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5:33: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基础,是高校办学的根基和保障。本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证研究
纵观高等教学发展史,人才培养功能一直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中心职能,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功能的重要保证和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大众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高级人才培养功能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基础。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基本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1]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内容分析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分为三种主要影响因素:第一是课堂教学的承担者――高校教师;第二是课堂教学的接受方――学生;第三是课堂教学的内容。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机构,而高校教师授课是培养学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高校教师的专业修养、教学技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自然属性如性别、仪表、肢体语言等等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感观、体验,从而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接收者,最后其获得知识的多寡、掌握技能的程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内容即课程本身,是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客体,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主要内容,同样也影响着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课程的性质基本决定了教师授课的重点、授课的方法。理论性强的课程,往往较为抽象难懂,教师上课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一般会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会更加容易具象化,教师易于在举例说明,便于学生联想理解,课堂气氛一般较为活跃。
二、高校学生评教历史数据方差分析
江苏大学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学生评教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同行教师、干部听课评议制和教学质量动态信息收集制所组成的教学质量“五制并举”的评价体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大量的质量监控数据。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其评价数据是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数据。本文通过提取江苏大学2013-2014年第1学期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来分别分析教师、学生、课程三个因素对于学生评教分数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
通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整理结果显示:江苏大学总体的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数均值为92.4365,方差为2.4241;按照职称分类进行分数统计其均值、标准差都相差不大;按照学生、教师所在学院进行分类统计的均值和标准差都存在着较大大的差异。
进一步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整理显示:分别对于教师职称、教师学院、学生学院三个变量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看出X1、X2、X3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分别为0.472、0.263、0.165,即表明在a=0.05的置信水平下,X1、X2、X3的实验数据具有相同的方差。
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显示,X1、X2、X3的对应的P值分别为0351、0000、0000,说明在a=005的置信水平下只有X1通过显著性检验,X2、X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总体分析来看,学生学院、教师学院即学生专业性质、课程性质是影响学生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教师本身的影响较小。
三、结论与展望
由实证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得到结论:1、总得来说,江苏大学整体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认可度较高,说明我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准,我校在全国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校教学质量水准;2、教师个人属性尤其教师的职称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大,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水平,我校所呈现出来总体教师属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校在于人才引进方面严格质量把关,说明了我校教师总体教学水平一致,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3、课程性质、学生本身的属性对课堂教学质量认可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我校总体教学质量水平较为一致的情况下,课程属性、学生自身属性对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认可度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学科差异。(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质量;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19-03
教育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时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但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保证质量。保证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保证教育质量的含义
保证教育质量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担保做到教育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这是国家对受教育者最低的要求。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定。
保证教育质量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保障所培养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即教育质量必须有统一的保底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和其学达到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即教育规格,它是教育目的的综合反映。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和个人素质等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在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保证教育质量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发展。但是在目前,大学生教学质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水平。
