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5:32: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政审计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是突出绩效审计,探索由常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
财政审计应在坚持真实性与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的力度。财政绩效不仅仅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整个政府性财政收支都存在绩效问题。财政绩效审计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经济性。各项收入与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增收节支原则,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标准、范围、定额征收与使用;二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率性。各项收入是否应收尽收,各项支出是否及时拨付到位,追加预算是否及时等;三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果性。各项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存在挪用、挤占、闲置浪费情况等,财政审计力求做到“真实、合法、绩效”三位一体。
为不断推动财政绩效审计的发展,在审计实践中应注意围绕审计目标,不断强化绩效意识,从方案制定、重点确定、成果反映、项目总结等方面,设定绩效评价标准,科学评估财政审计绩效。
二是强化决策审计,探索由执行环节审计向决策、执行等环节审计转变。
审计作为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实现的。监督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是“决策、执行、反馈”等环节,监督的内容是“人、财、物”。对财政审计而言,对权力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与财政收支相关的经济活动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方面。
筹集与分配资金是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的重要职责,集中体现为财政预算编制及其执行两个主要环节,可归纳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权与执行权。财政审计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调整与执行情况,加大对财政决策权、管理权、使用权的监督,通过对预算编制及调整的审计,可以发现预算编制与调整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存在随意调整与分配不公正现象,从源头上制止和纠正财政收入与分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财政、税务、海关及其它预算执行部门的审计,可以制止财政资金在筹集与使用过程中的权力异化现象,促进这些部门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加大成果反映,探索由反映单项审计信息向反映综合性审计信息转变。
审计信息是审计机关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审计主要成果的集中体现。在财政审计中,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加大审计信息综合分析力度。同时注意对审计中发现的单个的、零星的、原始的审计素材进行综合性加工,有意识地上升到宏观经济管理的高度进行分析,力求从苗头中发现倾向性、个性中关注普遍性、动态中把握规律性,撰写一批份量重、价值高、宏观性强的综合性审计信息简报,逐步改变反映审计信息单一、缺乏综合性与宏观性的传统做法,推动财政审计成果反映上层次、上台阶。
四是加强综合审计,探索由“账本审计”的传统审计方法向现代综合性审计方法转变。
现阶段,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办公自动化在政府及其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办公无纸化进程明显加快,财(政)税(务)银(行)企(业)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财政部门的“金财工程”、税务部门的“金税工程”、海关部门的“金关工程”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及管理现代化有力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为例,全国税务系统已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形成纵横交错的监督制约机制。从税源控制、税款征收、税收监管、纳税人的应征税款、入库税款、罚款及滞纳金计算等数据实施全程控制,强化了税收执法及清理欠税的刚性,有力地推动了税收征管工作的现代化。
关键词:社会 提高 公共财政 大背景 变化
在公共财政背景下,财政资金审计工作也要在各个方面做出改变,改变一定要切实的执行,不能只是以大嗓门喊叫来敷衍。
一、 关于公共财政的介绍
公共财政可以为市场予以公共服务方面的服务,以及对国家财政予以弥补。它受到公共方面的制约、决定以及规范。就目前而言,市场是需要公共财政的存在,公共财政能够正常运行,就能够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为市场经济提高有利的条件。近几年来,依照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在工商税务制度方面发生了改变,在分税制度方面发生了改变,在所得税方面发生了改变,在税费制度方面发生了改革,等等。在这些改革中,对于分配的改变,能够促进财政继续增长,而且是稳定的态势。
二、 基于公共财政背景的财政资金审计分析
(一)对总体的变化必须要明确
在同一个级别的财政审计中,必须要与国家的职能保持一致,必须要满足与财务相关的法律变化的要求,必须要满足财税体制变化的要求,必须要满足财税管理变化的要求。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必须要与预算工作来作为核心,应该是以各部门的预算作为基础,把政府的采购行为以及收付的行为作为关键点,在向绩效审计工作延展时,必须要有选择性,必须要有重点,对财税工作中的执法行为、对预算的执行以及管理中有一些问题存在的,违反了法律法规,与实际情况不符,工作不够规范以及不够科学合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完善公共财政的体系以及管理制度。从而可以增强法律的约束能力,可以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大提高。
对审计工作进行安排,必须要注重改革的关键点。既需要做好财政审计的工作,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的改变,以收支的管理作为重点,以政府的采购作为重点,以对专项的资金进行管理作为重点,以预算的合理分配作为重点,对各个部门的预算工作进行审计;对于退休人员应该在养老方面处理到位,对于下岗职工应该给于技术以及经济上的支持,需要对保障项目的预算进行审计;应该对教育方面的预算进行审计,应该对农业方面的预算进行审计,应该对文化方面的预算进行审计。
在审计工作的执行方面,应该制定长期的计划,做到统筹的安排,在组织方面统一,在计划方面统一,在质量方面统一,在定性方面统一,这样就可以使审计的整体效果达到最大化。在审计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在审计的时间以及内容上做好统一的安排。要进行全面的审核,同时也要有重点。在审计时,需要有合法性,需要有真实性,而且可以有适当的延伸,这样就可以抓住工作的重点,使审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对预算审计的工作必须要加强
在预算改革中,所具有的特点是多个方面的,对预算的编制进行细化处理,对预算约束进行硬化处理,对预算管理进行规范管理,对预算监督进行强化处理,要做到使预算透明化,要做到使预算的约束力加强。因此,就要从三结合,将各级别的审计单位进行有效的结合,上下级的审计单位进行有效的结合,同种级别的审计单位进行有效的结合,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又要加强联系;新旧的审计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旧的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新式的工作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将各种专业的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
