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09:38: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乡村振兴的设想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

第1篇

2014年初,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第一时间到市卫生局调研中医药工作,围绕如何贯彻落实省振兴中医药事业大会精神,提出了我市中医药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一是建立了“中医扁鹊网”。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弘扬扁鹊文化,宣传、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网站已于4月30日正常运营。二是组建“中医扁鹊研究会”。聚集部分文化学者和中医药学者深入挖掘扁鹊行医故事和民间验方,定期召开研讨会,以期达到弘扬扁鹊文化,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弘扬扁鹊文化的目的。目前,已开始相关申报工作。三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市中医院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对县级中医院投资的力度,力争将中医院建设纳入国家或省支持项目;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为所有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中医药专业人才;继续在村级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定《市引进中医药人才规划》,有计划地引进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加强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补充、壮大中医药队伍。市中医院在打造“名科、名医”上下功夫,力争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医名科室和名中医师。五是在市卫生局建立了独立行使管理职能的中医科。按市卫生局要求,在编制尚未完备的基础上,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精神,建立健全我市中医药管理机构,强化我市中医药事业管理职能,形成机构健全、人员配套、权责明晰的中医药管理体系,经市政府批准,2014年7月1日,组建了中医科,机构设置3人。六是积极开展中医药业务服务。以“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并举”为发展思路,多途径提高中医技术水平,深挖潜力,优化医疗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将中医药服务对象由以病人为主拓展到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领域,以传统中医药为特色,开展“三伏贴”、“治未病”等特色疗法,将中医药文化与养生健体、防病治病结合,为患者提供便利有效的康复保健服务。截至6月底,全市中医业务收入617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其中药品收入287万元,同比增长5%。上半年门诊总量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总住院906人,同比增长0.4%。七是强化市中医院的龙头地位。上半年市中医院与省中医药研究所医院建立了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的合作意向。

下半年工作设想

1、加快新中医院建设步伐。市中医院作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承担着中医药科研攻关、中医药服务、建设特色专科和创造品牌带动整体工作的责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中医院现址位于会战中道,批准开放床位100张,属二级甲等中医院。现用综合楼为五层砖混建筑,建筑面积4186㎡,占地6.26亩。设有门诊及辅检科室12个,住院部3个。实际开放床位仅为60多张,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事业的需求,而且市中医院现址已经列入我市“三年大变样”城区改造二期工程;市委、市政府已连续两年将新建市中医院列为我市的大事实事之一。下半年,应在综合考虑城市医疗机构规划的前提下,尽快落实好新址用地。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集中医药人才。市中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低于国家二级以上中医院中医专业人才要达到60%以上的要求。为此,尽快建立中医药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我们计划对取得中医药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直接招录并签订用工合同,并列入事业编;每年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籍考生中,总成绩排在前5名的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考生直接招录,并签订用工合同。三是打造“名科、名医”。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加强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补充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全力培育中医名科室和名中医师。

2、大力弘扬扁鹊文化。继续丰富“扁鹊网站”的内容,扩大网站的影响,加快“中医扁鹊研究会”建设力度。

第2篇

我局接受县安排的“三送”工作任务后,非常重视,局班子专题研究,在业务工作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抽调出一名副职领导专抓“三送”工作,并且选派两名年富力强的干部专职从事“三送”工作,工作组坚持内容与形式、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一、2012年度所做的主要工作

1、广泛宣传、沉下基层,了解民情,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

我局“三送”工作组克服人员紧,业务工作任务重,并且时间上相冲突的矛盾,大年刚过,年宵没出,我局就接到参加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任务,年初八开始培训,2月23日开始就派出6名审计人员赶往龙南县参加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在这种情况下,我局在家人员全部出动,深入村每一家农户,安装联系牌,发放连心册,走访每一户群众,了解所有联系户的家庭成员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探讨产业发展设想;尽管我局近两年业务繁忙,人手紧张,但三送工作从没有松懈,除专职三送干部保证按照要求到职到位外,局其它干部也经常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三送点走访农户,保证了重点联系户每月走访一次以上,非重点联系户每季度走访一次的要求。

与此同时,还召开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确定今年“三送”工作帮抚的重点对象和主要工作任务。经过近一个月时间,除少数全家外出打工的外,基本摸清了村全部524户农户的主要情况,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局还结合全面落实苏区振兴政策、危旧土坏房改造、两个永远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深入各家各户,进行政策宣传,还多次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代表会进行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重点走访交心,使党的各项政策普遍深入人心。村民有事或有了困难第一想到的是三送干部,今年我局“三送”工作站共接访群众来人和电话八十多人次。村民直接到县局来访二十多人次。

2、加快“三送”工作制度和三送工作站硬件建设

我局工工“三送”工作组在深入了解情况后,积极按照县“三送”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并且将今年的工作目标进行了公示,悬挂了“三送”工作站标志牌,配齐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同时将驻村工作队及办公室成员牌、“三送”工作制度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流程图和员牌、“三送”工作服务站工作职责牌全部及时上墙,并广泛向村民宣传,使群众知道。

3、制定全年“三送”工作计划目标,并落实责任

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制定了村2012年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全方位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不使一户符合条件的农户落在政策之外;二是全力支持村小道路建设,不使就学孩子有出行之忧;三是全心帮抚特困农户,不使一户有温饱之忧;四是积极支持引导农户发展高山茶叶、旅游农家乐、高出大米等农产品特色产业。并且责任落实到人。

