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卫生医药

现代卫生医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42: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卫生医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卫生医药

第1篇

1 简介

从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又树立及发展了先进化的健康系统,与此同时,辅助医药也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世界卫生组织(WHO)意识到传统/辅助医药在预防及促进人类健康,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因此,WHO鼓励其成员国支持传统/辅助医药并拟定政策和适当的管理条文,以融入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

过去几十年,传统医药对人类健康已经作出了非常显著的贡献。传统医药继续被社会视为医治疾病和保健的良药。众所周知传统医药和辅助医药的运用已逐渐广泛并提升。马来西亚重视WHO向全世界发出的信息,把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首先在上世纪90年代注册及管制传统药物,为广大民众提供品质安全、卫生有效的传统药物。马来西亚丰富及多元化的资源成为天然保健品的来源,而政府现今也已大量发掘其潜能。马来西亚卫生部已采取了积极的步骤,以确保传统/辅助医药的品质及对消费者的安全。它也支持传统/辅助医药和现代医药的合并以及适当地介绍其成为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的主要源流之一。

2 马来西亚传统/辅助医药之国家政策宣言

传统/辅助医药系统应被立为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将和现代医药并进,为全马来西亚人民的健康和生活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政府将会促进传统/辅助医药在本国的发展和确保其素质及安全使用。政府将支持传统/辅助医药在健康、经济及社会福利上的贡献。

3 传统/辅助医药的使命

确保传统/辅助医药的素质及传统/辅助医药的实行及产品的安全使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达到:宣传正确的传统/辅助医药的实行,尤其是主要的保健传递系统;适当的医师教育和培训;保证产品和实行医药的安全性和品质;加强发展传统/辅助医药研究;推广及宣扬传统/辅助医药;保护植物和动物以作为传统/辅助医药发展之用途;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互相交换与传统/辅助医药相关的资料。

4 马来西亚传统/辅助医药政策的宗旨

4.1 总宗旨

确保人民拥有安全及高品质的传统/辅助医药的产品及实施;促进传统/辅助医药融入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

4.2 具体宗旨

具体宗旨分成四大部分,各部分的策略如下:①实行:成立传统/辅助医药行医执业团体;成立一个供所有传统/辅助医药行医执业团体的注册登记处;推广适合传统/辅助医药的既行之有效又减少副作用的传统医药方案;推广可被接受的传统/辅助医药的实行方式;确保传统/辅助医药通过注册的途径使用;促进传统/辅助医药融入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②教育和培训:确保所有传统/辅助医药行医者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安排及建立符合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的检定过程;确保现代化医药的药物提供者拥有对传统/辅助医药的足够觉醒和知识,以促进他们和传统/辅助行医者的互相了解。确保普通大众对传统/辅助医药有足够及正确的认识,以对使用不同种类的传统/辅助医药有足够的能力作出决定。③原料和产品:促进传统医药原料的统一及持久性的完善发展;确保通过各相关机构有效地栽培及发展传统草药;在不影响素质的前提之下,鼓励工业参与传统医药的发展及栽培;宣传和鼓励高品质的传统医药原料和制成品的系统管理;确保推广传统/辅助医药的资料要负责任及在法律管制下进行;加强传统医药在制作、销售及进出口方面的良好控制;发展有关传统/辅助医药的知识、文化及保障知识产权;保护那些已被证实安全、有效和高品质的传统/辅助医药物不被假冒;④研究与发展:注重、鼓励及促进对传统/辅助医药的运用和产品的科学研究;设定有效性的方法和科技用以管制品质和草药/传统医药的安全使用;给传统/辅助医药的保健提供者、消费者、制造商和其它有关的机构建立资料存档。

