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项目建设必要性

旅游项目建设必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0:44: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旅游项目建设必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旅游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1篇

一、我县旅游发展现状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深化完善重要旅游区域规划,着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大等级景区创建力度,努力提升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档次,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想方设法克服因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力加快我县旅游经济的提升和跨越。规划先导,依托产业,创建品牌。我县在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能以规划为先导,整体谋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前期旅游规划。依托传统区域产业的发展,努力挖掘和培育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地域优势,成功创建旅游特色品牌,为后续发展增强后劲。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81876人次,比2001年的3.15万人次增长18倍多,年均增长53.68%;旅游总收入39590.91万元,比2001年的1349万元增长29倍多,年均增长65.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305人次,比2001年的1516人次增长18倍多,旅游外汇收入1015.12万美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作为“朝阳产业”和“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正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目前我县旅游发展存在困难和不足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我县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旅游经济经营情况有所下滑,游客数量明显减少;二是一些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资困难;三是旅游产品促销和市场开发水平不高;四是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不够。

三、几点建议和对策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建议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投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整合旅游六大要素,拉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推进实现既要“外部的投入拉动”又要“内在的经费拉动”双轮驱动式的增长方式,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继续保持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1、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化“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坚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提高人们旅游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游客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尤其是要继续努力打造“旅游景区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度假休闲新品”,同时,也要总结大众化旅游产品,要为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更加方便、更加实惠、更加安全的旅游环境;要着力解决好与广大旅游者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让游客和人民群众享受“进得来、玩得起、想再来”的旅游生活。

2、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拓宽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是注重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二是注重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牧家乐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三是注重区域旅游共同发展,积极发展区域旅游互补和联动,利用我县有利的交通优势,积极打造人流、物流平台,为红河州旅游大市场做好服务。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大力引项目、引资金、引创意,不断改善旅游业基础条件,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2篇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公益事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奉献爱心和休闲放松的双重属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1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_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_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_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_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_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_项目坐落于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_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_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_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_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_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_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_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_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_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_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_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_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_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_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_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_独特的人文环境。___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_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_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_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_,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_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_,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_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_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_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2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从对某村乡村旅游的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前景较好,符合产业结

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定会成为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项目投资风险小,各种效益较好,实施单位有能力落实,能有效带动本地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设计科学,技术可行,预算合理,预期效益较好,符合项目立项的规范和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项目建议人:

某某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3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概况

三、项目建设意义

四、主要财务指标说明

第二章 旅游行业市场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当地经济发展

3、政策环境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1、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2、旅游消费群体分析

3、旅游业发展趋势

三、旅游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公司发展历程

3、公司股东介绍

4、公司近几年主要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理念(宗旨、文化)

三、组织架构

三、主要管理人员介绍

第四章 项目规划与建设规模

一、项目总体规模

二、项目功能规划

三、项目建设规模(估算旅游项目可接待人员能力)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地理位置

三、交通条件

四、基础设施

五、人文环境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二、总图布置方案

三、建设经济指标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八章 建设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资金使用计划

三、分年投资计划表

四、资金筹措

第九章 项目财务评价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二、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建设建议

二、项目结合评价结论

温馨提示:因每个项目投资企业实施细节不同,投资地的具体产业政策及环境有所差异,本内容本着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目的,报告目录框架仅供参考,一诺美太投资咨询不承担您当前所阅览的此目录产生的任何有关责任;若有疑问敬请咨询中国项目咨询网在线客服人员。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4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__镇__自然风景区海拔2303米,由于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使项目区形成灌丛,森林和亚高山草甸三大生态系统,是华北保存最完好的生态区域,素有华北“小西-藏”之称,是避暑休闲和旅游的最佳地方。项目毗邻北京,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外,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通讯便利,交通方便,开发的`市场和潜力巨大。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

__镇是中华三祖文化的发祥地,古文化遗址修护及人文旅游景点初具规模,每年到__寻根祭祖的游人络绎不绝,而与之相匹配的休闲生态游才刚刚起步。为此,__镇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化做为今后几年的优先发展方向,尤其将__九龙洼避暑休闲开发做为三祖文化旅游产业的延伸,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国际看,在全球逐步变暖的趋势和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避暑型气候资源已经属于越来越紧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目前,香港佳顿集团有限公司就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发表示了浓厚兴趣,并与镇政府签署了有关协议。

从国内看,随着全国气温的不断上升,许多城市已成“火炉”,甚至包括一些北方城市。而__自然风景区却以凉爽宜人的气候,打出“清凉气候牌”吸引着国内“火炉”城市的人们纷纷涌入。针对这一现象,__镇可以打造依托森林草甸资源、气候资源,在项目区修建避暑山庄、酒店、乡村旅舍等高中档的住宿场所和狩猎尝跑马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拟修建避暑山庄一处。

内设四星级酒店二处、当地特色的农家小院十处、旅游产品专营店一处、综合管理办公楼一座;

2、新建狩猎尝跑马尝过山索道各一处;

3、附属设施:道路、台阶、护栏等。

五、项目建设期限

从2010年起至2013年止,共计4年。

2010年,为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为主体施工建设阶段;2012年主体完善和配套建设阶段;2013年试点运营和投入使用阶段。

六、项目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

预计总投资2亿元,其中主体工程1.6亿元,附属设施0.3亿元,其它0.1亿元。

项目建设资金由承担单位统一筹措。其中拟贷款1.5亿元,自筹0.5亿元。

七、经济效益分析(略)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5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第3篇

对项目建议书感到陌生?不知道该如何制定一份正规有效的项目建设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项目建议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项目建议书范本1一、项目名称:合资生产(经营)____产品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企业名称)______ 单位负责人:(厂长或经理)

二、兴办合资经营企业的理由:

从国内外技术上、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从利用外资、产品出口、培养人才、增加收益等方面,说明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中方合营者的情况:

介绍中方合营者的基本情况和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有利条件,包括企业性质(国营或集体)、人员情况、技术力量、领导班子、固定资产、设备、场地、原有产品产量、产值、利润、产品出口等情况。

四、外国合营者的情况:

外国合营者公司名称、国别、资本、业务范围、规模、产品声誉、销售情况等。

五、合资经营主要内容:

(一)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

(二)合营年。

(三)合资经营企业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新建、扩建、改造)。

(四)合资经营企业的职工总数和构成(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五)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各方出资比例。

(六)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中方以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等作价的估算,现金投资(外汇、人民币)和来源(自筹、贷款、租赁);外国合营者以现金、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或专有技术等作为出资,对其作价、估价方法和估算金额。

(七)产品技术性能及销售方向

合资经营企业的产品拟达到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竞争能力,产品内外销比例的估计。

(八)生产(经营)条件

合资经营企业所需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及协作配套方面的近期和今后要求及已具备的条件。

(九)初步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内外销)、成本、收益估算。

生产手段、生产效率提高程度。

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效果。

中外双方经济收益匡算:合营期间各方利润、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年限的估算等。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合营期间的税收、劳动就业人数、技术水平的提高等。

六、项目实施计划:

何时进行技术交流、出国考察、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洽谈、签约、施工、试车和投产等。

如属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项目,应列出分期工程的时间安排。

附件:

(一)邀请外国合营者来华技术交流计划。

(二)出国考察计划。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包括负责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安排;如须聘请外国专家指导或委托咨询的,要附计划。

注:报批项目建议书时,附件要齐全。

项目建议书范本2一、项目总论

(一)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推动饮食行业健康发展上做出全方位的贡献,____饮食业的发展速度位居城市经济建设榜首,成为代表____城市品牌的靓丽名片。

但是,在饮食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采购环节难以控制,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供应不及时,人为造假、提价,使酒店饮食企业进货成本高,严重影响经营,导致部分酒店饮食企业经营不善,而且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伤害了广大消费者利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食材供应链的问题。

对此,市政府和行业协会予以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促进饮食行业的和谐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稳定物价,理顺供需关系,深化饮食行业改革,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特别推出了饮食食材整合项目。

(二) 项目介绍

1、项目名称:__“____X”市场

2、项目地址:

3、项目内容:整合食材供应链,组建饮食食材交易中心

4、组建模式:股份制,由__X与__X公司共同组建股份制管理公司。

5、项目目的:打造现代食材供应链交易平台,采用联盟会员制管理(供应商、饮食企业、种植、养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共同加入的会员联盟体),实现市场交易与网络交易的双向营销,达到降低采购成本,促进食品安全,稳定物价,促进农副产品快速转换商品的目的。

二、项目分析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丰富的原料资源

根据__X副产品原料市场调查“十一五”期间____量年均714万吨、其中蔬菜年均258万吨、水产品年均217万吨、水果年均132万吨、畜肉年均65万吨、禽蛋年均26万吨、鲜奶年均14万吨,且保持增长势头。

20__年公布的《____政府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果蔬、肉蛋年产量将分别达到280万吨、240万吨、136万吨,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260万吨以上。

目前,____区有616家农业龙头企业,7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7家市级龙头企业,11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5处农产品出口基地,1500多家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78个,绿色食品总数达到250个,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45个,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2、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