4、抓实事、求实效、帮民困、解民忧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1)抓实事、求实效

我局克服本身资金紧缺的困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为挂点村解决实际困难,共筹集资金10多万元,其中:投资7.8万元硬化了村小道路674米,周围上学便道1200多米;投资3.5万元硬化断头通组公路330米,另外,为整治村部,修建围墙80多米。

(2)帮民困、解民忧

我局“三送”工作队员克服既有业务工作,又要做好“三送”工作的双重压力,经常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甚至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点,深入农户,帮助困难户申报最低生活补助资金,落实大病救助政策,如村上洞组村民张郁春(优抚对象)患胃癌多年,导致生活困难,驻村“三送”工作组得知后及时与民政部门联系,为其申报落实“关怀救助”政策,每年补助3000元。特别是在四月底由于连续降雨,刮风,部分农户受灾,屋顶瓦面被风刮走,我局“三送”干部及时跟进,深入受灾农户,了解情况、稳定灾民情绪、向上级上报灾情,并且对村内所有八户重点地质灾害农户逐户上门,落实应急预案。

二、2013年的主要工作

1、继续完善村部整治工程,绿化硬化村内道路,改善村部环境。

2、积极帮助种植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以带动更多的农户。

第3篇

围绕完成2020年度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全局再动员再发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紧扣最新脱贫标准和程序,在对象识别、资金投入、政策落实、精准帮扶、脱贫成效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效果。

1.压实单位包村任务,强化单位包村职能。

班子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广泛收集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包村工作制度、分年度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班子成员与村干部召开座谈会,就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探讨。干部职工继续实行脱贫户一季度一走访未脱贫户每月一走访工作机制,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脱贫设想,就如何帮助已脱贫户发展经济,未脱贫户如何脱贫共商计策。

2.落实干部职工包保任务,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排查。

为切实解决帮扶工作单一化,要求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结合走访帮助贫困户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建立互信互助的帮扶关系,随时掌握贫困户家庭信息变化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帮扶措施。6月份,为全面贯彻落实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扶贫开发小组要求,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专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们对包保工作的满意度。

3.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上半年继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协助帮扶村选配好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贫困村积极开展“三变”改革,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5.开展访贫慰问活动,以救助帮扶为辅助措施,进行思想扶贫

一方面以救助帮扶为辅助措施,切实解决贫困户困难。针对不同的类型,对造成贫困的对象落实各项救济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上半年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对包保村的贫困户进行慰问。由帮扶责任人自行捐助,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米、油、春节对联大礼包,深得贫困户的好评。另一方面加强与贫困户沟通,进行思想扶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工作见成效。上半年通过加大力度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与积极性。通过思想教育发动贫困人群积极投身于扶贫工作,通过与各村联合制定的脱贫计划,使更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劳动取得了“公益岗”岗位,稳定脱贫成果。下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将通过加强思想交流谈心,促使其增加脱贫信心与参与务工的热情,使其投入劳动来使自己脱贫。

(二)集中力量,全面开展专项整改活动

对照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县脱贫攻坚“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促攻坚”专项集中行动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工作专项整。自5月初针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通过开展全面、彻底的查找和逐村、逐户、逐项摸底排查,将查找出来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部门与责任人,限定整改时限逐一进行整改,确保全县脱贫质量持续稳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1.设立机制、专项排查。局领导班子按乡镇分小组对全县扶贫“十大工程”双基工作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局综合规划股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交通扶贫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内业等方面进行专项督查,局财务审计股对扶贫资金投入是否到位、扶贫资金拔付支出是否及时等方面要进行自查,确保扶贫资金拔付使用及时精准。

2.查找问题、限时整改。各小组到分包乡镇主要查看内业资料、实地查看扶贫项目工程整体推进情况及扶贫资金拔付使用情况,本着“实地查找、限时整改”的原则,对各小组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限时销号,整改到位。对排查出来的个性、共性问题都切实加以整改。

二、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年初工作计划,扎实推进交通扶贫项目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一)任务及进展情况:

2020年,县交通运输局计划投资2.76亿元,改造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436.49公里。全县实际施工838条,长度436.49公里,涉及20个乡镇(阙店、开发区没有建设任务)。截止2020年6月7日,未招标道路9条28.850公里,占比6.61%;正在招标道路90条53.178公里,占比12.18%;招标完成739条354.462公里,占比81.21%;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118条71.075公里,占比16.28%;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工512条207.167公里,占比47.46%。

(二)存在问题:

1.乡镇间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施工已接近尾声,部分乡镇仍在招标进度,无实质性开工。

2.程序资料报批不及时,完工道路施工资料与进度不同步等。

(三)经验做法与下半年计划

(1)压实目标、全力推进

紧紧围绕年度目标,提前制定工作计划,督促乡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在早、实、快上下功夫。

(2)强化监管、加强调度

为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每个项目在路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施工中都要有技术人员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实现每旬一调度,并将通报发送至县政府和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扶贫工作微信群”中。

(3)严控质量、督促整改

针对农村公路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从材料、施工质量管控抓起,从管理源头抓起,要求项目乡镇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质量风险环节。县交通局定期开展质量巡检,22个乡镇(开发区)全覆盖,针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对照问题,严格整改并反馈结果。

(4)奖优促后、突出考核

年中和年底,按照《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考核办法》进行打分、排名,将畅通工程考核结果纳入县民生部门对乡镇的考核。对先进乡镇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后进乡镇给予通报批评,以此促进工作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4篇

梦想的起点

1993年是改革最激情澎湃的一年,43岁的魏文彬从湖南电视台台长升任湖南广电厅厅长,成为当时湖南最年轻的厅长。

怀着指点江山的激情与梦想的魏文彬,面对的却是湖南广电破旧的办公楼,和500万的“余钱剩米”。但他很快就制定出“12341”的完整改革发展思路。一就是以宣传为中心;二是两个转变,体制上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经营上向产业型转变;三是三件大事,上卫星、建中心、建网络;四是四大任务,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最后就是一个保证,即人才是保证。