5 策略

以下的策略将用来达到上述的宗旨。

5.1 实行/运用

传统/辅助医师的正规和有系统的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对医师的注册和行医场所的管制,以确保他们的行医符合国家卫生保健医疗系统的要求;现有的传统/辅助医药的实行将根据传统医药的标准来确保其对大众的安全性;现有的传统/辅助医药行医团体必须设定他们的标准以保证其素质和安全实行;传统/辅助医药医师团体必须实行卫生部拟定的传统/辅助医药职业医师品德与职业守则;传统/辅助医药团体应设有供大众投诉的途径;传统/辅助医药团体应有适当的纪律制度,以对犯规的注册会员采取纪律处分。

5.2 教育和培训

目前马来西亚部分民众,尤其是现代药物供应商,对传统医药缺乏了解,而目前还未有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或是和国外联办培训计划。以下的策略将确保传统/辅助医药的教育和培训的品质:提升非政府组织和传统/辅助医药团体创设符合政府教育法令的传统/辅助医药的培训中心;不断栽培在国内或国外受训的传统行医者;鼓励本地和外国学府进行有关传统/辅助医药的双联培训计划;在职教育应立为行医者所需具备条件之一。

现今因为缺乏对传统医药的资料和科学证据理论的了解,造成很多医生对传统医药缺乏了解。为了加强各企业团体的通力合作,现代医生应通过以下途径获取足够的传统医药知识:在现代医药的课程纲要或本地的培训中心中加入有关传统/辅助医药的课程;介绍传统/辅助医药进入现代医生的在职继续教育课程之中;传统医和现代医互相观摩及交换传统和现代医知识;鼓励非政府组织团体、传统/辅助医药团体以及各企业机构赞助传统/辅助医药的培训计划,设立奖学金或特别教育基金鼓励现代医生参加传统/辅助医药训练课程。传统/辅助医药的广泛运用是基于传统医药的大量宣传、各种传统医药的不同特质和对另类保健的大量需求。为了让民众在正确的认知下作出精明的决定,我们建议以下方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向民众灌输正确使用传统/辅助医药的知识;让传统/辅助医药成为大众传播健康资讯和教育的重要一环。

5.3 原料和产品

马来西亚的天然热带资源能提供大量的传统/辅助医药的健康/保健产品。可惜的是在出产健康/保健产品的原料运用上没有统一性。虽然本地的出口商须遵守现今拥有的“产品出产手册”,但还没有强制性地管制原料的统一性。

因此,为了促进及统一马来西亚的传统/辅助医药,必须推广现代科技、科技研究和制作过程。推广的策略:通过各机构合作来发展和保护天然资源,以免其被非法滥用,确保充足及有品质的传统/辅助医药原料的提供;发展有系统和完整的计划以统一传统/辅助医药原料;运用现今制作过程制造符合标准的传统/辅助医药的药物;提供科学化的论据以支援传统/辅助医药药物的有效性;经常更新及发表有关马来西亚植物能被制造成储备传统药剂的报告。

5.4 研究

为了提供传统/辅助医药能安全及有效使用的根据,科学研究是有必要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传统/辅助医药的研究将包括采纳WHO、联合国、国际传统医药理事会所拟定及被批准的手册和指示;政府将提供足够的基金来发展传统/辅助医药的研究;通过可行的培训计划栽培研究人员;成立在国家健康中心管理之下的传统/辅助医药研究和发展中心;加强有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的认知;建立有关传统/辅助医药的资料库存档案及加强国际间的联系。

5.5 国际合作与网络

传统/辅助医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互相交流与知识的分享,这项有益于各方的交流可通过下列方法达到:通过研讨会、工作会和其它活动促进区域及国际间的传统/辅助医药中心的合作;传统/辅助医药执业团体应设立有网络设备的中心,以提供实习、训练、教育、产品及研究与发展。

第2篇

[关键词]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a)-0086-04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promoting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nvested a lot of resources. The author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state, county, township and village health institu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to conduct field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experience of service capacity of some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ind som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ncludes lack of talents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of basic-level medical organizations, inadequate propaganda. Then the author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of the diversified way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dea and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basic-level medical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

[Key words]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capacity;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

