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09:37: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经济学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信息行为;高校图书馆服务
所谓信息行为是指在动机支配下,用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的行动过程,是信息用户有了确定的信息需求时,以各种方式对所需信息进行寻求、传递和使用的行为,是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配下,进行信息查询、选择 、吸收、利用、交流和的活动过程。信息行为与信息使用主体和信息环境密切相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是指大学生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思维支配下对教学、科研环境所做出的反映。大学生与网络环境下的其它信息用户相比,其信息需求有一般年轻人的共同特点,但也有其特殊性,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科研和学习的需要,是基于此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查询、选择 、搜集和利用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大学生学习科研服务的机构,只有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是指为满足已知或未知的信息需求,循超链接在不同节点间自由游移的目标导向或非目标导向的网上信息查寻行为。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查寻时,可以从系统中任一感兴趣结点出发进行浏览,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逐渐发现新的兴趣点或者逐渐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从而调整浏览的内容或者改变查寻途径。例如,一些学生在浏览某个网站时,可能事先的目标不是十分明确,但在浏览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进而深入浏览或通过其它渠道查寻相关信息,信息需求也由此逐渐明确。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浏览行为存在着一些原因:一是大学生潜在的信息需求。大学生在没有明确信息需求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通过浏览获取相关信息。二是大学生的检索技能欠缺,受其知识结构和信息搜索能力的限制,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通过浏览来获取所需信息。三是大学生查寻信息的定势习惯。一些大学生通常会将自己经常浏览的一些网站进行收藏,并且习惯于浏览这些网页的信息。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信息浏览行为还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可支配的时间、上网的速度与费用、网页的质量与界面的友好性等。
(二)网络信息搜索行为
同信息浏览一样,网络信息搜索也是信息查寻行为的一个子集,通常也称作为信息检索。网上信息检索行为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网上信息检索工具来满足特定信息需求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明确目标、有计划、能清楚表达信息需求的信息查寻行为。与信息浏览行为相比,信息搜索对大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提交给特定的检索系统。搜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对信息搜索效果的主要度量标准,与大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经验等直接相关。搜索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是基于他们对网络的知识结构的了解而对其搜索行为进行提前计划,同时搜索效果也依赖于搜索系统的性能;搜索能力差的大学生一般则很少进行计划,并且会受外在表现的驱使。
(三)网络信息吸收行为。
信息吸收是信息行为的延伸和升华。高校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制约其信息行为与信息吸收的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包括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检索经验、价值观及态度等。同时大学生信息行为也倾向于搜集与自身专业、兴趣、社会发展相关的信息,而对其它受时间和精力影响的信息,关注较少,甚至漠然无视,毫无反应。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特征
网络信息突破了传统纸质文献的局限性,逐渐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信息浏览行为多,随意性过强。
相关调查表明,60%以上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没有计划性。只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心情和意愿等点击浏览各种网页、电子书、电子期刊。对于浏览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计划性,网络浏览不是为了学习和查找资料,而是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大学生面对众多的网络信息缺乏选择最佳信息资源的能力,网络浏览成为“盲目阅读”。同时,在浏览中由于对复杂的浏览对象价值的判断力不够,不能迅速、敏锐、准确地把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挑选出来。这在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中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浏览对象没有选择,浏览失去了意义,变成一种单纯的意识行为。
(二)网络信息吸收行为少,深度不够。
大学生在数网络信息行为中普遍存在着“浅阅读”现象,对一些有一定深度,需要思考的信息不愿意吸收,只愿意选择那些轻松愉快的短小的信息浏览阅读。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观念错误,认为网络信息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快餐文化”。只要吃饱不需吃好,对于任何信息内容只要大概了解即可,无需深入研究。二是不能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在课堂外时间除了运动、娱乐、聊天、购物外所剩时间不多。但又对网上每天各种信息的更替充满好奇,只能匆匆浏览。三是认识有误区,多数人认为读 “深”的读物乏味无趣,读“浅 ”的读物轻松有趣;四是达到目的即可,只要了解到自己所需的一部分信息已满足,其他内容则视而不见。
(三)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差,能力下降。
网络信息内容丰富,跳跃性强,加上一些低级趣味的网络资源不时挑战着大学生的神经,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态越来越浮躁,无法选择和鉴别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而使阅读处于表面浅尝辄止的状态,也影响了对信息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网络信息以声光电影像直接充斥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随着阅读时间增长,大学生慢慢会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无法将信息形成系统的逻辑体系,必然造成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据调查仅有约 25%的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电子书或电子期刊进行阅读,并且能够深入思考或进行资源的整合与深加工处理。约75%的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强,主观上存在阅读的惰性以及从众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其阅读的计划性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网络信息行为成为信息行为主体。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快捷性、移动性等特点,只要拥有数字化阅读载体和服务器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大学生都可以查找所需信息资源。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终日与网络为伴,上网成了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大学课堂上的计往往出现一种怪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经思考,纷纷拿出手机 “百度 ”,然后把答案直接念给老师听,这种依赖已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总的来说,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时,整体上是希望快速、便捷的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因此在查寻信息时匆匆忙忙,较少注重信息的质量,也没有对信息作细致 、深入的分析,当然这也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