改革后的预算工作的规定要具有约束性以及规范化,要细化和透明,全面而又有重点。预算的工作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预算编制必须要细化到每个项目,细化到每个部门;预算工作,必须要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必须要科学以及规范;国库对于预算要切实的执行,执行的程序必须要科学以及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必须要做到公平以及公正;在支付以及执行部分应该加强监督。
(三)积极贯彻落实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
在财政审计的过程中,可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它拥有着四个优点:考虑得比较全面;可以把多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内在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挖掘;选择高效的方法,提高工作的质量;对成果综合利用,使成效大大提高。
考虑得比较全面。进行全面考虑,才能够掌握大局,对于各项要单独审计,又要联系起来,同时要分清主次。
可以把多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内在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对财政审计的各个环节要有足够的了解,分清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要善于利用人才以及高科技,尽可能将审计工作的潜力发挥出来。
选择高效的方法,提高工作的质量。在审计的工作中,从全局着眼,将各个因素以及环节进行统筹考虑,可以选择高效的方法;采取高效的方法,就可以减轻任务量,减轻压力,就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高质量。
对成果综合利用,使成效大大提高。对审计的成果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以及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以及利用,这样就可以使成效得以极大的提高。
(四)与现代的管理观念相适应
公共支出效益是由多方面的统一构成的,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近期与远期的统一。绩效审计有三大要素,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济性。
有三个办法可以做到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选择最低资金耗费的方法,以效益所需要的资金来作为支出效益的评价标准,以有形的成本来对项目进行计算;分析成本的方法,把预期的成本以及效益详细的列出,进行比较,对效益做出评价;分析财务的方法,对财务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支出情况做出评价。
三、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必须要做出一些令人满意的行为。对于公共财政的管理,审计工作就需要改变,尽量能够适应。
参考文献:
[1]李袁婕.国外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特点[J].中国审计,2010,15(23):216-217
1 绩效审计的历史
绩效审计的概念来源于发达国家1940-1950年间,在这个时间欧美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了绩效审计的工作,并把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实现了财务审计以及绩效审计共同发展的一个全新局面。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实际的地位不断的上升,有些政府已经把审计的核心工作转移到了绩效审计上,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也把绩效审计放在了审计工作的核心位置,在技术审计的过程中,开展审计工作的国家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国也是较早一批接触到绩效审计的一批国家,但是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发展较为缓慢,绩效审计仅仅应用到了发达地区和一些公共资金的管理上,还不足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新型审计工作的要求。
2 绩效审计的目标
绩效审计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发展的特殊的审计方式,审计工作通过技术手段验证生产活动是否达到了活动的期望值,审计工作中任何审计目标都有相对明确的审查目标。这是审查的前提的条件,必须有目标才会尽心审查工作。我国现在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共自己浪费严重,国有资产流入国外和民间等,在审计的工作中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在根据资金成长的要求,采用绩效审计是财政工作具体和人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财政审计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5个要点:
第一、需要健全相应的绩效审查的基础建设,强化资金的内部管理,通过资金的透明性。
第二、以审计财政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审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三、利用绩效审计的手对岸揭示财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现象,才发挥资金管理的游戏,提高资金的审计力度。
第四、提高应评价系统为核心的审计方法,利用财政资金的绩效作为引导,把大量的资金引入更好的收益中,发展资金得做用,提高资金的利益的尽可能的放大。推动资金的良性发展和增收。
第五、以服务的最终的目的,绩效的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是对资金的服务制度,通过对资金的审计,为我国的资金的持有者提供合理的资金决策依据,在资金的管理上,与绩效设计工作相互帮助。利用审计的功能,为企业提高资金的效益,同时资金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目标体现在评价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实现程度,即通俗的将就是坚持政府投入资金是否有效利用,支出效率是否高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也是考核政府的重要依据。经济性评估反映政府树立成本的意识,节约开支,用有限的资金多办实事、好事;效率性评估反映政府的投入产出比;效果性评估反映工作最终结果,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成,人民和社会是否满意。因此,审计机关应当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全面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
从我国实施情况看,财政绩效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公共资源支出经济性审计阶段,即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应立足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掌握影响公共资源支出绩效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财政绩效审计,围绕“经济性”,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的节约上。二是全面财政绩效审计阶段,即提高阶段。该阶段要在“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审计国情的财政绩效审计制度,将初级阶段的无体系财政绩效审计发展成为适应中国审计体制的全新绩效审计模式。三是升华阶段即基于提高阶段的全面的效果性财政绩效审计。中心内容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绩效,最终体现财政支出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吻合性或接近度。
3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及重点