二、高校大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既要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进行教学质量改革,重心往往都是落在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这样的确从源头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是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教”与“学”同样重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教学质量的提高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老师,更在于教学对象的配合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本人也曾进行过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讲授法、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学生的“等”主要表现在,上课老师提问时,他们消极应对、不思考、等老师给答案;学生的“靠”主要表现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依赖学校、父母、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学生的“要”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末考试前向老师要重点内容,考完试向老师要分数。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确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这些方法需要花费的课时都相对比较多,如果大量使用,对课程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大部分学生在这些练习中都能认真对待,但是也存在小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聊天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些练习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信息量较少,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和创新,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这些问题都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缺乏弹性,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本校学生课程考核方式为:1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7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这个公式从表面上看是全面合理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能进行很好的考虑,从而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践中,就会发现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总评成绩中90%的成绩来源于两次考试,而平时成绩只占10%,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课堂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这其实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其实违背了当初设计考核的初衷,将培养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变成了应试教学的产物。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假设,例如,有甲、乙两名学生,假设甲学生平时经常旷课,当然还没达到学校取消考试资格的底线,平时作业也很少做,假设他的平时成绩为60分;他参加了期中考试,一般期中考试多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期中成绩一般都能在70分以上;期末考试在考60分,那么最终他的总评成绩就能达到62分。乙同学如果是个好学生,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都能得95分,但是期末考试却因为身体不适或者其他原因考砸了,只考了40分,那么最终他的成绩就是56.5分。那么从最终成绩上看,甲同学成绩及格,从每种意义上讲就是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但是乙同学成绩不及格,意味着课程没有通过,没有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还需要后续补考。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上看,乙同学有可能比甲同学收获更多。这种考核机制最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很好的呈现出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到课率的下降,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这种考核方式本来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不仅关注结果(成绩),更关注学习的过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在现实中又回到起点,大部分学生还是将焦点放在成绩上,忽略了学习过程的培养。这种现象在通识选修课中尤为突出,上通识选修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人数一般都有130人以上,授课教师很难做到周周点名。普遍来说,这些课程学生缺课率比较高,学习效果根本无法达到,对于平时用心学习和上课的学生来说,这也造成了间接的不公平。
三、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笔者建议以后能多开展“双学”活动,即教师向学生学习,学生也要多向教师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教学质量,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今后的教学质量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和提高。在学校中对“教学名师”以及优秀的教师要让他们走进学生的身边,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演讲或者宣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教师的魅力,也能将这些典型真正的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给学生也树立一种学习的榜样。另外,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也能让学生知道学校中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师,并且这些教师不比名校教师的素质差。同样,对于优秀的学生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采取向教师或者全校学生演讲的方式来影响大家,让老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爱岗敬业也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让学校中的奖励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这种互促互敬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建议今后在学生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思想,注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弱化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造成学生出勤率较低的影响,因此实行一种新的考核制度变得至关重要。建议在今后的考核中增大平时成绩的比率,减少期末成绩的比率。平时考核多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分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必须向课外活动延伸,教材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计划,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只要条件具备,就要积极探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继续坚持近几年开展的与课堂教学有着互补关系的大学生时事政策教育、法律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增加很多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实践经验,这才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兴海.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1996(2).
[2]陈晓玲,瘳益.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施与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5):203-205.
[3]卢德鑫.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4]贡福海,等.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育.2007,(2).
