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管理学习

企业管理学习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5:33: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管理学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管理学习

第1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管理教学改革;管理教学体系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现代企业日益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现代企业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许多高校为顺应这一趋势,在非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旨在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得企业管理的多元化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熟练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知识,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必不可少。科学合理地设置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拓展大学生多维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提高他们今后就业提高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改革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地处中国南海之滨的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除管理类专业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专业开设了企业管理必修课。但由于非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的专业基本背景各不相同,学习思维方式存在差距,学习态度和专业心态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说来,非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比较浮躁,平时不认真听课,考试前集中突击现象较严重,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着较大落差。因此,转化传统教学观念,为大学生今后走上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专业基础,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重任。

1现代企业管理教学现状与问题

1.1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陈旧,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掌握,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潜力的培养和激发,受到教学目标设定的引导,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也局限在所用教材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事务的分析和讲解。由于有些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缺乏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理论联系实践,使得学生认为枯燥的课本理论知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造成某些学生不听不学习,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一些课程相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这样很难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当中,无法形成企业管理思维意识,缺乏分析解决问题及不能有效提出决策的能力,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目的与效果。

1.2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有待改革,必须有开放的视野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设定只有32个学时,所用教材设计的内容几乎包含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各个方面。在这么短的时间课时内,要想实现系统的把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结合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只能在授课过程中选择作为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无法创新。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普遍反响课程的理论性过强,课程缺乏企业动态实践活动的分析,使课程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渴望学习更多企业管理实务知识的热情。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课表的安排,根据教学大纲通过课程讲授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任务,教学授课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模式。在企业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和学生分不同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但案例的介绍、分析等工作都是教师来完成,教师习惯从头讲到尾,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对授课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接受,也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教与学分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

1.3企业管理课程设计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必须让学生为活动主体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企业管理课程没有对大学生实践环节给予足够重视,忽视大学生作为企业管理参与活动的主体地位。比如说,目前我校企业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是同一考试形式进行。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其中卷面考试题型是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计算和案例分析。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平时成绩是根据学生的上课的出勤率还有课堂表现来计算的,考核相对简单。由于课堂教学教师抓紧时间讲授,还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2.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目前企业管理的教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大同小异。教材中的案例、图表等都一样,甚至换个方式表达,本质差异区别不大,无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还是不同受众学习群体参考学习角度来看,都不利于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发展。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企业,课堂还是实践课程,都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后成为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安排和加强发展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运用到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多种方式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管理学和领导艺术的科学综合体现,不但要求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熟悉掌握运用管理知识,还要对企业的活动可以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学会如何控制与指挥并做出有效的决策,为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教学需要老师用引导的方法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课堂中会结合案例教学法,还有教师分享在企业工作过的工作方法和亲身经历的工作经验给学生们,以吸引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教法可以取得不错的课堂效果。

2.2多样化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是《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课题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如何选择案例?怎样引导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解答学生提出的观点及看法?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验。现如今教学过程中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面很广泛,书本上的案例选材较陈旧,增大了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可以给大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还要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无疑对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提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平时在网上或微信关注企业管理章节内容相关知识的案例,尽可能贴近大学生生活,耳熟能详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加对案例的细节讨论。通过分析过程使大学生对理论应用和实践相结合有更深刻的认知。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知识面窄,影响教学效果。团队合作,分组,每组4-5人,角色扮演,经常进行沟通、协商,大学生思维敏捷,观念超前,接受能力强、知识更新快。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技术和基本方法的教授,培养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能学会团队合作。通过大学生实践自己课外知识的收集和整理学习,让大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经营理念模拟中充分体现和体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才智的展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效果要比“填鸭式”教学效果好。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企业管理课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可以根据所学课程的相应内容,邀请企业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到校园给大学生做相关的报告或各种互动的讲座,增进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解答疑惑;也可以和企业做一个协定,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的生产现场一线进行参访和讲解,就企业实际运作中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生动有效。

2.3优化师资结构建设

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教师,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多学习不同的教学经验。为了提升中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水平和素质,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学,多进行学术交流。可以安排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的老教师针对性的培养青年教师,从教学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经验传授。科研工作方面可以邀请青年老师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创造适当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氛围,营造一种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的前提和认真对待知识的接纳态度,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能力,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设计及互动环节,让大学生自觉自主的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发现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结合新思想新方法,创新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2.4改善教学条件

