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儿童素质教育培训

儿童素质教育培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0:43: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童素质教育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童素质教育培训

第1篇

一、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意义

所谓校外艺术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以外所开展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可以充分拓展儿童对于艺术的求知与探索。近几年,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从2010年的2800多家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7550多家。校外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呈现如此繁荣火热之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政策方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切实改进美育教学。艺术教育在学龄阶段的重要性多次被强调,因此需要加强推动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充分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其次,家长方面。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人群成为家长后,对于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培养更为重视。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还是自媒体方面,都为少儿在艺术领域的特长展示提供了较多的平台,从而也提高了少儿在音乐、绘画、舞蹈、主持、表演等方面学习的热情。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在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舞台展示、艺术竞技等经历提高胆量、增强自信,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气质。最后,少年儿童方面。教育家卢梭将儿童期划定为:2到12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至12岁少儿超过2.2亿,据了解,近几年接受艺术教育的少儿起始年龄在不断降低,中学前的孩子成为艺术培训的主力。从少儿成长规律来看,3至12岁是儿童不断探索自我、认知世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爱好广泛,艺术敏感度极高,各项身体机能、大脑功能都在不断开发,此时是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最好阶段,也是最适宜的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从学龄儿童压力和课余时间分布来看,中学前的儿童相对学业压力较轻,有较多的时间可以安排课外艺术学习。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是针对少儿在语言表现表演方面的能力所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学习门类,主要通过声音、舞台、形体、表达、演出等综合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语言组织力等,加强少年儿童的参与意识、责任感,从而促进自信心与责任心的建立[1]。主要培训形式可分为小记者、少儿主持人、少儿朗诵、少儿表演等。通过近年来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与教学成果反馈,我们可以总结出语言类艺术教育模式对于少儿素质教育的成效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适应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规律,促进少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人类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学龄阶段儿童(7至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并且可以进行群集运算。而语言类的艺术教育,如少儿演讲、少儿主持等不仅对少儿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事件评价分析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并且在少儿情感表达上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二,打开审美窗口,懂得聆听与再现。审美是人认知、评价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批判世界上的存在。对于2至12岁的少年儿童来说,生活情感经历颇少,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够全面,难以将自己的主观理解与客观存在建立很好的关联性。而语言类艺术教育,如少儿朗诵、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可以通过教学中内容和目标的选择,对少儿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进行较好的引导,并且通过参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少儿更好地提升学习聆听语言内核和表达自我感受两种能力。第三,提升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语言是教育的工具,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达自我情感、彰显智慧的工具。语言传播也是孩子不断完善社会属性的过程。在语言类艺术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学习目标,如少儿小记者、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语言交流、相互鼓励等方式来完成。在这些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外向的孩子更善于沟通,也能让其收获互助与责任的意识;而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在目标主导的情况下勇敢地与人交流,在跟随团队不断达成目标的喜悦感之下提升自我的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目前,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依然保持火热状态,这与国民素养、家长期望、少儿特性等方面分不开。但由于市场本身的弊端,也让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在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作用下,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文化市场的相关法规与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难免会出现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上海多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走访与分析,发现语言类艺术教育在为少儿素质教育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学目标不精准、教师资质无考核、教学质量无保障。(一)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少儿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规范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少儿艺术教育的办学门槛相对较低,甚至可以以其他形式注册申办,如教育服务、咨询公司等。这类教育机构的管理部门并非教育部门,而是由税务、工商机构监管。此外,教学场地、学费制定、教材选用等方面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二)教学目标不精准。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主要针对的人群是2至12岁的儿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特殊性,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艺术直觉等多维度进行探讨。市场上较多的培训机构以考级和获奖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品质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会过分地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该阶段儿童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违背了儿童接受艺术教育的初衷,使艺术教育成为一种应试教育。这些教育现象都属于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提到:“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2]。所以,针对少儿的艺术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不能是单板、机械、枯燥的,必须针对少儿学习的心理特点、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启发少儿的特长与天性,适应少儿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三)教师资质无考核。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队伍大多由专职和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多数机构的兼职教师占据主要师资力量,这种状态对于教师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此外,目前校外少儿艺术教育教学资格认定和水平鉴定方面还未做强制性要求,许多培训机构中的兼职教师会聘用一些在校大学生、地方电视台电台主播任教,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悬殊,甚至有些没有经过针对性的少儿教育培训。(四)教学质量无保障。由于市场艺术培训类机构众多,就算是同一门语言类艺术培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甚至有的机构都没有教材。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选用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有些机构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语言类艺术教育课程后,由于师资力量流动严重,许多教师上岗前未经幼儿教育体系培训,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在本科学习、工作实践中的知识依葫芦画瓢地传授给少儿,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教学质量和学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长期发展建议

