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5:32: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方法和途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通过班级教育进行,因此,班级德育教育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班级的好坏,关系着学校工作的成败,关系着合格人才的培养。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很特殊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做好他们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相对城区落后,如何做好班级的德育教育就更成为每个班主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在农村初中工作过多年的班主任,笔者根据个人的做法,就农村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教育途径方法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生产劳动、课外活动都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肩负着一个班的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重任。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劣,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教风、学风乃至良好的校风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班级的好坏,关系着学校工作的成败,关系着合格人才的培养。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得力助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引路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对象是全班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身心发展不同,思想行为不同,这就要求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综合自己的班主任经历,我认为农村初中实施德育教育可以重点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1.利用好每周一次的常规班会课和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课实施德育教育
1.1很多班主任老师都会觉得,每个星期都要开一次班会课,开得多了,好象翻来覆去都是一些常规的教育,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因此每周的班会课之前,大部分班主任都会凑在一起,看看本周有什么要通知的重要事情,有什么该要交代的问题,其实不然,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注重总结和反思,提炼和积累,善于发现那些隐性的、潜在的问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因此,常规班会决不能仅限于“常规”二字,只有这样,即使是一节普通平常的常规班会,也会因班主任的用心构思而新意百出,从而更好地达到班级德育教育的目的。
1.2主题班会课都是在开学的德育工作计划中就已经明确列出来了的
一般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照计划实行(如班级目标或实际情况发生改变主题班会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因此,主题班会有着很明确的德育目标,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班会,借助一定的主题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2.结合所任教的科目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的时机是无时不在的,一个好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但教育时机不是随时想有就有的,想捕捉就能捕捉到的。因此,一个好老师还要善于创造教育时机。班主任身负德育工作的重任,如何在一个班级中培养一种具有完善人格的氛围,是否可以不断创造、设计一个又一个情境,使德育能在实际操作中实行,是这一重任的核心。因此,我在担任的科目教学中,只要有教育的契机,我都不会放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法、毅力、品德等方面的教育,这样的效果往往比直截了当地教育要好得多。
3.及时与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尽管现在农村的家庭教育水平良莠不齐,还跟不上现代德育教育的步伐,但还是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取得家长的配合是我们开展好班级工作尤其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4.协调科任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
科任教师担任班上的教学任务,由于不直接担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所以有时候跟学生走得更近些,有时候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不顺畅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有人来配合,这时候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科任教师了。协调好科任教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2年我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另一位女老师担任我班的数学教学,记得当时班上要是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俩总是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配合巧妙,化解了不少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班级德育教育高效地开展作为班主任而言,在班级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除了途径,还要讲究方法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不同的班主任,所用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下面就我的体会谈几点:
4.1爱心先行,尊重学生
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人,是人的健康、人的生命,然后才能顾及其他,因此在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班主任都必须要先用“爱”去度量自己的举措,充分尊重学生,从是否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出发去思考、确定,而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因小失大。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班主任要“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使自己的德育教育充满人情味。
4.2宽容以待,做学生知己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初中学生正处于比较特殊的时期,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出现问题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所以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 ,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马朝文同学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问题学生,我允许他出错,但前提是不能天天犯同样的错,在我的宽容下,小马的小错不断得到改正,现在已经成为班上学习积极、品德较为完善的学生了。
4.3因生而异,捕捉时机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生而异,正确引导。我班陈霞同学,母亲早就离家出走,父亲不务正业,姐妹三人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极度贫困,缺乏家庭的温暖,没有应有的爱。使该生孤僻、自卑,针对她的实际情况,我常常关心她的生活,找机会与她交流,让她帮办公室打扫卫生,解决基本的生活费用。也因此搭建了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4.4严于律己,德高为范
初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老师说什么都听,认为老师说的是对的,至于老师怎么做,则不太懂得关注。初中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在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这样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更具有说服力。
