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42: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童英语教育课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 情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63-02
课程是教学必要的程序,这个程序包括课程的定位、选择和组织内容,决定方法,设计检测和评价的手段等环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核心问题,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J.E.Kemp)在《教学设计过程》一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系统的计划过程。“也就是说,课程设计就是对教与学这个程序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设计。本文对“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的情景教学设计进行探索。
一、课程定位
“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是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总课时64,学分4分,教学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它是一门培养学生儿童英语教学能力的技能技巧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儿童英语教学技能(一、二)、儿童游戏活动组织与设计,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应当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专业课儿童英语教材教法和班级管理。
在课程理念上,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依据技术领域合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理念设计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并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任务导向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来整合课程。
根据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与行业专家的交流和研讨,我们梳理出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的能力要求,即学生应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教学技能开展儿童英语教学实践,包括能根据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难点讲授清晰等,为教育实习和适应未来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确定了“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习任务的设计除涉及儿童英语助理教师必备能力的训练,还让学生在儿童英语教培机构进行真实的工作体验。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相处等基本素质,特别是加强学生弹性素质的培养,着眼于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情商的养成,着眼于个人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内容为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岗位需求调查、儿童英语助理教师工作过程分析、儿童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参与研讨以及在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工作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信息反馈。据此,我们把“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确定为13个学习子项目。
教学活动的安排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充分体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按任务需要合理安排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组教师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以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1.自编讲义。课程组在参考国内主要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色,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儿童英语助理教师实际工作需要和学生的具体特点,自编一套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讲义。
2.模拟教学。每一次的教学任务实施都要进行多次的模拟教学,让学生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和扮演小朋友学习者的角色,在模拟的课堂中让学生锻炼教学技能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为真实的教学任务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
3.把课堂搬进英语教培机构,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充分利用本校附属幼儿园的有利条件,与行业紧密结合,在教学基本技能初步形成阶段就开始到幼儿园领真实的教学任务,由学生组成的“教研组”在培训机构指导老师和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巩固和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使用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这本教材在语言难度和编写体系上更适合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因此把这本教材作为主教材使用。为了补充课外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的知识,还选择了英语培训机构的一些内部活动策划方案作为该课程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实施情况
1.教学模式。“儿童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设计,学生、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英语培训机构四方共同参与课程。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校内外教师与培训机构搭建的良好实践平台中将知识与教学技能融会贯通。在课程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课程采用任务驱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常规讲授和工学结合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提炼,开发典型的工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任务―合作―问题―解决―反思的反复循环模式,逐步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校企互动”的“互动式”和“合作式”教学模式。同时创新教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演课活动和活动策划组织真正在英语培训机构当中进行,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尝试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突出行动学习的特点:根据行动学习法的原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同时在教学中采用课堂的案例分析、课堂外的模拟训练、儿童英语教学机构的实地实践等方式来实践教学。
3.课程课例:以儿童英语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为例,教师以英语培训机构组织的典型特色活动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任务,如“六一英语活动方案策划”、“圣诞英语活动方案策划”、“英语演讲比赛方案策划”、“家长汇报课活动方案策划”等。学生以完成这些任务为载体,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汇报交流等方法来策划该项目,通过到英语培训机构实地现场调研,校外兼职教师给予指导后编写符合培训机构要求的一份活动方案。完成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修改,然后提交报告,根据培训机构的需求跟进该项目的实施。