财政审计是考核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估一个政府的绩效,不是看它投入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核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企业、公众的需求。在目前的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管理的重点在于财政支出,那么,财政审计就必须研究财政公共支出,针对公共支出的内容和特点有重点地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我国财政公共支出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调节领域支出,重点解决各地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问题;二是公共投资领域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高技术产业,农业这种弱质和有风险的产业等。
在上述财政绩效审计内容中应该确定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以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为审计重点。实施行政运行成本审计要关注与运行成本相关的事项进行审查,科学系统的评价绩效性,并拓展到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将绩效审计的成本转化为管理的成果,抑制行政运行成本的超计划增长。二是以财政支出管理为审计重点。要始终坚持“管理出绩效”的思想,实现由最初规范财政部门自身行为到促进财政转变以支出管理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配套财政管理制度的目标。
1、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要制订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参加上级培训,按时完成培训任务,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与考试,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中级通过人数比例;要大力开展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把计算机中级培训作为新进人员岗前第一训,综合运用专题培训、网上培训、以审带训、视频培训,提升培训成效。
2、加大大数据分析团队建设。采取招聘、雇用、培养等方式,加快审计大数据分析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审计大数据分析人才,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常态化开展审计大数据分析;制定大数据分析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建立数据分析团队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架构、主要职责和选拔机制等,促进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
3、加大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建设。整合审计机关信息化专业人才、审计业务骨干,组建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将审计知识、审计经验 、审计规律与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功能、信息化规律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攻关、数字化审计攻关、联网审计攻关、信息系统审计攻关等,充分发挥攻关团队作用。
1、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要紧跟“金审三期” 工程的建设步伐,增加审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联网审计平台,建成数据分析室,健全数据中心库,更新办公电脑,添加笔记本电脑,使用正版软件,加快建设审计会商系统、审计指挥系统、审计网上监控系统。
2、完善审计模拟室建设。构建完善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为主导,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突出审计专业特色,注重学习体验和分享,符合在职审计干部学习培训特点的模拟实验室,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模拟审计实验,加速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提高审计攻关水平。
3、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制订完善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制度、审计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制度、数字化审计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审计数据库建设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1、加快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包括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历年审计情况等,分类存储,系统连接,对接OA,连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功能,为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健全管理发挥作用。
2、加快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收集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收集地方颁布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收集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分类录入、分级存储,构成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对接OA、AO系统,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定性、处理方面的依据。
3、加快审计案例库建设。收集各地审计机关的典型审计案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典型审计案例,将其分类录入,构成审计案例库,为开展审计提供借鉴。
4、加快审计事项库建设。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参照历年的审计资料,收集整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事项,构成审计事项库,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指导作用。
5、加快审计问题库建设。收集整理自身历年各类审计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借鉴其他审计机关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分类构成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问题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以审计问题库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技术搜索疑点,发现问题,提升审计效率。
6、加快审计流程模版库建设。制订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模版、审计操作规程模版、审计报告
近年来,财政联网审计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进行应用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审计实践中实现了“预算指标-预算执行-财政集中支付”各环节、全过程审计,有效发挥了审计实时预警和监督作用。但随着财政联网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审计机关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笔者就财政联网审计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应用情况
(一)财政资金实现全覆盖
联网审计系统采集了总预算会计、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中心、非税收入等电子数据,覆盖了一级、二级预算单位,涵盖了“预算指标-预算执行-财政集中支付”全过程;铺设了千兆专用光纤,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采集当天发生全部财政数据只需五分钟左右,而且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采集,做到了实时更新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应用最新的电子数据实施审计。