《“十二五”期g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2012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相关政策要求,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正式实施[1]。

笔者就云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先后赴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南华县等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市、县中医院,乡镇卫生和村卫生室,对各级卫生管理机构者、医疗服务机构负责人和专家、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居民患者进行了访谈、座谈调研。经过实地调研,对云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该调研报告。

1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现状

1.1 总体情况

1.1.1 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中,全省不断健全完善省、市(州)、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了向下辐射、逐级帮扶指导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2012年以来,国家投入专项资金8713万元,省级投入专项资金5460万元,启动实施了9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3530个村卫生室中医药条件改善项目和1.2万名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3]。据统计,到2015年12月底,全省9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3.9%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73.4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2.55%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3.5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近11%[3]。经过3年的建设,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见表1(来源于云南省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3])。

1.1.2 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2015年底统计数据,全省73.4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2.55%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3],普遍设立了中医科室,配备了中药房和中医诊疗设备,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4~8种,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分别不少于200种和80种[3]。83.5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近11%[3],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3~6种,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分别不少于100种和50种,能够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形成了以腾冲县、宾川县为代表的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中医药事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①国家有关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中医药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的颁布,同时当地政府在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4]。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3,5]。③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思想逐步深入人们的现代健康理念,民众对于中医药的认识不断加深,需求显现[7]。

1.2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1.2.1 借力相关政策,探索医保措施 《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要求,所有参合县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并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8]。在医保政策方面,全省多地市县医保中心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将市、县中医医院作为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鼓励农民群众选用中医药治疗,并从医保政策角度进行了有效探索。其主要做法,一是将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诊疗技术纳入报销范围,提高纯中药饮片处方值限价标准,参合农民在各级医疗机构选择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提高,各地区采取各种方式将支付比例向中医药倾斜。例如,腾冲将中医医院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在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达到80%。二是对中医药处方值、中医参与治疗住院次均费用、住院费用起付线等政策作了调整。例如,楚雄南华县将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次均处方限价由40元提高到70元,村卫生室中医门诊次均处方限价由30元提高到70元,从政策层面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曲靖麒麟区针对参合人员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中医非药物治疗处方,下调中医住院补偿的起付线,乡级中医科住院补偿起付线由200元下调至150元,区级中医科住院补偿起付线由400元下调至350元,有力支持了乡村两级中医药医疗业务发展,减轻了人民群众选择中医药服务的费用负担。

1.2.2 注重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国家近年来的中医药鼓励政策和群众医疗需要使得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旺盛,除了招收中医类专业毕业生以外,基层中医药业务培训成为提高现有医疗队伍服务能力的有力措施[9]。部分地方政府新招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比例达20%以上纳入县级政府责任目标管理。建立州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帮扶机制。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以基映<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为契机,各县(市、区)建立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县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免费提供中医临床带教进修、实习、培训,结合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的开展,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工作。

1.2.3 中医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 弘扬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经之路。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部分优秀的基层单位充分发挥挖掘中医理念、养生文化的内涵,集思广益,摸索出了一系列亲民、生动和注重体验感知的中医文化传播途径。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增加转播互动性。各市、县卫生计生部门编写了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重点依托市县级中医药专家资源,节假日举办讲座和咨询等宣传活动,引导“云南中医”等知名中医药微信公众号,感受中医文化,参与中医养生。二是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保山、楚雄等地市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馆标准建设。保山市中医医院、腾冲市中医医院建设了中医文化长廊,以腾冲固东镇中心卫生院为代表的一批乡镇卫生院建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中医馆和中草药植物园,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充分利用壁画、墙报和在室内外张贴宣传画图等普及中医药知识。腾冲市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王宫已被批准为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现药王宫已打造成集中医专家坐诊、中医药学术交流研究、药膳餐饮、中药批发零售、中医药文化推介、中医药历史文物展览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点。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服务的灵魂,调研中,凡是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医药文化氛围都较为浓厚,宣传形式灵活多样,是中医药文化植根于群众的具体表现[2]。

