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健康教育的教案

健康教育的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5:33: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健康教育的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健康教育的教案

第1篇

一、加强常规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在学习体育知识,练习体育技能的每一节课,都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在常规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安全的重要性。一是学校要出台专门的体育课安全实施细则,包括什么情况下上室外课或室内课;上体育课学生的穿着是否符合体育课的规定;女同学特殊情况的处理;对没有按细则进行上课的教师如何进行处理等等。二是教师严格按照体育课堂常规进行授课,尤其是个别小学体育学科不受重视,没有考核,体育课不正规,是“一个哨,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这种状况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加以整改:第一,不做热身或准备活动,不得学习新的体育技能,一定要在学生的关节、韧带等充分活动的基础上才可以学习新的体育技能。第二,教师做示范动作时,一定要讲解其动作不规范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水平的发挥;导致成绩不佳;不能给人美的享受;特别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第三,有些体育动作必须使学生知道并且掌握保护要领,就像在师范院校体育教练传授我们体育技能是一样的,每个动作都要掌握保护要领,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三是一定要让学生克服盲目的冲动,由于初中生好奇、好动,有时考虑欠佳,在没有完全掌握动作要领时,就去尝试做动作,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消除这个安全隐患。

二、加强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体育课程包含一定的对抗比赛、对抗性活动,这样才能显示体育的竞技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一是注意体育课堂上比赛活动的安全性,小学生争强好胜,有时不考虑后果,容易造成伤害,所以在课堂的各种比赛中,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即使没有身体接触,也要注意安全,各种投掷、跳跃、赛跑类比赛等等。在有身体接触的比赛中,更应当注意安全教育,如篮球、足球比赛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学校的大型体育活动,一定要将安全放在首位,要动员所有参赛的学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虽然是学校性的体育活动,但是各项工作基本都是,体育老师安排,而且各项活动均和体育有关,因此,教师在平时体育课上就应当加强安全教育,渗透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工作做在平时,让学生在思想上牢牢的印上安全的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即使是比赛,也是如此。

三、加强健康课程的安全教育

第2篇

《小学生春季安全与健康教育》观后心得

邓凯华

刚刚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广东南方中电视台二套TVS-2的《中小学生春季安全与健康教育》专题节目。看完了讲座后,使我对避震、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在学校地震时,应把坚硬的东西盖住头部,避免发生意外,坚硬的东西可以是书本、书包……或者躲在自己的桌底下,抱住头部,听老师的指挥来到操场或空旷地方等待地震没后再回教室,注意空旷地方不能太靠近楼层,避免楼层倒下来,发生命危险。在家里火灾时,应该不要慌张,保持沉着,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口,尽量沿着地上的安全线离开,要是要开门逃离就应该先摸一下门的把手,如果感觉热就证明外面有火,就应该用湿毛巾塞住门缝,接着打110电话,一条红布或一把电筒在窗外挥舞,让下面的消防队员上来救你。放学后,小孩没有家长的带领下,不能偷偷地去游泳,看见有人溺水了,应打110电话,不能盲目去救他人,避免在救他人途中自己发生意外,在救护人员还没有到之前,可以抛绳子、木板……给他,让他先自救。现在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了,我们一定要做到四不:不横穿马路,不跨栏杆,过马路不能闯红灯,不能边走路边看书,看,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的,我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呢!

看完了《中小学生春季安全与健康教育》,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这么危险,要防预就要做那么多的功夫呀!

第3篇

我们知道,学习困难生学习成绩差、经常迟到旷课、影响课堂纪律、往游戏机房跑、彻夜未归;家庭贫困生在学习的同时,总是要考虑自己下学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刚入校,对周围的环境会非常不适应,无法跟上学习,更无法融入集体,而且民族问题亦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此,在辅导员老师眼中这些学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是最需要关心、关注的。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思考的问题也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些同学,但我们发现很多辅导员都忽视了一个最重要、最需要关注的群体,那就是平时成绩优异、表现好的“优等生”。事实上,根据心理学数据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最经受不住打击、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就是这些被老师、家长认为最放心的“优等生”。下面我们就用几个案例来告诉大家,“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何不容忽视?

