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0:44: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集体经济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第1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山东省烟台市南山村、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村、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河南省临颍县、新乡县刘庄村等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从表2可以看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选择多样性的特点,有依托现代农业的,有工业兴村的,还有发展旅游、文化、商业、物业经济的,关键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过程呈现不断升级和转型的特点,普遍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关键是紧跟市场、与时俱进。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呈现出小企业靠集权,规模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的规律。

二、几点体会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对国内典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以下四点体会:一是带头人作用。带头人的个人追求、驾驭能力、市场意识等综合能力,往往决定了同样的村队实现不一样的发展。建立优秀带头人脱颖而出的机制,搭建便于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研究对带头人实施有效监督考评的办法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二是政府支持。各种帮扶政策,产业方向引导,难点问题破解以及市场信息方面,政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应以市场化为前提,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尤其针对不稳定或基础薄弱的村,积极探索村队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功能剥离后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办法。三是公司治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企业类似,容易出现所有者“虚位”和经营者“错位”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改制后,要实现企业高效运营和有效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四是产业选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很重要,如果项目选错了,不仅丧失了发展机遇,而且容易降低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从起步到壮大的过程,也必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安于现状或转型失误,就会被市场淘汰,改革开放出名的小岗村,今天常常出现在负面案例中。因此,产业选择的方法研究,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天津市东丽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路径

天津市东丽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经济向高端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实际情况,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牵引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配置,通过五条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物业经济鼓励和引导拥有一定数量厂房、楼宇、公建资源的村队发展物业经济。通过厂房、楼宇等载体出租取得租赁性收入,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物业服务能力,完善载体配套功能,提高资源性资产利用附加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载体租赁到配套服务,从单体楼宇到园区、综合体项目,努力实现物业经济更高层级的发展。

(二)服务型经济鼓励和引导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有一定资金基础的村队发展服务型经济。通过组建社区物业、家政服务、绿化养护等技术门槛低、劳动用工量大的服务性公司,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产业。从区域内服务向区域周边服务延伸,从本区服务向全市服务拓展,从常规服务向专业服务升级,使服务型经济成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资本经营鼓励和引导有闲置资金或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村队发展资本经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公建补偿款、征地补偿款、集体经济收益投资低风险、稳健型的金融理财产品,投资政府投融资平台,入股华明村镇银行,购置科技楼宇、商业设施,投资本区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科技企业,获得稳定投资收益。

(四)合作发展鼓励和引导紧临经济功能区、大型企业、旅游区、主干道路等区位优势明显的村队,积极与相关主体单位沟通洽谈,探寻合作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以合作开发、投资入股、物业置换等方式与经济功能区合作;以蓝白领公寓、劳务合作、生产配套等方式与大型企业合作;以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发展商业楼宇、观光农业、零售、餐饮等配套服务;以交通主干道为依托,发展专业市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业态。

第2篇

关键词: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民主理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也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在的大力推行下,农村集体经济改变了以前“统一经营、集体所有”的格局,在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合理融合的经营体制的前提下,逐渐衍生出了诸如股份合作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财务管理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和健全,比如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合理、总账与日记账不分等,甚至有些比较落后的农村连正式意义上的账簿都没有,阻碍了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村级财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农村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相对来说比较低,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工作的最新需求,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改革;

再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很多公开的内容都是避重就轻,实质性的财务内容却公开的不够具体,而且很多报表都是为了应付检查临时制定的,不利于发挥出财务公开的真正作用。

