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产品的质量管理

产品的质量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42: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产品的质量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产品的质量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数据质量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07-01

无论采用扫描矢量化或是航空摄影测量手段生产,空间数据的基础性决定了数据质量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 其他方面的质量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1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1 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这项质量控制包括对数学基础、接边质量、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等部分进行严格的检查。

1.2 属性质量

要素属性说明空间实体数据的分类分级、几何类型、数据特征等, 是用于区分空间数据实体的基本信息, 包含有要素唯一标识符、分类代码、几何类型(点线面)、数据来源及精度、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代码 (点线面的组成关系、相邻关系……) 等内容。

1.3 逻辑一致性

逻辑一致性是基础地理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的依据。建立正确的拓扑关系, 空间实体的点线面类型定义正确,保证多边形空间实体的封闭性、线状空间实体的连接性、各类编码不重复、组合实体与基础图形要素之间的正确相关性, 无不合理悬挂节点和伪节点,所有线状要素实交处,都应建立节点。

1.4 要素质量

要素质量的质量控制包括分层正确性和完整性、要素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注记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部分的检查。

1.5 整饰质量

整饰质量的检点主要针对地貌、符号、线划宽度正确性等内容, 符号图形应完整协调,地貌表示应合理且无变形,要素相互挤压或压盖处应作适当编辑处理,图面不应存在适应性矛盾。

1.6 附件质量

附件质量控制包括元数据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文档薄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部分的检查。入库工作需将不同软件采集、不同方式生产、不同软件编辑处理的数据集合,集合过程应能确保数据精度、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要素间相关关系正确,并且保证分幅数据能正确衔接。

2 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2.1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订切实可行的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保证各生产单位生产建库数据有一致的技术标准。

2.2 数据采集

为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是统一操作人员的技术认识、作业方法,使本工序产品质量尽可能达成一致的重要途径。采集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有自查或操作人员之间的互查,既有利于缩短数据采集工期,又能使数据采集有质量保障。

2.3 过程检查

专职检查人员采取实时检验,预防与纠正错误,是一种典型的预防性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这实际上也是测绘生产“两级检查一级验收”中的第一步, 对数据作100%检查。检查人员对数据采集中出现的问题应作相应记录,也可设计各种统计图表工具记载质量动态,便于发现倾向性问题。

2.4 最终检查

最终检查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两级检查一级验收”中的第二步,是建库数据采集及其附件制作完成后的质量控制部分,内业检查采用计数检验方式对数据及其附件进行全数检查,外业检查的方式可参照相应技术标准采用抽样检查,最终检查后宜对数据采集单位产品作出质量评价并做好记录。

2.5 验收

负责验收的检验机构应对提交验收的建库数据项目资料齐全性作认真检查,其中重点步骤是样本单位检验,着眼于对建库数据检验批中可能导致入库失败的严重缺陷、重缺陷和倾向性问题进行检验。

无论是目前的建库数据生产还是未来的数据更新,只有技术设计、数据采集、两级检查和验收各实施部门各司其职,作好各个阶段的工作,真正将测绘产品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为建库数据的顺利入库提供保障, 才能确保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可扩展性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新长,曾广鸿,张青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 蒋景瞳.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手册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第2篇

相关热搜: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改革

前言

为了提高铁道产品质量,减少铁道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强化铁道行业统一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欧洲铁道工业联盟组织颁发了国际铁道行业标准(简称IRIS标准)。p5RIS标准是在IS09001:2008的基础上,针对铁道行业的特殊要求,增加了铁道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和质量上的特殊要求,并集中体现了铁道行业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企业在引人IRIS标准过程中,重点使用过程方法,分析企业运营中各过程并适当加以管理。

一、质量管理现状

(一)过程方法应用

该企业建立、实施、保持以IRIS标准要求为依据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是为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提品和/或服务的一系列的增值活动,过程从输人开始,以输出为结束。该企业把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识别为三大类:顾客导向过程(C0P)5个、支持过程(SP)9个和管理过程(MP)5个,共有19个过程,包括其在整个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顾客导向过程中,C3“产品实现过程”是基本过程或者说是直接过程,其中包括产品实现的策划、生产过程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生产计划、关键或者特殊过程管理等子过程,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是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二)产品实现主要过程

根据该企业生产的某典型铁道轮对产品,分析该订单产品实现涉及的过程及各过程主要工作内容I如下:

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确定产品相关的要求;组织评审确保满足要求,确定是否有工序外包;将评审结果、订单信息反馈、订单处理或修订#内容与顾客进行沟通。

2.产品制造过程设计:组建项目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以顾客要求以、产品特性、公司人员设