管理和建设实验室,运用有关的企业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软件,对大学生加强模拟训练,加深大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论和模拟实操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分析、协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网络资源学习共享平台的建立,有关课程的相关阅读材料、课件、习题辅导等电子文档可以公开,并及时更新。

2.5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传统企业管理课程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要方式需要改变,需要建立全面准确的考核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检验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分析所学的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起来,将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指标。应对适当的调整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出勤成绩为20%,课程论文20%,增设课程论文部分使学生通过课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型学习,并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增大卷面考试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占总成绩的50%增加到60%,减少理论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适当加重计算和案例分析比重题型,改变注重学生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考前集中突击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模式。

3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展需求,对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化人才成为发展市场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关键因素,对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企业管理专业是开设比较广的一门课程,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教学成果已经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焦点。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系统思想及多维思考的培养,成为当今教育管理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亚子.现代企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教育,2014,(3).

第2篇

学习型企业是指以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为基础,以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建立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不断促进团队知识和生产的创新发展,从而保持自身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组织。学习型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基础上的一种人文思想创新,是推动社会、企业和个人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其创新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人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人本发展理念,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没有人的主体操作,一切创新都是空谈,所以企业要以人为本,促进员工个性化发展,全面落实以员工利益为根本目标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第二,数字化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的人力资源、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等都要依赖于网络,实行互联网数字化管理;第三,创新管理。学习型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创新经营理念、生产方法和游戏规则;第四,危机管理。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学习型企业更应该正确把握战略方向,积极应对市场危机和挑战。

2学习型企业对生产管理模式的要求

2.1生产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要求标准化是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发展与革新的基本保障,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资料统计、业务规范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有序进行。学习型企业要求有标准化的制度做约束,员工在进行日常的生产管理时,必须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和作业标准,让生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2生产管理结构的个性化要求学习型企业必须以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品类、品质和价格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这就要求学习型企业必须舍弃传统大批量的产品生产方式,重新搭建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小批量产品生产管理结构。

2.3生产管理方式的精益化要求生产管理方式精益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必须以市场发展需求为依据,以“拉动式”的方式进行企业生产管理。“拉动式”要求企业对各环节的生产,都执行“下环拉动上环”的管理操作,以清除生产环节中的一切松弛点,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精益化方式的生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产品存储率,有效实现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同步发展,同时,也为产品生产速度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4生产管理手段的技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企业经营生产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CAD、CAM、MRP、CAPP、FMS等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尤其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的应用,其将产品开发设计、营销策划、生产制造等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在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下,学习型企业正向着生产与经营、管理与制作的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

3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发展与革新策略

3.1处理好生产准备、操作及控制系统的关系学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包括三大系统,即生产准备系统、生产操作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企业在进行生产管理时,必须协调好这三大系统的关系,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营,相互促进。科学有效地管理三大系统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适应能力,并不断推进企业革新生产管理模式。

3.2处理好企业制度、管理及技术创新的关系目前,我国多数学习型企业在发展革新中,都过度关注于制度的创新,而忽略了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学习型企业必须改变思路,正确处理企业制度、管理和技术三者关系,以制度和管理创新为基础,运用高科技手段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生产方法,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有效融合,以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3篇