4.5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班级德育教育中,贴近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所学知识,做到大小、远近、知行的统一。例如,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先从爱护自家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做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首先要教育他爱自己、爱家、爱班级、爱学校,最后才能上升为爱国,使学生的思想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得以升华。我校的卫生打扫很勤,可保结工作却总是不尽人意,很让领导恼火。为了维护好环境卫生,我要求学生,不管其他班的同学怎么做,我们班的人不许在任何场合乱丢垃圾,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暂时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方便时再放到垃圾桶里去,通过这样的要求,我们班基本上杜绝了乱丢垃圾的现象,这个做法被学校表扬了之后,其他班级也实行了这项不成文的政策,收效很好。因此可见,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同样可以显示出德育教育的魅力。
4.6天天总结,天天反思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方法
德育教育并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信念与准则,主要体现在日常行为、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就体育学科来说,德育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循循善诱、有机渗透,将良好的德育品质融入体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德育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结合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进行浅谈。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其主要特点在于“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而且体育活动是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
首先,体育科学是所有学校中必开的一门课程,也是开设年限最长的课程,从幼儿园一直延续到大学,学生在校期间,总是离不开体育教育,所以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可以保证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获得德育渗透;其次,学生的思想一般并不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与活动而进行。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在言行举止中的反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德育渗透,这是很多学科都无法做到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体育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思想性,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时时刻刻都体现了与人相处的思想品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作为体育老师,应抓住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契机和因素,对小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本文探寻的几点渗透策略:
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进行有效德育渗透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在第一时间影响学生,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于他们说来,教师就是权威,所以在与教师交往交流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感与信任感,因而会在有意无意当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渗透德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接的最有教益的模仿,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例如,体育课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身着运动服,脚穿运动鞋,长发女生须把头发扎起来,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表率效果,才能使学生信服。此外,体育教师也是运动、活力、阳光、健康的代名词,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除了使用文明语言之外,还要时刻保持青春与活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积极向上,说话的语气要有力、上扬、幽默,使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蓬勃向上的学习态度。
2.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传道授业、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教材则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不管是从编写上还是从内容选择上,都非常注重德育品质的渗透,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虽然体育教学主要采用户外活动形式,但是教师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德育思想的渗透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乒乓球”时,教师可以围绕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来展开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技项目,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
3.把握小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天性,而且小学生喜欢在群体中学习,作为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交际的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例如,通过体育教学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会故意不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玩耍,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丢手绢”的游戏,让两个闹别扭的小朋友进行接触。小学生的心灵是最纯真、最简单的,他们的矛盾来快,但是解决的也快,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宽容与忍让。又如,在“400米接力跑”等集体性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随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最佳的渗透时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滋生嫉妒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以大局为重”的思想意识。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身体体魄强健,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健康的心理,有着勇于直面困难、锐意进取的乐观心态。体育课以户外活动为主,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畏首畏尾,不敢尝试,特别是女生,特别怕热、怕累,有着很强的退缩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给学生讲运动员的传奇事迹和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积极面对,使学生坚信强者才能成功,活出精彩,而想要成为强者就要有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将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项目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高尚道德品行的培养,为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丁利荣.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
[2] 徐燕.把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J].科学大众,2009,(05) .
[3] 姚勉.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致富向导,2008,(24) .
