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09:38: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道德教育的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68-02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能否胜任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并且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不仅要看其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程度,更需要其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对待工作组织的诚信度等一系列的职业道德素养。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被作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当中的一个重点环节。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教学时间里,教学者总是将职业道德定义为一种知识灌输性质教育,并辅之以实际教学,随之而来出现诸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实际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学过程中相关课堂教育手段与途径相对单一,“职业道德”四字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对此,探索具有可操作性与实际有效性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是解决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加强职业道德行为的训练
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即在职业工作进行过程中,根据职业道德的统一基本规范以及行业间的特殊需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顺序的行为训练以及实际活动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优良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动态行为习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想要通过行为训练取得预想的效果,重点要处理好以下两个环节的任务:
其一,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灵活切实。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少讲那些理论思想内容,应该将更多课堂教学时间应用于对学生的实际职业道德行为训练上。其次,在学院级别的实训处进行相关训练很有必要的。实训处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基础技能、专业知识技能还是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能力训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学生处与学校团委等学生组织,在进行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训练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这些单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多有关联,其工作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除去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各学院、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的日常督促检查,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也十分关键。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学生干部的作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规范其思想道德规范,从而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
其二,实践训练方式要做到新颖实用。职业素养教育训练方式需根据学校实际环境、学生的际情况以及具体职业所需进行具体安排。总体而言,训练方式既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又要本着灵活多样,大胆创新的原则设计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方式。例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及进行实际工作训练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并且发现学生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所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并且随时进行指正,定期对其进行相应有针对性的行为活动训练。又如,在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亲力扮演各种训练任务所规定的职业角色,使其通过亲身体验该角色所存在的社会价值、预期心理以及行为要求,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
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引入
职业道德源自于工作者对于其本职工作的责任心理。很显然,对本职工作的细致了解是实现对其负有充分责任心的有效前提。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针对完成某一项职业活动所包括的各项具体行动以及各项具体行动的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和操作者本身所存在的内部调节机制来进行的设计、操作以及评价这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有目的、系统化的学习模式,在实际任务或者模拟专业环境当中,参与任务设计、操作、检验以及评价职业活动等行动过程,最后获得能够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工作任务的接触,发现问题并且设计处理问题方案,学习到实际的能力技巧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一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根据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对此行为,你有怎样的评价?”“如果你对此提出反对意见,那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坚持这么做,那么你支持自己行为的观点是什么?”等等。此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处的职业环境有着更加细致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对自己的工作富有责任意识,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培养起职业道德素养。
三、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开放,当代大学生主体个性也随之不断地张扬化,价值取向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个性张扬使得他们养成了只有通过实际经历过的事情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认同与内化的思维模式。职业道德教育想要取得实际效率,使得学生由心理至行为的整体教育收到效果,不组织开展各类职业道德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
至于具体的实践活动项目,则可以采取各种新颖易行的活动方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相关职业机构资源进行实际工作环节的参观学习,通过实践参观,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参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相关优秀职业机构的参观考察活动总结出相应的考察报告。该项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工作礼仪等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
又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服务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通过对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为有着相关需求的群众提供一系列无偿的帮助。这种无偿社会服务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变相检验,通过无偿服务不但可以体会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还可以能够充分培养社会责任感。
除此之外,也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集体工作意识与社会奉献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秩序的社会调查走访。调查对象主要为与学生职业相关的一些当地企业机构。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提供调查目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详细要求,其余工作由学生自行完成。这项活动有助于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要想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取得成绩与突破,必须结合实际,除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职业工作进行经验教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者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认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活动过程中逐渐提升高度责任心、诚信待人、与人为善等道德素养,从而逐渐具备起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广庭,周玉甲.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企业文化的探讨[J].大家,2010,(16).