4.教学手段:(1)课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授课。(2)实物、模型、教具。(3)教学课件、优秀教师教学视频。(4)网络共享资源库,英语培训前沿资料、网络相关教学视频等。同时,通过在儿童语言实训室与英语培训机构进行模拟教学。通过仿真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在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中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5.课程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团队目前有校内专任教师7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所有教师均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占教师总数的100%;校外兼职教师3人,来自南宁周边的英语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担任课程校外课程实训指导和课外英语活动策划与组织的教学任务。
6.课程实训情况。实习实训设施与基地。在实习实训硬件保障方面,学校现有2间儿童语言实训室,多间多媒体教室,能满足该课程校内实践、实训教学。同时,学生还在校外6所英语培训机构进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培训机构现状和发展方向,密切融合在实际教学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中。
7.考核方式。(1)出勤和课堂纪律(10%)。(2)课堂展示(50%)(分组演课、项目策划)。(3)期末个人展示(20%)(个人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片断演示15分钟)。(4)期末集体展示(20%)(分组设计儿童英语活动策划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张明红.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翠云.低幼儿童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4]张鹤.活动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4
[5]杨静.关于幼儿园英语活动设计问题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3(12)
【关 键 词】具身认知观;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50-03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其观点的核心思想是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1]国内外众多语言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语言的形成和身体有着本质的联系,语言是人类独特的交流工具。人类的身体机能与语言认知直接指向外部的语言行为,从而使人类得以在相互交流和行动中生存和繁衍生息。而通过语言,人们将注意力指向人、物、事件及可能发生的行为,从而使我们置身于周围的现实世界之中。[2]由此可见,语言与身体以及外部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语言理解离不开具身认知的作用。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前运算阶段(2~7岁)被认为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儿童的智力发育已经达到成人水平的70%。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外语学习,学习效率较高。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初步具备了心理表征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其主要的认知活动还是需要依靠感觉运动来支撑,即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绝大部分程度上依赖于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获得的各种感觉运动经验。因此,运用具身认知的观点去深入理解和研究儿童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儿童英语课堂教育和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将具身认知的相关指导思想引入教学实践中,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具身认知观的基本内涵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是美国著名语言认知学家Lakoff和哲学家Johnson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embodied philosophy的基础上所拓展而来的。他们提出的具身认知观包括三个基本思想:心智是具身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3]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即是“心智是具身的”。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自身的生理结构和感觉运动过程中的,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身体与环境无时不刻在相互作用着。
Thelen认为:“认知是具身的,就是说认知源于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4]依此观点,人类的认知活动是依赖于认知主体的各种经验,而这些经验来自具有独特知觉和运动能力的身体,而与这些经验就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记忆、情绪、语言和生命的其他方面等编织在一起的机体。
我国学者叶浩生在总结国外具身认知的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身认知的中心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认知过程的进程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3)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5]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认知与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的发生是基于“脑―身体―环境”这个系统的,身体是认知的基础,是认知过程发生的核心。认知是在身体与环境的联系中所获得的外部经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认知的发展取决于具身性的行为所提供的经验。
二、具身认知观与儿童语言习得
实际上,具身认知的观念要追溯到皮亚杰在认知发展心理学中所做出的相关研究。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暗含着认知的相互作用论,即认知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基础上的进化和历史的建构;高级水平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最初身体活动的内化。
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尽管已经具备了心理表征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但其主要的活动还是需要靠感觉运动来支持。身体在语言知识的内化过程阶段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身体不仅仅联系着大脑的镜像神经细胞,而且还要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体验来指导语言在正式情境中的运用。
许多研究证明,2~3岁是人初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天都可以掌握新词。而到了3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了,且能够说出完整的简单句。3~4岁时,他们的言语开始由对话言语逐步过渡到集体独白言语的状态。5~7岁时,儿童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谈才开始。儿童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2~7岁)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前运算阶段大致相吻合。而儿童最初接触的简单语言和词汇主要是通过模仿而得以实现的,即在模仿发音中和对具体事物的指向中习得的。比如:我们教一个4岁的小孩学小汽车“car”的英文发音时,通常会手指着窗外奔跑的汽车说:你见到这个有四个轮子、会跑的东西,就要想到这是car[k:]。在通过发音的模仿练习后,儿童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内化这个单词的发音和具体事物指向,那么在下次见到汽车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调动在大脑中已有的语言符号储备,指着奔跑的汽车将单词说出。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手势语的指向,儿童去注意所指向的事物,通过嘴型的变动和声带的震动,儿童模拟出单词的发音。由此可见,具身认知观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三、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具身认知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事实上,教师在儿童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使用到具身认知的原理,从教儿童学习第一个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开始,到指导儿童演出一台英语小话剧等。近年来广泛用于儿童英语教学的“全身全反应法”是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一个例子。此教学法是由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全身全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这一教学法在我国儿童英语教育专家杨文老师的吸收与借鉴之下,发展为其独创的“全息全感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都主张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学习英语、学好英语。而后者更注重的是通过制造语言环境,加强言语输入,在语言信号的反复刺激中,让孩子脑中的语言神经接受站不断链接,形成记忆。[6]全息全语教学法其中渗透着关于具身认知观的思想,这种将语言情境、认知和行动充分调动起来的方法无疑给儿童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教学策略中无不蕴含着具身认知的相关思想,笔者就以下两方面展开论述:
