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42: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

第1篇

教育改革的主题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素质"的内涵在不断的改变,外延也在不断地向外延伸。这就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拓出了一条没有止境的路。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1.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2.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善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创新后收获的快乐。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多学生的生物成绩不好,主要原因是对生物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用本学科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当然,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地训练。

生物课堂中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让生物回归生活是学生学好生物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成长,只有这样,生物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对于初中生的生物创新学习,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重点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和管理才能。让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发挥主导作用,把大家很好地组织在一起,把握好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主动学习。

初中生物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生物教师去挖掘、去创造。生物教学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我校现在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被提上日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还应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第2篇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构建打好基础

初中学生心理以及生理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心理逐渐的走向成熟,这让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发生了变动,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表扬以及鼓励,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自信满满的向前走去。其实初中生在心理刚开始发展时,非常重视外界与老师对自己做出的每一句评价,经常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关心的话语就给他们带来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对于正确的答案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错误的回答不能快速做出否定,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给予鼓励。例如:在讲解《背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一张父亲的相片展现给学生,观看过图片之后,让学生应用一些语言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扩展。当学生描述完之后,教师要对那些表现非常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告诉他们有发展潜力、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以后继续努力等,学生就会从这些话语中听出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肯定,进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当中,同时其余学科的学习也会被带动起来,这样就促进初中生构建和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也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做了一个很好铺垫。

二、初中生具备―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从多方面注意学生的举止,并对其加以教育以及培养,使学生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还应该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构建以及培养,对此,笔者认为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也能够构建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岳阳楼记》这节课,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当中,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品质如何?进而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在逆境当中依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应对逆境的心态,并养成坚强的意志力。

此外,促进初中生掌握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初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思想上较为叛逆,所以想要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在养成良好自尊心的基础上,上进心也会随之提高,同时还会勇敢的去面对挫折。

三、师生・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完善与提高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适当的进行情感交流将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制定的情感教学方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方面有着促进作用,可以从以往学生被强迫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消除以前学生所具有的消极学习心理,而转变成一种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心态,让学生可以应用课堂上教师所应用的情感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进而学生写作情感也会被激发出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对语文课堂产生热爱。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方式对初中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完善以及提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课本内容对情感教学的场景与线索进行设置,并将其穿插到整篇文章当中,通过这样做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被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气氛当中,与此同时还在教师所构建的情感当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自己的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第3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提升 初中化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86-01

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灵魂,一个个“神奇”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热情的主要源泉。在我国的教学中实验教学还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曾说过:中国要想夺得诺贝尔奖,还要十几年的功夫,因为中国太不重视实验教学。[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绝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学开始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程的,凭着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多数学生对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一些气味的产生、发光发热、燃烧等有着强烈吸引力的化学现象。在课堂上,当教师做实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实验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的同学恨不得自己亲自动手尝试一番。下课后也有不少同学在对课上的实验和老师互相讨论,不难理解,任何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未见过此类现象的中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实验的冲动。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现象的兴趣。这就证明了化学实验是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这就是化学实验的魅力,能够吸引每一个中学生的求知的眼神。

二、化学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是每一所中学、每一个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了。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将素质教育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基础性学科,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化学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化学的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源泉,化学实验对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和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后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这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综合考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2]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头脑去解决一些简单的新问题,探索一些新的知识。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化学实验中的疑点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指导老师在实验中提出的疑问和一些“奇怪”的化学现象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不断思考的创新状态。在学生自己探索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想象的科学精神,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大幅度的提高了每位同学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做一些化学实验的时候,必须有着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很多化学实验中,一些化学物品是要在特定的用量下才能成功。例如,不同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中,要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几种不同的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得出结论。在此实验前,最关键的除了要保持四种金属的外形、质量一致外,还要保持稀硫酸的浓度相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实验药品和实验安全等。[3]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以身作则,从平时上课做起,从实验的小细节做起。学生在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下,也必将会改善自身缺点,做一个严谨的求学者。

3.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学生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观察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完整的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在学习中可以积累很多他人没有发现的细节。观察能力弱的学生通常反应迟钝,对一些细节不够重视,表现在学习上来,就会造成学习成绩较差。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化学实验涉及的试剂和仪器众多,一个化学实验可能产生多种化学现象,所以需要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所以学生在实验时应该懂得根据实验目的,抓住重点观察的现象。

