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因工程辩论

基因工程辩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5:32: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因工程辩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基因工程辩论

第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逐渐变得严苛,相应的未来的教育也更加趋向于培养人的核心素养[1]。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核心素养为宗旨,教学过程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在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2017年版)中明显强调[2]。而PBL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改革的宗旨相同,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学习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团队学习和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3]。但是目前PBL在高中生物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在教学中尚未得到推广[4],所以本文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为例,将PBL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引发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思考,帮助生物教师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弥补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方面的研究不足;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活跃其思维,满足新课标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养成的要求。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第2节。本节首先论述基因工程的原理,让学生对基因工程有一个大体的掌握;然后联系生活相关的实例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由于在以后的选修教材中还会继续深入学习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因此本节内容是学习基因工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主要的概念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已经掌握了遗传与变异基本原理的高二学生,他们对于微观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给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造成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在本节课中运用PBL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外显性知识整合为内显性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②基因工程操作的工具及其特点;③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及其应用。教学难点: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②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应该结合课程特点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①获得基因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②正确选择与使用和基因工程相关的工具;③具备一定的收集、鉴别信息的能力;④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初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⑤了解我国基因工程发展现状,养成关注生活与社会的人文精神。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本堂课所要用到的课件和教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准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收集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资料,并提前预习课本。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一:展示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的胰岛素可以由微生物产生?学生活动一:思考与讨论问题,明白通过基因工程等操作手段可以实现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同时总结出基因工程的概念。设计意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此来设置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二)角色扮演,转变学习态度教师活动二:根据基因工程概念可知这项工作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参与这项工作一名研究者,你会采用什么工具呢?学生活动二:预习课本,明确基因工程采用的三种工具名称。设计意图:通过转换角色使课堂在情境中扩大,改变学生以前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三)合理运用教具,积极实践探究教师活动三:多媒体展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的动态过程,让小组学生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具有DNA序列的卡片剪切出目的基因,并提问:①用限制酶切割后形成了什么?有什么特点?②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的两个DNA产生的结构相同吗?如果用不同的限制酶呢?学生活动三: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与讨论问题,小组总结限制酶的作用特点与作用机理并派代表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研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新的事物。教师活动四:补充提问:①被切割后的卡片如何填补完整呢?②在基因工程中,被限制酶切割后并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DNA链完整吗?如果不完整,DNA链的缺口是如何缝合的呢?学生活动四:通过缝合卡片的过程举一反三,了解DNA连接酶的作用结果。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加深学生对DNA连接酶的了解。通过发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获取相应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明白生物就在身边,让学生树立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观点。

(四)温故知新,提炼升华教师活动五:根据学生回答提问:①DNA连接酶作用部位在哪?作用结果是什么?②与DNA连接酶名字易混淆的一种酶叫什么呢?它们在功能上有什么异同?学生活动五:积极思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派代表阐述思考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探索新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展示资料,引导学习运载体。教师活动六:资料展示:①运载体比较的图片;②大肠杆菌pBR322质粒的功能和结构特点;③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蝠蛾幼虫形成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通过对比能够找出实验室最常用的运载体是哪些吗?为什么最常用的大肠杆菌质粒是pBR322质粒?②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依靠什么工具呢?③寄生通常对宿主有害,运载体对受体细胞有伤害吗?学生活动六: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小组讨论总结出运载体的必备条件:①对受体细胞无害;②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割位点;③有遗传标记基因。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科学事实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归纳,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从中锻炼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巩固新知教师活动三:让学生在卡片活动的基础上绘制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的模式图。学生活动三:小组经过认真的思考与讨论,绘制出模式图。设计意图:小组之间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异较大,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各种想法汇集,有利于学生更快达到最近发展区,最终实现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学生通过合作实现任务的完成,能够体验到成就感获得愉悦感,从而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七)课堂延伸——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教师活动三:资料展示案例:①转基因抗虫棉;②抗病毒烟草植株;③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让学生辩论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生活动三:各抒己见,进行开放式辩论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索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科技造福人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积极地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参与社会议题并作出理性判断。

三、教学反思

(一)允许学生各抒己见PBL模式下的生物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不同在于需要给学生提供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目的地去收集资料、不断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就可能出现各种意见的激烈碰撞和冲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尝试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探寻真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给予教师和学生足够时间与空间生物学是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想要将PBL教学法运用到极致,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备课,需要学生抽出有效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然而现在施行的教学制度是班级授课制,大班课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的点评有一定的难度,也无法全面接收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因此PBL模式的早日普及需要国家和社会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楠.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顾相伶,付春华,孙汉文,等.医用化学教学中的PBL教学法研究[J].新西部,2013(z2):229-229.