第2篇

客观地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顽疾,其形成因素既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喜名校、重学历”的用人导向的影响,也有家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知识改变命运”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招生政策、“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制度等教育自身因素的影响……此外,学校和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有可能形成一种叠加效应,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更难以根治。

不过,问题虽然棘手,但也绝非不能解决。只要有决心,能够抓住几个关键要素进行重点突破,就可收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理性分析,不良的招生考试制度应该是导致众多孩子、家长以及学校“压力山大”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来,按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的公民都必须接受九年免费教育,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免试进入相应的初中。但是,预期在现实中遭遇了严重的阻力:一方面,一些初中尤其是民办初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采取考试的方式录取新生,有的甚至为了争抢优质生源而提前组织升学测试,或者与教育培训机构联手,通过奥数竞赛来选拔学生;另一方面,为让孩子挤进一所“适合发展”的优质初中,不少家长只得早早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严重冲击了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更误导了广大家长,助长了过度培训和应试训练的不良风气。如果任由这种背离教育基本规律的局面持续下去,它必将严重破坏教育的正常生态,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危及国家的人才建设,阻碍民族复兴的步伐。

或许,正是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才下定决心,果断作为,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各学校招生行为和招生过程的监控”“设立专门的投诉电话和举报网络平台,对实名举报的此类问题及时进行核实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我认为,这一举措至少能够产生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一,有利于减缓招生考试带来的倒逼压力,阻止教育功利主义向“低龄化”蔓延,矫正众多家长急于“抢跑”的家教观念;其二,有利于把儿童从繁难的操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少遭受一些“奥数”的挫折和伤害,多享受一些玩耍和游戏的快乐,从而葆有更多的天真和好奇、自信和尊严;其三,有利于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推行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格健全、勇于创新、善于动手的优秀人才。

不可否认,小升初禁考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但是,如果没有高中、大学招生制度的协同配套,其效力就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言,仅有招生制度的改革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教育优质化、均衡化上着力,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上用功。

第3篇

继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根据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将素养的提升列为主要任务:覆盖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个方面;具体提出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建立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建设新型育人队伍、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以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五大主要路径和保障措施。秉承“儿童优先”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旨在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具备国际视野、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这是深圳市教育局为全面落实党的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行动。

我觉得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领域中,学生所能借宿到的人和事进行融入,前提条件是必须的到学校,家长,社会大环境(社区)等方面的支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践行和落实。 首先,在学校层面的话,就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融入。

如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小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中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中小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参加1个以上社团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提倡基于动手探究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完成10个探究性课题,初中、高中阶段各完成10个研究性小课题等。

其次,在家庭方面,通过各种亲子活动,和分享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网络交流。在此,在社会方面,通过社区服务,和实践锻炼(社工活动),进行融入各类活动,我相信都能达到不同程度的效果。

此外, “素养”是深圳基础教育的三个回归: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审美,并最终指向幸福。联盟将以深圳教育这片蓝天为卷轴,以“素养”为行动坐标,绘制属于深圳教育人的大梦想。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将品德素养提升排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传承深圳精神”的任务:立足改革开放生动实践,加强特区发展史教育,大力弘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识深圳、热爱深圳。《指导意见》还对一些行为进行了科学量化,强化了可操作性:

首先,要让孩子重了了解什么是“深圳精神”,其次,可以尝试在科学学科中把人类每次的科学创新中深圳发生的变化,深圳做出的贡献融入到深圳精神中来,再次,可以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在孩子充分了解深圳精神的基础上可以让孩子用话剧、课本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后,可以尝试在英语教学中把“国际素养”和“深圳精神”融合起来 。

新的深圳精神是: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一个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精神的引领,才足够实效强大长远地繁荣昌盛下去。作为深圳人,深圳一名人民教师,如何将深圳精神灵魂精髓传承和引领给我们学生,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亦为使命。

1、首先通过情感渗透,引出我们热爱深圳主题。有关于广东或者深圳的课程,我们可以相互穿插相关内容,引出,什么是“深圳精神”16个字,前任父辈如何在深圳中努力换来今日成就,学生是纽带作用,我们应引以为傲。

2、教学设计:16个字未必能在一个课程里完成。在合适的课,点到即止,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掌握。

3、成果展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我的课均有成果展示环节,也是检验课程学生是否掌握和激励学生巩固知识的态度有所进步。是否做题出奇创意、是否努力高效、小组合作是否团结等等,均给予及时评价,及时提醒学生:我们是深圳人,我们具有深圳精神。

继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20XX年继续教育培训,使我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我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因而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这几个月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熟悉有进一步进步能自觉地参

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使我意想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习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进步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进步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学xxx程中我重视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进步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积极争取做一位“师德双馨”型的教师。

