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畜牧业技术

畜牧业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09:37: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畜牧业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畜牧业技术

第1篇

(一)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的需要畜牧业发展有两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优良的牧草和良好的草场,而这两个条件都和畜牧业技术创新有关。首先,技术创新是实现牲畜饲草良种化的需要。畜牧业是利用牧草和饲料,繁殖饲养家畜以取得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要经过第一性的饲草生产和第二性畜产品的生产两个相互联系过程。饲草是构成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为了促进畜牧业顺利发展,必须提高饲草生产能力,而饲草生产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饲草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改良牧草品种,使饲草品质得到提高,产量得到增加。其次,技术创新是草场改良的需要。畜牧业以饲草为最基本的生产因素,而饲草生长以草场为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草场资源,根本就不可能有优良的饲草资源,而良好的草场资源是以技术创新为条件的。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致命的制约因素,那就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破坏严重,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严重影响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而我们在草场改良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草场改良的水平,防止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并努力改造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草场,就会极大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二)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需要畜牧业是利用饲草繁殖饲养家畜以取得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生产领域劳动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无不与技术创新有关。传统畜牧业不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在生产方面只注重草地和劳动力的投入,因而劳动效率低,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把新技术用于生产领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技术创新,为畜牧业培养出优质高产、适应自然能力和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也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遥感技术等方面创新,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我们考察畜牧业发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畜牧业技术创新,离开畜牧业技术创新,畜牧业生产水平根本不可能提高。所以,为了迅速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三)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不但畜牧业生产条件改善、生产效率和水平提高以技术创新为条件,而且畜牧业竞争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技术创新。畜牧业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产品竞争力的高低,畜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产品加工部门的技术水平高低,而畜产品加工部门技术水平高低取决于畜产品加工部门技术创新能力,所以,畜牧业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历史充分验证了畜牧业竞争力与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前,内蒙古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与此相对应内蒙古畜牧业竞争力也比较低下,而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内蒙古涌现一批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如蒙牛、伊利),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于是,畜产品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畜产品加工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发达国家由于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强,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品种多,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和品种还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极需要提高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畜牧业竞争力。

二、落后的畜牧业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

内蒙古畜牧业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牧区经济基础及社会综合条件的限制,内蒙古畜牧业的生产技术发育程度和技术进步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畜牧业发展。具体来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手段落后因所处自然环境局限,畜牧业以放牧为主要手段。从诸种畜牧业饲养方式的投入产出效益比来看,这种方式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都远远低于其它生产手段。但就畜牧业自身条件看,适当的人工饲料(包括加工过的天然饲料)补给,可以大大提高饲草料的转换率,增加草资源的利用效益,解决草畜矛盾,加大牲畜的个体产出量。而内蒙古畜牧业主要以放牧为主,对人工饲料的补给在大部分地区只限于在牲畜无法采食到天然牧草时进行,而没有按牲畜生理育成周期补饲,这种状况近几年有所好转,青贮饲料的推广范围已占全区旗县的90%以上,牲畜补饲、青贮饲料种植技术也有较好的推广,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并将其推广和普及。由于人工饲料补给不足,牧民过多地在草场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资源逐年退化、面积日益缩小、生态恶化,草地急剧消失的严峻危机,“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地面积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