[关键词]教学评价 构建 思考 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能够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督促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能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课程实践和教学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评价范围上可分为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从评价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时间上分为短期评价、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从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体验式评价和第三者评价。这些评价各有特点,但在实际中大多数按照主客体划分。
1.体验式评价也称自主评价,是评价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过程给与的评价,包括教师本人自评和受教育者学生的评价。教师自评的主要功能是系统收集教师本人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状况的评价信息及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信息。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学生评价最能直接的反映出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信息,所以最应引起重视。
2.第三者评价也称客观评价,是评价者不掺杂个人主观因素和主观意愿因素的评价,包括同行、专家、督导、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他们从专业层面及管理角度对教学活动、教学材料、学习效果和学生工作实际能力、等等,不同层面的诸多方面做以规范客观评价,力求教学评价结果的信息真实反馈,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为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评教质量、增强评教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每个指标项目要据有相对独立、准确、完整的科学含义,力求科学、完整地内涵,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可靠性和合理。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避免评价人员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的倾向性的影响,对于全面、可靠、正确教学评价至关重要。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内容必须是可操作性的,也就是说,每个组成部分都可以进行实际观察、测定,或根据评价客体的表现可以得出定量或定性的数据结论。
4.开放性和多样性原则
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也不可能用单一的标准涵盖,因此现代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为评价者创造宽松的环境,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留有广阔地创造空间。
5.反馈性原则。通过建立多方面的信息反馈机制,帮助被评价者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不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劳动、创造和创新,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自由,努力按规律办事,正确认识人的能力与知识、素质的关系;把人的能力与道德品质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评价中以人为本,能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性的价值追求,尊重人的内在发展需求,提高其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活力,既发展了人的个性特征,又体现了教育功能的根本要求,彰显了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注重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有鉴定、诊断、导向、激励四个的方面,评价的精髓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总体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通常在实际操作时,一般都强调监督作用,侧重检查和考核,重视评价的结果和结论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评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对评应该找出其优点所在,并总结经验,以利用座谈、讨论等形式,相互探讨、借鉴、查找不足之处的原因,“对症下药”,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开放完备的网络评价体系平台
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创造了良好的评价环境。将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能够规避单一评价模式对评价结论的影响,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通过网络评价系统提供的综合分析功能,可以随时统计汇总分析测评数据、了解建议、查询评价结果等等各类综合信息。尤其是由社会各界的非官方群众组织与民间机构发起组织并实施的社会评价活动,更具有特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体系平台一方面能为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进行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参考依据,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学校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动态地反馈给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使相关的单位和各任课教师可以随时查询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能为教师具体改进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潜力。
[参考文献]
[1]常河山,郅庭瑾.试论教学评价的科学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3)
[2]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关键词]新进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85-02
在近几年的教学和“同行听课”中深深感受到,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教师的科研压力、师生间的关系、学生听课状态、课堂教学要求等方面。虽然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但课堂教学的基本道理大致相通。现就大学课堂上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归纳一下,希望对大学新进青年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 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
大学里的所有课程都是有价值的,也都是具有精彩之处的,并且都是能供教师在课堂上尽情讲解的。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深刻了解课程的意义,领会讲授该课程的必要性,能为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所感动。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上课的底气,才有讲课的冲动,才能激发出教学热情,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或引导学生。现在的确有个别教师上课显得底气不足,不敢讲,明显感到怯懦,甚至显得萎靡,有的似乎是在讲台上自言自语。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所以,教师自己为所讲授的内容所感动真的很有必要,甚至是讲课的前提。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课堂的灵魂
课堂教学无疑具有自身的多种属性。就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必须追求其正确性、科学性、充实性、清晰性、条理性、系统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生动性、启发性以及感染力、亲和力、吸引力等等。这些不可剥离的各种属性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灵魂,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价值,也是任课教师应当不断追求的行为准则。也只有满足了这些课堂属性的教学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学,若缺失了其中的某些属性,甚至是某个属性,则会部分失去,甚至会完全失去课堂教学的意义。这一教学的灵魂问题同样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难点问题,应当经常不断地以此来对照自己,来提醒自己。
三、不断规范教学内容
