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0:44: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园同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67-01
从宏观上讲,素质教育的提高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从微观上讲,重视素质教育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铸就美好情感、健康人格的基础之本。这一点需要家长及全社会人们的共同认识。
一、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
幼儿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儿童发展受着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早期教育的开展应该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实践证明幼儿早期素质教育的最佳方案应该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所谓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统一,是指老师要求幼儿在幼儿园必须做到的事情,家长在家里也必须让幼儿做到。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待人诚恳有礼貌;团结友爱;尊敬老人等。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这些也都是幼儿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家长和老师们都不可忽视的,单靠幼儿园或单靠家庭都是不行的。只有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合二为一,协调一致,才能对幼儿的影响形成巨大的合力。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不继续强化正在形成中的优良习惯,而是回家后放松要求,甚至放纵和迁就幼儿原有的坏习惯,就会导致在幼儿已取得的成就前功尽弃。
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二者有机的结合,紧密的联系,才能保证其教育发挥最大作用,为孩子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品质基础。
幼儿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改变以往错误观念,确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幼儿来讲,三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以家庭为最大。因为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长环境,是他们的第一个学校。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儿童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我国中央教科研所牵头的一项研究(IEA、1992年)也证明,环境影响因素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效果,家庭决不亚于幼儿园。在城市,尤其是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家庭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大大超过了幼儿园。
家长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素质不良的家长,必然成为孩子的反面教员,这是有目共睹的社会现象,也是一般家长都知道的。
问题在于一些素质较好的家长,也难免会在无意中做了不好的示范,成为孩子的反面教员,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现象,值得大家深思与警惕。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
(案例):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个1岁多的小孙子。小家伙长得非常可爱,他跟奶奶也特别亲。然而,在一次孙子和奶奶玩的“头碰头”游戏时,奶奶不小心把他的头碰疼了,当奶奶正要伸手去揉孙子的小脸蛋时,冷不妨挨了小孙子的一巴掌,老奶奶被打糊涂了。她反复思量,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原来,小孙子在开始学走路的那段时间里,他常常摔跤,而当他摔了跤想哭的时候,大人总是用脚狠狠地踩跺地板,说;“都是地板不好,把宝宝摔着了!”于是,小孙子也跟着跺脚、跟着骂,也不哭了。如果小孙子的头碰疼了,大人就会去打那把椅子,去骂那堵墙。这种做法已成了他们家的一种传统教育方法,这也是许多人常用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的确有效,能够解决当时的问题:碰疼了的小孩子不哭了,他的注意力被转移了。
今天,小孙子把这种方法用到了奶奶身上。他认为是奶奶碰疼了他的头,痛觉的条件反射,使他像对待地板、椅子、墙等东西一样,去对待奶奶的脸。
从表面上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向,没有在日常的细节上教会孩子怎样尊敬老人等。但深究其内在的本质,这无疑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家长们已经在不经意间教会了孩子们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这对于幼儿早期良好性格的培养起到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对早期素质教育筑起了屏障。
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时期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关键词】 舞蹈教育;幼儿;素质教育;作用
舞蹈是一门艺术,在幼儿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入舞蹈教育能帮助幼儿肢体的协调能力,韵律节奏的掌握,能够进行情感抒发,对于创造力、想象力、美育观的形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 关于舞蹈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过程中,会有编排舞蹈并表演的环节,舞蹈的编排会根据幼儿的心理特性为出发点,我们常说舞蹈是来源于生活的,但它有凌驾于生活之上,幼儿舞蹈也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对于舞蹈的编排都是有故事,有情节可以追寻的,这样在于能够通过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或者情节编排而成的舞蹈,让幼儿在学习舞蹈、排练舞蹈和表演舞蹈之中能够生活中真善美的真谛。如根据《奉献》这首歌曲改编而成的舞蹈,具有朗朗上口的歌词、自然流畅的曲调等特点,通俗易懂的歌词大意,根据意思改编成手语舞蹈是依靠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过程中,孩子们能抽象的理解爱心的含义,通过手语的学习增强对他人的关怀之心,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也会施以援手,爱心的养成益于孩子向优良品质方向发展。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还能使良好的劳动习惯被孩子养成,不矫揉造作,乐于助人,尊师重道等,对于一些浅层次的社会公德心也会逐渐养成。如在幼儿舞蹈节目《让座》中,舞蹈情节是关于小孩子在公交车上向老人让座的故事,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会对情节进行细腻刻画,如观察是否有人上车,起身给老人让座,礼貌同老人交流等。这不仅是教师教导幼儿如何进行表演,更重要的是幼儿能自己对舞蹈内容进行理解,自然流露出感情,在其中学习的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孝敬长辈等优秀品质。