2 基层中医药服务存在的问题

自2012年国家开始实施基层中医药的能力提升工程以来,全国中医药事业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过调研,笔者主要梳理出以下问题:

2.1 中医药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根据2014年底统计数据,全国每万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08/万人;云南仅为2.00/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同时,亦低于广西2.25/万人、贵州2.15/万人、四川5.11/万人、重庆4.06/万人,是西部12省市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每万人覆盖率最低的省份[10]。

[3] 我省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EB/OL]. http:///wjwWebsite/web/doc/UU2016214 0530005944,2016-02-14/2016-06-29.

[4] 赵臻,杨海丰,李金芳,等.我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6):526-529.

[5] 王高玲,纪娇.构建及提升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34-36.

[6] 赵新平,李文华,黄斌,等.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分析[J].上海医药2014,35(2):19-24.

[7] 郎@章,李和伟,张妍.浅析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应用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869-870.

[8] 胡秀华,王如峰,赵丕文,等.现代生物学发展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95-197.

[9] 贾莹,李菁,尹爱宁,等.构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4,34(5):93-95.

[10]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2014[G].北京:中国卫生和计划年鉴社,2015:49-99.

[11] 付文娇,沈绍武,肖勇,等.我国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计工作现状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10-112.

[12] 周伟,王文英,袁兆康.江西省11地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6-28.

[13] 郭初.我国信息服务业服务能力的计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52-54.

[14] 龚鹏,余小萍,王彦华,等.关于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调查[J].中医药导报,2015,21(9):41-43.

[15] 吴耀持.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十年回辟[J].上海医药,2015,36(19):3-5.

[16] 彭青和,马芳琪,邓超,等.中医药融入化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巧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69-171.

[17] 马洪瑶,申俊龙,徐浩,等.中医药特色社区健康管理的理论依据与路径创新[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3):1543-1546.

[18] 蒋飞雁,施永兴,肖洁汶,等.能力指数评价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1389-1393.

[19] 张勇,任维东.云南:“药物宝库”的产业化之困[N].光明日报,2015-12-07(4).

第3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拓扑结构

一、引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与保健的基层医疗服务站点,其辐射面广、作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可有效缓解现有医疗资源稀缺以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属于国家重点发展对象。然而,社区医药流通费用高昂造成社区基本药物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医药流通企业利润水平低下,这有悖于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初衷。

我国目前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是以省为单位,各省采取自主招标方式进行药品配送。基本药物制度中虽对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资格与配送环节(最多允许经过两个环节)有明确要求,但对社区医药配送体系却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因此造成当前社区医药配送市场的混乱以及效率低下。而合理设计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是社区医药物流配送过程中关键问题,因此,为实现社区医药规模化配送,提高物流效率以及降低配送成本,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当前发展水平的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拓扑结构。本文研究有助于优化社区医疗资源配置,并且提高我国社区医药物流发展水平与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二、设计原则与思路

设计与选择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必须以科学系统原则为指导。一个合适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既要体现现代社区医药物流的基本特征,又要结合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构建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将遵循如下设计原则与思路。

(一)设计原则

1. 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客户满意是一切营利性企业的利润保障,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要以客户为中心。理想的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为目标。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有效的物流配送网络的设计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即充分了解市场客户对服务水平的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高效率、低成本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

2. 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原则

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否则最优秀、最合理的配送模式也不能获得政府批准与认可而无法在实践中实施。例如,国务院在2009年出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采购的基本药物在配送过程中最多仅允许通过两个环节。因此,在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拓扑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类似的政策要求,不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下文所设计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中间环节最多不超过两级。

3. 整体配送成本最低原则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医药物流成本占到医药总成本的50%,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物流领域通常被人们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医药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体现在医药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配送成本。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域分布范围宽广,且各需求点单批次配送量小,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造成社区医药整体配送成本偏高。因此,设计与构建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必须遵循整体配送成本最低的原则,从整个系统角度来降低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成本,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

