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道德教育活动

道德教育活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42: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道德教育活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道德教育活动

第1篇

读本从总体设计到内容安排,从结构体例到活动建议,都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适合教师的教育,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化。

对读本的使用我们采取了两种有效方式:

一、以读本为教材,开展课堂型活动,加强道德教育

1.以读本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广泛参与,进行道德教育

读本内容以“自学—测试—讨论发言”为主线,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明白该怎样做。通过测试,还让学生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况,对症下药,消除心理障碍。读本中的活动以学生为主,每一课都安排了自我测试、动手动脑或实话实说等小栏目,这些栏目在课堂上让学生认真完成,并在活动中对有关事项进行点评,或作个别辅导。读本还安排了课后活动,或要求组织一个班会,或举办一个报告会,或观看影视资料片,或开展思想交流会,或写征文稿等等,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实验中,我们结合实验班的具体情况,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课后德育活动,如“我是绿色卫士”“留给母校的礼物”“做学习小主人”“做事要负责”“小集体大集体”“知难而进”“做个正直人”等,并通过相片和广播电视的形式在各班之间进行交流。

2.以读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依照“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原则,加强道德教育

教师在开展活动中让学生当主角的同时,要发挥好主导者的作用。即读本的使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点拨。教师除在课堂上做好主导外,在课后活动中也要起好主导的作用。活动是德育的重要形式,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读本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课后有活动安排,可操作性强,我们对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怎样发挥主导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年级教师要精心组织,做好示范。二年级教师要积极引导,当好参谋。三年级教师则要充分放手,认真把关。因为学生进入三年级后,知识较丰富了,各项能力有了相当的发展,班主任可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当主角,开展德育活动。但教师仍要严格把关,不能放任不管。

二、以读本为借鉴,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道德践行能力

俗话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在实验德育读本书中的德育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和各班根据学生的道德情况,又自主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以说促行,反复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往往具有反复性、阶段性。为此我们在开展的活动中要注重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场实践相应的道德行为。也就是不但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认识教育,还要逐步将其内化为思想道德观念、信念,还要他们说到做到,采取正确的行动。例如,在“环境保护,你我之责”主题班会活动后,许多班级的学生立即见诸行动,人人动手,主动清除身边垃圾,有的班级还走出校园,到社区开展清除“城市牛皮癣”活动。通过如此反复强化,学生们现已能做到自觉按学校常规要求、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校园内形成了文明守纪、礼貌待人的良好氛围。

第2篇

各庭室:

今年三月是第十个“三德”教育月和第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月。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以月促年,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现将我院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是先导,教育是基础。在“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宣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深入和广泛上下功夫。工作重点:一是深入普及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公约》为基本教材,同时,要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官行为规范(试行)》和我院编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手册》,广泛宣讲,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市民八不准》、《***市民公约》等内容到局域网,营造学习氛围,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效果达到对以上内容干部要熟记,并且,要对家人、亲戚、朋友广泛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建设“学习型法院、知识型法院”教育及创建活动。要以双道德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法院文化建设的首位,形成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发展目标和法院精神;逐步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使各项管理更加符合先进文化要求,体现法院文化精神,强化法官职业观念和自律意识;通过学术研究、法官论坛、庭审观摩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三是要按照我院制定的《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将“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抓实抓好。特别是要按照院党组对2006年法院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新措施不断落实到各项具体审判工作中,推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版权所有

二、以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

在开展双道德教育活动月中,要根据法院队伍建设的实际,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密切结合,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密切结合,切实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法官忠于法律、勤勉敬业、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的良好职业道德,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在审判工作中认真宣传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作到文明、热情、廉洁、高效。要对群众大力宣传以诚待人、重诺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文精神,把诚信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灌输到头脑中去,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遵循诚信道德规范。用诚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人民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共同构筑诚信社会。

三、以“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在“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期间,要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为民服务之中,把困难群众时刻放在心上,积极捐款捐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的困难有所缓解,生活有所改善。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以讲道德、树新风为主题,开展好献爱心和“公民道德实践”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声势,营造浓厚氛围,并积极参加××*市“社会公德十佳标兵”和“职业道德十佳标兵”评选活动。

