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文旅发展

城市文旅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0:43: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市文旅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文旅发展

第1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消费成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在现代产业格局中作用越发突出,文化旅游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机遇。当下国人消费类型逐渐由发展资料型消费从享受型资料消费转变,体验式消费兴起,文化和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朋友圈经济出现,逆城市化凸显,这都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结合当下趋势,以石棉县孟获城景区区位分析为例,趋利避害,初探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当下文旅发展背景

(一)消费类型的转变。

我国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在当下城市化过程中人们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人们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下人们消费特点逐渐由发展资料型消费向享受资料型消费转变,人们越来越敢消费、想消费、能消费。外出旅游消费成为了当下很多中国人周末休闲度假的选择,这就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市场。

(二)体验式消费兴起。

当前我国正处在国家发展的成长期,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居民,而且在信息化过程中知识经济兴起,这产生了大量上班族。这些上班族平时坐在办公室,坐在电脑面前上班,周末或者假期习惯带上老人和孩子外出游玩,通过外出观光、体验、参与的方式转换思维,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和压力,对于孩子而言体验式消费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沟通亲子关系、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因此体验式消费绝的兴起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三)朋友圈经济出现。

马茨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除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外还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在当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对各种各样压力需要发泄,需要表达。随着自媒体终端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大众传媒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们开始通过各种自媒体终端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朋友圈成为了当下很多人宣泄和表达的方式,也成为了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手段。有人通过朋友圈打起了广告,有人通过朋友圈做起了微商。据最新调查和研究显示,八成以上的年轻人会习惯在朋友圈自己的动态,九成以上的人会通过朋友圈晒自己的旅游动态,甚至很多时髦的年轻人为了在朋友圈晒美照而去很多景区拍照,朋友圈成为了个人、组织公关策划和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平台,朋友圈成为了刺激消费的重要平台,由此引发了独特的朋友圈经济现象。

(四)文化和经济交融。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离不开物质载体,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在现代产业格局中,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地方经济产业格局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产业格局中的作用越发突出,文化已经和经济相互交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五)文化和政治交融。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可以反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对内可以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因此当下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和利用成为了趋势和潮流,各种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基地等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成为了趋势和潮流,因此红色资源的开发不仅具有政治功能,还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六)逆城市化凸显。

逆城市化主要是指由于城市化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现象。近年来在城市化的同时我国的一些一线城市的“逆城市化”的趋势也开始愈加明显。很多年轻人周一到周五在市中心写字楼里上班,周六、周日在农村田园风光里休闲的“五加二”式的生活。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我国逆城市化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回乡下养老或者短暂居住,这将为乡村发展提供机遇。

二、孟获城区位优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

优势

劣势

 

 

 

 

 

 

 

 

自然因素

 

 

 

资源

一是具有独特成片的高山草甸园;二是具有红色石滩和独特的山石景观;三是具有中高山灌木林;四是具有一条小溪,且常年不断流;五是景区附近有个月亮湖,景色秀美。

一是景区旅游资源主要以高山草甸和灌木丛为主,旅游资源相对单一;二是景区红石滩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开发潜力小;三是溪水流量小,且径流量变化大,没有形成大型河道和河床,不好开发。四是月亮湖距离景区相对较远,且位于自然保护区,开发难度大。

生态

一是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茂密,生物多样性条件好;二是景区内无人居住,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

一是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开发受到很大限制;二是该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气候

一是以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候宜人;二是海拔在2000米左右,光照充足,多晴天,夏季十分凉爽;三是冬季雪天多,常有积雪,适合赏雪。

一是海拔较高,冬季公路结冰,影响通行;二是夏季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容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三是降水分干湿两季,冬季干燥,且枯叶多,容易发生火灾。

 

 

植被

一是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景区覆盖率在90%以上;二是地势起伏大导致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显,秋冬时节树叶变黄、变红,景观奇特,观赏性强,适合拍照。

一是植被以阔叶林为主,冬季草木枯萎;二是缺乏大型古树和奇特花卉。

 

 

 

 

 

 

 

 

 

 

 

社会因素

 

 

 

市场

一是靠近成渝经济圈和攀西经济圈,市场潜力大;二是自驾游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是游客主要集中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市场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二是景区距离省城成都将近300公里,距离市区雅安约170公里,距离县城石棉约50公里,市场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政策

一是市委“1485”发展战略和县委“1237”发展战略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二是景区地处藏彝走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景区开发和管理,对景区建设和发展扶持力度大。三是景区所在地是贫困村,帮扶部门多,帮扶力度大,群众基础好。

    一是景区相对偏远,政策吸引力不是很强;二是景区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政策限制多,支持力度有限。

 

 

 