① 酒店、饮食企业

据____X年统计资料,__X饮食行业总数为____X家,年食材消费量达__x亿元。

② 企事业单位和院校食堂

____市现有企事业单位和院校人数达80多万人,按人均日消费__元计算,年食材采购额__亿元。

③ 电商团购

根据水产品交易市场统计,20__年春节期间水产品市场交易额达35亿元,其中团购和电商交易达2亿元,且有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____市食材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该项目上马不仅为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转化搭建出产销对接的交易平台,也为饮食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资源。

3、激烈的行业竞争

____市饮食企业____多家,其中____平以上的饮食企业____多家,与之相对应的供应商近万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竞争手段和制约方法多种多样;很多饮食企业采取抵押资金的方法制约供应商,以此保障供应质量、价格、数量、时间,维持需求;另一方面供应商因抵押资金量大造成资金短缺,也采取降低质量或短斤缺两或提高价格的方式维持经供应,形成了既矛盾又依赖的畸形关系,严重影响了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该项目以理顺供需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整合食材供应链体系,建立“__X采购”市场的交易管理平台,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此供需矛盾。

4、必要性

农副产品的快速发展为食材供应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但是,食材供应市场因中间交易环节多,价格弹性大,进货渠道多,远远跟不上农副产品发展速度,也满足不了饮食行业的发展需求;实施该项目可以有效的整合食材供应链,对推动__X市饮食行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① 促进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转化的需要

整合农副产品资源,组建食材供应链体系是实现农商对接和供需对接的需要;为种植、养殖专业户搭建直销平台和电商平台,极大地促进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快速转化。

② 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

通过食材市场的集中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能有效地控制食材供应质量,为酒店饮食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食材原料,从而起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

③ 稳定物价的需要

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以及会员企业采购意向,组织源头采购,大宗进货,期货预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价格,使食材价格处于市场最低水平,从而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__和______的扶持

饮食食材整合项目是__和____X大力扶持的项目,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实现组织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稳定物价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市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的重大举措。

2、拥有先进的运营体系

启动“__采购”市场____X运营体系对订单、数据、价格、食材品类、配送流程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系统的配套服务,保障供应链的最佳状态。

3、优越的经营环境

“__采购”市场位于__X市__X中心,周边有酒店用品专卖店、炊具批发商城、____、____会员店、物流中心、__X商城等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形成以饮食经营为主体的市场环境。

(三)项目建设思路

1、探索饮食食材供需行业的必由之路

食材采购是饮食企业经营的必要保障,但是,长期以来采购与供应一直是矛盾关系,通过整合食材供应链,探索一条解决饮食供需关系的必由之路。

2、打造大连地区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建设“__采购”市场为__X地区农副产品提供交易平台,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实现产销对接。

3、提升大连酒店饮食企业经营能力

组建饮食食材供应链,理顺供需关系,从质量、价格、时效、服务等方面提升饮食企业的经营能力。

4、组建先进的运营模式

运用先进的____x运营模式实现会员企业的共同价值,打造 符合多赢原则的运营模式。

(四)项目经营理念

1、严把质量关,保障食材安全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各种食材进行严格质量检查,规范采购程序,避免采购漏洞,使食材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

2、发挥交易平台优势

“__采购”市场集现场交易和电商交易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将相互制约的关系,转换为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

3、提供增值服务

以“满足__X需求”为宗旨,做到信息畅通,物流畅通,增设分拣站,提供储运箱,物流配送等项目, 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4、树立品牌形象,做行业标杆

“__”采购市场是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通过对饮食食材供应市场的优化组合,突破传统营销理念,形成品牌效应,缔造食材供应链服务商领军品牌。

三、项目改扩建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项目改扩建规划

1、项目改扩建工程包括:

__X吨中心冷库建设、物流配送及分拣中心建设、展销摊位和库房商铺装修改造、电力系统改造、监控系统建设、给排水改造、EPR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2、发展目标

X年成型,带动__及周边城市农副产品加入直营销售模式,打造城市新的地标市场;

X年建成省内最具规模的一级批发市场及网络团购展示平台;X年内成为省内农副产品销售样板市场,并依托电商平台,将__X周边地区以____为特色的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二)规划实施方案

1、市场改建

“__采购”市场使用面积 ㎡,设立 个产品展位,个带库房商铺,按食材储运方式、销售量,采购频次,划分水产品、肉食类、果蔬类、饮品类、粮油类、调味品等__经营区域。

2、吨中心冷库

根据市场经营需要建设 吨中心冷库即 个专项冷库间、个设备运行间,为供应商提供冷冻、冷藏、保鲜设施。

3、物流分拣中心建设

组建物流分拣中心,计划初期购置配送车辆 台,每天运输食材原料 吨,最大限度地满足会员企业物流需求。

4、EPR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配备ERP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数据库,对经营、交易、资源等业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准确传递。

5、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在线订购模式,实现农副产品网络团购目标。

四、项目筹建状况

(一) 公司组建

1、公司组建

2、编制管理文案

(二) 项目进度

1、市场调研

____X年调研了大连各级农副产品市场,收集农副产品资源信息,价格走势,流通渠道,调查酒店饮食企业、机关院校食堂、驻军等大宗食品采购单位对食材供应的需求和希望解决的供应链问题,了解供需双方现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电商务平台

______公司旗下领航猫网络科技公司设计的项目网络交易平台,现已进入编程阶段。

3、组建ERP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项目运营需要已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共同开发ERP信息管理系统,现已进入业务、数据设计阶段。

4、市场规划设计

现场勘查已经完成,按照运营和发展需要,对原场地格局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总设计图已经完成,制定出水产区的地面防水和下水施工方案。并根据食材属性在总图上划分出__食材专销区域,配电系统已进入现场设计阶段。

5、交易市场(______)接收

原____x接收工作已经完成,其他部位接收工作正在按市政府菜篮子工程规划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全面展开。

6、银行合作

完成与__银行的合作洽谈,银行为商户免费安装POS机,并对会员商户给予资金扶持待遇。

7、会员招募

完成__x家__供应商的招商意向洽谈,确保“__采购”市场建成后的正常运营。

五、投资概算

(一) 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____x万元。

(二) 资金来源

自筹资金:____万元(承办单位和______公司筹措) 银行贷款:____万元(项目新建公司贷款) 申请政府财政补贴:____万元

(三) 投资分配

1、开办费

市场调研:__x万元

网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__x万元 需要支付原场地租金:__x万元/年 不可预见费:__万元;合计:____万元。

2、冷库建设投资

建设__x吨冷库(x个冷库间、一个设备运行间),用电量__x—__xKW,用地面积__x㎡,库体、设备、调试等预算投资__x万元;

3、物流、分拣、配送投资

一期配送车辆__台、叉车x台,其他用品用具预算投资__x万元;二期增加配送车辆__x台,投资预算__x万元;合计____万元。

4、ERP信息系统投资

ERP系统设计、编程开发、服务器、运营维护等预算投资__x万元;运营期扩展ERP系统,增加投资__x万元;合计:__x万元。

5、电商交易平台投资

前期电商交易平台投资、(包括展示平台、会员平台、订台、运维)服务器、影像器材等预算投资__x万元;运营期开发建设增加投资__x万元;合计__x万元。

6、市场改扩建工程投资

照明工程、交易系统、监控系统、给排水工程、门饰装修、商铺、展位装修、防水处理等预算投资__x万元。

7、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预留__x万元。

项目建议书范本3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X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X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X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X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X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X项目坐落于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X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X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X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X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X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X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X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X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X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X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X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X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X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X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X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X独特的人文环境。__X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X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X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X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_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X,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X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X,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X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X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X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项目建议书范本4以天津市电力公司向社会的“201x年夏季天津市电力供需形势”为例。天津市201x年夏季最大用电负荷出现在了7月下旬和8月上旬,达到1140万千瓦,同比增长10、5%左右。201x年天津电网呈现的特点是:电力平衡总体供需紧张,全年各月存在不同程度的供需矛盾;局部地区设备明显重载,区域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电网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天津市的电力供应是以就地平衡为主的发展方式,地域内发电机组大部分为火电机组,且多为热电联产机组,并且受煤炭供应、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所以才会造成高峰负荷时段的电力供应紧张。根据天津市电力供需紧张这一现象提出使用环保节能灯这一项目。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总投资0、5亿元,对天津市所有商场、住宅居民区、旅游景点等需要照明设施的地方进行综合技改,内容包括:

1、家庭室内的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花园、储藏室全部改用环保节能灯照明。

2、高层建筑的楼梯、走道、洗手间、地下室、商场、超市、仓库(货架照明)、燧道照明等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所都比较适合使用环保节能灯。