二、 关于舞蹈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我国对于幼儿的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在国外很早就有教育专家在提倡,学校和家长也是全力配合。幼儿得情感和认知还在发育阶段,对很对东西都不能很好的认识,也是因为这样造就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天马行空的一面,天生的艺术家说的就是他们。在舞蹈教育过程中,提倡幼儿的自由发挥,将他们所理解的舞蹈动作一一展现出来,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幼儿进行了一定舞蹈基础的培养之后,他们对音乐的韵律,舞蹈的节奏都有了一定认识,所以在幼儿即兴创作环节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带有一定的逻辑在里面,有据可循,教师提倡幼儿好的舞蹈节目的表达,在排练舞蹈过程中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舞步的编排,可以一次次尽心即兴创作,对于创造力的增强,艺术气息的培养,思维逻辑的锻炼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 关于舞蹈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心灵的培养
人们常说幼儿的眼睛是最干净的,他们的世界是最纯洁的。心灵培养的最佳时期就在孩提时代,这时候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用舞蹈教育的形式来教授心灵教育是很好的选择。在舞蹈教育过程中对每一个舞蹈的情节由来进行阐述,孩子们一步步理解心灵美的重要性,懂得友爱同学,尊敬老师,孝敬家长等。如在舞蹈节目《爱我你就抱抱我》当中,是展现了小女孩对于家长的忙碌工作而忘了顾忌到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妈妈爱爸爸疼,就特别羡慕的故事。在舞蹈表演与歌曲相结合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大概理解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对爸爸妈妈进行感恩,关心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在街上碰到困难的人也会帮忙,即使他们还小,但他们的心灵在慢慢膨胀,对于爱心的培养也显得至关重要。
四、 关于舞蹈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美育观的培养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自然也不会例外,对于美好的事物的存在总是客观的,人的天性之一就是爱美,美的东西都具有不可言说的吸引力。舞蹈不仅具有艺术美,还具有创造美、表现美、认识美、感受美等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形式对于幼儿美育观的形成。有的小孩在小时候家长过度溺爱,没有进行舞蹈教育方面的培训,导致养成含胸驼背,走路东倒西歪,四肢不协调等情况,这对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和未来都是有不良影响的。在大力提倡幼儿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注重对舞蹈教育的培养,在进行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幼儿不良的习惯会得到改善,体态会变得优雅,外形气质也逐渐得到改善,自信心自认而然的增强。对于舞蹈教育而言不仅仅是各方面品德的培养,还有助于体质的锻炼,因为舞蹈动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是全身性的运动,长此以往对于幼儿体质的改善是非常有帮助的。舞蹈就与还有传播文化的能力,因为舞蹈是多种多样存在的,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不仅仅了解掌握我国的舞蹈由来,历史文化等,还能接触到国外的舞蹈类别,舞蹈文化等,达到开阔眼界的作用。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五十六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孩子作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有传承传统文化习俗的义务,舞蹈教育能将这种义务渲染给幼儿,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民族友情等。
五、 总结
在我国大力提倡幼儿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教育是在其中非常重要的存在,不仅能能够从舞蹈表现中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坚持精神等,还能通过舞蹈的学习过程以及包含的故事情节对幼儿的美育观、团结友爱、道德品质、创造力、逻辑思维等方面进行培养。舞蹈教育是一门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幼儿能形成体态优雅,气质出众等特点,增强自信心,性格开朗。由于素质教育的起步较晚,(下转第250页)
(上接第239页) 在舞蹈教育这一块很对家长、学校老师还没有引起足够大的重视,应当借鉴国外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宣扬舞蹈教育对幼儿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人之初,性本善”应当好好利用这句话,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应当从小拓展他们善良的天性,全方位发展他们的特质,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1] 章春和.浅析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J].参花(下),2015.
[2] 王晓丹.舞蹈教育在幼儿整体素质发展中的作用[J].知识文库,2015.
[3] 皇甫宜攀.论舞蹈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
[4] 丁榕.从“手舞足蹈”谈即兴舞蹈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37.