备配备情况等为输人条件,并组织评审,确保输人的充分性和适宜性;组织本产品实现过程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并经授权人员批准后,产生设计输出,包括:工序作业指导书、产品检验规范、质量控制计划、成品图、资源需求、标识和可追溯性等。

3.采购过程:根据设计输出及库际情况,确定采购信息;从合格供货方名录中采购原材料;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确保满足设计输出的要求。

4.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以订单为驱动,制定短期和中期生产计划;识别生产瓶颈,并制定改进措施;针对新产品,执行首件检验活动以验证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特性,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技术/质量人员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监督控制,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对产品进行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

二、产品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

该企业考虑铁道轮对产品分类较少,各类产品加工工艺基本一致'制定了统一的框架式的工艺规程,对其中的操作规范和检验规范单独规定。但该订单工艺中存在如下问题:

1.设计和开发输人不全:由于各工序采用通用的操作规范和检验规范’未考虑不同订单差异性部分的规定。例如,该批订单主材来料为成品尺寸,通用的毛坯主材入厂检验不能充分验证主材质量。

2.设计和开发验证不足:由于该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检验人员在最终工序检测,各工序当班首件确认较为重要,即操作人员、操作工长、检验人员分别检测确认,但该订单中没有明确当班首件操作规范及人员职责,可能会出现批量不合格品。

(二)管理方面

体系的运行保持是体系管理的重要环节,体系运行保持是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运用客观公正的方式和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好坏。通过质量稽查、过程审核及最终产品审核等方式对该企业某一订单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体系运行不符合。该企业按照IRIS标准特殊要求,制定了《项目管理控制程序》,规定新产品必须组建多功能项目小组,执行项目管理过程。但实际稽查时发现该新产品订单加工过程中没有实施项目管理过程,反映公司管理体系中项目管理过程没有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即公司执行层面不到位,属于一般不符合。

2.沟通管理问题

1)相关方沟通问题

供应商沟通:企业在实现该批订单时’出现主材分批交付但都延期交付情况,最后出现企业派员常驻客户现场催要主材情况,且主材质保书也未能及时与主材一同提供,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产品实现和交付。

顾客沟通:该订单产品交付后,客户提出需要提供中英文版的主材质保书、组装曲线等资料要求,造成向客户提交资料延期情况。反映企业与客户沟通过程中,与交付相关的信息沟通在顾客合同要求中不充分。

2)内部沟通途径问题

该企业运行中主要通过召开周例会、日常协调沟通、职能部门发文等形式。周例会仅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决议事项通过参加会议的负责人传达到部门人员,参加会议人员没有转达会议决议事项或者传达错误造成办公效率低。此外,该企业使用了OA办公系统,但是人员沟通一般通过电话或者当面沟通,文件沟通一般通过QQ、外网邮箱等方式,没有形成一致的内部沟通平台。

(三)人力资源

1.人员配备。该订单生产期间,订单处于不饱和阶段,安排长白班生产,人员基本能够保障生产、检验需求。但该企业设计产能是以两班倒工作方式计算,企业后期必将会出现交货期紧、数量大的订单,则企业必然出现两班生产甚至三班生产情况,那么具备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能力的工作人员将严重不足。

2.培训问题。该企业各岗位人员按照岗位需求进行了培训’经过评定具备独立定岗能力。但是该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对培训的定位不清,不能满足该企业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如企业投产至该订单生产期间,企业专职无损探伤人员只有一名,其余人员未经培训无独立操作能力,大大增加了企业风险。另外,该企业没有建立系统用以保持和提升相关人员的资格,不利于该企业人才储备。

三、采取的改进措施及改善建议

(一)技术措施

1.工艺优化。企业在设计和开发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各种输人条件,如:半光轴和精轴入厂检验不同、铁标/欧标/印标/美标检验项目和控制范围不一致,建议针对各种类型及产品标准分类规定。此外,由于设计和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验证和确认,所以需要工艺涉及的部门共同评审,并且通过产品实现情况,修订完善工艺。

2.不合格品预防。由于产品性质的特殊性,产品出现废品则质量损失相对较大。针对该企业认知不足导致的产品判废情况,建议成立专项小组收集国内各轮对组装厂家不同产品类型产生不合的情形、产生的原因、控制措施’如通过论文查阅、外请专家、外派学习等途径进行收集。

(二)管理措施

1.执行项目管理。按照IRIS体系项目管理要求,组建以完成订单为目的的多功能小组,确保各相关人员能力和意识能够胜任工作、小组成员和相关人员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以实现按照规划的时间节点交付成果。并重点注重以下两方面:

(a)完善制度:企业统筹规划修订体系文件,修订文件时应确保符合IRIS标准前提下并重点关注体系审核员抽査的重点,精简程序文件,做到:写人文件中的条款要求能落实到实处,确保程序文件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b)落实执行:通过绩效指标控制、内审、监督抽检等方式对核查文件落实情况,防止“两张皮”现象。

2.信息平台建设。企业利用0A系统为基础,大力开发信息平台功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并改进企业内部沟通制度加以约束。最终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打造信息沟通平台,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最终实现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无纸化”办公。利用信息平台对过程进行监控,实现不合格品预防、不合格品跟踪、生产计划的调整等功能。

3.使用质量管理工具。企业通过成立项目多功能小组、QC小组等形式,加强使用质量管理工具,有效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如:为预防设备突然停机,可以制定PDPC过程决策程序图以减少停机时间、保证生产;对出现的废品进行分析时使用因果图。

(三)人力资源措施

企业应确定和实施一个过程,以识别、获取、保护、应用和评估信息、知识和技术。并以知识管理活动的输出作为培训策划的输入加以考虑,以此开展的培训活动才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的。此外,企业应建立一个系统用以保持和提升员工的资格,并重点关注培训的评估。

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现状 原因分析 重要性

一、民爆行业产品质量现状

近年来,在行业引导和质量监督的共同推动下,民爆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健全,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不断完善,企业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产品市场满意度不断提高,民爆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1民爆产品质量水平总体提升

近五年来,我国工业炸药、工业雷管等主要民爆产品行质量抽样合格率稳中有升,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质量检验和其他类型的质量检验合格率也有所上升,总体上看,各类质量监督检验中,民爆产品的总体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处于较好水平。

在民爆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高过程中,主要产品的主要性能提升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炸药产品主要爆炸性能和安全性能逐年提高。通过对胶状乳化炸药样本分析,其平均爆速、做功能力和产品的适应性有较大提升;粉状乳化炸药和膨化硝铵炸药其平均有毒气体含量也有大幅度下降,表现出产品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有较大的提升。

二是工业电雷管产品的部分性能稳中有升,通过对样本的工业电雷管发火冲量的分析,普通型工业电雷管的安全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发火冲量平均值有了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民爆产品各类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认可度一直较高,在各类用户调查意问卷中,全部表现了基本满意或满意,大部分提出了新建生产线尽快批量化生产的建议,极少数用户提出了民爆产品系列化、多用途化,建议民爆企业在包装方式上加以改进。

2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健全

近年来,行业相继出台了《民用爆炸物品质量管理办法》、《民用爆炸物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等十余项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法规、规范及管理办法,逐步健全了全行业质量保障设施和体系建设要求。随着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行业检测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目前民爆行业已有数家有资质的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专业检测人员达到数百人,民爆产品专项检测设备达几百台(套),每年承担全行业抽检、煤安标检验、等数百余项。部分省份建立了省级民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不断丰富了全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容。

3检测技术、手段不断完善

近三年来,一批先进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应用,特别是积极采用自动测温、自动测压、自动计量、自动测高、电阻在线检测等检测技术,使质量检测更加科学、安全、精确。这期间还新增了煤尘可燃气安全度、雷管静电感度、雷管撞击感度等检验项目,对民爆产品的使用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声、光、电传感等技术在全行业逐步得到了应用,是产品检测数据更为准确,提高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

4企业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

在行业政策引导下,民爆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加强,一部分知名品牌已形成,并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品牌效应开始显现。特别是随着企业重组整合的深入进行,企业品牌建设手段不断创新,很多企业集团加强了整体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在形象策划、产品标识、产品设计等方面突出了品牌概念。

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民爆产品质量稳中有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质量管理及产品质量本身仍然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粉状炸药的有毒气体含量超标问题突出

我国工业炸药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各种工业炸药的有毒气体含量不大于50L/kg,但是根据对主要工业炸药产品检测数据统计表明:胶状乳化炸药和水胶炸药有毒气体含量相对较低,粉状炸药的有毒气体含量与之相比偏高。凡是查出的不合格样品,均为有毒气体含量超标,充分反映了有毒气体超标是工业炸药近年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质量问题。

就产品本身而言,配方和生产工艺是导致粉状炸药有毒气体含量偏高的客观因素,是粉状炸药产品本身的技术和工艺特点所致。而原材料的选择、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是造成目前部分粉装炸药产品有毒气体含量过高和超标的主观因素。对于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上述因素是可以克服的,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生产粉状炸药是能够将有毒气体含量稳定在50/kg以下。