1. 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词汇教学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视――听――运用”。儿童在大脑中看见所要学习的词汇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词汇进行反复的操练。词汇的发音和拼写正是通过口、耳、大脑的相互作用来熟练的。而大脑的记忆也会呈现具身性的影响,当儿童要回忆起所学的单词时,他会通过口形发声和手指笔画,将所学的单词在大脑的认知模块中抽调出来。在记忆词汇的同时,模拟词汇在句中出现的真实场景,能加强对词汇的意义理解。因此,教师在教授儿童学习词汇的时候,应该将儿童的口、手、身体同时调动起来,准确的口型发音,手势在脑海中的笔画,身体在词汇游戏场景中的参与都能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2. 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口语训练中的应用。口语是儿童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传统的儿童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机械记忆,使得学生记忆起来十分吃力,提不起学习口语的兴趣。具身认知观认为同步的身体状态和行为促进认知共享的实现。[7]教师在设计口语教学的时候,应该利用儿童爱动爱参与的特点,通过教育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对话发生的不同游戏情境中进行体验,将儿童的各种身体感官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学习融入游戏,学习口语起来既不枯燥也不乏味。而身体在游戏活动的参与中会将英语口语知识的情境运用形象地植入儿童的右半球记忆库,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四、具身认知观对儿童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作为21世纪广泛使用的国际用语,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考试已经成为小学升初中的必考考试科目,社会和家长对小学英语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但不管是在学校英语教学中还是在校外辅导机构中,教师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只重视儿童脖颈以上的学习,将儿童的大脑当成一个急需填满知识的容器。这种不尊重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特征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和厌恶感,势必会对近一步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具身认知观所强调的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对当前的儿童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释放”学生的身体。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身体的各个部位不但具有运动的能力,而且能够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认知。身体与心灵的感受是相一致的,倘若身体受到了束缚,心灵也同样会感到压抑。因此,儿童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多注重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性和动态性。在国外语言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令其舒适的姿态来听课,而在国内的语言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严格禁锢学生的身体,让学生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学生的心智也会显得拘谨和疲倦。适当地鼓励身体在课堂中得到释放,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身体体验,可以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教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鼓励儿童模拟语言发生的情境。具身认知可以是离身的,即具身认知能使我们置身于非现实世界,通过心理模拟获得对描写非现实世界的语言的理解。[8]例如,教师在教授儿童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Three Little Pigs》的时候,应积极鼓励儿童在边听故事的同时,在头脑中模拟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者将头脑中想象的画面用笔画出来。而角色的扮演让语言情境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更有助于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基本句型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爱听故事,也爱练口语,同样也有助于调动他们运用“心智”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学习的交互性,创设出能让儿童广泛参与进来的语言活动。身体的状态影响着大脑的认知神经机制,相对于缺乏身体与话语对象之间的联系,那些代表身体与对象之间高度联系性的话语更能让人理解。[9]口语是语言教学的本质,而与语言相关的身体行动能促进语言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广泛增设语言活动课程,创设有特色的语言小游戏,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进行相互交流,这样才能让身体在语言活动中进一步建构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五、总结
认知是“脑―身体―环境”相统一的认知系统,语言是身体参与认知活动,人类语言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关注有机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去理解认知,其解释力比较低,因为它不重视理解认知发展所必需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具身的,一是有机体必然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而依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前运算阶段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内化的过程。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广泛地被运用着,但是如何将具身认知观有效地运用于儿童英语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应该作为英语教育者所共同研究和广泛探讨的话题。本研究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前运算时期儿童学习的特点以及儿童英语课堂中具身认知观的体现,最后为具身认知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较有实践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5]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趋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05-710.
[2][8]官群.具身认知观对语言理解的新诠释――心理模拟:语言理解的一种手段[J].心理科学,2007(5):1252-1256.
[3]Lakoff G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Basic Books,1999:3-36.
[4]Thelen E, Schoner G,Scheier C, Smith L B. The dynamics of embodiment: A field theory of infant perservative reaching[M].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1:1―8.
[6]陈希娟.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探索[J].科技信息,2010(6):307-308.
[7][9]Dwight Atkinson.Extended,Embodied 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2010(4):599-622.
[10]许先文.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96-97.
[11]Clark A."An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J].1999(3):345-351.