三、基于大学生信息行为特征的高校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广大教职工生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秉承 “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理念,认真分析读者信息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使其服务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针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图书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能力。
利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需要一定技巧,大学生在查寻引擎查寻的技巧不够是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能力不高的一个突出表现。在互联网上,很多网站也提供有关资料查寻的功能,但这些查寻引擎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学生还不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些查寻引擎来为自己获取有关的知识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管理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应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以提高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服务时的效率,满足其特定的信息需求,如:分别针对新生、研究生、教工及科研人员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讲座和培训,提高网络知识利用率,加强其信息服务。还应开展用户信息素养及信息道德教育,信息素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在面对信息超载时,判断其中的权威与可用性的能力。信息传播科技使得信息抄袭及信息产权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教育学生,在道德面上养成对信息产权的尊重,信息素养课程中纳入信息伦理议题的讨论亦有其必要性。
(二)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专业化信息咨询服务。
要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满足大学生越来越精细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使大学生能快捷、便利地查到分布于所需的各类型资源。针对不同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不同专业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图书馆应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及时将相关信息资源或检索结果直接推送到用户桌面,同时,应针对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积极开拓信息增值服务。开展信息分析与预测,根据已有数据、信息进行知识挖掘,实现知识发现。要利用网络做好数字化参考服务。数字化参考咨询是采用电子方式如 e-mail、电子公告板等来进行的网上用户提问和咨询专家解答。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量增加,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增多,信息服务质量和模式的要求提高。这种情况下,需要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并延长服务时间,保证知识的广泛利用。
(三)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网络阅读能力。
高校图书馆首先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气息浓郁 、界面简洁、功能清晰、体验良好 、图文并茂、操作简单、方便下载、适宜阅读的网络阅读空间来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网络阅读效果。其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创建健康有序的网络阅读环境。通过多种手段对大学生开展在线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告知他们如何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等,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下,必然会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访问量。同时,图书馆应采取各种形式的阅读激励机制,让大学生都自觉自愿参与到网络阅读的学习中而且通过学习收获知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阅读的根本目的。
[1]陈梅,黄丽霞.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79-81.
[2]衣春霞.论信息时代高校数字化阅读的问题与引导策略[J].图书馆研究,2013(6):61―64.
网络经济的四大特征
笔者认为,从目前的网络经济发展中,可以把握以下几个特性:
1、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这表明网络经济正在形成,虽然目前还不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建造未来的经济。
2、网络经济不是一种行业经济。很多人将信息产业归于第四产业,但是从网络经济对人类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已经超越行业经济的概念,它不属于工业社会中的经济范畴。
3、网络经济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经济产物。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等因素,它是技术诱发的在人类以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是又是所有智慧的人类所没有预测到的,无论是从古代圣哲的训导还是宗教中的天堂,抑或是空想主义者的睿智,还是当今预测学家的智慧,都不曾真正预测到网络和技术对人类的深刻影响。
4、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的问世对传统的经济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它的交易规则、理论基础、价值规律和产品的分配特点等等对于传统的工农业时代的经济学变化很大。
网络经济的爆发性
从形成特点来看,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网络经济从问世以来的短短几年内,就充分体现了它的爆发式特点,这个特点包含六个方面:
1)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也就是说终端与信息源之间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换量巨大,信息量的巨增缩小了时间上的差距,使信息快速传播,“今天,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的标准光纤,一秒钟可以传输相当于超过九万卷大百科全书的信息。”
2)全球的信息急剧增加和信息流动更为丰富与频繁,全球范围也出现了爆发性的网络潮;
3)使用人数爆发式地增加,这种爆发式增加并引发极大的群体效应,世界上有约4亿人7年前从未听说互联网,到今天已经通过它来查询信息,发电子邮件和进行网上商业活动,不只是如此,它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4)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
5)从事网络经济淘金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和股价的爆发式增长程度。
6)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从事网络的企业和个人迅速积聚起来,从股市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产生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快速、低廉的复制能力(Copy Ability),这里包括信息的可无限制复制性、技术的复制、行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等。低成本的复制,是信息技术能力快速发展和迅速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根本因素。它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中财富增长规律。同时网络上还具一个现象,就是聚集现象。这里面包括资本、人才和信息技术的聚集现象,在网络生产企业中的“规模”现象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现在网络在资本、人才和信息技术上有一种吸盘动力,将这四个因素都汇聚在一起,诱发了网络企业的财富急剧扩张。
然而,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一个因特网络,给予了网络经济的运作平台,网络经济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开,然而经济学家却还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那怕是粗浅的研讨!这便是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意义与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实证调研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个前言与五部分内容,前言是对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约定与说明;第一部分“世纪之交:互联网引致网络经济”;第二部分“石破天惊:互联网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联共享:认识网络经济新本质”;第四部分“论道经邦:点解网络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对应措施”;第五部分“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