2胶状乳化炸药的储存性能不稳定

胶状乳化炸药由于其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工业炸药的主导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胶状乳化炸药产品存在储存期不稳定和储存期内使用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在调查的12家企业中均不同程度的发生过储存期内炸药破乳失效和炸药性能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有的甚至1-2个月内就发生产品破乳失效情况,给生产企业和用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也给爆破作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究其原因,关键是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生产工序控制不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企业产品储存期以达到国外要求,所以除原材料和工艺本身的原因,质量管理差异也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3雷管延期时间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雷管的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延期时间精度尤为突出。延期时间准确度和精度难以达标,尤其是质量保证期内就更难以达到其产品标准的要求。从抽查结果看,这不仅暴露了我国工业雷管产品延期时间的质量存在严重差异缺陷,同时也暴露了产品标准管理、检测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等一系列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 一方面是由于产品工艺技术本身的延期体结构、延期药制造等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雷管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迅速发展的大规模、高效率的爆破工程作业,对工业雷管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不相适应,也导致目前一些大的矿山开采,已有偏向使用高价格、高性能的国外品牌产品的现象,这其中,企业雷管延期性能差是失去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4篇

关键词: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6-0001-03

一、概述

从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开始,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家用电器得到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家用电器市场日渐繁荣。家用电器主要是指在家庭环境以及类似场所使用的各种电子器具。实用性的家用电器(如吸尘器、洗衣机、空调等)延长了人类的手臂,承担了繁琐的家务劳动,为人类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一些娱乐性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收音机、录音机等)则能起到娱乐身心,开阔眼界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

活动。

正是由于家用电器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健康最直接相关的电子器具,因此家电的质量是每一个家电生产企业和供应商都应该严格要求和把握的。基于此,本文着重从如何做好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家电产品质量。

二、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

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能够为家电生产企业节约成本。随着社会化分工的纵深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供应链理论”认为现代生产的模式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由此,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之间结成了一个链状模式。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不单是生产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还需将供应商纳入管理范围。企业只有与供应商结为经济合作伙伴,进行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的目标。例如,全球著名企业戴尔的供应链系统就不仅仅是一个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而是一个双赢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二者共同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通过企业与供应商的有机整合,一方面最大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降低了成本。

其次,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使消费者受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供应商的内部组织一团乱,其提供的材料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可以说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生产量巨大的现实生产中,我们更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的加强,除了必要的质量检验之外,更应该推行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2009年,新飞电器公司董事长在出席“新飞2009年供应商峰会”时曾经说过,“在质量问题上,新飞绝不妥协也绝不让步”,“质量是新飞在家电市场上的立足之本,是新飞生存的基石,谁要是在质量上出问题,就是放弃了与新飞合作的机会。”由此可见,做好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最后,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对于供应商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更有利于其提高经营水平,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合作双赢的利益伙伴关系,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需要的是稳定、诚信、高效、质优的供应商,供应链的管理原则一般是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只要供应商能长时间的确保提供优质产品,建立起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是生产企业的初衷和愿望。由此,供应商建立起更完备的制度,更规范的操作是有利于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良好途径。

三、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

首先是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选择。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是要慎重的,首先要从最基本的四个方面进行考核:(1)有无长期合作意愿;(2)内部组织是否完善;(3)供应能否做到长期和稳定;(4)有无生产潜力以配合企业的发展。在考核供应商时,还要看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这直接关系到其工作人员是否能按照质量体系一丝不苟的工作,也直接影响到其采购的效率与质量。对于供应商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状况也是需要重点考察的,财务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能否按时交货,以及能否正常履约。世界500强英格索兰集团旗下的Trane空调生产事业部在供应商考核方面就有着独到的经验。他们对供应商的审核是依据公司全球供应商的过程审核要求进行的,其中审核指标共12项,分别为:公司组织结构,设施装备,质量管理组织图,采购材料控制,过程控制,最终检查,包装,不合格物料,沟通/文件控制和工作运转,测量设备控制,寿命及可靠性测试和设计控制。此外,可以应用供应商管理及评估在线管理系统进行考核。

其次,化对采购产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进货质量控制。采购产品质量控制必须从源头抓起,从评价合格的供应商中采购原材料。按照严格把好入厂质量关。签订采购合同时要严谨,合同/采购信息中必须明确所采购物资质量的特性要求、验收标准,确保物资采购质量。采购产品的进厂验收要严格把关,验收人员要明确相关的验收标准、方法并掌握相关的技能,根据采购产品特性的不同通过检验、试验、外观检查、核对说明书等方法进行检验。对需检验的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应对采购产品/原材料供货质量进行统计,对采购产品/原材料质量管理/控制进行定期分析。

