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酒店管理形象

酒店管理形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09:37: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酒店管理形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酒店管理形象

第1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酒店管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12502

中等职业学校要求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谓学习好的学生只是机械式的“背多分”,而不愿接受理论知识的学生则被定义为差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要求。本文结合《酒店管理基础》课程特点,探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酒店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的契合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职业教育,随后发展成熟并得到推广,本世纪初被引进国内,并很快在我国职校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关键能力,老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胜任酒店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的能力。《酒店管理基础》作为第一学期开设的基础课程,对引导学生认识酒店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该课程较抽象、理论性强又给教学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显得尤为重要。

2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酒店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常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大概9种,分别是: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项目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并非所有方法都适用于酒店管理基础课程的教学,笔者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现场或情景模拟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在工作现场进行教学的方法,由师生双方共同在酒店等教学见习企业,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情景模拟教学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营造一定的职业氛围,缩短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应用的差距。如在进行“酒店职能部门”这部分内容讲解的时候,教师会根据每年实际情况与见习酒店沟通协调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安排学生到见习酒店参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参观酒店的前厅、客服以及餐厅等部门,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顺便让学生跟酒店员工学习如何操作。这种现场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酒店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三年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明确努力的方向。

2.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心理、态度、情感等的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扮演,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评与指导,及时纠正。这种教学方法比纯粹讲授对于学生来讲印象更深刻,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讲授服务技能的时候,教师根据餐厅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客人跑单的各种情形设定各种情景,提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把全班学生分成6-7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老师给定情景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下次课堂上演绎出来。学生在表演的时候为了吸引同学眼球,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同时,还加入自己的创意,有细致到位的,也有幽默搞笑的,在引发同学笑声的同时,也渲染了课堂气氛。对于达到老师预期效果的小组要给予表扬肯定,指出做得到位的地方,而对于搞笑无厘头的表演,老师则可以当成反面教材,指出不足不合理的地方让同学引以为鉴。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教学法,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效果较好。

2.3合作—探究教学法

当今社会工作很是提倡合作精神,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渗透合作精神,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意安排学生2-3人一组,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酒店资料,然后在每周连堂的课堂上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搜集的酒店。这些酒店可以是自己身边知道的酒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寻世界知名有特色的酒店,可以介绍酒店的建筑特色,也可以介绍酒店的服务特色或者是酒店最新的新闻,然后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酒店发展动态的良好习惯,而学生在介绍酒店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2.4案例教学法

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而无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往往需要案例来辅助理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如在讲“针对”时,老师引入案例,某客人在酒店前台办理入住登记时,接待员发现今天是客人生日,假如你是接待员你会怎么做?老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讲出合理的方案。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针对这一理念。

2.5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行为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等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在期末考试中的实践环节,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考试比较多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采用项目法考试可以较好避免这个问题。老师在期末考试前会把这门课的授课内容划分为几大模块,每个模块提炼出一到两个项目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分组完成每一个项目任务,在实践考试时由小组抽取自己的项目任务完成。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并运用知识,同时配合理论考试全面考核学生。

3总结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课程实际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只要有针对性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便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输电应用环节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运行特性分析

1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通过晶闸管整流自并励的手段,进行静止励磁,该方式具备良好的应用性能,比如良好的结构性,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其造价的水平也比较低,被世界各个电力系统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中间惯性环节的省去,其具备良好的快速性调节性,有利于进行先进控制规律的应用,并且产于良好的控制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水利发电的有效率,与水头的压力及其流量息息相关,如果水头出现较大的变化幅度,它的机组的转速也会产生变化。也就是风速的变化,会影响风力发电的效益。为了实现做大功率,保证机组的快速运行,需要进行励磁电流频率的改变,从而更有利于进行转子转速的叠加,更有利于进行输出频率的控制,这项技术需要应用到变频电源模块。

在日常发电过程中,工厂的用电效率是比较低的,风机水泵的耗电量也是比较大的,占据火电设备相当大的比例,并且综合来看,其运行的效率也是比较低。这就需要进行高压变频器的应用,进一步的进行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控制,更好的进行节能的控制。目前来说,我国的低压变频器技术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是目前来说,进行高压大容量变频器完整生产的厂家比较少,需要抓紧进行联合开发。

2 通过对新型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好的进行未来能源结构的调整。在大功率太阳能的发电过程中,无论是并网系统还是独立系统,都需要进行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控制,从而保证直流电的转换,保证其逆变器的系统应用,这也可以进行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更好的进行送配电。

二、关于输电应用环节的分析

1目前来说,柔流输电技术体系是非常普遍的应用技术,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相结合,更有利于进行电力系统的各个要素的控制,比如进行相位角,参数、功率潮流等的连续式的控制,更有利于进行线路输送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的整体稳定性的提升,更有利于进行输电损耗的控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出现,更有利于实现交流输电技术的灵活性。

