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5:32: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互联网营销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互联网+”;广告学;教改;免费策略
对于为企业建立新型营销模式建立输送人才的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如何迎合时展,改进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诸多课程中,《广告学》课程与互联网的连接尤为紧密,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思考和探究的意义
(1)《广告学》在市场营销学专业所学课程中的地位。在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广告属于市场营销促销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業营销策略的实施,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推广也都可以通过广告来实现。首先,从企业营销策略实施的角度来分析,对于企业产品或服务而言,通过广告宣传是最简单直接让消费者了解的方式,同时也能通过广告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态度,进而产生消费行为;其次,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自身形象的宣传,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形象广告或品牌广告的推广都成为了企业宣传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广告学》是学生在学习制定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最简单的对学生其他课程学习效果检验的方法。
(2)广告与互联网的联系。广告的推广需要通过媒介来实现,传统的广告推广媒介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已经渐渐不能成为最有效的传播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型传播媒介对于广告的推广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正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策划既是一个整合营销传播过程的观念开始被业内人士所认可。提到整合,对于广告推广的媒介也不例外,如何有效的整合媒介资源对于一个成功的广告策划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广告媒介的整合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因此,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广告推广媒介的意义也变得更为重大。
(3)《广告学》课程应适应“互联网+”时展的意义。目前大部分《广告学》课程相关教材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即使提及互联网也只是留于表面,没有真正将《广告学》课程于当下时代环境,媒介环境相结合,这也成为学生不能在实践环节有效地运用广告学知识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普遍反映为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培养现代营销人才就是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企业的要求,为企业解决营销人才紧缺的问题。因此,《广告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应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培养并向输送有能力的、企业真正需要的营销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1)调整课程内容。首先,建议在广告策划媒体选择章节教学中不仅应当增加新媒体内容的篇幅,同时增加“免费策略”的教学内容。“免费策略”的概念本身并不新颖,然而在《广告学》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很少。传统的“免费策略”强调是免费价格策略,而免费营销策略也越来越受关注。免费营销策略侧重的即是免费的媒体策略,在广告推广中的应用将会具有实质意义,因此,在《广告学》课程中增加“免费策略”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由于整体课时量有限,因此建议在原有的教学内容缩短传统媒体策略的篇幅。不是由于传统媒体的策略完全过时或落后,而是由于市面上关于传统媒体策略的书籍足够多,内容足够丰富、足够成熟,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读书自学并不是什么难事,把传统媒体策略相关书籍作为给学生的推荐书籍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早已对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冲击,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这也标着我们的课程内容更多的应该侧重于学生很难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可以是教育工作者们正在进行的科研内容,同时也可以是行业内部正在探究实践的方法。
综上所述,《广告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即是利用随着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新媒体,在教学中增加其具体内容,使学生在日后的实践中能充分运用和发挥所学,成为企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2)调整教学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目前,很多学科课程都在做翻转课堂试验,而大部分学生又不太善于使用网络学习,这是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运用互联网获取更多《广告学》课程知识的重要原因。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由于专业特点和性质,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广告学》课程的特点又是实战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尽早安排学生融入企业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知识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最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企业不会对一些没有明确预期回报和收益的创意想法轻易投资,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是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为大学生创意实现提供的有机平台。学生对《广告学》课程的掌握情况最好的检验方式是通过广告策划,也就意味着广告策划案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来检验,可以成为学生检验所学,实现创意的方式。