当前存在着不同的教师讲授相同课程的差异问题,甚至能把同一门课程讲得像是两门课,其教学规格、教学效果存在着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在文科课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一定要强调教学大纲的作用,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规范课堂内容。大学课堂上经常存在着两种不良现象:一是过多地宣扬非主流观点,二是课堂案例不恰当。大学课堂无疑是大众场合,不是宣扬个人观点的场所,切不可将非主流观点或教师的个人观点当作重点内容来讲解,避免引起思想混乱。
四、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听懂为落脚点,一定要正确地发挥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经常能见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教师在被动教学,课堂上漫不经心地照本宣科,甚至是在自言自语,而学生普遍在开小差,我行我素。二是教师在自我表演,教学过程中情绪过于高涨,语速飞快,不管不顾,整个教学变成了教师的自我表演、自我陶醉的过程。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教师没能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放在首位,也显然都无法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既要克服胆怯心理,追求语言和神态的坚定、平和、自信,追求课堂上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又要敢于和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有主动掌控课堂状况的愿望和能力,既要避免情绪过于低落,也要避免过于兴奋,从而正确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注意授课信息的有效性
课堂信息的表达在于:一是语言清晰,课堂上注意讲话的音量,有适当的语速和节奏,减少地方口音,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无误地知道教师表达的是什么。二是板书清晰,要让全体同学能够看清教师写的或画的是什么,追求颜色清楚,大小适中,字迹工整,图形美观,色彩分明,并且避免写完就擦。三是PPT清晰,每个篇幅的内容或文字宜少不宜多,突出关键字,突出纲要性,追求条理性;字体、图件和表格演示宜大不宜小,色彩鲜明,以追求清晰性;背景简洁明快,去掉不必要的动画效果和音响效果,避免分散注意力;尽量避免用Word或PDF上课。四是指点的内容要清晰,无论用教鞭指点,用手指点,用激光灯指点还是用鼠标指点,一定要保证指点的准确、清晰、稳定,避免大范围来回晃动。尤其是用激光灯指点,容易产生剧烈晃动,使人眼花缭乱。总之,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明白无误地了解到老师所表达的信息。
六、精选课堂案例
大多数抽象的理论问题往往是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凝练而成。案例是理论的注解,是解释理论的具体素材。的确有教师,讲到某理论所涉及的具体事例时,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旁征博引状态,往往口若悬河而离题万里。还有教师在讲案例的时候会“案例套案例”,为了说明某理论,举出A例子,为了讲解A例子,举出B例子,为了讲解B例子又举出C例子,如此下去,最后学生不知所云。一定要在精选案例方面认真下功夫,不能脱离教学的主线。选择案例需要秉承的是:能简单就不要复杂;能直观就不要抽象;能本地就不要外地;能身边就不要遥远;能当代就不要古代;能现在就不要将来。要设计好案例,追求言简意赅,使学生对深奥的理论问题通俗易懂且印象深刻。
七、注意仪表仪态
端正教风,运用恰当的仪表仪态或肢体语言以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尽量保持快乐的心情来面对学生,不能带着情绪上课,更不要无端地引起学生反感。教师要避免在课堂上趴着桌子,靠着讲台,频繁喝水,戴着帽子,衣服邋遢,头发很乱,胡子很长,奇装异服或穿着过于暴露,或讲课过程中频繁抠鼻子挠耳朵,要避免动辄就和学生发火,甚至为了小事就不停地威胁学生等。这些不恰当的仪表仪态或负面情绪令人感觉教师缺乏教养,甚至很荒唐。这些“小毛病”经常会影响课堂气氛,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可掉以轻心。
八、有效的课堂管理
大学课堂往往没有固定的教室,教室里没有固定座位,任课教师对上课学生也相对陌生,因此课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经常出现上课时学生远离讲台,开小差严重,上大课点名非常麻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人数和教室的具体状况规定学生的座位范围,若超出规定范围以旷课论,则能有效避免学生远离讲台。若教师上课时能及时提问正在玩手机、说闲话、趴桌睡觉的那些开小差的学生,就能促使其集中注意力,而且往往提问一个能起到警醒一片的作用。凡是讲授一百多人的大课建议不要点名,因为大课点名往往费时费力,甚至因张冠李戴也根本无法准确得知到课人数。假若在下课前留3~5分钟在黑板上写几个本次课的问题进行课堂测验,这样既能起到点名的作用,人数往往比较准确,而且能了解本次授课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可以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省时省力一举多得。只要下决心,一定会有办法控制课堂秩序,实现有效管理。
九、师生课堂交流
有效地进行课堂交流对引导学生思路,感染学生情绪,掌控学习状态,保证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交流有提问和非提问两种方式。用提问来交流一定要精心设题,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索,避免盲目接受,避免注意力不集中。教学中需注意的是,学生往往因紧张、怯懦或不敢肯定等原因在回答时声音柔弱,若教师没有复述学生的回答,对全体学生来说提问的意义就不大了;若没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修正、点评,也会失去提问的价值。教师还要避免个别交流,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非提问交流方式是指运用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其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或运用一些设问句、疑问句、反问句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吸引力,体现生动性。看着学生,加上表情和手势来讲课,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避免面无表情,目中无人,肢体僵硬,自言自语,缺乏交流的上课模式。
十、突出重点
关键词:高校 艺术 评价体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切实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 高校应该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建立健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完善各类督促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指标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特点
1. 授课时间集中
集中授课时间, 是艺术类课程的共同特点。这是由艺术类课程学习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的特点决定的。只有连续授课,学生才能实现定期对某一课程的专注学习。如: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集中授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快速表达,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完成一张素描画不可能是一节课或两节课就能做好的,如果每天只画一节就去上其他的课程,不可能把学生的创意完全表达出来。只有集中时间连续进行创作指导,才能把握好要表达的对象本质。这样的集中授课才能真正为艺术专业学习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艺术设计类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 加之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这就客观上要求艺术的课堂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放飞理想的天空,成就梦想的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艺术生思维活跃、性格外向、主动创新的特点,从而实现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注。
3. 内容选择与时俱进
艺术教育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在社会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现实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高校如想获得可持续发展, 在课程选择上要本着导向性、多元性、民族性的原则,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与时俱进, 满足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一日千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彩, 高校只有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高举严肃艺术、高雅艺术的大旗,不断拓展艺术空间,丰富艺术内容,才能使我们的民族艺术教育异彩纷呈。