在魏文彬的这个严密系统中,最核心的就是产业化,建广电中心、上卫星是产业化的基础和平台,而体制上和经营机制上的改革则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条件,最终目标就是打造广电大产业。这个思路一直贯穿着湖南广电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变。这也是湖南广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

打造东方“好莱坞”

在魏文彬的大产业计划中,打造现代传媒的产业发展平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长沙市东北角的郊区选址后,他第一次就征地近700亩,紧接着又在附近征了1000余亩的商业用地。1700余亩地总价近1个亿,而开发这个偌大的产业区,需要投入几十个亿。此时,湖南广电的账上仅有区区500万元。

为了得到银行的贷款,魏文彬找到时任建行总行行长。被魏文彬振兴中国广电事业的梦想所感动的,派出了一个专门的评估小组,经过评估,魏文彬顺利地得到了1亿元的巨额贷款。

接着魏文彬又通过资本运作和上市融资,基本解决了一直困扰金鹰城建设的资金问题。如今,一个占地2900亩,集广播电视中心、影视拍摄基地、影视会展中心、影视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影视旅游娱乐景区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区已基本建成。

魏文彬用几百万元,撬动了近40亿的资本魔方,实现了湖南广电的超常规发展,在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史上创下奇迹,但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难度与风险也绝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放权”改革

金鹰城的建设只是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平台,湖南广电要实现大产业梦想,关键还在于软件。

早在1991年,刚当上湖南电视台台长的魏文彬就开始着手进行机制改革。1995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成立。经济电视台全新的市场化竞争机制吸引了一批年轻人才,并充分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经济电视台第一年的创收达3200万元,第3年创收就突破了1个亿。

有了经济电视台成功改革的示范,魏文彬顺利地对湖南广电的所有媒体都进行了机制改革。各频道“道长”一律是公开竞聘,除导向、定位和上缴利润三项权力以外,所有权力一律下放,激活了一大批人才。

1998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红遍全国。这一年,湖南广电的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比改革前增加了27.4倍,经营创收也增长了3倍,达到2.5亿元。短短3年内,湖南广电就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电视湘军”也从此而得名。

改革再出发

1999年,湖南广电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高峰,总收入首次突破4亿元。但高峰过后,危机随之而来。

此时,湖南广电拥有7个电视频道,在市场达到饱和之后,各个频道展开了激烈的内斗,广告竞相打折、节目雷同等恶性竞争严重。

2002年,魏文彬开始在湖南广电进行第二轮改革,这次改革的主旨就是整合。把3个同质同构的频道合并,同时成立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和节目营销中心,把广告经营权和电视剧购买权上收。整合的效果立竿见影。2003年,湖南广电总收入翻了一番,达到6.4亿元,湖南广电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在魏文彬的梦想中,5至10年内,把电视湘军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有话语权的大型现代传媒集团。对于魏文彬和电视湘军来说,实现这个梦想的关键,就是能否在第三次改革中,打破现行的行政、官办、事业夹杂不清的系统,建立一套市场的、自由的、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系统。(吴明华)

(摘自《决策》2007年第8期)

袁隆平

上榜理由: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5篇

保护环境卫生倡议书1

 

全校团员青年朋友们:

 

  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校园环境卫生也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因而我们更要珍视它,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

 

  如果我们捡起一张废纸,校园里就会干净几分;如果我们自觉地多走几步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内,而不是随手丢掉,我们的校园就能够保持清洁。这不仅是一种付出,同时也是一种收获,付出的是一粒种子,收获的是满园芬芳。为此,我们向全校的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学校环境卫生的规章制度,并做好义务宣传员和模范的执行者。

 

  2、维护学校的防护板、宣传栏、墙壁等公共设施,不在校园建筑物上和桌凳、树木上乱刻乱涂乱画;

 

  3、坚决不在校外买小摊上的食物;

 

  4、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看到地面上有纸屑、果皮、塑料瓶等,主动捡起来,放在垃圾桶里。

 

  5、礼貌待人,不吸烟,不喝酒,不说粗话,不打架,杜绝一切不良习惯。

 

  各位同学,我们是学校的主人,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做校园环境卫生的小卫士,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

 

  商丘市第一中学团委

 

  xxx年3月4日

 

保护环境卫生倡议书2

 

  亲爱的同学们: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六(2)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XXX

 

  X年X月X日

 

保护环境卫生倡议书3

 

  全市广大居民朋友们:

 

  偃师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拥有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是每一个偃师人的共同愿望。环境卫生是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外名片。目前,全市乡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任重而道远。在全市全面开展“爱护环境 清洁家园”行动,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也是关系民生民利的大事。作为一名偃师人,我们不仅有享受美好生活环境的权利,更有爱护清洁偃师、建设美丽偃师的义务。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助力偃师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卫生,做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在公共场所乱堆乱放、不乱贴乱画。保持家中整洁、庭院干净,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干净无尘,保持公共场所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二、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大扫除。从自我做起,自觉履行清洁、呵护、美化全市环境卫生的责任和义务,踊跃参加“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参与全市卫生大扫除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对路边、沟边、树边和村头、地头等秸秆、垃圾、杂草、枯枝、树叶等进行集中清理,实现村内村外、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干净、整洁、有序。

 

  三、崇尚低碳生活共享绿色未来。冬季取暖尽可能采用集中供暖,或以气代煤、以电代煤。日常生活不能使用散煤或非洁净型煤,自觉做到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秸秆、杂草和垃圾,不乱扔垃圾废物,少使用白色塑料袋,共同抵制露天焚烧行为。

 

  四、主动维护良好的.公共环境。遵守社会公德和村规民约,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不乱排污水,不乱倒垃圾,不乱摆乱放,不乱贴乱画,不私搭乱建,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争当文明居民。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文明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主动劝阻损害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行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身边人,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镇容镇貌、村容村貌,为打好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清洁家园,人人有为!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人人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人人争做环境卫生的监督员,人人争做偃师形象的维护者,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和辛勤付出,把我们的家园妆扮得更加干净、更加整洁、更加有序!