总之,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不仅可以直接与企业对接,还可以参与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学生比赛中。《广告学》课程作为与互联网接触最紧密的学科,更应该在“互联网+”时代下,将教学方法应时做出调整。
【关键词】 互联网+ 课下学习 小学英语
1. 互联网+创意学习,打造立体的答疑平台
一要搭建“引导桥”。比如让学生借助现在流行的微信平台进行教学指导和交流,开辟了“教师微信课堂”订阅号,要求所教班级学生关注该微信号,并定期对平台内容做出更新。二要充实“学习屋”。针对成绩差异、兴趣爱好等不同学生特点,针对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采取上传视频、音乐、图片、故事等多种媒体资料、多种辅助手段,支撑学习内容,简化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三要拉长“能力板”。着眼弥补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掌握的差异,注重借力课后复习补齐能力短板,专门开设学生展示交流平台,引导部分课堂学习理解好,课后吸收消化好的学生讲解难点题目,解说重点语法,并及时上传微信平台,让学生一起评、相互学,给学困生开好“小灶”,办好网络补习班。
2. 互联网+创意作业,打造量身的学习方法
在低年级学段,教学重点是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在手机平台上发掘了《英语趣配音》这款APP软件,它按不同语言水平专门设计的配音软件,通过搜索功能,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锻炼口语的《GOGO英语》、《迪士尼英语》等会话场景,选择对应视频进行配音练习。由于口语场景真实,内容丰富,又能将配好的视频作为作业,发送给教师品评,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自信心。在中年级学段,教学的重点在于词汇与句子的书写和表达。我研究了诸如牛津阅读树系列、海尼曼等分级阅读读物,并鼓励学生模仿这些分级阅读教材,自编英语小书,操练句型,初步模仿写作,该作业对学生动手能力及自我思考能力都有所帮助。在高年级学段,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是教学重点。在教材编写上也呈现一单元一主题的特点,为确保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下合作收集与主题相关语境内的各种正确表达方式、相关标识和英语故事等,在课堂上进行Presentation, 组织相互学习交流,这种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增长见识。
3. 互联网+线上课程,打造全新的网络学校
一要坚持内容多样化。着眼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注重从易到难、从主课到辅课、从文字到媒体等,设置丰富多样的专题栏目,丰富的学习资料,建设学生的课下“第二课堂”,让他们不但能在真实课堂学到新知,还能在课下的虚拟课堂通过有趣的媒体、软件、游戏等练习巩固课堂知识,吸纳与课文相关的人文知识,拓展思维。二是坚持讲解直观化。着眼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乐于观看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上传各类名师课堂,让学生在不同视角中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让教师在线上进行互动,帮学生及时解答问题,巩固学习内容。三是坚持学习便捷化。注重将碎片化的学习整体成有效的学习体系,开通网络或手机终端,打破上学与假期界限,拉近书本与网络的距离,让学生随时想学、随时能学、随时学到新知识。通过网络学校的建设,切实形成覆盖全域、人人参与的知识网,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也让想学者有平台,善学者有内容,勤学者有成果。
以 “一起作业网”为例,该网站设立作业和测验、我的班级、发校讯通、智慧课堂、听力教材、资源管理等板块,课程内容围绕不同版本的教材、年级和单元分别设立,包含各种有趣的课后学习环节。在“作业和测验”板块,从听说读写四个方向入手,制定了单词跟读、单词辨音、单词听写、课文跟读等作业环节,内容新颖不枯燥,难度适中,完成后系统立刻就会为学生打分数,哪个方面有问题能够迅速而直观的反映出来,及时纠正,使学生不断接近最佳分数,在此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在“我的班级”板块,综合管理学生的网络账号,保证后期作业检查的顺利展开。在“发校讯通”板块,由于学生注册时与自己的手机绑定,因此可以及时发送作业更新信息给家长,让学生按时完成新的作业任务。在“听力材料“板块,可以根据学生情况DIY制作听力材料,提供对症下药的听力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听力难问题。在“资源管理”板块,将全国优秀课件、教案、图片、视频、音频、试题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网站上共享,最终由教师将资源转化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最佳妙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生健康 影响 措施
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的不断推广普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也逐步深入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小学生健康与成长的问题不可忽视。根据cnnic 2011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上网用户数已经达到4.57亿,其中青少年学生的比例占到了27.3%,即目前我国将近有1.25亿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小学生的影响正在迅速增强。
魅力无限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拓宽视野,掌握丰富、最新的信息,但同时,也会传播一些不良信息,“诱使”他们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从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利用好互联网,防范互联网对小学生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呢?