案例一:小怡是一名大一新生,她学习认真,对老师也很有礼貌,辅导员看她平时表现还不错、学习成绩也很好,就让她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但是在一次心理测试中,辅导员发现小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有自杀倾向。通过与小怡的深入交谈,辅导员发现小怡同学已经参加过两次高考,但是两次的高考都没有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学,所以心情一直很低落、内心非常压抑,而且小怡的父母对她的期望也非常高,希望她能考上名牌大学,现在两次高考都没有考上,小怡觉得非常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更没脸见亲朋好友。在交谈的过程中,小怡情绪比较激动,而且十分紧张,有时候一着急说话就有些结巴,最后在抑制不住内心紧张、激动的情绪下,小怡痛哭了起来。

分析:小怡对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和期望,所以当第一次考上的大学并不理想时,她选择了二次高考。小怡对自己要求过高、理想过高、过于追求完美、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所以当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小怡就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由于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小怡产生了紧张、激动、焦虑等不安情绪,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小怡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造成小怡有极大心理压力的不仅在于她对自身的要求,更源自她的父母和社会。如果不是心理测试,辅导员也不会及时了解小怡的问题,如果没有发现小怡的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案例二:在读大学的时候,小刚非常认真刻苦的学习,为的就是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一等专业奖学金。每天,小刚都会出入自习教室和图书馆,课间还会抓着任课老师问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小刚获得了二等专业奖学金。在大家看来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小刚却认为自己想要获得的是一等奖学金,而不是二等奖学金,他发誓下一学年自己一定要获得一等奖学金,把这一学年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同学比下去。为了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小刚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为了学习,小刚拒绝了一切朋友。慢慢地,小刚与周围同学疏远了,每天都是一个人走在校园里。突然有一天小刚觉得自己特别的孤独无助,心情也特别的烦躁,他想找一个人来倾诉,但是环顾四周,周围已经没有同学和朋友,小刚非常沮丧。

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刚对成绩、名次看得非常重,他认为不是第一就是失败,只有第一才是判定自己学习好坏的标准,只有第一才是自己实力的有力证明,只有拿到第一,才算是“优等生”。第一的目标让小刚产生了强烈的好胜心,虽然说好胜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它能够促进小刚不断的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但是当小刚的好胜心太强的时候,产生了消极作用,好胜心使小刚产生一种非要压倒对方不可的思想,从而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件事情身上,忽视了周围其他的事物,最终导致小刚缺少正常的课余活动和人际交往,严重影响了自己与同学间的友好关系,对其自身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以上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我们不可以只将视线放在那些学习困难生、家境贫困生及少数民族生身上了。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像小怡、小刚这样的“优等生”无处不在,在这些“优等生”的身上暴露出了很多问题:①②(1)过分追求完美、对自己及别人期望过高;(2)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3)骄傲、自大、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4)争强好胜;(5)仅仅重视学习;(6)缺乏独立的自理能力;(7)过于敏感,无法接受挫折与失败;(8)不会交往,不合群,不快乐。

可见,“优等生”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些心理问题正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障碍,这是一个无庸置疑又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为了让这些“优等生”能走出这种心理困扰,辅导员在做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几点:①③

(1)关注各方面的变化。关注“优等生”的学习、生活及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通过一些细微的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这些“优等生”生活规律的变化,学习成绩和情绪的波动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同时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也对这类学生的心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的扩招导致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再加上他们本身对自己期望较高,这样更增加了他们心理压力和焦虑的程度。针对这些变化与波动,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他们波动产生的原因,并对他们进行引导。

(2)心理辅导。对“优等生”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很多“优等生”都比较敏感,所以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要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针对“优等生”的才能给予一定限度的鼓励与肯定的同时,针对他们的不足也要进行适度的教育批评,慢慢消除他们的自大或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优等生”,辅导员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并引导他们求助心理咨询中心,由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以对他们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减轻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

(3)引导进行自我评价。引导“优等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很多“优等生”由于经常被光环笼罩着,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同时也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样他们就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的引导这些“优等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缺点。

(4)鼓励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大学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有院学生会、校学生联合会以及学生社团等等。这些社团有其存在的意义与重要性,首先可以培养同学的个人兴趣爱好,提高个人技能;其次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合作来完成活动的组织,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再次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但是多数的“优等生”没有意识到参加这些活动或社团的好处,他们认为作为学生只要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搞好就可以了,参加那些活动都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此时我们就应该对他们的这些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与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在搞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样对他们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帮助。