关键词:职业发展;隐性课程;通用职业能力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实情况

自国家开展高职教育以来,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却变成了以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专业能力、营销能力等职业基础能力作为职业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层面似乎说得过去,但仔细分析下与中职教育目标贴近,体现不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导致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出现困惑,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通病。高职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既是应以管理能力见长,并具备管理岗位职业发展潜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养发展型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区别于中职教育。以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着重于学生的销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通过实训可以实现,但实践教学的要求把学生“圈住”了,自主意识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业能力没有,导致学生择业不明确,能力在岗位上得不到体现,没有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当职业不理想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跳槽。每年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实习期后的跳槽率高达30%,毕业后一年内的跳槽率是5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职业竞争力不强,职业发展能力弱的表现。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并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包括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专业特定技能,然而到岗位工作后除了专业技能我们还需要职业发展技能———通用职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结构的变化使人们的工作岗位发生着变化,人们不能再在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面对就业市场上职业结构的变化、岗位的轮换,人们需要有更高、更强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更高的能力并不是通常的生产技术或专业知识,而是一种非技术、非专业的要素,这种要素能实现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要素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一种可转移性和适应性,这种重要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它被称为“通用职业技能”。通用职业技能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以下十项技能:(1)自我管理能力;(2)学习和适应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创新能力;(5)团队工作能力;(6)语言表达能力;(7)信息处理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9)系统化工作能力;(10)自我规划能力。具备以上能力的就业者本身具有职业发展能力,能在社会变化的环境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工商职业技能目标定位缺乏职业的发展性工商职业技能目标的定位主要在职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但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保守的职业技能培养显然不适应,企业需要更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社会需要创业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3.职业素养被忽视《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必须的职业素养课程,但课程囊括的知识量多而杂,针对专业的职业素养内容没有。根据冰山理论,我们看到显性特质是技能知识,人的知识与技能,容易被感知和改变。而在工作中隐性特质是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相对于知识、技能而言,素质要素中的潜能部分较难进行评价和培养,花费的成本也比较高,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潜能的形成与人的大脑的生成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人脑的内在结构在经历了先天的塑造与后天的培养之后,到了一定年龄将不易改变,因此一个人潜在的动机、内驱力、个性、自我形象、价值观、社会角色等隐性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持久不变的。许多企业往往单凭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选拔员工,这是过于表面的。事实上,素质中的隐性潜能部分对于指导企业能否有效利用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是非常关键的,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庞体慧北海职业学院项目支持: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普通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代用。因此,如果能够凭借隐性潜能来选拔员工,再对其知识、技能等素质施以相应的培养与开发手段,便能对员工素质的提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学生的隐性特质开发是实践教学一个真空带,我们需要在校内就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隐性特质从而形成自我职业素养。具备隐性素养的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在职业生涯中面对困境更容易走出困境,并学会利用社会资源来提升自我的价值。4.实践教育缺乏开放性和市场化相对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更应具备开放性和市场化的特征。反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缺乏,美其名曰的校企合作成为市场化的羁绊。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资源的限制,教学制度的局限开放性程度低,实训还是校内实训为主,项目实训为辅,学生体验较少,专业技能锻炼少,加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还不能实现无缝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自然就脱离了市场需求。执教老师长期在校内工作,业务能力得不到锻炼,市场化程度难以提升。

三、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对策探讨

1.加入“新常态”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时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要求:(1)增速换档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在稳定规模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职业教育要开始重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2)民生普惠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必须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接地气”的职业教育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具备职业生存能力,在社会中的人才定位更清晰。(3)创新驱动要求职业教育新常态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支撑产业升级和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战略平台。中国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新活力。我国确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所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融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依此来看,如果职业教育在教学实践环节不进行改革何来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新形势,适时改变工商职业技能目标。把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加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新常态下的职业能力需求。2.电子商务课程引入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等,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涉及到企业各种资源的管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资源也包括了电子商务在内的所以网络资源,可以说未来企业各岗位群都或多或少与电子商务有关。而且现在多数的创业人群都以电子商务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电子商务课程内容有必要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程中,比如市场营销应引入网络营销的内容,物流课程应介绍市场电子商务流通的相关知识点,经济法也应介绍电子商务法规等。将电子商务作为基础知识融入各个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趋势,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利用低碳环保的网络资源来解决实训资源紧缺。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根据麦克兰德的冰山理论,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开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主要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培养应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门店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与营运管理》、《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小企业管理》;隐性课程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潜能和通用职业技能开设包括《职业规划———专业素养》、《管理心理学》、《个人与团队管理》、《创业能力培养》、《演讲与口才》、《沟通与协调》、《方法论》。4.联合企业共同推进实践教学高等院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市场化程度低,需要联合企业进行实践教学才能跟上市场化的脚步,教学体系的开放性直接就影响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合作企业多半是活跃于市场竞争中的组织,由市场经济推动企业发展,但和企业合作就往往会和教学冲突,这是一个矛盾体,如何设置灵动的教学机制来跟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解决的前提是企业实训资源的稳定,接下来是校企合作的深入探讨,最后是实践教学机制的开放性,对企业项目实训在资金、资源和制度上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师资结构化配置。实践课程考核应考虑结构化考核方式,也即是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考核要求细化到课程中。结构化考核更能体系学生的通用能力、职业潜能。

四、结论

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还属于新兴的行业,没有一个最公认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供参考,但在的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感应新时代的到来并努力践行本职工作,高职教育绝不是中职的“翻版”,也不是本科的“复制”,应该是高于中职职业能力并具备职业发展潜力和职业竞争力的职业教育。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要改变观念,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新浪潮,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自我职业发展能力的新型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鲁昕.中国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content/15/0104/13/3106397_438067204.shtml.

[2]王臻,梅石.浅析高职高专顶岗实习创新实践与管理.论坛,2016年03期.