一、胶南地区小学生上网的现状
自互联网登陆胶南地区以来,经过近年来的迅速普及推广,广大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网民的最强主力军,而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主要有:
(1)根据胶南地区小学生上网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上网较为频繁的人数比重占35%,偶尔上网的人数占57.5%,且上网人数和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上网的时间段。据调查,小学生上网的时间一般为晚上或者周末,其他时间段较少,占32.5%,平日晚上上网的占18.23%,有空就上的占9.12%;
(3)每次上网的时间,大部分在一个小时左右大约占64.1%,上网在两个小时左右的占19%,在寒暑假上网时间更长,有的甚至昼夜不下线;
(4)互联网功能的使用情况。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56%,可见目前大多数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仅限于玩游戏,很少用于学习和获取知识;
(5)家庭态度及学校教育。家长对小学生上网持“不管”态度的有15.38%。
二、互联网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拓宽了思路和视野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方便、快捷地为小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娱乐的心理需求,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使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说,互联网为小学生开辟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2)网络交往可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互联网具有前所未有开放性,使得小学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地获得丰富的信息、观念及生活方式,突破传统狭隘的人际交往局限,形成开放、独立、个性化的人格,这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后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夯实的基础。
2、负面影响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长时间对着电脑的青少年的视力比其他的青少年的视力要差。一些眼科专家认为,每天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可能会诱发各种相关的眼科疾病;而长时间的上网以及不正确的坐姿则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骨骼发育。
(2)容易造成网络综合症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过多,有有利的,但是又不乏不良的信息,如果接触过多,不可避免的会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其次,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迷失自我,许多青少年因此荒废了学业,得不偿失,甚至还扭曲了有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再次,互联网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障碍。最后,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三、防范互联网对小学生健康负面影响的措施
1、加强引导,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和安全上网的意识
要引导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减少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浪费的时间,逐步加深对计算机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网瘾的产生;同时要提高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在网上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变化成果,学会更高效的查阅信息,最终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做一个合格的网民。
2、多多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是丰富,学生放在网络的时间就会越少。多开展文艺工作,多多鼓励学生参加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团队精神和荣誉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些课余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逐步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积极向上,加强其自控力。
3、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就要时刻的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学生的动态,正确引导,不要采用暴力,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使学生自己明白网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上网要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养成控制上网的好习惯,知道上网该干什么,又该有多长的时间。要做学生的支持者,鼓励他们加强自律意识,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使得网络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助手。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人,才知道生活的艰辛,才会更加的珍惜生活,珍惜时间。所以适当的挫折可以使学生变得成熟,明白网络世界的不真实性,明白生活无法逃避,网络只是怯懦者的选择。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就只有勤奋工作,踏踏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做事。
参 考 文 献
[1]陈光磊.青少年网络心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字】互联网;美国公立中小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106―03
自从信息化教育提出以后,互联网在美国中小学学校迅速地普及开来,因此美国也成为信息化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那么他们的网络具体应用程度如何呢?我们从中又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笔者根据美国教育数据统计中心(NCES)05年的最新调查数据,分别从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数量,学生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情况,防止学生浏览不良信息的技术和手段,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以及利用网络为教学提供学习资源这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评述。
一 学校互联网的接入情况
对互联网接入情况的考察主要有包括:是否联网,联网的教室数量(或百分比),以及网络链结方式(宽带还是窄带)。
1 学校和教室的联网比例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联网学校的数量逐年提高,在1994年只有35%的学校能够接入互联网(表1),而到2005年秋季,几乎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可以接入互联网。
联网教室数量也有持续的提高。截止到2005年,有94%的教室可以联网,而在1994年只有3%的比例 (图1)。
通过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看出美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城乡发展均衡,乡村和城镇的网络接入几乎是齐头并进的。
2 联网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的联网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速度和稳定性也都有了显著提高。 1996年,有3/4(74%)的学校采用的是拨号上网,到了2001年,采用拨号上网的学校仅占5%,大部分学校(55%)通过T1/DS1宽带联网,这种联网方式比拨号上网更稳定,速度更快。到2005年,有97%的公立学校采用宽带联网(表1),而在2000年和2001年分别是80%和85%。