第3篇

【关键词】主题教学内容主题教学活动主题教学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幼儿的生活"这是《纲要》的基本理念。关注幼儿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努力实现"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交互融合,在活动过程中将知识融入幼儿的生活,将生活与学习建立密切联系,体现幼儿学习的特点,这是新课程对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踏实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深刻领会《纲要》的基本理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以真实生活为基本元素,综合其他多元因素来开展主题教学,并为幼儿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的终身教育。

二、在主题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

(一)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生成主题教学内容

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的主题来源主要是社会生活中的事件,主题的设计围绕这些具体的事件加以展开。秋天,是个丰收的好季节,也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秋天,到处瓜果飘香,红的石榴、紫的葡萄、金黄的柿子......散落在秋天的山林、果园,吸引着孩子们去品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稻穗在农田里压弯了腰,等着农民伯伯去收割。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有的孩子说我看到田里的庄稼都熟了,听到他们的这些谈话,于是就生成了主题--秋天多美好。在实施《秋天多美好》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们认识各种瓜果的名称和特征,而且让幼儿更进一步熟悉瓜的生长过程。

知识源于生活,要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的能力,在观察中学会思考,产生更多的好奇心,解决更多的疑问,同时接受更多的知识。

(二)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在教学方法上,陶行知先生也强调"教学做合一",即在教育实践中突出以动手作为中心。而我们也正是这样在做的。

在实践中锻炼思维。例如:在"蜗牛"这一主题活动中,有幼儿提出"蜗牛喜欢吃什么?它吃了有颜色的食物拉出来的大便颜色会怎样?"对于幼儿提出的这些问题,我请他们自己来解答。请幼儿在星期一来园的时候带一只蜗牛饲养在班级的阳台上,用透明的瓶子装起来,写上自己的名字,并请他们投放一些质地、颜色不同的食物,孩子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观察记录,并更换不同颜色的食物。他们还会随时进行讨论,今天我给蜗牛吃了什么;今天,蜗牛拉的大便是什么颜色的,等等。最后,在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明白了蜗牛喜欢吃植物类和甜类的食物,它们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拉什么颜色的大便。这说明孩子们的思维在"学""做"的过程中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主题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这正是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三)以"社会即学校"为指导,拓展主题教育环境

每次主题活动前向家长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如在开展"爱牙周"的主题活动时,得知有小朋友的家长正好是医院的牙科医生。我们便与该家长取得联系,邀请他来园为我们举办一个关于爱护牙齿的讲座。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很多关于牙齿的知识,更懂得了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

三、实践成效

(一)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主题活动的学习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不仅精神放松、情绪饱满,而且正因为有了更贴切、生动、新鲜的认知,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积极主动性特别强,连那些平时在活动中无所事事或被忽视的孩子,其积极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了,也能自主地学习。

(二)幼儿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在生活教育理论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幼儿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如在主题《秋天多美丽》中,孩子模拟粮食超市买卖食物,体验买卖的生活经验;

四、反思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实让我们的主题更丰富,更生动,但是教师在其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在主题活动的网络课程图中选取更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如何在幼儿主题活动的学习过程中给幼儿更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更大的自,这些都将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国华著陶行知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亲情教育 理想前途教育 道德行为教育

“教育德为先”,中学教学还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塑造人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就更应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纵观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所选的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文章,这无疑为我们教书育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好机会,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就是说,要让受教育者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所学的职业技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学会生存以适应和改革自己及环境。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所有这些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学会做真人,是语文教师应履行的重大职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既然语文教材中每篇都是精心挑选的佳作,文以载道,那么语文教师就大可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情操的熏陶,道德观念的教化与人格的完善。

一、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亲为抚育孩子成才,历尽艰辛,劳心劳力,可谓呕心沥血。而部分学生深受父母的疼爱,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对父母发脾气,埋怨父母对自己照顾不周,疼爱不够。语文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使学生形成热爱父母、孝顺父母的良好品德。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就可以紧扣父亲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并通过语言和动作的细节分析,理解和体会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对“我”深深的歉疚心理予以点拨,领会作者强烈的思父之情。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激发爱父母、尊长辈的情感,理解和体贴父母,懂得与家人和睦相处。又如教《散步》一文,就可以利用当一家人散步母亲和儿子意见发生分歧时,因为儿子陪我的时日方长,我决定委屈儿子,顺母亲的意,走大路,得到家人的支持这一事件来教育学生,教育他们平时要和家人互敬互爱,培养他们爱护人的良好品德。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课文所反映的主题是尊师爱友的,如《藤野先生》、《羚羊木雕》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友的教育,使学生被高大的教师形象所感染,被同学间深厚的情谊所感动,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师生关系,激发他们尊师爱友的情感,这是亲情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生动的爱国爱民的教育素材。如《藤野先生》中的鲁迅,《谈骨气》的文天祥,《岳阳楼记》的范仲淹等。在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产生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向英雄学习、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当学生有了“亲情”、“友情”、“国情民情”,培养他们成才,不就指日可待吗?