“互联网”、“网络”概念,无疑是世纪之交的第一关键词。迄今为止,互联网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种事件无法比拟的。它是空间拓展远远超越时间的一个典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跻身于世界第二网络大国。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刹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网络如此快捷地结缘经济,新的网络经济现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如此快捷地被创造出来。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2000年美国在这一年就上升22%。这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挑战与机会。尽管经历了世纪之初网络经济的“寒夜”,但如今网络经济的辉煌再次闪耀。
网络经济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国际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那么它究竟给予我们何等昭示?第一,互联网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大体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理解网络的神奇: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第二,基于这样的特征,它最终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它曾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而今经历了重新融合后的网络经济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第三,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互联网络及其网络经济,之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产业革命事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透视它震撼全球的影响力:一是它的影响广度,它几乎布线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二是它的影响深度,它在微观上改变着人类行为各个方面,在宏观上改变着现行社会体制、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三是它的影响速度;四是它的影响长久度。第四,基于当代计算机、光缆通讯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产业革命,它事实上已经构成第三次产业的科技基础。几乎可以说,正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形成,使得自上个世纪初叶出现的三次产业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预料,扎根于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前程似锦。第五,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服务社会。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社会,那么互联网产生的则是信息服务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
正是互联网产生的上述革命性意义,它给予了互联网络下的新经济获得新的本质,或者说发生着本质性嬗变。第一,一种崭新的网络企业诞生。所谓网络企业,是互联于因特网络中的各类企业,是由于网络经济拉动起来的企业系统。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企业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网络企业为基础迅速形成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由于互联网的特征而有力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网络企业的诞生,大量网上经济活动的涌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经济”现象。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生的经济行为以及网络的上游、下游经济活动。第三,比之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具有如下新的本质:它是人本经济,它是和谐经济,它是可持续经济,它是低成本经济,它是互惠经济,它是一体化经济。第四,在这个新兴的经济体系中,智慧资本、知识资本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点在于智慧劳动。第五,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上,体现不出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民族、区域、地位、性别、身份、年龄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时空界限,将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简化为人们能力的差别,简化为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差别。这便为劳动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无拘无束的时空,就是说,劳动者迈向自主劳动的路途坦荡。第六,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打造出新的经济机制,而且最终会形成一整套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机制系统。
基于以上对互联网及其引致的网络经济的探讨,我们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很多,处境也是十分困难的。本研究论文中,作者对其中最为紧要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或者政策建议。第一,作者告诫,网络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想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带来的损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需也必须介入了。必须制定给网络经济基础产业中的每一块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来调节网络经济丰厚利润与赶超利润的分配。第二,针对我国大批网络企业不能赢利的根源,作者强调,网络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关键,为此建议:对信息、网络产品要区别对待。软件、专用信息、经过研究加工过的信息,必须将其产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给出产品的边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独有性。而对公众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产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强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众信息为平台,提高点击率即赢得人气后,再以广告销售、网上产品销售为盈利点。第三,互联网经济决不是一个产业的“专利”,不是技术的副产品,更不是个别产业部门的特权。互联网将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因为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网络经济必须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只有当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了,网络经济才找到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四,虽然网络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但决不能忽视自身的创新,而且网络经济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第五,作者还对新近发表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若干重要数据进行了解读,并藉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加快农村与西部互联网络的发展,政策要倾斜;对.CN域名的开发战略要再认识;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加强研究投入;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深度;网络企业要以诚信取胜。