项目实施旨在通过持续跟进的培训活动,全方位、立体化提升4个远郊区县参训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帮助参训教师更新英语教学理念、提高英语教学技能、拓宽英语教学视野,全面促进北京市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推进北京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均衡、优质发展。
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暑期集中培训,紧紧围绕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的特点,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调研,根据参训教师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雪中送炭”的项目定位,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切实解决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教师最迫切的需求,在项目立项和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先后进行了两个轮次的调研活动。
根据调研结果,项目组将培训目标聚集在了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针对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困惑,项目组调研获取了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3个最主要困惑:“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何科学地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参训教师还要求项目组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教学研究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二、量体裁衣,为提升参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设计科学的培训内容
根据对参训教师的调研结果,结合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背景和特点,项目组与多方人员经过多轮次的论证,精心设计了内容高度续接的培训内容和研修活动,并组建起了多层面专业化的培训团队,在本次暑期集中培训会上从新课标的多层面解读、国内外儿童英语阅读研究的前沿理论学习、来自北京市的优秀阅读教学课例观摩、实践模拟和专家点评以及论文写作指导等多个角度和层面为参训教师展开了深入系统的讲解和指导。
在课标解读层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处长从国家战略和政府视野角度以国际对比的方式做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在参训教师对课标、阅读前沿理论以及阅读教学实践有了较为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项目组邀请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小学英语教育著名专家李静纯老师为参训教师深入解读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在阅读研究前沿理论学习方面,项目组围绕着参训教师对于教学策略构建的需求,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深入讲解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两大核心规律——儿童脑与心理的发展规律和汉语背景儿童的英语阅读规律。王文静教授所做的《中国儿童英语阅读研究与实验》、罗良副教授讲述的《小学生大脑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李燕芳副教授为参训教师分析讲解的《儿童英语阅读的关键技能——发展与促进》等系列报告帮助参训教师深刻了解了儿童英语阅读的两大规律;杜霞副教授讲解的《图画书与儿童阅读》和解会欣老师与大家分享的《选择适合儿童的英语阅读资源》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此外,项目组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市大望路小学的赵红枫老师与参训教师分享了所在学校在“英语特色校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以上讲座的内容彼此呼应,以“理论解读+实践指引+经验分享”的方式帮助参训教师实现了对英语阅读教学规律的深度理解与学习。
在课例观摩方面,项目组特别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的一节优秀阅读教学课例,并邀请了做课教师李润利与参训教师一起进行了深度解析和反思,为教师实现阅读理论学习成果“落地”课堂教学提供了示范。
为帮助参训教师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层结合,本次培训会以“情境浸入”的学习方式,组织了一次“小学英语阅读课模拟”评比。由大兴区、房山区、怀柔区和延庆县的老师分区县展示一节20分钟的阅读微格课,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解会欣老师、北京市教研中心小学英语教研员王建平老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员李静老师等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和指导。
在论文写作指导方面,项目组结合调研结果认真分析了参训教师在阅读教学科研方面的困惑与不足,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副主编林静博士为大家讲解了《教师如何写论文》,针对目前教师在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惑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三、构建“无缝隙”的组织管理体制,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障
项目组为了保证充分实现项目的预设目标,在充分发挥已有的“自上而下”组织管理模式基础上,围绕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活动设计和评价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事实证明,这些精心设计的组织管理策略,为本次培训会取得圆满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多举措并行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
合作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参训教师的学习效果以及为后续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奠定基础,本次培训在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研修共同体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2012年7月15日报到当天,项目组引导参训教师以区县为单位组建了班级,推选出了班委会成员并组织教师们为自己的班级制作了班旗、拟定了班歌和班级口号并发放了统一的班服(见下图)。此外,在后续的培训活动中,项目组以评价墙为核心的过程评价体系,激励着参训教师们以合作方式参与到培训学习活动中。
2.周密设计,多方式推动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和体验
在学员管理方面,项目组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吸引着参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和活动当中,规避了频繁考勤等硬性管理措施可能引发的抵触情绪。