4. 办出地方特色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内容上跟得上时展的需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高校还要在传承中华文明,维护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办出地方特色,只有具备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1.以专业为本,尊重专业个性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创新、开拓思维、挖掘潜力,应贯通整个教学过程。因此,除了从教师理论传授,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设置之外,更应对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需要根据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课程创新教学评估指标,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和课程成果运用评估指标等,对每项指标赋予合理的评分权重,使之成为一个符合专业风格的完整的评价体系。
2.以人为本,正确处理评价结果
评教、评学的结果,以学校为基础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评价,但参与评价的和被评价者均为校内的专家、领导、教师、学生,没有较独立的第三方参与考核,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偏差的原因和因素众多。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为教师改进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为学生学习水平提供衡量,但不能使之成为唯一的标尺,也不能使之成为损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双刃剑,对待评价结果,应以人为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和立体化
1.加强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评教的宣传和引导,给予学生评教最大的空间和主动权。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管理者应对教学评价从多方面加以宣传,通过指标设置,时间安排、评价形式等方面规避学生参与评价和被评价的关联性,减少学生参与评价的思想包袱。
2.重视专家、督导评价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按专业设置专门的教学督导,设置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听课时间和听课制度。有别于其他专业每一课时就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授点,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连贯性更强,在设置督导听课评教时,应充分考虑。
总而言之,教师的教学工作成功与否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或是基本素质的形成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落实教学改革的要求,优化管理体系和内容,有效督促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以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钧锴.工科院校新办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特点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 张晶,徐云浩.如何实施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过程化教学法[J].大众文艺,2011(14).
[3] 薛慧芳.关于高职国际经贸地理课堂教学的探讨[J].沧桑,2010(04).
[4] 张小娟.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美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妙用[J].考试周刊,2011(12).
[5] 谢平根,李霞.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后反思与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
一、引言
开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不仅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坚实保障。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二、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学生轻教师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享有优先的发言权。因此,许多高等学校都把学生评教的分数摆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是最客观、最值得信赖的,常常超过其他所有评价主体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这种重学生轻教师的立场,严重制约着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工作的改进。
2.重统一轻差异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包含一些基本要素或者向度,但是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也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教师。拿同一标准评价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难以触及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亦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因此,按同一标准不分课程类型及学科特点地对教师教学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3.重定量轻定性
考察教师教学工作无非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进行。质的方面是通过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及管理者评价等来衡量。教学评价中量的统计是能够将评价结果直接利用和外显。在教师评价中被提起和被批评最多的是量化指标问题。教师的教学奖励、职务晋升、经济待遇、群体地位等都是通过定量来考核,而看不到定性评价的身影,完全体现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取向。
4.重结果轻过程
大众化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形成性的,注重动态评价,它所评价的应该是某一阶段教学质量的结果,更应是这一阶段教学质量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它更注重对质量保障措施本身的分析和考核,也就是说,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最终目的是要检查质量保障措施本身的有效性。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治理的对策
1.彻底转变评价观念
我们要彻底更新评价观念,树立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从重量轻质到质量并重,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正确评价理念。首先,要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其次,要从重视量的评价向重视质的评价转变,实践证明,为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状态,必须采取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对高校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既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也使评价更为准确、科学,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要想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揭示教学的每一个侧面,为教师提供正确的改进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2.构建完善科学、便于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是单一单向的评价活动,而是一个立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教、同行听课评课、教学档案审查、课堂教学评价以及领导专家评价六个构成要件。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有五大辅助手段:自我评价量表、自我报告、自学材料、对同行的教学观察以及对自身教学录像的反馈、反思和质疑。这个过程可简化为四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反思和作出决定,最后把所获得的信息应用到改进教学中。教师自我评价主要用途是教师自我反思,其结果因客观性不强,故少用于人事决策,但可为教学管理决策作参考。