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以及将来所从事的事业,培养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专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人体特征和机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各器官的机能已趋于健全,高级神经活动已接近成人水平,这就为他们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更为高级的脑力劳动奠定了基础。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心理素质不稳定。中专学生在性格上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没有十分清楚的正确的认识,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体育教育工作者深知体育课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性情、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团结互助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但体育教学的这些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文化课的教育才是主要任务。笔者认为,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体育教学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这些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不可缺少。因此,把思想品德教育的丰富内容结合到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品德修养,这是每一位中专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2中专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1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否很好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渗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体育教师个人水平的体现。教师自身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和体现者,体育教师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生活、工作的态度,以及体育教师个人的理想、信仰、追求等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出来,进而对全体学生产生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为人师表,要严以律己,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从而形成教师的威信,这样的学生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教师缺乏师德和专业修养,不仅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还会造成反面引导,甚至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决杜绝此类行为。
2.2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专生的心理特点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表现,处于思想由形成向成熟的过度阶段,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但同时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轨迹,避免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侵害,造成情绪失控将影响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中专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基础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教学实况制定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方式和心理教学方法,将思想教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放在同一水平上。
2.3充分利用体育教育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由学校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经验双向结合、个体自觉地将自主学习能力与内在修养动力联合而形成的。中专体育多样化、生动而形象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理想、责任相联系,上升为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爱国主义责任感能够推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实践,通过运动的成就感进一步扩展对理想实现过程的认识。理想的实现源自不竭的动力和健康的体质,健康是通向成功的基础。责任感和理想信念能够赋予学生使命感和荣誉感,自助地将个人的发展投射在爱国理想的实现上。体育运动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不断增加学生突破障碍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加上正确的心理辅导,鼓励学生克服障碍、不畏困难,能够打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懈怠和畏惧,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运动环节。既是体育教学有意义的尝试,也帮助了学生重新建立对体育精神全新认识。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体育教学应该趋向具体和形象,并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和体育精神,道德品质的教学内容应该结合体育寓教于乐的特点,应该是潜移默化式的教学。
3不断改变组织教法,增加思想教育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 责任意识 途径 方法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及学生个体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而漫长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责任意识培育的主阵地,要把责任意识的培养写在育人的旗帜上,要着力营造以责任为标志的校园文化;家长是责任意识培育的中坚力量,要充分激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深沉思考和固有热情;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归宿,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对大学生应当在肯定的同时不忘鞭策:大学生的每一个体应当在思想上自我肯定的同时在生活中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意识,力争在个体的知行统一中,达到提高大学生群体责任意识的效果。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可以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意识教育。
一、学校教育是责任意识培育的主阵地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他们成长的最好摇篮,所以说高校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最佳途径与场所。大学应把培养责任意识作为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需要高校发扬优良传统,激发民族的潜能与素质,体现大学的责任,找出应对当前社会的正确科学的价值取向。
1.将责任意识教育放在德育的核心位置
高校教育应把培养有责任意识与创造精神的人才摆在突出的位置,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学生会做人做事,首先要教会学生负责。重视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实际上就是塑造人的心灵秩序。高校道德责任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塑造科学的责任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保护环境、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大学生只有首先学会负责,全面发展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才会想到按社会要求做点什么从而逐渐表现出责任意识。
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和自由
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要围绕以学生、情境、实践为中心,区别于传统德育活动的以教师、以教材、课堂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为性、自主性与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开展责任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应避免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须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真实地感受,使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责任意识的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应特别强调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意义。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作用。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强化人文氛围,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因为只有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感染下和浸润中,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同时积极组织以道德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或座谈会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并有效利用网络、广播、宣传栏等阵地营造责任文化,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思路更开阔,知识面更宽阔,灵魂的触动空间更加广阔,并最终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进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和责任行为的实现。