另外,作者对网络经济引发的对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问题的挑战,给予了经济学的诠释与回应。面对网络经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显得力所不逮,应当与时俱进地吸收西方经济学与其它科学的方法;知识、信息商品的出现,是对传统商品理论的补充与拓展;同时,也引起了对传统使用价值的补充与拓展;网络经济的出现,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种种挑战都未能动摇这一理论的真理性;智慧资本、知识资本作为一种资本的新“品种”,丰富了资本理论;由于网络经济的调整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新机制的形成,已经构成对传统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的挑战,所以必须发展原有理论;在分配理论上,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为分配的多元化创造了经济基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与迅速普及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网络经济学也确实带来了经济生活的新气象。一方面是传统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新的经济事实,另一方面是对传统经济学研究对象本身的重定义。这里将着重分析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系统的重新界定及其相关理论模型的试研究。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对系统的范围界定是系统研究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在以前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多是将区域与一定的空间地理范围相联系的,对一定区域的范围总将之明确界定于一个二维的地理坐标中。“任何区域都是点、线、面不同区位形式结合而成的地理实体,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客观上存在的范围界限”,“既然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必须落实在一定的区域上,那么从空间地域的角度来分析、考察经济活动,就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的根本出发点”。其实,传统的基于地理边界为依据的区域经济系统划分方法是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相联系的。资源流动成本成为影响区域边界划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工业化之前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还是工业化后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中,都存在资源流动成本较大这一区域经济学必须面临的问题。
然而经济系统的边界是随着经济系统本身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活动联系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延伸的。一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系统理论为研究客观世界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框架。对任何事物进行研究,总可以把被研究的对象同与该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对象区别开来。可以把被研究的对象叫做一个系统。人们关心的是被研究对象的状态,这与外界环境有关。所谓外界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因素或对象。外界环境作用于系统的影响叫输入,系统作用于外界的影响叫输出。对区域经济系统来说,随着地区间贸易和地区间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增长,区域经济系统所接受的输入日渐多元化、动态化,同时,对区域经济系统的输出来说,亦是如此。这时,虽然区域经济系统仍然可界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但是随着其触角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对其范围的界定也将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化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出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空间,网络经济或信息经济扑面而来。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形式在本质上是国际性的,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法避免的。此时这种以所谓虚拟化的信息技术空间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将对传统区域经济学边界的划分产生巨大的冲击。因为知识或信息是网络经济的核心,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空间里,知识或信息这种资源的流动成本可以足够的小(这正是互联网本身魅力之所在),这时对该系统范围的界定就不再以传统生产要素(如土地)的流动成本为主要依据而转向了信息技术空间之本身,新的边界划分依据就更多地转向了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网络技术规则与标准等。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区域边界的模糊化与动态化,因为这种所谓虚拟化的信息技术空间既可以与基于地理的实体空间相重叠,又可以完全游历于地理空间之外,而且,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边界又是随着系统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上,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学的三个理论基石也将蒙受明显的冲击。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界定问题必须建立在以下原则基础上:(1)区域经济的界定应该与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符合。(2)在网络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区域经济的边界将呈现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3)在一定的阶段里,区域经济的边界将从原来一元的地理边界演变为地理、语言、文化、网络技术规则与标准等等多元要素所决定的边界。
对区域经济系统的数学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络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区域经济的边界将呈现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建立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的系统模型。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对于被研究的系统来说,人们关心的是其状态,这与外界环境有关。所谓外界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因素或对象。外界环境作用于系统的影响叫输入,系统作用于外界的影响叫输出。一些小的系统可以耦合成一个大系统,一个复杂系统也可以分解为一些小的系统,或叫子系统。对一个大系统来说,构成它的各个小系统之间的输出、输入可以是其本身状态的内容。模糊系统是由模糊现象引起的不确定性系统。一般来说,模糊系统也是复杂过程的一种近似表示方法,该过程本身可能不一定是模糊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演化正是符合这一特征。目前,对模糊系统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形式化的,既将模糊系统看作是非确定性系统的推广。另一种是模糊系统的语言方法,即认为模糊系统是模糊逻辑命题的一种语言描述。这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先从对确定性系统和非确定性体统的描述开始。
确定性系统
确定性系统可以表示为:
T={X,U,Y,α,β}
其中X――状态空间(状态集,x∈X是系统状态空间的一个点);
U――输入空间(输入集);
Y――输出空间(输出集);
α――状态转移函数(动态映射),在确定性系统中,一定的输入作用在一定的状态上便产生一个确定的新状态,它表现为如下的映射:
α:X×UX
Xt+1=α(Xt,Ut)
β――输出函数(输出映射),在确定性系统中,一定的状态决定一定的输出,它表现为如下的映射:
β:XY
Yt=β(Xt)
非确定性系统
相应地非确定性系统可以同样地表示为:T={X,U,Y,α,β}
不过,此时
α:X×UP(X);(P(X)表示X的一切子集的集合)
Xt+1∈α(Xt,Ut)
如前所述,所谓系统是非确定性的是指对于某一个状态Xt,下一个状态Xt+1不能由Xt和Ut唯一地决定。因此,该定义意味着下一个状态Xt+1含于X上的子集α(Xt,Ut)。
对输出来说,也是如此:
β:XP(Y);(P(Y)表示Y的一切子集的集合)
Yt∈β(xt)
确定性系统和非确定性系统图示:
模糊系统
虽然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变迁过程本身并不是模糊的,但是随着地区间贸易、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区域经济系统呈现出了复杂的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而且此时该系统的不确定性不仅有因果率破损造成的客观不确定性,而且有网络经济环境下明显的主观不确定性特征。因此,模糊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系统描述的数学模型之一。其形式如下:
A={X,U,Y;F,G}