直流输电技术是比较常见的,在长距离架空输电及其电缆输电模块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这种主流输电技术,具备良好灵活性、可靠性,具备良好的损耗控制,能够进行不同频率网络的相互连接。世界上第一项晶闸管换流阀试验在瑞典完成,其进行了原有换流器的改变,从而更有利于进行电力电子技术的输电应用,让中短距离的直流输电工程具备更好的效益,具备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2 SVC进行了固态开关的应用看,其取代了传统的电气开关模式,实现了电抗器的控制模块及其电容器方式的优化。这种模式内部有很多的回路结构,并且按照其控制的方式及其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许多的电抗器类型。目前来说,我国的输电系统所用的设备是进口设备,这套系统的一些设备是国产设备,但是这些国产设备却不能代替进口核心设备,一直影响着我国输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需要进行国产电力设备的更新,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供电可靠性及其电能质量的提升,需要进行电压、频率、谐波情况的分析,更好的进行各种瞬态波动及其干扰的抵制,这就需要进行电力电子技术及其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好的满足配电系工作的需要。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用户电力技术及其FACTS技术是比较流行的电力电子技术。通过对FACTS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交流输电系统控制性及其传属性的优化。通过对CP的发展,更好的进行供电可靠性及其供电质量的提升。这些模块的实现都需要进行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进行控制器的结构及其功能模块上的优化。这就需要针对其额定电气值进行分析,保证这几者的相互融合。

在工作环节中,需要做好同步开断的相关工作,这就需要进行电子开关的应用,比如可以应用洗过的固态开关系统,可以在日常的变电站系统中应用,更好的进行GTO时间的控制,将其时间缩短在一定的限度内。通过对该方法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机械开关的应用弊端。目前来说,由固态开关构成的电容器组的配电系统也不断得到应用,这是非常常见的应用策略。

3在负载模块中进行直流电源的应用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发电总量的直流电形式的分析。因为工作反应中的电解、电镀等都需要进行大容量可控整流电源的应用,从而更好的进行产品质量的提升。为了更好的进行产品质量的提升,可以进行直流电源的应用,比如应用到直流的电焊机。在直流焊机的应用过程中,其改变了传统的供电电源模式。在以往的直接电焊供电模块中,其特殊构造可以实现电流的陡降情况,但它的效率只有30%,重200―300kg,以后晶闸管供电的直流焊机效率可达75%重在100kg左右,而采用IGBT高频逆变的直流焊机,效率在85%以上,重量只有20―30kg,且其控制特征好,可以实现恒流、恒压焊接,脉冲焊接等工艺要求,保证了焊接质量。

在开关电源的应用模块中,可以看到程控交换站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光放的,比较常见的就是计算机系统、电视系统、医疗设备系统、航天系统等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响,这些开关电源都进行了高频化技术的应用。使其体积重量大大减小,能耗和材料也大为降低。为提高电源的单位功率密度,开关电源高频化是发展的方向。为减少由于频率提高而使开关损耗增加的问题,从而发展了各种软开关技术。

结语

在实际工作模块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其对于电力电子技术的供配电模块起到了非常必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进行电力电子技术的工作,需要掌握该技术的供配电系统的应用模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晓兵,郑建立.论电力电子技术在绿色照明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9).

第3篇

关键词:状态检修;变电运行管理;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网的发展,变电设备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对变电设备的管理方法做出调整,状态检修正是适应这一需求,由原来较为粗放的定期周期性检修,转变为较为集约的根据设备情况来进行的状态检修,这也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发挥状态检修的优势,结合变电运行工作实际,对变电运行专业的管理做出相应调整,适应状态检修的要求,优化变电设备管理,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1 状态检修的概念

1.1 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企业以安全、环境、效益为基础,通过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达到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检修策略。

1.2 设备状态量

直接或间接表征设备状态的各类信息如:数据、声音、图像、现象等。

1.3 例行检查

定期在现场对设备进行的状态检查,含各种简单保养和维修,如污秽清扫、螺丝紧固、防腐处理、自备表计校验、易损件更换、功能确认等。

1.4 巡检

为掌握设备状态,对设备进行的巡视和检查。

1.5 带电检测

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

1.6 家族性缺陷

经确认由设计、材质、工艺共性因素导致的设备缺陷称为家族性缺陷。如出现这类缺陷,具有同一设计、和/或材质、和/或工艺的其它设备,不论其当前是否可检出同类缺陷,在这种缺陷隐患被消除之前,都称为有家族性缺陷设备。

1.7 不良工况

设备在运行中经受的、可能对设备状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特别工况。

1.8 基准周期

规程规定的巡检周期和例行试验周期。

2 巡视周期的调整

巡视周期是状态检修对变电运行工作调整较大的一个方面,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规定110 kV及以下变电设备的基准巡视周期为2周。

2.1 现行巡视周期

以范县供电局所辖8座变电站管理为例,2010年3月1日起执行的巡视周期为,新区、濮城、军寨、高码头、孟楼、龙王庄等8座一、二次设备健康水平较高,通信功能较好,运行状况较好,缺陷较少的35kV变电站巡视周期为每4天巡视一次。杨集、城关2座35KV变电站巡视周期为每1天巡视一次。

2.2 分析讨论

一方面随着电网建设和变电设备改造,变电一次、二次设备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大部分变电站已经实现"五遥"功能,设备的运行情况稳定。另一方面新投变电站逐步增多,集控站的人员相对紧张,工作量较大,对变电站有针对性的适当延长巡视周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较好方法。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规定l10 kV及以下变电设备的基准巡视周期为2周。为了适应状态检修的要求,提高巡视质量,增加巡视监控手段,也要求适当延长巡视周期,提高巡视质量。