4.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社会的人,是文化传递的使者。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无及其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必须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因此,教师的责任意识也应不断强化。高校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以严谨细致、文明的教态,高尚、忠实、敬业的师德,以有意、有机、有序、有效的教学来教育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5.完善责任意识培育的评价体系
高校需要确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确定奖惩标准。制度规范是进行责任意识培育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证,制定、学习和贯彻制度规范的过程,就是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生动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通过对学生责任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责任意识培育的评价体系对责任教育进行评估,必须坚持相对性原则。当代大学生对责任的认识程度和实践程度,都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评价,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标准,也就是说,只要当代大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在向前发展的,那么就应当对责任意识培育的方法和效果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
二、家庭教育是责任意识培育的基础环节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责任意识培育的第一场所,家庭要充分激活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深沉思考和热情。
1.家庭成员责任素质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责任素质对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养成往往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家长责任行为的示范意义是巨大的,家长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如关心国家大事,尊敬长辈、关心老人和小孩等,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作用。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充实完善,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家庭中平等、民主、尊重的责任意识
家长应注意教育方式,善于与子女交流。通过一定的思想沟通,平等地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而不是总利用自己的“家长权威”,要求大学生“应该怎样”“必须怎样”。大多数大学生都比较重视家庭环境,在家庭中形成家庭互动学习氛围,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与成长的环境,家庭民主、平等,父母应对子女赏罚分明,择机而教,尊重子女意见,对子女的错误要有效引导。
3.家庭和谐生活决策的责任意识
家长应更多地关心孩子的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对人、对事负责任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要有一个科学限定,使之切合双方实际,还要让子女适当参与家庭生活决策,实实在在地体验当家长的难处,进而促进家庭和谐生活。
三、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实践精神是关键
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具有无可比拟的效果,个人的责任意识是认识过程、意志行为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才
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培养责任能力。没有责任能力的支撑,责任意识培育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中,通过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来认识大学生实现我国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历史使命,使他们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识发生从“实践一认识一实践”来达到质的飞跃,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情感,进而促进大学生负责任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承担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营造社会良好氛围是保障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同社会环境的优化息息相关,必须努力营造一个以负责任为荣、不负责任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使人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得到释放。从根本上说,必须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利益相挂钩。利益因素对于履行道德责任的态度至关重要,在个人正当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大学生是会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责任的。因此,在社会层面,要净化学生成长的道德责任环境,只有社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教育环境成为养成良好道德风尚的积极因素,道德责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吸取西方责任教育精髓是有效渠道
尽管各国的经济文化基础有较大差异,但西方主要国家在德育责任教育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吸取西方责任教育精髓是有效渠道。在具体方法上,除了实践性活动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选择外,各国普遍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最有影响的是美国“隐蔽课程”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教学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地和非特定的心理反映,使他们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的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瑞恩提出6E法:在学生的理智作用下,与学生进行有关的对话,向学生解释(Explanation)某些规则,给予某种启示;教师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Evaluation)各种价值观,并且提供各种评价机会;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亲身体验(Experience);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氛围,发挥环境期待(Environment Expectation)的作用。这些方法强调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并建立起了制度化和立体化的联系网络。此外,日本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它借鉴法国和美国的德育教育方法,并借鉴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这都是培养责任意识方面值得借鉴的有效途径。
六、建立高校、家庭、社会及学生协作培育体系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不是简单的单一层面,它渗透在教育的点滴之中,既包括校内,也包括校外;既包括学习工作中,也包括家庭生活中。责任意识的培育应从小处着眼,大外着手,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而要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实践中完善强化责任意识。
学校作为责任意识培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把责任意识教育引入教材、带进课堂,将责任意识培育融入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教师责任形象,完善评价机制;家庭要与学校建立联系,发挥相互影响的作用,父母在家庭中应扮演好负责任的角色,用正面行动影响学生;社会要与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并践行责任行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学生自身则需积极主动投身现实生活实践,使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在实实在在的体验中增强责任情感,提升责任行为。