其中:F:X×UF(X);模糊动态映射
G:X×UF(Y);模糊输出函数
用通常系统理论的方法,状态方程可写为:
Xt+1=F(Xt,Ut)
Ut∈F(U),Xt,Xt+1∈F(X)
其中Xt,Xt+1为时刻t,t+1的模糊状态,Ut为时刻t的模糊输入。同样输出方程为:Yt=G(xt)
Xt∈F(X),Yt∈F(Y)
其中Yt为t时刻的模糊输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的系统中Xt,Ut,Yt是不同的向量,在模糊系统中则各为X,U,Y上的模糊集合。
有记忆的模糊系统
对于一个模糊系统,它在t时刻的输出Yt,及下一时刻的状态Xt+1,不仅倚赖于当时的输入Ut,也倚赖于当时的状态Xt,则称此系统为有记忆的模糊系统。
当时刻t的输入Ut及状态Xt均非模糊时,有记忆的模糊系统可以用如下的状态方程表示其特征:
其中 Xt+1=F(Xt,Ut)
Yt=G(Xt,Ut)
F:F(X×U)F(X)
G:F(X×U)F(Y)
当t时刻的状态为模糊时,上面表示有记忆模糊系统特征的状态方程可简单表示为:
Xt+1=F0(Xt,Ut)
Yt=G0(Xt,Ut)
当t时刻的状态为模糊、输入也是模糊的时候,其状态方程可简单表示为:
Xt+1=F00(Xt,Ut)
Yt=G00(Xt,Ut)
上面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演变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属于有记忆的模糊系统,因此,上面的几种模型分析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分析都是有用的。
分解定理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
设模糊子集为A,论域U上的全体模糊子集所构成的类为F(U),则分解定理可描述为:设A∈F(U),则对 u∈U,
有μA(u)=∨[λ∧XAλ(u)]
其中:
μA(u)为隶属函数,XAλ为Aλ的特征函数。
分解定理可简单表达为:A=∪λAλ
λAλ是模糊子集,其隶属函数是:
λ当μ∈Aλ
0当μ∈Aλ
分解定理的直观图解
分解定理是联系普通集和模糊集的桥梁,通过它可以把模糊集论中的问题转化为普通集论中的问题。区域经济系统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其输出、输入以及系统状态本身都变得动态化、模糊化了。通过对分解定理的论述,可以看出,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输出、输入以及系统状态的研究,可以用λ截集的方法将之明确化起来。这就为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系统分析(诸如将之分为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科技子系统、文化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地区间贸易、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地区间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发展与运用,尤其是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不仅使传统经济学不断面临着新的经济现象,而且传统经济学的许多研究对象也在经历者演化与变迁。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本身来说,亦是如此。模糊系统理论的引入,将对日益动态化、模糊化的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模糊数学中成熟的分解定理的引入又为我们深入、具体分析该系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1.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28-29
2.张慧霞,区域经济研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经济问题,2000,(3):10-11
3.付晓东,对区域经济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经济地理,2000,20(1):31-32
4.(美)爱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6-8
5. Miller, Roger Leroy. Economics toda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1998, 345-346
6. Stephen J. Kobrin. Territoriality and the governance of cyberspa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1,(4):687-704
7.(日)浅居喜代治著、赵汝怀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9月,73-75
但是人们愈来愈感觉到,网络经济不象是空穴来风。经济以及糊口的现代时速已经经到了令理论以及学术钻研跟不上脚步的程度。而现代人对于新技术新思惟新概念的吸收如斯之快,以致于历史的视角常常被那些斑驳陆离哗众取宠的新语言新观念所蒙蔽。在这类情况下,如果经济学或者广义的经济分析界,继续悉听股评家简单地从网络股演绎网络经济,或者者听凭IT精英使用技术密钥开解新经济之锁,那末恐怕就再也不是1种深沉,而是1种怠惰了。
历史的观念:演化以及立异 现代人有1句流行语: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句话反应了技术变革及其对于社会经济、传统文化以及道德观念的迅猛冲击。如果不能用历史的目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变化,就很容易由于近视而隐约。无论社会以及经济如何变化,它们都将会1如既往,继续体现并树立在咱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面对于网络新经济,咱们深信,只有从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化中,并且运用从这类演化中提炼出来的那些经济学思想,才能够对于新经济形态或者新经济现象做出科学而公道的解释。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初版叙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1个自然历史进程。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开山祖师马歇尔也曾经形象地借用“自然界不能奔腾”这句格言,来表述经济进化是渐进的。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以及明天。人类发展进程中的1切立异,老是不能离开已经有文明提供的基础。只有那些真正推进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演进的立异以及变革,才拥有革命的历史的意义。因而,当咱们处在新旧经济时期交壤区,探索如何在网络社会中生存以及发展的时候,不得不抱有这类历史的观念。
210世纪对于社会经济形态演化进行了深刻考察且拥有盛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取得者,美国人性格拉斯·诺思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两个首要因素是技术立异以及轨制立异,经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变迁以及轨制变迁的进程。网络经济作为1种新经济形态,其实不是单纯的电子技术革新。互联网技术及其对于经济糊口的深入影响,也不是简单的“触网”。必需从社会演化以及经济流动的公道性中追求对于网络经济的全面理解。
经济社会历史演化的启示 人类经济流动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物资(广义的物资包含能量与信息)变换流动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利益交流流动。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资瓜葛表现为出产力状态、出产方式和科学技术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瓜葛则表现为产权瓜葛、企业轨制和利益体系。人类的这类2重交流流动使经济社会拥有普遍的2重性:1方面,它拥有自然、物资、科学技术所拥有的1切属性;另外一方面,它又拥有社会、精神、人文人际瓜葛体系所拥有的1切属性。这2重属性,在经济社会演进的每一1个进程中,都是交织在1起相互关联共同产生作用的。
依据人类交流流动以及交流方式的变迁,经济学家把经济社会的历史演进大致划分为几种社会形态,例如自然经济以及商品经济,并前瞻性地描写未来经济的结构以及形态。下表主要从技术基础、出产以及交流的方式,和财产轨制等方面,概括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化。
当尝试从自然的历史进程来察看网络经济时,经济社会的演化启迪了咱们正确地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思路恰是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些问题是:
(一)网络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1种新形态,仍是象征着经济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二)互联网成为新兴产业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扩大,是呈现“网络经济”概念的直接缘由,这类经济形态演化的深层缘由又是甚么?
(三)现代市场经济是发达的交流经济,但是不管交流的规模怎么扩展,也没法消化日趋膨胀的产品供给,因而现代经济1直在追求提高市场效力的法子以及手腕。互联网的经济价值是不是正在于此?
(四)进入壁垒是保护立异利益以及延缓投资边际收益降落的有效屏障,如果信息同享技术偏向于解除进入壁垒,那末,网络经济是否增添了整个经济系统的风险?
(五)如果在信息时期以及知识经济中,同等以及机会的独一障碍是资本及其所有权,那末网络经济能给咱们提供某种解决的方案吗?
(六)经济变革的规律是,技术立异老是不断把出产力从传统产业中解放出来,并在改造以及完美传统产业的同时,把整个经济社会推动到1个新的历史阶段。因而新经济的发展既取决于传统产业已经经到达的出产力水平,也取决于新兴产业所包括的经济潜力。从这个观点动身,我国具备进入网络经济的前提吗?