文化

    一是景区是当年先遣队的路经地,有文化可挖掘;二是景区地处孟获村,这里有大量的三国文化元素;三是这里先后放归了7只大熊猫,熊猫生态文化丰富;四是这里是彝族乡,这里的村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有很多独特的彝族文化。

一是缺乏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开发难度大;二是缺乏专业的文化人才者和策划人才,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三是很多传统彝族文化逐渐被汉化,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许多压力。

 

 

 

管理

一是景区现由能司和腾龙甲公司开发和管理,管理不断规范。二是村上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管理日趋完善。三是地方政府参与景区的发展和管理,提高了管理能力。

一是景区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和运作还不够完善;二是产业链单一,产品附加值太低;三是发展定位不明确;四是缺乏必要物质载体和文化内涵;五是缺乏专业公关团队,旅游形象不够好;六是品牌价值低,缺乏核心品牌竞争力。

 

投资

   一是有能司和腾龙甲等大型国企参与投资开发,投资增加;二是有政府的新村建设和投资。

    一是投资方式很单一,力度有限;二是景区发展因为投资大、见效慢、有风险等因素进一步限制了投资。

 

 

交通

一是雅西高速横穿景区,且有孟获城高速互通口,交通便捷;二是国道108县横贯景区,交通通达度好。三是有专门去景区森林公路,具有很强观赏价值和摄影价值。

一是雅西高速收费高,且景区距城区远,交通成本大;二是国道108县路况差,且多大型货车,驾驶条件不好。三是没有从县城和乡镇到景区的直达客运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通达度。

劳动力

一是乡村地区劳动力丰富;二是劳动力成本低。

一是劳动力素质不够高,需要一定的业务培训;二是劳动力专业技能差,缺乏专业性强的管理人才。

 

 

其它

一是附近有安顺场、冶勒湖、彝海等景区,具有一定产业连带效应;二是面向成渝经济圈和攀西经济圈,经济腹地广;三是景区附近主打生态农业,形成农旅融合发展道路,产业互补性强。

一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消费回头率低。二是经济腹地远,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三、发展措施和方向

(一)强化基础载体。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物质载体。孟获城景区建设只是单纯高山草甸风光,缺乏相应人文建筑,尽管这符合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审美情趣,但是不太符合人的传统审美情趣。不可否认中国园林,甚至中国美学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并不是强调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发挥主管能动性,在强调改造自然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因此在孟获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方面既要保留自然风光,也要建设相应的人文建筑,不然人置身其中,在茫茫的草甸中会显得苍凉,缺乏生机。如果多点人文建筑,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精气神都会不一样。可以是几座亭台楼阁,可以是休息的廊道,也可以是书画篆刻作品,也可以是池塘和溪流,还可以是供游客拍照赏玩的花圃,也可以是供游客许愿的便签,也可以适当合理种移栽一些大树,种植一些鲜花,放养一些动物。

(二)丰富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内化于心,外塑造于形,是一个景区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在整个孟获城的开发和建设中几乎没有文化内涵,像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熊猫文化、彝族文化、生态文化等很多优秀的文化元素完全是闲置浪费掉了。可以通过系列考察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一些文化载体,发掘这些优秀的文化,比如彝族刺绣和首饰,熊猫雕刻和文化廊道,打造路,彝族歌舞秀,三国文化方面书法、篆刻、雕塑、故事、工艺品等。在文化开发过程中既要体现乡土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挖掘乡村记忆,又要在传承的过程中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保护,从而使得乡村文明得以自然传承和发展。

(三)延长产业链。

“吃、住、行、游、购、娱”是当下文化旅游的基本元素,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就当下孟获城景区的旅游项目比较单一化,旅游收入以每车20元的停车费和每人20元的观光车为主,民宿收入和餐饮收入较少,人均消费主要在30-50左右,产业链十分单一,产业效益和产业附加值极低,没有形成最核心的产业竞争力。一是可以引导村民参与,发展各种健康、绿色、富有特色的餐饮业,特别是传统彝餐和特色小吃;二是可以加强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快民宿的开发和管理,主要是开发具有彝族特色文化元素的住宿,加强帐篷营地的开发和管理,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住宿格局,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三是加强景区道路交通的管控,科学合理设置停车场,强化观光车的管理和运营;四是就要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增加体验式项目,比如骑马、真人CS、山地骑行、垂钓、摄影、射击、表白墙、许愿等项目;五是要建立小超市,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要,还可以卖点特色农产品、生态食品、彝族服饰、传统刺绣等商品。