第2篇

依据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三)第4专题的要求,教材中有14页的辩论话题。笔者在高二年级某班以“转基因技术的利弊问题”为专题开展了一次对外公开的辩论会赛。我们想利用教材中这样的话题,以辩论会的形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创设课堂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生物学问题的运用等环节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尝试,并以辩论赛的形式公开展示。本文谈谈自己对本节内容的设计策略及一些思考。

一、专题设计思路流程

(1)介绍辩论会的宗旨。正所谓“学术以竞而走,真理因辩而明”,本次辩论会旨在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同学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我们一中学生的风采,促进师生、同学间的互动交流。

(2)介绍评委。由学科组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七位评委成员。

(3)宣布辩题。正方:转基因技术利大于弊;反方:转基因技术弊大于利。

(4)辩论会流程。①开篇立论阶段。正反方一辩分别发言。 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②攻辩阶段。反方二辩选择正方辩手提问、正方二辩选择反方辩手提问;正方三辩选择反方辩手提问、反方三辩选择正方辩手提问。攻辩阶段,提问、回答都必须简洁明确。③自由辩论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不可回避交锋;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④观众自由提问阶段。由双方后援团向对方辩手提问。⑤总结陈词阶段。辩论双方应根据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

二、专题学习的教学策略

(1)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课堂学习的切入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生物,理解生物学。” 在学生通过对“专题1——基因工程”的学习对转基因技术及其成果有了深入了解之后,还可能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怀有不尽的畅想;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接触到了转基因产品。学生从媒体上也听到了一些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论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疑虑和想法。那么,对于转基因产品我们如何看待?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讨论的焦点是什么?人们心中的疑虑有多少是盲目的?有多少是有科学依据的?从这些问题出发,能够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对转基因生物的关注。

(2)在问题讨论、辩论会准备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展开辩论、提出问题。在理解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个人经过选择、鉴别、整理而形成的观点和依据。在辩论中,让这些信息得以运用和共享。教材提供了学习的蓝本和思维的线索,教师只是发挥指导和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有些不科学的想法予以指正,对学生知识水平达不到的环节予以点拨。

(3)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进来,学生的活动才有效。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比单纯获得现成的结论更重要。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利弊问题的讨论,不同于其他生物技术专题,因为其他生物技术专题的原理和技术都具有确定性的特点。本节应注重于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引起学生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而且能以科学的态度予以思考,即对不同的观点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辨析。在态度取向上,正如教材所说“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通过“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单纯从技术角度去理解人们对待转基因产品的态度,应该看到,其中还包含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

三、学生学习后记

学生甲:我从未亲身体验真正的辩论,只是一种想象。当我真正站在辩手的位置,才明白心理的压力和恐惧。但当我看到对方从容的谈吐,开始明白,辩论不仅仅是一场智慧的交锋,更是一种心态的比赛。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磨炼和洗礼,我会成长,会更好地承担一份责任。

学生乙:生物辩论赛虽然已结束,但给我带来的思索将维持下去。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研究,固然辛苦,却乐此不疲。这次辩论赛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号角,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努力缩短差距,最重要的是现在我喜欢生物学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把学生物的目的奠基在考试和升学上,这是我最大的获益。

学生丙:这次辩论赛让我的视野从课本中延伸出去;此外我们从中学得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将所学知识,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总之,这次辩论是一次挑战自我,锻炼自我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四、教学思考

这样的辩论会我校生物组已举办过三次,形式多样,班与班之间辩论,班内同学互辩。因此我们不是为了公开课而公开课,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更不是作秀。辩论会之前,师生双方都要做许多前期准备工作,因为辩论赛不能预演。记得那一周学生有四门功课要进行单元测试,但同学们还依然兴奋地准备着,乐此不疲,因为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学习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后,专题4中有多个关于转基因的辩论话题内容,我们不想让它成为书本的摆设。我们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个人经过选择、鉴别、整理而形成的观点和依据。在辩论会中,让这些信息得以运用和共享。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首席,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和指导者。这一次我做到了。