3、像商品广告和门面装饰方面如灯箱、灯牌、灯字、外墙装饰灯均使用环保节能灯,不仅达到照明装饰的作用,也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4、环保节能灯绿色环保,光线安全稳定,也特别适用于香水店、珠宝店、书店、愽物馆、美术馆等专业场所。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基本国策,现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向推动市场化改革,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经济补偿体系,并且把我国的贸易和投资的激励机制转变到鼓励、研发和自主创新上来,转变到鼓励节能减排降耗上来,转变到鼓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经济的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向上来。该项目的开展,将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天津市电力供需情况:(1)应加强电力需求的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提高市民节电节能意识,做到随手关灯断电。采取“错峰填谷”安排生产时问,做到谷电用足、平电用好、峰电回避、科学组织,最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节约用电。(2)为确保天津市能源供应安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改变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电力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外电入津”战略,加大区外送电通道和城市电网建设力度,提高天津电网外受电比例,变输煤为输电,优化天津市能源结构。

(二)国家有关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20__年5月23日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3项具体政策措施,涵盖了结构调整,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加强节能减排投入,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颁布打响了节能减排的发令枪,其体现了国家对环保的重视。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鼓励类产业,将会受到相应的产业发展支持。

三、项目定位、优点及分析

(一)项目定位

节能、环保、绿色、降低耗电量

(二)项目优点

环保节能灯除了有强大的节能效果外还有很多的其他特点:1、不怕碰摔(包装、运输、携带等方便)、轻便宜加工、不发热、不怕潮湿、无频闪、无红外线、无紫外线、无热辐射、无电磁高频干扰、无污染(光源中银、汞、氯)、寿命长(10万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可长达27年寿命)、免维护、回收环保(产品99%是塑胶材料)。

2、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灯饰,点阵、矩阵、方形、圆形、条形、球形等3、不怕碰摔(防震),不发热(小功率),不怕潮湿,如果采用阻燃材料做外壳可防火。

(三)项目分析

1、简单分析

现在一些公共区域大都是用日光灯和节能荧光灯,每个灯的成本也要30-70元,功率都在20W以上,而且每个灯的每年维护成本占到总成本20%。如果使用环保节能灯,总成本投入比日光灯高出100%,但在10年内不需维护成本。在节能上,环保节能灯的耗能只有日光灯的50%以下。以20W的日光灯为例,不间断照明一年要耗电175度,而环保节能灯也只需它的一半还不到,每度电费按0、7元计算,一年多点就电费省下来的成本也能収回环保节能灯的投入成本。如果都采用环保节能灯这种节能方式,在电力配置,导线材料上,那节约更是可观的。

2、资金投入及回报周期分析

如果按每只200元的价格将传统日光灯更换成环保节能灯,根据每年节约200000元计算,其资金回收期约为半年。如果再考虑到传统日光灯更换镇流器、起辉器维护的费用以及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的一切损失,使得传统日光灯日常维护成本的增加,所以环保节能灯的资金回收期还会缩短。

3、与普通灯技术参数比较

(略)

四、预计经济效益

环保节能灯既环保又耗能低,而且属于电子高科技产品,绿色节能照明市场,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随着政策的落实执行,节能住宅大规模、大范围地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约4、3亿家庭,有3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即使按50%的消费计算,也有150亿的巨大市场。

五、结论

第4篇

 

一、持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及管理工作

1、做好旅游统计工作。一是节假日及旅游黄金周期间,重点上报各景区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协同区假日办做好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5个假期的数字统计、市场分析、旅游投诉等方面的工作。填报河南省旅游政务网数据系统。编写假期旅游综述,并联系主流新闻媒体发送旅游数字及旅游综述。二是每月统计全区旅游人数和收入数据,常规化完成旅游数据统计总报、月报工作,截至6月底,实现旅游人数924.80万人,旅游收入2.98亿元。三是每个季度填报“全国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加强对辖区内A级景区的监督和管理,指导A级景区优质服务规范经营。

2、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协助景区顺利通过A级景区复核。现有景区10家,其中A级景区6家:黄河富景生态世界(4A级)、丰乐农庄(3A级)、黄河花园口旅游区(3A级)、普兰斯薰衣草庄园(3A级)、绿源山水(3A级)、黄河逸园(3A级);备案景区4家:良库工舍、乡河湾、自然界、艺茂国际仓。二是上半年新备案艺茂国际仓1家景区:指导艺茂国际仓文商旅景区、良库工舍按照景区按照标准和要求做好A级景区资料整理、标识标牌设置工作。指导艺茂国际仓新建一个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游客中心主体及功能区划分已经完工。三是做好厕所革命相关工作。对2015--2017年已建A级旅游厕所进行拍照、定位上传至高德地图。其中,按照市局要求将我区新建、改建10座旅游厕所申报情况在旅游厕所管理系统进行填报。四是按照《郑州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要求,完成我区旅游视频会议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已投入使用。

3、旅游宣传形式多样化。通过电视、广播媒体进行宣传,邀请郑州晚报、郑州日报、中国网等媒体走进景区(点)采访拍摄,上半年,电视广播媒体报道5次、网络媒体报道47篇、报刊报道24篇。

4、其他工作。一是参加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做好迎接塞尔维亚、瓦努阿图两个国家共11名外宾的接待工作并圆满完成接待任务,我单位王雪珂同志被论坛组委会授予先进工作者。二是做好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资料收集上报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向古荥大运河管委会提交《中原市场旅游分析报告》、《河南旅游规划》、《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郑州市全域旅游产业提升规划及近期行动计划》等资料20件。三是积极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18份,满意率100%。结合李福顺、禹金丽等人大代表提出的旅游惠民免票建议,我局迅速行动,深入景区调研,组织富景生态世界、普兰斯薰衣草庄园2家景区开展了“惠济旅游扶贫惠民,门票优惠等你来”活动,景区向持有低保证的游客免收门票,每月向郑州市民提供50张免费门票、200张半价票。

二、多措并举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上半年,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活动12次。先后举办了首届豫台风情年、2018河南第五届绿源山水新春马戏艺术节、郑州首届国际花海美食狂欢节、首届“黄河诗会”暨第五届“天下诗林大会”、惠济区第一届全域旅游宣传周等8个主题宣传推介活动、艺茂国际仓举行中国(郑州)第二届观赏石博览会等。

三、稳步推进五旅融合发展

起草了五旅融合工作要点,明确了五旅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各单位职责,起草了《关于调整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的通知(草案)》及《惠济区2018年五旅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提升五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上,推出文化体验游专线、文物古迹游专线、滩涂文化游专线、花海游专线、农耕游专线、工业体验游专线共18条旅游线路。

四、全力配合生态红线划定相关工作

根据市环保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郑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征求意见的通知》,积极配合生态红线相关工作,对辖区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各景区进行普查,并通知景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上报相关材料,整合材料报送至惠济区环保局。

五、存在问题

1.全域旅游工作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偏低。目前全区全域旅游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机关干部、群众参与性不强。全域旅游是一项“时时处处、行行人人”都需参与的综合性工程,五旅融合涉及及工业、农业、商业、教育、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亟需成立“旅发委”,由区四大班子领导进行统一指导,全区党政部门共同参与,更需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康旅各个职能部门进一步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指标、责任主体,密切分工协作。

2.全域旅游亟需统一指导、统一规划。规划是我区全域旅游工作的龙头和根本。为实现我区旅游业发展模式由景区引领向全域发展转变,要尽快出台《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辖区“旅游+”与“+旅游”项目进行规划指导,有效推进我区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避免出现重复性建设以及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等问题;借鉴旅游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整合好惠济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大汉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古城、游园等人文景观,打造新的经济业态。

3.旅游招商条件受限,缺乏龙头项目带动。受土地、规划、交通等条件限制,近几年,旅游项目招商进展缓慢,缺乏品牌、强势旅游项目入驻。现有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而散,呈碎片化发展,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旅游娱乐项目;经营主体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各景区(点)单打独斗的多,没有形成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发挥互补的作用;旅游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4.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发展缺乏魅力。历史文化、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对历史文化研究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文化特色和品牌价值未能很好凸显,文旅融合度不高,景区多为自然生态型,在文化的融入和彰显上做的不够。文化探寻、民俗体验型旅游项目少,特色文化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发展缺乏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区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新(改)建A级旅游厕所,组织辖区内A级景区积极加入郑州市旅游年卡惠民行列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旅游公共服务面向旅游企业、面向游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明显。我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急需配套的问题突出,停车场、旅游标识牌、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不完善,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使惠济旅游硬件环境再上一个台阶。

6.旅游宣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旅游事业,一靠建设经营,二靠宣传推介,而我区目前的推介活动只限于本地区,缺乏省域眼光、全国眼光和国际眼光;当前旅游推介多是一些旅游节庆宣传活动,形式单调、缺少特色,主要停留在游客口碑和熟人相传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惠济缺乏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口号、logo设计、旅游标识等方面不规范、不统一,未能在宣传推介中体现出惠济特色。

7.黄河滩区水源地保护对旅游项目发展提出新要求。《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我区丰乐农庄、绿源山水、黄河逸园、黄河花园口旅游区、普兰斯薰衣草庄园、黄河富景生态世界6家A级景区均在一、二级水源地环保整治范围内,旅游建设项目受到水源地保护的要求,目前已基本停建。部分已建成A级旅游厕所因涉及水源地问题,已经停用整改。