(四)加强公关活动。

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而旅游公关指旅游经营者或者地方政府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旅游主体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吸引游客的目的而从事的一系列公共活动。一是组建公关队伍。提高公关能力和水平,加强景区公关工作,塑造良好的内外公共关系,为景区的开发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塑造旅游形象。比如设置旅游标识,旅游标语,旅游口号等。三是系统地、有效地、针对性地从事过公关策划活动,比如举办草原音乐节、生态音乐节、彝族火把节等活动提高知名度;四是加强景区从业人员的礼仪培训,提高她们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五是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加强宣传,加大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平台上的广宣力度,同时广泛利用新媒体定期旅游资讯,提高旅游知名度。可以在人流密集区张贴旅游海报、播放宣传片,通过制作光盘、画册、摄影专集等形式,拓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氛围。

第2篇

关键词:兴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112-03

引言

旅游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齿轮行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将快速拉动交通、餐饮、住宿等其他行业的提升,将单一的天然旅游生态优势转变为多元的区域产业优势集群,使之能够拉动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知名度,形成连带作用和齿轮作用,这会是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生力量。

兴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业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同时,兴城市拥有庞大的客源市场和区位优势。在政策支持上,国家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尤其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辽宁省也正在抓紧“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研究[1],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下,兴城市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将决定兴城市未来的经济走向,对于兴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长足的影响。

一、兴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兴城市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是辽西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城市,每年以其美丽的海滩和迷人的阳光吸引着万千游客慕名前来。随着一系列省市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经济呈现良好态势的大背景下,兴城市已经成为辽西地区乃至渤海沿岸一座不可替代的旅游城市。兴城市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列为重点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市发展情况,制定并坚持贯彻了“旅游兴市”的前瞻性战略,把兴城市旅游从无做到有、从小做到强,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本地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一)门票收入强劲增长

本世纪前15年,依照兴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兴城市的经济具有第三产业比重高的特点:以刚刚过去的2014年为例,第三产业产值达到了14.5%,且近年来,第二、三产业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国内旅游收入也不断增长。从分析可以得出,第三产业在兴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1―2014年兴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分析显示,兴城市的GDP增长一直呈现出稳中有升、平稳增长的喜人态势,但旅游业的份额却逐年增加:2001年,旅游业产值在GDP中占比仅有12.57%,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值已经到了23%之多,其增长速率较大。可见,兴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在本地的经济整体中起到“排头兵”、“先锋队”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和其他著名旅游城市,如与福建省厦门市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业带来的效益依然不够,未来几十年内将是兴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二)旅游选择更为丰富

随着“旅游兴市”战略的提出及深入执行,兴城市在辽宁省的政策指导下进一步加大了对于旅游项目的拓展,不断丰富自己的旅游项目,给旅客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兴城市不仅坚持以滨海为主体的旅游方式,同时以历史、人文等为辐射面,拓展相关旅游项目,如兴城古城、鼓楼广场以及崇焕公园的新规划,摒弃了固有的“依海吃饭”的局面。与此同时,风景区的开发也正在进行。兴城市首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势险峻、三峰并立,开发前景可观[2]。依托首山的天然优势,随着新的开发区的建立,未来兴城市的旅游选择必将百花齐放,迎接四海游客!

(三)提升基础设施质量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以其强大的基础设施为基础。过去,兴城市隶属于葫芦岛市,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是从城乡结合的边缘地带建立起来的新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随着兴城市委市政府新战略的提出,旅游兴市成为必然选择,而这就给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局面。伴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从2002年以来,完成新公路31条,扩建了城市的客运站,使城市公路客运量达到184万人次,水路客运量达到12万人次。2014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6.1亿元;全年完成客运量260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16 466万人公里。旅游业的发展,给基础设施工程和民生项目带来了巨大改善。

(四)旅游口号宣传更加到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想吸引更多旅客来到城市中旅游,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口碑必须要打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逻辑已无法给当今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益。兴城市政府重视旅游城市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旅游展销会,与兄弟城市和旅游示范城市合作,将旅游打包成商品进行推广。这一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在“走出去”的同时,政府也落实了“引进来”的战略,每年盛夏七月在海滨举办“七月海会”,斥资邀请有知名度的明星演出,吸引游客的目光。同时基于历史和人文史实,开展“袁崇焕”文化节,普及明代历史知识,讲述历史故事,在推广旅游的同时,带动了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辐射作用,深得市民和游客们的喜爱。此外,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电视媒体的广泛影响力,邀请辽宁卫视栏目组对兴城风光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制作精美彩铃,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兴城市的旅游。家庭和个人出行的旅游方式占本市旅游比重的六成之多,旅行社集体出游比例不大,因此,未来兴城市旅游部门可以与各地旅行社和相关单位进行业务拓展与合作,加大集体旅游比例,进一步拉动兴城市旅游的发展。

二、兴城市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并非单纯上狭义的地理优势,而是包括经济、人文、交通、历史等诸多方面。以下从自然、经济和旅游区位3个角度来谈兴城市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区位优势。