(5)与家长进行沟通。经常与“优等生”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对“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问题。正是由于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得“优等生”对学习有了错误的理解。所以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家长都应该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不要认为“优等生”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就可以熟视无睹。辅导员与家长要共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发现学生在行为举止上有异样的时候,辅导员与家长之间应加强沟通,共同配合解决“优等生”的心理问题。

第4篇

【关键词】煤矿;青工;安全健康;模式;探索与实践

0 导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经济持续低位运行,煤炭价格跌至新一轮最低点,外来煤炭大量涌入冲击国内市场,加之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更加苛刻,煤炭企业面临着新的抉择和考验,“越是困难时期越要抓好安全、抓不好安全更困难”的安全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现实改变迫在眉睫。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建设发展,企业青工逐渐成为维系矿井安全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加强青工安全健康教育以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企业青工安全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纵观现在组织开展的各类青工安全健康教育活动,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大多数都忽视了对青工安全意识、健康理念、标准执行和文明行为的整体性把握和全面化调控,过于从单一方面或单个层面强调其重要性,局限注重于“缺什么喂什么”、“少什么补什么”,而忽略了整体延伸和横向拓展,内容形式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导致在青工教育管理上出现了“急躁冒进”、“拔苗助长”的现象,其结果往往是此消彼长、顾此失彼,让青工感到企业所倡导的安全健康教育只是就事说事,换汤不换药,从而使青工对安全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造成企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陷入了盲目应付、随便凑付的尴尬境地。

对此,企业必须积极正视青工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抓住青工的思想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工具,以超常理念、超常精力、超常举措、超常行动,加大青工安全健康教育形式内容的创新力度,形成跨专业、同工种、分时间、全方位的青工安全健康教育全新模式,确保每名青工从思想意识上真正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要健康”的根本转变。

2 探索实践煤炭企业青工安全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1 安全健康教育层次化。为使安全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实施,该矿针对不同年龄结构的青工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譬如:对23-30岁年龄段的青工,特别是新入企的大学生,由于他们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积极发挥“青春创业者联盟”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专门开设安全讲座、召开恳谈会、组织观看事故牌板展,使他们一入矿就形成一种亲和力,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中当事人的违章蛮干行为,在思想上对煤矿安全生产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在今后工作中自觉做到自主保安、正规操作;对30-35岁年龄段的青工,积极开展“学习成才、争先进位”教育活动,引导帮助广大青工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高技能、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以高标准的安全技能保证行为上的安全。同时,充分发挥青年安全健康监督岗重要作用,开展“安全健康提醒青年在行动”、“安全危机教育”等活动,采取青工“一帮一、一带十、一传百”的辐射教育形式,互相提醒,提高群体保安能力。另外,搜集各类事故案例制作安全教育课件在井口播放,充分利用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独特的感化教育,使他们牢记亲人的嘱托和叮咛,在工作中能严格按章作业,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2 安全健康教育多元化。坚持安全教育多元化是安全教育与安全生产达到有机统一的条件之一。为切实增强广大青工安全健康意识,规范安全健康行为,该矿将各种安全知识寓于青工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中,并做到常换常新,以鲜活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工,既增强了青工参与活动的兴趣,又保证了活动效果。譬如:在安全教育中一改以往开展抢答赛、演讲赛形式简单、效果不明显的弊端,参照“开心辞典”、“幸运52”、“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等特色综艺节目,创新竞赛模式,将矿下发的一系列安全文件、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各专业的《岗位作业规程》和各类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矿印发的《员工安全幸福指南》、《画里有话》两本安全读本相关知识融入到活动中,推出了“安全健康知识”开心辞典对抗赛活动,使广大青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保障生命、维护安全健康的必备知识。同时,企业还不断创新青工技能竞技互动式学习、“安全多媒体流动课堂”等活动形式,组织青工观看反映井下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的机理、预防、自救与互救安全知识的《新矿集团青工安全教育多媒体培训教材》FLASH安全动画课件,从视觉、感觉、听觉上加强对青工的安全教育,进一步规范了操作行为、增强了事故预防预控能力。