2.3 建议巡视周期

本着变电运行工作实际和安全运行第一的原则,不建议将巡视周期一下延长至2周,希望逐步实施延长,总结经验,不同变电站不同对待,制定个性巡视周期。

通过对变电站的一次、二次、集控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建议将一、二次设备健康水平较高,通信功能较好,运行状况较好,缺陷较少的变电站巡视周期调整为每周7天巡视一次;将一、二次设备健康水平正常,通信功能正常,运行状况正常,有部分缺陷的变电站巡视周期调整为每4天巡视一次;对于一、二次设备健康水平较差,通信功能存在问题,运行状况较差,缺陷较多的变电站巡视周期暂不延长,仍为每1天巡视一次。

3 巡视质量的提高

3.1 巡视重要性

按照状态检修的要求,虽然巡视周期延长了,但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巡视质量有所提高。目前的自动化水平能够实时监控设备故障、保护动作、温湿度感应等情况,实现"五遥"功能,可以代替部分人工。但是仍然无法取代运行人员的现场巡视工作,可以说自动化设备对变电设备的反应还是相对滞后的。因此,我们还要重视巡视工作,周期可以延长,但质量必须提高。

3.2 日常巡视

按照标准化作业的要求,日常巡视内容还应延续。建议减少每次巡视前的定义记录环节,把重心放在精简巡视内容上来,做到内容精确,与实际设备相符,符合巡视人员能够达到的实际,提高日常巡视质量。

3.3 特殊巡视

特殊巡视也是监视设备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雷雨季节前,大风、大雾降雨(雪、冰雹)、沙尘暴之后,应对相关设备加强巡检;新投运的设备、大型操作后或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设备,宜加强巡检;日最高气温35°С以上或大负荷期间,宜加强特巡工作。

3.4 巡视手段

上已述及,一方面自动化设备对变电设备的反应还是相对滞后的,另一方面现代变电设备又朝着封闭化、集约化的趋势发展,运行人员单用肉眼巡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单一的巡视手段无法监测到设备状态,不能为状态检修提供依据,因此巡视手段的丰富是今后提高巡视质量的关键。

红外测温、红外热成像是近几年比较常用的方法,而且经过实际使用确实发现了一些设备隐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现在使用的红外测温枪精度较差,测量面积太小。红外热成像仪精度高,准确性好,但是变电站设备繁杂,数量多,仪器的使用也相对复杂,一般只对关键位置进行测量,整站都用红外热成像仪巡视不符合工作实际。建议是否可以使用红外眼镜,运行人员佩戴眼镜进行巡视,红外眼镜精度虽然比红外热成像仪稍差,但是可以对整站设备进行粗测,对有问题的设备再使用红外热成像仪细测,发现设备隐患,提升巡视质量。

4 状态检修对缺陷管理的要求

设备缺陷信息是状态检修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也对缺陷管理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4.1 家族性缺陷

如前定义,状态检修提出家族性缺陷的概念是为了加强缺陷分析,找出缺陷的共性原因,为我们安排类似设备类似缺陷的检修提供依据。

4.2 不良工况

设备在运行中经受的、可能对设备状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特别工况。

对于运行工作具体来讲,应重点记录分析变压器经受短路电流的影响,变压器温度异常,变压器过负荷,断路器跳闸次数和故障电流,六氟化硫断路器气体压力等一些不良工况。

4.3 对缺陷管理的要求

为状态检修提供重要依据,对于缺陷管理,我们必须对设备缺陷信息进行标准化定义和分类,加强同一设备不同时期和同类设备相似缺陷的对比分析,并且把缺陷信息对设备的影响按权重对设备进行考核,这也是设备状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设备不同缺陷程度的不同处理时限,合理制定停电计划,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5 操作

虽然状态检修规程没有对倒闸操作做出明确要求,但是操作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环节,不能忽视。提高操作质量,杜绝野蛮操作。加强运行人员对设备责任心,精心操作,熟悉掌握不同变电站设备的操作特点,使操作工作过程更加顺利。尽量减少检修工作中重复性传动操作,将不同专业检修的传动统筹安排,减少设备动作次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 做好状态检修评价

做好状态检修评价,是变电运行专业的工作和职责。结合变电运行的评价工作,谈一下想法和建议:

6.1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是最重要的内容,它的维护和管理是动态的、不终结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变电专业知识。

从实践参与工作看,范县供电局变电基础数据质量较好,不良工况的数据收集是我们工作需要加强的方面。

6.2 评价系统

范县供电局设备评价是采用生产MIS系统进行的,该系统可以综合采集巡视情况、缺陷信息、不良工况、试验数据等基础数据,按照状态检修规程的规定,对设备进行综合评分。该系统使用情况良好,但是因为变电站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希望该系统能够实现变电站整体评价功能,减轻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6.3 检修计划

做好状态检修评价后,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设备停电检修,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精修细修,修必修好,保证设备健康送电。

结语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状态检修的定义和概念,结合运行实际工作,分析了状态检修对巡视周期、巡视质量、缺陷管理、操作等变电运行工作的影响和要求,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变电运行工作有所帮助,更好地做好状态检修工作,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电力公司. 变电运行操作技能必读[M]. 北京:电力出版社,2001.

【2】廖自强, 余正海.变电运行事故分析及处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天津市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现场操作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卢文鹏.发电场变电站电器设备[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年.