实验指导老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总结观察经验,寻找客观规律。一般来说,对于某些物质性质改变的实验中,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物质性质改变的观察,而这种改变往往是颜色、气味的变化、生成沉淀物等等。在实验的关键之处,实验老师应提前通知学生注意观察,因为一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不可能发现一些潜在的化学现象。

三、结语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了化学实验对提升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素质教育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养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在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完全符合当今学校教育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王惠华,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J].科学大众,2011,(01):37

[2]贾连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7,12(04):125-126

[3]焦应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03):76-77

[4]陆正义,立足化学教学实际,努力提高质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7):16

第4篇

素质教育 现状分析 解决方法

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应该既拥有高学历的科研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又拥有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这就是说社会的和谐和素质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育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是教会学生学习,从古时“苦心砺志、关心社会”的教育理念到当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无不说明这一点。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最佳平台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因为,读中职的学生文化基础、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普遍较差。目前社会上打架、偷盗等犯罪人群中绝大部分是初中甚至是初中未能毕业的14~19岁青少年,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就是这类人群。因此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对中职学校对中职生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作些初探。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无能力支持者

受我国“学而优择仕”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部份人希望自己的子女上高中升大学,然后光耀门庭。因此,凡有钱家庭子女即便门门功课不及格也要花大把大把的钱“买高中”。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即使文化成绩实际比“高中”生要好得多,但他们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上中职。

2.学习困难落榜或淘汰者

众所周知,现在就读中职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中考中的“落榜者”,他们因文化基础不好、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自信,在激烈的“应试教育”中被淘汰,而年龄不大,不得已才选择上中职。

3.父母外出务工少教无管者

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责任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朋托管,然而,爷爷、奶奶对孙子辈却是溺爱有余而管理不足和教育乏力,亲朋对托管对象也只能是管吃、管住。因此这些家庭的孩子实际上处于一种少教无管的状态。厌学、早恋、偷盗、离家出走、昼夜上网、群殴等事件在他们身上频频发生,父母为求心安,无可奈何才将子女送进中职学校再“托管”两年。

4.单亲家庭子女爱不完整者

因父母离异或一方去世造成的单亲家庭,其孩子要么是因为家庭经济不能支持,要么是家庭的爱不完整,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不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造成习惯不良,要么是不爱学习,家长在无奈或求得心理安慰的情形下才送孩子上中职。

中职学校要管理好、教育好目前状况的中职学生,首先,要接纳他们――接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在接纳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要制定科学、严谨、易行的校纪校规,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制度、执行好校纪校规;最后,要培养一支优良的教职员工队伍,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树立自信。

二、具体解决方法

学校应以“德为魂、能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人、立业、乐群”为教育目的,要求全体老师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博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学校应要求全体老师和管理人员用耐心去接纳、理解、尊重这些学生,用爱心去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用严格而又人性化的制度去塑造这些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和习性。在实践中可采用四种管理方法,即:文化管理法、活动管理法、爱心关注法和制度管理法。

1.文化熏陶法

将道德学(孔子、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公民道德纲要等知识),心理学,法律,社交礼仪学,公共关系学等五种知识整合在一起开设“成功行为学”课程,用文化和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

2.活动体现法

所谓活动管理法就是用活动的形式把情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在老师的视野里进行有组织的活动。对中职生而言,语、数、外是他们的弱项,如果以文化成绩论英雄、无疑会挫败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学校和老师关心的是学习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这对大量的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文化成绩不好、家里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学校应投入资金购置教学设施设备和学生学习、娱乐用具,开设趣味活动小组,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书法、演讲、英语、计算机硬件、围棋、象棋、绘画、写作、音乐、舞蹈、时装、制图、手工工艺等兴趣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有相关特长的老师具体负责,学生会的学生和相关人员协调配合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自我”、“让人了解”的平台和窗口;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证明自我”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胆识,提升学生的自信。

3.制度约束法

“今天的坏习惯会成为明天的负担。”严格、科学的制度管理,不仅是学生成人的有力保证,也是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企业后受人欢迎、被人重用的有力保证。因此,学校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了科学、具体、量化的规章制度;如:班级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规范、假期联系制、寝室文明规范、公益制度等,并采用“法制专题讲座”、“规章制度抢答”等活动形式以减少学生的“心理阻抗”,使各种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深得人心并落到了实处,也使学生从不守纪律到能遵守纪律、从自觉遵守纪律到形成良好习惯。