2.3 安全健康教育制度化。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规范青工的学习行为,是抓好企业青工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为促进安全学习培训向正规化、科学化、经常化发展,企业首先从时间入手,要求各基层组织采取青工安全教育“学时计分”的办法,每季集中组织一次青工安全教育活动,对青工,特别是青年安全监督岗员进行安全培训,并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其次在教育内容上,要求各基层团组织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按岗位、专业不同,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安全技能培训;第三,在学习效果上,为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每季培训完毕后,分专业、工种实行闭卷考试,并制定严格的考试奖惩措施,确保学习培训不走过场,从而在根本上提高青工的安全技能;第四,深入开展青年读书求知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青年书屋”,要求各基层组织借助班前会、“”等时间,集中开展“读书学习日”、“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通过活动,广大青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讲安全、学安全、能安全、会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

第5篇

1.锻炼四肢协调跑的能力。

2.根据摸到的卡片愉快地参加游戏。

重点难点:

1.锻炼四肢协调跑的能力。

2.根据摸到的卡片愉快地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

1.故事纸偶:《大鱼吃小鱼》。

2.教师提前检查好场地安全。

3.神秘箱。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做热身运动。

三、玩大鱼吃小鱼游戏。

1.请幼儿围坐成圆圈,教师将一套大鱼和小鱼纸偶放入神秘相中。

2.请两名幼儿到最前面,两人从箱子中各抽取一张纸偶,分别大声告诉全体小朋友自己抽到的是什么鱼,并比较两条鱼的大小。

3.抽到小鱼的幼儿要围绕圆圈外快快跑,抽到大鱼的幼儿要追小鱼。如果大鱼追到小鱼,则大鱼为胜利方,需模仿吃掉小鱼的动作后继续参加下一轮游戏,被吃掉的小鱼为失败方坐回圆圈休息;如果大鱼没有追上小鱼,则坐回圆圈休息,逃走的小鱼为胜利方继续参加游戏,并邀请一名新朋友,开始新一轮游戏。

第6篇

摘 要 体质健康教育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品质,开发智力,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特挑选西南两个城市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获得该领域的基础数据;初步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与局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体质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 马鞍山市 六安市 中小学生

健康是人类面向21世纪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体质健康教育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中小学体质健康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科学健康观的责任。健康不是没有病,而是身心全面健康的状态,包括:身体的、精神的、情感的、心灵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体质健康教育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小学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时机最佳、效果最好。我国有近三亿在校生,由于该人群具有身心、智能力发育、群体生活、变异性、可塑性大等特点,决定了中小学体质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该人群的体质健康教育,不仅为其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体质健康教育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从不间断,但连续四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却发现: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人数显著增加。学校体育的调查也发现:学生锻炼行为的养成率和巩固率很低,“知行冲突”在高年级学生中十分普遍。面对此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以新的视角来构筑适应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运作体系。

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采用PPS法抽选学校样本,在学校样本中按PPS方法抽取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两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大课题的结题提供一份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金寨县中小学140名领导和教师(其中中学70名、小学70名),900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450名、小学450名)。

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向山区中小学160名领导和教师(其中中学80名、小学80名),960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480名、小学480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120份,回收2076份,回收率96.07%, 其中有效问卷2010份,有效率94.83%。

2.专家访谈法:与部分体育专家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座谈,了解其观点和态度。

3.数理统计法: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运用SPSS6.0统计软件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10篇,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与工资收入情况

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工资水平较文化教师低。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中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7.27%,大专学历占22.73%;小学:本科以上学历占36.36%,大专学历占54.55%,中专学历占9.09%。收入情况基本同学历、年龄成正比,体育教师的收入较文化课教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文化课教师补课待遇高,而体育教师课外训练和活动课的待遇低、有的学校还没有;其次,是基本课时的奖金系数比文化课教师低。

(二)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卷显示,普遍认为学生体质与遗传和学校教育有关(遗传占70.25%、学校教育占68.63),普遍认为生活习惯、安全意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生活习惯占97.73%、安全意识占90.91%),普遍认为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有效(很有效占54.55%、有效占38.64%)。这说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的体质和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他们对体育课在其中的作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2.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