值得强调的是,每一天的活动设计,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都与培训内容高度续接。2012年7月17日晚间安排的电影赏析活动,所选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个极具绘画天分和创造力的阅读障碍儿童在传统教育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怎样在尼克老师的爱护下大放异彩的故事。许多教师在看完电影以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而后续讲座中培训专家以小主角为例子的理论讲解,也因为教师们在情感上的深刻触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再比如图画书制作活动,当阅读研究前沿理论讲座中与图画书相关的内容讲授完毕之后,项目组及时安排教师着手设计和展示图画书。在制作图画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回顾、反思和整合相关讲座的内容与要点,在设计出精彩的图画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相关讲座内容的不断强化和深度理解。在本次培训活动中耗时最多的模拟阅读微格课的准备和展示,更是以情境浸入的方式帮助参训教师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实现对所学理论的深度理解以及理论学习成果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此外,充分发挥过程评价制度在提升参训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研修共同体和参与式活动设计,为教师们参与培训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但是,如何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到合作研修活动中来,需要过程性的评价管理制度。本次培训,利用评价墙和多种奖励措施,实现了对班级、教师个体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过程评价。通过细化评价标准,不仅为教师营造出了宽松的培训成长环境,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参与培训活动、分享学习成果的积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保证了培训活动的活力与质量。
四、精细化服务,促进培训活动质量升华
本次暑期集中培训,是一次大型的集中封闭式培训,千头万绪的会议服务工作对项目实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保证参训教师们能够以饱满的状态在舒适的培训环境中学习提升,项目组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详细分析了会议实施的流程与工作,制订了“会务实施分工表”和“会议组织流程及进度核查表”,保证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负责人,以完善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措施,确保项目服务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为高质量的项目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制度保证。
在会前准备阶段,项目组为参训学员精心制订了会议手册,将培训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每一天的工作安排向参训教师做了详细的介绍。围绕着活动设计,项目组准备了十余种可能用到的材料和道具。在会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对于住宿、用餐、培训会议现场服务以及医药保障等各方面工作都强调不仅要从参训教师的角度想问题,还要做到比参训教师们多想一步,用心、用情为参训教师们提供发自内心的热诚关怀与服务。
在本次暑期集中培训的结业典礼上,项目组以短片的方式和与会人员一起回顾了本次培训从报到之初到结业典礼的整个过程。这部精心制作的特别礼物,在短短的10分钟时间里用一幅幅活动剪影激起了广大学员们的回忆,引领着大家重温了在这5天共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到浓处,老师们也随着短片情节的进展或是随着音乐打着节拍发出会心的笑声,或是红着眼眶甚至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五、培训成效及下阶段工作展望
本次暑期集中培训尽管只是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第一阶段,但是培训效果已经得到了初步彰显。在5天的集中培训中,参训教师们通过聆听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专家的精彩报告,对儿童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对影响儿童英语学习的关键技能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对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如何利用图画书进行阅读教学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通过录像分析,教师们和专家一起对小学英语阅读课进行了解剖分析,对利用图画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及活动开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上模拟课并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教师们亲历了英语阅读课,解开了长期以来心中存有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对教育电影的赏析,教师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感动;通过每日作业与展示,教师们与大家分享了每日学习的收获和心得,展示了北京市新一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风采;通过论文写作指导,教师们了解了如何写论文、如何做研究,为实现“从发展到卓越”的转变,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的小学英语教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本次暑期培训活动结束以后,项目组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反馈,有学员写道:“对于本次培训,我认为可以用‘多元聚焦、前后续接、各有侧重、层层递进’来概括。期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类似模式的培训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素养,实现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次培训会围绕着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前沿的通识理论培训、高端的课程标准解读、直观课例的观摩讲解、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以及专家学者对我们的阅读模拟课的深入点评,所有的这一切,都从方方面面丰富着我的素养。”还有一位全程参与暑期培训的教研员特意发来信息:“本次培训让我听到了从未听过的讲座,读到了从未读过的书,看到了从未看过的电影,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培训体验。”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本次项目的后续环节,项目组将邀请北京市和全国英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走进4个区县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对接受本次培训的学员进行“跟进式指导”,帮助其构建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型。项目组还将通过带领优秀学员外出游学,进行优秀课观摩体验等方式着力打造出北京市的“金色种子”,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和学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整体素质。此外,为了跟进和帮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项目组搭建完善了包括电话、电子邮箱、QQ群、飞信群、门户网站、博客、工作简报和指导快讯等方式在内的多种交流途径,保证参训教师能够及时获取项目专家的指导帮助并了解其他区域在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以此助力培训内容高质量地迅速转化升华为教师们的实践探索,实现从固化式培训到动态化培训的转变……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领导发言
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 李海燕
北京市教委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后,北京市以此为依据,先后制订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两个纲要是指导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我们北京市教委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个规划纲要展开的。