数据显示,规模较大的学校更倾向于采用宽带联网,到2005几乎全部都使用宽带联网,而小规模的学校只有94%采用宽带连接。
采用无线联网的学校也增加,从2003年的32%增长到2005年的45%(表1)。
调查数据显示无线宽带的应用也在逐年递增,从2003年的92%增加到2005年的97%(表1)。
在2005年,在所有的公立中小学学校中有15%的教室接入了无线网络(表1)。
二 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
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分别是从人机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手提电脑的情况,以及笔记本的租赁情况来分析的。
1 人机比
调查数据显示该比例是逐年递减的,1998年的人机比是12.1:1(图2和表1),到了03年为4.4:1,2005年则降低到了3.8:1。
通过进一步的详细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参数类型的学校人机比是不同的,例如小规模学校就小于中型或者大型学校的人机比(分别为:2.4:1,3.9:1,4.0:1)。另外,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和人机比也是成正比的。
2可供教学使用的手提电脑
手提电脑的供给比例也是逐年递增的,2003年数据显示为10%,2005年就有19%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所用手提电脑(表1)。
另外数据还显示,到了2005年学校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手提电脑,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手提电脑的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其比例分别为17%和8%。
3 膝上电脑的租用
其分析内容包括学校是否提供给学生可租用的电脑,以及他们可租用的期限。另外还要询问那些目前不具有租用条件的学校未来几年的租用计划。
2005年有10%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可租用的电脑(表1)。
在租用期限方面,有47%的学校可以租给学生不到一周的时间,17%的学校其租用期限为1周到1个月的时间,另外还有5%的学校能够提供更长的租用期限。
另调查数据还显示,2005年在90%的还没有膝上电脑的的学校中,有3%的学校打算在下一年提供给学生可租用的电脑。
三 制约学生浏览不良信息的技术和手段的使用
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促使学校有必要使用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来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通过NCES的调查可以看出:
截止2005年,几乎所有的联网学校都使用了不同的技术或程序来控制学生浏览网页(表1)。
在技术实现方式上,2005年在所有使用了网络拦截技术和程序的学校当中,99%采用的是拦截技术或者网络过滤软件。同时96%的学校还采取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监控,79%的学校通过和家长签署条约来实现,76%的学校和学生签署条约,67%的学校使用的是监控软件,53%的学校设置了密码访问程序,还有46%的学校仅允许接入学校局域网。
另外,学校还将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告知了家长和学生。其中有95%的学校是通过学校规章制度将这些措施告知学生和家长,67%的学校在使用规章制度之余还另外通知了家长。在这些通知的方式上,57%的学校采用的是实时通讯工具,利用校园网和校园公告牌的学校分别为40%和28%,还有28%的学校采用的是弹出信息的方式或者将信息内容作为一个网站标志,除此之外,有4%的学校是结合多种不同方式来通知的。
四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国家,其培训内容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教学技术两大模块,在培训经费和投资力度上也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并将教育技术水平列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之一。其培训资源丰富,包括在线学习资源、视频/卫星资源、各种专门会议等。因此收效显著,在1999年就大约有一半的教师能够使用电脑或者网络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探索式学习。最新数据显示:
在2005年,全国范围内有83%的学校或校区在一年前就为教师提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业发展培训(表1)。
在参加2005年的培训中,参加人数为1%-25%的学校占34%,26%-50%的学校占16%,51%-75%的学校占13%,超过76%的学校占36%,而只有不到1%的学校没有教师参加培训。
五 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的提供是互联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是否丰富,是否高质有效等都是考察的内容,调查数据显示:
有89%的学校利用网络资源来制定教学计划,87%的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评价结果和数据以帮助他们实施个别化教学,还有87%的学校通过网络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例如,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网上学习资料,或者其它数字化文本、图像、声和视频)。而且还逐渐增加了教师在线培训课程,学生在线远距离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共享。
另外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互联网的利用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培训方面,中学就比小学能够提供更多的在线课程(分别为59%比49%)。同样在为学生提供在线远距离学习资源方面,中小学之比为57%比24%。而乡村学校为学生提供远距离学习的比例就明显大于市区学校及市郊学校(分别为43%,25%和24%)。除此之外,在校少数民族学生越多,学校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在线评价资源以辅助教师的个别化教学。
六 评价及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的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现状,我们可以得出其发展的一些规律及启示,并以此为指导来实施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早日实现教育的全面信息化。
1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因此永远处于一个过程阶段,其中包含了硬件设施的配备,软件资源的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等。仅以美国互联网的接入为例,最初的1994-2000年也都是处于一个量的发展阶段,没有实现质的突破,网络基本普及历时长达10年之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03到05年又呈现出三个发展的新特点:联网方式的改变,无线联网的比重明显加大;加强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电脑的力度,两年时间租给学生和教师的电脑数量就几乎增加了1倍;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质量监督,05年几乎所有的美国中小学网校都采取了各种技术手段来防止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是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而我国可以说是从20世纪末才开始将教育信息化提入日常议程的,虽然存在众所周知的一些问题,但是也要看到信息化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坚定信心持续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2 以多种形式加大硬件设施投资和革新力度,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硬件是基础,没有根基的信息化是空谈,美国之所以有如此高质量的信息化教育成效,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基础设施健全,且城乡同步发展,硬件投入从窄带到宽带再到无线宽带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而面对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城乡差距显著的现状而言,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投资,这里仅举二例:(1)利用我国等级体制分别从国家、地方上对教育进行投资,首先从国家政策上要保证充分的教育投资和预算,然后各个地方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经济、政策上的支持,国家和地方相结合共同促进信息化进程。(2)以富带贫,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结成对子,缩小信息化差距。可以是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偏远地区大范围内的省、市、县或学校结盟,也可以是本省市内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结盟,总之是要让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及学校给信息化落后的地区学校以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支持。