(2)学生评教。学生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因而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主体。要注意学生评教三种不负责任倾向:一是利用学生评教机会公报私仇,打击那些严格要求的教师;二是利用学生评教机会,搞虚假赞美,送人情;三是抱着敷衍了事态度,随意评价。
(3)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指同一专业或业务部门对口的单项评价,其特点是所有被评对象都具有相同的业务性质。这种评价内容深入,专业性强,评价结果往往能揭示本质。这种评价不是对学生评教的补充,而是一种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价方式。
(4)教学档案评价。所谓教学档案,是指指为实施教学管理和考评教师而分类保管的有关材料、资料等。它包括所有对该教师教学内容、质量、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议的相关材料,建立教学档案评价体系,不但可用于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奖励,还可为其他形式的教学评价提供相关的背景,并为教学研究提供研究平台,为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机会,而且能够为评价人员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呈现大量的文字素材。
(5)课堂教学评价。这是指教师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上课教的课程中开展持续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活动,教师可随时采用课堂评价来及时收集学生对每堂课的反馈,这些意见可帮助教师认清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速度、进度、方法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专家组听课评课。专家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专家们在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对教学工作有深刻地认识,同时又相对独立于利益关系之外,能够较为公正、适宜的对每位教师的教学作出客观评价。
3.改进评价方法
现行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除了思想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外,主要是方法上大有改进之处。
(1)改进学生评教方法。目前学生评教方法主要有: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与网络论坛等。应该说,这些途径是全面的,但能否凑效,取决于教学管理部门在多大程度上动员学生参与评教的热情与智慧,应该尽可能全面的征求学生意见,避免每次评教参与者相同。
(2)改进同行评价。以系或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听课评课与教研活动,既是教师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机制。为杜绝不愿说真话和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状况,必须坚持不懈地营造宽松自由、坦诚相待的院系学术文化,其次是适当采用领导转述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人际矛盾。
(3)提高教师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交互性和隐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媒体,提高教师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交互性和隐私性,形成既有利于改进教学,又有利于尊重个人、维护个人权益的个性化评价机制。
(4)以叙事研究的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力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以叙事研究的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劲,罗兵.教学型师范院校教师评价实施方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2]范华凤,杨庆玲.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10,(2).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作者简介:李慧(1981-),女,安徽南陵人,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课题编号:2013-R-2614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KJD520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30-02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快速扩大。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保证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包括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强调学术性教学,大众化教育强调应用性、创业性教学。[1]金陵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大众化教育为主,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我校近期正处于“质量提升”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体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多评价主体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评价指标论域V=(一级指标),每一个评价指标均包含多个子评价指标,子评价指标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二级指标体系。
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意义和原则
1.构建意义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避免教师教学活动的盲目性。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一般用于鉴别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高低,[2]现代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则突出改进和提高,强调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对象按评价目标要求的方式变化。[3]因此,构建一种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建立一支专业扎实、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应对教师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这样不但可以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使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觉调控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同时,又可以促进学校行政领导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使学校更加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4]
(2)有利于提高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评估,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是宏观调控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有效手段。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目标控制、过程控制和要素控制。实现最优控制的关键在于信息反馈。[5]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反馈结果,学校管理机构可以客观地掌握教学活动的现状和水准,并依据此探讨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构建原则
构建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符合实际的教学过程,每项教学指标均能反映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学校,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特色,不同于其他老本科高校。因此,必须考虑到我校存在的客观实际情况。
(2)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评价客体工作活动进行价值的判断称为教学质量评价。评价客体一般是教师,国内外大部分大学评价主体选择的是学生。[6]大多数学者认为评价主体只选择学生,导致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不能很好地反映评价客体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因此,考虑到教学活动的多维性,应采取多种方式评估教学活动。本文综合已有文献的观点,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采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的评价,教师同行及校外专家对教师的评价进行综合建立评价机制。