作为辩论会主席的我不很正宗,作为辩手的同学们也不像大学生表现得那样精彩。但我们努力尝试,还算模拟得比较成功。十年、二十年过后,学生如果还记得这次辩论会,或感谢这次辩论会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或提高了学生的一些生物学素养,如果教育的一小段“划痕”能永驻他们心间的话,那我已达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3篇

21世纪被公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人类健康、生态平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命科学成为科学大系统里最有竞争力的带头学科,引领着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基本国策。21世纪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在这一历史时期,高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懂得一点生物学的知识,成为所谓的“生物盲”,将无法适应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加强生命科学教育,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有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在民航院校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对民航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应该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以整体素质教育为主,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层次整体素质教育。《生命科学概论》是一门融合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是当今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著名大学,如哈佛、剑桥和斯坦福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全校开设类似生物学课程,1995年以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重点理工科大学也陆续把《生命科学概论》列为非生物类专业的限选或必修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也面向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导论》的公修课。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发挥航空器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开展航空人因工程研究,开展在航空环境下飞行员的行为及作业工效研究,弄清飞行员与航空器在航空飞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提出航空器飞行器的适人性设计要求、安全救生与防护措施、评价方法以及人员的选拔与训练方法等,使人、航空器及其所处的飞行环境有机协调与配合,探讨航空环境对航空人员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对抗措施,为航空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这些将大大促进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民航院校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增加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对人体自身的了解,将有利于学生发展仿生的设计思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来更好地为民航服务。

二、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集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行业院校,在校学生均为非生物专业。学校利用航空医学研究所的师资力量从2006年开始给全校本科生开设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生命科学概论》,深受学生欢迎,每学年选课人数达到800人。向非生物学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于“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从介绍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物质基础入门,衍射到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从细胞到细胞工程;从生物物质代谢深入到生物遗传的本质———基因,从基因到基因工程,直至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物的奥秘;同时还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类群上描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科学性、趣味性、学科交叉性和贴近生活性的内容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与我们人类自身生存和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得到提高。讲授内容在注重系统性的基础上包含了最新的科技前沿、最广泛运用的生物学技术手段、最热点的人类疾病、最新的交叉学科等等。我们密切关注科技最新动态,把其中反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最新进展的内容及时移植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例如:在“遗传”部分介绍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慢性疾病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近况;在“病毒”部分介绍SARS、H7N9等疾病的致病机理、防治途径和治疗方法;在“免疫系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在“环境”部分介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等。这些“时尚”新内容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命科学概论》教学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知识难点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东西更易于接受、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组合方式讲授课程,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另外,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生物学相关影像资料,给学生更为直接的视觉感受。例如播放科教片《人类消失之后》,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开展课堂主题演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组织开展了课堂专题演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重要前沿问题的题目,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干细胞、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基因食品等,把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每组确定一个主题,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写成小论文,并做成幻灯片在班上交流演讲。这样增强了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利用、团队协作、论文写作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快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甚至危机。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综合性,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科学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他们捕捉信息、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具有争议性的热点社会问题,如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克隆人的利与弊、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垃圾焚烧的利与弊、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等。学生通过分组每10个人一组,每2组自由选择一个辩论主题作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每个班级推举一名主持人来主持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并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其计算方式为: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由课堂出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以及课堂小论文(占10%)三部分内容构成,期末考试成绩采用撰写课程论文和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但评价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完成作业的质量,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多元化的考试方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且避免了少数学生平时不学习,通过考前突击准备获得较高分数,导致课程成绩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四、思考与建议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热点话题 热点问题 科技前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42-02

高中生物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本,而是应该与社会热点、生活热点以及学生心中的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生物知识在内涵上的丰富、结构上的延伸,不断引入“热点”,关注“热点”,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就“热点”生物教学进行探讨。

一、话题导入,点燃兴趣

热点话题的引入既能为生物教学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中生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新信息、新问题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热点话题的重视程度,并合理设置课堂话题,根据知识点的内容与性质,导入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话题。

我国在“十三五”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明确的要求,这也是目前社会热点话题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因此笔者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中就引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话题,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其次通过展示有关洪涝、火烧、虫害等案例,突出生态环境能够保持现有的景观、维持其正常功能,是因为得益于其自我调节的能力。随后笔者又展示了目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站在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学生在这种话题的引导下,不仅能够阐述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稳定性受到影响的原因,而且还能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谈论了如何解决生态系统保护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认识到,单纯的书本内容是枯燥无味的,社会热点话题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开放的知识结构。但是话题在选择上必须避免范围过大过广,如果话题内容过大过广那么反而不利于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容易造成教学的主次不分。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话题的启发性,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加以理解。