参考文献:
[1]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高毅,丛莉,刘玉俐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杜苓,董瑞芝,周婕,大学生责任教育亟待强化[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3]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67.
[4]罗国杰,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1989.339.
关键词:体育活动;科学;合理;游戏化;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63-01
加强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研究对于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从实施体育活动的途径入手,因为找对了途径便像踏上了直达快车一样,但有效的途径在哪里?是什么呢?经过我们初步尝试和探索,我们的研究途径先从幼儿周围生活入手,它包括:幼儿园活动、家庭活动。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化,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提高
根据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把幼儿园体育活动分为两大方面来进行阐述:
1、正规性体育活动
正规性体育活动相对比较注重幼儿动作与技能的训练,目的性、计划性较强。在各种游戏的活动开展中培养幼儿的平衡、钻、爬、跳跃、投掷、攀登、走、跑等能力,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示范、指导、评价等途径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某种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发展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及时的给予指导和评价,帮助幼儿开展体育活动。例如:在《一球多玩》的活动中,幼儿在欢快活跃的音乐情景中自由的做着各种准备活动,把身体各部分都活动开来;他们有的手捧皮球在娃娃跳;有的拿了球在做球操;有的在绕球走、跳;有的在拍球等。当老师启发式的提问:一人一球能怎样玩?看谁的玩法最棒!此时幼儿都踊跃的投身于想一想、玩一玩、创一创的自娱自乐活动中,只见有的幼儿把球压在身下,身体挺直,两手试着离开地面,用一个球作为身体支撑点;又见有些幼儿夹球跳、走;还见一些幼儿在滚球、追球,玩累了,就把球当成一张小椅子坐在身下休息。此时老师请个别玩得有创意的幼儿示范给其他伙伴看,并及时进行鼓励;接着,活动要求又变成了两位幼儿玩一只球,幼儿马上两两组合起来。有的幼儿玩起了背靠背夹球走;有的幼儿则用手臂、肩膀小心翼翼的夹球走;有的幼儿玩起了互相抛接球、上下传球、用头顶球走等……慢慢地,幼儿想出的玩法越来越多。
2、非正规性体育活动
在非正规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个别辅导和分层指导和方法,随机教育相当突出,在非正规性体育活动中充分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法和活动伙伴。在这种活动方式中我们较多地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我们可以把活动场地划分出若干个活动区,譬如:器械玩具区、踢足球区、打陀螺区域、跑步区、跳绳区、踢毽区等。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不同,目标、要求也不同。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如玩圈,幼儿可以玩跳圈、滚圈、套圈、平衡走,也可以接龙开火车或做游戏(过山洞),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非常自由。在此过程中,教师基本不加干涉,因为与多孩子已具备很强的自主意识及调节自己运动量、更换游戏的能力。此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辅导一些能力差的幼儿,耐心教他们一些技能方法。
二、家庭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坚持性
1、提高孩子体育运动的兴趣
孩子是好动的,家长应把这种天性积极转化为体育兴趣。如和孩子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教孩子一边念儿歌,一边跳皮筋。这种锻炼方式会使孩子满心喜悦,充满激情,整个身心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要为孩子的体育活动创造物质条件,使孩子更经常地锻炼身体。
2、督促孩子坚持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对此家长可明确锻炼计划,若父母能和孩子一起锻炼,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对个别不喜欢活动的孩子,父母需采取强制措施,如定时叫孩子起床,督促他们外出活动,锻炼认真时要给予鼓励,不认真时令其重做,直至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其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方法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此,我对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及组织游戏活动中常用的、必要的指导方法再进行简略阐述。
(1)做中学。即“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以主动代替被动,以启发代替灌输,如“走螺旋形”,启发幼儿自己尝试体会如何才能走成功、不走乱。经历若干次失败后,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共同得出了:必须得紧跟前一位同伴,不东张西望,连续不断地走才能走螺旋形,否则,则一败涂地。
(2)暗示法。“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譬如:在玩中型运动器械时,有些孩子声音很响,这时老师暗示:“XX小朋友玩拉力器真好,会双臂用力往上拉,手臂的力气真大”,孩子们相继效仿起来。
(3)幼儿教幼儿。活动中可采用结伴方式,“一帮一”结对子学习,这样不但被教者得益,教者本身,教过后对所教内容更加清楚,也得到很大裨益。结对子形式可以是能力强的带弱的,可以是年龄大的带小的等等。。
关键词:服务育人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94-02
作为高校工作三大支柱之一的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及其发展。高校后勤的根本宗旨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其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这一服务于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校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和育人的双重功能。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而后勤服务可以说是大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的生活教材。后勤工作人员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素质,体现了后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准。因此在无形之中便把后勤工作人员的高尚情操、优良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了大学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水平和工作面貌。下面,笔者就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平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展开几点讨论。
1 树立员工后勤服务工作育人的理念
历史与经验告诉我们,惟有寝食无忧,学生方能安心学习,教师方能顺利传道,学校方能平稳发展。作为后勤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能因为常常侧身廊角檐下、或埋头灶堂就觉得矮人一等、妄自菲薄,相反应该以饱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中,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要以高尚的情操鼓舞人。重视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开展爱党、爱国、爱校、爱岗教育,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认识学校后勤工作的教育属性,始终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牢记服务育人宗旨,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创收与服务、服务与育人的关系,坚持后勤姓“教”的原则,时时刻刻不忘服务育人的宗旨。
2 以语言示范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
2.1规范礼貌用语、行为举止,确定服务工作育人的舆论导向,为学生树立榜样
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是指后勤管理者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办公、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达到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目的。由此可见,服务是第一位的,育人则是通过良好的服务来展开。因此,在后勤工作人员开展服务工作时,规范的礼貌用语、恰当的行为举止尤其重要,工作人员用微笑的服务、文明的语言、热情的态度为他们真诚服务,学生们就会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很容易沟通和理解,工作人员的劳动就会得到理解和尊重,学生在被服务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2.2后勤员工应该及时完成本职工作并规范化服务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内涵是要通过科学管理,建章立制来得以保障实现的。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实行规范服务。规范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证,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要使所有工作岗位都按照社会同行业标准作为工作的服务标准来实施。实行分级量化考核,出台日常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明奖罚,有效促进日常服务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加科学,使服务更加规范。并且随着运作的不断深入,定期在师生中组织满意度调查,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相应的制度,不断优化服务水平。