[2]刘尚莲等.构建一个核心、两个阵地、三个途径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框架[J].大家,2011,(1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王作,教育的周期长、收效慢、巩固难,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做出艰苦不懈的努力,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下面就如何加强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清教育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2―15岁,正处于成长危险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主要表现有:一直很听话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无端地对别人发脾气,做事爱我行我素,情绪容易冲动,对父母和老师的说教深为反感甚至仇视别人的管束,行动富于冲动和冒险性,有时非常自信,受到一点寸丁击,又表现为非常的自卑。这种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此期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个体的成长和生理的逐渐成熟,使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但在心理上,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又摆脱不了孩子的习惯和幼稚的行为,由于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容易对说服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发挥德育教育网络的作用,建立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紧紧抓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以学校为龙头,以社会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建设时时、处处、事事关心未成年人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层层设防,重点监控,不留管理“真空”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对于初中学生尤其如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以学校为中心、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要任务,以被动接受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所以,学校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制定德育工作的长期规划,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目前,有许多的家长不懂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子女: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或者溺爱过度,不但超不起好的教育效果,而往往适得其反。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普及科学知识,优化未成年人的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这一点为大家所共识,由于初中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辩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一些腐朽、没落、消极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府部门就要加强社会综治工作力度,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出版市场及网吧的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积极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以规矩定方圆
学校是初中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同龄人是他们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影响其思想变化的主要因素。由学校教育的特点所决定,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以规矩定方圆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学生能够“知而行”,减少行为的盲目性,危害性。同时对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使学生明确叫“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积极引导,共同提高的教育目的。
四、加强理想教育,重视现实行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和家长都充分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又是困扰学生和家长的一个现实问题。美好的理想,要建立在现实行动的基础上,学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学生集会、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人都要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勤奋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要强调做事先做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看得见的行动争取美好理想的实现。
五、营造文明氛围,塑造美好心灵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表现出感性认识能力强而比较缺乏理性。所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以文明、高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去感染,感化学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学校不但要集中精力搞好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要办好图书室、阅览室,要努力改善力、学条件,美化、绿化校园,加强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及时制止乱扔垃圾、说脏话的不文明行为,要努力做到校园干净、整洁、环境优美、预防各种安全事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
1.德育的方法和形式要行之有效不断创新
1.1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喜欢模仿,而当今宣传报道的中学生的好榜样太少了,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树立过去的、遥远的、牺牲的英雄人物,我们更应为他们多标榜一些现在的、身边的、活着的、各个方面的优秀榜样。"模仿"的榜样多了,就会产生一种"从众"效应,从而提升中学生群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模范英雄人物优秀榜样的向往。
1.2社会实践教育。应加强集体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很受中学生欢迎。我们在中学生中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到敬老院、到农村、到企业参加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调查考查活动等,让他们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分子,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1.3重视自我教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主观接受才能产生作用。一味的说教灌输,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鼓励赏识学生。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尊自强意识。以主人翁意识去学习、去生活,去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将道德的要求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积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1.4惩罚教育。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合理惩罚犯错误的学生,不仅使他们认识规范的正确性,而且也给其他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起警示作用。当然惩罚教育不同于体罚,体罚是情绪化的行为,是有损人体健康的违法行为。而正确的惩罚实行的基础是学生和教育者共同的认可,是照章办事的"法治"。惩罚的目的不是"治"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培养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惩罚应是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缺少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2.1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如果父母、师长及其刻意模仿的人们都以身作则,塑造好形象,发挥表率作用,那我们就不必过于再担心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要根据中学生热衷于"追星"的特点,注意发现、总结、推广现实中的好典型,充分运用身边的先进榜样力量,在学生中形成崇尚、学习、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为人师表"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言行规范,教师必须以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和表率作用。