1.自然区位优势

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坐落于美丽的渤海之滨,属温带气候,四季鲜明,而独以夏日的阳光沙滩以及冬日的古城雪景令人神往。天然的沙滩是内陆城市不具备的自身优势,冬季的雪景更是南方城市所不能匹敌的。其交通之便利,景色之优美,构成了兴城市旅游业的自然区位优势。

2.经济区位优势

经济区位优势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尤为关键。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深圳、广州等城市依托香港的经济地位迅猛发展,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带。而江浙地区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形成了长三角经济带。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是连接东北华北的重要城市,毗邻京津冀经济圈和辽西地区城市群。京津冀地区科技、文化比较发达,拥有众多高新技术和轻工业,经济市场化较高,经济总量和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而辽西地区资源丰富,坐拥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下,未来也必将迎来广阔的前景,实现东北的振兴。而兴城市位于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必将博采众家之长,在国家的不断发展中,抢占先机,占据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旅游区位优势

环渤海圈城市依托天然的大海和深远的历史,都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古典的人文景观。辽宁省每年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游览,在国家的旅游行业中已占据一席之地。作为辽宁省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西翼”(其中心为沈阳至大连一线,东翼为丹东),辽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在辽宁省也处于重要位置[3]。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兴城将依托这一优势,不断发展自己的旅游业,成为新的示范性旅游城市。

(二)兴城市旅游业的优势

旅游业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近年来稳步提升,辽宁地区也受到较大的带动,作为辽宁省重要的旅游发展区域,兴城市的旅游业飞速发展,从各项指标即可看出:从2005年到2014年的旅游人数除个别年份(例如2008年)逐年上升,旅游收入当然也是逐年上涨的。由此可见,兴城市旅游业具有决定性优势并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三、兴城市推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一)资源探索不充裕

对兴城市这种大部分GDP靠游客来促进的城市来说,除了有限的景观以外,还要开发多种娱乐设施,使游客们的活动丰富多彩,增加游客游览的趣味性。让游客的游览不只停留在摄影、观光,除此之外亦能找到别的乐趣。季节也是个严重的问题,有些受季节影响的景点,诸如海滩等等,夏天固然景色优美、活动丰富,可是到了冬天,海水变凉、阳光不足,就导致了很多游客不愿意游览,从而导致季节的差别对待,不能很好地利用景区。

(二)缺少人才技术

从目前来看,旅游行业人才匮乏,大学设置的旅游专业也是少之又少,更别提技术的创新以及新思想的应用。在景区,由于大部分导游都是非正式员工也给旅游业增添了不少麻烦,导游很多是大学生兼职,再加上放假时间的周期性,导致假日导游,是非假日的几倍,以至于非假日的时候找不到导游而假日里导游又闲置了起来。大学生由于多数为非本地人,在游览的细节上也不是十分熟悉,短时间的实习也会降低景区的服务质量。

(三)宣传力度欠缺

广告宣传向来对营销的影响极大,一个好的产品必然要有好的广告宣传,这不但能增加知名度,还可以提升产品地位。据了解,兴城市对于旅游业的宣传并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其他的标志性旅游城市相差甚远。其中最为著名的景区之一“龙回头”也只是在道旁树立了广告牌却从电视及广播中从未见过、听过。

四、兴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体现特色发展之路

从旅游业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占比中不难发现,旅游业已经在我国的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发展的旅游城市也逐年增多,以至于兴城市若想在众多的城市大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与其他的港口城市相比要有自己的新意创意,让游客们还没来就被吸引,来了就流连忘返。兴城市具有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开发旅游业较早,虽然城市规模不大,但却是众多旅游城市的“老大哥”,既然如此,就应当开拓思想,努力创新,时时走在旅游业的前端,也为我国的旅游业贡献一份力量。

(二)实施旅游区域联动

实施旅游区域联动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兴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域联动分为跨区域合作和区域内合作。各个景区之间进行的统一策划、规划发展路线,市场开拓,产品推销,品牌树立就称为跨区域合作的区域联动。还可以进行区域内合作的区域联动。兴城市周边不乏其他的旅游城市、景区,可以采用共同开拓资源、创新娱乐的方式团结一致,合作互利,达到更加吸引游客的目的。

(三)深化体制改革

1.人才机制改革

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温床,只有人才的带动,才会有行业的发展。相比于其他旅游城市,兴城市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人才吸引有限。而这就需要行业利用核心竞争力来吸进人才,在保证拥有人才的情况下,进一步培养人才,使人才资源变为自己的优势,才能为行业发展不断蓄力,让行业永葆青春。

2.管理体制改革

兴城市隶属于辽宁省,相比于东南沿海省区和经济最发达地区“官本位”思想浓厚,领导层不敢大刀阔斧改革,管理体制滞后,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大背景。而这就给改革提出了必然要求:旅游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管理体制改革。只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彻底改革,才能使旅游业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兴城市经济客观存在的大问题。