 

  偃师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

 

  20xx年x月

 

第6篇

张金波是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校长,身处普通的县城、平凡的岗位。然而,就在这普通与平凡之中,他创造了一段职教传奇。担任校长13年来,他把一所破落衰败、濒临关闭的学校建设成服务学生、奉献社会、赢得人们高度赞扬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他让许多农村娃接受到好的教育,让弱势群体接受到好的培训,让弱者有技能,让区域得发展。他用自己的大爱与执著,闯出了职业教育的一片天。

破旧立新谋发展,坚忍负重铸师魂

张金波出生在东北农村,从小受做私塾先生的祖父的儒家思想熏陶,养成了仁义忠厚的性格。他聪颖好学,思想进步,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刻苦学习。在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考入原朝阳市师范学校,是当年全乡考学出去仅有的两个人之一。

1997年,39岁的张金波出任建平县职业中专校长。这是一所在当地出了名的差学校。校园面积只有16亩,仅有一座破旧的三层小楼和两排小平房,没有任何实习、实训设备;在校的120多名学生全部是中考落榜者或别无出路者,有的好打架,有的好逃课,无人愿意学习;教职工76人,男教师以打麻将为乐,女教师以织毛衣为荣,无心教学……

在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张金波就遭遇了部分教职工不理解的阵阵嘘声。现任学校机械加工车间主任的李金良回忆说:“那次会上,我是第一个对张校长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听完张校长的讲话,我却被深深感动了,最后一个离开会场。”李金良深情说道,“张校长告诉我们:‘职专教师的个子不比别人矮,学历不比别人低,素质不比别人差,我们没有理由去看别人的白眼,我们有自己的尊严,应该找回自信,赢得社会的尊重!’十几年来,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我,尽管我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我还会用这种精神带领更多的年轻教师继续奋斗。”张金波用一次次饱含激情的讲话打动着职专的每一位教师,实现了教师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用自己的一腔真诚和强烈的责任感打开了工作的局面。

对学校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张金波认识到:学校风气、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张金波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之路。

首先从规范校风校纪入手。为了扭转多年积弊的风气,他坚决实施“硬手腕”管理。对教师,他掀翻过他们聚众喝酒的饭桌,撕碎过女教师正在编织的毛衣。对学生,他组织领导班子和教师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细则。细则规定:每名学生入校时都有100分的基准分,表现优秀会加分,犯了错误就扣分。

他坚持秉公办事,坚决不送人情。“硬手腕”管理让他得罪了很多人。被处分的教师在他的办公室肆无忌惮地怒骂时,他毫不让步,坚持原则;堂弟严重违纪被学校开除,叔叔拍桌痛骂他时,他默不作声,强忍泪水;被开除的街头混混到家里砸玻璃、撕衣服时,他面无惧色,正气凛然……久而久之,张金波的公正无畏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教师逐渐重视教学研究,学生逐渐懂得刻苦学习,街头混混逐渐远离校园,团结向上的学校风气逐渐形成。

有了良好的校风作基础,张金波开始大手笔规划学校建设。他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在当时学校账面没有一分钱结余的条件下,大胆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全省一流学校的设想。为了解决土地和资金问题,他不分昼夜,东奔西跑,绞尽脑汁。与县长倾谈、去市里谈想法、到省里表决心,最大限度争取政府支持。与开发商软磨硬泡、坦诚协商,争取开发商垫付建筑款。为保证建筑质量和如期完工,他又把自己交给了工地,无论晴天雨夜,始终坚守在建设一线。

2005年,亮丽的新校园展现在人们面前: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48个专业实习、实训室和4个实训车间宽敞明亮,1700多台套、总价值超过2300万元的精良实训设备排列整齐。当全校师生欢天喜地搬入新校园时,却看到张校长脚步蹒跚、头发花白。他们也由此了解了新校园建成背后张金波的艰辛付出,更加敬重这位辛苦为校的好校长。学校整体搬迁后,张金波仍然坚持带病上班,硬是用短短的一年时间,将学校建成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使学校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良好教学的保证。张金波刚来时,学校教师人心涣散、待遇差、流动性大。学校的语文教师王英杰回忆道:“那时学校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也不好。同时进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没有在讲台上站几天就失望地离开了,我的内心也经常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在这所学校是否会有发展。”张金波用心了解教师们的处境,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注重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教师、凝聚人心。“张校长总会用坚定的语调让我们看到希望,他为我们描绘职业教育的美好蓝图,为我们勾勒学校的美好未来。看到他为建设职教中心辛苦奔波,看到他为了兑现承诺顶着压力、顶着债务,看到他月月日日把自己交给学校,我们就会肃然起敬、心怀感动。跟着这样实干而平易近人的好校长,学校怎么能没未来?年轻人怎么能没发展?张校长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才不会辜负这样一位好校长。” 王英杰的话说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就这样,张金波用强大的精神凝聚出一个忠诚的教师队伍。

