴)雨,所有的洮河一级支流流量增大,再加人为河道改造,河流洪水陡涨,促使洮河水位骤升,洪水迅猛下泄,最容易遭受洪水灾害。

2.2泥石流灾害

因卓尼地形条件特殊,区域内河流密布,局部对流性天气频繁,极易发生暴雨并引发山洪在山区沟谷或山坡上夹带大量砂石泥土、具有强大冲击力的特殊洪流所造成的灾害。经卓尼县水利部门调查统计,泥石流易发沟壑有52条,从地形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部一带。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卓尼县柳林镇上卓沟、冰角沟和所藏沟[3]。

2.3滑坡灾害

由于卓尼县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非常特殊,大部分地区一经暴雨或洪水冲击,发生滑坡等灾害的可能性非常大,据县水利部门统计,有35处滑坡地段,主要集中在藏巴哇、扎古录、阿子滩、洮砚、柳林镇一带。

3山洪灾害的基本特点

山区洪水来势猛、涨水快、流速大、破坏力强,造成房屋、道路、桥梁的毁灭性灾害。据县民政局灾情统计表明,从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每年都有不同乡镇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发生。特别是80年代以来,山洪灾害越发频繁,损失越来越大,有显著加剧的趋势,严重影响卓尼县经济的发展。境内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3.1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

据县气象站34年降水资料以及近几年区域站降水反映为1小时降水量达35.3mm,10分钟降水量14.3mm,(洮砚、藏巴哇区域站)由于沟深坡陡,地貌支离破碎,很难存蓄降水,一遇强降水,很快就汇集成洪流,从降雨到山洪形成一般只几个小时,甚至在一个小时以内,较难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防治。

3.2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卓尼县暴雨发生常具有突发性,因山高坡陡,洪水汇流快,流速大,加之人口和财产分布在有限的低平地上,往往在洪水过境的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88年7月6日19时30分,卓尼县城周围突降暴雨,前10分钟降雨量达18毫米,20时上卓沟、冰角沟和所藏沟暴发灾害,半小时雨量约60毫米,造成以柳林镇为重灾区死亡41人,冲毁房屋483间,冲倒围墙10538米,死亡牲畜684头,冲毁淤埋农田2253公顷等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75万元[2]。

3.3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

降水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卓尼县降水大多数集中在5-9月,这个时段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7-8月是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的多发期。

4山洪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山洪灾害的发生主要与气象、地形地貌和人为因素等有关。对于卓尼县而言,突发性的局地大(暴)雨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因素,大(暴)雨形成原因也就是洪水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再加之人为因素、地形地貌的影响,更促成了山洪灾害的形成。

4.1降水是引发山洪灾害的最直接原因

卓尼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分布不均,降水量大多集中在6-9月,占年平均降水的80%。主要原因一是受高原槽与西北气流影响,再加上卓尼县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往往在卓尼县西南和东北部山区形成大(暴)雨,雨量大,时间短,降水不易下渗而成洪流,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二是夏秋之交因连阴雨天气,历时很长,无地表径流,却又有充足时间形成一定厚度饱和土层时,若再发生较大强度降雨,则最易暴发山洪泥石流。

4.2地形是导致山洪灾害的基础因素

卓尼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呈“V”

字型。境内最高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最低的洮河出境处的东北部藏巴哇乡柳林村河谷谷底海拔2000米,相对高差达2920米,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因地形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平差异大,气象灾害种类多,陡峭的地形地貌为洪水、泥石流、滑坡提供了强大的势能,促使降雨产生的径流顺坡而下,向沟谷汇集,快速形成强大的洪峰流量,进而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