4. 配送结构最优原则

合理的物流配送结构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以及降低物流成本,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需要以配送结构最优化为目标。而设计优化与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需要打破现有地区、行政管辖范围、部门等限制,以全局观统筹优化医药物流配送,提高现代化物流设备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结构与组织方式,对于提升传统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明显作用,也是我国医药行业实行物流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二)设计思路

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整条医药产业供应链来考虑。本文构建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思路为:以完善医药产业供应链、优化医药企业产业结构为目的,以规范医药物流配送市场为导向,通过合理设计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优化医药物流配送路径,建设社区医药物流电子化信息共享平台,从而构建中间环节少、配送效率高、物流成本低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三、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

在上述设计原则与思路指导下,本文提出了城市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心,由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自建或者与医药生产商合建区域医药配送中心,负责满足某一地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配送需求,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的特征是,以区域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即在某一区域内建立一个医药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负责这一片区域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配送,并将配送需求集中起来传达给医药生产商。

由于药品每经过一级,其成本与价格就会被增加一次,因此不仅在中国,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流通与配送都是复杂与昂贵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配送模式在一定区域内仅有一个医药配送中心,医药生产商(供应方)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求方)之间仅通过一级配送层次,因此,通过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网络直接导入市场消费终端,既可以实现医药流通渠道的扁平化,提高配送效率与降低配送成本,又在充分利用区域配送规模优势的同时,加强医药生产商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

该配送模式能充分结合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特点,因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药需求差异化程度不高,其所需的医药种类基本都包含在当地政府所颁布的基本药物目录中,所以可将区域社区医药配送中心、中标的各家制药企业与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供应链的形式紧密整合在一起,实现医药供需信息充分共享,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三流合一。因此,社区医药一级配送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药配送。

当前,该种模式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这主要是因为该模式涉及到地区政府、医药生产企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区域各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四方之间的相互协调,且对信息化和物流现代化水平要求较高,然而该模式极具应用前景。

四、城市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

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的目标就是寻求医药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之间的科学平衡,鉴于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拓扑结构在整个社区医药物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对其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社区医药物流服务水平以及整个医药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效率,而且有利于降低医药整体配送成本,提高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高效率的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及其网络结构是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基础,也是优化医药物流配送以及解决路径优化问题的前提条件。

所谓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描述的是物流系统中配送节点与线路之间所构成的物流配送网络方式,包含物流配送网络的层次结构、节点类型、数量与布局等内容。每种社区医药物流配送模式都与其相匹配的网络拓扑结构相对应。社区医药物流网络拓扑结构是指从药材供应企业开始,到把产品或服务送达用户的各项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的网链结构。根据供应链的相关思想以及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构建原则,并结合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的特点,构建了社区医药物流配送网络拓扑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从该图中可以看到,从医药供应链的最低端(药材供应商)到医药供应链的最上端(社区医病患者)之间,仅经过三个环节,并且所有的信息均由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与共享,实现实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三流合一。

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二是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一级配送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有两个:第一,为一定区域内所有医药生产企业、药材供应企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互联网医药数据交换服务。社区医药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区域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药需求信息与区域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医药库存信息,产生医药订货信息,然后将医药订货需求信息以订单的形式发送给医药供应链上游的医药生产商与药材供应商,使医药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和社区消费等环节的医药库存量大大降低,甚至可达到“零库存”,从而加快资金流通速度并降低医药流通费用。第二,严格遵循我国《医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简称GSP)中的相关规范,对医药流通过程进行严格质量管控,以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社区医药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主要保障医药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如果某一医药生产商没有按照GSP中的规定来进行标准化生产或包装,便不能通过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该医药物流配送体系,从而不能进入该区域内的各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使得药品流通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

五、结语

如何简化医药流通环节、提高医药配送效率以及实现信息透明可视,是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医药物流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形成供求信息共享、信息及时交换的供应链。在社区医药流通管理过程中,应该由政府医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社区医院进行集中采购。对社区医药供应链的集成与管理就是要平衡各方利益,从而使人人都能享受到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峥,姚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送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13).