(二)机械化水平低下畜牧业机械化是以先进的畜牧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工业技术为支撑,以各种机械为手段,科学组织畜牧业生产的过程。畜牧业机械化是畜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创新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创新和生物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而以畜牧业机械为主的工程技术是实施生物、畜牧技术的直接手段。只有采用工程技术才能保证生物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和科学的畜牧措施得以实施。先进畜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要有与之配套的畜牧业机械来完成。人工草地建设、草地改良、牧草收获加工、草地灭虫灭鼠等重大畜牧业增产技术和环境建设技术应用,只有先进畜牧业机械才能大面积进行。而内蒙古牧区长期存在忽视牧业机械推广的现象,在主要牧区除了割草和剪毛的机械化程度稍高外,其它部门的机械化水平低下,甚至没有机械;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三)科技队伍力量薄弱由于内蒙古教育落后,再加上内蒙古现阶段存在城乡差距,受牧区生活条件限制,造成内蒙古目前畜牧业科研队伍力量薄弱。而更为严重的是,失学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种状况造成牧民群体中拥有的科学技术人员很少。此外,由于牧区生活条件的限制,城镇畜牧科技人员没有进入牧区的积极性,造成牧区畜牧科技人员很难增加。科技人员缺乏,很难保证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完备,目前内蒙古牧区畜牧、兽医、草原经营等服务站大都只普及到县(旗)一级,比较先进的牧区也只普及到乡(苏木)。乡级服务站的技术人员也十分短缺。大部分站由乡(苏木)长充任站长,隶属于政府部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足,设备简陋,服务条件很差,改良、检疫等技术性稍强且十分需要普及的工作也得依赖县级站。在生产和居住都呈分散状态的牧区,这种服务网络难以对生产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服务,畜牧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对技术人员有很强的依赖性,而目前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较差,必然影响畜牧业发展。

(四)加工方面技术落后畜牧业生产要顺利进行,除了要有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之外,还必须有畜产品加工、流通方面的技术和设施,这样才能保证畜牧业生产顺利进行,而内蒙古畜牧技术结构单一,不但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不全,而且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要求畜产品有较高的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够顺利地出售,而畜产品达到较高质量,是以先进畜产品加工技术为基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加工企业根本不能生产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畜产品,例如,乳品行业是内蒙古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但是与国内其它先进企业相比,机器设备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差。国外乳品行业,由于其技术水平高,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生产产品,消费对象细化到不同层次、不同习惯、不同口味的消费者,不同习惯、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如国外酸奶、奶粉的品种都有上百个,相比之下,包括伊利在内的内蒙古乳品企业,其产品种类还十分单一,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必将影响其竞争力,进而影响畜牧业发展。

三、推进畜牧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针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区情采取措施,加强技术创新,以促进内蒙古畜牧业发展。

(一)发展多种畜牧业技术手段为了改变畜牧业生产手段单一的状况,必须改变旧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制,放活科研推广机构,放活科技人员,使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面向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现有的科研机构必须由科研事业型向科技企业型、实体型和民营型转变,推进科研、推广、示范、生产一体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实体,使民营科技企业成为一支更需要的新生科技力量。鼓励高级技术人员带头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壮大科技经纪人队伍,使他们在科技与生产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也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创办经营实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科技推广机构内部要深化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按需上岗,按岗聘任职称、职务。实行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办法,使科技人员的收入与工作水平和业绩挂钩,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贡献挂钩,改变过去畜牧科技单一落后的状态,改变过去畜牧业生产方面只注重草资源使用,不注重保护的状态。为此,在畜牧业生产方面,不但要有效利用自然条件,合理放牧,而且还要增加人工饲料的补给,提高饲草料的转换率,处理好人工饲料补给和天然草场利用之间的关系,尤其要保护好天然草场,遏制草原资源退化、面积逐渐减少的趋势。

(二)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畜牧业机械化,要有新思路,采用新措施,建立新机制。为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畜牧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体系、监督体系、产业化服务体系等,加快畜牧机械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进程。鼓励牧区经济组织和牧民个人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发展各类专业性畜牧业服务组织和专业户、畜牧机械租赁公司、畜牧机械作业中介组织及畜牧机械使用者协会,进行畜牧业机械化、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强化苏木(乡镇)畜牧机械管理服务站在畜牧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组织协调、技术推广和作业安全管理职能,并逐步向畜牧机械中介组织转变,为畜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全程的机械化服务。畜牧机械推广要坚持畜牧业机械与常规技术、高新技术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配合畜牧业新技术措施的实施,加强畜牧机械科研新成果和新型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要围绕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畜牧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畜牧业机械化技术,要建设畜牧机械实验规范基地,进行新型畜牧机械的实验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牧民购买实用畜牧机械,开拓畜牧销售市场和作业市场。