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1.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说明,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必须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模与需要,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与账簿,做好规范性的总账和明细账、日记账设置工作,并且相关内容要具体、合理,让一切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工作都能够记录在案,保证财务信息内容的条理清晰、数字真实、有据可循;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村级财务的决算和预算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和问题,所以,村级财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在每年的年初,要积极地召开村民民主大会,对收入的预算和决算工作进行探讨与抉择,尽可能地使其内容更加可靠、详实、实用,继而根据所决定的制度的内容进行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有需要调整的重大项目,必须再次通过村民表决大会进行决定,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2.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体现,强化农村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展的重要活力。其一,要严格财会人员的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对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进行严格规定,一经任用就不得随意进行替换和更改,将财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性的说明,如此以来不仅可以在严格制度的规范下促使相关财务工作的合理发展,而且提高了财会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二,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财会人员属于特殊性的从业人员,既要有扎实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养,又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政治理念,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借助于法制讲座、专项业务技能培训、专题宣传会议以及学历教育等多种合理的方式,逐步地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其更好的适应会计工作所带来的各项新挑战和新任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三,要扩大优秀财会人员的队伍,通过考试、面试以及待遇优化等手段,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为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活力。

3.强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的建设

杜绝村级干部的良好手段就是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因此,要结合村级的财务管理发展情况,对民主理财的相关工作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的指导,通过进村宣传、与村民沟通等方式,让村民认识到他们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地强化村民主动参与财务管理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为民主理财工作提供活力;与此同时,乡镇主管部门要逐月的对农村的财务公开工作进行认真的核实与审查,一经发现形式主义的财务公开,要予以严肃的警告,让其尽快改正。除了认真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之外,村级干部也要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公开宣传栏等村民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将农村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用方式以及最新的财务管理情况等内容曝晒出来,让村民能够对财务管理有着更加清晰的动态性了解,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开和透明性。

三、结束语

农村是人民的生活之源,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为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催化剂成效。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方式和对策,让财务管理在农村集体经济乃至国家的繁荣等方面发散出更多的光芒。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18-01

1 前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向来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小康社会的构建。河间市政府近几年来对农村经济大力扶持,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发展,先后提出“四业扶贫”繁荣农村经济以及加速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等政策为农村经济更快速的发展制造可能性。经过几年的努力,河间市农村经济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农村经济管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2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欠缺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领头羊”的带领,离不开农村基层干部的努力。就我国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现状来讲,文化素质相对不高,且长期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难以做到更新管理理念,无法做出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决策,严重禁锢农村经济发展;[1]其次,尽管河间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努力,但是在农村干部的筛选和培养上有所疏忽,导致村干部工作散漫,积极性不高涨。

2.2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

不得不承认,我国农村人员构成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拉低了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河间市政府近几年在经济扶持、技术指导和政策出台上的工作无不体现出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但由于农村自身构成的弊端导致成效缓慢;其次,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有效提高了r村受教育水平。政府的努力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创设出优良环境,但是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化,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发生质的变化,很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更愿意去城市工作,导致农村人员的构成文化水平低的现状依旧难以改变。[2]

2.3 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河间市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8万亩,总人口83万人。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表一内容:

从表一可以看出,河间市的人均耕地面积高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水平,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河间市无法发挥其优势,如河间市土地流转方面制度的不健全,土地流转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混乱等。

3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注意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

随着农村经济管理对象的变化,农村经济管理急需一批素质较高的责任心强的作风廉洁的管理人员,政府可以发掘一批创新型人才,比如培养大学生村官,或者对任职多年的为农民朋友熟知和信任的老牌农经人员进行定期的培养。对农村干部体制作出必要的改变,调动干部工作热情。

3.2 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水平

目前农村劳动力科技水平低下,政府应该积极给予他们在科技方面的支持。请相关农业专家定期下乡指导农民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指导过程中让农民亲自实践,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技术上的指导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其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留住人才。农村劳动力对于农村经济结构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务农是农村经济内容的唯一。实际上农村经济的构成虽然简单,但并不单一。政府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比如对农药化肥经销商的支持,政府积极为其寻找销售渠道,引进外资,通过经济上的扶持(贷款等)留住人才,强化农村经济竞争力。

3.3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首先对土地管理进行必要的规范,完善相关的法规条例。河间市农村经济呈现出贫富差距较大的明显弊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必要。在土地管理整改过程中,要切实了解农民意愿,形成科学客观的操作流程。土地流转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部分工作能有效的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如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方面建立起专门的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民朋友们分析土地流转成本,促成科学的、能够盈利的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管理制度的健全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收入,造福广大河间百姓。