五、结论

本文从兴城市旅游业的现状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评判依据,首先,深入剖析了兴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众多成就,从收入、基础设施以及宣传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兴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总结了成功经验,与其他旅游示范型城市相比,又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和未来旅游经济的可能增长点。其次,分析了兴城市旅游城市定位的准确性及合理性,阐述了兴城市作为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再次证明兴城市委市政府对于城市定位的准确,以及未来旅游发展的广阔前景。接下来回顾近年来旅游的发展情况,并与其他成功范例做比,深刻反思了当今依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下一步发展规划。最后,从全局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新高度,客观准确地评判兴城市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走向,指出坚持走自主特色道路,实现区域联动,并进一步与党和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深化改革,才能不断促进兴城市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从1988年设立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以来的27年时间,兴城市的旅游发展有目共睹。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更加发达,老百姓在保证了温饱的同时有更多的金钱出去旅游。兴城市应继续坚持“旅游兴市”的战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同时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努力为兴城市发展,为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蓄力。“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需努力”,兴城旅游的发展有着广阔的明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科学规划,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兴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努力建设新的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 吕炜.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与腹地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C]//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

集,2007:423-429.

[2] 王红英.兴城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1-43.

[3] 佟志军.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设计的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1-4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Xingcheng

KONG Zi-yue,PIAO Ming-shun

(Liao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Huludao 125105,China)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环境的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环境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绿化水平,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二、当前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的问题

城市绿化规划与布局不协调,造成资源浪费在许多城市规划中,由于对绿化与对应环境的考虑不是很周全,往往出现园林植物无法适应自己的生长环境。例如,将最不适宜植物生长的盐碱地、污染闲置地等作为植物生长区域,降低植物成活率,加大植物养护费用。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绿地布局应考虑其平衡性,绿地植物及配置与其生长环境的不符合,对于园林绿化来说不仅影响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忽略生态效用

强调绿化的景观作用,忽略实际生态效益许多研究表明,当前园林绿化中几乎所有的城市绿地在起初规划设计阶段已将植物造景作为主要原则,但在规划和设计中只注重方案的构思和创意,对植物的生理周期不够重视,忽略了景观生态学的规律,长期以往势必会降低城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造成对城市绿地资源的浪费。许多园林绿化单位在施工中不计成本地使用异地奇花异草、名目树种,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刺激和美感,不考虑其实际生态作用,这样不仅提高了绿化成本,也降低了园林植物的实际生态效益,加重了城市财政赤字及滋生浪费现象。

(三)园林管理措施落后

加大养护费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园林管理队伍不断增加,但在这些队伍中存在诸如技术人员匮乏、管理措施落后等问题。许多绿化产生的废弃物被作为城市垃圾丢弃,其实许多园林树木修剪后的枝叶、草坪修剪后的碎草均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但在实际管理中对以上物质的遗弃,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对于有机质的浪费也很严重。在园林植物养护与保护方面也存在“重造轻管”、“重治轻防”的养护现象,这样粗犷的养护管理,势必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费用,造成养护资金的过度使用。

(四)园林设计流水化

园林植物材料化目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与水平相差很大,据园林设计市场调查发现,许多设计师抄袭模仿过多,导致城市绿化发展出现“雷同化”、“时装化”的风格。近年来,城市绿化速度加快,无论是街头绿地还是小区绿化,大多采用绿地“漫盖”形式,忽略了绿地的生态作用。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急功近利,忽视了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及景观生态效果,把园林植物当作建筑用材,不仅加大了工程投资,更造成了园林植物景观生态效果的无法表现,不利于园林绿化建设。

三、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对策

(一)健全园林绿化制度,加强政府协调管理

针对行业缺失的制度与规范,应不断的完善体制建设,加强相关行业的衡量和考评标准,建立健全监理规程、合同规范、植株检疫标准等,抓好绿化施工质量,避免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城市园林绿化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政府管理,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帮扶和投入,建立鼓励性规定,将园林绿化建设推向市场,促进行业正常、有序、竞争、优化发展,增强园林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城市长期统一规划

根据本地区的土质特征、地形地势、自然环境和城市文化、景观风貌制定城市长期整体规划,以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优先选用抗旱、节水、生命力强、易养护的植物,引进适宜的绿化植物,遵照生态学原理,合理调整城市绿地结构,充分利用周边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加长植株驯化期和适应期。确定长期规划目标,避免出现重复拆建行为,减少资源浪费。结合城市品位、历史积淀、文化风格、建筑特色形成和设计城市的园林建设风格,给城市印象和名片增加更多光彩,避免模仿、抄袭,和城市单一模式发展。对于重工业区或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应确定重点绿化调整区域,通过植株的抗污染、抗烟尘、净化空气的能力,缓解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三)加强园林绿化结构设计