(三)提高牧区居民科技文化水平畜牧业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发展过程,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的引入和技术进步的过程,在这一升级过程中,科学技术是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我们应努力在传统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引入科学技术,为此,必须大幅度增加牧民中科技人员的数量,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验,要增加农牧民中科技人员数量,普遍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程度和在牧民中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大力提高牧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草原牧区基础教育,消除文盲,国家和政府采取各种支持鼓励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推动草原牧民自觉主动学习掌握和使用先进专业技术知识,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发达国家牧民那样重科技知识的现代草原牧民。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加强以盟(地区)、旗(县市区)技术推广部门为骨干,以苏木(乡)科技综合服务站为基础,以各类协会、学会为载体的农牧民自我服务为补充,专业部门与群众相结合,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要从大中专毕业生和苏木(乡)现有的干部中,选拨一批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充实到综合服务站。各旗县的科技和农业部门都要培育和建立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形成嘎查(村)有示范户,苏木(乡)有示范嘎村(村),旗(县)有示范苏木(乡)的科技示范体系,从而为紧密型技术承包聚集更多的科技力量和提供更广大的活动舞台。牧业、林业、农业、水利、牧机、科技教育、财政、金融等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并逐步建立起以项目为载体,以政府投入为指导,以牧民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使服务体系迅速覆盖牧区。

第2篇

标准化信息管理技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畜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综合精细化管理,有效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占地0.27km2,总投资1.5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湖羊繁育场之一,拥有5个生产区66座羊舍,存栏湖羊种羊6万只,被评定为国家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山东省湖羊一级种羊场、聊城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聊城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评定为2014年中国畜牧行业优秀模式,首创了“运营规模化、养殖集约化、品种纯元化、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营养标准化、产业生态化、食品安全化”的“润林八化”模式,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循环畜牧业、综合生态信息的自动检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在养殖上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羊舍采用自主研发的自动喂料系统,配套建设了自动清粪系统,换气系统自动控制,创造适宜生长的外部环境,保障出栏的羊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2作物秸秆养畜技术

聊城市是山东省“沿黄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畜品种丰富,既有大尾寒羊、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传统优质品种,又有自主创新的东阿黑毛驴、鲁西黑头羊,还有引进的湖羊等品种,这些优秀的种质资源使聊城畜牧业具有鲜明的特色。据畜牧生产统计,2014年聊城市肉牛、肉羊出栏量分别达到36.59万头、403.28万只,奶牛存栏量4.68万头,家畜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聊城是农业大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0000km2,可用农作物秸秆500多万吨,促进了畜牧业从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为草食家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加快推广青贮专用玉米的种植、青贮与利用,为草食家畜提供优质饲草资源,提升家畜生产性能,改善产品质量,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农业部2015年先期开展了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示范项目试点,2015年度共创建10个示范点,在山东省创建3个示范点,其中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青贮专用玉米示范项目。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每年收购农作物秸秆20余万吨作为贮备饲料,为2万多农户增加5400多万元经济收入,既减少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又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

3桑蚕鸭一体化生产技术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废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大力推广“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桑蚕鸭一体化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消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形成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高唐县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养殖新模式,发展桑蚕鸭一体化生态养殖农场,将原来“公司+农户”模式变为“公司+农场”模式。以40000m2土地为一个农场,中心区域搞养殖,四周配套种植,即每个生态农场种植桑树30000m2,建设鸭棚3栋,蚕舍4栋,即把“养殖”和“种植”建设在一个农场,桑树种植面积与肉鸭养殖数量相匹配,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零排放”。每个家庭农场实现生活办公管理区、生产区、粪污无害化处理区等严格分开,冲洗棚舍后的粪便流到化粪池发酵,通过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经过排污管道灌溉至周围的桑苗地块,达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据测算,每个农场纯利润可达50万元。目前,高唐县已建成生态养殖农场36个。