二、组织辩论,深化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勇于实践、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新问题。要想形成这种思想与精神,教师必须选择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讨论、辨析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学会自主学习,逐步掌握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教学为例,在正式开展辩论活动之前,笔者就布置下了任务,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搜集有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资料,为活动的顺利进行、论点的深入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随后,笔者在课堂上提出了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传统育种技术具有哪些特点?转基因技术具有哪些特点?相比较传统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具有哪些优势?结合实际,谈谈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转基因产品?笔者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随堂的辨析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并进行整理与全班一起分享小组的看法。学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例如在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上,学生就提出:转基因的产品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过敏现象。某一家著名的基因工程公司为了提高番茄储存与运输的便利程度,就采用了转基因技术,但是也造成番茄中产生了对抗抗生素的抗药基因,这种基因会长期存在,且无法被收回或者控制。在此基础上,学生认为应该严格限制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但是也有学生从转基因技术的优点入手,充分论证了转基因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就围绕“转基因技术是否值得推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为了让学生产生辩论的欲望,教师不仅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为辩论做好准备,而且同时还要在辩论开展之前,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引入前沿的图片材料、文字材料,让学生辩论的积极性能够被调动起来。

三、结合网络,自主探究

互联网的引入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拓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前沿化。教师不仅可以在单纯的讲解中纳入图文并茂的素材,而且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在生物实验、学生自主学习中灵活运用网络,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力、探究力、创新力,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生物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时,笔者就利用了网络教学方法。笔者首先登陆了“中国环保网”“中国环境保护部”等相关网站,结合网络上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到环保的前沿信息、中国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不断激发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随后,笔者又组织学生自行在网络上查找与环保相关的资料,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具体的探究课程分成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为知识的讨论,主要是组织学生结合网络资料进行分析,并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展开下一步的探究。第二课时为小组课题展示,即从丰富的网络资源出发,制作ppt汇报小组的研究成果。第三课时为总结评价,由笔者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汇总。很多小组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互联网展开了自主探究活动。有的小组就从植被对城市环境的保护这一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小组从政府规划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分析。

要想有机结合网络,开展高效教学。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机插入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香港生物教育网、生物教学空间、生物科技在线等网站上的信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网站,并通过社交网站或者其他途径分享生物信息资源。

四、链接生活,学以致用

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有助于把握学生身边的热点,避免出现生物教学脱离现实的情况。长期以来,生活化生物教学的理念是教师关注的重点,部分教师也尝试在讲解中融入一些生活常识,但是对生活情境的营造、生活实践的开展依然有所局限。对此,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以“生命的物质基础”的教学为例,在这节课开展的最初,笔者以生活化的问题为引导,创造出了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笔者主要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在一日三餐的饮食中,食物的主要组成物质是什么?哪些物质是用来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随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有的学生指出,我们在生病住院的时候,一般会通过打吊针来补充葡萄糖以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因此食物的主要组成物质肯定包括葡萄糖;有的学生则认为,很多健身中心在顾客运动时会推荐食用蛋白粉,因此食物的主要组成物质中一定包括蛋白质。学生都从不同的生活视角出发,联系实际案例对食物组成进行分析。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工作以来,我在不断地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绝不能完全取代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只有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使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一、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一课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就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通过Flas演示“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外部,因而对子代噬菌体的合成不起作用,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课的教学中,“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使用课件,模拟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就领悟到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先从DNA中传递到mRNA再传递到蛋白质分子中,以及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mR—NA、tRNA的活动和不同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传授的知识量