再次,让供应商更多地参与到产品设计与生产中来。让核心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一方面可以让供应商了解产品的质量要求,从供应链的起点就开始控制关键零配件的质量,而且还可能为设计者提出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产品质量的良好建议。此外,企业还有必要对供应商进行相关培训,一方面是使供应商对产品的设计意图和开发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达成一致的产品目标。企业方也可以通过供应商了解顾客的需求,从而开发出更有市场的产品。

最后,运用六西格玛进行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是以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为主线,以数据和数理统计技术为基础,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以零缺陷和卓越质量为追求,以科学的工作程序为模式,以降低成本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和企业战略工具。目前,由于行业基本的产品动态,供应商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能耗的不断增加以及价格的不断下跌。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随着技术的改变而提高效率。这也对自身变化较小的生产流程再次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是六西格玛的目标。六西格玛采用的减少变化的循环如下图所示:

运用六西格玛进行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一是可以通过系统智能化缩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1)把人工流程转变为自动化的信息流程;(2)通过采购交期预警,把采购流程的事后补救工作转化为事前的规划和控制;(3)减少流程长度,由系统代替采购人员通知申购部门领用物料,减少采购人员工作量。二是增强信息系统决策功能,加强供应链的合作和管理:(1)通过采购订单执行报表提供决策数据;(2)通过关键供应商门户加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3)通过采购频次统计报表,按EOQ下单,降低订单成本;(4)通过供应商的交货异常分析报告提高交货处理效率和信息沟通。

四、结语

家电行业之所以要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其目标是要实现这样一种状态: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以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共同致力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互惠互赢;更多地进行信息交流,互相沟通,成为伙伴。家电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努力与合作,只要各个企业不以追逐利润为唯一目的,共同培养合法、有序的竞争环境,整个行业必将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和壮大,各个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便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淼.供应商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

【关键词】 航空产品 设计质量管理 层次分析法

前言:无论哪种产品设计过程质量已经成为促进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点,也是强化质量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航空产品,如果在设计中就存在缺陷,不仅会影响其预期使用性能,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这就需要加大对航空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的关注。由于层次分析法是逐步开展设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管理不足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航空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中。

一、质量管理分析控制法概述

对于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控制法来说,拥有多种可以应用的统计分析工具,典型代表因果分析等,这种分析方法相对简单,操作起来也很便利,能够很好的分析其原因,找出其根源,直到实现措施最优为止,由于其综合性能较好,所以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但同时也发现其中存在一定不足,即无法了解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1]。所以这就需要引入一种新型质量管理分析控制方法,逐步强化产品设计质量,将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分析结果的直观性,还能强化科学性,相关管理人员也可以以此为基础做好进一步分析,做好科学决策等。

二、层次分析法

对于层次分析法来说,又被称为目标决策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它属于一种综合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其中还融合了行为科学要素,以便为决策者做出合理判断做好设计。这种分析方法多应用在结构相对复杂或缺少分析要素的条件下,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于其实用性较好,所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2]。在层次分析法中,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矩阵法,另一种相对尺度。前一种方法总是将不同要素综合在一起比较,多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后一种方法则主要将性质不同的要素综合在一起,这种比较方式相对较难,但其准确性也可以得以保证。

三、层次分析法在航空产品质量设计中的应用

3.1构建合适的质量管理模型

对于航空产品质量设计管理来说,主要是先用因果分析法,找出对航空产品设计产生影响的要素,然后,⒐芾硌Ю砺塾τ闷渲校并从人员、机械、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绘制出因果图,最后绘制出层次分析模型。如在某航空产品设计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参与人员的学历、工作态度以及年龄等,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环境因素则有设计体系、工艺水平以及研制流程等;影响产品质量的机械因素有办公室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硬件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同时也包括一定的CAE软件[3]。这些都是影响航空产品质量设计管理的要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全面的找出影响因素,提高航空产品综合设计质量,因此,应重视层次分析法在航空产品质量管理设计中的应用。

3.2权重计算指标的分析

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完成权重计算指标分析,可以通过成对比较法等完成比较矩阵设计,这样也可以确定出比较矩阵最大特征值,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特征向量设计,也能实现归一化处理,进而强化权向量设计。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权重计算指标的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做好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设计,明确特征向量;第二,注重一致检验性指标的应用,可以将随机一致检验指标作为基础,也可以加强一致性比率设计;第三,检验指标,如果指标通过检验,就要采用归一化处理;如果检验未通过,就要重新构建矩阵,直到达到既定要求为止。为保证设计合理,最好请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帮助分析型号研制情况,做好评分,以便了解各个指标的重要情况,然后再对相应数据指标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好指标标度值。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层次分析法在权重计算指标分析中的应有,有效提升了指标质量,能够准确的找出各项指标基本情况,因此,应重视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分析质量,强化指标总体效果。

结束语:通过以上研究得知,航空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效率的提升是减少事故发生的要素,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为做好航空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就需要应用合适的层次分析法,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对应的质量管理模型,做好权重计算指标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找出影响航空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的要素,还能做出科学合理分析,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本文分析了航空产品质量管理要点与层次分析法,并将其在航空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开展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参 考 文 献

[1]肖磊,李晓昕. 层次分析法在航空产品设计评审中的应用[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5,01:22-24.