三、重视交换在教育教学中的利用。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换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通过继续教育网上培训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进步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寻求新知的摄取。今后我会努力实在不全身心肠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续教育学习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熟悉的点拨思想的疏导。总而言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成功的对我来讲可谓收获多多。我们要切实进步对教师继续教育重要性的熟悉。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积极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第4篇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客观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全局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措施。

 

我国想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发展缓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多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农村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1)专门针对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力度不足,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有限。(2)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设备,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软件建设严重不足,微机室的设备落后,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3)由于经费的限制,再加上信息渠道不顺畅,教师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方法难以创新。

 

2.教师的教育水平滞后

 

师资力量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我国农村地区的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现有的教育队伍中,教师的人数明显不足,且教师的平均年龄偏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面狭窄,而受到农村教育的经费限制,无法输送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流通到农村地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家长不够重视学校教育

 

(1)现在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娇惯和溺爱子女的现象屡见不鲜,缺少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教育。(2)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忙于工作,不重视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甚至很多家长害怕学校家访,认为“很麻烦”,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3)社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沟通较少,教育负担大多集中于学校教育,力量单薄,效果不佳。

 

二、改革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重视,从多方面着手,以先进的教育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推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

 

实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只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中,才能逐渐改善农村地区的落后条件,为教育活动提供基础保障。(1)政府应意识到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尽量多一些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其次,整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以优质资源及良好的办学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加入。(2)改善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如修建操场、建设图书室、引进多媒体设备等,为开展素质教育创设条件。随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学质量也将稳步提升。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增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除了在课堂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强化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优化建设

 

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滞后、综合素质偏低。基于此,可考虑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1)为教师创设开展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的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水平。例如,参加教研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旁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自身进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水平,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育部门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和福利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加入农村教育队伍中,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带动所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应用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4.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开办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开展培训,引导家长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从家庭层面辅助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次,设置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家访,随时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告知家长,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困难,加强沟通,消除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负面情绪;最后,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留守儿童是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教师应多关心这些孩子,避免他们出现心理障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智,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总之,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任重道远。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以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政府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家校合作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真正帮助农村教育工作走出困境,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持久发展。

第5篇

工作总结

一、基础教育工作

(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入园儿童8671人,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县有8人被评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6月首期招生1500人。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三、常规工作

(一)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赵局长从10月16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八)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为加强人事管理,制定《病退教师管理办法》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为改变校园环境,制定了《中小学校园管理办法》;为加强对校长的管理,制定了《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初中校长管理办法》;为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教学评估细则》和《学校管理评估细则》;为创建窗口学校,制定了《示范性初中创建标准》;为加强平安建设,制定了《中小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经过酝酿讨论、征求意见,成熟后已经下发。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了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6篇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群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作为80后的年轻人,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是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一代,也是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普九”的实施,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彻底地改观,一改过去“土房子、土台子、土孩子”的“三土”面貌,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桌凳”的目标。不仅如此,投影仪、录音机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被运用到了教学中,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第7篇

关键词: 家长学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作用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或去异地寻求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农民移居外地有能力拖家带口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外出都只是为了挣钱带回农村消费,所以,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这样,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而在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渐上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照管往往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面中,家庭教育是明显的薄弱环节,这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大力发展家长学校,改善家庭教育的功能,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流动到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一般指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人员达11823万,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而留守儿童达2200多万。[1]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业不良

在邹丽丽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接受调查的留守儿童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处于一般、较差的占68.3%。学生们将“学习无人辅导”列为造成自己学习成绩偏低的第一要素,有75.1%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很多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初期间由于思念父母,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2]由此可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道德发展出现危机

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是由祖父母的隔代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托付亲戚照管,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其结果造成亲戚以为有教师管教,而教师以为有家长照看的情况,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学生有了问题也无人给予帮助,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发展就出现了危机,甚至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现象。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3.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孩子与父母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在与父母的日常交往、共同生活中感受着父母无私的爱,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是很多的“留守初中生”由于无人倾诉,遇到烦恼和困难时总是闷在心里,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由于多数孩子只能在春节时与父母团聚,他们缺乏家庭温暖。那些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有的与临时抚养人之间不协调,日夜思念父母。因此,留守儿童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精神上是非常匮乏的。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论述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缺乏家教观念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应有的家教观念,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打工挣钱上,很少抽出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学习;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只要认识几个字就行,学那么多知识没什么用,像他们一样,不是也能赚钱,生活过得很好。这样的观念就误导了孩子,导致孩子形成“读书无用论”思想。而且由于家长缺乏家教知识,自身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对于孩子的学习不能给予有效的帮助,孩子有了学习上的问题也不愿意求助家长。

