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5:32: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的历史条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病,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周期缩短、经期持续时间延长、月经量增多,妇科检查常发现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机体内外许多因素如情绪、环境和气候,以及营养或代谢因素都能对月经生理造成影响而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有人研究发现70%的功血患者有情绪障碍和性生活问题。当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改变时,也可通过情绪反应而诱发功血。另外,社会文化因素对月经周期中的情绪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功血的治疗应将内分泌治疗与全身支持治疗及情绪调控相结合。内分泌疗法主要使用性激素,全身支持疗法是纠正贫血、补充营养、充分休息等,情绪 调控可使用精神疗法,通过教育解释,提高患者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认识,消除思想顾虑,同时注意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并可通过静坐、静卧 或自我训练、松驰训练法对情绪进行调节。
二、闭经闭经分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前者是指18岁以上女性从未来过月经,后者指既往曾有过正常月经,现停经三个月以上者。情绪变化对闭经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继发性闭经,更易受到情绪反应的作用。如有些女青年考上大学后,住在学校,因为平时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加之环境的改变,引起情绪紧张、精神忧虑、苦闷导致闭经。这是由于过度紧张、恐惧、忧虑、悲痛等情绪应激,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失调,使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卵巢功能出现障碍,卵泡不能成熟而发生闭经。发生闭经应尽早治疗,闭经时间愈短,恢复愈快。有些患者在情绪因素消除后就会恢复行经。用情绪调控治疗闭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帮助患者改变多愁善感、忧郁内向的性格,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不良刺激因素。同时使用宣泄疗法,让患者将烦恼和痛苦都倾吐出来,能明显缓解情绪反应。对病情较重者,可用内分泌药物来调节卵巢功能,从而促使月经恢复。
三、痛经女性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或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伴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继发性痛经。这里重点介绍功能性痛经。痛经患者中绝大部分是功能性痛经,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因素,是痛经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行经期间可出现下腹坠胀不适,偶尔也有痉挛性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但有些女性却会产生羞躁、恐惧和厌恶情绪,从而加强了主观对痛觉的注意,使痛阈下降。调查发现,月经初潮的初中女生具有上述心理状态的占52.9%。这些女性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具有过于敏感、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等神经质似的人格特征。另外,夫妻生活不和谐,或在时出现疼痛,那么很容易受到以往体验的暗示而痛经。功能性痛经的治疗,首先应注重情绪调控,通过简易精神疗法,消除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克服不良性格,保持心情愉快。或用松弛疗法、静思冥想疗法、生物反馈、气功等来调控情绪。还可用注意力转换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疼痛比较严重时可适当给些去痛药以缓解症状。
四、经前期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症是指在行经前3~4天内发生的情绪及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忧郁、焦虑不安、烦躁易怒、自信度降低,以及失眠、头痛、胀痛、腹胀、浮肿等。引起经前期紧张症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女性体内性激素周期变化所致,排卵期雌激素含量高,使情绪变得亢奋,而经前期雌激素含量低,使情绪变得低落。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情绪因素影响了激素的分泌,比如紧张能使月经推迟或骤然来潮。社会因素同样使人在经前期产生不良情绪出现紧张心理。患者情绪紧张或烦躁,还可引起继发性的醛固酮分泌,产生水钠潴留,继而出现腹胀、胀痛、浮肿等躯体不适。
治疗要针对情绪及水肿两方面进行。在经前期要注意情绪的调控,减少情绪波动对内分泌的影响,使心情保持愉快。对焦虑症状较重者,适当口服抗焦虑药,如安定、利眠宁等;水肿严重时,可给予利尿剂治疗。
五、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45~52岁之间,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使部分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情绪障碍。表现为阵发性潮热,即突然感到发热,并涌向颈部及面部,然后出汗畏寒,每次发作数秒到数分钟。潮热时可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眩晕、头痛、关节痛及失眠、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还常有焦虑、忧郁、烦躁易怒、恐惧等情绪反应。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就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从而创立了闻名世界的“理性情绪疗法”(RET),“ABC理论”是其中的精华所在。A指的是诱发事件;B指的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则表示在A发生后,个体出现的情绪和行为。不是A直接引起了C,而是B直接引起了C。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对于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强领悟力的教师而言,用ABC理论进行心理健康自助,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教师不合理信念的自我检视与挑战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句话:“世事无好坏,思想使之然。”这话和我国古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如出一辙。既然人的情绪和行为的产生受人理性或非理性信念的影响,教师树立了理性的信念就能掌控情绪、减轻压力,进而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一)对学生的不合理信念
1.对学生所谓合理的希望
教师看到学生出现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希望学生能改变,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希望归希望,如果觉得学生“必须”马上停止,否则就是坏学生,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2.对学生所谓态度的认定
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心,要求学生以适当的方式来反应无可厚非。但是,教师的关心与学生是否体验到关心毕竟是两回事情。要求学生“必须”感恩戴德,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二)对工作的不合理信念
1.对工作硬件条件的期待
每个教师都希望工作条件优越、工作环境舒适、工资待遇提高,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认为学校“必须”如你所愿,完全出现你期待的那样。否则就消极怠工,则会离快乐越来越远。
2.对工作软件环境的要求
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香化,同事关系的和谐与融洽,管理制度的温情与人性化,无疑能促使教师更加高效地工作。如果觉得不满意就说三道四、情绪低落,这也是认为学校“必须”如此的观念在作祟。
(三)对生活的不合理信念
1.别人行我也行,盲目攀比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不是哈哈镜。不要放大别人的缺点,也不可缩小别人的优点。别人会的,要承认自己不一定精通;别人生下来就拥有的,可能是自己一辈子也追求不到的。如果觉得别人怎样,自己凭什么就不能,则就陷入了盲目攀比的误区。其结果只能是感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己”,无法享受生活的快乐。