8.五旅融合工作推进困难。一是五旅各成员单位的认识不到位。文、工、商、农、康各部分工作进度不均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切实强化工作效率和落实效果;二是土地指标需求不到位。发展旅游建设项目的用地面积较大,导致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已成为制约五旅融合深入推进的瓶颈,还需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土地政策支持,合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缓解惠济发展旅游用地紧张的局面。

9.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既懂旅游又善于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队伍。当前,人才短缺是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一个制约瓶颈,近半年来,由于市、区人才选拔,文化旅游局有14人调离工作岗位,文化、旅游、文物专业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人才缺乏导致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未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果,补充文化旅游工作队伍迫在眉睫。同时,辖区各企业均向旅游业靠拢,产业融合发展受人才的制约很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讲解人员不仅少,而且由于缺乏系统、专业、有效的培训,其专业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六、下一步工作

(一)以转变思想理念为重点,凝聚力量,形成共抓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06年,我区成立了“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受当时旅游发展规模和条件限制,旅发委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并不明晰,已不适应目前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所以,下一步首要任务是尽快启动重建和优化调整我区旅发委机构,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同谋划、统筹协作发展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由区旅发委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工作开展过程中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审核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赋予旅游管理部门更多的职能,让其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规划、产业促进、资源统筹、服务监管等作用,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密切联系全区各旅游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行政指导和信息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精髓,突出黄河风情、生态体闲、古汉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惠济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经营单位都要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动文旅、商施、农旅、工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五旅”单位明确制定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工作完成目标,并严格按照目标推进项目进展。拓展产业融合渠道,做好旅游与现代农业、信息咨询、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对接,发展商务游、康体游、生态游、工业游等特色旅游,搞活门票经济、地产经济和服务经济,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大旅游格局。

(三)以提升文化内涵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惠济文化是由黄河文化、大汉文化和运河文化凝结而成的“三位一体”文化:古荥片区重点展示大汉文化、北部特色商业区重点展示运河文化、黄河滩区重点展示黄河文化;其他片区以文化、商业、健康、养老等为载体,大力展示特色文化。精心制作“拥抱汉族摇篮·畅享大汉文化”等一系列旅游宣介用语,塑造了惠济旅游之魂。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一定数额的文化旅游企业给予相关的奖补支持。鼓励文艺、文化工作者投资参与文化旅游企业经营发展。加强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形成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线路,促进旅游+文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围绕黄河文化、古汉文化等惠济文化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使惠济文化走进游客心中,展现厚重惠济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街区,突出惠济文化符号,提升惠济文化内涵。修复、重建城市城墙、运河等历史文化符号,建设特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提高惠济文化品味。

(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区(点)拓展到全域。一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惠济区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启动惠济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对景区、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导游、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不同旅游业态、行业的旅游相关运行情况信息的多源头、多形式采集和监测,有效提升旅游产业运行感知能力;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通信基站等多种渠道动态汇聚游客查询、游览、评价等行为数据,通过关联拟合分析定性推测景区/目的地热度、游客属性、产品需求等,还可以及时掌握旅游相关舆情,促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服务、营销体系;能够在旅游节假日实时景区客流量、游览舒适度、气象及周边交通路况等信息,提升旅游局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为游客行程规划提供信息参考。二是配合市旅游搞好旅游年卡运行管理。增加参与旅游年卡景区数量,加大服务网点密度,加强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其旅游惠民便民功能。三是完成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厕所和智慧旅游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支撑。

(五)以整合资金资源为重点,加大全域旅游建设投入力度

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和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辖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参与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实施,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几个具有核心文化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本与优质资源有效对接,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形成大投入、大格局、大转型的良性局面。

(六)变旅游发展瓶颈为机遇,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城市生态旅游”

第5篇

关键词:高档 娱乐项目 设置

中图分类号:B0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设置必要性

根据某生态开发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的总体发展与规划方向,结合某开发区现状,我们提出兴建某大型运动娱乐项目的必要性。

1、兴建某大型高档运动娱乐项目,不仅填补吉林省某市运动旅游娱乐市场空白,也将成为某市旅游开发区旅游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兴建某大型高档运动娱乐项目符合吉林省某市开发区建设“生态城”的总体目标;

3、开发区兴建某大型高档运动娱乐项目,可实现分区规划发展目标;

二、项目区域市场分析

吉林省某市运动娱乐主要的消费渠道有市区内公园、主题游乐场、健身中心、休闲会馆、洗浴、KTV等。这些运动休闲娱乐场所的经营情况、管理情况参差不齐、未能实现特色经营,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从而难以形成亮点,无法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进而尚未调动消费需求,难以引爆吉林省某市旅游市场。

目前吉林省某市还没有主题鲜明,业态丰富、辐射范围广的大型运动娱乐休闲场所。

三、项目SWOT分析

1、优势

(1)项目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景观优势显著。

(2)项目占地约40万平方米,按假定地块容积率0.6计算,可形成24万平方米的大规模综合娱乐项目,在区域内规模优势明显。

(3)因采石场开采使项目的山体出现部分的残桓峭壁,地势复杂多变,利于项目就势规划,更可开展如攀岩等时尚极限运动,满足寻求刺激的消费人群,且投入成本极低,仅需架设部分安全设施即可。

(4)项目周边民宅较少,拆迁量较小,动迁难度降低,可赢得宝贵开发时间,直接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减小经营风险。

(5)地块通过周边山地形成天然围合,因此非常利于采用现代化安防设施如红外线防越墙、监控摄像等。目前该地块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市区,可将主要安防人员布置于主路口,因此对安防人员数量要求较少,可直接降低人工成本。

2、劣势

(1)目前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市区,且路况较差,部分路段受破坏程度严重,对本项目的客流输送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修铺道路则直接增加建设成本。

(2)项目位于杨家沟,配套匮乏,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善,本项目县兴建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配套设施,建设成本必然大幅上升。

(3)项目由山体及山体间的盆地构成,施工难度大,可能导致延长投资回收期。

3、机会

(1)发展旅游娱乐项目既符合吉林省某市某区发展方向,也是该区结合自身优势重点打造的产业,区域旅游娱乐氛围日益浓厚,对本项目产生促进作用。

(2)地块通过周边山地形成天然围合,且用地规模较大,可实现打造运动旅游娱乐“城”建设构想,在后续推广宣传创造良好契机,建立优势卖点。

4、威胁

(1)由于该区大力进行旅游娱乐项目的招商引资活动,数个大型项目即将落户该区,如大型娱乐项目与五星级酒店等,此类项目一旦建成将可能分流本项目部分客源,导致本项目经营压力增大年经营风险提升。

(2)目前商业氛围差,独立支撑周边商业配套难度大,前期投入较高,项目周边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氛围没有形成,前期开发企业承担的成本压力较大。

四、项目投资估算与经济来源

1、开发成本估算

(1)土地费用

本项目土地面积40万m2,购置费2.38元/ m2,土地总购置费为95.24万元,契税为4.76万元,土地总费用约为100万元。

(2)前期开发费

此部分费用包括设计勘察监理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场地平整等费用,按开发成本的3.57%估算,总费用约为1493万元。

2、建安工程费

本项目建项目较多,各项目建安及娱乐设施设备总费用约为31000万元。

3、基础设施费

此部分包括道路、景观、绿化、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热力工程、燃气工程等项目,按开发成本的10.62%估算,总费用约为4444.53万元

4、不可预见费

按开发成本的0.74%估算,总费用约为310 万元。

5、开发期经营成本

按开发成本的0.48%估算,为200万元

6、投资利息

考虑项目本身效益情况,不考虑资金来源,视所有资金均为借贷资金,贷款宽限期为3年,贷款年利率为7.56%,项目投资在建设期内均匀投入,建设期为3年,经计算,贷款利息为4314.44万元。

7、开发成本合计为41861.97万元

五、项目经济效益评估

1、项目收入及经营成本估算

相关项目的年经营收入、参照目前同类项目估算,年经营成本按经营收入的50%估算。

可经营对象包含运动娱乐项目、娱乐服务项目、配套设施项目与3万㎡酒店式公寓,年实现净收入81072.5万元.