3 开放化管理,为学生创建开放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从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来看,他们很重视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无论是无线网络的开通,还是笔记本的租赁,处处都体现出一种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理念,能够实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进行信息化的学习。而基于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教育基础,很难实现这种无缝接入式的学习,但是以前将信息化局限于课堂的封闭式学习应该有所改变,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开放网络教室,安排专人管理,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需要方便地进行信息化学习,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其进行备课等教学、学习活动的准备。
4 扩大教学资源的范围,并加强质量监督体制。
借鉴美国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提供各种丰富教学资源的经验,我国也应该重视对教学计划信息、教学评价信息、教师在线培训课程、学生在线远距离学习课程等资源的提供,同时要加大对资源的质量监督,建立清晰的信息资源评价标准,保证网络为教学所用。
通过对美国互联网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些规律及发展经验,希望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有所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FRSS-Fast Response Survey System. Internet Access in U.S. Public Schools and Classroom1994- 2005[DB/OL].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R].ICT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2004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英语 微课 慕课 翻转课堂
英语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对英语重要性的重视,201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高考报考及择校过程中英语需达到指定的标准线,如报考985大学,英语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以上),普通的一本、二本和三本对英语的分数也同样有严格的要求、不管是政策的倾斜调整亦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践所需,英语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当前网络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英语教学亟需将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专业、英语双精尖的人才。
一、互联网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以大班额授课为主,一味地以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学模式,长此以往,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而网络教学模式却以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等特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单纯的英语课堂中解放出来,英语的学习也不再是单一的语法、词汇等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与教师取得在线联系,亦或是将重难点知识集中反馈给英语教师,教师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一解答,在网络平台上,在请教教师之前,学生之间也可进行实时讨论,部分知识在请教教师之前就可得到解决,这不仅有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有助于学生在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效果。另外,“互联网+”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它不仅缩短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实现了人与信息之间的有效交流,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教育者及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更有助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阶段,教师将某些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制作成需要的小视频,实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微课教学,微课教学有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微资源以及微视频两部分。通过将翻转课堂与微课结合的方式,适应当前的发展背景,而作为实现翻转课堂的基础,微课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不仅含有教师课前的微视频设计制作、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式教学以及课后总结等四个环节。与慕课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资源多样、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等优势,这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与特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师生之间更好的互动,还能够优化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与学习兴趣,符合时展的趋势。
2.慕课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现阶段慕课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具有协作性、互动性以及信息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我们具体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1)课前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根据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学大纲,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中寻找相符合的课堂资源,并根据自身理解对素材进行分类、分析以及总结,为学生提供具有趣味性的高质量教学材料,使学生能够据此高效学习。