4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以生物发酵床为主体的“自然养猪法”是有效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既现实又可行的重要举措和途径。近年来,聊城市实施了“自然养猪法”技术推广项目,在引进国内外“自然养猪法”的基础上,对已有成果和技术进行了组装配套,有针对性地研究了“自然养猪法”综合配套关键技术,对“自然养猪法”猪栏舍和垫料池建设、发酵床菌种选择、发酵垫料制作与管理、饲料、消毒、发酵舍环境因子监控以及“自然养猪法”产房、保育舍、配种和妊娠舍、育肥舍管理要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一整套试验理论,并推广应用于生猪生产实践。“自然养猪法”技术的推广对发展规模生猪生产,促进生猪养殖业向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畜牧业;应用现状;前景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作用,但是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畜牧业发展大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传统产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行业的时间比较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主要运用在档案信息记录、饲料配比率计算、模拟系统设计等比较普遍。在养殖场地使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对畜种的生命体征状况能够进行及时的检测,使养殖场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规范化。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畜牧业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对畜种的产量盈亏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分析等,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在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育种的数量、饲料配比量等都进行严格的把控[1]。但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畜牧业养殖者思想比较传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相应的信息计算管理知识和技术,不能够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第二,相应的信息技术设施价格贵,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有的养殖户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根本不能够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使得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中受到了限制;第三,国家政府部门缺乏重视,对相应的畜牧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不足,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2.1物联网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计算是一种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2],将其应用到畜牧业中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畜牧业产业发展创新的关键。就奶牛来说,把这一计算应用到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对畜种奶牛的饮食状况、产奶总量等进行监控,对养殖人员合理的饲料分配,疾病的防范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将扫描技术运用到养殖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更新技术,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降低养殖风险发生几率,促进畜牧业养殖的精细和智能化发展。

2.2建立溯源体制,保障食品安全

所谓的食品安全的溯源体制,指的是各类食品在销售时期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畜牧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餐饮等环节)中,都要经过严格的监控和管理[3],使得所销售的产品具有安全性。这一体制的建立,可以使管理体制变得更加规范,弄清管理的职责范围,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不合格的食品流通到市场,使食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以猪肉为例,在对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给每头猪挂上耳标,也就是仓库管理系统,保证其和数据库中记录的猪的种类、数量、健康程度等相符合,能够方便对猪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检测。猪被屠宰的时候,应该将原有的耳标换成GSI标识,再将收集到的每头猪的情况记录到相应的管理系统中。将在猪肉售卖的过程中运用GSI标识方便对该食品的流通方向、存储状况等各类信息监控和管理。在食品售卖的过程中,购买者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对食品的供应和销售状况进行了解,实现溯源。

2.3互联网+,更新传统畜牧业体制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互联网+”纳入进去,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传统的畜牧业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实现商品的交换,是电商必须要完成的,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畜牧行业的电商工作,一定要找准合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盲目定位,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和谐统一,再利用微信、淘宝等作为食品流通的途径,减少营销所需的资金投入。另外,还应该找准食品发展的特色,深入挖掘产品的内涵,树立品牌形象,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利用合适的平台,满足消费者实际的需要,将互联网和畜牧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3结语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畜牧业发展体制上的创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在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畜牧业相关的养殖和生产工作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分析,将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递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实现畜牧业的发展更新。因此,科学化、标准化的信息技术是促进畜牧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杰,董庆土.甘南州传统经济模式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草业科学,2015(8):65-67.

[2]张继英,师守祥.甘南生态经济建设支撑体系研究(五)保障体系分析[J].草业科学,2014,20(6):79-81.

第4篇

[关键词] 发展 环保畜牧业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83-01

畜牧业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磷、硫、铜等元素,污染水源和空气,规模化大面积养殖尤为明显,畜牧业废弃物产生量为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之多。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了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难以攻克的一个关卡。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要求,环保型畜牧业正式纳入畜牧主视线之中。本文就江城县畜牧业对环境产生的危害、降低污染的技术措施等方面对环保畜牧业的普及和发展提出意见。

1 畜牧业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畜牧业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粪便的处理不当产生的连锁污染,江城县现实情况是畜牧业产生的粪便的处理大多采用在有限的土地上堆积,造成土地的超负荷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的恢复周期。畜牧业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污染水源