质量兴校靠管理,品牌强校抓特色

校风正了,办学条件好了,师资队伍稳定了,源源不断的学生开始涌入学校的大门。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张金波经常说:“农民攒钱送孩子上学不容易,我们要对得起他们。”他以强化管理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坐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学生管理上,他摸索出了以“成”(一年成型,二年成人,三年成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主线,以“严格管理+赏识教育”为手段,以爱为根本的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式、阶梯式的德育模式。张金波体会到,到职教中心念书的孩子大都初中成绩不太好,最容易被忽视和批评,他们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关爱、鼓励和认可。因此,他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只要学生稍有进步,都要在全班甚至全校进行表扬,目的是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2009级汽修专业的学生张林杰说:“刚入学时,我是个坏学生,经常调皮捣蛋,可老师从没有嫌弃过我。我家里困难,老师又是送吃的又是送衣服。对老师我无以为报,只有好好学习。”学校、老师的爱让学生充满了感恩之情。校园里,没有一个人摘花折草,所有的设施都见不到一点儿污迹。来参观的人员总是被学校的整洁有序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所震撼。学生们说:“学校这么好,就跟自己家一样,舍不得祸害。”

在教职员工的管理上,他坚持公平公正、透明公开的原则。在教师的敏感和热点问题上,他坚持做到“三透明”,即政策透明、过程透明、结果透明,不留任何“运作”机会。公正的用人机制赢得了教职员工的信任,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师待遇上,明显向一线教师倾斜,解除了一线教师的经济包袱,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还积极创造各种培训机会,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能力。

作为一校之长,在繁忙的工作中,张金波坚持学术研究,积极申请并主动参加多项“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坚持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教材。他不仅是校长,更是老师们思想上的导师。他亲自写稿备课,经常利用校会的机会,结合社会、学校和教职工思想实际,对全校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老师“团结、向上、忠诚、奉献”,他的言传身教带动全校教师形成了认真钻研、积极向上的良好教风。他以“管住心、凝成神、塑造魂”为目标,把对教师的制度化管理转化为精神文化管理,带出了一支师德高尚、团结进取、富有激情的教师队伍。

在学校特色专业的建设上,张金波牢牢把握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畜牧业、矿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特点,构建了以畜牧兽医为示范专业,以数控应用、汽车维修为骨干专业的专业群。在教学上,张金波深刻认识到技能学习对于职业学校的重要性,制定了以研发校本教材为基础,以建立学生实习制度为保障,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规划。他指导全体教师编制了更贴近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形成了国规教材与校本教材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相适应、基础平台与专业化方向相衔接的独特的教学体系。为了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他带领教师制订了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建立了“校内一年级有实习日、二年级有实习周或实习月,三年级有校内外结合的顶岗实习”的长效实训机制,保证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开出率都在98%以上,学生实时数占到总课时数的2/3,切实提高了动手能力。

学生就业为己任,服务社会是准绳

“酒香也怕巷子深”。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真正实用的技能是根本,让学生实现优质高薪就业是学校的目标。张金波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了“内引外联”的独特模式。

“内引”是把握住当地区域发展的机会,引领、扶持毕业生在家乡自主创业。张金波看到了当地迅速发展的畜牧业、农业和矿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校乡合作、校村合作、校户合作、校场合作、校矿合作”,建立了教务处、就业办和学校各部门、专业课教师广泛参与的学生创业指导团队,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覆盖全县的联动创业链条,为学生回乡创业提供帮助。几年来,学校创业指导团队已经为近3000名自主创业学生提供了近1万条创业信息。“外联”是看准发达地区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输送技术人才到发达地区就业。为了寻找合适的校企合作对象,张金波每年都奔波全国,走访百余家企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与天津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辽宁签约的唯一的人才培养基地。在他的指导下,学校培养了高技能人才近万人,他们或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其中不乏创业先锋和技术骨干。建平职教中心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意志品质、行为习惯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除了为学生谋划就业外,如何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服务也是张金波常常思考的问题。张金波非常重视当地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他结合地区实际,提出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以加快人民脱贫致富为目的的培训理念,引导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为了让培训工作更多更好地服务群众,学校创新了培训方式:开展“上门培训”,在乡村建培训点,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免费深入田间地头、果园圈舍实地培训;“订单培训”,采取校企合作的培训方式,对县里贫困劳动力和失业人员进行免费订单培训,培训后的电工、焊工、车工等全部实现就业;“跟踪培训”,对经过培训但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学员,免费进行第二技能培训,以帮助其找到更好的工作;“扶贫培训”,对贫困户、低保户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吸引他们参与培训,实现就业。

建平县朱碌科镇28岁的村民韩跃军,初中毕业后卖过建材、干过体力工,流血流汗却收入微薄,家庭经济非常困难。2008年,他来到职教中心参加电工技术培训,毕业后被安置到大连造船厂工作,从“卖体力”变成“技术工人”,实现了稳定就业,也改善了家庭经济情况。学员徐永刚,2009年接受职教中心的免费扶贫培训后,被推荐到大连运输公司工作,实现了家庭的脱贫。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培训一人,一家脱贫”。在提到自己的变化时,他们都会由衷地感谢一个人――张金波。在建平县,提起张金波,人们常常会竖起大拇指,热情地告诉你:“那可是个大能人!积德行善啊!”