【5】康健民等.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第4篇

关键词:核电;设备管理;运行安全

随着核能事业的发展,对于核电站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加,使核电站的核电设备进一步完善。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建设核电站和利用核能要基于专业技术,并保证核电设备的稳定运行。为了保证核电站的正常运行,要选择具有优良性能的核电设备,促进核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 核电运行安全中核电设备管理的影响

应用和发展核能对于经济发展和环保事件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进行核能发电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对于核电设备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进行核能发电,必须保证核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为了保证核能发电和新能源开发,要严格对核电设备进行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核电设备方面新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核电设备的效率提高和智能化。因此,应加强岁核电设备管理的重视,保证核电设备的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

对核电设备管理进行加强和优化,要做到以下工作:

1、合理运用核电设备,将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完善,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经核电设备管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明确,在科学的安全意识的指导下,将安全管理组好,实现专业知识的增强,对技能进行培训强化。从整体上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设备稳步运行、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认真、负责、积极的态度,对设备常规运行和日常维护进行严格的监督,对核电设备进进行仔细检查,不忽视核电设备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维护设备长时间运行导致默算降低设备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对设备检查力度进行加强,提高检查设备的频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掌握。

3、对于核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掌握,对其具体运行进行科学分析,适当改进核电设备管理工作,保证核电设备管理顺利、有序的开展。将设备技术安全和安全工作做好,将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和提高,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保证核电站安全、正常的运行。

二、核电设备管理措施

(一)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

发展设备的前提是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常规建设,核电设备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核电设备建设的重视,将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风险管理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在核电设备常规建设和正常运行中对设备运行和实验情况进行科学的剖析,实现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监控。在核电设备安装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其中。核电企业要达到相关的标准,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对运行风险进行系统的掌握。设备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设备运行进行仔细观察,将工作技术进行科学的编排,将运行技术进行合理调整,实现设备生产的效率的提升。在对计划进行编排和优化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探究和评判设备运行风险,保证核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科学设计

科学设计在核电设备运行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常规设计,保证核电站的常规运行。进行核电站设计时,将核电设备设计作为整个设计工作的重心,为了保证核电站的正常运行,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设计。

1、将设备配备工作做好,保证设备完善,并将一些核电设备准备一定的备用,避免出现突况,对发电工作造成影响。

2、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将自动更换系统穿插其中,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自动更换系统能够将备用设备进行及时的调节,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实现操作时间的节约,减小了设备故障对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

3、设置有效停堆,当设备或反应对出现故障时,通过快速停堆装置对核反应进行全面的调控,使反应迅速停止。综合考虑核电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安全设备的打造,实现对故障事故的有效防范,及时对故障进行发现和处理。

(三)对设备管理进行加强

ι璞腹芾斫行加强,并认真检查设备,对设备运行进行有效的维护,能够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核电设备是长期运行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用之后,不同程度的磨损会出现在核电设备上,影响设备的使用和正常运行。通过对设备管理进行强化,能够保证维修工作的有计划开展,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应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严格监督和把控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核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核电企业除了将核电设备设计工作做好之外,还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对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在核电运行过程中,核电设备管理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核电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将核电设备管理工作做好,才能有效发挥核电效能。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给核电设备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保证核电安全,要对核电设备利用进行清华,对设备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陈世均.基于可靠性的创新型设备管理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2,(12):5-7.

第5篇

【关键词】酒店装饰;装饰设计;施工管理

0.引言

最近几年内,国家对于海西经济建设极大了重视,这样的条件下海西内各个大酒店所呈现的都是增长趋势。同时这样的情况的发展,使得酒店装饰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酒店装饰工程可以说是一项完整的装饰管理工程。

1.装饰工程现场上进行精确的放样工程,能够及时调整尺寸以及根据尺寸进行施工对于酒店装饰是在土建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机电以及弱电施工的,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很多交叉作业工程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工种之间怎么才能不出现问题或者是将矛盾降低最下,这样的情况所进行的现场放样工程就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放样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精确作为知道思想,通过此才能逐步的向各个阶层推进,放样以及材料任务需要一次性的购买完成,可以通过下面几项例子进行具体研究分析:

(1)酒店客房内卫生间所进行的放样施工。卫生间设计包含着洁具、洗漱台以及浴缸等等,同时需要保证的是每一个卫生间内的实际尺寸不能超过±50arm。所以在进行放样的过程中,需要将洗漱台以及浴缸等装饰根据固定的尺寸进行放样,将房间内所存在的误差留在基础砌筑上面。这样就能够将洗漱台钢架或是领域房间内挡水线都能一次性的完成施工任务,在进行吊顶标高明确的情况下,可以首先完成淋浴房钢化玻璃以及洗漱台梳妆镜下料工程。

(2)酒店客房内木饰面所进行的放样工程。进行木饰面施工所使用的拼装工艺,客房内的木饰面装饰所包含门套、衣柜、床头柜背景等等。在进行的放样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客房内小走道地面的材料根据规定的尺寸进行放样施工,这样能够通过墙面基层龙骨以及衣柜进行误差调整。所有木饰面外加工尺寸都能一次性的明确施工,完成下料。与此同时,通过固定尺寸的方式对于地面石材进行加工,这样才能通过拆借方式完成下料工程。

(3)对于酒店大堂墙面石材所进行的放样工程。柱子以及墙面的完成线需要在确定大堂交叉线放样之后才能进行,通过此基础才能推算出柱面钢骨架完成线。这样对于钢骨架施工界线、地面石材尺寸等都能一次性的完成,这样才能方便在吊顶的情况下对于各个墙柱面进行拆解下料。地面石材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实施的。通过上面所研究的的几项实例,改变由内到外逐层放样的施工方式,原本放样所存在的问题是下料速度慢、不统一的尺寸、加工困难较大,容易出现误差等等。现在所使用的方式恩呢刚刚将石材、镜面、玻璃等材料进行统一的加工过程,这种方式的能够节约成本以及更加的快捷。