畜牧业产生的粪便集中处理,生态恢复不能全部吸收其中的氮磷元素及其他污染物,于是剩余的污染物随着雨水进入地表湖泊、河流,通过土壤渗入地下,使水源变质。污染物的堆积还能引起土壤有机物过多、营养过剩,藻类、杂草吸收充足的养分大量繁殖、生长,水中氧气被过度吸收,水体溶氧性降低从而引起水中生物的大规模死亡。若是采用这样的水源灌溉农田还能引起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的改变,影响收获。水乃生命之本,受污染的水源在各个方面都会造成困扰。

1.2 污染空气

粪便及其他污染物产生的有害气体散布到空气中产生恶臭,使空气更加污浊,空气质量直线下降,引发人眼睛、皮肤的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1.3 传播疾病

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在自然环境中不加控制和科学处理不断扩散,使环境中病原剧增,严重危害各类生物的生活环境和卫生健康。同时,粪便的堆积苍蝇、蚊子、细菌、寄生虫及大量微生物大量繁殖,人畜传染病传播途径大大增加蔓延,寄生虫病种类增多加大医治难度。

发展环保畜牧业不仅仅能创造收益,同时对我们人类自己的健康也有巨大收益。

2 发展环保畜牧业的技术措施

环保畜牧业在江城县还尚不完善,以下几点参考发达国家移植过来几条针对我地地方特点有利用空间的技术措施意见。

2.1 饲料中使用除臭剂,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畜牧业中采用的饲料直接影响到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目标配置合理、科学的动物饲料可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成本投入。在畜禽日粮中添加环保安、丝兰属植物提取液、酶制剂、沸石、活性碳、冻干酵母培养物、酸化剂等,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并具有较好的除臭效果。

2.2 科学免疫。学习专业知识科学免疫,不一味的增加药物使用以达到免疫目的,可减少甚至避免动物体内和排泄物的药物残留。在此步骤可使用纯天然草本药物替代滞留性强且有毒的药物,特别注意的是抗生素、激素和驱虫剂类药物的滥用,这样不仅仅达不到免疫目的,反而增加了药物对动物免疫系统造成的负荷。

2.3 控制有害气体

科学合理的饲料搭配是关键,同时有目的性的加入畜牧业中普遍使用的沸石,既可以利用其除臭作用减少动物排泄物空气污染,又可以达到吸附有害气体的目的。从科学理论上分析,沸石是具有许多孔穴从而产生极强的静电吸附力的天然矿物质,其离子交换性可吸附大量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对减少动物消化道内有毒气体也有着一定作用。

2.4 排泄物处理

动物排泄物处理可依靠微生物降解来实现,现实中将粪便集中在腐烂植物如树木、秸秆堆中,但应考虑到微生物降解能力上限,过量堆积会得不到预定降解效果。所以可同时建立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利用鸡粪养猪、猪粪养鱼的模式循环利用,有条件的养殖户对动物粪便进行烘干、膨化、微波、氧化等处理方式也能达到环保目的。动物粪便还能与种植业紧密贴合,用作种植业中所需的有机肥可大大节省种植业投入成本。沼气池也不失为一种利用动物粪便生成新能源的好办法。

2.5 宣传和监管

环保型畜牧业理念在我国还不能普遍实行,前期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拉开环保畜牧业帷幕的前提。在各个地方设立环保畜牧业学习培训班,提供科学知识和高端技术,培养出大批真正能实行环保畜牧业措施的畜牧主。同时建立促进环保畜牧业发展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环保畜牧业政策法规,为环保畜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避免其在前期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纠纷。同时政府可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环保畜牧业行列,为实行环保畜牧业措施的畜牧主提供政策支持,提供多种经营方式促进畜牧业经营发展。

环保畜牧业关乎到环境保护,在发展环保畜牧业,以把握生态平衡并保持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 发展环保畜牧业的健康养殖模式

健康养殖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最终以无公害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健康养殖的核心就在于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5篇