[2]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赵艳.社区医药供应链构建与管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06).

[4]雷芳.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对策思考[J].管理学家,2010(06).

[5]宋远方.中国医药行业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

第4篇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事业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加快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与西医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继承和发展为主题,以发展事业做强产业为方针,以全面加强农村中医工作、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药材产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实施“三名三进”(名院、名科、名医,进农村、进农户、进社区)战略,走出有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为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工作目标:至2010年,建立和健全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要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例占30%以上;中医院综合能力全省一流;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材种植产业上规模;培植一批中药材产业种植、加工、流通大户,使我县中医药事业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3、健全和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配置中医卫生资源,进一步形成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县人民医院、中心卫生院及普通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中医诊所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形成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使中医药成为我县卫生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县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县中医医院建设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5、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各医疗机构针对群众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业务状况,大力开展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争取在3年至5年内建成一批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较高的中医特色专科,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格局。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及普通卫生院结合实际,创建特色中医专科。县财政对达标验收的中医特色专科给予一定补助。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对卫生事业尤其是中医事业的投入力度。

6、重视中西医结合,加强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建设。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医疗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人民医院要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做好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

三、积极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7、抓好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建设标准为要求,按照县抓好中医院建设、乡镇抓好中医科室建设、村抓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好农村中医工作。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中医科室及中药房、配齐中医药人员;村卫生所至少有1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员,鼓励支持乡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

8、加强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县卫生局要认真组织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把中医药技术服务贯穿到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至2010年使全县乡村医生掌握并运用防治常见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9、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独特作用和明显优势,把中医药工作达标作为新农合医疗机构定点的重要条件,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均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在定点医疗机构中使用中药和传统技术治疗疾病,补偿比例高于同等级医疗机构西医治疗的10%,从2009年1月1日起,凡在县中医院国医堂门诊就诊并使用传统中医药治疗的新农合病人,其医药费用可按40%的比例予以补偿,补偿的资金由新农合住院统筹基金统一支付。县卫生局要继续做好《中医药在新农合中应用政策》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工作路子。

四、着力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

10、做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以县乡医培训中心为平台,加强与学院、护理职业学院、井岗山学院的教学合作,抓好中医专科、本科函授专业培训,至2010年每个乡镇卫生院具备2名以上经系统培训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中医专业人员,各村卫生所具备1名通过系统培训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中医专业人员。大力培养中药技术人才,有计划地开展中药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培训工作。县中医院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组织不同层次的在职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

11、培养造就名中医。建立和完善评选、培养名中医制度。每5年开展1次名中医评选活动,实行动态管理,使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临床技能过硬、医德高尚、群众信赖、社会威望高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从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其照顾,适当提高其待遇,激励有志者奋发努力、不断进取,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名中医。

12、积极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有计划、有重点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开设“绿色通道”,支持中医院选拨引进学历高、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中医药领军人物,承担中医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任务。

五、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13、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县中医院负责对中医药遗产挖掘、技术传承、验方收集、理论探讨、人才培训,加强与省内外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县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

14、努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强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结合。以临床实践为核心,规范中医诊疗技术,筛选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重大疾病的治疗方案,形成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与现代科学同步发展。大力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种子复壮、栽培、采收、植保,中药饮片炮制,中药保健品等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努力建立中药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人员来我县进行中药开发研究,并建设技术推广基地,带动和推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六、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15、加快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建设以木本药材为主体,草本药材为基础的优质、高产、高效、规模化中药材生产基地。

16、鼓励发展中药材制造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益为纽带,人才为中心,产业为重点,增收为目标,建立“科研+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中药材产业链。