合理利用多媒体,选准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节省教学时间。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教学时间紧,而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的矛盾,特别在生物复习课的教学中,由于内容多,需大量板书,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以优化处理大量的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将知识网络、图表、曲线、典型例题等内容适时展示给学生,会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既有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动画,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这一章时,引入用powerpoint演示几张有关生物变异的图片,这些生物变异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看到如此熟悉的图片,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于是提出“什么是生物变异?”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地进入本章的学习。又如在《减数分裂》这一课中,用flash演示减数分裂的动画过程,以生动形象的动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神经调节》这一课时,学生在做膝跳反射实验时看到无论自己多么想控制住自己的小腿,但怎么也做不到。在学生问这是为什么的同时,我紧跟着用多媒体演示脊蛙试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疑惑,造成悬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尽量使学生用各种器官感触客观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课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果光用语言描述很难解释清楚,但使用直观的图片却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初中生物课中谈到种子的萌发,其过程比较抽象,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没看见过,这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灵感。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课中,组织学生能参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辩论赛,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图文并茂的证据。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师生随意交流辩论,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常使学生超越自己,对某些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这些观点和想法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许是陈旧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创新“火花”。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6篇

关键词:构建;生物;和谐;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大家都有共识:为何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事与愿违?于是,教师感叹:教会现在的学生太难了!而学生则抱怨:学会现代的知识更难!结果,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奇怪现象悄然发生。那么,怎样才能扭转目前这种教学低效的局面呢?

1.创设情境,培养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欲望和兴趣,为其学习新知识创设一种必要的、特定的学习情境。新颖的课件制作,定会使课堂神采飞扬。例如,在学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的内容时,可设计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黑、灰、白三只老鼠各带着一只跟自己体色一样的小老鼠跑来跑去;跑着跑着那只白鼠突然想:“要能生一只灰鼠多好啊!”画面上接着真的出现一只小灰鼠神气活现地走出来了;黑鼠和灰鼠很好奇地看着白鼠和他的灰鼠孩子,相互询问:“白鼠怎么会生下一只灰鼠的呢?”课件运行到这里,及时提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与交流,最后显示教学内容。

2.启发设疑,妙趣横生

准确、精练的语言像敲钉子——“声声入耳”,能把学生的含糊理解引导到精确的思路上来。叙述则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评价则条分缕析、鞭辟入里;说明则不蔓不枝、条理清晰;遇悲凉处当沉寂,遇激昂处则当迅急;正如琵琶女的弹琴技巧一样,变化万端而各臻其至妙。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提出疑问:把葫芦花的花粉传授到西瓜上去,能结果吗?结什么样的果实?西瓜里有许多种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桃子只有一个种子,而西瓜里却有许多种子?在学习“基因工程”时,学生疑问有:把南瓜的基因移植到小麦、水稻中去,小麦和水稻能长成南瓜那样大吗?如果能,不就解决温饱问题了吗?

3.立足现实,余味无穷

一石击水往往会激起阵阵波澜,一句幽默逗笑的话语能使学生群情激昂、气氛活跃,从而使课堂成为一潭活水。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上得有声有色,在快乐中使教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使教学内容趣味化,增加学生无意识的记忆和巩固,促进学生对所学课堂内容的理解,使之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

4.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课堂教学体现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导演和演员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由学生唱主角,把主动权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尽可能开发学生内心深处蕴藏着的巨大的创造性学习潜能。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然后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课堂45分钟就是师生的“舞台”,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客观上存在着认识不足,可能会迷失方向,教师要及时发挥“导”的作用,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走出迷途。

5.面向全体,促进交流

在课堂上要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宽裕的思考、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程度不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各类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想象力。让性格外向型的学生去带动性格内向型的学生,多给性格闭锁型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融到班级大家庭中来。

6.渗透德育,震撼心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做人、学思想、学求知”。通过课堂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生物课堂中要善于创设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情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具备发散思维的能力,把“稻田格式”的教室变为师生互动的艺术天堂。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6,163.

第7篇

[关键词] 学术沙龙 继续教育 医学

为了有利于学术研究、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医学继续教育的学习氛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教研室于2005年1月开始主办每月1期的“医学继续教育学术沙龙”,公开进行学术自由辩论。沙龙的主持人主要是本院和其他院校的国内外学术带头人,学术沙龙内容涉及儿科学、妇产科学、内科学、病理学、遗传学、生物医学、循证医学等多种学科,参加人员主要为本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人员、进修生和研究生。参与者均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纯清事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期学术沙龙的热烈讨论的气氛均深深感染着我,学者们发人深省的发言,时常在我内心中激起了波澜,催促我执笔写下了关于医学学术沙龙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作用的一些个人观点。

一、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院儿科教研室的“医学继续教育学术沙龙”已经主办了40多期,成绩是显著的,但亦发现了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1.新的疾病谱对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的挑战