建平县主管教育的领导杜景坤对职教中心在县域发展中的作用深有感触:“现在职教中心有近3000名毕业生在天津工作,月工资均在2500元以上,仅工资,一年就可以为建平县带来近亿元的经济效益。职教中心每年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达3000多人,这些人学到技术,获取专业技能证书,被学校安排到发达地区就业,使3000多户家庭脱贫致富。职教中心对问题生、差生进行了很好的再教育,为构建和谐建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几年来,张金波日夜操劳,好像没有休息过。他说:“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很多点子,都是半夜里突然醒来时产生的灵感。我有时感觉到就像是老天在帮助我一样。”其实,“天助自助之人”,是他毫不动摇的办学信念、心无旁骛的敬业精神和永不服输的坚强性格成就了自己。

由于长期劳累,张金波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他花白的头发、消瘦的身体,看上去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如今,成绩、荣誉纷至沓来,张金波的艰辛付出最终换来了累累硕果。

第7篇

一、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取得新突破

依托我县药化、皮制品、铜加工、茧丝绸等重点产业及粮食、畜牧、蚕桑、蔬菜、林果等主导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团深入企业、乡村及有关单位进行调研,把我县科技创新与上级政策对接,帮助梳理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和技术扶持,不断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已上报项目1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个,包括星火计划3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火炬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1项和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7个,分别为重点新产品2项、支撑计划1项、成果推广1项、对外合作1项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个,以及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目前正在准备申报2013年的星火扶贫项目。

截至目前,已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课题2项(分别为蜜柚节水灌溉技术示范、白莲生态种植技术示范),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分别为U型滴灌技术开发和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火炬计划1项(多层柔性线路板)和科技惠民计划——县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获批省级项目3项,分别为高新技术企业1个、对外合作1项和重点新产品1项;共获批项目资金1900多万元,为二十几年来获得国家、省、市项目经费支持最高。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县光荣成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全国第一批及截至目前我省唯一一个试点县。

项目申报过程中,科技部扶贫团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扶贫团带领我局及相关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从政策分析、项目筛选设计、组织协调到申报材料修订、咨询论证准备,周密部署,细致跟进为项目组织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项目在京答辩期间,在我县挂职的副县长亲自带领我县答辩组加班加点,反复研讨,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答辩PPT,使我县的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及我省第一个试点县,获批项目资金1695万元。

二、科技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今年以来,我县重点实施的项目有3项扶贫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等项目。年初,县科技局组织有关项目单位召开了科技项目实施座谈会,各项目实施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所承担项目的实施情况及下步打算,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会议要求对实施的科技项目应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同时要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中提炼出一些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今年我县实施的科技扶贫项目有3项,分别为县农技中心承担的“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县水产站承担的“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县科技公司的“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其中“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项目已在镇村建成蔬菜大棚10余亩,开展秋延后蔬菜栽培,目前示范的品种有进口油麦茶、速生大白菜、青皮黄瓜、芹菜、大蒜等,已带动该村农户发展蔬菜种植110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将开展春提前蔬菜的育苗工作;“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项目在才丰洞口水库、高市乡毫岭水库等在建立5个示范基地,推广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面积6500亩,实现一个生产周期单产亩增产65公斤,年亩增收节支360元;“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引进湖南隆回湘中金银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湘中一号、湘中二号等金银花优良品种。在龙田乡新建示范基地300亩,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8%以上,今年试花期已实现经济效益28万元,年为社会提供务工费20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地及邻村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及家庭妇女务工问题。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县绿色水稻的产业进程。今年以来,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进一步巩固了我县20万亩绿色水稻生产面积,在石桥镇樟枧村、龙田乡龙田村、怀忠镇新居村建立3个1000亩绿色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推广“稻鸭共栖”模式;推广旱床育秧、塑盘抛秧等为主的水稻壮秧育苗栽培技术和以农家肥、堆肥等为主的培肥土壤技术;实现单季平均亩产452公斤,增产36公斤,亩增产值90元,亩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40元,亩增收节支130元,总增产粮食7200吨,总增收节支2600万元。二是建立了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150亩,从市场遴选出有潜力的早稻新品种22个进行了新品种选优展示,优选出了湘丰优402、新丰优206、淦鑫206等3个早稻品种,计划在2013年作为我县早稻主推品种。三是对我县绿色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能,使县晨风米业有限公司获得了2012年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并派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培训,获得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资格;通过与项目区农民签订粮食订单,订单收购价格高出同品种市场价8%,每亩增收近100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解决劳动就业28人。今年以来,项目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会)40余场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印发资料70000多份。

另外,根据省厅安排,我县组织2010年科技扶贫项目单位做好了项目验收准备工作。

三、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科技部扶贫团的帮助下,积极做好了科技、人才、项目对接,使我县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1、聘请科技顾问,举办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

今年5月,举行了科技顾问聘任仪式暨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活动。聘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吕扬研究员等8位药品、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专家为县科技顾问;举行了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各位专家在充分了解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听取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科技需求后,详细介绍了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县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对下一步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了宝贵意见,回京后还相继介绍相关企业来县洽谈对接。

2、聘请科学发展顾问,举办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

今年6月,举行了科学发展顾问聘任仪式及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邀请到曾在我县挂职扶贫的各届扶贫团重走扶贫路,聘任了杨起全副院长等7位同志为县科学发展顾问;召开了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科学发展顾问们对我县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未来如何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功能、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等方面与与会领导和单位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在科学发展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整合资源,尽顾问之所能。我县科学发展顾问在今年各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咨询论证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支持。