2.付出总想回报,患得患失
虽然有俗语“付出总有回报”,但付出了也不要总想着回报。付出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可以控制。而回报却不是你能左右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对你好,这很正常又很普遍。如果认为别人也“应该”对你好,对你不好就后悔付出、患得患失,其实心理问题已经悄然产生。
(四)对自我的不合理信念
1.自己样样都行,狂妄自大
觉得自己行,充满自信是优良的个性,但过犹不及。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好,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就会遭人嫌、讨人厌,到处碰壁,因而造成更深的自我伤害。
2.自己一无是处,自惭形秽
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学质量不高,是要检讨与反省自己。但如果觉得自己太差劲了、太没用了,无药可救了,则会使自己的心理受到更大的伤害。
(五)对挫折的不合理信念
1.自认倒霉,无所作为
失败和挫折伴随着个体的成长,遇到挫折就抱怨命运的不公,自认倒霉,然后干脆什么也不做,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和心态,只能使自己遭遇更多、更大的挫折。
2.不甘失败,勉为其难
永不言败,确实叫人可敬可佩。“我一定能成功”也使人肃然起敬。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你尽力就能做成,这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遇。勉强为之,纵然成功,可能也遍体鳞伤、得不偿失。
三、教师合理信念的重塑
教师要时刻检视自己的想法(B),保持合理的部分,对诸如必须、应该、无法忍受、糟糕至极、自我贬低等不合理的想法加以调整。只有通过质疑、语义精确法、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理性―情绪想象等技术与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教师才能消除不良的情绪和由此引发的不良行为(C)。
(一)不苛求学生,善待自己
学生就是学生,他们的各种行为就是他们现在最真实的状况。教师要把“学生难管难教”看成是一种挑战,一种成就自己的机遇。当教师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和守望者时,就会发现学生并不那么令你讨厌,只不过有时表现出调皮行为而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教师不可能把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强加给学生。学生作为无限发展的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犯错误的过程。教师不要苛求学生十全十美,要学会宽容。否则,只能是自寻烦恼,在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折磨自己。
“富贵风前烛,功名瓦上霜”,一切荣华富贵,都如过眼云烟,正如《金刚经》所言:“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强求、不可固执。教育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样,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该工作时则静心与潜心工作,该休息也要学会放松与休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以调节。
(二)不苛求学校,善待工作
虽然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学校情境和教学活动,学校也可以通过把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但是,作为教师个体也不要对学校求全责备,更多时候学校也确实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对待学校的一些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做法,可以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若能采纳,当然值得高兴;不被采纳,也要理解校方难处。正如刘伯温自勉的那样:“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教师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不仅仅是劳动过后就要有回报的职业来看,终身去追求它,就能真正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感。对教师而言,首先要接受并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热爱教师这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其次要不断学习,成为读书的“永恒”者,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拓宽视野,提升人格魅力。最后要积极进行教育探索与实践反思,变教书匠为教育专家。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迅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三)不苛求生活,善待挫折
平凡的生活中隐藏着幸福,无需刻意追求。只要用平常之心看待生活中的毁誉得失,你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生活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你只是一名教师,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会成员。没有权利与能力要求别人像你想的那样,更没有必要在意与嫉妒别人的金钱、荣誉与地位,也不可能要求上天特别眷顾于你。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挫折。教师也是如此,甚至挫折更多。既然挫折是难免的,教师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它,不要刻意地去抵制、反抗和回避。首先,教师要确定挫折来源,树立挫折不可避免观;其次,要分析挫折带来的教训,树立挫折辩证观;再次,要分析挫折情境,树立挫折可控观;最后,改变思维与行为模式,进行积极的内心对话,加强自我调节,增强自信。
(稿件编号:10120900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技能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对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提升多种能力和素养。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对历史的学习就不再简单的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回忆,而是学习怎样看历史,从而显现出历史认识上重要的教育意义,体现学习历史的价值。
一、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是进行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通过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良好的探究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把握和控制历史教学的模块,根据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采用最为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要对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图画、专题以及注释等等方面把握“题眼”,由“题眼”定位三维目标和课堂教学,从“题眼”出发,要确定每一章每一节的难点与核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能够把握教学重点。