2.2因年龄不同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要根据中学生成长学习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如对初中生,主要应使他们多从切身的小事做起。譬如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国旗,唱国歌要起立;遵守社会秩序,购物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物;拾他人遗失的物品一定要设法归还;在公共场所不袒身露体,不说污言秽语等等,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年后就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容易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及其理论。
3.利用学校德育阵地,全面学校德育思想理念,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大力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在教育中要注意了解今天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改革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出学校思想教育新路子。
在学校教育中要整合学生实际,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的信息,使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农村学校自有农村学校的特点,我们在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时,要根据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快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道德教育的首要前提是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需是提前"超越"自己,事实上,德育教师需要很高的素质,不仅是通过理论性知识去讲"大道理",还要通过自己的德行去感染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强,道德判断具体化、形象化,德育教师的知识性与示范性的统一很重要,与此同时,要掌握丰富的青少年心理知识与进行教育的技能技巧。学校要强化德育队伍,抓好管理队伍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快德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利用家庭教育,加强潜移默化的作用
传统的德育方法包括理论灌输、共性教育、强制说服等,这些方法我们不可否认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一定时期里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新特点的显现,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一)理论灌输
无论是高校思政人员还是学校的文化宣传,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着学校与社会的强加灌输,而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忽略了学生理解的能力,重视范围的扩大,轻视学生在接受时的吸纳度,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难以将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容易形成强烈的抵触及逆反心理,有的艺术专业学生还会出现反教育示范行为问题。
(二)共性教育
重共性、轻个性。虽然目前高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但真正能融入实际教育中的所占比重少之甚少,缺少层次性和个体性。个体教育往往出现在触犯学校行为规范的事件时,思政人员才能进行个别教育,虽然这种个别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自我醒悟,但效果是不可掌控的。学生改掉的只是个别的违规行为,而与道德标准无关。
(三)强制说服
传统的道德教育缺乏明确定位,停留在比较空泛的说服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教师依然成为教育的主导,学生成为被动。学生只能服从接受,不可以反对抵触,强制说服的负面影响也因而显现。
(四)以管代德
艺术专业学生大多行为懒散、约束力不强,因此,思政人员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理管理等常规工作上面,认为管理工作可以统揽一切,忽略了德育教育工作,也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根本改变。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及实践途径
道德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针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校要拓展艺术专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空间
道德教育的成果不能简单从一个行为来评价,而是综合目标的检验。其中,知识水平蕴含道德认知、专业素质强化道德情感、心理健康增强道德意志、实践活动检验道德习惯。
1.知识水平蕴含道德认知。
第一,文化课课堂教学应与文理有所区别。长久以来,无论综合院校还是专业艺术院校,文化课的内容设置大多是一样的评价标准。可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理解理论的能力自然也较文理生差。因此,同难度的课程无法很好掌握,大多数学生会出现“厌学”,不参加文化课学习,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课程难度也应有所降低,接受才能掌握,掌握才能应用。第二,师生平等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艺术专业生不愿意上文化课,这是目前的普遍现象,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课堂的不平等性,教师为了让学生们不缺课,往往采用按照课堂出勤来评定平时成绩,“排座位”“指纹识别”等方式把学生“绑架”到了课堂,教师的权威绝对不可以侵犯,学生被动上课的结果就是课堂睡觉、玩手机来进行“自我反抗”,课堂是以互不尊重为代价的。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吸引学生,可以采用减少理论授课的比重,通过一些当代艺术专业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如模仿、游戏、视频、辩论等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施加影响。
2.专业素质强化道德情感。
第一,强化艺术专业大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责任感。很多艺术专业大学生从小就树立了从事艺术工作的理想,但是对本专业的追求只是为了自我发展,这一点与文理的学生大为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很多艺术专业教师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训练,缺失文化性、人文性,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不是成功的艺术教育。我们要加强艺术教育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认同专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信艺术专业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认知和艺术感受力的能量。第二,形成专业团队式学习模式。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形式也往往是教授与指导的模式,在国外艺术教学中,学生间的互动协作也是激发主动学习的重要形式。课堂上组成的非正式学习小组为完成一项具体任务而建立的正式小组,以及成员固定的长期性学习团队,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鼓励、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获得更多超出知识以外的收获,团队意识与沟通技能的提升将道德教育的被动变为主动。