设计应因地制宜、凸显城市文化底蕴,衬托人文和自然景观,优化绿化设计,充分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增强屋顶绿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在面积有限或已规划定型的老城区和人流量较为集中区,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加大立体和垂直绿地建设。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植株的颜色、生物、姿态、长势、生长期等特征,合理搭配,使城市绿化四季成景,并通过生物特性做到生态的自我调节。品种选择时应注意使用便于管理,治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的植株。充分设置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结构和层次,合理搭配植株、水、生物、景观之间的关系,形成能量和物质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

组建专业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团队,定期对园林植株进行修缮、养护、定型,认真了解各品种的特性和养护方法,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施肥浇灌管理,对林木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植株生长动态,提高预防,做好养护的质量,增强园林队伍素质,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

(五)加强园林绿化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需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是园林工作的重要保证,特别在当前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要广泛开展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考核和评比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要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乱砍滥伐、侵占绿地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巩固和保护城市绿化成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体现了城市的品位和个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带给人类财富的同时,也出现许多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如资源缺乏、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等,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惟一具有生态自净能力的系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园林工作者应分析这些问题,认识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不足,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往城市才能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我们居住的环境才能更加舒适美好。

参考文献:

[1]魏玉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4).

第4篇

前言:

运河的开挖往往能够将沿岸城市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旅游方式了解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的娱乐活动,被现代人广泛追捧。文化旅游的开发,要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对外进行强力宣传,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形成设施齐备、服务周全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

一、运河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为了加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对运河文化的遗产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在这方面,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无锡、杭州等城市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其他城市可以借鉴这些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申请各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些损坏比较严重的建筑和文物,要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在尊重建筑和文物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维修和翻新。对于一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要积极保留其传承,为其营造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沿运城市中开发文化旅游项目,能够极大促进沿运城市的经济增长。我国目前很多的运河沿线城市都已经开始重视起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将文化旅游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第三产业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缓解第一、第二产业带来的劳动力堆积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进程越来越快,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而通过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沿运城市能够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对文化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形成周到的旅游服务体系,就能够大大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二、运河文化旅游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力小

我国的运河沿岸城市中,有一大批杰出的文化旅游城市代表,比如无锡、杭州、苏州、扬州等。这些城市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先锋,本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我国沿运城市的文化旅游开发做出了表率。但是,对于大部分沿运城市来说,没有那么高的名气,也没有对本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加以发挥,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在旅游界的影响力比较低。所以,沿运城市要积极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文化优势与资源优势,在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的时候注意形成本地特色,与运河沿线的其他城市区分开来,形成文化旅游方面的品牌效应。

(二)服务水平低

虽然一部分沿运城市已经着力于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基础服务设施不齐备、服务水平低下等等。在一些沿运城市当中,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导致游客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方面经常出现困难,破坏了游客旅游的心情。还有一些城市的文化旅游空有名义,实际内容空泛,演变成了强迫性购物,这种行为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同时也破坏了旅游行业的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

三、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

开发沿运城市的文化旅游项目,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沿运城市应当多多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形式,对本地文化旅游项目的特色、内容和风格进行介绍,开辟专版、专栏、专题节目来进行宣传,在人们心目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还要注意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形式结合起来,有效利用这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宣传。旅游公司和城市的旅游主管部门也要主动出击,通过各种途径,将本地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竖立起来。

(二)创立旅游品牌

运河沿线城市众多,如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与其他城市区分开来,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是沿运城市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对于旅游线路的规划,要选择具有良好观光效果的路线,带领游客体验本地特色的景色景观和风俗人情。其次,要安排好旅游的基础设施,为顾客的出行、餐饮、住宿提供良好条件。最后,要完善相关的旅游方式,开发美食游、生态游、休闲旅游、艺术旅游、婚庆旅游等新型的旅游方式。

(三)完善设施和服务

沿运城市根据城市具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自身打造成文化旅游的名城。首先要对城市的旅游文化热点进行统计规划,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旅游方案。其次要提高景点的档次和服务质量,给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旅游体验。最后,沿运城市要加强对文化旅游的监管,维护旅客的基本利益,加强文化旅游行业的规范程度。

四、结论

第5篇

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一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如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仅占全树种的15%,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

3、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性。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和重名贵品种轻乡土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造成引种失败和病虫害大发生。

4、管理水平低。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单位、居民法制观念淡薄,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着如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景观造景技术,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5、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经过引种,外来物种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程度。如今,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如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已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另外,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害虫与寄主、天敌在长期进化中,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打破了这一比例关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外来生物无天敌,致使病虫害严重发生和蔓延。