在规划纲要中,教师队伍建设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国家的规划纲要还是北京市制定的纲要,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师德为先,教师为重”。好的教育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教师培训。培训质量的好坏,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今年,我们依据国家和北京市的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我们列出了10项重点工作,并把远郊区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质量提升放到了这10项重点工作的前列。此外,我们还有“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首都教育家培养”等多项各有侧重的重点工作规划。我们希望能够依托我们北京市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和北京市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打造出一支北京市的名师队伍。
本次培训在立项之初,北京市教委与项目组织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研讨。教委对培训团队的要求就是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立足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进行内容设计。培训团队根据这个要求与我们教委一起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模式,组建起了多层面专业化的培训团队体系,构建了生态型培训课程,精心制订了针对远郊区县教师发展实际的“低压力、小步子”的教师成长体系,以持续跟进的方式为我们远郊区县的教师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本次培训是一次成功的培训,在这个培训当中,我们远郊区县的教师们享受到了一次量体裁衣式的高端培训。通过本次暑期集中培训,参训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指导和解答。在本项目后续的工作计划中,项目组的专家团队还会深入到教学一线来为教师们面对面地提供更加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也希望并且相信,通过这样一个周期的培训,远郊区县的教师们能够获得非常大的收获和提升。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主任 穆甫国
作为一名区域教研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从事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我曾参与过许多次由不同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的培训学习,也听过许许多多的讲座。通过这些培训和讲座的学习,我也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简而言之,面对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本次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策略、培训方式,与我们历次参加的培训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新意和不同。尤其令我感兴趣的是本次项目第二阶段的“构建生态型培训课程”,届时项目组会把北京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远郊区县,北京市的特级教师会与大家同台做课,他们在听了我们的课以后,会给予我们手把手的指导和点拨。作为一名参与教师培训组织工作20多年的老教师,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把培训与我们的课堂结合起来,是教师们最为期待的培训方式。
对于本次培训项目,我只想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好!我们房山区的教研部门,高度重视本次培训项目,选派了全区最好的小学英语教师前来参加培训。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够本着争当当代新型的优秀教师这一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培训中想方设法地努力打造自己,不仅要争取在本次集中培训中把先进的理念学到手,还要努力实现所学的先进理念能够落地课堂教学,为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感言
北京市延庆县西屯小学 吴敬华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路径,作为远郊区县的老师,我深感我们农村的家长和学校在为学生们提供优质英语读物的能力方面是有限的,我们一线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果说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学校和家长在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那么提升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了。可以说,本次培训会的举办切中了我们一线农村教师的需求。
本次培训会,在让我获益匪浅的同时,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知识素养和研究视野方面的不足。在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实践本次培训所得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明白,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必须坚持按照培训项目所期待的那样,做到在“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求发展”,在不断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把更多更好的理念和意识建构到自己的教学模式之中,让我们的孩子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中心校 罗守利
可以说,这五天的培训让我感受多多、收获颇丰,但是又让我感觉意犹未尽。因为,这五天的学习,我们就像是一台电脑一样,在项目组的精心设计之下,将诸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基础汇编成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程序”,并存储在了自己的“硬盘”之中。但是,这些“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都需要实践和时间的验证。因此,对于这次项目的“持续关注”特点,我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我会在假期认真研读项目组所发放的学习材料,不断回顾培训的内容,与同事一起打磨切磋新建构起来的教学模式;在下学期开学以后尽快以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来实践本次培训中的学习成果,认真反思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在项目后续的“生态课程建设——专家走进课堂跟进式指导”实施之时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引领学生们更加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成长。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 崔维维
以往的培训会,在面上铺得比较宽广,各种讲座彼此之间的接续性、关联性是非常小的,我们在讲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如果不能得到当堂解决,往往就不了了之了。但是本次培训会,将培训的焦点定位在了英语教学的重点课题阅读教学上面,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讲解,培训内容能够做到相互呼应、彼此支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与领会培训的内容,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为接下来的实践尝试打下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另外,本次项目的持续性和跟进指导,也让我这种新手型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本次暑期集中培训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得到项目专家深入课堂的指导,还有机会去其他省区交流研讨。另外,通过电话、电子邮箱、QQ群、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工作简报和指导快讯等多种途径,我们能够及时得到项目组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以前的我而言,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能够得到但又特别热切地盼望能够得到的宝贵成长机会。
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中心校 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