3 以服务质量提升学生
服务质量是后勤工作的生命线。后勤将结合实际,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现代服务模式,实施标准化服务管理。
3.1丰富后勤服务的工作内容
如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餐厅中设置网络、电视服务,推行文明用餐,突出高校文明、高雅服务的育人氛围;在校园中建设艺术雕塑、人文景观,让大学生能领略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在宿舍中将校训、6S管理要求张贴上墙,将校园文化与宿舍管理完美结合,培养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大学生生活品味。
3.2优化后勤服务的工作方式
后勤人员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改变工作方式,用亲情的服务,贴心的服务,可以使服务和管理工作得到学生的理解,促进管理工作有效的落实,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在实施后勤管理服务的工作中,后勤人员服务态度要做到“四心”,即诚心、热心、耐心、细心。服务行为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工作中,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潜移默化育人。
3.3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建议以及感受
首先,服务要贴心。后勤工作人员要主动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后勤管理有何意见,根据意见及时改进服务方式、方法,以满足学生合理的服务要求。其次,服务要真心。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最后服务要关心。要从体贴学生冷暖出发提供相应的服务,让学生感到受关怀、爱护,倍感组织大
家庭的温暖。
3.4让师生参与民主管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面对烟草行业日趋严峻的发展形势,能否突破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竞争力的抗衡与较量。在这种情况下,卷烟商业企业需要一个共同的支点—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进行管理创新、优化人力资源、创新企业文化、提高执行力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关键词 :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 文化创新 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079-01
1.引言
《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最权威的定义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很显然,只有能够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才会产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经济实力;企业文化;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等。一个企业,要想真正提升核心竞争力,惟一的办法就是寻找自己的长处,并扬优成势,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1进行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企业在新形势下适应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无形的财富,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形态等的创新,它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的改变和调整。固定不变的常规型企业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管理创新的根本在于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并形成特色管理。
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中,一定要形成企业生态。企业生态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依赖的外部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兴起以及加入WTO所带来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要注重市场意识和对环境的敏感性,改变企业与大“环境”完全割裂的意识,确立“共生”的意识,以合作代替对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寻求竞争优势,实现“双赢”。
2.2优化人力资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企以才兴”,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竞争的优势根本来源于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职能。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取决于企业家能力的持续长久增长。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建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开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技术精通、业务过硬的专业性人才队伍,引进一批高素质、高学历、敬业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各类人才科学分类管理的人才库。充分激活现有人才,注重挖掘现有人才,大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力培养未来人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积极引进外来人才,要着眼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连环效应,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设法留住优秀人才,在未来竞争中,外烟不但为挤兑我们的市场,还会想法设法留住我们的优秀人才,因此要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
2.3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依赖于内容,离不开其形、其神。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应该是保持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企业文化必须“活化”。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创新的文化理念首先必须是贴合企业实际的,符合企业所在地理区域、行业属性、发展历史和自身风格的。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精神的精华,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将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相互活化。
2.4加强执行力
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别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执行力诞生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又反作用于核心竞争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执行力愈强,就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催进其良性循环。核心竞争力越强,执行力就会越强。而执行力越强,企业的问题便越容易解决。
增强“发展力”。发展是第一要务。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残酷无情,任何企业要想从容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认真研究和制定面对市场不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震荡,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战略和决策,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增强“学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员工是学习型员工。要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才能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使学习的成果体现到推进企业发展上来。
3.结语
管理创新为企业“把脉”,人力资源为企业增添活力,文化为企业聚人心,帅灵魂,而执行力为企业打基础,这四各方面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特伦斯·E·迪尔、艾伦·A·肯尼迪.新企业文化: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一、校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也是政治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和校内师生都会涉及到来校参观访问、讲学、留学、科技合作、学术讲座、与外教交流等活动。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校师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还要进行保密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使每名师生员工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2.网络安全教育