[3]杨勇.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多元投资和创新机制.职教天地,2016年13期.

[4]袁广发.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讨.高教学刊,2016年06期.

第4篇

CDIO模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反思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认识

1.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高职学生,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践操作能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虽然这些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升,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与职业工作实践割裂。在高职教学计划安排一定比例实践教学时数,设置了一些独立的实训课程,这些实训多采取软件仿真手段管理业务,在所开设的实训课程里缺少职业工作的真实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由于缺少按照职业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开发的实训项目和相应的实训手段,导致教学与职业割裂。加上在实际操中进行一些实训往往比较简单、零散,致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不能够形成对于企业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

(2)先理论后实践,学习与应用训练割裂。目前高职的实训内容还多限于理论的探讨,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上述实践模式中实践内容各种环节孤立的存在着,很多课程学完半年后,才进行课程设计,前面所学的理论、方法忘了很多,导致实践训练虚化,不能够把知识理论迅速转为真正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十分不利的。

2.对CDIO教育模式的认识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特别是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对于学生主动完成任务和做成事的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教育实质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养成的职业素养。借鉴CDIO教学理念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设计,遵循知识技能学习认知规律,按照“识岗――学岗――用岗――顶岗”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在参与中学习”,由转变认知模式到转变态度,再到改善行为,“练中学,学后用”,保持培训后“长期保存效果”。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构思

CDIO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作实际,以实际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的大系统适应与调控能力4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其目的在于克服管理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有别于工程专业,在运用CDIO教育模式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应顺应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按照“识岗、学岗、用岗、顶岗”模式顺序来构建,即“认识企业――识别岗位――学习各岗位技能――整合岗位能力――实践检验”把岗位职业能力贯穿整个管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管理岗位业务和岗位技能两个维度出发,将学习内容按岗位划分学习项目和任务,以“岗位―任务―流程”设计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与内容。在此框架下按照“技能点―岗位线―企业面”构建实践教学,需围绕某一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设计,设计具体“典型的工作任务”(如企业招聘任务书、招聘信息等)单一的技能训练,再将一个个单一技能整合为招聘工作,然后将多个岗位任务(如采购、生产、销售、核算等)一个个岗位的技能,按企业运作过程设计实战型实践教学,以模拟加实战方法整合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例如,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利用校内生产加工中心实训基地,企业运营模拟实训,把单项技能和岗位核心技能整合起来,此外,还需训练学生团队合作、协调、决策等职业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CDIO教育模式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教、学、做”四位一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FMS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下,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从做中悟出相关原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设计

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建立管理意识,尽早地地接触企业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建立起牢固的企业管理概念,这是CDIO教学模式中实现工作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大学期间创造条件尽早使学生实现从科学思维意识向管理思维意识的思想转变;在培养方案中尽可能多设置管理能力训练的课程教学环节,是当前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多年实训教学经验,按照CDIO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形成了涵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分层次、多模块、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递进多层次实训教学体系”。该体系是按照“认岗――学岗――用岗――顶岗”学习规律设计,从工商企业管理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提炼出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要素,根据这些能力要素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然后,据此设计实践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课程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用岗、顶岗位能力的效果。

1.“识岗”阶段

新生进校后要了解专业方向和对应岗位,学习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该阶段的实训以校内企业现场场景、产品装配、管理岗位模拟室和校外合作基地参观,让学生认识企业和岗位,通过认识实习使得学生了解企业运作系统。进入大一后期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职业倾向,通过企业认识实习和沙盘模拟认识企业运作过程、企业管理岗位、管理者基本能力了解。特别是“沙盘对抗模拟实实训”、“企业经营仿真决策实训”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系统地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整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团队组建、采购、生产、广告到销售决策等都由学生共同完成,在模拟中学生感知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明确下一阶段学习的方向和模块的选择。

2.“学岗”阶段

进入大二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这个阶段实训重点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会计出纳、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四个方向。围绕四个岗位方向,以“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为载体系统化设计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如生产模块中企业进销存技能点、生产计划与控制技能点等单项技能训练学做练,一般在理论讲授中穿插,每个模块的各门课程学完后在通过2周综合性实训整合各个单项技能,让学生掌握该岗位核心能力。