1.1技术讲座与培训活动

养殖户在接受养殖技术时,最关心的就是这个技术该如何使用,对于技术中所蕴含的复杂的理论知识并不看重。因此,农牧企业可以为养殖户开展技术讲座及相关的培训活动,使养殖户懂得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此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同时,在进行技术讲座及培训的过程中,企业要选择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技术手段,讲解时尽量保证语言通俗易懂,并且使用图片资料及可靠的实践数据,利用先进的投影设备将其直观地展现在养殖户面前,使养殖户对此产生兴趣,积极学习相关技术。此外,在开设培训班时,还应根据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及年龄层次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使所有养殖户都可以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以此来提高培训效率。

1.2利用互联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是现代人类沟通时经常采用的方式。并且由于互联网的与传输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很容易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因此,很多农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这个网络平台进行企业产品展示、养殖技术推广、信息等。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养殖户来说,使用互联网较为困难,因此农牧企业应帮助这些养殖户,让其学会互联网的应用方法,这样养殖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到新的养殖技术,丰富自身的养殖知识,促进养殖业的发展[1]。

1.3推广员入户指导

推广员进行入户指导能够与养殖户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沟通,因此在推广员进行入户指导时,应事先了解该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及年龄层次等信息,然后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推广方式,使养殖户能够顺利接受全新的养殖技术,特别是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养殖户来说,推广员要采用特别的推广方法,积极地与养殖户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及时解答养殖户的问题,以此来使养殖户不断掌握新的养殖技术。

2畜牧养殖技术在农牧企业中的推广模式

2.1技术市场型技术市场型推广模式是指通过技术市场进行技术转让的模式。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技术市场还不成熟,并且农牧企业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推广畜牧养殖技术的意识不强,因此导致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技术推广的比例较低。

2.2养殖技术承包型

承包技术是指农牧企业与养殖户或者养殖场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及采用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此来达到推广畜牧养殖技术的目的。其中,具体的形式有联产提成技术承包、定产联质技术承包等。此外,该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出现3种情况,分别是运作良好、合作出现问题撤销合同以及发生争议而诉讼法律。因此,为了保证技术承包健康、稳定的发展,一定要采取相关措施,如双方合作应本着诚信至上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邀请具有权威的相关人员组成公正小组,以此来保证合同的公平合理性,从而促进农牧企业与养殖方的长久合作。

2.3技物结合型

技物结合型是一种畜牧养殖技术与产品经营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农牧企业将农村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畜牧养殖技术物化为具体产品,比如兽药疫苗、饲料、良种等,然后将其向养殖户进行推广。目前养殖户在选择饲料、兽药上对厂家的售后服务越来越重视,由此可见技术推广已经与售后服务一起逐渐成为了农牧企业产品销售的主要手段之一。

3结语

在对养殖户进行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时,一定要根据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年龄层次等因素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培训,以此来提升养殖户对于畜牧养殖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污染分析;清洁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90-1

目前,清洁生产技术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缓解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压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畜牧养殖业污染及危害分析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农田污染、传染疾病等,每一种污染状况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只有在畜牧养殖业污染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制定改善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环境的策略。

1.1 水体污染及危害

在畜牧养殖业中,牲畜排泄的尿液如果未经处理就流入到水库、河流、湖泊、田地等处,都有可能导致水体出现发黑、变色、细菌增加等问题,而且难以在短时间进行净化。如果牲畜的尿液过多的流入田地则有可能超出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土壤的吸附能力将明显降低,进而导致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及到农村居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

1.2 大气污染及危害

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牲畜排泄的粪便、尿液等经过发酵,有可能形成NH3、甲胺、硫醇、H2S、CH4等有害、恶臭的气体,尤其是畜牧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将超出区域大气的环境承受力,而对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危害。在遭受污染的大体环境下,牲畜的应激反应会明显增强,会影响它们的正常发育和生长,最终降低牲畜的整体产品质量。

1.3 农田污染及危害

部分地区的畜牧养殖户因缺乏环保意识,而将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直接作为农家肥使用,由于牲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将对农田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如果养殖场的粪便污水直接排入到农田中,容易引发引起农作物的贪青、疯长、倒伏,最终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或成熟期推迟,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益。