3.4 形成特色农业

河间市地处华北平原,农产品主要由金丝小枣、河间鸭梨等构成,生产粮棉瓜果。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河间市发展特色农业带来可能性。近年来河间市政府致力于农业园区的建立,实现“农景”变风景。河间市政府加速现代化的农业园区的建立可以从创新销售渠道着手,利用互联网打开网络销售渠道,扩展销售市场。加大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投入,实现农业园区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

4 总结

农村经济管理的优化存在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开发农村经济新形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铲清障碍。是各省市政府发展经济时必须重点考虑的方面。

参考文献

第4篇

截至2013年底,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内征地共涉及18个村、1个社区,面积达到4090公顷(62350亩)。其中,征地面积处在第一档次(600~699公顷)的是何棠下村和枫下村,征地面积分别达到696.68公顷和661.53公顷;征地面积处在第二档次(300~399公顷)的是燕塘村、黄田村和佛村,征地面积分别是399.91公顷、360.66公顷和300.64公顷;征地面积处于第三档次(200~299公顷)的有四个,分别是凤尾村、汤村、长庚村和重岗村,征地面积分别达到273.58公顷、253.24公顷、248.58公顷和230.91公顷。

中新知识城征地空间分布主要以2020年为时间分界点,2020年以前规划征地面积为2024公顷(30360亩),而2020年以后规划征地为2066公顷(30990亩)。中新知识城2020年以前征地占整个征地规划的49.5%,而2020年以后征地占整个征地规划的50.5%。

1、中新知识城留用地规模划分

中新知识城留用地规模规划分为近期留用地布局、中期留用地布局和远期留用地布局。

近期留用地布局。萝岗区在征地的过程中,考虑到重点项目引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等多重因素,规定各批次的征地过程中都可以使用留用地,前提条件是符合土地利用总规划、城乡规划。

中期留用地布局,又称2020年留用地布局。中新知识城规划2020年留用地共322.3公顷,其中符合2020年土地规划建设用地的留用地为189.2公顷;在已征地的4090公顷范围内的有153公顷。

2、中新广州知识城留用使用情况

留用使用主要包括留用地性质和留用地开发。中新广州知识城留用地性质主要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四种。一般而言,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规模较大。2020年留用地中工业用地和商务用地分别达到105.73公顷和122.75公顷,占留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3%和38%;而远期留用地规划中工业用地和商务用地分别达到212.82公顷和162.30公顷,占留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7%和28%。这充分表明,留用地的主要用途在于工业和商业。

二、萝岗区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留用地产权不明确

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等文件中,对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增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的集体土地行使权是不充分的。同时,地方性的文件规定,集体经济留用地不能以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个人名义进行登记管理,而要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进行登记管理,且不允许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把土地分配到集体组织中的个人。

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的产权分割政策不明确。在《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和《关于贯彻实施〈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中,都没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用地的产权问题。只是规定留用地原则上保持集体土地性质,而在城镇规划范围内的留用地可以征收为国有土地。留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或通过其他形式用于经营性项目和工业用地,可以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假意的程序和办法,通过招拍挂土地市场方式进行。

在政府实际操作层面,由于留用地产权不明确,致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个人在地方政府实际征地的过程中对留用地的地块选址、留用地价值等方面只有简单的知情权,没有实质性参与土地估价、议价和定价的过程,农民合法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保障。

2、留用地规划不详细

广州开发区留用地规模只是根据征用地的10%进行保留,但是,没有对其用途、地块的选址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没有对留用地的规模进行详细的规划。从《广州市萝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中可以清楚看出,在土地规划中,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规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大力推行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布局和产业集聚,总体上形成中新知识城与七个城区共同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4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373公顷,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为8900公顷;而全区耕地保有量为51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500公顷。而对经济留用地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控制。