3.“用岗”阶段

大二期末和大三期初是校内实训主要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学完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能进一步提升专业岗位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学生进行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整合岗位技能,以“职业人”的身份进生产、经营,根据学生就业行业,设置两个方向的综合实训项目,形成“全真+仿真”的教学模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企业运营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加工中心(内雕机、外雕机、手工生产线)的企业运营实战,即从市场调研、产品的决策、产品设计、原材采购、生产加工、销售、财务核算完成6周的生产经营;工商模拟市场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经营产品、进货、销售、核算体会零售业运营过程的管理。在“用岗”阶段把专业所学课程打通,讲“学岗”阶段零散的知识、单项岗位技能融合贯通。

4.“顶岗”阶段

进入大三后半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创业、校内山科生产运营中心和校外企业中顶岗实践,该实践环节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学生顶岗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教师指导下部分学生自主创业,一类是网上开店,一类是实体店铺。大部分学生到企业工作,部分没找到工作岗位学生安排在学校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工作。学生在此阶段主要以员工的角色学习,教师主要任务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指导学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四、结论

通过运用CDIO教学模式构建,按照“四岗”(即识岗、学岗、用岗、顶岗)认知规律,构建了“技能点―岗位线―企业面”的“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可以整体性解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较好地实现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金明,李苑玲.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初探.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12):67-69

[2]吴奇志,姚建文.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研究――以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09,(3):119.

[3]刁爱梅.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2):46-47.

第5篇

关键词:传统企业;学习型企业;管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68-02

1 传统企业管理特征

基于传统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将内部依据分工标准设立了决策、行政管理以及智能机构,各机构又细化分为若干子部门。该类组织体系结构下,管理层则通过权力控制实施对下级的管控监督,而低层管理人员则面向高层进行请示,服从相关管理指令。该类结构模式为科层制,是传统企业发展经营的基础核心。传统企业管理具体特征则表现为,组织之中的各个岗位工作细化分工,每个职位均由专项人员掌控负责。同时,各个组织均需创建配套管理体制,进而确保各项工作的一致协调。企业各组织部门均由下到上创建级次组织,进而构成指挥系统。管理人员实践工作中不应受感情左右影响,不加节制的任意妄为。人才聘用与晋升则应依据相关技术专家的评定,不应随意解聘组织机构人员。该类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总体优势为,可显著提升工作生产效率水平,企业由于注重体制建设以及组织完善,其核心宗旨为严明的管理制度约束,进而保证企业科学实现发展目标。该模式下组织结构更为周密严格,令员工应全面遵循企业指令,不会存在反对声音,进一步令政策方针的落实执行效益较强。再者,传统聘用管理制度令企业无法任意解雇员工,进一步确保其内部人才队伍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执行管理政策的连续可靠。然而传统企业管理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及令沟通成本显著提升,同时各方协调管理以及监督检查工作任务繁重,不能确保整体效益的全面优化,对于剧烈的市场变化则无法第一时间快速的反应。

2 学习型企业管理特征

传统企业管理发挥了显著效用,然而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令知识将渐渐代替传统的设备设施、生产原料以及大量体力劳动等要素,成为企业现代化、持续化发展的核心资源。该背景下,企业无法通过传统管理模式满足发展竞争需求,因此其逐步意识到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性,并令该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2.1 学习型企业管理内涵

学习型企业发展管理理念源自西方学习组织理论,发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其首要条件为,令传统垂直管理模式中的企业逐步发展为新型学习组织,并体现扁平化、资讯化以及开放性的组织特征。其成员应将学习作为一项义务,持续的优化完善组织体系结构。该类组织可良好的解决不良工具手段与理念方式无法科学应对的问题。学习型组织模式逐步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便可契合企业特征,令企业组织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发展氛围,进而构筑柔性、扁平,人性化的持续发展新型管理模式。

2.2 学习型企业管理总体特征

学习型企业实践管理精神在于,将企业创建成学习组织,在不断学结中发展能力,应用知识优化管理、提升水平。其特征体现为,在实践管理中关注成员基于共同目标学习发展,构建扁平且具备弹性的学习型组织,令知识不断的丰富与积累。由管理内容审视,学习型企业将提升学习能力做为重心,关注企业创造能力,并培养员工个人的创新意识以及应变洞察能力。由管理策略来讲,学习型企业将学习作为驱动发展力,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企业组织核心竞争水平的优化提升,并推行以快变获胜的管理战略。学习型企业实践管理阶段中,关注员工的尊重以及信任,特别注重工作信息的互动交流。而在管理技术层面,学习型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系统平台、现代化计算机手段,实现优化发展。其管理对象则为进行创造工作以及智力劳动的员工。该模式之中,企业边界将进行新一轮的界定,而企业员工则应实施自主管理、积极学习,令实践工作同学习完善结合。