(二)审计数据实现集中汇总
借助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将非联网数据导入到联网审计系统中,既可以利用服务器的高性能运算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又实现了从零散数据到审计数据库的集中,使审计数据得以共享。如在“五项社保”基金专项审计中,把“五项社保”的财务、业务数据导入到财政联网审计系统中,计算机人员通过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对海量业务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后,存储在服务器中。在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中这些数据又为预算执行审计所用,并且在次年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审计时又得到应用。逐步积累数据库中的数据,为开展纵向深度分析,宏观长远预测等提供依据。
(三)审计实现动态监控
通过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动态监测功能,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及时发现并核实审计疑点,查处和纠正违纪违规问题,从而增强了审计监督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实现了由静态向动态、由定期向经常的转变,使审计“预防”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以国库支付明细为基点向支付时间、预算单位、预算科目、摘要等维度延伸,动态监测财政支出状况,对大额支出项目、支出单位开展审计调查,实现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思路。如:在对20__年国库支付数据进行动态监测时,发现补发教师绩效工资支出占总支出比例最高,将此列为20__年的审计调查项目,以查明是否有违反绩效工资政策乱发钱物及突击发钱等现象;以国库支付明细为基点向摘要等维度延伸,发现公务接待费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较大,进一步向预算单位延伸,出现某单位公务接待费排列第一,立即对该单位进行了招待费专项审计,查处、纠正违纪违规问题,达到了降低行政成本,严肃财经纪律的目的。将预算数据与国库支付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了随意调整预算指标的问题,将此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问题向人大报告,督促财政部门加以整改,促进其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充分发挥了审计震慑力。
(四)审计工作实现高效率
财政联网审计系统采集的数据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展横向对比等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为审计立项提供数据依据,使审计立项更加科学、有效。通过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在审计立项时就可以通过财政联网审计查阅被审计单位的预算数据、国库集中支付数据、财务数据,掌握其基本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数据分析,为科学安排审计项目提供依据。在审计调查阶段审计组通过财政联网审计系统下载预算数据、国库集中支付数据、财务数据,在进驻被审计单位前已经确定了审计重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账找问题,而是带着疑点找问题。在开展审计项目时,通过纵向对比,使审计重点、审计目标更加明确。利用财政联网审计系统,通过ASL语句将审计业务人员的经验方法编写成审计方法,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利用这些审计方法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自动审计,实现全面预审。如通过预审提交的审计疑点发现会计核算中心的大部分会计凭证存在多借多贷等会计处理不规范的问题,通过与会计核算中心沟通后,这些会计技术方法有问题得到了纠正。
财政联网审计的开展使审计获得了大量有用的、多种类型的信息,通过数据的多维分析的方式对经济结构、发展趋势、同级单位横向对比等宏观信息进行总体反映,一方面可以摸清全部财政资金的分布状况、总量规模、资金投向,实现了财政支出由功能分类向经济用途分类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资金动态、实时的特点及全面、多维的数据量,使审计工作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提升了工作层次,构建了“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财政审计大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财政联网审计创新了审计工作手段,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扩大了审计工作影响,但是通过审计工作实践,笔者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是《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必须持审计通知书才能实施审计,被审计单位应依法提供电子数据,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但对财政联网审计这种全面、实时、动态审计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新修改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也没有涉及这种情况,只能靠地方政府和部门间协调,如果发生行政诉讼,败讼的可能性非常大。对联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仅靠“审计建议函”等方式反馈给被审计单位,没有法律效力,起效不大。二是财政联网审计目前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指南,如网络安全设置、采集数据方式、数据分配管理、审计预警结果运用等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定,靠应用单位自己采取措施管理。
(二)审计外部环境不适应。财政部门积极推行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核心,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重要组成部分 的财政制度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为财政联网审计创造了良好的审计环境。在财政联网审计的初期发现财政部门的四项改革还不尽完善,如部门预算编制不细、国库集中支付执行不全、操作人员违规规定随意删改预算数据等问题,使得财政联网审计采集的数据不全、不实,影响了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的应用。
(三)审计风险“潜滋暗长”。财政联网审计能够适时、准确、快捷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这在给审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但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审计风险,如资源的共享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计算机病毒侵袭、不合理操作以及硬件损坏等问题也会导致数据毁损或丢失,严重时可能破坏被审计单位的整个系统,从而带来显性或隐形的审计风险。
(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财政联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熟练掌握oracle、sqlserver、db2等数据库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知识,财政业务知识等。只有具备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人员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这样的复合型人员非常缺乏,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的部署和维护甚至更换数据模板都依赖于软件公司,就更难说在审计工作中能较好的做到财政联网审计工作实践。