1让家长认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明确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以正确的方式融入到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
2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多渠道实施素质教育
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2.1请家长走进校园,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同感,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具有巨大的优势,不仅时间充裕,“师资”力量雄厚,而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培养。但家庭教育也有“双重性”,父母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2.1.1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使家长找到差距,懂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增加适应社会的本领与机遇。
2.1.2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2.2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走入家庭,体现素质教育的互动性。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孩子的命运与未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而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都是以家庭教育为背景进行的。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意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而且伴随孩子的一生。教师的定期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是大家的共识,也是近年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的。毕竟孩子的未来成才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不可否认,很多学校和家长在心里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身不由己地走上“唯分数”的道路,搞得孩子、家长疲惫不堪,学校无所适从。
攀比之风盛行
在目前还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里,家长更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成绩,看重孩子们能考多少分,这无形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攀比的动力。有一家长告诉笔者,孩子如果能考到第几名考过谁谁,他就会奖励孩子。殊不知,孩子也因此将分数看成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免谈。更有一家长说,我不在乎你考多少,只要你比某某强就行。
言为心声,家长的潜台词告诉孩子:你要比某某强。这就是一种攀比。某中学张老师说,家长攀比现象是很普遍的,开家长会,家长们最关注的还是孩子们的分数,以及孩子成绩在班级的位置,无形中家长们是强化“唯分数论”评价体系的支持者。
新疆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乌市高级中学心理教研室主任严林峰说,这些往往造成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脱离实际,忽略了个性化差异,更会造成亲子障碍,学生对家长产生逆反等一系列问题,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现行评价机制中的对策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重点中学老师说,他们学校也会搞一些才艺大赛等所谓素质教育的活动。活动搞完了,也就没事了,对学生没有什么影响,学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生还能做什么呢。某业内人士说,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之所以没有打动学生,重要的是设计不到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因为现行德育教育对学生情感层面、意志层面、行为干预的比较少,学生对此类活动没有大的触动,这是必须花大力气去做的事情。以现在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来讲,现行教育模式太浮躁、太功利,所以类似的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学生不愿意去做,也没必要去关注了,那么素质教育又何从谈起呢?
体系不改,负担难以减轻
为了让孩子挤进名校,张锋一肚子怨气。他说,当前,取消小升初统一考试、控制上课时间和作业等措施,看似为孩子们“减了负”,然而实际情况远非人们想像的那样,一些名牌中学为了获取优秀生源设立了诸多“门槛”,张锋说,他的孩子不在名校学区内,就要有诸如奥数获奖证等证书,这样被录取的机会就大一些。可是张锋为了让孩子攻克这些难关进入名校,牺牲了孩子和大人的周末时间,送孩子去参加培训。有的孩子从上学到小学毕业短短几年要积攒一大摞奥数等证书,“减负”的效果全都体现在了孩子参加培训的负担上。还有一些介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准重点中学”,也设了“门槛”。就这样,优秀生源从上游下来经过几道闸门后,到了下游,也所剩无几,少数生源占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而广大普通生源却没有这样的机会,造成优质教学资源配置上的人为不均。表面上是利益驱动,深层次依然是现行评价体系没有改变造成的。
这样下去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自杀的极端案例也屡屡见诸媒体上。众多家长提出,目前教育资源严重失衡,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缺乏,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只能培优、上奥数班。升学、上名校的逻辑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连环套”,套住了孩子本该幸福的童年。
荆楚网网民“李卉云”认为,仅仅靠改变考试方式、减轻课业负担是不可能让孩子和家长们“得救”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改变教育成果评价体系,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对孩子的考评标准要多元化,不仅依靠考试成绩、奥数证书,更多地参考课外活动、兴趣特长、志愿服务等。要彻底改变“干校一律”比拼升学率、获奖率的状况。
体制不改。创造性思维遭扼杀
有家长告诉笔者,孩子去了幼儿园后,老师肯定不会对一个小孩有多少耐心,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会在老师的冷默中慢慢熄灭。中国的教育不就是这样的吗?不是中国的孩子天生没有创造力,而是被学校教育所扼杀,从上幼儿园就开始了,去看看幼儿园里那些坐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的孩子,老师的要求就是:老师在讲课时不能随意提问,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你老老实实听老师讲课,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那就是好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老师在管理上方便多了。但却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有家长说,市里诸多幼儿园也引进了“蒙氏”等具有国外幼儿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但是老师还是用老方法教学,被家长们戏称为“外国理念,中国教法”,实质上还是老一套。
就算幼儿园推广了新教法,但是一些家长认为,现行幼儿园推行的教法与小学缺乏衔接。从家长角度来讲,孩子进入小学就等于走进一个竞争的怪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的紧箍咒。有家长苦恼地说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都让位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数,让位于没有改变的“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
有网友说,太多成人的东两介入,孩子就不会有童真了。我们的社会需要立竿见影的东西,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而且,“素质教育”和“唯分数论”的争论早就存在,也从没有过结果。问题在于,孩子等不起!不可能等争论有了结果,再去教育孩子,这大概是我们这个时代家长注定的纠结吧!