3 传统企业管理同学习型企业管理比对分析

由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内涵特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存在本质的不同,而后者则显现出更为鲜明的优势。首先,学习型企业其结构体系更为扁平,更新了传统垂直结构体系,注重横向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的网络化发展。同时,利于企业不断学习、弥补不足,令群体更为协调,并激发其智慧优势。再者,扁平管理令实践距离有效缩短,进一步促进管理效率的优化提升。长久以来,对企业持续发展形成困扰的问题在于,组织结构的逐步衰退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则可良好地预防该类问题发生。

基于技术手段的不良限制,令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注重资金、生产材料、土地资源以及生产设施等有形生产要素,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存在本质不同。即树立人本理念,由人的需求出发,激发员工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将人力资源视为价值化无形资产。由于员工的无限潜能以及无可效仿特征,因此学习型企业管理更为重视对宝贵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与良好维护,进而令员工始终活跃向上,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核心力量。

传统企业经营管理较为注重体制创建以及完善,核心宗旨在于应用密集制度管控保证企业核心目,标实现。学习型企业则更加注重人本素质、人员协调、员工激励及其自我管控。旨在借助领导艺术、人力资源优质配置,构建企业的良好发展氛围以及自我约束机制,进而全面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不依据直观、从上到下的线性模式理念,而是应用横向多维管控,确保各项工作的同步开展,进而有效降低时间成本。

4 促进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创新

新时期,企业要想获取全面持续的发展,应树立现代化理念,符合时代特征,创建优质的管理模式。当前,虽然一些企业应用学习型管理模式,然而,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根深蒂固,令其仍旧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价值作用。因此,企业应在传统模式之上,明确学习型管理的优势,促进两者的完善结合,进而逐步实现创新改革。

现代化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应创建完整体制,注重员工管理体制的健全、细化,进而真正的留住人才、管好人才、发展人才。同时,企业应强化员工培训,促进企业教育同员工学习的良好结合,扩充培训投入,注重软件建设。同时,企业应树立文化优先的发展理念,注重形象、文化建设。应积极应用媒体宣传,提升企业形象。应勇于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进而激励员工提升荣誉感、树立责任心。企业还应创建优质文化氛围,不应单纯的以盈利为目标,对社会责任意识强、业绩突出的员工应树立典型,给予必要奖励。

再者,企业应做到灵活、机动,更新单一管理模式。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应促进传统模式以及学习型管理模式的良好、灵活结合,进而实现各负其责管理发展、政令畅通,营建文明和谐发展氛围,促进干群队伍良好稳定的目标。新时期,谁赢得人才,谁就有了发展资本,因此企业应全面注重员工的生活以及实践工作状况、思想意识、认知发展动态。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应科学引入扁平组织结构体系。同时还应借鉴合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精髓,不应忽略员工个人的思想变化。对于存在一定不良思想倾向、表现激进、情感波动显著的员工应做好针对性疏导,辅助员工排解忧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令其回归健康、向上的心态,进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发挥核心价值。另外,企业应扩充建设,强化对现代化机械设施、工艺技术、人员培养的经费投入,进而多措并举,在符合学习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促进理念创新、手段更新,符合时代特色,形成人性化、和谐文明的管理组织体系。

第6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 顶岗实习 酒店 思想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就是在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酒店、旅行社等一线工作单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分为俩个方向,一个是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一个是旅行社服务与管理方向。因一般旅行社很难同时接纳大批量学生顶岗实习,我院把旅行社实习一般放在自主实习中;而学校顶岗实习的重点是安排学生到高星级酒店去实习。酒店行业比较注重经验的积累,学生实习一般就会被安排做基层工作(比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劳动强度较大,相对的学生在实习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实习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下届学生的顶岗实习、学校的声誉等。

一、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主要思想问题分析

1、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对旅游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与专业相对应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这方面的欠缺就需要在顶岗实习中得到弥补。但是部分学生不理解学校安排顶岗实习的目的。在酒店实习期间,学生既是酒店的实习生,又是学校的学生,同时接受酒店和学校的双重管理,而正是这双重角色使有些学生对顶岗实习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学生把顶岗实习看成是打工赚钱的方式,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取得实习成绩、完成任务、取得毕业证的心态进行实习。