第6篇

关键词:产品质量 过程控制 管理 能力 意识

目前国内很多中小型化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还基本处于质量管理的初期阶段,主要工作还局限于质量检验,企业内部的大部分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产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质量的关注,认为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能用就行。在质量管理上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控制程序和管理办法来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我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事情:

一、原材料——源头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要从质量的源头原材料进行控制,与供方协商一致,明确验收标准,也就是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制定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和进货检验规程,按照采购合同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程序和检验规程对进厂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放行投入生产,因为投入合格的原材料,才是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前提保障,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使用,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是无法保证的。把握住“合格放行、不合格不用”的原则,这样基本上可以将因源头的质量问题在事前得到有效控制。只有注重事前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中间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需要制定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程序和检验规程。运行时,生产车间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定的规程进行生产,生产出来后由质检部门按照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对中间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投入到下道工序。对于不合格的中间产品由车间进行返工处理或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总之不能进入下道工序。生产部门、质检部门要严格执行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程序,车间生产领用中间产品时要注意合格与不合格的标识,质检部门要做好质量判定及标识工作,标明产品的状态并做好记录,预防车间误用。这样,把握住“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从而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三、成品——最终的控制与管理

不合格成品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自己检验出的不合格品,二是成品交付后客户经检测产生异议而认定的不合格品;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企业自己出具发案处理,第二种情况应由双方的质检部门进行沟通,共同取样,按双方既定或一致认同的成品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确系质量问题,应为客户提供退货换货事宜,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四、生产设备、监控检测仪器——硬件的保障

要有完善监测仪器管理制度,对这些监测仪器定期的检查、校验,及时更新,使这些仪器真正起到监测指导生产的作用。检测仪器是检测产品质量时用到的仪器设备,包括色谱仪、光谱仪、质谱仪、分析天平、温度计、高温炉、玻璃仪器等等,产品质量的优劣都是通过这些仪器检测出来的,仪器的灵敏度、准确度、检出限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监测结果,由于这些仪器监测出的数据代表产品的最终质量情况,对检测仪器的管理至关重要,购买仪器时要从仪器的灵敏度、准确度、检出限能够满足产品质量检测要求上综合考虑,分析人员要按照仪器规定的方法对仪器进行正确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校准,从而能够真实的反应产品的内在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生产工艺、质量检测标准——软件的支持

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标准是产品质量必要的技术支持。生产工艺是车间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是生产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定,企业的技术部门、技改部门应通过反复的试验与实践,摸索出合理可行的工艺规程,形成成熟完善的生产工艺,获得必要的作业指导书,并保证成套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文件的正确性,进而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保证了产品的产量。质量检测标准包括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检测方法及产品的储运包装等内容,产品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化工部标准的,直接引用相关标准即可,引用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指标、方法进行检测。没有相应标准的,企业应参照同行业、同类别的产品制定本企业产品的企业标准,制定的企业标准既要符合制定标准的规范又要满足产品质量检测的需求。成熟完善的生产工艺和准确适宜的质量检测标准组成产品质量必要的软件。

六、全员的质量意识、员工的能力、培训与意识——质量保证的关键

企业领导质量意识和职能的发挥是关键,首先决策层的领导要不断更新经营思想,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企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8),确定正确的质量方针、目标,并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贯彻实施,重视建立质量激励机制,还要有指定的管理者代,表明确其职权,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其次各层领导要不断更新思想,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通过培训教育来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技能,重视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车间生产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资格,应精通工艺规程、具备过硬的过硬的操作技能,工作时还应认真严格执行生产工艺上的操作规程,不懈怠,不擅自违反工艺规程,保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质检部门人员应具备娴熟的检测技能,正确的使用各种分析仪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保证提供准确的产品质量数据。

总之,企业应该“以人为本”,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能力和质量意识,从设备仪器的管理、源头的控制、生产过程的控制、工艺方法的完善等方面加综合考虑,加强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供应链;质量管理;管理模式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在新的市场变化之下,企业的发展呈现许多新的趋势。由于科技的发展迅速,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方面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只有凭借产品的独特优势才会使得企业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企业一贯的追求统一管理模式中,在新的形势之下,这种传统的模式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本文主要是根据世界上众多的大型跨国公司所采取的供应链模式,深究其产生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在本文研究如何实现供应链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目标,探讨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最终赢得更多的收益。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x