4.3复杂的地层岩性是加剧山洪灾害的内部因素

地质构造决定流域的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而地层岩性又直接影响山洪灾害的形成和发展。卓尼县地质构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洮砚、藏巴哇、恰盖、康多乡地层主要由石炭系(C1)灰岩、泥灰岩、二迭系砂岩、二迭系(P)灰岩、页岩构成[3],因河流久经下切,形成峡谷,加之当地村民无序毁林开荒造田,遇强降水冲刷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二是洮河流经过的地方柳林镇、木耳乡、藏巴哇乡、洮砚乡、扎古录镇、纳浪等乡镇地层由覆盖深厚的第四系松散的沉积层,黄土状亚砂土、冲洪积砂卵石构成,因长期水土流失,地层褶皱剧烈,皱曲现象发育普遍,地层倾斜平均为30度左右 [3],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和塌陷等地质灾害。

4.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

卓尼县原先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存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森林尚且“松木搓牙,群兽替伏”,绵亘几百里,后来由于对森林资源不合理利用,毁林开荒以及西部大开发,建设山区道路、开矿弃渣和村镇建设挤占河道,再加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使人口增长过快,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当地农牧民大面积开荒造地,使自然植被损毁异常严重,导致了水土流失和环境的持续恶化。使草原植被变成地面,从而加剧了山洪灾害,增加了险情。

5目前山洪地质灾害形势严峻

经卓尼县民政局野外调查统计评估,自1949年以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113人,伤68人,直接经济损失3909.30万元,截至2010年底,经调查划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近2641.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山区,目前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数达39061人,资产预评估39785.22万元,全县需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3处,涉及 藏巴哇、阿子滩、申藏、木耳、喀尔钦、洮砚、柳林、刀告等11个乡(镇)[3]。随着气候变暖,今后一段时期极端气象事件将频发,强对流性天气引发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概率加大,给卓尼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的压力仍然很大。

6 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卓尼县暴雨特点、地形地质条件、经济状况、人员分布、交通及通信条件等实际情况,对山洪灾害的防治可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防治。

6.1工程防治措施

6.1.1对山洪沟和泥石流沟应采取兴修水利,清理沟渠,疏通水道,以防强降水造成内涝积水。

6.1.2对在现代条件下无法采取具体防治措施的重点山洪灾害高易发区的村、组采取避让、全村搬迁的方法予以解决。

6.1.3可利用卓尼县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修建水电站,减缓水流速度,也可以替代农牧民现用的生活燃料,从而减少该区农牧民对森林植被破坏,尤其是对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两大生态建设工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6.2非工程防治措施

6.2.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因卓尼县三分之二的农牧民居住在偏辟的山沟里,文化程度低,对山洪灾害防范意识淡薄,要降低灾害损失,首先要提高他们对防御山洪灾害的认识,牢固树立防御山洪灾害的思想,就必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及制作广告牌、宣传画册等形式加大宣传,真正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6.2.2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由卓尼县防汛指挥部组织国土、水利、气象等部门对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域的气象、水文、地理、地势及居住人口数量等各种因素,分析其成灾机率和遭灾的可能程度,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分级划出警戒区域,在特级、I级、II级等警戒区要划界立标,严格控制生产、居住和建设。

6.2.3 建立山洪灾害防治的法规政策体系。因为当地农牧民根本不知道山洪灾害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他们只知道这是天灾人祸,根本无法改变,依然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要从根本上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就要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手段强制执行,所以就必须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要使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内退耕还林和移民搬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

6.2.4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区域联防的防灾机制。气象部门要加强区域内强降水监测,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加强同水利、国土部门会商联动,在第一时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手段,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可能出现山洪灾害信息到乡镇和气象信息员手中。一旦险情来临或山洪初发,监测责任人或第一个发现的村民,就要采取急骤鸣锣、村村通大啦叭、打电话、拉警报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知道的信号,责无旁贷地迅速向下游村组、农户报警,同时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以便政府和防汛部门立即向下游更大范围施放警报、广播通知或通讯报警,组织抢险救援。

9结 论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表明,特殊的地形地势、复杂的地层岩性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发山洪灾害的前提,局地强降水是关键。所以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卓尼县志.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4:31-67