媒体误导不容小视
在我国,素质教育一直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重要话题,大家都在喊,但冷酷的社会现实一次次教育着人民,“青歌赛选手不识国旗”让余秋雨发出“这个答案让人痛苦”的无可奈何之言。专家的目光是敏锐的,但喊出来的声音是微弱的。有人这样描述我国当前的教育:偷偷摸摸的应试教育,四不象的素质教育。
人类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我国素质教育应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礼貌周到的言谈举止,健康的身心,与时俱进的能力。
即得利益者们享受惯了为了适应选拔考试而进行的应试教育带给他们个人的好处,因而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好处,这导致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缓慢,使小学以上的青少年不会再有机会接受素质教育。大多数家长并不明白素质教育到底包含了哪些明确的有益的成分,依然沉浸在对孩子们考试分数的幻想中,直到孩子大学毕业后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不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和应对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欠缺所造成的后果,但遗憾地是家长们仍然不能从中醒悟。
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儿童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今后一个时期,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将成为必然。开展这些活动,使儿童在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师生互动过程中领悟“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争做弘扬正气的小主人。
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对人在新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科学性。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但纵观全国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模式,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甚至有些地方这种模式愈演愈烈,拼命的提高学生平均分、升学率,以此来衡量教师水平和学校优劣。素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造假作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多少年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从学校作起向社会延伸,而不是单靠学校一方行为而能作好的。
那么困扰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教育自身。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作秀之嫌,花拳绣腿;农村的大多数教师远离都市,新的教育观念接触晚,更新慢,再加上周边众多的农民群体的同化作用,使教师自身思想滞后。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职称、为了工资而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短、平、快”的进修,并没真正学到什么,甚至在进修和继续教育考试中弄虚作假。再者教育行政领导在制定对教师的考评方面仍按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束缚了教师们的发展,一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拼命要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因素。传统的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一心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子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否则就是“没出息”,导致孩子们压力过大,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认为读书只要不上大学,不分工作就是无用,才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另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给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从这一点来说,待到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作了家长的时候,再进行素质教育就会很轻松了。
在农村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认真克服上述困难,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切实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理念的培训,尽快摆脱传统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大力推行新课改,培训不能走过场走形式,要真杀实砍,真正使教师更新认识。教育要创新,教师必须进取;要造就人才,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才。对全体教师进行敬业精神教育,让教师对教育事业真正热爱,而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无奈的一种谋生方式,采取新的激励政策,让真干活的人能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力提高一些有特长教师的待遇,留住人才,因为这些人在素质教育中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懂得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升学率,而是促进升学率的提高。
2、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再教育,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向家长宣传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家长进行积极向上的励志教育,让他们的心态影响学生。教育家长应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要知道家长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了,家长平时应多学习多读书、看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3、学生教育方面,多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之外的教育,诸如习惯教育、道德教育、自信心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礼仪与基本国学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等等,使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真正提高。现在人们物质条件好了,人们的智力水平相对过去要高了很多,就现在初中教材内容而言,如果学生潜心自学定会无师自通的,何况还有老师的指点,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潜心”,这应成为当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4、生态文明村建设不应只作表面文章,要加强内部文化设施建设,并且让教育部门参与进来,让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动手动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现代文明思想,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主动摒弃一些不文明思想和作法。多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能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大舞台当中去锻炼成长。比如,举办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让农家孩子进城,感受城市生活节奏,零距离接触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以增长他们的见识。
总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真正实行确有难度,并非短期能实行好的,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全社会必须认真转舵,明确目标,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跟随社会发展脚步,中国的教育才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才能进一步富强!