供应链的含义已经普遍被企业所应用,但是我们还没有丰富的研究经营得出统一的定义。从供应链包括的企业范围来看,主要包括三个发展过程:企业内部存在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直线关系、企业之间的网状联系。在早期的理论中,供应链被认为是企业内部中的一个过程,主要是企业把从外部购买的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再传递给各大经销商的过程。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虽然具有一定的认识局限,但是企业却十分重视自身资源的利用。最近,出现的关于供应链管理新的含义围绕着核心的企业开展,这是一种网状关系。从新型的供应链管理中,我们可以了解三种关于它的定义:从物流角度来看,供应链强调产品的运输问题,关注其地理分布以及物流集成;狭义的供应链认为物流涉及不同的功能领域,强调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联系,并不强调全部的价值链;广义的供应链强调整个价值链,它不仅包括获得订单之后所有的活动,还包括从原材料加工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环节。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同的学者对供应链有不同的定义,但是供应链始终都是围绕核心企业进行的,是一个包含了供应商、经销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网状结构。由于供应链其根本是从物流管理中实践而来的,所以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供应链中的各种环节的物流管理,如果物流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它就会有自己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的基本职能。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在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控制、计划,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流动的管理方式。

自从二十世纪末出现了供应链管理之后,质量管理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不断的改进和实践中,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要求愈发的严格。质量管理不仅包括管理相关的质量活动,而且也包括控制相关的质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以检验为主的阶段、以统计管理为主的阶段、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要求层层递进,对于使用方法也逐步更新。

二、供应链中质量管理的主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竞争力,使得顾客更加满意

在如今的社会中,“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一直是服务行业的服务标准。而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顾客的需要,做出真正能让顾客满意的商品。要想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就需要每个企业都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每一步的工作流程都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确保企业的每一个衔接活动都能够平稳有序的进行。只有为顾客提供价值增值的商品,才能提升顾客的价值,进而提高供应链的价值与竞争力。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企业默契

在供应链中,企业是一个节点,而供应链管理就是连接每一个节点,用有效的方法使得每一个节点都能够高效运转。实践证明,只有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产生良好的绩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解决企业实际运转中操作性差的问题。以质量作为中间变量,加强多方协作,从而保证质量的提升。只有每个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供应链管理为中心纽带,加强企业间的协作,才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商品质量,使顾客满意。

三、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质量管理的挑战

新形势之下,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国际上跨国公司的外来挑战,也面临着国内市场的严峻竞争。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种种挑战,企业必须做出自己的应对策略,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要求核心企业不仅能够管理好企业内部的相关问题,而且还要求对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能够进行相应的管理,只有二者相统一,才能集成战略和战术上的动态管理。各企业只有制定共同的战略要求,实现战略上的合理配置,才能使企业的每一环节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质量的策划与控制改进、以及工作环境中的各项职能的集成。

要实现供应链基础上全面流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要实现对物流的质量管理。在这一步中,要对有形物品和物质流动中所涉及的各种活动进行质量管理,主要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要实现对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质量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还要保证资金的顺利流通和完整性。然后要实现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在运用供应链传递产品的时候,不仅要给最终顾客提供有形的商品,还要提供使顾客满意的服务。

供应链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对这些关键的流程加强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能够提供顾客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中质量管理的范围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质量问题和市场的竞争力。在传统的企业观点中,忽视了供应链中的中游企业发展,无限扩大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局限性。

第8篇

[关键词]透明件产品;质量管理;5M1E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079

1概述

座舱透明件是飞机上除树脂基复合材料外唯一的非金属类结构件,透明件研究所是航空材料研究院非金属专业的核心部分。目前航空透明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航空座舱透明件产业化基地,飞机座舱透明件产品是经历了从产品研制到批产各阶段的典型成熟产品。

2座舱透明件生产过程5M1E的应用

215M1E过程控制法在现阶段的运用与发展

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有人、机器设备、材料、操作方法、环境、测量(简称5M1E)六因素。它们对产品质量发生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实现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只有把5M1E六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按照工艺规范和质量体系规范要求,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因此,在现阶段航空透明件生产过程中,按照5M1E的控制方法,紧紧抓住要素管理不放松。

225M1E过程管理的内容

221人的管理

人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第一因素,当设备、资源、环境等其他条件确定时,人的活动结果将直接在产品质量中得以体现,因为航空透明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要求非常高,不仅有承力要求,还有光学性能要求、隐身功能要求。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必须满足产品的定位要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透明件研究所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扩大团队规模。团队人员从2007年的30余人迅速扩大到目前的118人,初步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生产、管理团队。团队拥有博士学历11人,硕士学历24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41人。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研究所在贯彻执行院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针对本团队的特点建立了一系列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了切实的贯彻落实。