1.4 传染疾病及危害

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爆发各种人畜共患传染疾病,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传染性强等特点。据我国畜牧主管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查明的人畜共患传染疾病有100多种,其中与牛、羊、猪、狗有关的传染病约为50多种,如结核病、日本乙型脑炎、布鲁氏杆菌、口蹄疫、破伤风、狂犬病、布鲁氏杆菌病等;由猪传染的有30余种;由禽类引发的传染疾病约有20种,如禽伤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2 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现代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因各种因素引发的污染问题不断增多,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和养殖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以防止各类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问题的扩散,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2.1 畜牧养殖业的场地选择

必须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基本原则,并且合理布置场地中各类基础设施,严格控制畜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在进行畜牧养殖场址的选址时,应符合乡镇的整体规划方案,场址的地势要平坦,远离城镇。畜牧养殖场与公路、铁路、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距离都应控制在500m以上。同时,为了有效解决各类污染问题,应保证畜牧养殖场靠近种植区,以保证周边的耕地可以消纳一定数量的牲畜排泄的粪便、尿液等废弃物。

2.2 污水处理

在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场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分级沉淀井和污水井,主要用于接纳牲畜排出的尿液和其他污水。各类污水经过一级沉淀后,将流入到下一级沉淀井中,以达到固体与液体废物的分离,使污水在生物处理后得到净化,进而降低畜牧养殖场排放污水中的有机物排含量。

2.3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今后发展中,必须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在生产工艺上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牲畜粪便、污水的治理模式,国内现阶段主要循环水清系统或干清粪工艺,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达到干粪与尿污水的分流排除。在牲畜粪便和尿液的处理中,还要注意保存粪便的肥效,尽量减少污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浓度。同时,在农村地区还应大力推广沼气发酵、堆肥、有益微生物发酵除臭、立体养殖等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以实现“就地化污”的目标,从而使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控制畜牧养殖业的各类污染问题。

2.4 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

在畜牧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中,对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注重微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在生猪的养殖中,可以利用秸秆、锯末等作为原材料,同时添加专用的微生态制剂铺垫成发酵床,在发酵床上饲养生猪,不但有利于猪粪便的分解而且实现了猪舍的免水冲洗和免清粪,猪舍的养殖环境也将明显提升。同时,在现代畜牧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中,还应构建以益生菌培育为主的良性微生态循环环境,在各类牲畜、禽类的养殖场地中通过抑制各种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以减少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3 结束语

畜牧养殖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具有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的特征,而且是实现现代畜牧养殖业向经济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国际畜牧养殖业先进国家相比,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发展“绿色”畜牧养殖,并且增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立力,李文钢.保护畜牧环境,发展持续畜牧业[J].天津畜牧兽医,1998,(02):119-120.

[2] 翁伯琦.防治畜牧养殖污染刻不容缓[J].农业环境保护,

第7篇

[关键词] 林业 可持续发展视角 木材采运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29-01

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木材,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是,从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来看,由于对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缺少正确认识,很长一段时间内木材采运工作一度陷入只关注经济利益,无节制采伐的状态,严重破坏了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此,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在木材采运中融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当前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下面对可持续发展角度下的木材采运技术做进一步探讨

1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角度下木材采运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1.1 同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

在传统认知里,人们局限于微观角度,简单地把木材采运技术看作是技术上的作业开展问题,并没有从宏观角度出发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1]。但我国现在的经济已经得到了很好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过度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人类正常生产、生活,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从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应改变我们以往的认知观念,不再将木材采运技术单一地看作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将它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在一起考虑,考虑到采运技术可能会引发的社会性影响,即把它当成社会问题去对待,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木材采运技术,在采运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与设备。

1.2 兼顾当地居民利益

采运木材是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从性质上来看,属于经济活动范畴,且在对森林树木进行采伐、运输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居民生活,乃至当地经济发展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所以,在木材采运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除了要注重采伐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要将当地环境实际情况划入考虑范围,兼顾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资金、合理安排采运工作,使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受惠的一方与受损的一方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1.3 注重采运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