(3)全面性。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但它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多元化学术活动的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在设计时要全面广泛,内涵要具体、准确。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传授,还要考虑教书育人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内容。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促进社会和谐,也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知识传授是教学质量的核心,衡量学生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培养是教学质量的升华,反映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4)可操作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内容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等现象,要具有可操作性。由于评价指标是建立在多维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的,因此应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定量指标通过量化的表述形式,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能较真实地反映评价情况。但有时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可以量化,且定性指标所含信息量的广度和宽度远大于定量指标,[7]因此使用定性指标可以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两者结合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
关键词:创新;管理思路;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双方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筑成自己的知识殿堂。实践证明,一个人的知识,特别是基础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得的。同样,一个教师的良好声誉也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取得的。
一般说来,好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学目的明确,对讲授的材料处理得当,知识传授科学,双边交流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先进有效。教师知识渊博,又能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又能点石成金;语音标准,又能声情并茂。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关键的是要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热情地投入教学,努力钻研教学。这既需要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也需要相关的制度措施。结合我校的情况和做法,我们以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形成浓厚的重教爱学的氛围,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从事教学工作的神圣和光荣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如何搞好教学工作来进行部署和安排,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实施都以促进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的思想中牢固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教学工作是学校其他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他工作都是教学工作的派生和延伸,自觉养成想为教学工作之所想、急为教学工作之所急的工作作风。学校要通过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在分配、福利、评优、进修等方面向教师倾斜,使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特别注意听取教师的意见,并予以充分的尊重。一旦教师感到他们在学校受到人们的广泛尊重,觉得当教师光荣,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学优秀的教师更是无上荣光,这种荣誉感、尊严感就可能会转化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2、学校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像重视科研一样重视教学
学校的基本职责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教师的讲授,所以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搞好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唐代文豪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正是从培养人才这个角度而言的。教师不认真教学,那是不务正业,教学水平不高,就是工作不称职。大学当然要搞科研,因为它还有通过科学研究、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大学,教学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学型的大学尤其是如此。现在由于对大学的各种评价、排名都以量化了的硬性指标为依据,这其中许多就是科研上的数据,因为教学工作很难量化,教学上的成绩往往反映不出来,无形中使教学工作的优劣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导致学校领导和许多相关人员有意无意地重科研、重教学,使得一些教学优秀而科研一般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教师中流行着课教得好不如写两篇文章好。有些教师甚至将教学当副业,一心为尽快评上职称而全力以赴搞科研。上课准备不充分,常常是信口开河,完成任务了事,试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一般说来,科研可以促进教学,但也并不绝对,科研好而教学效果差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这是因为科研完全是个人行为,除了要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它需要的是敏锐的观察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好的笔头表达能力。教学除了上述能力之外,特别需要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说科研是一种能力,教学则是一种艺术,科研主要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而教学则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光有学术水平,而不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学校像重视科研一样重视教学,借助相关的制度,促使教师回归教学本位。如设立教学首席教授,给教学优秀教师增加岗位津贴,每年定期评选教学优秀教师,并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我校学生会去年组织进行的“感动学生十大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在校园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颁奖晚会上,场面十分感人,许多获奖教师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都把这个荣誉看成是自己所获荣誉中分量最重的。此举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自尊性,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师最为关注的职称评审中,我校规定,凡是被评为教学优秀的教师,优先通过。反之,学生评分偏低的教师,则一律不予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举措,在教师中震动很大,重教之风正在逐步形成。
3、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全体教师的职责