二、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巨大力量。年轻人都爱谈理想,但不少学生对什么是理想,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一知半解,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不少谈理想的篇章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如《在山的那边》及《理想》就是极好的理想前途教育的素材。学习这些课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里面的诗句,让学生朗读、感悟,从中明白理想属于勤奋刻苦的人、迎难而上的人……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5篇

幼儿园版画活动不同于专业人员的强化训练,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幼儿在活动中去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是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在版画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进行贯彻的基本理念。

一、引导收集发现,积累创作经验

一切艺术活动都是来源于生活,版画活动也不例外。在活动中应加强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发现收集生活中与版画表现手法相关事物,如颜料、线条、铁丝、以及各种废旧材料的例用等。为其版画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版画艺术形式的兴趣

版画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利用刀刻,笔刮,拓印粘贴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生活,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品,是其他画种不能比以的。

幼儿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事物,他们好玩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天性通过版画活动激发兴趣,提升幼儿对版画活动中的审美情趣。

三、提供幼儿创作版画活动的实践机会

通过提供幼儿版画创作的所需环境、材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有意识地引导支持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实践自觉地表现创造。逐步提高艺术的表现能力,真正体验到版画活动的快乐。

四、尊重幼儿的变化发展规律,正确地进行评价

尊重幼儿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动态的评价方式持续发展的过程,将评价的关注点放在幼儿学习的变化和发展上。

教师应根据活动计划进行评价,对幼儿在活动中变化和发展的优缺点应给予正面积极向上的评价。不要过分追求活动的结果,效果如何好或如何差,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评价幼儿的创作。让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评价,比如可以以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方法进行,采用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法方。从而才能肯定作品的优点,对不足的地方的部分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6篇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情境

1.多媒体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而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使我们有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寓教于乐。在组织环保主题活动之一《小熊砍树》的故事教学中,我将环保的内容“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残害小树苗”融进故事中,同时制作了生动形象、富有动感的课件,课件中我把文字、图像、语言、实物等经过媒体处理,组成了“声情并茂”的画面,成功地激起了幼儿的学习欲望,使得幼儿开口讲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相应得到了加强。且我在幼儿讨论“小熊哪里做得好”这个话题的同时,利用课件及时地播放相应的音响,及时地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肯定幼儿的发言,使幼儿有了更大的激情与同伴进行交流,大胆流利的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我在语言活动《小兔让座》中,在家各个都是独生子女的孩子们对“让座”两个字并不感兴趣,因为在他们的生活经验当中,这样的经历并不多见。这时,我运用故事《小熊让路》,故事中小熊很霸道,于是小动物请狮子帮忙,狮子不但没有教训小熊,反而是请小熊先过……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幼儿表述的欲望非常强。

3.角色表演,创设实践情境

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在表演情境中非常兴奋,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容易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直接体验。不但可使教育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到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有时在语言故事的讲述前,我们往往准备一个情境表演,通过让幼儿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也很容易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就轻松愉快。同时在孩子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角色表演,孩子兴趣高,语言表达会更流畅,更能体验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情感。幼儿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借助表演,寓教于乐,使活动生动活泼,这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1.采用多样性的提问激活幼儿思路

单一性的提问往往以“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为主,对此,孩子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如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活动的情趣,激活了孩子的兴趣与思路。

2.运用启发性提问和追问打开幼儿思路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但却能够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当一个问题出现后,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问题,同时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向孩子发问:“哪一种方法更好?”“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小白兔,你怎么办?”等比较性、分析性、假设性的问题。幼儿回答后,要多追问幼儿“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同时,使幼儿通过反思获得策略迁移。