三、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联网审计的法律法规
上级审计机关及相关立法部门应尽快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问题,使审计工作在法律的约束指导下更好地发挥其建设性作用。应尽快出台财政联网审计准则或财政联网审计工作指南,使之成为审计人员在实施财政联网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和专业指南,并作为判断财政联网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以规范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关审计行为和审计管理。要明确建立财政联网审计管理制度,包括跟踪作业制度、日常监控结果应用制度、审计人员权限管理制度等,开发相应的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电子监控子系统,对审计人员的所有操作进行全程监控,以加强审计管理。
(二)进一步深化创新财政联网审计
积极探索如何把预算指标管理、总预算会计和财政集中支付审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从业务管理流程的角度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一体化审计。探索财政联网审计的数据大集中审计,由于财政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一致,上级审计机关可利用审计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的优势,通过审计内部网将下级审计机关采集的本级财政数据,利用财政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开展远程审计,将审计的问题反馈给地方审计机关查证和落实,以提高财政审计的效率和威摄力。
【关键词】国家审计;民间审计;特点;分析比较
一、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因此,国家审计就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基本格局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并向综合财政审计展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企业审计办法,实施真实性审计;适应反腐倡廉需要,初步建立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结合中心工作,突出了行业同步审计,不断深化各项专业审计。民间审计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师所组成的社会会计、社会审计组织,即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对有关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事项所进行的审计查证业务。从审计组织形式角度来说,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组成的会计、审计咨询组织开展的审计业务,合之即为民间审计。在我国范围内,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原因,普遍认为民间审计就是社会审计。因此,所谓民间审计,是指依法成立的民间审计组织接受委托,对被审计者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依法独立进行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活动。
二、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的特点
(1)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强。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是单独设置的,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业务机构。二是工作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与人员不直接参加日常的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作,他们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工作的,独立编制审计计划,独立取证和审核检查,独立作出审计结论,这种监督具有法律效力。(2)国家审计的权威性高。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根据《宪法》规定直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行政首脑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不受本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使国家审计具有代表行使监督权力的权威性。(3)国家审计的强制性大。一是主导地位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是强制性的,是不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意愿为转移的,构成了国家审计在整个审计组织体系中主导地区;二是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的审计立项是以法定程度和自我工作需要为主要依据的,而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方面的左右和干涉。(4)国家审计的综合性广。国家审计是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一方面,它监督面广;另一方面它监督层次广。国家审计,可以对这些专业经济形式各业务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再监督,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经济监督网络。民间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它的特点如下:(1)民间审计是一种独立审计。(2)民间审计是一种委托审计。(3)民间审计是一种权威性较高的审计。(4)民间审计是一种职业自律性较强的审计。(5)民间审计的审计报告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三、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的分析比较
(1)审计主体不同。国家审计的主体是各级国家审计机关,行使经济监督的职能,属政府序列。而民间审计组织的审计主体是经国家有权机关批准成立的社会会计组织,在我国主要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审计权限不同。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宪法规定有权对国家所有经济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主动的、强制性审计监督,其基本职能是监督职能,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中,在职能运用过程中它的处理权和检查权是统一的。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报送有关资料,有调查权和检察权、临时处置权等。审计之后有权依法进行处理,包括经济处罚权、通报权、建议处分权,以及实施紧措施权等,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民间审计组织是事业性质的单位,它不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直接的审计监督,无权进行指令性审计,只能接受有权机关和单位委托,在被受命时才有检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所以民间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的职权是由委托方授予的,其范围不超过委托方的职权。(3)审计的范围不同。国家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政府各部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而民间审计的范围则比较广泛,它可接受任何单位的委托,可以对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查证和提供咨询服务。(4)对职能履行上的不同。国家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职能时,根据宪法与有关规定可以主动地制定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而民间审计组织因其机构业务要受国家财政和审计机关管理和指导,它的审计内容的目的受委托人的限制。