2.专业配置设计不断深化研究

装饰设计过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酒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是这样的。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在施工前期放样过程中,很多设计工程和建筑实际操作是有着很多问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业主工程师从旁协助,在通过相关单位施工方式进行研究,对于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化的深化设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各个工种之间的套图设计。酒店各个功能空间吊顶研究上,都需要的进行空调管道以及消防管线、防火管道、电气导管、不同灯具以及出风口的相关设计。在业主的帮助下,对于各个工种套图进行设计,也就是通过电脑CAD软件对于各项图纸进行叠加。通过多次的进行整理协调,能够保证各个工种通过合理的设计方式进行间距设备。

(2)各个工种之间所出现的相互收口问题可以通过详细深化研究设计解决掉。大家都知道,整个装饰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装饰收口,要是使用不恰当的处理方式,能够使得整体装饰面出现问题。资深的设计师在对于设计图进行充分研究之后,对于不同材质在同一个墙面上所出现收口做法有着不同的明确。这样能够使得现场放样更加准确。

(3)通过分块拆借方式对于整体的墙面进行施工。在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不单单需要的满足设计效果,同时还需要思考下原材料的实际使用尺寸,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最大化的使用,才而使得工程成本最低化。

通过上面所研究的方式,能够使得施工期间所具备的等待时间大大降低,这样施工过程会更加顺利,与此同时还能保证企业工程成本有所降低。

3.对于样品、样板和样板间推广施工方式

酒店客房在设计方面大体都是相同的,样板间所具备的作业也是相似的。但是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对于样板间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所设计的质量以及观感都是比较优质的。但是在大面积进行施工过程中,因为不同班组之间对于样板房重视度不同以及技术不同等因素,这样酒店设计都没有办法得到标准质量。通过次研究,能够通过下面几点方式进行研究:

(1)对于样品报审。在进行工程最开始期间,需要将各种材料进行报审,在进行确定之后才能签字处理,将此作为备用依据。

(2)做施工样板 。根据已确认的样品,挑选如卫生间瓷砖和客房木饰面做施工样板,组织各班组参观学习,明确其质量要求、观感效果和验收标准。

(3)样板间施工。组织实施客房样板间施工,已明确各种材料的施工位置和收口处理,并给业主、设计、监理、酒店管理等各方对客房的装饰效果一个直观的体现。

(4)班组精确放样。多个楼层的各工种班组,参照样板间进行精确放样,遇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及时上报深化设计处理。

(5)施工楼层的样板(间)。各工种班组在各自的施工楼层也要先作样板(间),经过与认可的样板(间)比较、验收后方可在各自楼层铺开施工。

(6)基层预留尺寸控制。基层制作完成后,质检员及时跟进校对完成面的预留尺寸和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一旦超标,立即提 出整改 ,并将整改情况与班组进度款的拨付直接挂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7)处罚措施。对于无法达到样板(间)要求的施工班组,在监督整改无效的情况下,就坚决予以撤换。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在施工期间,不断对班组进行教育、监督、检查和促进,使样板 间的质量标准和装饰效果,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深得业主好评。

4.大宗主要材料采购跟踪有序

材料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及时进场到位,对施工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施工经验,大宗材料采购往往 出现在前期基层材料采购上,要能基本能满足施工要求。到了中后期采购,尤其是大宗石材采购,由于采购仅停留在下单、等料和进场这些简单的模式状态,缺乏中间的及时跟进,给现场的石材施工造成工作面停工待料,有的工作面有料无法施工等现象,甚至出现部分石材退场重新加工的现场象,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鉴于此种现象,项目部向公司提出要求,设立专人负责安排石材统配计划,跟进石材加工,确保材料的及时到位。具体作法如下:

(1)石材采购前的样品对比和确认。在获得工地的下料单和石材样品后,首先挑选既能满足加工尺寸又能尽量最大化使用的石材大板,并使用高清相机拍摄石材大板的板面纹理、颜色,发回项 目部,在项 目部征询设计师和业主同意后,进行采购行为。

(2)加工交底。石材大板采购后,应对加工方进行切割加工交底,实行多幅墙地面联合切割作业,通过精心组织,以避开石材大板面的瑕疵,或将瑕疵化小和靠近边角,在不影响单 幅墙地面整体美观效果前提下,最大化地使用石材大板 。

(3)石材试拼、防水处理和包装。石材加工完成后组织现场试拼,使用高清相机拍摄试拼后的板面纹理、颜色,发回项目部,在项目部征询设计师和业主同意后,进行六面体防水处理,并监督厂家施工到位。同时,包装也须及时跟进,应做到各幅墙地面单独、完整的包装,并检查包装箱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以防运输装卸过程的损坏,这些都将直接导致现场安装的停顿。

通过以上几种跟进措施,既保证每幅墙地面整体美观效果,又能给施工带来极大地便利。特别是采用多幅墙地面联合切割作业,改变 了以往单一下单等料,往往只有80%出材率的现状,经实测,各品种石材的平均出材率均达到93%以上,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不仅抵消了相应 的人力、物力投入,还创造了很大的增收空间。