相对从教时间较长的中老年教师来说,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这方面难度更大一些。随着高校的扩招,大量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这些青年教师许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较高,但缺少教学工作经验,对基本的教学规范了解不多,教学技巧更是欠缺。为使这些新教师迅速站稳讲台,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集中组织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明确基本职责,强化师德意识,学习有关知识,遵守职业规范。同时规定各二级学院必须为每个刚入校的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较好的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他们备课,审阅他们的教案或撰写的讲义,解答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求新教师必须听同行教师的讲课,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这样使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一开始就置身于一种严肃认真、规范高质的教学范围中,让他们养成一种认真从教、严谨工作的好作风。
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施教者主观上的认真努力之外,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反思每堂课的得失,并不断加以总结。所以学校要求刚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先上选修课,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之后,再去上专业基础课。因为选修课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开设的,是对专业课的一种补充。它学习的内容常常较专、较深,比较多地接触到学术研究的前沿,让学生开阔视野,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的讲述可以相对自由,还可以较多地展示自己的学术专长。这方面又恰好是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的所长。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常常是本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绝大多数都已是学术界的共识。教师虽也要注意学术前沿,介绍一些学术论争,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但更多的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本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科学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以便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日后深造提供
坚实的平台。因而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讲授追求的是规范、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内容必须胸有成竹,对教材具有较强的把握处理能力,并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规范教学。显然,这并非初为人师的人所能完全做到。所以缺乏教学经验的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在担任一段时间的选修课教学之后,再主讲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
4、发挥教学系(教研室)作用,加强同行交流,活跃教研气氛
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更需要同行之间的切磋交流。《礼记・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虽是就读书求学而言的,也完全适用于教学。总是闭门造车,局限于个人的习惯经验,自得于个人的理解阐释,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更难以常教常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能博采他人之长,以补己之所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自是大有裨益。更何况有些问题本来就非个人所能知,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方能求得正解。因而充分发挥教学系(教研室)的作用,尤其显得非常重要。教学系(教研室)为同一学科的教师所组成,学术背景大体相同,授课对象相同,所用教材相同,所遇到的问题也大致相同,就教学问题进行商讨,就某一公开课进行评议,容易形成共识。但自从各大学普遍成立二级学院之后,诸如进人初试初荐权、教师评价权、开课初审权都收归了二级学院,有些甚至连任课分配权也为学院所代行。教学系(相当于原教研室)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最基层的教学组织的作用被严重弱化,尤其是教学研究的职能被忽视了。针对此种现象,我校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学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教学系的职责和权利,如规定每个教学系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不得少于6次,每次活动都须有详细的纪录。其中公开课不得少于两次,课后必须组织评议。同行之间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得少于3次。目的就是通过发挥教学系这个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把本学科的教师团结起来,在教学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以学生评教为主,加强师生互动
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还需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使当事者了解情况,不断努力改进。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总觉得自己不错。我们认为:评价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最有发言权的是他的同行和他的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同行的评价有些常常不能实事求是,有宿怨者,尽情贬低;无矛盾者,随便给分;关系亲密者,无原则拔高。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对教师的评价改为以学生为主、同行和领导为辅,即学生占70%,同行和领导各占15%。因为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否满意应该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主导意见,这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成立,实践中也是完全可行的。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判断力,其评价的结果还是比较客观可信的。以学生评教为主,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又大大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感,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我们要求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数全部公开,更是使广大教师感到了压力,得分高者要设法继续保持,得分低者要尽快改变局面,一些教师主动向学生征求意见,课堂教学水平迅速提高。
6、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督导效果,严肃教学纪律,引导教师认真从教
人是有惰性的,教师也不例外。从各个环节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以促使其时刻认真治教,是完全必要的。为此,我校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意见》《督导室工作条例》《关于组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意见》等文件,建立起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其中校级监控的主体力量是教务处领导下的督导室和学生信息员。督导室的工作职责就是督和导,即监督检查和指导导引。督导室的老师有教学经验,又大多已经退休,没有在职时的诸多顾虑,所以他们既能言,又敢言,而且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充分信任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每学期学校都召开督导室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学期的督导工作。他们通过听课,检查教师教案,审读学生毕业论文,查阅试卷批改,巡查考场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二级学院和教务处,予以督查纠正。他们还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和专项检查,如怎样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研究,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等。结束后,以书面总结的形式报告教务处和校领导,既使学校和职能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又为学校教学工作决策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