参考文献
[1]周文华.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关系[J].商业现代化.2006(7)
[2]张琴.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之区别[J].时代经贸.2007(4)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审计理念,也尚未树立起借助审计监督对财政管理进行规范和控制财政风险的观念。从总体上看,仍旧停留在以往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审计的层次和角度亟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有必要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定位加以明确,并以此作为审计机关的核心监督内容,同时审计监督的重点应当充分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审计整体上应当实现由预算收支审计向全面性审计转变;审计深度上应实现由一般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向重大损失浪费及经济案件线索等问题查处的转变;审计方式上应实现由审计向审计与审计调查并重的转变;审计对象上应实现由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向对二、三级预算单位以及接受补助的下级政府审计的转变。不仅如此,还应将财政集中核算中心的资金拨付使用、政府采购资金管理、本级政府负债、预算外资金收缴等情况作为审计重点来抓。
二、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果,应当对现有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这是地方审计机关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只有确保审计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现阶段,地方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采用的都是一些常规的审计方法,应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审计调查的专门方法,并将之引入到预算执行审计当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地方审计机关应将同类问题的查找与延伸审计单位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积极采取分析性复核和座谈等方式,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重大违规违纪案件线索;地方审计机关应当充分合理地运用审计抽样和风险评估等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地方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对账户间资金运动的联系以及账户与现金流动的联系进行审查,来掌握资金运动的总体情况;地方审计机关应当充分运用相关的审计应用软件,以此来解决审计人员、工作量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减轻劳动强度,进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审计人员应当树立起风险意识,并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在进行审计时严格执行相关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的编写应当规范严谨,这有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三、强化财政效益审计,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质量
首先,应当对预算编制加以重点关注,并将对预算编制的审计放在科学性和全面性上。具体审计过程中,应看预算编制是否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收入与支出的量化指标是否合理,预算收支的依据是否充足、数据来源是否可靠、原因分析是否客观,预算整体覆盖的范围是否全面以及部门是否对预算进行细化等等;其次,还应对预算收支加以关注,并将审计的重点放在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上。实际审计时,应看税收收入情况是否做到应收尽收、金额入库;专项收入是否与国家政策规定相符、缴纳是否及时;预算外收入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以及有无乱收费和乱罚款的行为;预算支出是否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分配资金,是否存在挤占挪用和拨付不及时的情况。所以,审查财政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已经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中之重。同时,还要重视对政府、人大和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审计,要从地方经济总体布局、发展机制和财政体制的角度出发,分析地方财政存在的问题;再次,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不仅要重视财政收支审计,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效益审计和跟踪审计,尤其要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最后,预算执行审计要向政策执行延伸,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严肃性进行审计,重点审查转移支付资金情况,尤其要审计监督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适度处理审计问题
地方财政的预算执行审计要将所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整理符合规定要求的审计证据,并对复核程序进行规范,严格落实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认真编写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负责人首先要整理审计员手中的资料,分别与财政及相关部门领导交换意见,而后编写初步审计报告,待上级领导和被审单位无异议后再形成最终审计报告,提出具有高度、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审计建议,适度进行审计问题处理。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严格执行审计处理处罚程序,以始终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向上级政府汇报审计问题处理结果。
一是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切实找准审计工作的位置。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就必须立足于监督,着眼于服务,要克服权力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查实、查深、查透各种违纪违规问题。另一方面,不简单地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多少、收缴违纪资金多少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标准,而是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服务上做文章,在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促进财务规范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服务领导宏观决策上下功夫。
二是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目前,审计机关人力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非常突出。面对这样的工作形势,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就更加具有现实必要性。因此,在审计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把“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计划安排上,要善于从中心和大局出发,在保证审计覆盖面,实施全面审计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审计监督;在具体项目实施上,也要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抓好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处理、结果公开、问题整改等关键环节。