想要确保木材采运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注重其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将木材采运周期和木材采伐量(规定范围内)以及木材加工企业和木材产品经营企业年产量等清楚确定下来[2]。其次,以这些数据信息为依据创建模型,然后利用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指标和采伐作业指标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标来对其构成约束。最后,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木材采运技术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木材采运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森林认证方面

所谓森林认证,就是为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机制来对森林经营活动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森林认证的实行主要是为了确保生产和加工森林产品的整个过程都能够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进行。森林认证这一措施的实行不仅使森林产品自身的环保性得到保证,还能够对森林产品购买者起到一定引导作用,让他们在购买时优先选择那些已经通过森林认证的产品。森林认证给木材采运技术带来最显著的影响就是不再采取像以往那样无节制进行大规模采伐的方式,而是在保证可持续开展森林采伐的前提下开展采伐工作。此种情况下,木材生产方需要对生产策略进行相应调整,一切木材生产活动的开展都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为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森林认证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途径,并且这种保证木材采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为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使企业获得一定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那些只着眼于经济利益,盲目、无节制采伐森林资源的企业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可见,在研究木材采运技术以及木材采运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森林认证中的作业标准、要求进行综合、全面的考量,认识到采伐对象和环境的不同会给森林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

2.2 生态环境方面

在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如果不顾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大肆采伐林木资源,不能保证木材采运技术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就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对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此,在木材采运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要保证其与周边森林环境间的平衡,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上的发展。事实上,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是,我们在大力发展林业的同时,应该以不破坏环境,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寻求一种能够与环境维持在友好状态的木材采运技术,力求通过木材采伐促进林木更好的生长,使林业始终处于良好发展状态。比如,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并给失去耕地的农民相应经济补偿。同时在植树造林以及那些生态脆弱的地区给予一定经济补贴和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树种结构、采取分类经营的方式。对于城镇地区,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发展,将绿化水平和档次提升上来。另外,要注重保护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的多样性;针对野生动植物建立生态监测网络等。

此外,在木材生产计划制定、生产组织、管理以及采伐方式、集材、运材方式等方面也要紧紧围绕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进行[4]。

结束语

木材采运技术不仅是保证森林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保证,又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木材采伐实际开展当中要从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将其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既要兼顾到当地居民利益,又要注重经济上的可行性,注意发挥森林认证对木材采运技术的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林.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之木材采运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3(7):64-64.

[2]田成阁.林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木材采运技术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4(11):191.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实践

畜牧兽医专业是中职学校中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应当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在畜牧兽医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的满足网络技术条件下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需求,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相关概念界定

就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动物解剖生理以及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等,以培养多元化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生产服务一线操作人员为主要培养内容,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以计算机为主的一种技术形式,实现了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方式等进行合理利用,推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内容深化到学科实践活动中,促进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理论的不断深化,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信息技术可以称得上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对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参与到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结构,为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在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分工协作和有效思考,促进了建构主义的顺利实现,深化了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内在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并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促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 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建构

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畜牧兽医的专业课堂教学中,这是由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是对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整合进行了新的探索。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其生动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仿真演示模式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展示视频内容,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手术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进行视频点播与内容回放等可以反复观看以达到明确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不断提高与完善,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其中的一些简单步骤,可以不同角度的展示,对比,类比。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某中专学校养殖科畜牧兽医专业授课情况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反复练习,学生在课后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能将知识点反复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复习资料。并且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重点的练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管理,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头脑灵活、贪玩、好战等心理特点,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在智能训练环节还应强调学生知识的巩固,在脚本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动心思。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培养在动物生产、饲料生产与加工和畜禽疾病防治第一线工作的动物疾病防治和防疫检疫人员。为缩短学生就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部分。应正确看待它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显微镜结构的实践技能考核。

3 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具体建议

为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在讲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优化教师资源,将教师工作重点从学生管理方面转向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以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当前畜牧兽医仿真实训系统正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在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明显增强,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减少,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日益提高。

在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要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实现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新模式,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库建,明确硬件软件是保障、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关键、教学设计是灵魂。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课程整合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设计,教育者也要变成被教育的人,时时刻刻参加继续教育,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结束语

总的来看,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中职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构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并将其有效融入到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对教学资源仅限于优化利用,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