3、留用地政策不够细化

首先,国家层面的关于土地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二次修订)》(简称《土地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其中《土地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但是没有进一步将集体土地在征收的过程中进一步细分为留用地和非留用地,留用地的土地性质、土地用途、开发性质等都没有相关的解释,从而会引起留用地在项目开发实际操作过程中较多的问题。《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第十六条“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中规定“利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必须符合规划,纳入年度计划,并依法审批。严格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禁止‘以租代征’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第十三条“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中规定“对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农民可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以上的文件均没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留用地问题,留用地如何储备、如何评估、如何入股、留用地开发、留用地项目处置、留用地项目的增值分配、留用地融资抵押等一系列问题均未涉及。

其次,广东省关于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方面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关于贯彻实施〈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施行〉的通知》、《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以上的文件虽然对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的留用规模、选址、补偿方案、开发模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范,但是对于留用的性质仍然没有完全界定清楚。《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留用地应当依法转为建设用地。留用地原则上保留集体土地性质;在城镇规划范围内的留用地可征收为国有土地”。这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规定了留用的性质问题,但是还比较含糊,在实际操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不敢轻易开发留用地。

三、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有效利用开发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满足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使萝岗区成为“知识经济先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智慧城市样板区、宜业宜居生态区”,要切实做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极大限度地利用开发好农村经济留用地,使之既能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保护好耕地资源集约节约可利用,保证经济留用地合理开发,又能确保国家、省乃至市县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促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进一步明确留用地产权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留用地在国家征用的过程中产权转变问题,即由集体土地转变为土地的过程中,应该享有国有土地在市场上同等的待遇,不应该进一步区分为集体留用地和非集体留用地,应统一视为国有土地,按照市场价格统一在市场上流转。其次,明确留用地项目产权问题,主要指留用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产权分割问题,产权分割问题又进一步涉及到房地产前期购买问题和后期转让问题。

2、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的规划管理

对经济留用地要严格按照可建设征地(符合“两规”)的10%返还留用地,同时结合中新知识城开发建设实际情况,采取“货币补偿、物业置换、实地返还”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合法利益得到保障。应按照中新广州知识城当前征地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的需要,对农村经济留用地进行总量控制,并结合萝岗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能保障国家建设用地需求。结合知识城发展的阶段和规划,按照“服从规划、同一部剧、合理安排、节约集约使用”的原则,对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的选址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安排。由萝岗区政府、广州经济开发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会同国土规划局等单位进行规划,鼓励各个村之间实现跨村选址、集中连片区留地。

3、加强农村经济集体组织留用地的开发管理

首先,要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重点项目发展规划等要求,对留用地进行有序开发,鼓励公益性项目,限制环境污染项目。其次,在对农村留用地的开发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功能、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引进计划等,将中新知识城合理划分为核心区、一般区和边缘区,分类对留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对核心区应该遵循城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从而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档次和品味。再次,对留用地要采取规划、开发和监管并重措施,有效盘活留用地,加快中心城区发展,同时有效壮大集体经济,在征地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留用地政策的适应范围、留用地指标核发、留用地指标管理、留用地指标使用等,从而能够合理对留用地的位置、规模等进行科学布局。最后,进一步完善留用地项目开发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出让开发应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自主开发、留用地货币化、合作开发等模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城镇规划的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留用地进行自主开发。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项目可以根据新建项目用地实际需求出发,参照国有土地出让方式,以招拍挂方式在土地市场上进行公开出让。为进一步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出让,可以先通过土地储备中心备案,通过土地评估机构对留用地进行客观评估,交易过程公正公平合理,使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和合作方的需要,共同开发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

第5篇

 

一、我国“三农”问题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得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虽说金融危机确实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对我国的农村经济来说却起到了很好的刺激激励作用。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农业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否则发展的很可能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内在的力量。农村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还存不少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在农业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科技投入不足,相关的基础建设也不够完善,而且粮价浮动较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在农民方面,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型农民过少;三是在农村方面,农村管理相对落后,仍然易受传统不良管理思想的影响,农村面貌还需进一步改善。总而言之,“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仍然需要大力解决,与城市发展相比,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些都极大的影响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面貌的更新。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建议

 