6、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而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树木生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容易暴发成灾。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抽条、旱灾、涝灾、烟尘、酸雨等自然灾害,会使林木生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成灾。据国家林业局报道,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2003长春大面积树木死亡以及2008年发生在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的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7、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害猖獗。随着国际、国内植物的频繁交流,由于进货方式不同,园林植物检疫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不同地区。这些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如近年从国外传入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严重危害我国100余种花卉植物,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黄斑星天牛原先发生在华中地区,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蔓延到我国十几个省份,对我国杨树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改进方法及发展趋势

1、绿化管理法制化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2、养护管理法制化

养护管理是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保障。只要是城市里的绿色园林,就是绿化系统的一部分,而其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并不重要。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树木、侵蚀绿地,其中包括绿地的所有者。只有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使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真正发挥出来,也才能使中小城市绿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使绿化成果得到珍惜和巩固。因此,为了中小城市园林绿化能够更好的开展,养护管理的法制化是当前非常迫切的、重要的任务。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4、加强景观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生态化园林要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创建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其次,园林设计要达到人性化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人们不再是要看到单纯的绿,而是丰富的、高品质的、宜人居的景观,因此现代园林设计也提出了人性化设计概念。这使现代园林设计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进而对园林设计师的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6篇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境意识不强,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致使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不少问题。笔者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一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如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仅占全树种的15%,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树木多以单种成片的形式出现,缺乏运用多种植物来造景,如大片的牡丹、桃林、国槐林、杨树林等,色彩单一,给人枯寂无味的感觉,绿化美化效果不尽人意。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所采用的植物模式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列植、垂直绿化等其他植物应用模式少。 

(3)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性。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和重名贵品种轻乡土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造成引种失败和病虫害大发生。 

(4)管理水平低。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单位、居民法制观念淡薄,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着如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景观造景技术,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5)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经过引种,外来物种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程度。如今,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如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已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另外,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害虫与寄主、天敌在长期进化中,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打破了这一比例关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外来生物无天敌,致使病虫害严重发生和蔓延。 

(6)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而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树木生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容易暴发成灾。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抽条、旱灾、涝灾、烟尘、酸雨等自然灾害,会使林木生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成灾。据国家林业局报道,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2003长春大面积树木死亡以及2008年发生在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的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7)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害猖獗。随着国际、国内植物的频繁交流,由于进货方式不同,园林植物检疫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不同地区。这些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如近年从国外传入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严重危害我国100余种花卉植物,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黄斑星天牛原先发生在华中地区,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蔓延到我国十几个省份,对我国杨树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2发展对策 

(1)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因气候、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2)规划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 

(3)在城市建设设计上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种草、种花、种果、种药,还可利用江、河、湖、海等水面养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并引进天敌,使人、动物、植物、鸟类、鱼类、微生物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能量、物质的转换。园林规划设计不仅限于观赏为主,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还要有长远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避免栽了砍、砍了栽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有所转变,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旅游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尤其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发展旅游经济也是促进整体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有力措施。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环境有着加大的依赖,也有着对环境消耗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协调发展的问题。

1.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概述

1.1协调发展度的含义

协调发展是一个协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内在性的聚合,它不是单个系统或要素的简单意义上的增长,而是多系统或要素良性循环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调的是各个要素的综合全面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一含义中的发展侧重于动态意义上的发展。协调发展度是综合了系统或要素间的协调状况。

1.2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含义

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作为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经济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同时政策、整体经济以及社会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对于衡量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经济作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用单一的要素进行衡量,与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要素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意义。

1.3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点

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阶段性的变化特征,都是从最初的初始协调阶段到不协调发展再逐渐协调发展的变化;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旅游经济的发展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在二者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下都不是完全各自单纯意义上的最优目标,而是在特定生态环境和社会条件下的实现最适当的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目标;此外,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持续性,这也表明二者之间发展上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特征。

2.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

2.1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旅游经济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外国游客人数、国内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旅游收入占城市GDP的比例、星级酒店的数量、A级以上景区的数量等指标,都能够反映某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状况。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二氧化氮年日均值、噪声平均值等。

以上指标的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年鉴,在指标数据的查询和获得问题上,一定要以政府统计部门公布和的数据为准,要通过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在各自的子系统及系统间指标的量化以及对系统的指向性存在差异,在进行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水平的测度上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一般是需要根据指标的正负向特征,对负向的指标采用与正向指标相反的处理办法。

2.2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

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对于协调发展的衡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而衡量协调发展程度问题上必须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在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响应值上,可以比照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的响应值,而旅游经济发展的评价标准可以采用各个城市在旅游业发展目标值来衡量。对于城市而言,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城市整体发展而言,都具有同等意义。

按照评价标准对选取的指标和数据进行分析,对旅游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的指标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利用数学函数模型等进行协调发展的评价分析。