二、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以及函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了解新的历史前沿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在课堂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教材教学外,要努力提高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适当扩展学生原始史料的阅读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历史课本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历史资料的探究,做到“史论结合”,注重理论分析,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的灌输。另外,高中历史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不断扩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课后辅导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课外辅导作为课堂的延伸,要尽量保证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作业的奴隶,避免出现题海战术,要有效提高课下作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减少作业量,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思考题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盲目的选购辅导资料,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证辅导资料少而精。为了做好课下辅导工作,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检测考试,增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在进行设置中等和较难两档,让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卷,考试安排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然后再把阅卷的权力交个学生自己,在完成后,由老师进行最后点评,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反馈作用,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技能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可以采用调查、访谈、讨论、考试、评议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同时要适当的把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作品、真实表现、平时考试最好的成绩、对待历史课程的看法、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评论以及获得教师或者学校的奖励等,进行有效的搜集,使用这些材料代替考试成绩报告单,这样才能更为合理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除了分数以外的方法,比如星级和评语等进行评价,这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分数单一性和片面性产生弊端,从更多的角度和方面真是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考试结果判断学生水平能力的强弱,从而制定不能等级的星级;教师可以采用对学生的更为理性的评语,作为其他评价方式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家长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
五、教学研究技能
为了更高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断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作叙事的研究方式,不断形成教师自我参与和教学发展的动力,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反思、领悟,提升教学智慧,拓宽教学视角,创作出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师在利用案例,诠释理念,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事件采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处理啊,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和分析。教师要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难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对历史问题的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的转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的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齐贵香.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一、面对现实,正视压力
当今社会,人们对教师的期待很高,在他们的眼中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的人”。尤其是,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学校教育的“起跑线”上,对老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教育职业的神圣感使得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刻意关注自身言行的细节,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来适应职业的特殊性。另外,教师强烈的职业自尊心加剧了业绩竞争意识,形成加负荷的工作状态。这些外部要求和自身追求无形之中给教师带来不适度的压力,结果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教师,面对压力不能选择逃避或忍受,最好的办法是面对客观现实,正视压力,从以下几方面增强自身适应性,克服对职业压力的过度焦虑。
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智慧和道德情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导致人们的生存、生活恐慌,同时带来家长对孩子成长和前途的焦虑,他们将这种焦虑与压力转嫁给老师,因而难免对老师要求过高。面对此情,教师对漫长的职业生涯要有精神准备,并长规划、短安排,合理设计专业发展之路,以适应社会发展,跟进时代步伐,应对现实对教育的挑战。
要放眼社会,开阔心胸: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坦然承受职业所面临的压力。有时可站得高一些,高瞻远瞩,有时可退后一步,海阔天空,要以开阔的心胸看待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放开眼,关注其他职场中的压力,在比较之下就会感到心理平衡,就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并将压力自觉地转化为自觉进取和提升的动力。
二、提高能力,缓解压力
面对相同的压力,不同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在感受上是不同的。如果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其压力感相对较轻。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的工作繁杂,每天要应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不时还要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和会议。但还是要合理分配时间,挤出继续学习与提升的时间。例如在上班时间多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以利取长补短,提高自己;课间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好、所需所求,据此调整与学生交流勾通的策略;业余时间看一些教育名著、教学论文,通过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来更新思维、创新策略、刷新业绩,不断享受“新”带来的乐趣。
教师的工作很累,但“善思”能减轻这种累。正如我国心理学者林崇德先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一个教师一生工作也许会有30年,假如他从不进行反思,那么他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但如果他们坚持反思,30年后他将会成为一名专家。为此,我们要养成包括反思在内的思考习惯,并以文字的方式留下思考痕迹。这样不仅有助于实践改进,而且有利于积少成多,归纳提炼,形成自己的认识、观点或思想,并据此形成教育研究论文。当教师在学与思、行与获的过程中自我提升、增强智慧、优化实践,就会受到学生喜爱、家长拥戴,就会收获许多的快慰,缓减许多的烦恼和压力。
三、调整心态,释放压力
分析教师的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工作,如何把压力释放出去,调整好心态是关键。
要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是工作都会有烦恼,只不过教师的烦恼较繁杂而已。例如有来自收入反差的心态自卑,有来自评价不公的情绪失衡,有来自业绩不显的内心焦虑等等。这些引起不良心理变化的因素,是一时难以改变的。因此需要教师自我调整,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理性对待工作责任感与自我利益的冲突,看淡各种名利与非议,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既不自高狂妄也不妄自菲薄。这样,就会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的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感受自我价值,体验职业成功,就会从每个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中、生动活泼的发展中享受到其他职业无法享受的乐趣。