17、积极发展中药材流通业。坚持走以科技为依托,以中药工商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经营路子,逐步形成集科工贸为一体,产学研金(融)相结合的中药现代科技产业体系。

第5篇

中医药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天然盟友,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应当成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如何建立起中医药与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充分融合、有效运作的新模式,如何使祖国传统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与潜能,并使之与社区卫生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社区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3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找准结合点,积极融入“六位一体”

中医技术简、便、廉、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中医药服务不能是传统的“单打独斗”,而应该找准中医药的优势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点,积极主动地融入、渗透到“六位一体”甚至更多的环节中去,有意识地锁定一些能够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与特长的切入点,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社区卫生服务理念进行结合与互补。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养身、保健、饮食调试、运动疗法、精神疗法、慢性病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探索中医药在“六位一体”工作各方面的有效介入形式。在这方面我们结合我院特点进行大胆尝试,中心首创设计的“罡正系统中医模块”实现了中医药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实践,目前“罡正系统中医模块”已在成都市青羊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下一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资源配置包括两个方面:物资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源配置。物资资源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环境、设施、设备等。我中心特别为此打造了“中医馆”。建立和完善体现传统文化的温馨环境和满足居民需求的设备、设施建设。而人才是开展工作的基石,目前的中医师培养已开始中医全科医生的培训模式,很快将步入全科中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轨道。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加强继续教育,为社区中医师创造进一步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药人员的总体水平。加强二、三级医院中医科及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交流与联系。中医向来十分注重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加强与上级医院专家的交流指导可帮助弥补实践经验的欠缺,有效提高中医师素质。邀请上级医院中医专家定期下社区指导工作、开展讲座并指导中医科研工作,这也有利于上级医院医生对社区卫生工作的了解。同时积极选送年轻社区中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目前我中心凭借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技术支撑,聘请了成都市第一医院的中医药人才,形成了中医、康复、理疗、针灸、推拿服务为一体的合理的中医药临床医疗、科研人才队伍。四川省人民医院是我中心的对口辅导单位,免费接纳我中心数名医师及中医师进修学习,大力加强,了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了我中心中医药人员的总体水平,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居民的医疗保健知识是决定其选择医疗服务的主要依据之一。多年来,中心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不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讲座、咨询、义诊、健康宣传栏、宣传壁报等多种形式广为宣传健康知识、糖尿病等慢性病防病知识、传染病防病知识等,深受居民的喜爱。目前在中心有50 000多人次接受过健康教育,居民知晓率逐年提高,中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3年来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要使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并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居民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提高对中医的认知度与认同感,从而提高中医药服务需求。通过努力,我中心的中医门诊量逐年提高,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由卫生局组织的第三方考核结果服务满意率逐年提高。先后荣获“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中心”、“四川省中医特色示范中心”等称号。

4 中医药技术与糖尿病防治相结合

第6篇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化;对策建议一、我国中医药国际化的现状

1、针灸疗法被广泛接受

由于中药和医药的治疗机理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国家对中药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因此,西方社会对中医药不是特别重视。但是这种状况在上世纪70年生了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针刺麻醉原理研究的突破震惊了世界,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西方社会对中医药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我国中医人才的不懈努力,针灸学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太地区的认可和推广。目前,由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在中国专家和世界针灸爱好者的共同推动下,已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为中医药在国际上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现代中药产业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中药种植业发展非常快,中药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断提升。大量的中药以及保健产品企业不断建立,中医药专业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包括中药加工、中药贸易、中药种植的现代化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中医药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不断改良制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1、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中医理论经过几千年医疗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中医是中国独有的,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世界的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知识和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西方国家还不是完全接受中医。另一方面,世界现在的主流医学与中医的诊断与技术标准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因此在稳定性和准确性方面还存在缺陷。中医水平主要依靠医生的从医经验的积累,这种诊断体系对中医的国际化传播有很大的阻碍。