问卷显示,普遍看法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很重要(占81.82%),而实际上很多做法却自相矛盾。如:学习负担过重(占53.30%),活动空间小(占43.18%),健身场地不完备(网球场4.51%、羽毛球场40.90%、乒乓球台86.36%、排球场59.09%),对健康知识的宣传缺乏(宣传的占18.18%)。

(三)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卷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体质健康教育重要(82.5%),普遍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95.00%)、安全意识是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87.5%),大多数关注体质健康知识(83.50%),他们的体质健康知识大多来自电视和报纸(电视71.67%,报纸37.5%)。这说明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但认识大多来自传媒,而非体育与健康课。

2.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

问卷显示,学生大多数认为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起着促进作用(83.30%),也有13.30%的学生认为看不出效果。为何出现这种情况?从调查的结果看,主要是学校领导和文化课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如: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活动时间少(53.30%认为过重),学校体育锻炼设施不健全(67.50%),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48.50%)。

(四)社会各方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影响

问卷显示,父亲支持体育锻炼的占76.7%,母亲支持体育锻炼的占83.3%,说明父母对子女的身体健康情况非常关注。媒体也对此作了大量报道。经常看健康教育电视节目的占26.67%,认为有效的占81.5%;看健康教育杂志的学生占62.4%,认为有效的占80.32%;听健康教育广播的学生占26.5%,认为有效的占35.2%。但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有学生参与的更少。调查中有86.7%的学生反映社区不组织活动,即使有组织的,间隔时间也较长(一个月一次5%),组织的内容大多数是成人和老人活动的项目,忽视了社会生力军――学生。以上说明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也只停留在认识层面,未做出实际行动。

(五)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现状

1.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频数

体质健康活动频数是指学生每周参加体质健康活动的次数,调查显示,两市中、小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质健康活动3次或3次以上的达53.10%,这高于1996年通报的我国体育人口31.4%的比例,说明两市中、小学生有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且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男生为64.23%,女生为39.94%),体现了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的特征。

2.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的时间

调查显示,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时间较短,每天活动不足1小时的占76.65%。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校为了应付中考或高考,挤占课余时间进行补课是一种客观现象。

三、结论

1.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较高,工资待遇较文化课教师低,从而导致部分体育教师的流失。

2.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刻,但实际工作中往往自相矛盾。

3.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刻,苦于学习压力,除了体育课外,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对于体质健康教育知识多数来源于电视和杂志。

4.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方面起促进作用,但力量有限。

5.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体质健康教育都很关注,但却未很好地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光靠学校体育,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只有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两市中、小学生每天的课外体质健康活动时间短,运动量不足,且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体现了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的特征。

7.两市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滞后。

8.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和多年来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都会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学校体育对体质健康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建议

(一)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

1.加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举措。因此,可建立与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加强理论研究。

2.抓好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教材既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教师讲授、学生活动的对象与客体,它是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现有的健康教育教材,虽是近年编写的,但不是很全面。随着影视与多媒体的发展,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也应将影视与多媒体等电子教材建设作为重点。

同时,在体育与健康融为一体,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一是在师范大学的体育系或体育与健康学院等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师资;二是鼓励在岗的体育教师自学医学、心理学知识,尽快担负起学校健康教育的重任;三是对承担健康教育的现任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在岗培训,以提高授课质量。

(二)对学校领导层来说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生活待遇,特别是社会地位的平等,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

2.学校要有计划的开展体质健康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

3.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社区的活动空间和新型的器材资源、家庭的亲情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立体网络,有效弥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的不足;

4.对学生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学校和家长、家长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可定期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培养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为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5.发挥学校优势,定期向社区派遣教练员,组织健康活动的开展,解决社区体质健康教育的障碍,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6.利用学校的社会功能,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调动各方面力量介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

7.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学生体质健康活动的场地和空间。

(三)对学校教师来说

1.对文化课教师来说

(1)不能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协作精神,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问题。学校体育是讲团队、讲协作、讲平等的教育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所以文化课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大力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2)狠抓课堂质量,让学生从书本中解脱出来,还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2.对体育教师来说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体质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2)“以学生为本”,注重健康知识的人文价值,用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传达人文关怀。