(一)加强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需要在以农业增收为主导的目的下调整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在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对农业发展的把握往往是依据经验而进行的,因而对农业的未来收入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得到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首先应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对需求的了解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在农业发展中不仅要关注量的提高,同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另外,农业的发展结构的调整既要兼顾精细化的产品生产又要注重规模效益与品牌建设,通过多渠道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农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政府各个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教育农民,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交易都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司法部门要发挥自身作用,定期向农民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二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应充分通过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农民提供科技种植知识,通过专家讲座、组织参加技术培训等方式,对他们进行科技培训,增进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三是强化农民市场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获取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进行农业投入。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有利于农民自身发展,而且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从而实现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三)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

 

农村发展经济的条件不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尤其要在资金投入上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政府可以从两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一是转移农村劳动力。不同区域农村经济情况的发展是不同的,因此中央政府需要在宏观政策上进行引导,地方政府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形积极调配技术人才,合理划分农村劳动力资源,将合适的人安排的合适的岗位上。此外,地方政府还应注意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各种优惠和鼓励政策吸引大学生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去;二是引进资金。中央政府也应在二次分配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此外,也应注重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引导社会企业团体等将信贷资金投入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另外,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还应注意从公共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在促进农村总体发展的基础上更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改善农村面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接受足够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农村经济的提高与发展可以从“三农”问题着手,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完善农村管理等方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问题对策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大同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重点扶持培育“1+3”项目为抓手,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农业农村经济克服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运行特点

2015年上半年,大同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91×108元,增加值15.52×108元,分别增长4.22%和4.0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8元,增幅9.3%,高出山西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前8个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0.9×108元,同比增长98.9%,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1.1粮食生产稳中趋好

春耕备耕抢前抓早,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降,播期和作物生长前期降雨适时,粮食生产开局良好。一是粮食面积稳中有增。农作物总播面积32.81×104hm2,同比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28.43×104hm2,同比增长1.8%;二是增产措施落实到位。旱作农业和玉米丰产方地膜覆盖项目投入5140×104元,同比增长32%,实施部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1亩=0.067hm2,下同)示范片”17个,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0.9×104hm2,创建农技试验示范基地45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7项,农民科技培训达10×104人次;三是着力应对灾害性天气。播期采取了多策保墒、增雨保温等措施,积极应对风冻低温和局部干旱;在6月和8月全力抗旱夺丰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墒指导,落实抗旱措施,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随着9月多次较大降雨过程,旱情得到根本解除。预计初霜冻可能发生在9月下旬,较常年略偏晚,对粮食生产较为有利。

1.2畜牧业生产逆势上扬

面对年初全国生猪、鸡蛋、羊肉、牛奶价格全面下滑,市场低迷的困境,按照2014年在大同市召开的第二次山西省畜牧业大会部署,围绕畜牧业“三个翻番”,大力培育10个畜牧标杆园区,加快提质增效步伐,畜牧业实现稳定增长。在2014年底累计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795个基础上,2015年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97个,在建小区103个,建设重点从过去相对单一的规模扩量为主向科技兴牧、规模经营、产业链条延伸三线并重提升。奶牛、肉牛和生猪规模场实现人工授精技术全覆盖,规模牛场全株青贮和TMR机使用率均达100%,全面启动了羊人工授精、全株青贮、TMR机技术集成和推广。牛、猪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36.2×104头、172×104头和700.9×104只,同比分别增长5.1%、2.8%和8.3%,奶牛存栏8.5×104头,同比增长4.8%;羊饲养量达399×104只,同比增长16.1%。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0.5×104t、11.6×104t和11×104t,分别增长8.6%、1.3%和8.1%。