2、中药基础研究滞后,缺乏现代质量标准和规范

在我国的中医界,中药还缺乏科学的临床药理根据,并且对中药药效基础物质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中药里面特别是复方中药里面其主要作用的成分确立,以及该成分的治疗机理等问题,还不能作出科学有效的回答。中药临床医疗的认定与现代科学认定方法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传统的中成药临床医疗绝大多数还停滞在医学经验基础上,当今仍然缺少依照循证医学原则、采纳“随机分组,多点观察,双盲对照”等现代临床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医学界和卫生部门很难认可中医药的科学实验数据,这点是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中医药尚未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也是一大阻碍。

3、中药创新不够,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在中医药的长期发展中,我们虽然继承了祖先的中医药事业,但是缺乏创新思维,没有把中医药发扬光大,目前所有的成就主要还停留在对古代药房的运用上,而对古代的医药书籍中的古方挖掘发扬力度严重不足。古人给我们流传下了六万多个古方,还有一些民间偏方,现在我国大约有十多万种古方。现在在市面上使用的一万多种中成药,雷同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名字不同,方子也有所不同,但是它的功能却大同小异。这种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自古以来,社会各界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我国的中医药企业也不例外,它们缺乏专利保护意识。历史上,很多老中医在长期行医中总结出了很多临川经验,但是取法专利保护机制,他们对自己的秘方保护的特别严,不会轻易传授给他人,导致很多珍贵的治疗方法及技术得不到传承,甚至有些会失传。而西方国家的专利保护机制比较完善,他们不断的获取各种核心技术,立即申请为自己的专利技术,在其他国家建立起该技术的垄断地位,这成为了我国中医走向全球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中医药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1、用现代和通俗的语言解释中医药

我国的中医随着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体系,几乎上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但是中医药要想能够成功地全球普及,首先是实现现代化。主要包括中医药名称的语言现代化,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疏肝理脾”、“滋阴壮阳”等专业术语,西方人对这些很难理解。所以不但要不断探究和整合传统的中医药古籍,而且更应该用现代语言来阐述这些医药知识。

2、加强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我国对中医药的基础性工作研究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中药药理基础。目前,我国在中药化学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要想全面的参透中药的作用机理,首先得弄明白中药的药效基础。所以,研究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的研究方法与医药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我们研究出了中药的作用机理,那么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将会获得质的突破,这将使其他国家能够进一步认可中药。

3、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我国应该建立统一的中药标准,这样才能快速地进入到国际市场,但是我国的中药标准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借鉴西医的一些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药质量标准,以便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4、加强对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包括对专利和植物品种的保护,中药配方是中医核心部分,因此要加强对配方的专利保护。国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并且不断完善中药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彤,浅谈翻译工作与中医药国际化进程[J].经济观察,2007,1

第7篇

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2779

国内刊号:11-5024/R

邮发代号:82-10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半月刊)创刊于2003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科技部万方数据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辟有论著、综述、名师讲坐、学术专著、实验研究、科研进展、中医论坛、用药精进、护理园地、远教辅导等栏目。本刊常年征集: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护理、检验、医技、预防、药学、管理以及临床各科等医学相关学术论文。

第8篇

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县中医院新住院大楼竣工落成了。这不仅是县中医院建设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借此机会,谨让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中医院新住院大楼的开业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历年来关心、支持县中医院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新住院大楼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县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近年来,县中医院紧跟发展形势,克服种种困难,狠抓了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疗设施建设,整个医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在配强技术力量、改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新住院大楼的竣工落成,是县中医院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县中医院硬件设施向自动化、现代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新的大楼、新的载体,必将带来新的气象。希望县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以此为契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突出中医特色,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发展重点中医专科,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逐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精心打造中医品牌。特别要充分发挥新住院大楼的优势,积极加强同其它县级医疗机构的横向业务联系,主动加强与乡村卫生机构的纵向业务指导,虚心借鉴县外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真正使县中医院成为我县农村中医药的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的业务指导中心,努力推进全县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关心中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帮助和促使县中医院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