(3)对各种健康知识和实用技能综合改造,强调生活化和可操作性。

(4)精选方法,以少且受益深为标准。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追求实用、有效,达到“一法之效然,百法之效亦然”的效果,否则容易务广而荒。

(5)从兴趣入手,培养习惯。一个人对某项活动有了兴趣,且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就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这对习惯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习惯成自然,体育锻炼一旦成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能与我们相伴终身。

(四)对学校学生来说

1.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多种渠道获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知识;

2.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帮助教师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3.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分数第一的“束缚”中跳出来。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

[2]秦椿林.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庞元宁等.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J].体育科学.2000(1).

[4]曲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季克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6]马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体育教学.2003(2).

[7]潘建芬,唐东辉.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卢元.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第7篇

1.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4]。健康教育是连接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5]。

2.糖尿病社区概况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性疾病,且晚期并发症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它与冠心病、癌症被称为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已成为影响中老年健康的主要问题[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为1%~2%,由于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将继续增加,而社区居民普遍对糖尿病知识缺乏足够了解[7],同时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8],以及多数不良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9]。

3.社区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方法

3.1制订健康教育工作进度表的计划表[10]。它的功能是用图表形式提供有时间和有目的教学,责任护师依据图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按进度进行,具有时间和内容连续性和紧凑性。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个体差异随时修改,提供更个性化的护理。如对于肥胖患者,除了降糖外,在饮食和运动处方里特别强调低脂肪饮食和加大运动量对于高血压患者及其每天量血压,血压控制在正水平。及时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对患者实施教育及评估,对重点、难点的健康问题面对面地进行反复的、系统的个性化指导,直到患者掌握,确保健康教育工作到位。

3.2健康教育讲座:根据事先制订出健康教育计划,规定讲授内容及时间、地点、对象,并预先发出通知。讲授时要根据居民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选择比较通俗易懂的语句,避免使用生僻的医学术语。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递给学习者,帮助其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或信息,为学习者观念、态度及行为的改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3.3个别指导[11]:责任护师面对面、近距离的讲解方式,拉近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使患者更易于接受,避免泛泛的知识传授、教育内容不深人、患者认识不深刻等特点。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区别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接受能力,利于患者更全面地领会和掌握知识。如对糖尿病患者讲解如何做好饮食治疗使他们知道什么情况表示病情稳定,什么情况表示病情加重,以减少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减少社会致病因素。如:针对病人及家属某些健康知识缺乏,护理技巧掌握程度,给予现场指导。如对糖尿病病人,指导其测量糖法;对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病人及家属,采取多次强化手段和积极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赞扬。

3.4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把患者及其家庭的其他成员均召集到一起,为某个或几个健康问题对所有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由于不少疾病的发生均有家庭集聚现象,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家庭中的成员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3.5视听教材的应用:如通过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宣传册、宣传画、广播、录像、幻灯等形式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健康行为,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行为指导。

3.6电话咨询对病情不稳定或家中无人照顾的病人,访视时相互留下联系电话,以利师生及时询问或病人发生不适时能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

4.小结

社区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控制症状、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使患者懂得了饮食控制、运动、胰岛素注射、药物使用、并发症观察、情绪调节、行为矫正及寻求社会支持等自我照顾及控制血糖的方法。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12],值得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1]邓雨珍.“中国护理大会2006”在京召开.中国医院,2006,9(10):62.

[2]赵吉.老年糖尿病的发病和防治特点[J].中国卫生初级保健,2005,10(19):89-90.

[3]范丽凤.我国糖尿病教育现状厦存在的问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5:55-56.

[4]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

[5]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6]胡蓉芳,姜小鹰.社区中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可持续发展[J].实用临床医用杂志(护理版),2006,1(2):64-66.

[7]李文秀.浅谈糖尿病的社区护理[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10(254):43-44.

[8]郜青,高莉萍,史晓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351.

[9]王卫清.门诊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2,8(9):708.

[10]李志娟,余岸松.健康教育在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3(24):301-302.