(2)课堂组织教学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课前预习对课程知识有所了解,并对其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记录,在课堂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以及讨论的方式解决该问题,不仅要使学生及时地解决疑惑,还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3)课堂分组。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即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分组,将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与英语程度相对差一些的学生进行穿插分组,这不仅能够让程度好的学生带动英语成绩落后的学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使学生独立制定学习计划,继而按照规定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解决各类学习问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4)课堂讨论。在慕课翻转课堂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问题,还是需要教师逐一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对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预判,以便更好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5)课堂教学结束阶段。在慕课翻转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定期对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对使用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并根实际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更新教学课件,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水平。
三、总结
总而言之,“互联网+”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大学英语的教学发展需求但综观其发展现状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在自身的实践教学中逐渐探索教学思路、总结教学经验、探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修正、革新,为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而努力。
随着民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校园并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反映给学生家长,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或者电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地与教师互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和互动及其便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和讲述得丰富并个性化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互动模式,互联网本身就是人机互动的一项技术,通过互动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不再为让学生对所授新知识有感官上的印象而准备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大大地节省了课堂的时间,更多地是辅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兴趣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也会被更加拓宽。
2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1改变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式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探求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程教学质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课程内容,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需要做好三项工作:其一是根据课程内容展示需要,建设相匹配的展示内容(教学方面就是课程内容建设),支持使用者(师生双边)在PC或者手机上快速获取知识或服务的信息;其二是立足全网多通道网络,丰富的外部资源及手段,带来更多选择;其三是管理好客户群体(教学方面就是学生群体),才能持续深度互动,推动技术的应用。
2.2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成为现实
传统教学中,高校学习采用集中学习方式,根据课程表进度学生进行集中上课,教学相长的过程仅限于课堂中的时间。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师将必备的教案、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放到移动平台上,为教学服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只要接通网络,随时随地与教师在既定的设计板块和知识点上互动交流,获取专题知识和信息,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轻松便捷地获取预习和复习资料,记录和积累成长需要的素材。
3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带来的影响
3.1首先是对学校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变,促使校园的现代化氛围浓厚,使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加重视,开始创造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师资力量将会改变,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和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将不断出现。
3.2其次是对教师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有效地工具,必然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大大提高效率。例如翻转课堂中,学习的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传统课堂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各类知识点前期由教师通过视频、播客、电子书包等方式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和学跨域时空。
3.3最后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怎么发展,理念都是以更好地为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为前提.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体除了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态对学生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和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的精神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有接触新知识的机会,还增添了新的途径,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感兴趣。
4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于《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改革的实例
笔者应用移动互联网码客技术实施了《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平移工作,运用码客平台成功完成这些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流程陈述如下:第一,定期登陆码客平台(或者微企秀)对本门课程内容进行建设,根据课程规划将课程所要涉及的内容完整地建设在移动互联平台中。第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立专题研讨和思考题库,并为教学互动建立在线反馈信息通道。第三,为教学实施过程回收考核信息预备后台数据管理手段,对跟踪教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本门课程的全方位资源的构建和扩充。第四,为课程不断更新增加外部资源链接,在教学互动中积累更多的更新知识,跟踪本门课程相关技术和知识的进展,将学生回馈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上形成本门课程的资源库。