3.心理健康增强道德意志。
第一,把握心理阵地是德育教育的内在保障。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大中院校教师较为困惑的问题,适应问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大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每学期的学校心理普测呈数量逐年增多,年级群比例逐渐降低趋势。抑郁、焦虑、狂躁等问题的出现也较大程度地影响艺术专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更无从谈及道德教育。因此道德教育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注入生命教育和幸福感内容的引入,帮助学生由内化带动外化。第二,依托网络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力助手。从1987年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开始,中国人进入了网络沟通时代,互联网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大学生是在互联网中成长的一代,互联网发展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渠道。通过QQ、微博、微信、信箱等沟通方式,让学生不用面对教师的威严而真心交流,把不敢说的话说出来,沟通变得再没有障碍,更有利于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
4.实践活动检验道德习惯。
第一,专业技术型实践活动。艺术专业学生大多参加过专业技术提升类活动,如画展、艺术演出等,是艺术专业大学生在日常及假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最为广泛的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专业知识,为德育教育提供实践的机会。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大学生适时加以德育教育,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在承担专业导师角色的同时,还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咨询者,在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其正确地引领,阻止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第二,社会体验型实践活动。艺术专业大学生与社会的链接较文理学生的机会要多,鼓励学生要多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参加社会调查、生产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国家和大学所在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这些社会体验型活动强化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实践中,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找到突破口,帮助学生在社会体验活动中认识自我,体验社会角色、提高辨别正确和错误的道德行为能力,提升道德修养。第三,志愿服务型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型的实践活动是艺术专业大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刚刚入校的大学生尤其喜欢参加志愿服务型的活动,它打破以往由学生会到班级为主的纵向封闭式德育教育体系,多角度、多层面地教育学生。通过丰富的“社服”活动及“三下乡”“西部服务”“支教”“帮孤助残”等活动,巩固和深化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的广阔舞台。学会关怀他人,奉献爱心,在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被先进模范的事迹所感动,在感动中得到升华。第四,创新创业型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在艺术专业大学生占有较大比重“,90后”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尤其更懂得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售卖艺术作品、家居设计装修,驻场演出,成立专业工作室等,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只要有网络平台就可以进行销售,时代为艺术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更多机会,但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挑战。诚信经营、洽谈业务、创新成果原创都是检验学生德育水平的机会,如果处理不好,可能还会违背道德底线及触犯法律。高校教师要针对创业学生进行监督,经常找他们谈心,指导其未来职业规划,鼓励其诚信经营,适时也可以做一些社会调查及反馈,及时纠正不良道德行为,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社会往往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任务归于学校,忽略了家庭这个重要因素。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奇曾指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家庭”。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孩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观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父母“言传身教”中形成的,因此家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1.艺术专业大学生家庭德育的根本任务。
艺术专业大学生较文理学生来说,大多有较强的个性,家长不仅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还要在人际相处、恋爱关系、就业规划等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由中小学阶段的“重智轻德”向“重艺重德”转化,摒弃一些“老实人吃亏“”重要考试可以抄袭”等道德缺失现象。
2.家庭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
关键词:公民道德;培养;方法
公民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反过来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公民道德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期。要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习惯,也要使他们能区分善与恶、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如果错过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最有效、最迅速地进行公民道德培养?笔者于2004年4月和7月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所小学的6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验和访谈测验。
一、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公民道德培养方法的探索
(一)自然环境
环境潜移默化法。小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对他们进行深化教育。问卷结果显示,39.6%的小学生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应该引起人类的注意。43.8%的小学生表示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学生已达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应采取:
(1)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剧《请关注大自然》。让小学生扮演森林中遭受伤害的动植物,并自编台词。让他们知道大自然的痛苦心声。(2)随时进行口头教育。(3)在学校或社区的宣传橱窗内设置环保专栏。(4)维护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5)开展“绿色环保周”活动。(6)带领小学生走出大门,用城市已遭破坏的环境和美好的环境教育他们。(7)买一棵小树苗,和孩子一起种上,定期带孩子去照顾它,让孩子和小树苗一起长大。(8)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看到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会萌发怜爱之心。(9)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曝光破坏环境的人与事。(10)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加大管理力度,尽量不要让小学生看到破坏环境的丑恶现象。(11)组织环保和拯救大自然的志愿活动,吸引小学生参加。
(二)社会环境