第8篇

环境与健康学是医学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属于交叉学科,其研究涉及环境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及卫生管理等专业领域。较于传统的环境科学课程,环境与健康学课程属于聚焦复杂、新兴的学科分支,对于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略显陌生。另外,环境与健康学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往往是“囫囵吞枣”,未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跨学科融合,也无法应用于环境健康评估。为此,在本科学习阶段能扎实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并通过环境与健康学这门综合性课程,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对医学院开设环境科学专业,为国家输送环境健康评估综合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解决在环境与健康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目前,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思路,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等融入教学。该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计算机等学科,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对环境与健康学这门医学和环境交叉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2级(26人)、2013级(22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与健康学做对比教学,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校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根据教务科对环境与健康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必须由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3.环境与健康学教学

对照组学生采取LBL教学法,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制成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实验组学生则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其教学过程如下:(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每4人一组。根据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等内容对课程进行整合,并划分为具体的单元。根据具体的单元内容确定教学方案,设置重要知识点、知识整体架构梳理、交叉学科知识应用三种不同难度类型的问题。(2)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紧扣课前任务的设置,尽量选热门的环境问题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案例的形式要尽量做到多元化),对其进行交流讨论,达成一致的观点,并自主推举一代表,以PPT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汇报。(3)带教教师对PPT内容进行初审,指出PPT内容存在的明显问题,确保汇报内容科学、逻辑清晰。小组汇报结束,带教教师引导小组学生深入讨论、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做简要总结,归纳共性观点,对好的思路和前沿的看法加以肯定,对不正确和错误的观点予以正确引导。

4.教学结果评价

(1)期末测试。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主要包括环境与健康学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最终成绩根据总分分为4个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分及以上为“及格”,低于60分则为“不及格”。

(2)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3个层次。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二、结果

1.教学效果

实验组期末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2.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方法接受度高,对理论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能在轻松愉快地讨论总结中消化理论知识。与对照组相比,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三、讨论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具有复合型污染严重、人群暴露时间长、历史累积污染对健康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等特点,已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环保部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级发展规划》中也指出:“研究热点向危害人体健康的各类环境风险转变。”因此,我国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工作势在必行,而目前缺乏“生态环境杰出人才”引领开展这项涉及空气、水、土壤等多种介质,以及暴露监测、数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多种专业交叉科学的工作。环境与健康学课程迎合了发展的需求,其涉及领域从单一环境要素向生态系统转变,方法从传统技术方法向交叉学科技术创新转变,为培养多专业交叉的环境科学人才搭建了一个可系统梳理各学科知识脉络的平台。针对环境与健康学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庞大的知识体系内在化、系统化,以提高教学质量,都值得环境与健康学教学工作者深思。

LBL作为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以教师为本位、主导,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能在短时间内高效能、高密度、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R,在教学方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面。但它也存在以下弊端:用死板教条的教学计划来指导教学,而且课堂教学往往讲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大量知识信息的输入,由于受限于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等因素,不能很好地建立系统思维,进入实践后无法将其所学知识同实践相结合,会导致“消化不良”。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是在吸收了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 CBL)、任务驱动教学(Taskdriven Approach)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后提出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则强调以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将案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载体,视任务为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抓手;先以任务进行驱动,然后根据任务引入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演示和讲解,逐步将任务分解,将子任务融入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其优点是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结合教师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组建团队,进行模拟实践应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避免了实践教学滞后于理论课程学习的不足,其教学效果更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准确定位授课对象是实施教学行为及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为此,对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任务的设计要有?哟胃小T谏杓迫挝袷保?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专业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将知识划分为重点知识点、知识整体架构梳理、交叉学科知识应用三种不同难度类型,充分体现“任务”层次感。其次,以学生为中心,自由组队,合理安排任务。学生自主选择热门的环境问题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充分发挥“头脑风暴”,讨论拟定案例的讲解思路,这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任务的自主分配,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擅长的小任务,排除学生学习过程的为难情绪,同时也可通过分工合作的过程,完成从不熟悉到掌握知识点的动态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组织课程实施。课前的任务布置及学生完成任务时以PPT为形式的报告,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在课堂的施教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对交叉学科知识的把握程度、课堂气氛和对时间的把握,等等。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的了解,可因材施教,充分备课,减少或避免出现因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无法应对的教学情况;还可以提前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虽然高校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如何更合理地在课程一体化设计中构建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如何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诸多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