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平淡的,尤其小学教师,较难获得实证性强的成就,也很难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更无法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占据优势。但“既来之则安之”,社会赋予了我们的职责,就要以乐观的心态从职业生活中寻求意义和快乐。
借助资源,调整心态: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调皮的却又是可爱的、天真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流露出善良与真诚。因此,学生是我们快乐的资源,我们的心脉要接通这宝贵的快乐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还要“予人玫瑰,手留余香”,通过对学生的爱抵达自己心灵的归宿;在学生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中,享受其他职业无法得到的愉悦;从一个个学生的成长中,感悟教师的独特价值和乐趣;从学生由“差”转“好”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职业的自信。孩子是纯真和快乐的,正如有人所说:“整天与孩子在一起,你将永远有一颗童心”。
四、丰富生活,忘却压力
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比如活动受限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生活定格在儿童的世界里,与亲朋好友交流少,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就与社会和他人相隔离,而这种隔离则会强化职业压力感。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世界,丰富自己的生活方式,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事情。例如可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强壮自己的身体;和同事多交流,淡漠自己的不愉快;当自己感觉焦虑、紧张、抑郁时,向心理学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例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郊游、聚会等,以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总之,通过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性情而减轻和忘却工作与精神的压力。
【关键词】工程施工;协调;管理;创新
建筑施工中的协作,涉及到各个专业工种的每个阶段。但由于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协调工作处理不妥,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返工、误工,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作为业主或监理,从工程的设计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要做到按时按质高效完成,实现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各专业之间的充分协调、分工、创新尤其重要。
一、出现问题原因分析
1. 技术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有建筑土建、水电、消防、视频监控、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等。每一专业都有它特定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全面充分考虑各专业工种的协作,则产生时空上施工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个性化的特殊产品,它的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加上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这都也会带来各种技术问题。
2. 管理体制方面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专业分包是施工单位的普遍现象。专业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无缝接合”。各专业分包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造成工序上的简化,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另外,施工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权、利不对称和不合理,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思想守旧、缺乏创新,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增加难度,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开创协调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作为建筑施工的组织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施工管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和创新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1、从思想上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组织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专业班主首先要有对业主、用户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合同,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积极对待协调问题。同时,提高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做好各专业队伍的协调工作十分重要。
2、从管理模式上创建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协调工作的科学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问题,创建高效、科学的管理体制,使全体管理人员各负其责,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特别是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要有全局观念,要有多兵种作战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各专业施工队伍的工作进度计划的实施指挥要有权威性,对工序之间的施工衔接进行及时的协调,时刻掌控整个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全貌。
三、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管理协调要避免多头重复、条块分割。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还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不协调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调度,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掌握各专业的工序和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管理的实效。
1、重视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
首先,图纸会审是技术协调工作的要重任务。图纸会审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图纸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专业施工图的要求不一定能够衔接,比如结构施工图与水电施工图的衔接。要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这就需要在图纸会审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把协调的隐患问题解决在施工前。
其次,技术交底也是协调的重要环节。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出现的问题。
2、建立问责制度
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责权分明。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
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4、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
甲方、项目经理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伍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技术和责任。
四、工程质量问题的协调处理
1、当出现质量问题时,监督人员视具体情况,必要时则通知参加建设各方召开现场会,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源,做出决定。
2、根据现场会的决定,由监理单位整理形成会议纪要,制定下一步全面检测方案。