2.3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结论

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上会有不同的效果,由于不同的研究地区也有其特殊性,因此要对不同地区和城市科学的选择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例如现在较为流行的熵值法来确定旅游经济、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对旅游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能够得到一段时间内的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程度与发展,也能够从中反映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前大部分的评价研究方法还无法实现对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精细化研究,要想实现精细化研究还要在确定权重的方法和过程上加以改进。还要在协同发展度模型和计算方法上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反映出更加真实有效的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是一项对生态环境有着很大依赖程度的产业,当前我国各城市对于发展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都非常重视,关于二者协调发展的质量还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将我国城市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国外的城市相比,可能存在的差距会更大,但代表我国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还有不断进步的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1]翁钢民.鲁超.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0(03)

[2]邹永广.郑向敏.厦门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问题;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nstantly improve, urban landscape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role, greatly improving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in the urban planning, the landscape is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This paper from the urban green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rt, aimed at the problems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cientific detailed landscape of planning, the standard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realiz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city.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城市化进程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因其绿化净化功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城市在园林绿化建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园林绿化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一、城市园林的作用

(一)改善城市生态,提高环境质量

城市园林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提高环境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吸收城市废、毒气体,除尘杀菌,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防治燥声;调节城市小气候等几个方面。各类绿化植物的栽植,会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树木和草坪的地下根系能减少地表经流,从而减轻泥土被冲刷而流失,同时植物的地下根系还能够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水源的能力,能有效地降低风速,防沙防尘。树木等植被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可以减弱和避免噪音对居民的干扰。城市园林通过调节城市区域温度和湿度的方式能够显著地改善城市的小气候,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清新的生活、生产气候环境。

(二)美化城市容貌

不同的树木形态能够打破城市建筑物的单调造型,让城市面貌变得生动、多彩和活泼,加深城市环境的空间层次感。各类绿化植物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呈现明显的季相色彩差异,如三角枫、五角枫等树木到了秋季树叶或枝干变红。所以,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使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宜于居民生存。

(三)构建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构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城市绿化系统的建立完善,可以使城市形成一个个比较稳定的区域,调节城市生态,使其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二、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规划模式趋同,缺乏城市个性

城市园林建设应体现出该城市特有的个性风格、展现其历史文化风貌,但是,当前我国在园林建设中缺乏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应有的个性,城市园林建设中照搬国外或其他城市风格现象突出,缺乏对城市客观条件的分析,使得园林建设模式趋同,缺乏城市个性。

(二)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不尽合理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总体规划和长远规划,与其它城市公共设施市政设施不同步不配套。片面追求大而全,或者照搬照抄其它城市的绿化建设,没有体现出自身城市特色。人造景观多,没有充分发挥自然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的的作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园林绿化中重建设、轻管理,缺少规范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对树木、苗木未能及时做进行抚育、施肥管理;草地未能及时修剪,植物病虫害未能及时防治。宣传教育不够,个别单位和居民法制观念淡薄;侵占城市公用绿地,损坏花草树木、草坪、毁坏景观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景观造景技术,管理手段滞后,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

(四)资金难以保证,制约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它并不能给园林绿化单位带来经济收益,园林绿化事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由于园林绿化事业的会公益性,使得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家财政补贴,或者建设单位自筹投入,使得园林绿化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给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应对措施

(一)立足城市,突出个性

每个城市都有它自身的地方历史和地域特色,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营造城市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和绿色背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进地方文化,塑造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理清历史,重视对景观资源的再利用、继承与保护,在自然生态和地带性植被基础上,融合当地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宗教历史,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立足当地实际,使园林建设突出城市个性特点。

(二)加强规划,科学发展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亲近自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

(三)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引入工程管理的模式,从准备作业阶段开始,在栽植前充分考虑土壤条件,做好土壤和水肥条件的改造,贫瘠土壤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后再用于绿化;选择树种时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可通过除草、施肥、修剪、灌溉、喷撒农药、生物防治等措施,提高绿化植物的生长势,增加绿化植物的抗逆性。同时,在园林绿化的各个阶段要对绿化植物进行及时监测,及时掌握绿化植物的生长动态,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来防止隐患。

(四)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要实现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保证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在国家有计划的投资以外,要调动社会团体结合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园林绿化事业。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将园林绿化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结合城市改造和各项建设工程,安排适当比例的园林绿化费用。同时,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的开展,发展园林绿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园林公益事业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引进民营资本或者外资开发建设城市园林,并可通过与旅游业联合开发园林生产生态旅游等有偿服务项目筹集园林绿化建设资金。

四、总结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对于改善城市生态、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不断发展,但是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园林绿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突出地方特色,并遵循自然生态植物的生态规律,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发挥绿地最大的景观价值和潜在的生态效益,加强城市绿化的规划管理,强化宣教力度,吸引公众多参与,加强立法监督机制。保证园林绿化能够更好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