2.家长和孩子聚少离多

由于生活的压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节的时候才回家,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使孩子与父母之间变得生疏。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缺少了父母的关心帮助,这就不利于孩子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孩子未来的良好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3.逆向监护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隔辈监护是农村“留守儿童”被监护的主要方式,即监护的主体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些监护人有的由于没什么文化知识,给孩子提供的帮助只是生活方面的,而学习上却无能为力;有的由于年龄偏大、行动迟缓、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原因,不但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反而需要“留守儿童”在洗衣、做饭、买药等方面,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这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实际上变成了逆向监护。逆向监护不但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增加了很大的负担,而且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3]

二、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4]

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学者安妮・汉德森(Anne Henderson)和南茜・波拉(Nancy Berla)的研究结论表明:

第一,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家长参与的范围越广,学生越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考试就能得高分,课堂出勤率就高,就能正常地完成家庭作业。

第二,家长的参与能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有家长参与的孩子毕业率高,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入学率也高。[5]

家长学校是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监护人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为宗旨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它主要是为了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向家长介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营养保健常识以及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组织家长交流成功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和研究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它也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主要途径。因此,家长学校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阵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家长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学校是立足于农村建设的实际,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为宗旨的。这对于提高整个农村的教育事业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了家长的素质,改善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学校开办“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同时,利用留守儿童父母返乡之机,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改变家长家教知识结构,更新家教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可以唤醒家长的责任意识。而且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可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这也充分调动了家长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开展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向家长传授教育留守儿童的有效的方法和技能,这也改善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家长及监护人的素质和能力。

(二)增强了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更好地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是会生活、会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才能实现。而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是极其必要的。因为家长学校可以使家长与学校建立信息反馈平台,这样学校和家长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因此,家长学校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各方面的沟通,更好地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和影响下实现的,家长和学校的密切配合是极其重要的。在农村,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既提高了家长教育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又联络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2]邹丽丽,李静,郁大海.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2.

[3]刘涛,王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08,1.

第8篇

目前,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加深,我国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要想快速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尽快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分析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改革进程。小学数学教学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怎样适应这个转变,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现就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和肤浅的认识。

1.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1.1素质教育,简而言之,素质教育就是全面的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它具有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等显著特征,即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实施教育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何为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全面结合。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因此每一种教的方法在客观上都必须会造成一种与之相应的学习方法。故而教学方法问题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将影响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批新型的、具有创新科技和素质的人才。

2.实施小学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是教学上的巨大转变,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是一次整体的规模性改革实验,加快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刻不容缓,是全面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2.1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对小学数学而言,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应用于实践中。

2.1.1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做些数学游戏。如:两个同学一个拿三角形,一个拿圆形放在起点,另一个同学出一道口算题,谁先算对就把自己的三角形或圆形向前移动一格。这样连续下去,谁先回到起点算胜利。如图:

根据练习中固有的思想内容进行,不要节外生枝地外加不必要的东西,要按照练习中所反映的儿童活动,选择儿童喜闻乐见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等有关方面的内容。利用科学内容中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如: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三百六十五天零五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为了方便,一年定为三百六十五天,叫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要有三百六十六天,叫闰年。我国古代很早就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零四分之一天。这些不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1.2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相结合,即: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相结合。(定义、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自觉的指导自己计算、画图、计量等。如:四则运算法则,四则运算定义是基础知识,而熟练的运用四则运算的定义和法则进行四则运算,去解四则运算应用题等等是基本能力。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相互联系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基本技能的前提。算理不明,概念不清,就很难形成技能:反之,在形成技能的同时,又巩固了基础知识,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转变为数学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必须与训练能力相结合,让学生认真审题,理清解题的思路,使之提高数学能力,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素质。

2.1.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本来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不要只为了教而教。不要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学法的认识。如: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的历史教育、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介绍当今时代的特点,使他们懂得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在教学中采取商量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征求学生意见,同学生一起学习,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导到学习上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如:指导学生自己编应用题,不定期的进行口算比赛,数学游戏活动等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受到教育。

2.2改变对教育的评价方法,是全面推进教改方法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素质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在评价学校、教师、学生时,要全面地、科学地评价教育者或被教育者,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使他们摆脱教书不要只为学生分数而教,要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不再为分数而学,要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学有所得。如: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分数,不惜时间加汗水进行同一类型的重复训练,所谓已找到一门教书的“方法”,学生只会按教师设计的图画去临帖,这样不但封闭了学生内在的潜力,而且失去了学生的自发能力和创新机会。因此,打消教育者怕教改失败的顾虑,鼓励他们积极去改革教学方法,找到适合于探索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3加强教师培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3.1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进修。为使素质教育顺利实施,教师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业务水平培训,提高教师学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