3、设计单位根据检测报告进行设计复核,出具书面复核或质量问题处理意见,并加盖设计出图章。
4、监理单位要对经全面检测证实工程或构件、部位存在结构问题及隐患的,必须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意见提出对质量问题处理报告。
5、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监理及建设单位意见制定处理结构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6、经设计单位提出复核、处理意见的,监督部门应监督建设单位组织整改,加固或补强施工。事故按设计单位处理完结后,由施工单位提出报告,建设单位组织各方验收,形成事故处理验收意见,纳入施工技术资料。
五、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
进度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一方面是承包商在施工各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中要设立专门技术负责人进行进度控制管理,另一方面,业主或监理人员必须认真审核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等。总之,承包商和业主或监理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进度控制的目的。审核后的进度计划,往往需要把若干相互关系的处于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的施工进度计划综合成一个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利于进行总体控制。
进度计划的制定是进度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计划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在工程开工前,一定要编制一份详细的、经过论证可行的进度管理计划。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制定其他的劳动力和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需求计划、采购和租赁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安全环保计划、资金供应与支付计划等。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是把合同工期目标层层分解,以控制循环理论为指导,经常进行目标值与实际值比较与分析,不断采取措施调整,并协调参加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过程包括:
1、执行计划的事前进度控制,体现对计划、规划和执行进行预测的作用;
2、执行计划的过程进度控制,体现对进度计划执行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执行中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能力;
3、执行计划的事后进度控制,体现对进度控制每一循环过程总结整理的作用和调整计划的能力。
六、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所在,是施工协调管理工作中决策者和组织实施者的基本要求。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更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如水电与土建施工的交叉,对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影响,建筑的外立面施工与内部功能设施作业顺序的矛盾,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各专业之间的工期矛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要做好协调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要有对业主、用户负责的态度,要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方面,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将信息技术引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为一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扩大知识容量、提供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使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和交互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人本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开放性原则教学的目标开放:①教学的内容开放;②教育信息开放;③评价标准开放。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4)整合性原则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在适宜的时空下,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二、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该如何迎接这种挑战呢
(1)转变教育观念:在今天信息化的环境中,传统意义上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在受到冲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也将更多的突出学生的地位,改变传统上教师的独角戏现象,从思想观念到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有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我们的教学才会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2)不断学习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我们历史教师必须在新的技术挑战下,努力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历史教材的樊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如何去调整教材,同时又补充教材、激活教材,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掌握多媒体技术来制作一些和学生实际水平密切相联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提高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强,面临的来自学生和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环境变化带给我们的将是如何调整我们的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以积极的热情去面临人生的挑战,我们不能完全抱着权威的姿态去和学生交流,当学生在某个他感兴趣的方面获取的信息超过我们时,我们要以学习的态度去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种成果和快乐,而不是被动和消极的等待。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的重要心理素质。
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由于课本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无味,传统教学往往不能把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而多媒体技术则能作到这一点。
(2)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比较抽象、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使老师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学生也感到陌生,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如世界近现代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这一节,事件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广,变化大,学生难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影视结合在一起。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4)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强化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另外,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历史教学如何改革和发展,愿与同行共同切磋、不断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气瓶的数量、种类越来越多,气瓶事故隐患也越来越多,电视和报纸上报道的气瓶事故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可怕。原因何在?