网络经济透视:本色以及特征 工业时期所累积的巨大出产力,正被人类用于建设1个斩新的经济社会。二一世纪的主流是:网络技术、网络通讯、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糊口、网络社会、网络世界。
大致从二0世纪七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GDP愈来愈依赖于以电子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流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正象工业革命把九五%的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1样,现在信息革命也把绝大部份从业者从传统制造业中解放出来。风险资本对于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青睐,指引了经济社会的取向。这说明“网络经济”的概念拥有现实的基础。
信息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产业毫不是偶然的。信息在经济流动中的意义,是被经济学疏忽的1个首要方面。从信息的角度看,自然经济因为缺少快捷的交通工具以及通讯手腕,人们没法取得外界的信息,因此既没有交流的渴想,也没有交流的前提。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程看,出产扩张始终遭到市场的限制,而市场又遭到信息的限制。所以1切使信息的搜集、传布以及应用产生革命的流动,都会增进交流的发展。一五世纪末哥伦布新航道的探险以及新大陆的发现,使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海,因此造就了大不列颠的繁华。而把工业技术的立异成果扩大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恰是交通运输体系以及通讯系统的革命。因而可以确定,互联网所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势必带来交流以及市场——体系的又1次革命。网络经济就是这类革命的结果。
人类在发展中1直在追求彼此之间的沟通以及理解,承载信息的媒介恰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发明以及产业化的。但是与现代数字信息媒介相比,传统媒介的发展始终没有超出狭隘的产业界线,其商业利用也至关有限。互联网扭转了1切:一.互联网与旧传媒共同组成庞大的信息网络,为交流以及市场流动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信息同享的理念以及技术撤除了市场进入障碍,因此把交流流动的规模扩展到史无前例的境地。二.电子数字技术不但是信息技术,它还更新了金融手
腕以及信誉体系,为交流行动提供了全新的交易方式以及结算方式,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市场效力。三.原来商品交流的网络是集中型的,以商业中心以及批发商为中心构成辐射型的销售渠道以及配送体系。而互联网络是散布型的,由无数网络结形成鳞次栉比式的网络,所以通过网络所进行的交流流动是并联的系统。网络交流提高了交易的频率以及速度。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交流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网络经济是电子化的现代交流经济,是市场流动的网络化,因而也能够说,网络经济就是网络化的市场经济。
[关键词] 网络经济;竞争;垄断效应;产业组织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2-0139-02
[作者简介] 刘嘉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计算机应用。
(江西 南昌 330038)
20世纪90年代,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市场结构又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假定和前提条件都受到了实践的冲击。传统的经济模式推崇竞争,反对垄断,强调任何市场势力都是对市场效率的偏离。从经济学发展主线可以看出,从过分推崇竞争到逐渐认识垄断,是经济理论逐渐现实化的一种表现。从市场结构的演变看,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是市场结构长期演化的结果,也是市场结构效率提高的内在要求。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基于对垄断效应的再认识,笔者认为我国产业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建立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形成以垄断为主体的市场结构。
一、网络经济中的垄断效应分析
垄断一直是产业组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网络经济下的垄断无论在成因、特征还是效应方面都明显区别于传统经济下的垄断。因此,剖析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不仅有助于认识网络经济的本质,而且有助于理解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运行规则和市场结构。
(一)网络经济中形成了“赢者通吃”特有的垄断形式。拥有技术竞争优势的企业,由于正反馈机制的调节作用,占有“赢者通吃”的市场,而劣势企业很快失去市场份额。这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技术竞争效果,增强了网络经济中企业的市场垄断效应。在传统产业里,传统产品可以由不同层面的技术来生产,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而对于信息产品来说,更先进的技术总能以更低的价格很快占领市场,落后技术很快被淘汰。信息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决定谁掌握了为市场所接受的先进技术,谁就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再者,信息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只能容忍一种技术的存在。这就更有利于先期进入或占有技术优势的强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他后来进入者的竞争难度,从而强化了“赢者通吃”的垄断优势。
(二)网络经济的系统性和互补性,强化了网络经济的外部性。在网络经济中,存在着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即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人数越多,消费者从中得到的价值越大。按照此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的平方。这说明网络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网络的价值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规模,更取决于网络用户,这就形成了网络的外部性特征。在网络外部性作用下,信息产品一旦拥有了足够大的顾客基础,市场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当然,在未达到消费者的临界容量之前,产品定价往往高于边际成本。这种需求方的规模经济不同于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成本下降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它具有通过大量的消费和使用才能构成规模化的特征,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经济。
(三)网络经济的边际成本递减与边际收益递增强化了规模经济性。传统经济是由物质变量决定的,由于物质禀赋是稀缺的,并具有不可重复使用的性质,所以成本约束使规模经济的有效范围受到限制,即合理的经济规模是有限的,超过这一限度,成本约束就会使得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递减出现停滞。在网络经济下,企业生产的主要是信息技术产品,这类产品普遍具有共享性、外溢性、扩散性的特征,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存在特殊的成本结构。它们大多数在前期研究中需要大量的开发投人,意味着生产第一件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昂,而再生产成本即复制成本很低。且信息产品不存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这就使得信息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甚至趋于零。规模经济的区间趋向于无穷大,从而使其边际收益处于递增区域。