5.木饰面成品外加工现场安装工艺的应用

五星级酒店的墙面装饰,除了会使用大量的石材外,木饰面也 占有很大的面积。酒店仅A区,木饰面的施工面积就达到12000m。木饰面传统作法为现场加工制安及喷漆,这将大大增加现场劳动力的投入及现场交叉管理难度,而且现场喷漆不仅漆面观感不佳而且 污染严重 。经多方考察和反复论证,决定采用木饰面在专门工厂流水加工制作后,包装运至现场拼装,这样不仅降低 了现场劳力投入和管理难度,而且工厂化喷漆的漆面观感是现场喷漆无法比拟 。在样板间验收时,深受业主好评。墙面木饰面工艺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工艺说明。墙面木饰面的设计为木龙骨+9夹板+3厚饰面板+各种装饰线+油漆。经多次试验,最后工艺采用3夹板刨平后高压贴木皮,再将其高压在刨平后的9夹板的作法,满足了各项性能要求,如漆面观感、不易变形破损、安装简单等。

(2)厂家派驻场设计师。厂家派驻现场1至2名设计人员,负责跟进现场尺寸的测量核对,配合深化设计师,在分块拆解过程中,设置必要的凹槽和分格缝,以便于使用枪钉进行安装固定。

(3)现场安装。现场拼装采用胶挂为主,临时顶压和枪钉为辅的安装方式,以确保安装牢固。酒店客房区木饰面呈现造型凹凸变化多、转角多等特点,这恰恰也带来现场拼装固定钉眼相对隐蔽的好处,枪钉眼多处于阴角、暗角,极易通过简单修补而不影响整体观感。公共区域的大面积木饰面,在基层龙骨施工时就注意在凹槽或分格缝位置增设骨架,平整面大的木饰面,除了采用胶挂和凹槽处打枪钉外,还采用临时顶撑结构实施顶压处理,以确保安装质量。

第6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复杂性;研究

电力能源是对能源进行加工的非自然产物,是一种二次能源。随着国家的建设,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小停电事故屡见不鲜。电力系统牵扯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它的事故造成的后果日益严重。我们有必要认识到预防电力系统停电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并科学地研究它,不仅从宏观上要考虑到电力系统的日趋复杂,还要从微观上提高系统在扰动下保证稳定的能力。

1 电力系统的复杂性

1.1 随着用电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日趋复杂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电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对运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电力市场被引入后,电力电子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复杂,如满足负荷、电能质量、安全可靠性等。

在联通了大面积的电网后,局部故障也能迅速传播到较远的地方,象计算机病毒一样遍及全部网络。近年来,国外发生过多起由不起眼的小故障发生连锁反应引起的重大停电事故。当然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是造成的重大的经济损失的给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得不引起人们对电网安全的高度关注。

目前我国电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以三峡水电站为中心,辅射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南北网多点互联形成全国联网,运行情况比小范围内的联网情况复杂得多,对电网发展与安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把电力系统不能看作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系统,要看到任何起源于发电方,终止于用户方的用电变化都可能对系统整体产生连锁式影响。研究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为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是有实际意义的。今后的发展趋势,对电力系统的复杂性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1.2 电力系统复杂性的特点

复杂系统是指由大量强相互作用且不同的组成单元构成的系统。对于一个复杂电力系统具有的主要特点有:网络节点数目众多,超大规模的网络行为具有统计特征;网络连接结构既不完全规则,也不完全是随机的,但它也有其固有的自组织规则;每个节点本身可以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由离散和连续微分方程来描述。

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特点,每个元件建立详细的数学模型,模拟系统的形式动态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对故障仿真、找出薄弱环节,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也可以从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拓扑结构具有内在的特性,一旦确定,必将对电网的性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复杂的非线性电力系统节点具有非线性和复杂性,结构错综复杂;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性是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需要对电力系统复杂性特征的探索、复杂电力系统结构的稳定性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3 将复杂系统理论应用于大型电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研究中

现代电力系统,既分块又分层,是高维强非线性复杂系统。复杂的结构使系统具有不可还原的功能和特点,蕴含了混沌振荡的机率。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既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效益,但是也给人类带来了运行和控制的困难,我们需要寻找更强更稳定的控制方法。

复杂性理论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在计算机网络、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具体的应用。

为了找到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机理,美国学者应用复杂系统理论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在对于大规模停电和其频率的关系,对于特定系统做静态传输线的改进方面做了电力系统的改进研究。一些网络由于其结构特点,使故障可方便地在网络迅速传播,导致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很脆弱。而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时,应尽可能避免这种网络结构。

2 电力系统复杂性相关问题的研究

2.1 电压运行状态的可视化监控

可视化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在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图形能力,迅速地处理大量数据后,以直观、可视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加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大量的科学和工程数据,以提高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效率。电压失稳问题是电力系统监控的重要方面。在电力系统电压监测手段还比较落后的局面下,对电力系统电压运行可视化研究是势在必行的。可视化技术不仅有利于深入模拟和理解实验数据,捕捉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认识。我们可以为调度员提供更直观的系统信息,将电压状态显示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相结合,然后根据离线分析、趋势预测等方法,使电力系统电压监控系统本身就具有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这样,电力系统的电压控制就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它为及时、准确地监控全网的信息资源,进行电网安全维护提供了有力帮助。

第7篇

一、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价值分析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保障人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现代法治文明和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

(一)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有利于缓解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矛盾

实践中,因犯罪人的加害行为导致生活困难成为不少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长期上访申诉甚至缠访闹访的重要原因。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帮助解决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生活困难,对减少涉诉上访、减少社会对立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机关主动给予被害人救助补偿,可以向被害人表达国家对其不幸境遇的关怀,缓解被害人情绪,避免被害人将矛盾指向国家机关而引起的公权和私权关系的紧张。