1.树立权利意识法。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的教育太过成功,大大忽视了对权利意识的培养。访谈结果显示,29.1%的小学生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不会要求退换。问卷结果显示,平均有78.6%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牺牲自己,取悦他人。为了弥补对权利教育的缺陷,追求权利和义务协调发展,应采取:(1)老师和家长利用媒体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教育小学生。(2)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则,积极维护自我权利。(3)社会上的各因素各尽其职,激起小学生的权利意识。
2.重点时机培养法。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五一”、“十二”;民间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问卷结果显示,在节日或自己的生日时,只有少数小学生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在家里和父母过。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小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社会的相关部门也要多为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对国家、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3.爱国主义教育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问卷结果显示,80.1%的小学生对2002年中国足球出线怀有积极的态度,无论怎样,他们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以此良好状态为基础,应采取:
(1)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带小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2)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活动。(3)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育。例如,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小学生说说祖国好在哪里。(4)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祖国好”专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与秀美。(5)进行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6)利用新近发生的国际大事教育小学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7大精神,进一步教育广大干警遵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努力构建“和谐消防”、“平安消防”,根据支队党委文件精神,结合中队队实际,决定在中队范围内广泛开展一次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现就活动内容,做一下安排:
一、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职业道德及法制宣传教育,目的是帮助广大干警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集体利益。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推进中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干警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行为准则,自觉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约束自己。引导干警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热爱消防、热爱集体,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提高对消防的忠诚度。
二、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1、法制宣传教育内容。以油田普法办公室编写的《中原油田职工违法犯罪案例汇编》为基本学习教材,结合学习《内部控制手册》、《关于严重违反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的处理办法》、《消防支队关于<火警调度>等十二项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同时,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为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组织干警认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中原油田员工道德行为规定》、《中原油田员工文明公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居民道德规范》、《消防支队文明员工达标标准》等。通过组织干警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引导大家掌握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标准,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
结合中队实际情况,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党团活动日,对广大干警进行集中宣传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是组织干警学习有关宣传教育材料,做到自警自省自励。二是组织班组干警讨论,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三是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宣传有关职业道德内容和法律法规。四是选树宣传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教育氛围。
三、活动时间安排和步骤
宣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安排部署阶段(200*年3月7日至3月13日)。这一阶段是活动的起步和筹划阶段。党支部要根据支队的总体部署,对中队的教育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列出学习计划和活动运行大表,制定具体措施。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做好辅导准备。
2、宣传教育阶段(3月14日至4月11日)。党支部要按照活动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要把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穿行,做到生动活泼,易于干警接受。要把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要把学习、宣讲和讨论结合起来,在向干警讲解时,要以案说法,围绕“如何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和提高法制意识”这一主题进行大讨论,通过讨论让干警认清几个问题:“我对消防的忠诚度到底有多大?”“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怎样做到忠诚消防、珍惜岗位?”“违规违纪违法给企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这些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或有过这样的念头?”“面对不法分子自己能否勇敢地站出来、冲上去?”等等。要把组织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使干警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要把教育活动与开展消防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支队凝聚力,提高广大干警的认同感,自觉宣传、维护油田消防的良好形象,勇于同有损油田及支队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总结验收阶段(4月12日至4月30日)。对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首先每个人都要进行书面总结,看自己受到哪些教育,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纠正。党支部要召开干警大会,对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提出要求。
四、几点要求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考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87-02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该课程涵盖内容多,细节烦琐,知识点遍布全书各个章节。考生普遍反映,自己在复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时投入的精力最多,而考试成绩却往往不够理想。复习时感觉自己全都会,进了考场发现自己全都不会,再复习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会哪里不会。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之所以会给考生带来如此之多的困惑,原因如下:
1.教材内容多为背诵性的条例规章,缺少需要花大力气才能理解吃透的“高深”知识,学生在学习该科目时容易产生轻视情绪,许多学生认为不听教师讲解自己也能自学,因而有些学生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有些学生经常缺课,导致在复习时对许多知识点的认识都比较模糊,考试时出错现象普遍。
例:下列选项中,需要缴纳消费税的有( )
A.烟 B.小汽车 C.护发素 D.粮食
答案是AB。 很多考生会把C也选进去。
分析:选C的考生在学习消费税科目时概念不清,混淆了“化妆品”和“洗化用品”的概念(化妆品是消费税科目之一,而洗化用品则不是),因而出错。
2.教材中有些知识点有相似处(相似,而非相同)或者关联点,如果教师在讲解时没有着重指出,或者学生在学习时比较疏忽,则考试时容易出错。
例: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应该( )
A.按需设岗 B.根据单位规模大小而定 C.符合内部牵制制度 D.根据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
答案是AC,很多考生会把ABCD全选上。
分析:
设置会计机构取决于以下要素:
(1)单位规模的大小;
(2)经济业务和财政收支的繁简;
(3)经营管理的要求;
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要求有:
(1)按需设岗;
(2)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
(3)建立岗位责任制;
(4)建立轮岗制度;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对这二者进行比较说明,或者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注意对二者的区分,那么在考试时是很容易出错的。比如考生会做如下分析:如果单位规模大,会计机构就大,会计岗位就多,反之则少,所以应该选B;如果单位管理要求严格,会计工作岗位分工就细,岗位就多,反之就少,所以也应该选D。
3.同其他会计专业的教材一样,《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教材的编写缺少文学性、趣味性,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
针对上述各类问题,大中专院校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该课程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将简单枯燥的条文进行具体化的分类,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例1:按照13%的低税率征收增值税的税目共19个,教材上对此做了如下分类:
①粮食、食用植物油;
②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煤炭制品;
③图书、报纸、杂志;
④饲料、化肥、农药、农机(不包括农机零部件)、农膜。
这19个税目是从业考试的考点之一,但按照教材的分类来学习,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背下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需要教师以相应的技巧指导学生灵活记忆。
方法之一就是重新分门别类,例如可以做如下分类:
①吃的:粮食、食用植物油;
②喝的:自来水、热水;
③住宅:暖气、冷气;
④取暖: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煤炭制品(不是工业煤炭制品);
⑤阅读:图书、报纸、杂志(讲解时可以以“除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得有精神生活需要”来帮助学生记忆);
⑥农业:饲料、化肥、农药、农机(不包括农机零部件)、农膜(我们是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生产,就不会有以上产品的生产)。
面对这样的分类,有学生提出:“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除了吃、喝、住宅、取暖之外,还有穿衣。为什么服装不在低税率范围内?”
对此教师可以作下列解答:“随着时代的变化,服装的时尚风向标也一直在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钱人穿化纤制品服装,没钱的人穿纯棉制品服装。现在则正好相反。昂贵的服装与便宜的服装价格相差极大。因此不能笼统地把服装简单定义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而纳入低税率的范围”。
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不仅解除了学生的疑惑,也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例2:消费税的科目有14个,分别是: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帮助学生记忆这14个科目,同样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
①普通男人:烟、酒及酒精;
②普通女人:化妆品;
③普通生活:鞭炮焰火、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④奢侈生活: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
⑤一般交通: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
2.教学中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特别是国家的时政相关。
在讲授《财政法律制度》一章的“政府采购功能”环节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中央近期开展的反腐举措中,如发现有地方政府购买外国进口车辆作为政府公务用车,有关部门一定会没收该车辆,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请问原因是什么?”(答案:政府采购功能中“保护民族产业一条”――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目前不对外开放,政府采购必须担负保护民族产业的重要职责。)
3.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章节内容的关联性。作为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前后各章节互有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出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学生的记忆。
例1:关于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有一条要求是“符合内部牵制制度”,这时教师应提问学生“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应符合内部牵制制度,这是内部控制哪一条原则?”(答案:制衡性原则。)
例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共分三节,分别是:《预算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教师在讲解这一章之前,可以先对本章进行结构分析,方法如下:
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内容是国家挣钱与花钱依据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内容是国家花钱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三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内容是国家挣来了钱,钱要放在哪儿;国家要花钱,钱从哪儿往外拿。
4.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貌似简单枯燥、甚至容易被学生理解为“废话”的条文,教师应着力指出其核心意义所在。
例1:支付结算的特征之一是“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关于此特征,许多学生的反应说“废话”、“空话”、“没意思”。对此教师应该指出,这一特征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牢记的概念,更是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应履行的工作规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近年来一些大储户为利所诱,办理所谓“阳光贴息”存款导致被骗、巨额资金被不法分子席卷一空的案例告诉学生,只有守法在先,才能寻求法律的保护。守法是进行一切财经工作的首要前提。通过这样的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制和道德教育。