1.3农业产业化经营提档升级

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围绕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促进提档升级。大同市政府拿出1500×104元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多次召开银企对接会,面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继2014年纠偏古膳要道食品在上海Q板挂牌后,大同绿苑饮品有限公司和上皇庄岗酒厂2015年也成功登陆,实现与资本市场对接。大同新发地冷链物流市场项目主要工程基本完工,配套设施加速推进,经营商户招租全面展开。新荣伊磊牧业、广灵雁飞食用菌,大同县恒升奶牛、周士庄“双百万”蛋鸡基地各养殖场等成长型龙头企业也在持续建设,加快达产达效。前8个月,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1.7×108元,同比增长11.8%。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依托新发地营销网络优势,重点推广“一亩田、贡天下”等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多种电商发展模式,打造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深入推进,新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44个,优选“一县一业”项目25个,共获省级补助2852×104元,总数累计分别达751个和71个,促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1.4“1+3”重点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百园立农工程自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市级累计安排1.35×108元进行扶持,三年来共完成投资69×108元,已建成以土地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技术集约、空间叠加为特征的规模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六大类园区102个,2015年在建园区30个。同时,市里从各类新建、改扩建园区中优选出种养加各10个标杆园区予以重点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标准高、规模大、发展快、势头强、效益好的新园区。全年计划投资23.95×108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18.8×108元,占计划的78.5%。

1.5设施农业转型发展

继续保持热度不减、力度不减、投入不减的强劲势头,市政府拿出3500×104元进行扶持,连续6年以每年0.2×104hm2的规模推进。截至8月底,新发展设施农业0.1×104hm2,累计达到1.57×104hm2。全市蔬菜播种3.52×104hm2,总产量72.1×104t,实现产值14.4×108元。在设施农业生产上,更加注重由扩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突出了棚内栽培品种的优化,由大路菜为主逐步向冬枣、蓝莓、樱桃、油桃、瓜果、菌类生产大幅调整。

1.6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保质保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分别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和多次工作推进会,7月初完成全部航拍作业,1∶2000正射影像图按期交付各县(区)使用。截至8月底,共落实确权经费6858.7×104元,培训人员1.85×104人次,清查村939个、农户18×104户、耕地17.33×104hm2,分别占任务的99%、91%和88%,解决矛盾纠纷174起,通过公开招投标县(区)聘用测绘公司35家,各项工作进展有序。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培训人员6693人次,有1962个村在深入清查的基础上,正在全面整改;阳高等3个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县区积极启动相关工作。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农民合作社446个,总数达5439个,带动农户14.8×104户,占农户总数的22%,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社39家、省级示范社142家、市级示范社254家;新增家庭农场75个,总数发展到546个。四是科学编制“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规划。

1.7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

年初制定了《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采取按月调度通报、实地督查、现场推动、财政奖补等措施,扎实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建设。全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计划投资34.8×108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11.74×108元,占计划的33.7%。按照山西省的统一部署,7月初召开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了阳高县大泉山、镇边堡,天镇县新平等示范村,对50个示范村支部书记和乡镇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涌现出南郊区杨家窑,灵丘县车河,阳高县大泉山、镇边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工矿一体、生态休闲、历史文化名村,保留了乡村记忆,彰显了农村特色。

2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

尽管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形势较好,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但在除了8月旱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之外,接下来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生鲜乳市场低迷仍未根本好转。当前,生猪养殖已进入高盈利区间(全国猪粮比价9月初已升至7.78∶1),头均收益在500元左右,预计年内猪肉价格仍可能高位运行;羊肉市场回暖,一般养殖场每只收益在100~200元之间;蛋鸡养殖也已盈利,每只收益为15~20元,但是卖奶难的困扰还在持续,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愈加频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可能对畜牧业发展造成冲击。二是现代农业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困难,投入不足较为普遍。三是农民增收压力增大。受经济下行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渠道收窄,劳务收入下降;同时,尽管全市农民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梯队,但与兄弟市在绝对数上有着明显差距。为此,下一步要重点落实6方面举措:

2.1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继续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扶持牛羊肉生产、粮经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建设和全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扶持增量资金;同时,盘活用好市级扶持现代农业建设存量资金,突出全程跟踪和精细化管理,增强扶持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持续放大政策效应。