(二)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有利于防止被害人向犯罪人角色转化,有效控制犯罪总量

研究表明,对被害人缺乏关心和救助,往往会造成被害人第二次受害,进而可能发生“一系列与被害逆向的变化,开始以受害者与害人者的双重身份出现在社会上,逐步演变成直接危害社会的犯罪人”。实践中也存在被害人因等不到关怀和救助,从而产生报复心理,进而转化成为犯罪的案例。如果及时对被害人实施救助,可以化解矛盾,有效阻止犯罪,达到预防犯罪之目的。

(三)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有利于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被害人救助严格而言不是刑事诉讼的内容,但与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的制度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给予刑事被害人必要的权利救济有助于实现司法裁判所承载的构建和谐社会功能。近年来从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结合当地实际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不可否认这些探索整体而言是积极有益的,但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使救助活动带有较为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种现状若不有效规范将导致新的司法不公,因此构建科学统一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有利于引导规范救助行为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二、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立法需求

近年来,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显著完善和扩大了申诉权利,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也日渐步入轨道,但由于目前仍处于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出台的过渡阶段,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机制,致使刑事被害人不仅承受实体利益的丧失,其程序利益也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试点的推行中存在不少问题。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必须通过国家立法确立完善实现由零星、自发的救助向统一化救助发展。

(一)救助程序不具体

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立法来对救助程序作出一个详细的规定,目前在实践中存在各地执行救助标准不一、救助覆盖面小等问题,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亟待统一具体化。

(二)救助资金渠道狭窄

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救助金依靠救助机构自身办公经费,由地方财政保障。这就导致在实际过程钟审批手续繁复,救助期限拉长,救助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单渠道救助对于数量庞大的救助人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拓宽救助资金渠道势在必行。

(三)救助方式单一化

刑事被害人救助目前的主要救济形式为经济救助,但是救济资金渠道狭窄的现状使经济救助只能救助极少部分的人,多元化、科学化救助方式是解决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现状的必要途径。

三、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立法设想

解决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现存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专门立法,并通过修改刑事法律的方式,使刑事法律与刑事被害人救助法之间进行衔接与协调,用法律的形式从制度上确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律地位。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刑事被害人救助设置统一标准。

(一)合理设置救助程序

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主要由司法机关主动提起,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拟不案件时,要主动了解被害人家庭经济情况等,这样就缩小了救助范围,而且在实践中往往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笔者认为,立法应该对救助程序启动方面设置被害人提供材料申请救助,被害人如果对补偿审批决定不服应当可以通过相应的救济途径包括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是这就涉及到救助行为是司法行为还是行政行为的问题,如果是行政行为,由司法机关作为救助主体是否合适等,立法应当将这些问题考虑在内。实践中救助程序还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从救助程序启动到救助金发放耗时过长,这就导致救助达不到雪中送炭的效果,所以立法应当设置救助裁决、救助金发放在法定期限内完成,情况紧急需及时救助的应从速办理。同时,立法要引导与鼓励抵制犯罪的社会行为,对有见义勇为等社会行为的刑事被害人应当贯彻从优从快予以救助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救助体系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被害人救助主要以经济救助为主,但是救助资金来源匮乏、实践中暴力性犯罪被害人精神需求大于经济需求以及短期性救助与长远性救助的现状,亟需救助方式实现多元化。立法应将各部门纳入救助主体范围,形成联动机制,司法机关可定位为牵头组织者,而非唯一救助者,与民政、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形成合力,如民政部门可将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被害人及其家庭,纳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教育部门可对被害人家庭中的在校中小学生实施教育资助、心理辅导和关爱行动;劳动保障部门可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等。立法还应设置救助追偿制度,就是在救助金发放后一旦发现被告人或其他赔偿义务人有能力进行赔偿,义务救助机关应当依法向其追偿,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体现法律的权威。

(三)提倡与规范社会救助

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主体是国家,但就救助制度的性质和内容而言,兼具司法、福利性质,更加需要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因此立法应规范国家救助的同时,辅以提倡和规范社会救助。但社会救助主要是道德层面规制的问题,因此从立法上而言,要从原则上引导针对刑事被害人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包括设立社会救助基金、开展个案募捐活动等;同时要从制度上保障社会救助活动的持久开展,包括对社会救助基金设立与管理、企业及个人捐赠支出等进行税收及其他政策性鼓励。实践中刑事被害人救助案源少,主要依靠办案机关自主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社会救助意识的薄弱性。对此立法应唤起民众的公民责任意识,使全社会认识到对被害人的救助就是对社会和谐的爱护,也是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表现,以通过新闻舆论积极引导社会救助。

四、结语

现在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联合国出台了相关国际公约,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实践也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刑事被害人救助统一立法条件日益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能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既符合本土特点又具备先进理论框架支撑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 汤啸天,任克勤.刑事被害人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2] 毛立华,冯爱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与对策[J].人民司法・应用,2007(5).