在计划经济时代,气瓶是在政府和企业严格管理之下,气瓶从制造、使用、检验、报废等环节,均在严格的控制之中,那时的气瓶事故率很低。
现在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是今非昔比了,但气瓶事故却居高不下,问题出在气瓶安全管理机制上。实行市场经济后,种类气体充装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气瓶也分散到千家万户,气瓶的产权不再是充装站,充装站无权对气瓶一一加以严格的管理了,大量存在严重缺陷的气瓶得不到检验、处理,气瓶事故隐患就这样越来越庞大,气瓶事故屡见不鲜也就不足为奇了。
市场经济决不是放纵的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气瓶安全管理无序、混乱的局面,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气瓶充装单位为气瓶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管理新模式,全面实现气瓶充装单位拥有气瓶产权,气瓶用户租赁气瓶使用;由气瓶充装单位建立气瓶档案,对气瓶进行登记、编号、维护保养、送检等工作;强化气瓶充装站对气瓶的安全管理责任,从而达到杜绝充装不合格气瓶、超期气瓶、非自有气瓶的现象。版权所有
一、新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新挑战
(1)劳动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我国企业和职工的数量将会持续增加,劳动关系覆盖更加广泛,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相应的,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大量矛盾也会产生,在原有矛盾的基础上则会促使相关问题的产生。一旦问题处理不当,简单问题可能会演变为复杂问题。因此,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问题越来越重要。(2)劳动关系格局越来越多样化。仅2008年我国建立各种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就达22542万人,加上统计在城镇范围内的农村从业人员、无固定岗位的农民工,其数量占到全国劳动者60%。随着经济社会的推进,中小心企业成为发展最具活力的实体,最重要的是,它们造就了约90%的就业岗位。但是,我国关于劳动关系管理的政策法规多半都是以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为载体,忽视了广大的劳动关系主体的意志,无法真实的反映整个社会的需求。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的用工方式发生了转变,非标准化劳动关系在我国劳动关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工等不断增加,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针对这种新趋势所产生的新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3)和谐劳动关系对法制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新的《劳动法》的实施,全国的劳动关系争议案件有了减少。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在2010年二季度,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5.1万件,同比下降14.19%;涉及劳动者人数19.75万人,同比下降23.69%。这也说明,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促使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增强维权意识。但是,在现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法律这最有力的手段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需要相关机构认真落实。(3)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要求越来越突出。三方协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平等对话的机制。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的职能不能替代,各有侧重、相互独立,切实代表基层组织和会员的利益。但是,在当下,我国的公会出现十分不协调的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倒三角形,工会越往上走显示出的作用和力量越大。当然,政府劳动部门的工作也不能只限于纸上谈兵,要做好监督机制,确定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国劳动关系管理建议
(1)完善法律,加大政府对企业的价值引导。法律是解决劳动争议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手段,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新的《劳动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部分漏洞,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与劳动关系配套的文件和法规,使劳动关系运行规范化。劳动关系的改善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效率的提升,更有利于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社会的建立。(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要求劳动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作用,尊重人,同时还要讲究劳资平等。此外,它还需要企业不仅仅重视利益更多的是社会责任。第一,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只有构建了同样的企业文化理念,管理者和员工才会朝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做到“一荣俱荣”。企业在危难的时候,员工可以成为最大的后盾,共渡难关;企业也可以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帮助,实现共赢。此外,共同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最高效的完成企业目标,增强企业效率。第二,建立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管理者在追求高额利润的时候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反过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应包括按法律法规正当经营,不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此外,它还包括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关心社会和谐稳定。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企业也会得到稳定的发展环境。(3)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它的价值归根到底还是受自身的素养的影响。首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其次,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避免过度的自负或者是自卑;最后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管理者了解法律的严肃性的同时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