2、项目效益指标

(1)项目年成本利润率

项目净利润=总收入(扣除经营税金及附加)-总开发成本

=123838.11-41861.97=81976.14万元

项目的年成本利润率=81976.14/41661.97/13=15.14%

(2)项目计算期内总净收入及年均净收入

项目计算期内总净收入=项目计算期内总收入-项目开发成本-计算期内总经营成本

=162145.00-41861.97-81072.50=39210.53万元

年均净收入=39210.53/13=3016.19万元

(3)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包括计算期)

Pt=9-1325.72/8107.25=8.84年

3、项目效益评估结论

项目的年成本利润率为15.14%,大于同类项目的平均年成本利润率12%,项目计算期内总净收入为39410.53万元,年均3031.58万元,投资回收期较短,项目收益情况能力较强。

六、社会评价

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该项目是吉林省某市某开发区整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项目建成可使该地区整体规划逐步实施完善。

(2)该项目的建成,必将极大地丰富吉林省某市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吉林省某市的城市形象,改善该区域环境状况,加快吉林省某市某开发区建设步伐,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吉林省某市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2、社会风险分析

该项目项目处理项目为吉林省某市某开发区整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该区重点建设项目,开发区政策稳定、优惠政策多,软环境优秀,项目本身有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好,项目无各项污染,招商进行顺利,项目互适性强,因此,本项目建设无社会风险。

3、社会评价结论

该项目项目符合吉林省某市某开发区总体规划,项目互适性强,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符合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要求,项目的实施将会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社会评价结论是项目具有社会可行性。

七、环境影响评价

1、本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噪音较低,符合环保规定,无噪音污染;

2、本项目只产生普通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市政管网,经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无污染;

3、项目使用清洁能源,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大气无污染;

4、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动植物及植被的保护,建筑覆盖率较低,绿地覆盖率较高,项目运营过程不会对植被产生破坏;

5、本项目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袋装化,统一归集,经吉林省某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无环保方面的制约,环境影响评价为可行。

八、结论

本项目符合吉林省市民及来游客对运动休闲旅游项目的需求变化,市场需求规模远超过本项目的容量。产品定位符合目标群体的需求特点,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变化的休闲品质要求,具有市场可行性。

项目投资规模适当,项目成本利润率、总净收入、年均净收入均较高,经济效果较好。项目符合吉林省某开发区规划,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社会可行性。属于无污染项目,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对周边环境无任何污染,具有环境可行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单位:万元

1、项目名称

大涧山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园

2、资金类别

财政支农资金

3、项目属性

∨新建   扩建  改建

4、总 投 资

800万元

其中:申请财政补助

80万元

5、项目单位

名   称:

***正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

***保税区天智大厦9楼

法人代表:

周宗智

法人代表电话:

0532-86959085

开户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

银行帐号:

69040154740001057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1

·

项目与项目单位概况

 

该项目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涧山,面积约3000亩。集种植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融合"生态与生产、观赏与休闲、民俗特色与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体现"市场供应、示范推广、旅游观光、素质教育"现代生态农业四大"循环经济"功能。园区现有各种特色果树300亩左右、蔬菜种植约10亩、200亩的水面用于水产等养殖、品种繁多,面积广阔的绿化树木形成一个天然氧吧。示范园将以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走"公司+科技+农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拓展出一条"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营造出一方"绿水环保、田园渔歌"的农牧生活。创造"健康、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活模式;将农业生产、经营与观光、度假、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

***正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是以港口与航道、市政公用工程和土石方工程及基础工程为主的国家二级资质施工企业。集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下设10个全资公司,1个控股公司,1个参股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工程设计、施工、建材生产、房地产开发、矿业开发、国际贸易、生态旅游等多项领域,形成了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为主导,集矿产资源型、社会服务型、生产制造型、外向型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2

·

投资必要性分析

 

***开发区是一个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市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近郊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八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不带为***开发区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通过示范园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开发区和周边地区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建设该示范园是示范必要的。

3

·

市场分析

 

创新蔬菜品种、发展蔬菜生产时国家种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无公害、保健型的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副食品,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供不应求,深受人们的欢迎。

蔬菜生产有害物质污染已越来月严重,不少地方出现过使用污染蔬菜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特别是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未来的农业的优势决定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研究创新能力及相应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既要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又要维护改善农业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是人们保证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

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人们必备的食品,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的无节制应用,使水果的农药残量超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成为市场的热销水果产品。

大涧山有较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合理开发荒山荒坡资源,建立具体生产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生态果园,亦是***开发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力方向。同时,监理生态果园,为改善市场供应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开发区农村水果消费水平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果消费将逐步上升,特别是符合世界健康潮流的有机水果,将进入世界水果市场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4

·

生产

建设条件分析

 

大涧山有较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合理开发荒山荒坡资源,建立具体生产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生态果园,亦是***开发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力方向。同时,监理生态果园,为改善市场供应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开发区农村水果消费水平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果消费将逐步上升,特别是符合世界健康潮流的有机水果,将进入世界水果市场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5

·

建设方案

 

在地势较平坦处建设蔬菜大棚及实验室、员工食堂等附属设施。蔬菜生产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和砖混网结构式,明顶或单体式明顶、大棚内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设喷、滴灌系统、大棚明顶采用弧形,最大面积接受光照,有条件可设置太阳能装置,解决升温的所需的能源。

利用地形规划种植各种水果,使春、夏、秋都有果花观赏、果实采摘,利用部分果蔬间隔地间种种草药、绿肥,既有原始山村风格,又可按生态要求还原自然。群落式生态果园按规划布置,让观光的游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果园中除草、修枝、采摘、品尝,使游人在劳动中回归大自然,置身田园中。

道路设计:主要道路东西穿过,各组团均有石子铺就的次干道。主干道采用石子路面,5米宽,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次道路路宽3米,联系各分区,便于组织人流、运输、观光。支道路为原土路,宽1米左右,用于步行到各生产点。

给排水分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给水工程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均为井水。灌溉用水来自塘、库。水质没有污染,可供生产用水。排水工程设计:各示范基地就近与水塘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排水沟形成排水体系,雨水就近排入沟或水塘,再排出。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水沟。

电力工程主要为示范基地就近介入各用电场所,采用地下套管式输送。

绿化各基地开发后要注重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生态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种植养殖形势,自然平衡生态链、现实生态农业美景。各基地的绿化安排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形成丰富层次的观赏景观。

 

6

·

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环节

 

1、蔬菜大棚及实验室的建设;

2、果林基础建设及果树品种的引进;

3、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4、原生态山体、植被等的保护。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单位:万元

7

·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来源

金额

一、申请财政补助

80万元

二、项目单位投入

720万元

三、银行贷款

四、其他投入

 

 

 

 

 

 

 

 

合计

800万元

 

 

 

投资构成

金额

其中财政补助

蔬菜园区

50万元

10万元

果树园区

200万元

20万元

园区硬件设施(水、电、路等、)

300万元

30万元

旅游休闲

250万元

20万元

 

 

 

 

 

 

合计

800万元

80万元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8

·

主要财务指标

销售

收入

 

 

销售

利润

 

税金

 

投资

利润

 

9

·

社会效益分析

示范

带动

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带动可以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起到优化调整的作用。

通过本项目示范园和周边地区的技术推广及辐射,可迅速提高***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的文化素质,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建设。接受技术培训,可较快的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和科技应用水平。

 

促进

农民

增收

 

示范园将以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走"公司+科技+农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公共

服务

覆盖

范围

 

本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预计每年可提供5万个就业工日,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提供无公害、绿色优质保健农副产品,丰富城镇居民的餐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使产品质量上档次,补充淡季供应的缺品,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推动项目区经济发展。

本项目建成后,每年上缴税收,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以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地区,促进该区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

环境

影响

   

本项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不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源,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以蔬菜、果树为主的生态模式。在实施前进一步计划对各子项目的生态效益的具体数据,达到定量分析、科学评价实施生态农业产生的效益,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10

·

结论

 

 

建设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保证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近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示范园的建设可带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供应***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各项相关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11

·

结论

 

项目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

 

 

 

 

第7篇

一、*港概况

(一)水文气象

*市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1℃,无霜期253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42.6mm,降水量分配不均;3-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7%以上,易出现全市性的连续暴雨、大暴雨,常造成洪涝灾害;梅雨结束后降水明显减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盛夏和初秋易发生干旱,期间受台风影响,也常造成洪灾。

*港干流属洪水尖峰型大的山溪性河流,洪水、枯水期流量相差悬殊,汛期洪水常发生在5-7月,由梅雨形成。洪水暴涨暴落,集流时间短,由最大时段暴雨到洪峰在*底出现时间,一般为6小时左右,一次洪水历时3-4天。*底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1942年,为4900立方米/秒;五年一遇的最大流量为1930立方米/秒;7-9月为干旱枯水期,十年一遇枯期的最小流量为1.64立方米/秒,最小平均流量为6.6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深1074.2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6.8亿立方米。

(二)自然地理

*市位于*省西南部,*江上游,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18°22′37″-118°48′48″,北纬28°15′26″-28°53′27″之间,东临*区、*区和*县,南接*省*县,西靠*省*县和*县,北连*县,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市域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港东邻*流域,西背*水系信江流域,西北并*港流域。

(三)河流水系

*港属*江水系,发源于双溪口乡浙、闽交界处的*岭,由西南向东北穿行于山地丘陵之中,贯穿市境中部,流经双溪口、*、*、*、*、*、*、*、*、*、*等乡镇、街道,在*市*与*港汇合而成*。全长134公里,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长1*公里,流域面积1704平方公里。以*和*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从*岭脚至*水库大坝,河道长42.5公里;中游从*水库大坝底至**,河道长31.5公里;下游从*至*港余家出境处,河道长31公里。其中:中下游干流河道为本规划控制区域,全长约62.5公里。