(四)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结构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网络经济下,企业用不断创新追求一定时期的经营垄断。企业把新思想、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去占领和扩大市场,最终达到攫取垄断利润的目的。但继起的创新又使持久的垄断永不可能出现。创新对垄断的这种正反作用,使得创新的频率不断加快,新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不断出现。所以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即使处于垄断地位,也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创造性地毁灭自己,否则就会遭到被别人创造性毁灭的命运。一般说来,在技术创新频率较高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越是集中在少数企业甚至个别企业身上,就越形成垄断,少数企业或个别企业就越容易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反之,技术创新越呈发散型,处于垄断地位上的企业更换频率就越快。垄断与竞争在网络经济中的结合,就形成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结构。
(五)垄断结构更易实现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根据经济学理论,只要企业运营形成固定成本或沉淀成本,生产活动就具备“不可任意分割”和“附加利益效应”等特征,生产要素在合理匹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协同作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决定着企业生产的“最佳规模”范围,固定成本越大,企业规模经济范围越广。夏基和鲍摩尔等提出的成本函数的部分可加性概念使超出仅用规模经济理论所能够解释的厂商规模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为不完全竞争均衡市场的效率增进功能提供了扩展的理论诠释。因此,真实经济世界中的行业集中度提高是规模经济规律和成本函数的部分可加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资源配置效率的体现,绩效决定着市场结构,而不是相反。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是信息,信息产业的特点是早期投人即固定成本或沉淀成本巨大,而信息制造、使用和销售具有可重复性,信息的复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能重复销售和重复使用,也就是说信息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且规模经济的区间不受物质元素的限制趋向于无穷大,这就使得网络经济下,垄断市场更易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信息技术之间的相容性,在同一种技术平台上,可以开发数种信息产品,这就使得网络经济下更易实现范围经济。
(六)垄断市场结构可以避免社会福利损失。传统产业组织认为,任何垄断市场结构,都将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其评判标准是“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化。依据威廉姆森的模型,垄断一方面会带来经济效益,由于存在规模经济,企业通过兼并等行为会造成边际成本下降,这种成本节省应带来效率的增长,对消费者有利,而垄断的代价是企业垄断力量的增强,对消费者不利。垄断的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方向相反的效果的总和,是否对消费者有利要视情况而定。在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不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所以价格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已不重要了。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是需求创造,它受制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只有不断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导向的新产品,才能刺激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欲望,增加需求量。而这种创造,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不断的创新力,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形成经济垄断力量。这种经济垄断是凭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所形成的,是在满足消费者潜在欲望即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它本身意味着市场的高效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垄断不仅没有造成消费者利益的损失,反而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如前所述,在网络经济时代,价格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价格持续走低是一个必然趋势。经济权利已经逐渐由生产者转向了消费者,垄断企业必须实施“客户导向”战略,在质量、品牌、服务等方面迎合客户的需求。总之,客户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消费者的确立,垄断完全有可能降低总福利损失而加大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减少传统意义上垄断的弊病。
二、网络经济中的垄断效应对调整产业组织政策的启示
总体来说,在经济网络化时代,垄断具备了不同于传统经济时代的一系列新的特征,垄断推动而不是阻碍技术进步,促进而不是排斥竞争,提高而不是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垄断结构并不必然导致垄断行为。所以,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垄断。对垄断的认识应回到特纳的观点:“实际上,就起源和运动来讲,垄断与竞争一样,原来就属于市场经济范畴,二者如同哲学上所讲的静止和运动的关系,垄断只是绝对运动的竞争中的一个个相对静止点,不含垄断因素的竞争和不带竞争因素的垄断从来就是不存在的。”市场结构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动态变化的过程,竞争的作用必然导致市场结构转向垄断。
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就必须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适时调整我国的产业组织政策。当前,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关键首先是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我国目前的主要问题不是垄断过度,而是集中度过低,规模过小的问题。我国产业组织政策应侧重于支持企业间的兼并、联合、重组,鼓励企业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的垄断性竞争。其次,在网络经济时代要注重企业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协调。一方面,为了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国企业应苦练内功,积极参与国际范围的竞争;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我国企业必须积极切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广泛的产业分工协作。
参考文献:
[1]苗小玲.对网络经济下垄断的解析[J].经济师,2002,(10).