疾病谱是指某一地区危害人群健康的诸多疾病中,可按其危害程度的顺序排列成疾病谱带。不同的地区,疾病谱不尽相同,具体的疾病谱可指导当地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部署防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迁移、社会压力、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我国“疾病谱的迁移”和“新疾病谱的发生”。既往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天花、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等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主要杀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禽流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新的威胁。如1918年西班牙禽流感,在一年之内席卷全球,患病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近4000万。2003年SARS全球流行,几个月内席卷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也在几个月内席卷全球116个国家(截止2009年7月3日),患病人数达89921例。

由于“疾病谱的迁移”、“新疾病谱的发生”和全球“微生物一体化”等原因,医学实践要求医务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而传统以课程体系为框架的医学继续教育,主要强调的是“三基”,缺乏新的医学实践,不适应疾病谱的快速变化。

2.新技术对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部分传统的理论基础和医疗技术已逐渐被新的科学结论、新技术和新的发现所取代;经验医学已被循证医学所取代。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对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形成了挑战。

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和克隆技术等成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新手段。基因缺陷导致了许多种遗传性疾病,目前已经对其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临床,十分引人注目。如2000年,Celn-Bey-Abina等成功对5例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疾病患儿实施了基因治疗。对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的先进知识,有助于降低它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心血管病生物靶向治疗、介人手段在心脏瓣膜病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医生对许多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如基因芯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等技术有助于医生更快、更准确对病原学进行诊断。新的、更有效的药物、疫苗和其他治疗方式也几乎是每天都在被引进临床和应用,如禽流感流行不久,相应的疫苗已经应用于临床。同时,通讯技术的革命,使医学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和快捷。这些现状要求对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以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

3.传统的医学教育缺乏学术探讨

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主要强调“三基”,对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少进行公开的学术争论。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中常见的形式是学术讲座,只讲述,不进行学术争论。同时,传统医学教育也缺乏“大科学”观念,很少与社会交流,与其他学科交流,使自己的学科处于封闭的状态,这与目前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医学发展规律相悖。不争不明、不交流就不能发展,所以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无生气,无创新,发展缓慢,成绩平平。

二、学术沙龙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对传统医学继续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顺应科技时代,与时俱进,必须对其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医学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平等”、“对话”、“理解”与“宽容”是学术沙龙的灵魂。“以灵活多样的主题、开放的组织形式和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为主要特征的学术沙龙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独立探索的学术能力、创新思辨的学术品质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他有利于增加讲与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讲和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和学科发展,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医学继续教育学术氛围。

1.学术沙龙有利于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争鸣

学术沙龙有利于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争鸣。不辨不明,不交流就不能发展。由于个人知识范围和认识深度的局限性,医学工作者对自己经验性和创新性的观点主观认为是正确,但是,当把它展现在众人面前,进行辩论时,可能部分观点非常陈旧,可能不符合新的理论,可能不符合循证医学的观点,其观点在学术沙龙上将被批判得“体无完肤”。因此,我们的自己的成果不能“孤芳自赏”,应该让同行对它进行客观的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一定是单调无味的。”这无疑是对学术沙龙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作用的最好诠释。学术沙龙不仅可以调动众人的头脑进行共同思考,发挥讲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开展有效的争鸣,达到辨明是非,选择最好理论和观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教育氛围,这无论是对个人医学实践,还是对整个学科的发展都有着无可限量的促进作用。

2.学术沙龙有利于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

疾病谱的迁移,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高科技不断渗透,要求医学从业者不断学习先进的实践、理论和医疗技术。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看待问题与选择信息可能完全不相同,信息加工也不相同,获取知识非常有限。医海无涯,学科交叉,即使针对某一个问题,每个人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正确理解。因此,现代医学教育认为医学学习不是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从“大科学”角度,共同学习,共谋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还有利于学科的交叉和发展。

学习共同体,即学习活动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完成。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去,而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学术沙龙正是这样一种学习共同体,因为智慧的火花只有在心灵撞击中才能绽放灿烂的花朵。在医学继续教育学术沙龙中,参与者通过对话和辩论,认清事实,同时,可以吸收不同的观点,完善和提炼适合自己的信息,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主动构建对自己富有意义的新的认知体系,共同进步,适应了现代医学发展和医学继续教育的要求。