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教育师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用网上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从而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开展文明上网,保证校园网络安全。
3.消防安全教育
当前,高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魏斌(1968-),男,山西昔阳人,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如火灾发生,不知如何报警;不掌握救火常识,常常小火酿成大灾;缺乏自救知识和技能,丧失逃生的最佳时机;等等。
—要学习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提高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
4.自我保护教育
首先,教育师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能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得其帮助,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遇到盗窃、抢劫、、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大胆采取正常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其次,在受到不法侵害和恐怖袭击时,要教育学生临危不惧、以正压邪。学会记住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学会报警,学会依法正当防卫。第三,对待疾病也要提高防范意识。预防为主,加强锻炼,及时就医,保证在第一时间及早治疗,克服病痛。
5.交通安全教育
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交通法制观念。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使教师、学生在驾车、乘车、走路时牢固树立“安全第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树立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路权意识,促使师生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二要加强对校车的管理,特别是对学校专职司机的教育管理,保证通勤公务交通安全6.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与教育近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运营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及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这些制高校校园安全教育,是指学校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师生针对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培养师生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和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培养师生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
二、校园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途径
(1)加强安全教育的领导,完善和健全安全教育的制度和机制。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维护稳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把安全教育紧紧抓在手上,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其次,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机构,专抓安全教育,切实落实安全教育的相应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教育落实在学校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名师生的行为上。再次,要完善安全教育的相应制度和机制,主要包括监管防范制度和机制,校车安全运营制度,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重大安全事故的救护工作预案,学生自护自救应急预案,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及善后处理预案以及学校、消防部门的安全联防机制,与社区的安全联防机制,与当地派出所的安全联防机制,与家庭的安全联防机制等。此外,还要完善和健全学校的相关人员安全工作管理情况考核机制、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学校安全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完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落实和保证校园安全。
(2)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安至教育课程,切实让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课堂,依靠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让学生学到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避险知识、自救互救知识、防火防爆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反恐防资知识、防止意外伤害知识、家居安全知识、防金融和电信诈骗知识等知识的讲授。安全教育课程可以按照季节性、教育性、随机性、选修性的原则,相机地、灵活地排入课表,并保证安全教育课的相应课时。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还要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理论和实践土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3)抓好专题安全教育。专题教育是指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进行的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常常以大课堂的集中报告的形式进行。如,围绕交通安全教育的主题,学校可以请交警来校做交通安全的专题报告;围绕消防安全教育,学校可以请辖区消防官兵或专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的专题报告;围绕网络安全教育,可请公安局治安科的干警做网络安全教育的专题报告等。专题安全教育由于主题集中、专业人士报告、受众广泛,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师生了解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专题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专题安全教育意识。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在消防安全教育过程中,学校可请辖区消防队官兵和专业人员,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和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举办消防运动会以及对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进行模拟消防演习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的全过程,从而使师生知道防火知识、灭火知识和防火制度,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从而提高火灾发生时及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再如,进行抗震救灾的模拟训练,提高师生抗震救灾能力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校报、黑板报、网络主页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使师生了解其内容和要求,养成遵章办事的习惯。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考试、专题宣传等形式,结合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宣传教育,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2.方法
(1)案例教学。可以把典型事故作为案例,制作光盘教学课件,并组织学生对本校和兄弟院校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和讨论,使师生形成“遵章平安、违章出事”的共识,提高师生安全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对师生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对认真查处的各类违纪事件以及对违纪违章的师生的公开曝光和处理,都可以纳入案例教学,全校通报处理结果,使违章人员及全校师生都受到教育,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
(2)模拟训练法。即在一种仿真的情境下进行的安全教育训练。如上面所提及的消防模拟训练、交通安全模拟训练(红绿灯的识别及其意义、斑马线的识别及其意义以及其他交通标识的识别及意义)、抗震模拟训练等。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师生安全防范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救、互救和逃生及自我安全保护等能力。
(3)讲授法。这是对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进行教育传授的基本方法。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和系统教育。讲授法常常结合案例教学法共同进行,这样可以使讲授更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