(3)重视员工培训。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使员工的职业技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员工的岗位技能水平和复合技术含量得到提升,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采用,较好地满足了生产过程的人力需求。

(4)质量责任制落实到位。为增强员工责任感,端正员工勇于担当的态度,透明件研究所将质量责任均落实到了每位员工的KPI中。

222设备的管理

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保持设备应有的稳定工作状态和工作精度,对生产满足预期质量要求的产品至关重要,那么在此方面研究所根据现有设备的特点,在以下方面对设备管理加以控制。

(1)开展TPM管理(设备维护保养)。以系统的培训作为树立员工TPM意识的主要手段,通过示范效应和作业标准逐步形成“阶段推进”和“点、线、面”结合的推广模式,同时结合合理化建议活动、AOS(现场管理)、使用阶段性评价、激励作为持续改善的手段。

(2)对设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生产现场各种设备的重要程度,考虑包括对质量形成影响力的大小在内的诸多因素,采用此种管理模式。

(3)设备实行五定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定设备、定操作人、定操作规程、定保养细则、定完好标准。对A、B类设备要编制设备作业指导书、建立设备使用登记本等。对于C类设备如办公设备等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检查维护。

(4)看板管理。为方便全所员工尽快熟悉和掌握设备管理的相关流程及要求,研究所梳理了“设备管理流程”看板。

(5)定检提醒。对监视测量设备建立定检提醒制度,提前做好监视测量设备的校验,以免影响产品的生产进度。

223原材料的管理

座舱透明件产品的定位要求原材料必须满足产品制造规范的要求,产品质量从源头抓起,确保不出现原材料原因产品的质量问题。具体控制措施:

(1)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原料采购;

(2)建立符合体系要求的供方名录,按时对供方进行审核;

(3)在签订材料采购合同的同时与材料供应商签订质保协议。之后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生产质保大纲及质量计划等文件,对原料生产进行控制;

(4)建立原材料进院复验制度,对入院的原材料进行复验。

224工艺方法的管理

在座舱透明件生产中所涉及的法规主要包括国家相关安全制造法规要求、各标准文件及设计输入文件。我们根据这些法规、设计输入文件编制了支持产品生产的工艺规程、检验规程、生产工艺流程卡、生产记录卡、特殊过程控制文件、关键过程控制文件等相关文件、管理性作业文件。它们被分别应用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质量、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程序管理等方面。

225环境的管理

环境因素包括生产现场的自然条件,如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噪声等。这些因素有些会直接对产品生产造成影响(如湿度、温度、光照度),而有些会对操作者的情绪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产品生产质量。采取的控制措施为:

(1)对噪声作业产品的人员进行劳动防护。

(2)定期进行危害作业产品的检测、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按照技术文件要求控制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等,对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改善。

226测量的管理

测量的控制效果是影响产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伴随着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具体控制措施为:

(1)测量前确定技术文件要求的测量值,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及工具。

(2)对使用的测量工具按要求进行定期的校验。

(3)建立专用的测量工具校验台账,由专人对校验信息进行记录。

(4)对校验合格的测量工具粘贴合格标签,标签上注明设备有效期、下次校验时间和测量设备负责人等信息。

3建立5M1E质量管理模式以来取得的效果

十几年来,透明件研究所经历了从专业组到研究室再到研究所的发展,质量管理体系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演变过程,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建立了符合本所特点且行之有效的5M1E管理模式,使产品质量逐年上升,废品逐年下降。

45M1E管理下产品质量情况对比分析

随着5M1E管理模式的逐步完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将产品质量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将比较得出的结论列出,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到,2011―2014年到2007―2010年两个阶段,从该产品的报废和超差情况来看,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产品合格率得到逐步提高。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但得到了顾客的好评,也为研究所创造了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5结论

透明件研究所在航材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下,通过对体系的维护,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特别是近年来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5M1E过程质量管理模式,使透明件产品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以上应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以产品为例,从2007―2014年,该产品在5M1E过程质量管理模式下,产品产量随机变化,产品合格率逐年上升,合格产品超差比例逐年下降。

(2)人的管理、工艺方法的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肖远宁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J].机械管理开发,2007(6):142-144

[2]宓振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和控制指标[J].中国水泥,2005(17):80-83

[3]张守真论质量控制方法与生产系统的一致性[J].中国质量,2007(4)

[4]赵勇5M1E过程质量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