2.2深入推进“1+3”重点工程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和按月调度,开展实地督查及考核,优化政府服务,深入开展农业系统五位一体帮扶,扶持园区、基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实施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项目建设,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2.3着力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坚持量为基础、质为关键、效为核心,着力抓好畜牧养殖“五项技术”(人工授精、全株青储、TMR机应用、科学免疫、分群饲养)、“两个模式”(广灵彤阳合作社为代表的规模场科学精细养殖模式和以新荣忠立合作社为代表的分娩隔离技术和大型农用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推广示范,带动畜牧业提质增效。

2.4谋划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大文章

按照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北方奶都、全球马铃薯基地、北方肉业生产中心、长城金三角区域反季节蔬菜交易中心,京津地区的后花园、菜篮子和生态屏障”的规划,全面建设地理标志性特色农业、雁门关生态畜牧养殖、绿色、有机设施农业,小杂粮生产、京津特色米袋子和绿色菜篮子供应五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做好“中国小杂粮之乡”申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电商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5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强化“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推进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建设,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三农”金融服务。

3政策建议

3.1制定专项用地保障政策,破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瓶颈

如受征占地选址、补偿安置、用地指标等影响,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项目大部分还在开展前期准备,这也是全省的共性问题。建议:为了很好地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项目,省里统一研究出台相应的用地保障政策,预留一定建设用地指标专门用于相关项目实施,并划拨使用。

3.2作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重点市,建议将大同列入国家和省粮草兼顾型农业试点

第7篇

关键词:问题;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近些年经济作物的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

2.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仍不是农业经营的主流。目前,我市农业的经营模式仍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极不适应,也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步伐。

3.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虽然我市目前建立了5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农民在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等环节难以取得对等地位,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4.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严重损伤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使一部分跟风种植的农民损失惨重,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5.农业生产者的老龄化问题导致农业科技推广速度偏慢。目前,在农业生产者当中,青壮年几乎没有,在部分村,60岁左右的人成为农业生产者的主流,这部分人由于年龄、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明显偏慢,这也导致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难,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二三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主要表现在:

1.产业比较单一。我市的农村企业,主要集中在黄金开采、石材加工等资源性行业和粉丝加工等传统性产业上,其它行业的企业寥寥无几。

2.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解决,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而要实现企业的升级改造,又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制约因素。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主要表现在:

1.资金不足。在目前情况下,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资金压力巨大。一是集体财力枯竭。从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仅靠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没有多余的财力进行投入;二是向群众筹资难。目前相当一部分村过去群众拖欠的“三提五统”等尚未得到清理,依靠农民自觉自愿地出资进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难度太大;三是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市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群众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群众对班子信任度不高,导致不愿将资金交给集体进行公益事业建设;二是农村居民老龄化,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子女都在城镇就业居住,导致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漠不关心。

3.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工程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有些工程项目质量低下,农村公路现行的管养体制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群众的猜忌和不满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城乡经济资源、打造链接城乡、工农产业链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牛鼻子”,要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突破土地制度的制约,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农业、进入农村,使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源释放出活力,使土地更多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集中,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经营。依托粮油、果品、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旗舰。

(二)发挥“乡”的优势,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城乡统筹必由之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激活农村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乡”的优势。一是土地成本优势。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供给,是农村工业化起步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将贯穿整个农村发展全过程。在目前的土地政策下,可以考虑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宅基地置换,将农民宅基地置换用于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二是劳动力优势。尽管近些年农村转移输出的剩余劳动力增速下降,但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使部分农民仍处于半失业状态,大量“4050”人员和部分青壮年并不愿意背井离乡,农村仍沉淀着大量劳力资源。激活这些劳动力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和土地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民有从事非农产业的意愿和技能,引导农民投身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潮。三是自然资源优势。我市农林牧渔业较快发展,水资源、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这些丰富的原材料可以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所需。要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变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是发展镇域经济,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业招商促进镇域农业产业升级,化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工业招商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小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变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为工业经济优势;通过商贸招商促进镇区发展提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使市场优势成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加快农村人口聚集。重点镇和小城镇、中心村应逐级分层次定位,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大力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其吸引投资、扩大消费、集聚要素和人口的能力,使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有强有力的主导产业作支撑,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就业安居。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投入,要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