2、角色转变带来的心理压力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都是在基层做服务员,而本身这些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好,认为自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认为从事基层工作是大材小用。酒店基层工作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学生会感觉工作太累,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部分学生工作不到一天就产生逃跑的想法。学生到酒店后,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后,就会直接上岗,酒店管理方对实习生的要求丝毫不比正式员工低,追求效益、成果;但学生角色的转变适应期还没过,工作效率较低,导致学生心理上容易产生挫败感。由于实习期一般最多也就半年的时间,虽然学生在工作中与正式员工付出同样的汗水,却可能得到不平等的待遇,还有可能会出现欺生现象,这种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使得学生有怨言,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3、实习与各类专业考试相矛盾

高职顶岗实习一般会持续4-6个月,期间就有可能会有一些专业考试,比如:导游资格证考试、英语和计算机考试等。而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在找时间学习、考试,无疑会加重学生身心上的压力,还有可能会造成实习生与酒店之间的矛盾,使得实习生在心理上对酒店工作排斥,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4、实习与就业之间的矛盾

有的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专业选择的过程中,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也没有建立起深厚的行业感情,导致学生认为实习与自己将来的就业毫无关系,到酒店实习,只是走过场,出现倦怠的心理。还因为酒店行业属于慢热型的行业,在某些岗位体验不到工作的,导致学生不打算将来在酒店行业工作,实习同时还考虑着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学生认为,现在实习的工作岗位与将来的工作岗位无关,当下的实习情况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在这种情况下,酒店的规章制度及要求对学生的约束力就会下降,学生没有工作热情,就会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

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主要思想问题的对策

1、实习前思想工作

实习前不仅仅指临近实习前那一俩个月,实习前的思想工作应该在学生入学后就开始进行了,而且专业教师、辅导员都应该要参与其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必然会讲到旅游行业的工作问题,不仅要向学生展示酒店工作光辉的一面,也要向学生介绍酒店的职业特殊性问题,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之情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辅导员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等。

在临近实习时,学院要通过开展讲座、班会等形式动员实习,让学生认识到实习的目的及意义。学院还应邀请酒店代表到学院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向学生介绍酒店的概况、规章制度等,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

2、实习中思想工作

实习中,学院应该派实习带队教师随学生到酒店配合酒店方共同管理学生,但学院师资力量有限,教师还得担负教学任务,很难脱离教学全程陪同学生顶岗实习,这就要求学院在选择实习基地的时候,尽量选择离学校相对较近的、配合学院工作的酒店,这样方便教师能及时做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生遇到与酒店或学校之间的矛盾,通过与实习带队教师的沟通,大多都能够合理的解决。

现代信息沟通方式很便捷,教师也可以选择通过微信、QQ、飞信、电话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而且一般学生在倾诉之后,心里的委屈不满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就又会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

3、实习后思想工作

实习结束后,应该举办实结、评比表惩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以坚持实习、表现良好为荣,以半途而废、表现欠佳为耻的氛围。这些活动,应让低年级学生参与评议,以激励学生上进、自律的效果。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上述的实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思想工作外,还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完善的顶岗实习机制、企业的积极配合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等作为基础,才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安全、有效,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培养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小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旅游群专业为例.企业导报, 2012.

[2] 石月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求实,2010.

[3] 徐新伟.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 何菊.工学结合模式下实习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讨.高教高职研究,2009

第7篇

 创建学习型企业 提升企业综合力

***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19日,系***省“十五”期间“西电东送”的第二批电源点建设项目之一。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毕节地区境内的大型骨干坑口火力发电厂,工程总投资约50亿元.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抓管理、重效益,抓队伍建设、重持续稳定发展,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火力发电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思路,秉承“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企业精神和“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的工作态度,按照“为社会做贡献,为股东创效益,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求利益”的经营思想,努力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一流的企业管理,一流的企业形象。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已从过去的的效率、质量、资本、服务的竞争阶段过渡到了以员工素质为核心的竞争。***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于2008年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宣传引导,建立共同愿景,组织学习,激发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增强,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理论的能力增强,自主管理、组织创新的能力增强。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相关模型和企业文化理论关于精神形态、制度形态、物质形态“三个形态”文化层面要求,在认真研读、深入思考、吸收消化、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公司结合企业管理实践,进行整合创造,谋划构建了以“三定(定岗位级别、定学分标准、定学习目标)、三标(年度培训达标、晋级培训达标、转岗培训达标)”为基本要素的学习型企业

文化体系,概括简称为“三定三标”学习型企业文化体系,并把“三定三标”学习型企业体系所蕴藏的丰富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公司管理复杂的、经常的、具体的实践中去,并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特色。