*港支流众多,沿途汇集*溪、*溪、梅溪、*溪、*溪、*溪、*溪、*溪、*溪、*溪、*溪、*小溪、*溪等29条主要支流。

(四)地形地貌

*市属*省西南山地丘陵区。东南为*岭中低山区,山势陡峻,峰峦四起,海拔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岗、*岗、*、*山、*、*山、*岭、*岭等,其中*岗海拔1500.3米(*高程,下同),为我市第一高峰。西北为怀*低山丘陵区,以低山为主,山势较缓,从大桥镇杨马岗向西北、再向东沿*、*的界线延伸,经湖山尖等山峰,伸入*区境内。中部为河谷平原区,属金衢盆地西段*港两岸的红黄壤丘陵河谷平原地带。受*港及其支流的切割,形成一连串山间小盆地与河谷小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与*区交界的*镇余家海拔仅73米,为全市最低处。

(五)地质构造

*港流域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以新华夏系块断裂构造为主,地层从*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境内横跨*—绍兴断裂带,两侧在地质构造上有明显的区别,断裂带东南侧出露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地层,西北侧为古生代沉积岩系地层,沿断裂带有古老变质岩系出露。主要岩石有凝灰岩、熔凝灰岩、石灰岩、紫红色块状砾古砂岩,玄武岩及安山岩、流纹质凝灰岩等。*港河床主要由新生界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石组成;上中更新冲积、洪积物组成两级台地,构成河岸,岩性为含粘土的棕黄砂砾石及棕红色粘土夹砾石,局部有白垩系陆相碎屑岩出露,岩性为紫红色钙泥质细粉砂岩。

(六)发展状况

近年来,全市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扣加快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排名不断提升,由2000年的565位上升到20*年的225位,前移了340位,为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推进率先崛起”三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5亿元,财政总收入7.33亿元,人均GDP14820元,固定资产投资52.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792元和6177元。

*港中下游流域涉及*、*、*、*、*、*、*、*、*、*等十个乡镇、街道,是我市人口最密集,粮食生产最重要,工矿企业最集中,经济文化最发达,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区域。20*年总人口39.8万人,土地总面积124.15万亩,耕地面积21.37万亩,分别占全市的68.2%、41%和59.34%;实现生产总值70.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29亿元,第二产业38.23亿元,第三产业25.4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81.1%、58.74%、83.13%和87.43%。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又以早晚稻为最,小麦、大麦、玉米、蕃薯、豆类等次之;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棉花、芝麻等;经济园林主要以茶叶、柑桔、蚕桑、油茶为主;畜牧业以养猪及家禽为主。沿江工业主要以建材、机电、化工、电光源、竹木加工、消防器材等为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洪涝灾害隐患严重。*港主河道多处堤距未达到最小控制要求,最窄处只有50多米,阻水严重;河道长久未疏,严重淤积,河床与堤坝争相提高,造成河道导流行洪、泄洪、滞洪不畅;防洪设施少,桥梁等建构筑物过洪能力差,大部分地段尚处在不设防状态,已建堤防标准低且年久失修,难以抵御洪水侵袭;河道采砂秩序混乱,废弃碴料无序堆放,严重影响行洪畅通。

(二)河道生态功能弱化。在河道堆放或倾倒垃圾、渣土的现象屡禁不止,大量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废水仍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水体污染问题突出;一些未经审批的村队自建水利建设工程和部分单位、个人无序的砂石开采,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影响了水生物的栖息,致使生物的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控和平衡功能被大大弱化。

(三)水土保持任务艰巨。*港中上游局部地段的自然植被锐减,引发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隐患较多;水土流失防治投入严重不足,河道自然湿地面临不断沙化;两岸支流较多,小流域治理滞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四)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传统观念、开发管理机制、经济实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港没有形成综合整治开发的统一格局,尤其是丰富的水资源、滩涂资源、人文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水产养殖等也处于较低水平,资源的优势和潜在效益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五)管理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涉河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配合协调不够,难以形成执法合力;涉河项目投融资管理机制欠缺,有限的河道资源处于无序开发状态,急需建立完善河道管理协调机制,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综合整治开发的必要性

(一)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港防洪避险设施少、已有堤防建设标准低的现状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加快*港综合整治开发步伐,进一步提高防洪避险能力,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二)是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农田水利设施布局不完善、老化失修的现状,已成为制约*港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快*港综合整治开发步伐,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是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三)是建设浙西生态屏障的需要。*港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沿江工业污水、畜禽养殖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量多面广,水体已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加快*港综合整治开发步伐,规划建设以防护林、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合理开发利用水域、岸线,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建设浙西生态屏障的需要。

(四)是促进*港资源集约利用的需要。目前,*港水能、旅游等资源开发空间很大,两岸滩涂利用率低,沿岸水产养殖基本处于低水平状态,资源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实施*港综合整治开发项目,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是促进沿线资源集约利用的需要。

(五)是完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港干流中上游水利控制性工程增多,干流河床的砂石料无序开采,水浅、滩乱和河床比降大,严重制约航运的发展,航运功能至今尚未恢复。实施*港综合整治开发项目,可以有效改善航道条件,加快*港航运开发步伐,优化运输结构,形成公、铁、水联运和无缝对接,是加快完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第二章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港综合整治开发项目为载体,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业兴人旺、协调和谐”为目标,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先导、市场化筹资与引导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开发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恢复和强化*港的引排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争取用十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条生态型母亲河。

二、主要目标

――加强防洪堤岸建设,提升防洪避险能力。防洪标准:城市规划区为50年一遇,沿江建制镇、重要厂矿为20年一遇,乡、规模较大的村庄、一般厂矿及保护农田范围0.5万亩以上的为10年一遇,其它为5年一遇。排涝标准:城市规划区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当天排出,不受淹;沿江建制镇、重要厂矿及农田保护区为10年一遇最大3日暴雨4日排出。到2015年,建成50年一遇堤防21.2公里,20年一遇堤防43.3公里,干流堤防全面按规划要求达标。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引水渠灌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灌排设施维护和更新,着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确保农业用水需求,有效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修复改造堰坝7条,引水渠道73公里,有效灌溉农田17300亩。

――突出河道疏浚重点,确保行洪安全畅通。统筹安排河道疏浚重点项目,加大清淤、清障力度,确保行洪安全畅通。规划期内,重点疏浚*溪出口至祝家、西淤至*桥、礼贤至*大桥、长台溪出口至*大桥、大溪滩大桥至*新铁路桥等淤积严重、行洪不畅的河道14公里。

――加大绿化造林力度,推进绿色河道建设。加强*港*汇水区、河流两边和水库周围公益林的封禁管护,营造和培育优质高效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52.4万亩,显著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有效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开展沿江集镇村庄绿化、岸线防护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到2015年集镇、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宜林网农田区林网化率达到95%以上。

――加强沿江湿地保护,强化自然生态功能。调动全社会重视和投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积极性,有效遏制并扭转自然湿地资源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恢复和强化自然湿地生态功能,力求湿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划期内,重点保护丰足溪口、达河溪口、叶村、溪滩等四处湿地。

――加强水环境保护,提升水环境质量。到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低于9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达到良好水平。*港及主要支流长台溪、达河溪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以上,出境断面(余家)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98%以上。

――科学利用沿江资源,提升综合开发水平。积极推广高效精养、套养技术,扩大集约化养殖、特种养殖面积,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水平,提高河面、内滩池塘等水面的养殖效益。统筹安排沿江工业用地、商住用地开发项目,以商住开发带动*港综合整治项目的加快实施,争取到2015年开发建设沿江工业用地1500亩左右,商住用地1000亩左右。

――加大旅游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整合*港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丰富生态河道旅游内容,加强重要节点的景观建设,打造岸绿景美的*港。

――加大沿线村庄整治力度,推进沿江新农村建设。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沿江新农村建设,基本形成村容整洁、生态良好、河道清洁、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5年,全面完成*港干流沿线1000米范围内的村庄整治任务,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综合运输能力。统筹安排跨江交通项目建设计划,打造“三纵四横”公路运输格局;积极创造条件启动*港四级航道开发建设,促进运输结构多元化,有效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三、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立足*港流域的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围绕打造生态型母亲河,突出点线面上的有机融合。“线”上以“一江两岸”的堤防建设、岸线绿化为重点;“点”上注重沿江重要节点的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农田灌溉、生态保护、水陆交通;“面”上以项目为载体,推动整个*港流域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总体上形成“一航道、两绿带、四湿地、五堤防、六桥梁、七堰坝”为干流主骨架、流域范围得到全面整治提升的空间格局。

(一)一航道。指*港四级航道。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港航强省’战略,恢复和强化*港的航运功能,近期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至*段航道开发建设项目纳入全省内河航运规划和国家高等级航道网,恢复和强化*港的航运功能;远期争取*港支流棠坂溪与*信江航道联通,实现*江水系与*信江水系联网通航。

(二)两绿带。结合堤防建设,打造两条沿江绿色长廊。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构筑以堤防护岸绿化为基础,以岸线防护林、农田林网为骨架的沿江绿化景观带,建设岸绿景美的生态型母亲河。