3.尽可能多地设计开放式提问提升幼儿思维

第7篇

一、客观认识活泼好动的特点,积极正确引导

活泼好动的幼儿好奇心很强,对什么事感兴趣,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这样的幼儿在长大后,大多是比较不错的,根据教育专家调查,现在的成功人士和政治家,在小的时侯大多也是比较淘气的,性格活泼,敢想敢做,好胜心强。我们认为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好动绝不是什么缺点,而是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儿童通过活动或运动,能增长他们的智慧,锻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体魄,丰富他们的见识,有利于他们身心的正常发育。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要怀着一颗拳拳爱心,对儿童倍加关心和呵护,给予宽容和理解,寄予期望,并且正确引导,以幼儿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活动过失,不批评指责幼儿,多关注其优点,多鼓励其进步,给予他们以深深的热爱和期望,相信这样的期望和力量,定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二、利用好奇心,培养对幼儿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许多实例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当幼儿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并努力想探个究竟的时候,我们对于幼儿的刨根问底,不仅不应表示厌烦,而且还应予以鼓励自己探寻答案。比如通过实验、找书本等,让幼儿自己去求答案。幼小的幼儿,家长可以和他一起做实验、读书。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还可以把幼儿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小孩逛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幼儿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利用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

三、把培养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幼儿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幼儿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应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意义。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方式对培养专注力更有效,如教幼儿做体操,随着音乐和有韵律的歌谣拍手、跺脚、跳舞。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培养幼儿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比如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幼儿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幼儿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小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幼儿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幼儿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四、在游戏中训练幼儿的专注力

幼儿绝大多数都具有好奇、好动、爱玩、爱游戏、喜欢探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等,要想让幼儿达到有效注意力的范畴,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活泼性、教态的技巧性和夸张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对这样的幼儿的教育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过分要求幼儿改变其活泼好动、好奇爱问的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幼儿教育可以让幼儿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如,让幼儿玩棋类游戏,棋类游戏要求幼儿冷静、有耐性、注意力集中。还有些活动如单腿站立、走平衡木等也是训练耐性的运动游戏,在进行这类游戏时,要先让幼儿自己定一个目标(如数若干数才能停止),然后,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还可以幼儿在公园里自由地跑、跳、骑小三轮车、打滑梯、钻隧道,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动作的主动性和协调性,对各项发展都有益。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区角活动;创设

区角活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设立各种区域和角落,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了幼儿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具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纲要》明确指出“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这一重要原则。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认真分析了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自己的现实基础,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结合丰富的自然、生活资源,创设有特色、个性化的活动区角。

一、围绕教育目标,为幼儿创设一个动态的物质环境

1.区角的设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等不同形式的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2.区角创设具有弹性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学习《弹性的秘密》,我们相应地为幼儿准备了一些气球、皮筋、弹簧、皮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弹性的秘密,让幼儿在试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3.区角设置的数量要适宜

区角设置的数量应因人、因活动空间而定,通常一个活动区可容纳4~6人;其次,区角应注意动静分开、界限分明,即避免干扰又便于教师管理;此处,还要考虑各种互动区角之间的相容性,即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安排在相邻的位置,同时,还应考虑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提供适宜的材料丰富活动内容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材料,活动区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以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拓展指导形式,激发探索欲望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本性藏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创造力。”孩子在区角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是萌发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苗,这样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区角活动这一实践模式,对教师本身的教育技能特别是指导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定位要合理

(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是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台后,从一个引导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至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动区中,如果教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尤其是对中大班孩子,而且这种长时间的参与还会影响教师对其的观察和指导。

2.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

(1)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性指导尤为重要,从区域的选材到材料投放,幼儿在区域中需要哪些帮助,有些什么兴趣,需要补充些什么知识,都要通过观察来实现。

(2)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

区域活动宽松、自由,幼儿选择性大,教师指导也灵活。教师可以较多地采用间接指导的方式,它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行为的。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应让他们自己先尝试着解决,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的方法使之受到启发。当然,当暗示无效时,也可以采取直接指导的方法,因为这时教师给予的直接指导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3)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氛围

幼儿期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创设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能引导幼儿有意注意,使他们的创造力、想像力得以发展,从而更好地主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