4.爱心感动法

第5篇

【关键词】创新课堂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62-01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以及本人长期从事化学教学的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探索。

一、营造生本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专制式的教学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惰性,缺乏自信心,思维迟钝、僵化。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课堂上,当学生发言时,我认真听取,决不插嘴打断他的思路,学生回答问题不论正确与否,一律表示欢迎,必要时展开讨论。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感到轻松、愉悦,这样他们的创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例如,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中和反应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的终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一样都是指示剂,而且我觉得紫色石蕊除了遇碱变色,而且遇酸也能变化,本领比无色酚酞大,那紫色石蕊能不能也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但限于对紫色石蕊的pH变色范围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没能做出全面地思考判断,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在不同的pH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表,让他们通过观察,好好分析用紫色石蕊来确定中和反应终点是否合适。在一阵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有大半的同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后我再请提出问题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解释了不合适的原因。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创设适当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善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课时,我通过这样一则故事引入新课:从前,有个老财主在过六十大寿时收到一个非常大的钻石,老财主怕被人偷走,就把它藏在了暗室里。一天暗室突然起火,而且火越烧越大,他儿子说:“赶快让家奴把财宝抢出来吧!”老财主心想:人多手杂,让人偷走一件怎么办?于是说:“真金不怕火炼,不怕!”可是,大火过后一清点,除了那颗大钻石之外,其它珠宝一颗不少。“难道钻石真让人偷走了吗?这绝不可能!”老财主心想。可是钻石哪去了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猜测钻石的去向,从而也更激发了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

三、创新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立足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充实到教学之中,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赋予教学内容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资源。

如:在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在做该实验时,试管破裂了,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此题的设计很具有开放性,解答过程具有探究性,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可使学生的思想沿着不同的方面展开,他们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爆发出思维的火花,随之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构建新观念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的重演于课堂,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最终达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之目的。

例如,在金属活动顺序这一节课中,可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意识

①提出问题:铝、铜、铁三种金属谁最活泼,谁次之,谁最不活泼。即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②猜想与假设:学生可能会得出很多顺序,Al>Fe>Cu;Fe>Al>Cu等。

③制定计划:在提出问题前所做习题的基础上(题目是金属与某些酸、盐溶液的反应可用于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与弱。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____;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____;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____)同学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A.用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B.用铝和氯化亚铁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C.用铝和硫酸亚铁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D.用铁和硫酸铝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

(2)实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①同学们的实验方案由教师审定后,就按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②收集证据:A组同学观察铝、铁、铜分别和盐酸反应的速度。B组同学观察铝和氯化亚铁,铁和硫酸铜分别能否进行反应。C组同学观察铝和硫酸亚铁、铜和硫酸亚铁能否反应。D组同学观察铁和硫酸铝、铁和硫酸铜能否进行反应。

③结论和解释:A.因为铝和盐酸反应最快,铁次之,最后是铜。所以他们的活动顺序是Al>Fe>Cu。B.因为铝和氯化亚铁能反应,证明铝比铁活泼,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证明铁比铜活泼,最终得到Al>Fe>Cu。C.铝和硫酸亚铁能反应,证明铝比铁活泼。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反应,说明铜没有铁活泼,最终得到Al>Fe>Cu。D.因为铁和硫酸铝不能反应,说明铁没有铝活泼;铁和硫酸铜能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最终得到Al>Fe>Cu。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使他们有充分的发言权,组织学生相互设疑、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辩论,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其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训练创新技能,将博大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创造精神与科学基础结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出当今时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新知《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第6篇

关键词:物理学;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51-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本人从以下六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物理学对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物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过窄的物理学知识面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也不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的其他教育功能。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在几门基础学科中,物理的研究对象最广泛,研究的规律最基本。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无生命的,但是,生命活动却绝对不会违背物理规律。现在人们常说,现在是这门学科的世纪、那门学科的世纪,这是从某学科的发展前景来讲的。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出现了跃进式发展的学科,必然广泛地应用到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学科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学科的重要性不能等同于学校中课程的重要性。因为初中物理课程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而设立的,它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总的目标作出贡献。