(三)四湿地

1.丰足溪口湿地:位于*街道丰足溪口,地势平坦,原生态湿生植被丰富,是城区最大的一处天然湿地。应结合*主题文化公园建设和丰足溪河道整治,加强保护与开发,形成具有城市绿肺功能的湿地景观。主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调节、旅游休闲等。

2.达河溪口湿地:达河溪口紧邻城区和江化股份公司,地理位置优越,湿生植被多样,水资源丰富、水面率高。应结合达河溪河道整治,规划建设20年一遇标准护岸,加强植被绿化和生物多样性培育,禁止一切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建设活动。主要功能为环境调节、景观美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3.叶村湿地:位于*镇叶村村,*坝下游右岸,地势平坦,水草丰茂,芦苇飘荡,多种珍稀鸟类栖息其间。应结合河道、村庄整治,限期搬迁周边畜禽养殖场,加强原生态植被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培育。主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调节、景观美化等。

4.溪滩湿地:位于*镇溪滩村,三丘头坝下游左岸,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候鸟成群,原生态植被茂盛,是一处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的天然湿地。应结合*段城镇防洪工程建设,限期搬迁周边畜禽养殖场,加强原生态植被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培育。主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调节、休闲旅游等。

资料链接1: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临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是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不仅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资源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还有助于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灾害的防治。

(四)五堤防。指*至*、*、*、城区、*等五段堤防,其中城区段堤防已建设,*段堤防已完成项目前期,即将实施,*港干流*和*段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

1.*至*段堤防,从*水库大坝底起至三丘头坝止河段长约25公里,干流最小控制堤距茅坂以下为180米,茅坂以上为160米,拟修建堤防21公里,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段堤防,从三丘头坝底起至*坝止河段长约7公里,干流最小控制堤距为*大桥以下为200米,*大桥以上为180米,拟建干流堤防12.8公里,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3.*段堤防,从*坝底起至*大桥止河段长13.47公里,其中城区范围长6.07公里,干流最小控制堤距为200米,拟建50年一遇堤防6.07公里,20年一遇堤防7.4公里。

4.城区段堤防,从*大桥起至*底止河段长约5.9公里,最小控制堤距为200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

5.*段堤防,从*底起至余家出境处河段长约11.16公里,干流最小控制堤距为200米,新城区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南片和*北片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拟建50年一遇堤防15.11公里。

(五)六桥梁。指*至*公路跨江大桥、46省道*段新桥、渡船头大桥、桑淤大桥、须江游览桥、*大桥等六座桥梁。新建的桥梁应符合城镇防洪要求,*以下河段新建的桥梁应充分考虑四级航道通航的要求。

1.*至*公路跨江大桥。该桥位于*镇,是黄衢南高速江郎山互通至*高等级公路中规划的一座跨*港公路桥。主要功能为公共交通。

2.46省道*段新桥。该桥位于*镇,是46省道*至*外移公路中规划的一座跨*港公路桥。主要功能为公共交通。

3.渡船头大桥。该桥位于*镇,是一座连接狮峰村与渡船头、敖坪、姜家村的公路桥,西与贺宾路相连,东与*至*公路相接。主要功能为公共交通。

4.桑淤大桥。该桥位于*乡桑淤村与*镇路陈村之间,东岸与46省道外移公路相连,西岸与江滨南路、48省道相接,是连接城区东环路、西环路的一座重要桥梁。主要功能为公共交通。

5.须江游览桥。该桥位于市体育馆与须江公园西入口之间,是一座连接老城区与须江公园的人行桥,建成已有20年,桥梁各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损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应拆除并在原址重建。新建的游览桥应充分考虑桥型统一性、视线通透性、环境和谐性和景观连续性等因素。主要功能为游览、观光、休闲、市民夏日纳凉等。

6.*大桥。该桥位于*镇,是一座连接*经济开发区江东区与城北区的公路桥,东与46省道、兴工北路相连,西与鹿溪北路延伸段相接。主要功能为公共交通。

(六)七堰坝。指*的泉湖、上埂,*的西湖和达坝淤,*的六丈、上马迹、淤达高等七条堰坝。*三丘头坝以下段堰坝工程可结合水电站开发建设,设置渠闸或提灌工程,不单独实施,不得影响航道通行。

1.*段堰坝。结合峡里湖景区建设,修建泉湖、上埂两条堰坝,其中泉湖堰坝长160米,配套建设引水渠道7公里,灌溉周边农田2500亩;上埂堰坝长200米,配套建设引水渠道2公里,灌溉周边农田400亩。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人工湖观光等。

2.*段堰坝。在*镇范围修建西湖和达坝淤两条堰坝,其中西湖堰坝长150米,渠道长15公里,灌溉农田1600亩;达坝淤堰坝长160米,渠道长12公里,灌溉农田3500亩。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景观美化等。

3.*段堰坝。在*镇范围修建六丈、上马迹、淤达高三条堰坝。其中:六丈堰坝长200米,渠道长15公里,灌溉农田3500亩;上马迹堰坝长180米,渠道长9公里,灌溉农田1700亩;淤达高堰坝长180米,渠道长13公里,灌溉农田4100亩。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等。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港防洪减灾设施建设。

(一)堤防建设。按照堤防建设总体布局和要求,留足堤防工程建设和管理用地,有序推进*港两岸堤防建设,全面提升*港干流沿线防洪避险能力。近期重点推进*段(*底至余家出境处)段堤防建设,适时推进城区*大桥至*镇*段堤防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防洪体系,有效带动城市综合开发建设。加快*段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拓展集镇发展空间,着力提升省级中心镇品位。结合峡里湖景区等沿江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推动*至*段未达到规定防洪标准的堤防建设。堤防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航运开发、水电开发等要求,要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在确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河口湿地、原生植被茂盛区优先考虑建设生态型堤防。在城镇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市区、镇区排涝设施建设,不能侵占洪水调蓄场所和行洪通道。铁路、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防洪标准设计建设,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未达到规定设防标准的要进行复核和改造。

(二)农田灌溉。加快拦河堰坝、引水渠灌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港两岸农田灌溉能力和防洪排涝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加快推进*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渠道防渗等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改造和维护,充分发挥东西干渠的整体效益。加强两岸灌区引水渠道、提水机埠、渡槽、涵闸等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适时推进*泉湖、上埂、*的西湖和达坝淤,*的六丈、上马迹、淤达高等七条堰坝的修复改造,有效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拦河堰坝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河道行洪安全,不宜过多过滥;另一方面要配套开发建设人工湖、游泳池、水上游乐场和养殖水面等,充分发挥拦河堰坝的综合效益。

(三)河道疏浚。建立河道疏浚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行洪排涝需要对河道断面进行拓浚,尽可能增加水面,定期清理河道淤泥、垃圾杂物,疏通水系,确保河道“遇洪能排,通畅输水;遇旱能蓄,保证供水”。规划期内,重点疏浚*溪出口至祝家、西淤至*桥、礼贤至*大桥、长台溪出口至*大桥、大溪滩大桥至*新铁路桥等段淤积严重、行洪不畅的河道。通过河道疏浚,明显改善河道水质,恢复和强化河道功能,全面提高两岸堤防保护区的防洪抗灾能力。加强水土流失专项治理,减轻河道疏浚压力。规范河道疏浚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考虑沿岸集镇、村庄的地下水位和堤脚安全距离,有效保障沿岸居民生活饮用水和堤坝安全。严格规范河道砂石开采行为,切实保护耕地、河道、航道和两岸堤防。积极探索河道疏浚与淤泥综合利用的运作机制,加强淤泥综合利用,发展新兴环保产业,避免淤泥的二次污染。

资料链接2:河道淤泥

河道淤泥富含氮、磷等营养盐,是造成*港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变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点源和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淤泥中所含的营养盐向水体释放的速度会明显加快。另外,由于水体内死亡动植物的遗体、动物的排泄物、下雨后径流水冲刷及河流带入的污物等会造成河床淤泥不断增多。河道淤泥既是污染物,也是生产磁性复合肥、清洁燃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优质原料,目前国内已有成熟的生产技术。

二、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港生态环境整治。

(一)绿化造林。采取造、补、封、育等营造林综合措施,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及时更新当年形成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病虫害除治迹地,当年形成的迹地次年更新完成率达到100%;在低丘缓坡区域,对低质、低效林分进行补植、抚育改造,使区域内林分郁闭度大于0.7,调整林分结构,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比例达到65%以上;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断提高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和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全面开展沿江集镇村庄绿化和农田林网工程建设,加强沿岸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在*港防洪堤两侧各20米范围内的宜林地段建设高标准景观林带,500米宜林范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着力打造沿江两岸绿色长廊。

(二)湿地保护。禁止任何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确保湿地用水需要,促进其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加大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加大建设资金投入,重点抓好*街道丰足溪口、*乡达河溪口、*镇叶村、*镇溪滩等四处天然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突出体现湿地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功能,充分发挥湿地蓄洪抗旱、污水净化、气候调节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湿地范围内的开发建设,控制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湿地,尽最大可能保留横渡溪、棠坂溪、龙溪、青阳殿溪、三桥溪、破溪等河口已有的三角洲湿地。