三是处理好审计任务重与一线干部不足的关系,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一方面是审计任务相当繁重,一方面是审计一线干部十分奇缺,不堪重负,这大概是当前审计机关面临的共同矛盾。因此,必须充实审计队伍,借外力优化审计队伍结构,积极鼓励非一线人员向一线流动,采取传帮带的方法,从内部促进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同时下大力气支持审计干部脱产或半脱产学习深造,为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四是处理好律人与律己的关系,为依法审计提供坚强保障。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检查被审计对象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工作性质是律人的。审计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审计职权中很大一部分在一线审计干部手里。如果一个审计项目没有查深查透,没有发挥出审计工作应有的监督与服务作用,就审计内部来说,其原因不是审计干部业务能力差、工作水平低,就是审计干部中有人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方面出了问题。所以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还必须正确处理律人与律己的关系,下大力气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
二、唱响主题曲,选准五个思路
一是围绕保障财政资金正常有效运行,在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方面有新作为。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意识,积极策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探索加大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力度,将财政支出的真实、合法、绩效审计结合起来,确保财政支出的安全、有效。
二是围绕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方面有新作为。为了确保投入资金的安全和有效,策应政府投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应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招投标、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工程造价、投资效益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将审计监督贯穿在投资活动的全过程,在确保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安全高效上有新作为。
三是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民本资金审计,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有新作为。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环保、“三农”及三项保险资金等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关注资金流向、资金安全和资金使用效果,严肃查处各种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
四是围绕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在强化对政务环境的审计监督、服务全民创业方面有新作为。要重点选择有预算资金分配权、行政审批权和资金量大、收费项目多的单位进行审计,加强对行政机关处罚权和自由裁量权的制约和监督。要围绕为创业者搭建公平竞争平台,依法对投资创业企业或人员是否平等享受各种政府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进行审计监督,严格规范机关行政行为,促进各部门依法办事、按规办事;要加强对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设立账外账,违反“收支两条线”等行为的监督;要结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部门乱收费、乱罚款和对服务对象索、拿、卡、要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行为的监督,为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全民创业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围绕勤政廉政建设,在强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方面有新作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监督、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积极探索将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决算审计相结合,与区域规划、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相统筹的方法,全面公正地考察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打好质量牌,严把六个关口
一是严把审计方案关口。审计方案囊括了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与重点及组织分工等,是审计实施的指导性方案。要制定繁简得当、内容完整,真实可靠,合法有效的审计方案,就必须精心组织审前调查,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实践证明,搞好审前调查、制定出好的审计方案对审计实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是严把审计实施关口。审计实施是审计的最关键环节,是审计工作者律人律己、充分展示自身业务能力、思想品质的最集中体现。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实行审计执法依据公开、审计执法过程透明;既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又根据审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随机应变调整工作思路和审计重点;一以贯之地实行廉政反馈函制度,将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中。
三是严把定性处理关口。定性处理是一把“双刃剑”,解决得好,既是对违纪违规问题的惩处和震慑,又是对被审计对象、审计人员的保护,解决得不好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所有违纪违规问题的定性处理都须经业务会议讨论决定,重大问题须召开业务交流会决定,避免个别人拍脑袋说了算的现象。
四是严把审计报告撰写关口。审计报告不仅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和审计结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基本依据。一是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报告要反映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三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建议而建议。
五是严把班子队伍建设关口。要真正干成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一支好的队伍,建设一支好的队伍,首先就必须建强一个领导班子。领导班子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科学决策、团结协作、勤政、廉洁。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诚信型、廉洁型、和谐型”的干部队伍,并通过实行目标考核、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定期轮岗、强制培训等办法,促进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良好氛围,为全面履行审计职责夯实深厚的人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