第8篇

【关键词】核电;项目驱动型组织;协同

项目驱动型组织作为企业的常用组织形式之一,具有一系列的典型特点,而这些典型特点在解决了职能式组织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时,其自身特点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果不在企业和项目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则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甚至项目目标和企业目标无法达成。

1 项目驱动型组织概述

项目驱动型组织是指大部分工作以项目为特征,实行项目化管理,并且通过项目不断提升核心能力的企业或其他组织。

一般情况下,工作可以分为作业与项目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作业是持续不断的和重复的,而项目则具有一次性的和唯一性的典型特征。一个项目的完成,对企业来说即是一种提升力,不同的项目可以提升企业不同的能力,如技术、管理或经营能力;而作业则没有这种作用,作业只能造成企业产量或产值量的增加,不会对能力产生质的提升。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大部分是作业,大批量、重复性地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提供某一种服务,因此可以称之为作业驱动型;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等,是小批量甚至单件的生产,因此称作项目驱动型。

2 核电项目驱动型组织的特点

核电项目驱动型组织作为典型的项目驱动型组织,既具有项目驱动型组织共通的特点,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因素。

2.1 核电项目建设工期长、工艺复杂

核电厂造价高、系统多、设备大、工艺复杂,且建造工作持续的周期长,特定工作阶段工作面狭小,给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复杂系统和重型设备的核电厂而言,在建造过程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次的沟通过程,便是一个不断说明、不断反馈、对方案不断调整并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而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又会遇到种种问题而重新进行沟通、反馈和调整。这便对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

2.2 资源相对稀缺,需要统筹利用

虽然核电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由于技术路线的不断革新,以及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当前的建造工艺要求与水平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就决定了当前资源相对稀缺的局面。

(1)设备制造资源少,需要争夺与平衡。核电项目建设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其他核电或其他大型项目建设企业之间对稀缺设备制造资源的竞争,在企业内部的众多核电项目之间,如何平衡处理好各方对资源的需求关系,也是作为一个多项目、多基地、集约化管理的大型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种平衡与协调即是一种协同,以优化公司的最终利益。

(2)制造精度高,偏差处理周期长。核电项目设备因其更高的安全性标准,使得对其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然而,众所周知,对于大型设备的加工,受制于国内加工水平的限制,以及加工周期长、加工工序复杂等特点,难免出现加工偏差。基于核电建设企业对安全和质量的严格要求,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偶尔出现的质量缺陷将可能带来长时间的处理,导致工期延长等情况发生,这就给原本紧张的制造资源带来更大压力,同时,也给设备出厂时间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更需要核电项目建设单位发挥集约化优势,通过协同手段实现资源在项目间的平衡,确保各项目建设的连续性。

当然,资源的稀缺并不仅仅局限于设备制造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的储备、资金的储备、施工承包商及其劳动力资源等,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为了有效的保障各项目顺利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利用协同管理理念,有效平衡各方资源。

2.3 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组织与任务的匹配度差

核电项目建设企业作为典型的项目驱动型组织,项目的数量、种类,以及项目技术的革新、成本的下降、质量的提升等,都将不断推动企业组织不断改革,以适应企业和项目的不断发展。而核电项目建设企业作为特殊的项目驱动型组织,其部分决策并不像一般项目驱动型组织,是由自身的企业发展情况和经济利益决定的,某种程度上会受限于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的使命。因此,当外部环境和自身要求发生变化时,企业的组织形式便可能无法与企业愿景和目标相匹配,这种不匹配的情况使得在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阻力。这就需要协同的力量,保障在组织机构无法满足或不适宜当前任务的完成时,能够顺利推进各项任务,保证公司和项目目标得以实现。

3 核电项目驱动型组织协同管理问题

核电项目建设单位作为项目驱动型组织,具有项目驱动型组织的一般特性,也面临着一般项目驱动型组织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两类,即外部协同管理问题和内部协同管理问题:

3.1 外部协同管理问题

外部协同管理问题主要是指组织或项目组与利益相关者(投资方、承包商、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供应商等)之间的协同。主要包括:

(1)环境变化带来的调整问题: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不断的接受外部刺激并做出必要的反应。对于项目驱动型组织而言,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更为敏感,其组织架构、资源调度、工作方法甚至最终产品都可能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

(2)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问题: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协调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但对于项目驱动型组织而言则更为重要。项目驱动型组织不仅要关注股东的利益,同时还要关注客户的需求。对于大型工程项目而言,还包括了行政主管部门、当地居民、上/下游单位等,使得组织与外部单位间形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络,这张网络对企业或项目不断施加影响,对企业的运作效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3.2 内部协同管理问题

内部协同管理问题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协同,包括各部门之间、部门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同。主要包括:

(1)矩阵式组织双重领导的协调问题:受制于资源约束的项目驱动型组织通常会采用矩阵式搭建基本组织框架,而矩阵式组织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双重领导”,即既受项目线上项目总经理对其的领导,同时也要接受派出部门对其领导,既要满足项目领导对项目推进的要求,又要满足职能部门领导在统筹管理和资源集约化使用方面的要求,这就直接导致项目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接受着双重领导,需要在“项目线”和“职能线”的指令间做出选择和权衡,当二者指令发生冲突时,将直接影响企业和项目的管理效率。

(2)项目内不同职能部门间人员的沟通问题:同样由于矩阵式管理的组织架构,并不完全能使所有的项目组成员融入项目团队,项目组成员仍然可能代表本职能部门的利益,这给组织的协调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较为严重的阻碍项目推进。

(3)多项目间的资源协调问题:项目驱动型组织通常会面临资源在不同项目间的分配问题,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包括人员、机器设备、资金等,还包括承包商资源、技术授权、企业战略资源等等。一旦处理不好,资源在项目间的分配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项目群都无法达到既定目标,造成“全盘皆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