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可以从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 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间接的原因。因此,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 相互配合,发挥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合力,是使心理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
从现有研究看,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比较多,研究者们也找出了学校心理素质教 育和培养的有效途径,如专题心理素质训练、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等。随着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 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 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优 势,优化了家校教育资源。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 式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 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教育 缺乏正确认识、教育方法粗暴等。
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学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 度过 ,教师和同伴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的优势,但也存 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学,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心理的全面认识。
家校合作可以 充分利用两者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好学生发展的关键 期,推进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家长素质,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家校合作教育不只是使学生受益, 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使家长更新教 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从而更多地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也就 是说,家校合作也会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改善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我们的研究发现,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是紧密联系的。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中,我们发现,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 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 水平层次。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在智力、创 造力、抱 负、独立性、坚持性、求知欲、自制性、自尊心、责任感 等因素上与学业优秀学生有 极显着的差异:学业优秀生在各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明显优于学业不良学生。这说明,学 业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优于学业不良学生。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够 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具体说来,如果父母经常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学 习,那么孩子往往会从两个方面受益: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一些科目的学习成绩;第二,如 果父母与学校合作得比较好,他们的孩子会更加重视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这种积极 的态度是取得学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心理素质教育的现 状看,目前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时,我国更多地注重学校的训练与教育,而对作为学 生重要生活场所和心理环境的家庭却比较忽视,更没有把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家 庭心理素质教育的助推作用有机结合,更好地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机制。
(一)家庭与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存在显着差异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的加强,大多数教师能充分认识到 培养 孩子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多数家长教育能力不强,教育方 式不科学,仅以孩子考高分为目的,以高分作为考好学校、找好工作的资本,不懂得培养 孩子的全面素质。
(二)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和互相配合
教师与家长虽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但是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 度、 工作方法、道德水平、业务水平均持不信任态度。教师对家长的认同情况要略好一些, 但也不容乐观。而且,教师与家长均缺乏一种一贯的、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愿望,双方各自 长期“孤 军奋战”,不能有效挖掘合作教育的资源,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这种合作愿望才相对 强烈。
(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操作逐步规范,但实效性低
由于学校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许多学校逐步 重视 家校合作资源的开发,如举办家长例会、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教师家访、建立家长委员会 等。家长会、家长学校已逐步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 方式。但是这些组织在执行、督促、检查上还存在疏漏,如联系方式不当、联系频率不 高、联系面狭窄、联系内容偏、联系制度和组织名不副实等,同时活动周期长。
(四)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偏颇,且缺乏协调、?统一?
教师、家长交流的内容集中在孩子学习方面,这反映了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 的高度重视。但是,有些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却陷入狭窄,即只重视分数;有的 则只注重孩子是不是守纪;至于身体方面、审美方面、劳动方面的交流内容却非常少。交 流内容的偏颇,易造 成孩子畸形发展,并使教育实效性降低。
三、心理素质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开设心理素质教育家长培训班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影响。举办心理素质 教育的家长培训班,可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增强家教能力。有经验的学校将心理素质教育 家长培训班 的学习内容规定为:学习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常用的教育方 法;提高自身素质,“以身立教”;改变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熏陶教育等 。具体的方式可以采用发放家教指导手册、组织各种亲子活动、时常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 定期开展家教讲座等。通过交流、指导等方法,使家长增长家教知识,主动配合学校工作, 同 时利用反馈机制,学校可以帮助家长发挥家庭个别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 效果。
(二)加强家校联系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发挥教育作用的好形式。为此,学校必须和家庭建 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加强家校互访。教师应加大家访频率,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 、生活情况。定期开家长会,及时对家长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学校和家庭在教 育上取得一致;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共同商榷教育方法;设立热线电话,耐心解答家 长咨询的问题。
座谈、交流。以家长会、家长—教师讨论会等形式开展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措施,总结家教经验,树立家教典型。
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让家长参与心理素质训练课。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学生、家长可以 在平等的氛围 中交流心得体会,感受心路历程。家长开放日制度还可以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拉近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子 女的心理距离。
此外,还应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学生情况(如发放材料、通电话、通信、设立网络论坛 等),评价激励家长(如评优秀家长、优秀家庭,为其他家长树立榜样等活动)等。
(三)聘请家长辅导员
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可以聘请一部分家长作为学生的辅导员,负责组织 学生在社区的活动。家长辅导员们一般是邀请有文化、有耐心、再就业的家长担任。学生们 在社区的活动,包括少先队体验活动和体育运动等,一般应由学生自己设计,制定出方案后 ,再由家长辅导员提出意见。通过这些活动,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增强孩 子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
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曾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形式分为低层次的参与、高层次 的参与和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低层次的参与是,信息传递(双向沟通)和参与子女学习; 高层次的参与是,应邀参加学校活动和培养对学校的兴趣;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是,协助 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家长委员会就起协助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的作用。可见,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合作的最高组织形式。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可以是家长们自发组织的,但主 要应有学校发起和组织。一般来说,家长委员会可以有十多位家长代表组成。为了加强家长 委员会和学校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中还应有3名学校管理人员或教师参加。家长委员会对学 校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监督,并经常性地提出建议,督促学校提高管理能力、开展丰富的教育 活动,并参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决策等。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