[2]冯丽,李海舰.从竞争范式到垄断范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9).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虚拟经济
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极端及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中,信息的产生于应用占据中心地位。网络经济的主要产业是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高科技产业。与传统的实体货币交形式所不同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交易方式正在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互联网新经济发展下的新型消费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现今社会,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信息进行经济行为的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依托信息技术进行。
一、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如今,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产、教育、通讯、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互联网经济已经发展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正在迸发着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涉及的面较广,主要有互联网广告、网络生产、网络交易、网络游戏的开发与运用以及电子商务等等。
(一)网络广告市场。网络广告是互联网产业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影响范围广,信息量传递数量大,时间持久等优越性注定了互联网广告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增速明显,第一季度网络广告市场份额63.6亿元、第二季度87亿元、第三季度100.5亿元、第四季度105.6亿元,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增长态势。2010年全年网络广告市场格局稳定。
(二)网络游戏市场。目前,中国的网络游戏开发和运用市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网络游戏为先导,其他众多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网络游戏市场成为当下网络交易的主要消费对象,众多家网络游戏公司如雨后春笋半涌现,其中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网络游戏市场发展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游戏市场势必能够展现出更大规模的吸引力和创造力。
(三)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新技术拜托了传统商务形式中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也扩展了商务交易的范围和空间。电子商务逐步扩大到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四)网络购物市场。2010年网络购物所创造的成交额数目可观,前三个季度网络购物市场交易总额吻别为1005.6亿元、1104亿元、12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4%、96.1%、和84.5%,网络购物的发展速度在稳步上升的同时也放低了发展的速度,以便于提升发展的质量。目前,互联网购物平台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消费领域的一场革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网络购物,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网络购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譬如网络诈骗、相关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以及次品充斥市场等。但是互联网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日后的发展中,网络购物势必会进一步查漏补缺,发展的越来越好。
二、信息在网络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作为网络经济的重要载体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对物品和货币的部分替代
(1)对物品的部分替代①直接替代:芯片等全新的信息载体,使物资消耗大大减低,如磁卡代替了金属钥匙,磁盘代替纸张,芯片代替汽车的机械传动装置等。②间接替代:知识替代物质,无形替代有形,软件替代硬件。买家和卖家在网上寻找自己的合作对象,大大减少了信息搜寻的成本;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大大减少了库存和仓储费用。(2)对货币的部分替代。采用电子货币、电子银行,部分替代纸币和金属货币的流通。信用货币进一步取代了纸质货币。
(二)信息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控制
(1)对物流的主导作用。物流的配送费用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和营销的一体化;物流运输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加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企业内部的相互沟通。(2)对货币流的主要作用。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花旗银行董事长曾说:“与货币相关的信息比货币本省更加重要。”随着网络经济的普及,对个人的信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的诚信度像贴在身上的标签一样,跟随他一辈子。信息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替代与控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生产力水平,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
三、网络经济的虚拟性特征
(一)虚拟性的特征
有别于实际地理空间的虚拟空间或虚拟社会。虚拟性的网络平台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创造力,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虚拟性的意义
虚拟空间超越了现实时间和现实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信息,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这样一来,虚拟空间实现的交易大大减少了对空间、资本、资源、仓储和运输的需要;实体性和虚拟性的结合,带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相互关系。
四、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经济在现实生活中造就了“足不出户,货物到家”的便捷条件,在快节奏生活水准的条件之下,节约时间可能是当代社会最受青睐之一。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普及面较为狭窄,相关配置也不是很完善,为了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让网络经济真正造福社会,我们要不断地增加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供应、打破信息垄断、在制度上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信用制度。不断完善互联网经济的相关配套设施。使互联网经济能够更快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发展造福。
参考文献
[1]刘培刚,郑雅琴.互联网的经济学分析.[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当我们在网络经济中信步漫游时,往往会看到一些新奇的景观,它们是传统经济中很少看到甚至根本看不到的,免费就是其中之一。免费的电子信箱、免费的信息内容、免费的软件产品……,各种免费现象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时,人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免费现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怎么会愚蠢到不计成本的地步?免费究竟纯属偶然还是一种必然,厂商怎样才能从免费转向收费?
在2000年以来的网络低潮中,人们往往把亏损归之于免费。似乎只要一收费,厂商立即就能扭亏为盈,彻底摆脱困境,网络经济也能迅速从低迷中复苏,重新走向繁荣。换而言之,在人们看来,免费是网络经济中的异己成份。只有去掉这种异己成份,才能拥有网络经济光辉的未来。对于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经济就是免费经济,这是由网络经济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免费”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免费与网络经济俱生,也将与网络经济俱往。去掉免费,也就去掉了网络经济的一种核心成份,网络经济将会不复存在,或者失去灵魂、徒具形式,只剩下毫无生气的外壳,网络经济的革命性力量将会丧失殆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此基础上进行收费,厂商与网络经济面临的不会是再生,只会是灭亡。
二、“免费经济”的几种类型
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将“免费经济”划分为若干类型,下面仅列出其中的三种。
类型一,边际效用递减。
在网络经济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凡是缺少差别、仅仅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或知识含量较少的产品和服务,其消费体现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现以电子信箱为例。当前很多公司都能提供电子信箱,而且几乎所有的电子信箱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当用户只能拥有一个电子信箱时,其边际效用最高,他愿意为之付出较高的费用,正如人们使用普通的邮局一样。当用户可以拥有2个、3个甚至N个电子信箱时,边际效用就会不断下降。当N趋于无穷大时,边际效用就会为零了。这时,消费者根本不愿意为电子信箱付费,人们只愿意使用免费电子信箱。
在网络经济中,一些知识含量低、缺少个性的产品或服务,在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只能以免费形式出现。厂商要想变免费电子信箱等互联网服务为收费服务,只有唯一的一条道路,那就是为用户提供具有特色的、有差别的电子信箱。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厂商对电子信箱收费就无异于自杀,不但电子信箱的用户会大大减少,人们对该公司网站的关注也会大大减少,该公司提供的其他产品和服务就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困境。
类型二,注意力经济。
新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往往需要免费。网络经济中的产品或服务多为经验产品,不经使用无法判断其质量的高低和性能的好坏。厂商提供的新产品或新服务,有必要以免费的形式出现。由于注意力稀缺,新产品或新服务需要借助于免费,迅速引起人们的兴趣,继而锁定客户,才能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或服务。
类型三,网络效应。
凡是依赖于网络效应的产品或服务,在网络的形成阶段需要免费。在网络经济中,产品或服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所在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效应的强弱,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起着决定性影响。能否构造一个强大的网络,能否形成一个不断增强的正反馈循环,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三、若干结论
对于边际成本为零、同质无差别的产品或服务来说,免费几乎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