 

 

 

 

成 果 简 介

***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19日,系***省“十五”期间“西电东送”的第二批电源点建设项目之一。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毕节地区境内的大型骨干坑口火力发电厂,工程总投资约50亿元.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抓管理、重效益,抓队伍建设、重持续稳定发展,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火力发电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思路,秉承“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企业精神和“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的工作态度,按照“为社会做贡献,为股东创效益,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求利益”的经营思想,努力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一流的企业管理,一流的企业形象。

第8篇

1、我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

在我国成立之初便具备了人本管理的雏形,但是限于当时我国的经济能力以及科技发展十分落后,所以人本管理便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中人本管理的思想日益明显,再加上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关于企业员工权利的条例,因此我国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地位以及作用也在逐渐彰显,并且还不断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但是就现在的企业管理而言,我国的人本管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企业管理的发展征途中,人本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价值导向。企业实行人本管理既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再者,企业管理中进行人本管理会使得企业更加人性化。因为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人本管理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我国需要加强人本管理水平,使得人本管理能得到更全面的应用。最后,我国企业实行人本管理不仅将企业中员工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吸收,并且还促进企业的整体效益,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人本管理的真正核心是以人为本,但是我国现代的许多企业一般都是根据公司的效益来判断人本管理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还有一点便是有些企业在录取员工时往往只是注重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对员工自身的道德并没有太多的要求[2]。这样发展下去,这些企业必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2、现代企业进行人本管理的意义

2.1便于制定现代企业制度

纵观众多名企,它们内部都有一个非常完善的制度。因为人本管理在我国发展地比较缓慢,所以,我国企业在进行人本管理时需要借鉴西方一些优秀企业的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照我国的国情发展适合自己的人本管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制度。

2.2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员工的价值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好坏。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新性,并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人本管理的实行使得该企业更具人情味,更加深入人心。

2.3建立新型社会主义企业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倡导的是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勇于创新。在我国实行人本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还能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建立一个和谐、有影响力的企业。

3、实现人本管理的措施

3.1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

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如果我国的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管理发展理念是行政命令式,该理念不仅会使得员工产生厌烦的心理,并且还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进而降低公司的收益。但是如果企业实行人本管理,员工则会将很大的热情带入到工作中,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一个企业中如果全部员工都会尊重人、理解人,那么该企业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3.2宣传以人为本的文化精髓

优秀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且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宣扬该企业最好的门面,同时也是让企业员工团结一致的纲领。因此为了发展好企业文化,需要企业的管理层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渲染员工的心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员工自身的文化素养[3]。再者便是将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在管理层中,员工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实行人本化管理,以人为本,则会增加员工在企业内的归属感,为企业发展鞠躬尽瘁。在企业中,各种产品是可以进行模仿的,但是唯独企业的文化以及企业的人本管理理念是很难进行模仿的,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在里面。因此说,人本管理是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总的来说,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题,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中的员工如果没有活力,整个企业就不会有竞争力和活力。

3.3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机制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利用用人唯亲等的方式录取员工,这样长期下去,会让企业成为蛀虫的巢穴,无法让企业正常经营下去。因此,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才观,勿失人才。再者,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职位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以及考核,让员工与现代接轨,提升自己的素质。企业还可以积极鼓励员工,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向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迈进。然后,企业应积极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一个企业想要与时俱进,则需要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一个企业想要创新必然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的创新,因此,企业便可以施行创新奖励制度,积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最后,企业应该着重培养管理者的能力。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好比一艘船的掌舵人,方向错误,全盘皆输。因此,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高尚的情操以及优秀的能力。一个好的带头人不仅可以成为全体员工的榜样,而且还可以将企业带领到更加辉煌的道路上。

4、科学管理的新内容以及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

因为时代在不断进步着,企业管理的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发展。因此,企业就需要对自己内部的管理方式进行变更。经过长期的发展,企业管理变更应该留下之前旧理论的精华,对旧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尽量满足时代的要求,为企业管理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长久的活力,使得企业快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总结一下就是企业想要顺利经营下去,需要采取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从精神与物质方面对企业进行管理。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是来源于人们思想的演变,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人本管理的思想便逐渐走向成熟。在西方的管理中,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以人为中心。在我国古代也出现了以人为本的统治思想,一个统治者如果不能以民治国,则该国家便不会稳定,出现严重的动乱。但是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时候,还是需要将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