(三)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让农民享受城乡均等的服务

按照促进城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上下工夫。要突出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像抓农村清洁工程一样,逐步深入推进农村公路交通、电力、通讯、安全饮水等设施建设,将农村相应的基础设施与城市设施同等对待,使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

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统筹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重点加强乡镇文体站、农科教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图书室、村民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对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并轨统一途径,适当变通政策,允许城乡居民自由参加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城乡人口平等地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四是建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享受保障住房的群体,一向局限在城镇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基本被排除在外。要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探索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使农村贫困家庭也能享受城镇贫困家庭的住房保障权利。

第8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处速发展的阶段,整个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很多小城市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后,一跃成为国内经济数一数二的大型城市,并且还在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达到了巅峰,许多农村地区就是在这种大发展的趋势下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相比以前的农村,现在的农村不仅生活条件堪比城市,在经济上也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且不是所有的农村经济发展都很快,还是有大部分的地区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发展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面积地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总结发展过程当中的劣势和不足。

1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的农村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发展的底子还太薄,发展的基础太弱,且面临很多经济压力,因此很多农村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难题。

1.1设施不完善,综合生产能力不够高

一些基础的设施不仅是保证生活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而在很多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比如供水供电,道路交通等,这些设施对于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是必须的保障,没有这些设施人们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进行,而在一些落后地区,这样的最基本的设施都不完善又谈何发展,所以要发展农村落后地区,基本设施要先保障。另外,农村地区的主要生产力来自于农田,农田作物高产维持农民生计,同时也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在水利设施上不完善,绝大多数的塘堰,水库,沟渠等因为没有得到关注和资金投入管理而出现许多问题,而导致很多洪涝旱涝灾害,沟渠堵塞等,不仅没能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水利条件,反而带来许多灾害,这样的条件下农作物产量不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自然就低。许多的新农村建设仅仅停留在表面,许多农村虽然投入很多资金修路造桥,但大部分的成果都不合格,农村的水泥路质量不高,甚至很多还是泥巴。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很多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1]。

1.2现今的土地政策不合理

当今很多地区的农村土地管理政策还停留在落后的状态,许多制度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农产品的价格太低,同时附加的税额又高,导致有些土地被抛弃而荒芜的现象,再者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有些地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进而影响农民的种植生产信心,土地的承包关系自然不稳定。最后是短期式的承包方式容易对土地造成掠夺性,从而使得土地的质量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

1.3缺乏专业性人才及科技的开发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在于农作物的产量,另一部分是人才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很多人们对这门行业存在一些偏见导致极少数高等教育毕业的人会从事这一行业,而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在经营管理方面意识又比较薄弱,这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科技是促进生产力的重要武器,虽然现在已经在许多地区进行了农业方面的科技开发实验,但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资金投入不够使得这种科研技术开发效率不够。

2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足主要存在以上几个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措施,整理策略如下:

2.1加大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当地政府要承担起一定责任,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水电等供应以及道路交通,保障农民的生活基本条件,此外,要重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提高并改善农田的水利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资金的投入之后为使资金最大的发挥效益,政府人员要跟踪对资金的使用做好详细计划并跟踪管理。

2.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建设的关键,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也是我们要做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新型合作形式实现集体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关系;完善农村的集体管理政策;支持集体发展经济的信用贷款。

2.3培养和引进人才

农村经济要上一个台阶就需要新型的人才进行经济管理,首先要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并进行专业培训,农村干部更要积极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加强工作能力,同事之间多进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带领集体走上发展之路。除了农村自身人员的文化素质提高,政府部门要协助农民引进新型专业人才,只有学习和见识外界的发展,用新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农村的情况,才能更快的找到发展经济的道路。

3结束语

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农村还处在经济滞后的状态,在我国的发展背景下,农村的经济应得到更好的发展,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改善农村设施条件,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农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牛富英 单位:山西省太原古交市农技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