3、联系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考察组到我县考察

今年6月,科技部扶贫团张敏副县长联系到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组——浙江大学陈铭教授一行4人到我县考察,就在我县发展铁皮石斛种植进行了现场调研,经初步考察,我县气候条件适宜铁皮石斛种植,且具备了种植所需大棚等基础设施,并于今年10月再次到县考察。由于铁皮石斛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且前期投入高(每亩仅苗木投入为8-10万元),初步决定在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租凭6个大棚开展铁皮石斛种植示范,通过示范带动附近农户发展种植铁皮石斛。据浙江当地种植效益,每亩可达30万元,铁皮石斛项目引进示范成功将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招徕浙江绍兴留学生创业联谊会到县考察

9月,浙江省绍兴市留学生创业联谊会赴县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县政府县长、副县长陪同,科技部扶贫团副县长组织了调研活动。首先到白茶基地、皮革、科技数码参观,之后在工业园区管委会听取园区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介绍。联谊会一行对我县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赞誉,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并表示对特色产业产品打开浙江市场提供支持。

5、大学研究生到我县实习

7月,大学硕士生3人一行来到我县大学实践基地实习。实习期间,三位实习生帮助科技局完善科技网站,还到中医院、医院等四个中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查看网站运行情况,了解相关网络问题,并在医院建立了一个医疗卫生业务网站,最后还到乡村了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通过四天的工作,大学硕士生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肯定。

四、科技成果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人民医院的有关项目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和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数码有限公司的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着手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农业科技公司的U型滴灌项目及县人民医院的自制带吸引电钩在腹部开放手术中的应用项目分别通过市科技局成果鉴定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2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以科技为依托,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提升区域性支柱、特色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加大蚕桑、蔬菜、畜牧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扶持县域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

2、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入园入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等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县药化、机电、铜加工、皮革、卫浴等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扎实开展科技惠民项目。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基础及外部资源,从技术、组织两方面着手扎实有效实施科技惠民项目,着眼长远做好试点工作,总结探索长效机制,实现项目的可持续。

第8篇

一、我市市镇财政支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是预算内外综合财力的增幅慢于预算内外综合支出增幅。

二是财政供养人口多,行政事业运行成本过大,其中教育份额尤为突出。至20__年末,全市财政供养人员为29726人,比1993年净增6311人。其中教育系统供养人员达到16061人,占财政供养人员的54.2。乡镇教育系统的财政供养人员占比更高,平均超过60,教育事业经费已达到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

众所周知,维护国家机构的正常过程,保持国家政权的稳定是财政的首要任务,是财政支出中必须优先安排和保证的。从调查情况看,市镇两级行政事业机构庞大,人员臃肿,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导致了行政支出增长过快,刚性增强(近年来连续增资的实施可说明这一点,1997—20__年,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调整,各种政策性补贴和津贴等刚性增支标准人均提高570多元,而1997年至20__年人均财力只增加150元。同时,每年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预计增支300多万元。)进一步增大了地方财政压力,加重了市乡两级财政负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阻碍了我市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发展。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在教师队伍中,乡镇的代课教师有增无减,原因是原先的“民转公”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相当部分不能适应事业发展形势要求,纷纷流向校办三产或后勤岗位,但其人员经费仍寄托于财政的拨款中,形成了“位虚费实”态势。显然,在乡镇财力规模尚小,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开支增长过快的局面必须加以控制。

在乡镇行政、事业机构的膨胀同时,由于对集团消费缺乏规范、有效的控制,许多乡镇政府和一些事业单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观念淡薄,开支浪费严重,如:对小汽车的购置和豪华高级办公设备的添加,会议数量和档次的攀高及各项补贴发放的过滥等现象时有出现。

三是财政支出面过宽,加大了乡镇财力的分散度,使财政有关支出政策的落实难以到位。当前乡镇财政职能还未能完全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维持着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即供给制式的大财政支出格局,包揽事务过多。它不仅担负着各级行政部门、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的财政供给,而且大量投资于生产性、经营性、服务性的事业单位等一般竞争领域,不仅给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而且也带来了巨大的隐含风险,并挤占了重点项目的资金。(即通常所说的支出越位),使地方财政集中财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能力受到限制(即支出的缺位)。此外,由于目前乡镇财力中预算外资金的比重日趋增大,挪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和出现,并且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进一步造成乡镇可控制财力的削减,从而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分散了乡镇财政的地方财力,致使“财政每年对农业、教育方面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市级和乡镇用于体育事业经费要达到人均5角的标准”等等规定支出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四是财政支出分工不明确,支出范围划分不清。由于目前市镇两[!]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仍然不太清晰,仅对事权范围作了粗线条的、原则性的界定,增加了两级财政部门操作上的难度,很大程度上造成地方财政支出分工不明确,支出范围划分不清的状况。目前,市级财政办理理应由乡镇级办理的项目依然很多;或者事权在上面市里,而要求乡镇政府资金配套或拼盘的项目普遍存在。如在乡镇的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些超现实、超财力实施的各种名目的达标活动(工程)和少量投资性大、回报期长的“乡镇首长形象工程”及乡镇合作基金会的债务清理等,他们以求面子和积极贯彻上级指示,在限期内纷纷举债资金配套,满足达标工程的各项标准要求,形成“空壳效应”,以致陷入“一时好过,十时难熬”的窘境。如某乡镇的人均负债率已达300多元,而偿债渠道还为之渺茫。这些情况既不利于财政转变职能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也不利于乡镇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

五是大多数乡镇忽视预算支出后期管理,纷杂财务开支标准时有出现,财文秘站:政资金支出效益无从谈及。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收统支”财政模式的影响,至今许多乡镇财政部门和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效益”的观念,对于预算法案生效后的后期预算管理阶段缺乏应有的严