5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利于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变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教学创新教学,在学生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校园、对各层面的教师、对各类学生将起到创新性的推动作用.采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已经成为新型时代的必然需求.透过这种研究全方位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同时,对教师整合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教教学改革,将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来凤琪.论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关照[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5-42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声乐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互联网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益处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如今的声乐教学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多面性发展势头,很多歌唱家、声乐教授都开了自己的微课堂,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歌唱家戴玉强开的声乐慕课“戴你唱歌”,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各种声乐作品的歌唱教学视频,有附带的音乐加油站(提供各种基础乐理知识、视唱练习等),还有各种演唱会的视频资料等。这些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学习不少声乐作品,同时还会带来各种前沿的教学资讯,确实不失为老师和学生学习的很好途径和手段。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再是简单一对一的教学了,只要你想学,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学习,同时还拓宽了学习的视野。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如今我们的高校声乐教学可以采取的手段也逐渐多样化,如增加了视音频的视听欣赏,连上互联网,学生便可以听到或看到自己所学唱作品的各种音响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甚至可以通过观察演唱者的仪态动作、个别乐句的表现方法,从中学到对自身演唱有所帮助的地方。学生平时练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或者问题时,生于建立了专门的教学QQ群,教师可以及时地解惑或是答疑,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同时教师布置学习的声乐作品,学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询,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如词曲作者的资料,该首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不同歌唱家演唱的音视频资料等,为课堂教学活动打下很好的学习基础,等真正到课堂上演唱,学习基础会更为扎实,思路会更清晰和具体。
3.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由于有了互联网的帮助,教师布置作品的时候可以不仅仅局限在现有的声乐书籍上,可以布置很多的衍生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通过互联网也可以查询到更多对自己教学有帮助的信息资料,学习到更多歌唱家的教学方法,了解到更多及时的教学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互联网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小弊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小小的弊端。直接反映在学生方面,如学生变“懒”了,这个懒体现在学生太过于依赖互联网,而忽视了最基本的练习方法。如布置一首新的作品,学生首先就是去网上搜相关的音响资料,然后就跟着音响资料学唱,反而较少去琴房练习了。这样的学唱效果反映到课堂上就是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如节奏节拍错误,音高不准等。琴房跑得少了,全趴在电脑跟前了,如此一来,第一学习阶段的工作没有做到准确细致,后续学习就无法进行。甚至学唱变成了单纯的模仿,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要知道声乐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只是对音乐的消极传达,更不是对歌唱的简单模仿,而是要对音乐进行具有创造性的重新思考,进行新的诠释,这才是有意义的教学。
其实,我们都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合理利用互联网,但不能忽略了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的练习,只有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作品的第一阶段任务,即音准、节奏、节拍、调号、歌词等, 才能够较好地演唱作品,在此基础上再去好好地利用互联网,丰富学习内容,了解作品的背景风格,等等。最后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去演唱作品。
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了便利,为大家提供了更好的媒介和途径,我们只有正确地利用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才能将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出来,也才能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更有效果,这才是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真正价值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高校营销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129-02
[作者简介]温韬(1968-),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情调营销,品牌管理。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项目“移动互联网对高校营销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G16DB027)。
一、引言
据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2016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1]。随着网民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全面转移,移动互联网开始成为企业营销的“主战场”,移动互联网营销时代已经来临。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15年“双十一”数据可知,截至2015年11月11日24:00时整,天猫和淘宝的最终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其中,移动终端的交易额为62642亿元,占比为6867%。另据阿里巴巴2016年8月11日的2017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中国零售平台移动终端的交易额占比为75%,高于上年同期的51%。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一些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完成企业的转型问题。高校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也要考虑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面临的诸多机遇和挑战。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营销专业教学面临的机遇
(一)教育理念更加人性化