3.学术沙龙有利于科技创新

讲授是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注重知识灌输,把接受普遍的、确定性的客观知识作为教育的目的,强调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传统的继续教育是为了达到与客观世界一致的认识,所有学习结论都具有同一性和同步性。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局限了学习者的知识范围和热情,还严重阻碍了医学科技的创新。

对话和争论有着丰富的继续教育意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宣告: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是2l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是学术沙龙的基本特征。“在具有交往精神的讨论中,没有所谓的最后原则,也没有自始至终不变的立场。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信奉的讨论原则,都是在讨论中形成的。”这种特征解除了讲授形式的封闭性、单一性和确定性,增加医学继续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和非确定性。多元性和非确定性意味着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的自由、深度和意义的层次性、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继续教育必然从静态、封闭的学习框架转向动态、开放的共同学习体系。科技创新的闪光点在对话和争论中,通过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生根发芽。同时,需要自由的民主的讨论氛围,才能开展有效的学术争鸣,学术沙龙提供了其所需的自由民主的环境。当不同学科方向的学习者进行交流与对话时,参与者的探索欲望与反思雄辩的兴趣使这种不同经验与思想的交叉传递,不同知识领域的横向联系,常常会使人耳目一新,倍受启发。另外,在近乎苛刻的争论与探讨中,常常会形成更深层次上的认识,从而达到科技创新。

第8篇

关键字:多种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高中生物教学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注重知识全面性的传输,而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教育。学生在学习时更多的是死记硬背,缺乏对生物学的兴趣,因而在知识的记忆上生搬硬套,对于知识本身缺乏理解。其次,师生间的交流较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在思维上缺乏深度,而且生物教学探究性的过程过于程式化,学生缺乏自身的有效参与和互动,学习过于表面性的走马观花,未能真正收到探究性研究的教学效果。在一些生物公开课中,教师过于注重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在真正的学习探讨中缺乏有效的组织性,导致小组讨论学习过于敷衍,合作性学习的学习效率比较低。然而科技的进步,督促着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要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

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近几年的发展,生物教学问题日益突出,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研究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主要渠道,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需要不断加强其自主性,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师需要对于课程教育自身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反思,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以适应生物教学高质量的标准要求。

1、 结合多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学生对于本科目的兴趣有着最直观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偏科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对于学习科目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兴趣直接的影响着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有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试验演示、制作标本等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试验中,让学生感受知识和生活的结合,从而达到改善他们对于生物学习枯燥性认识,激发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

2、 因材施教,注重生物教学的教育方法,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生物教学方案。

学生群体在学习方面有着个体的差异性表现,这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智能方面,也体现在学习程度兴趣差异等发展水平方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使用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有明确教学目的分层次的教育和培训,实施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要依据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探究法和目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3、根据教学目标整合生物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南,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确定了教学目标的每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水平层次后,应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如围绕"细胞"的教学介绍细胞的全能性学说及组织培养技术与克隆技术;围绕"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节,增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新进展及其意义、航天育种等介绍;关于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介绍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以来,平均每年多解决约6000万人的粮食问题,在国际被誉为2O世纪农业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的能力。

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运用讨论、辩论及决策模拟等形式,紧密联系社会上生产、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对于不能进食的人来说,仅靠点滴输入葡萄糖液,能够长期维持他的生存吗?""恩吉尔曼的光合作用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臭氧层的破坏对动植物和人体有什么危害?怎样保护臭氧层?""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的现象与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关系"等。

5、 启发学生的思维,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

所有知识的教育离不开我们生活的实际,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启发学生去探寻生活中的奥秘,从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高中生物课堂启发式教学就其内容可简单地概括为:知识、技能、参与。

知识,即要使学生理解或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生物学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尤其要注意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结合。

技能,即要使学生掌握或初步掌握生物实验的技能、生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依此进行分析、判断直至决策的技能,解决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技能等。

参与,即要使学生参与和生物技术相关的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用模拟的方法参与解决和生物技术相关的社会争议问题。

6、 巧用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

情绪是人类情感的自然发泄,情绪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生物的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欲望,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其次,适当的赞赏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促进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学会欣赏学生,给予他们赞赏和鼓励,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的综合性课堂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结语

伴随着课改的深入性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在新型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学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物教学处于传统教育和新型教学方式的过渡时期,如何结合多钟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当下生物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只有依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种教学策略的研究和运用,提高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改革现今条件下的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永,生物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