肃性和原则性,即对预算执行管理、预算支付管理、预算调整、现金流动性管理、单位支出管理、预算支出效益评价等管理环节重视不够。一些乡镇政府部门和单位往往也只是注重争预算、上项目,对于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管理责任不明晰,没有建立健全必要的地方财政支出激励约束机制,奖罚不明,导致对财政支出的效益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估,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性得不到有效保证,支出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且有些乡镇政府或单位把个人利益摆放到国家、集体利益分配和事业发展之前,对上级有明文规定的开支项目和标准执行时有偏差,诸如开支水平超标准、或是固定标准发放补贴、或是按需自行设定补贴项目标准等等。二、市镇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设想和建议

(一)支出管理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1、服从于政府职能原则。财政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财政支出管理的改革,必须适应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转变职能的要求,充分发挥市乡两级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发展经济的职能,服务于政府经济任务和工作目标,积极参与、支持地方政府的各项重大改革,从资金上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到位。

2、满足公共需求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论要求,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那么作为政府应逐步退出经济中的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把侧重点转向市场失灵或失败领域,提供社会存在和发展共同需要而市场单个主体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即就是财政支出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应遵循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原则。

3、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财政支出改革必须按照坚持公平与效率的机制运行,一方面要完善财政支出的有关法规、制度,按照公平原则合理合法地运用资金,通过转移支付、公平税负等手段促进市镇两级及有关地区间的发展均衡;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尽量促使财政资源(资金)配置的合理化,以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确保财政预算支出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二)执行支出管理改革的建议和重点内容

1、注重财源建设,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县,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市经济水平提高的根本点。保农才能稳工,工旺才能促收。为此,笔者建议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乡镇龙头企业。首先是组织乡村农产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创立品牌,占有一定的销售份额。目前可适当推广农户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开发挖掘废塘变鱼塘、虾塘、蟹池等一些地方特色农业。这样它们既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又能提高乡镇财政地方收入的稳步增长;其次要大力培植扶持一些具有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资金融通能力、资产整合能力的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并逐步使之真正成为农户与市场对接的枢纽。二是乡镇财政作为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农扶持不能光把着眼点放在资金的投入上,还应该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市场信息的反馈,切实为广大农户提供快捷、简便、准确的信息服务。适时可有针对性地对农民举办一些技能和文化的培训,从资金手段以外的软环境中做好扶农、帮农、支农工作。

2、适当降低行政、事业成本,合理疏理财政供养人员。随着市镇两级财力的不断壮大,财政资金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市乡两级政府和事业机构精简合并改革开展的同时,财政部门可同步开展规范财政供给范围并合理确认供应单位和人员的工作,具体可采取“一控两清一分”的办法来清理、分流和消化超编、不合格及计外人员。所谓“一控”就是对市镇两级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编定员,不得自行突破。对超编人员,必须精减分流,一时不能分流的,财政部门也不再对其核拨经费。“两清”,一是清理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人员。如单位确有需要的,只保留必须的少量临时工,其他的一律辞退;二是清理清退教师队伍中的代课代职人员。对代职代课教师采取“分一辞一”(即每分配一个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辞退一个代职代课教师)或“招一辞一”(即招聘招考课缺教师一个,就辞退一个代职代课教师)的办法,清退代职代课教师。“一分”就是分流市直和乡镇机关干部,主要可采用三条分流措施:一是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创办或领办示范服务基地;二是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到企业中任职;三是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从事个体经营,可在地方税收、资金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为了能更一步强化市镇两级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人员经费支出的不合理增长,笔者建议财政、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紧密配合,建立一套财政供养人员档案,设想是:(一)合理确定建档对象。这样几类可考虑入档:“工资目”开支人员、离退休人员、单位计内外用工、享受遗属补助人员、国家机关牺牲病故领取一次性抚恤金人员、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人员和民政优抚人员等。(二)正确设置建档内容。大体可包括:(1)人员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编制、职业、参加工作时间、离退休时间、计划内(外)用工批准时间、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时间等。(2)人员经费情况。主要有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教、护)龄工资、补贴、津贴、离退休金标准、下岗职工领取生活费及抚恤金标准等项目。(3)人员变动情况。主要有人员调入调出时间和工资增减变动情况、离退休金及人员变动情况、下岗职工就业情况等。(三)规范操作建档程序。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表面上看容易,但操作尤要慎重。主要步骤可分为:(1)组织审核,摸清家底。(2)以编定人,分类建帐,按人设卡。(3)立卷存档,及时变更。(4)全程监督,逐步完善。

另外,在笔者的调研中也发现,目前乡镇“纵横双管、人事分离”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利于乡镇党政的统一领导,也不利于乡镇财政的统一管理和分配。对乡镇的“七站八所”的人员工作、工资及其福利待遇、职务晋升等权力可全部下放给乡镇统一管理,县市主管部门只负责其业务指导,使乡镇真正成为人权、事权和财权三统一,能独立行使其相应政府职能的一级真正意义的基层政府。

与此同时,必须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将政府的分散采购变为集体统一采购,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切实降低采购成本,使集团消费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经济化的道路。

3、强化公共支出管理,合理界定财政资金供给(供应)范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转变职能要求,财政应逐步强化公共支出管理,按照公共支出原则,合理界定财政资金供应的范围。一是保障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的合理需要。国家政权的稳定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保障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是财政的首要任务,对国家机构的财政供应应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予以保障。二是按公益性原则,将事业单位区分为公益性、半公益性和经营型三种类型(可参见下表),分别采取资金确保、适量补助和推向市场的三种不同财政供给方式。三是在调控经济方向,作为地方的一级政府应逐步退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般竞争性领域,重点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企业产业机构,逐步减小并规范各项补贴补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