例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之一是自我教育途径,自我教育中包括有“慎微”。教师在讲解“慎微”时,可以举出纳人员的例子。许多刚走出校园的会计专业类的学生在担任出纳之初,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未能及时发现账目中的细小误差,经常在轧账时发现账目金额与库存现金金额之间存在着小于0.10元的差额,一些不愿意费心查账或者怕领导同事耻笑的毕业生会选择遮掩,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最终会造成重大的责任事故。教师在讲解这样的案例时,要教育学生,会计工作不容任何错误,有错要及时上报领导,查原因、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要小看这几分钱的误差,也许这几分将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转折点。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治国”的政策与“齐家”的方法相比较,将条例、条文生活化,加深学生的记忆。
例:国家预算的作用共有3个,分别是:财力保证作用、调节制约作用、反映监督作用。记这3个作用可以和进行个人家庭收支计划的作用相关联,方法如下:
①财力保证作用:只有做好家庭收支计划,才能有盈余,不至于成为“月光族”。
②调节制约作用:如果发现某一段时间家庭收支不平衡特别是钱不够花,就要进行调节,制约相关支出。
③反映监督作用:如果支出严重大于收入,就要查找具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在食物的构成上缺乏自制了。早餐没有选择比较便宜的馒头、油条等,而是每天都要吃高档蛋糕,钱自然就花超了(借此还可以教育学生注意日常支出,例如引导学生尽量喝学校免费的开水,而不是每天去超市购买含糖饮料等)。
虽然《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对枯燥、考点繁多,但任课教师如果能够科学、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完全能够化枯燥为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记忆众多的考点,从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同时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律制度、职业道德的教育,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和表现;是以人体为物质材料,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在时间的流程中以空间艺术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简单的说舞蹈就是对人们生活和情感进行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舞蹈从之前仅仅是娱乐的一部分,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业的学科,已被大多人所认可。但是,直至今日舞蹈却仍然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舞蹈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只是一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工具。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舞蹈专业的舞者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加强对各种科学知识的贮备,用实际行动让那些存有偏见的人们改观。
随着文化的不断沉淀,知识信息量的增多,我逐渐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只有足够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还不够,教学讲究方法,传授需要技巧,下面我阐述我的观点:
一、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
1. 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
由于舞蹈专业对人体训练的高端要求,舞者们往往从小就接受训练,心理的发育也并不完善,在身体的极度痛苦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发生变化,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出现畏惧恐慌状态,甚至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这时,舞蹈的基本功教育就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拥有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大多可以正确的解决学生的恐慌,疏导学生的迷茫,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
2 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
教师用正确的态度教学,合理的表达出自身的意愿与要求,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们会正确的理解教师的初衷,明白教师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心理上,就会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良好,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
3. 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包容学生
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试着真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解决无论是生活方面的疑惑,还是学习上的困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地了解包容学生。
二、能够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1.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教师与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可以判断出学生们正处于怎样阶段的心理特征,接受的能力如何,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舞蹈的教学严重的受到先天条件的影响,这种先天条件包括人体的柔韧度、肌肉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等,这些条件都会影响到课程的安排与进展。并且,在同一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先天条件又各不相同,如何兼顾班级的整体教学进程,如何发挥每个学生特有的优势,如何完善每个学生的不足,这些问题都是舞蹈教师的挑战,而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相信教师们一定都会有许多感慨,心理活动对舞蹈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2. 察觉学生的反馈程度进行方案调整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舞蹈理解与表达的媒介是人类的身体,许多舞蹈要求只是思想上的了解还不够,必须要用身体来达到完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在舞蹈的教学中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面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必须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案,以便随时与学生的反馈情况达到一致。教师必须能够敏锐的察觉出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方案调整。
三、了解舞蹈的真实意义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舞蹈理解与表达的媒介是人类的身体,许多舞蹈要求只是思想上的了解还不够,必须要用身体来达到完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在舞蹈的教学中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面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必须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案,以便随时与学生的反馈情况达到一致。教师必须能够敏锐的察觉出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方案调整。舞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教育者,其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舞蹈艺术能自然而然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更好的满足学生美育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教学目的。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应该对所学舞蹈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通过舞蹈教学来了解整个艺术领域的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舞蹈学生就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鉴赏观念。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