开展物理学科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格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创造等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培养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观察,培养创造思性维能力。

二、必须加强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

科学素质首先表现为具有较多的科学知识,此外,还表现为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既要保证能有效开展,又不能因此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科学方法教育必须与物理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知识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情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当然,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能脱离教师的自觉性,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大多是隐含的,如果教师不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没有对物理科学方法比较系统的理解,科学方法教育就很难顺利开展。

要明确物理学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要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三、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素质培养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从三个阶段进行: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初中学生来讲,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四、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对于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无处不体现着人们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物理课程对培养学生这些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应创造更多的机会,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科学精神要注重质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十分注意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引导学生找出矛盾,展开课题。课本写得思路清晰、节奏轻快,本身就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有的实验在课堂上做不了,有的理论推导对中学生来说预备知识不够,或者有的推导或运算是留给学生自己完成的,那么这些地方都有明确的交代,不丢失任何一个思维环节,也就是说,绝对不给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坏习惯,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维意识,如爱科学的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对自身价值的感悟、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五、加强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发展学生创造力

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发展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当然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只要有创造力,一样能创造发明。

六、物理教学要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第7篇

关键词:良好兴趣;积极态度;坚定自信;美好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47-01

初中英语新教材更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应用功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教材的实施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态度,而学生尊敬、信任教师,积极配合教学。因此平等、尊重、理解、关心、宽容、信任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是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师生用英语互相问候、交流。通过双边互动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了平等关系。教学中,对学生给予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从而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

二、创造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引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选用既有知识叉富有趣味性的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设一个接近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场景。

1、故意创设一种情景(其必须以真实为前提,不能让学生察觉我是在有意设计情景)。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人其境,感受真实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了复习“It doesn’t matter――”句型,我在第二堂课前故意迟到了几分钟,当同学们正在焦急等待时,我一手拿书,一手提录音机,匆匆地边进教室边向大家露出抱歉的神情说:“I’m sorry I’mlate.”有部分同学愣了愣,马上争先恐后的大声回答:“It doesn’t matter this time.But come earlier next time.”我马上反应:“Thankyou!”

为了复习“Could you help me?”与“Let me help you.”句型。我故意忘了带插线板,由于教室的讲台离插座较远,那么我在插录音机的插头时,我就得去搬讲台。我装出花了很大的力气,还搬不动的样子。我就问:“My dear class.This desk is tooheavy,Ican’t canry it.Could you help me?”马上有同学接应并跑上来“Let me he lp you!”在“Thanks a lot”与“That’s OK!”声中完成了复习内容。

有了这样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感受到愉快与兴奋的成功体验。

2、运用视、听、说、写相合的方法

课堂内为了培养学生脑、眼、耳、口、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采用视、听、说、写相合的方法来教学单词、句型。学生眼看图像(实物)、耳听录音(或教师口述),这就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并达到会说、会用的程度。我在教学Book 1下册中人体部位的生词时,我没有向学生展现人体模型全部,而是全凭自己扎实的简笔画功夫,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边画边说边写,且把单词殊字母的读音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学。学生一直被我边画边说的情景吸引着,当我把整个人体画完,同学们也已基本能够看着图画直接说出名称,再通过短时记忆,他们也就基本记住了单词。接着,我又让一个学生做活“教具”,点着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生已能流畅地说出其名称了。这种视听说写相结合的方法,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自始至终都保持亢奋的情绪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良好的提问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提问激起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亢奋状态。

例我在上JEFC Book3 Lesson22 Under The Sea时,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我先问:“What carl youfind underthe sea?”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马上会回答“Wecan find beautiful coral reefs and fish.”我接着问:“Who is JacquesCousteau,an lnventer or an explorer?”学生胸有成竹地回答:“Heis an exolorer.”我再问:“As an explorer,what did he do under thesea?”学生开始有不同的反应,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浓,为教师导入新知识做了最佳的准备。在新课小结后,我又设计了问题“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protect lakes,rivers,seas and oceans?”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在整堂课中掀起一个小小的。这一系列的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思维,开拓了他们的思路,发展了智力。