移动互联网是科技人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用户可以在移动端零成本地获取相关信息;二是服务者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随时地进行双向的沟通。移动互联网人性化的特征,要求高校营销专业秉持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天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努力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让学生从“低头族”、“手机控”变为“抬头族”、“知识控”。就高校营销专业教育而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推进了高校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也让高校营销专业的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教师除了可以采取已有的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视频播放,还可以采取慕课(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讲课视频,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等方式,慕课强调的是用微视频(微课)授课,区别于传统的一节课45分钟的网上教学或“空中课堂”,每段视频不超过15分钟,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分解难点,力求保持学习的有效性[2]。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但授课教师应秉持“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适”的原则,以便选择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高校营销专业的教师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或电脑上网来获得教学资源;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营销专业的教师可以凭借智能手机,利用课余等碎片化的时间,及时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及时传递给学生。譬如,在课余时间查阅一些著名的营销领域微信公众号或其他教师的慕课资源等,如成功营销、中国好案例、企业管理杂志等,可以浏览并下载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教学资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更新及时。目前,移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已经成为高校营销专业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
(四)教学内容更加鲜活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鲜活的教学内容更是衡量高校营销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移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是鲜活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师的科学选择是鲜活的教学内容的关键。具体而言,教师除了事先做好“读学生之未读,见学生之未见”的大量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筛选,尽量选择那些刚刚发生的、喜闻乐见的、浅显易懂的、生动有趣的典型案例加以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教师和学生常变常新的创新意识。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营销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的注意力之争
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注意力日渐成为稀缺资源。目前,在高校的营销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正在面对两种力量的争夺:一种是教师讲授的知识,另一种是智能手机上海量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如果教师所讲的内容鲜活生动,其就会在学生的注意力之争中处于优势;如果教师所讲的内容索然寡味,大多是学生已经了解或是早已过时的信息时,那么就处于劣势。表现为许多学生被手机上的信息所吸引,纷纷成为“低头族”、“手机控”,有的甚至沉迷于社交网络和线上游戏而不能自拔[3]。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加剧了学生的注意力之争,也增加了高校营销专业教学的难度。可以预见,在未来,高校营销专业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能否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师中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教师中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本文所讲的马太效应是指讲得好的教师将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讲得差的教师将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使一些教学能力强的高校营销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社交媒体等将自己的影响力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迅速成长为明星教师。这种“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现象很容易引发教师两极分化,这种趋势不仅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凝聚力,而且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的分配,对高校营销专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三)教学的快餐化、肤浅化和娱乐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普遍遵循的是“快比慢好”的价值理念,凡事皆追求“短、平、快”,但其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很少有人花较长的时间缓慢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就高校营销专业教育而言,在教学上表现为:课下,高校营销专业的教师越来越少花时间去读专业书籍、精心去推敲课程的每个细节,社交媒体一度成为课后快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课上,高校营销专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使用视频、音频、图片、段子、搞笑等“招术”,最终导致课上趣味性大于知识性,学生课下无法真正掌握授课内容。
(四)对教师相关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教师相关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除了要掌握PPT的制作技术外,还要掌握视频、音频、图片的剪辑技术,以及慕课、微信、微博的使用技术。在营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如何综合地利用上述技术有效地为某一具体的课程服务,对高校营销专业教师来说是很大挑战。
四、对策及建议
基于移动互联网对高校营销专业教学的机遇和挑战,从以下四点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植入移动互联网的基因,健全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二是培养学生移动互联网营销的三大能力:思维力、行动力和表达力,训练学生活动的策划、演练以及口头表达、文案写作和网络沟通等综合能力;三是变强制为疏导,巧设营销课堂环节,安排小组讨及案例分析,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搜索和互动功能;四是拓宽营销课堂的边界,将课堂讲授与网上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如让学生下载《中国大学慕课》等移动客户端(APP),通过免费、开放、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营销课堂的不足,努力将课堂讲授与网上学习有机结合。就高校营销专业教学而言,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教师应充分论证移动互联网对高校营销专业教育的影响,始终秉持尊重学生、顺乎人性的教学理念,亲身实践,务实操作,培养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合格的新型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