第8篇

1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

1.1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灾害特征

1.1.1 山体滑坡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堆放大量的矸石,对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造成破坏,这也是山体滑坡崩塌的主要原因。根据资料显示,这类灾害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抚顺西露天矿,因为矿区复杂的地质构造,导致在采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山体滑坡的现象,在1914年间,发生了无数次的滑坡现象,并且在长达5.5km的抚顺西露天矿之外也出现了山体滑坡的现象。根据资料的统计,直至1935年,抚顺西露天矿一共发生了50多次山体滑坡现象,最大的塌方量达到了129万m3,并且在1993年的山体滑坡中,还出现了泥石流的现象,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1.2 地面沉降和塌陷

在煤矿开采之后,常常出现地面沉降和塌陷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开采过程中对采空区的围岩造成破坏,以致于采空区岩石冒落和破碎。此外,在开采的过程中,将采空区的地下水进行不断的排出,扰乱采空区地下水的分布格局,加大采空区的水力坡、出现大面积的降落漏斗现象,导致地表出现沉陷的现象。如牛马司、短陂桥煤田,因为煤矿的开采,导致地面出现了沉降现象,使水田中的水无法排出,在水侵泡下,房屋墙体出现了开裂现象,房屋的地基出现了塌落陷洞现象。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国有煤矿区出现了很多小型的煤窑,回采“保安煤柱”矿区是出现最多的一个地区。若地面出现了沉降现象,那么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加大煤矿地质灾害的破坏力;致使采矿重叠区的出现,出现一系列的赔偿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

在1994年8月24日,大同县黄土坡煤矿发生了建筑物塌陷事件,事件的发生造成了21人死亡,40人受伤,1748万的经济损失。从上面陈述出来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塌陷事件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矿区的土地资源造成重大的威本文由收集整理胁。

1.1.3 瓦斯突出

在储气封闭系统中,瓦斯能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的状态存在于煤层的缝隙之中,当人们调整对地应力进行局部调整时,就会将储气封闭系统予以破坏。在人为活动和自然条件的作用下,瓦斯就会出现爆炸现象。根据资料的统计,在1984至1995年间,我国发生的瓦斯爆炸现象至少10万次,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1991年4月21日中,我国山西省红洞县三交河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现象,死亡人数147,还有无数的受伤人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1.2 煤矿在闭坑后采场潜在的灾害特征

因矿山灾害治理的措施的实效性较短,并且存在着很多的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在采矿之后,还会遗留一些隐患。主要表现为山体崩塌和滑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露天开采之后,出现了一些高边坡,虽然很多开采人员在离开之前会使用废石进行填补,但是还是会留下一些高坡,尤其是开采较深的地区,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之下,出现了山体崩塌和山体滑坡的现象。

对于低下开采地区而言,留下的潜在灾害主要为地面裂缝、地面崩塌、山体开裂,因地面受到的破坏性过大,导致山体受到破坏,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之下,会出现山体坍塌、滑坡、泥石流等现象。这些灾害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开采的过程中,不会快速的发生,但是在长时间之后,就会频繁的出现。

2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

2.1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止措施

2.1.1 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让人们形成防灾意识

各地政府和有关政府应该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形成防灾意识,在出现灾害时,人们能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自我保护。此外,各级领导和矿业管理人员应该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灾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对各种防灾方法、减灾方法进行全面的掌握,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将这些应对措施传授给广大群众。对于出现国灾害的地区,要对灾害的出现予以及时的预测,并提出全面土体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多的减少人员的伤亡,降低造成的经济损失。

2.1.2 合理开采煤矿资源,保护地质环境

在我国颁布的《矿产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中,对地质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予以了明确的规定,人们在开采矿产时,应该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力度,减少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煤矿在开采之前,应该对开采地区进行合理的分析,尽可能避开人口密集地区、建立有生命线工程设施的地区、建筑群较密接的地区、山体稳定性较差的地区,此外,还要在开采地区进行保安煤柱的设置。就矿业部门而言,应该对煤矿的开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保证煤矿的合理的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