四、善于发现个人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与学生对号入座,使好的学生感到英语大有学头,差一点的学生也觉得有信心学好英语。决不能一刀切,使得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化不了”。如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自由编对活,而差一点的学生则提供材料表演等,做到使他们各尽其材。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某个突破口,因势利导,将会带来初中英语学习的全面突破。

第8篇

关键词:美 育 艺术美

心灵感应 鉴赏美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很多教育家都把语言教学与美育的阐述联系结合起来。如就将文艺看作是人一种直观的充满想象力的意志活动。而文学家乃注意于色、声、香、味之观赏的描写与印证,完全为超实用的。”他还指出艺术的种类,不外乎视觉的和听觉两大类,而文学则是综合视、听两觉的。语言教学恰好也具备了实施美育的基础条件。可见,向学生实施美育也不单单是美术课的事情,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课堂改革的今天,美育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和青睐。教师也应当多挖掘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出它们的交叉知识点,以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的容纳性。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谈谈自己的一些有效做法。

一、从范文中感受艺术美

1.要适用想象思维感受美。艺术美的体验离不开想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人初中,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公发挥自由想象力。如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诗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天上的街市上有什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翅膀,把自己置身于天街,天街什么也没有,似乎什么珍奇异宝都有,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的追求,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天街上人的自由生活,也就理解了诗人的追求,让学生使他们的精神为之愉快,课堂教学气氛也为之活跃。

2.要在课堂中通过学习朗读训练体验美。课堂上通过反复的朗读,通过变换多种朗读方式来体验文学作品中自然景物的美。在教《海滨仲夏夜》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采用听读、领读、齐读、分组读、接力式读等方式让学生多读。再让学生熟读,再有感情的读,从而体验海滨仲夏夜晚的景色美,体验人们因度过这段时光而奔发的热爱之情,由此也使学生产生对自然风光的美的向往之情,也就很容易把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升华为对生活的热爱。

3.课堂上借助音乐欣赏美。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百鸟朝凤》的乐曲,然后让学生认真讲述、描述:“山林中草木茂盛,各种各样的鸟儿有的唱着宛转的歌,有的成群的嬉戏逗乐,还有的在湖边独想着心事。”学生又补充说:“它们正同周围的成千成百的各色艳丽的花儿争美呢!”趁势引导:“除了鸟在花丛、草丛还有别的景物吗?”学生一下激情高涨,把一个森林想象的有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十分美丽动人,还有夏令营的孩子们也来到了森林。这时让学生听《春》一文的配乐朗读录音,欣赏朱自清笔下给我们展示的春天美,激发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尝试写作发现美

北国的秋天酷暑尽管还没有消退,但已有一丝凉意,有时细雨绵绵、有时骤雨滂沱,有时晴空万里无云,到处都在翻晒的沃土,到处都有碧绿的秋庄稼,到处都有可以描写的对象,我时常带领孩子们到田野认真观察家乡的秋景,让他们发现美,进而描写美。夏季就不必说有多美了。通过认真观察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写景抒情文,很多学生还是很有自豪之情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既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又炼就了写作功夫,真可谓一石双鸟。

三、以朗读来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间强调反复朗读的重要性,我们提倡重视朗读是力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语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真正读懂文章。当然,对学生的朗读还应加强指导。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应有不同的朗读要求。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师生范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个人读、小组读或者朗诵比赛等等。总之,以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真正读懂课文,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感应。

四、利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鉴赏美

学习了《桂林山水歌》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风景图片,老人山、鸡笼山漓江的水,透过图片让学生更具体地鉴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学习诗歌的兴趣。还比如让学生观看电视中播放的《世界风光欣赏》栏目,把看到的山川、瀑布、雪峰、奇谷、草原、森林、城市、乡村等瑰丽风光记入日记中,很短的时间里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教《松鼠》一课时利用投影片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突出的帽缨形的美丽的大尾巴,还感受到尾巴摇摆的动态,学生大开眼界。形象的描写和具体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既培养了鉴赏能力又焕起了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激情。

五、利用美术知识及手工制作实物创造美

学习了《人民大会堂》,让学生绘制平面图,并且把绘的好的作为上课的教具,鼓励学生创造美。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让学生用硬纸糊一个“纪念碑”,上课进行展览,有些学生还把碑文也书写上了,真可谓逼真。学习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让学生塑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带上点傲气的表情,学生都会做的很精致,培养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把学生带人了一个童话般的美的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