(三)污染治理。*、白水坑、*三大水库是*港的主要水源保障地,是保护的重中之重。要切实加强水库水资源开发管理,严格控制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水质下降的经营活动,禁止破坏库区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行为。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坚持“三同时”原则,从严控制有水污染项目的建设。着重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污染治理,对一些废水排放长期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必须限期治理;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要依法关停;对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的企业要严肃查处。适时在*镇*村一带选址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强沿江区域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监管和地表污水面源控制,*镇区以南的沿江重点开发区域工业污水近期要强化末端处理,达标排放;远期考虑纳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沿江的集镇、行政村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逐步消除向河道、沟渠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布局规划,防洪堤两侧500米范围内的区域禁止新建规模养殖场,已有规模养殖场要限期搬迁。

三、创新体制,加快推进*港资源开发利用。

(一)水电开发。科学利用水能,严格水电项目评估制度,增强水电项目的社会互适性。深入开展*港干流水电项目开发的利弊研究,对原有规划干流电站布局,重新进行优化比选论证,从严控制干流电站建设,严禁建设破坏生态、影响行洪的水电站。*至余家出境处规划航道内,新建的水电站要按照通航要求设计建设,已建的水电站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的原则适时改建。

(二)旅游开发。充分发挥旅游开发对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积极作用,深入论证和合理布局沿江旅游项目,加强沿江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在*上埂、*英岸、*古码头、*缸甫底等旅游项目宜建地,预留空间,有序推进两岸的美化亮化、农家乐旅游、民俗风情体验,涉河亲水娱乐等项目。创新开发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沿江旅游开发,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严格控制规划航道内的水上游乐项目建设,对已建的水上游乐项目要按照“谁建设,谁改建”的原则适时改建,满足通航的要求。

(三)水面养殖。充分利用*港水体空间与饵料生物资源,采用人工放流等增殖措施,主动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加强立体开发,通过深水养鱼,浅水植莲,岸边种树等措施,提高水体综合效益。干流水面养殖设置的拦鱼设施要求达到防洪避险的要求,能抵抗水流冲击和大风的侵袭,具备一定的泄洪能力,通航段不妨碍船只通行。*、*、*、*等镇要结合沿江低洼易涝区和滩涂区多的优势,加大坑塘改造和连片养鱼池塘开发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养殖。

资料链接3:*港水面特点

*港属于开放型水体,水面开阔,溶氧充足,天然动、植饵料丰富,是特种水产品种的栖息、繁殖、觅食和生长的理想场所,特别适宜溪流性鱼类养殖。

四、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港岸线整治开发。

(一)集镇建设。沿江乡镇要以*港综合整治开发为契机,启动沿江集镇规划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集镇发展平台。重点突出*、*、*、*四镇,*镇要以建设南部生态旅游服务中心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峡里湖景区建设,做足水文章,着力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色餐饮、商务疗养等为一体的市域南部中心镇。*、*、*三镇要突出发展好工业,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之路,并以*农业综合物流中心和航运码头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现代物流服务特色功能区建设,积极发展中介、咨询、运输、包装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沿江一带的物流、餐饮、房地产等三产服务业建设,繁荣地方经济。*、*、*、*等乡镇要充分发挥沿江优势,构筑岸线资源开发平台,着力谋划包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岸线资源开发利用。

(二)村庄整治。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加强沿江村庄整治,防洪堤两侧的法定管理范围为农村建房控制区,严禁新批新建各类生产、生活用房,已有房屋要逐步搬迁,鼓励和引导沿江居民逐步向中心村集聚。深入实施以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废、化肥农药、河沟池塘污染整治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五整治一提高”工程,重点研究沿江集镇村庄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最佳方式,加快推进沿江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线和庭院绿化,有效提高沿江村庄绿化美化水平。

(三)土地利用。科学开发利用沿江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执法监察,严格查处破坏国土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沿江农田的土地整理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港西岸*至*段及*段的沿江滩涂应结合城镇防洪首先考虑开发为工业用地,其它乡镇(街道)的沿江滩涂一般不得布局工业项目。统筹安排沿江土地开发利用,留足沿江骨干道路、电力、通信、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空间。*镇要结合峡里湖景区和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商业配套服务网络,带动沿江高档商住区建设,着力提升南部区域中心镇品位;*镇要以城镇防洪工程、渡船头大桥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山水公园、湖北坂文化广场建设,带动沿江商住用地开发,适时推进镇政府办公大楼搬迁;*镇要以*经济开发区跨江发展为契机,适时推进镇政府办公大楼搬迁至*港西岸,推动市区城北沿江商住用地的开发。

五、适度超前,加快推进*港交通设施建设。以规划建设*港四级航道为抓手,加快推进水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运输结构多元化,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一)规划建设四级航道。深入论证四级航道开发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积极创造条件恢复和强化*港的航运功能。加紧编制*市航运发展规划,近期争取将*港*至*河道升级为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积极探索省际间水资源优化整合、合理配置的运作模式,适时开展*江水系与*信江水系联网通航等重大战略性项目的前期研究,超前探讨规划建设棠坂溪河口经新塘边东库至*下镇矿区航道工程的可行性,实施*港四级航道向上游延伸工程,开辟连接*水系和*内河网的航运内陆通道,形成江、河、湖、海联通的航道网络,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内河航运优势。

(二)规划建设航运港口。按照发展内河航运和建设四级航道的要求,规划建设航运港口,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煤碳、矿石、建材、竹木、石油制品、内外贸集装箱运输等内河货运,逐步完善我市公、铁、水路物流联运网络,着力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物流集散地。结合*市航运发展需要,近期考虑在*、*布局航运港口码头,远期考虑在与*县下镇交界的新塘边东库布局航运港口码头。科学整合港口码头、岸线周边旅游资源,构筑以航运港口为特色的沿江景观带,发展港口旅游经济。依托港口岸线,规划建设沿江工业带,加强疏港公路规划建设,吸引外贸、物流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开发区城北区落户。

(三)完善跨江交通网络。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的思路,优化跨江交通设施布局,充分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点建设*至*公路跨江大桥、46省道*段新桥、渡船头大桥、桑淤大桥、须江游览桥、*大桥等六座桥梁。对影响交通安全、城镇防洪、四级航道通航的跨江交通设施要适时予以拆除或改建,*以下河段改建的桥梁要充分考虑四级航道建设的要求。加快沿*港东西两岸交通干道延伸段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港流域东西向交通网络,使我市公路运输网逐步形成“三纵四横”格局。东岸,加快推进46省道*至*公路外移工程,沿浙赣铁路老线(*至新塘边东库)将46省道延伸至*县下镇,形成*至*下镇省际过境公路。西岸,加快推进**经*至*青边公路建设,形成黄衢南高速公路、48省道、2*国道和320国道纵横联网的省际过境公路。

资料链接4:三纵四横

“三纵”是指2*国道、黄衢南高速公路*段和48省道向南延伸至*龙溪公路;“四横”是指*经*至*高等级公路、**经*至*青边公路、46省道延伸至*下镇公路和丽水经*至上饶高速公路。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建立规划实施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港综合整治与开发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学科,触及部门、企业、民众等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相对集中各有关部门的涉河相关权利,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为扎实有效地推进规划全面实施,成立*港综合整治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责任,并落实具体工作人员。

(二)加强实施监督。市水利、国土、交通、规建、环保、农办、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及*港沿线乡镇、街道,要针对所负责领域的规划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市政府要协调各方面力量,对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建立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创新运作机制。广泛吸取国内外治河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创新重大项目市场运作机制,按照“取之于河,用之于河”的思路,盘活用足政府可调控资源,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港综合整治开发。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完善*港生态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市情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破坏惩罚机制。通过落实各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逐步减少财政负担。

二、制定出台配套政策

(一)扶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制定扶持开发和引导开发政策,加快*港水资源、沿线滩涂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快城镇防洪、航道开发、水环境整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有序推进沿江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带动全市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基础性项目实施。建立有利于启动和激活社会投资的机制,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制定出台基础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捆绑招商”政策,以投资收益率较高、投资回收期较短的优质经营性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基础性项目,促进*港堤防堰坝、河道疏浚、水环境整治等基础性项目顺利实施。

(三)促进重大项目滚动开发。加强项目前期研究,精心策划,筛选、论证和包装项目,拓宽项目来源渠道,充实完善*港综合整治开发重大项目库,实现规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开发良性循环。重点制订好河道整治开发的拆迁政策、沿江土地商住开发政策,旅游、水能等资源开发政策,以及垃圾收集、处置政策等。

三、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一)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各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能,负责*港重大项目的统筹开发与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前期研究、前期工作推进、资金筹措、工程运行管理等。项目责任主体要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建设、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镇委、镇政府衷心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镇发展,帮助我们研究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现将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恳请各位领导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

一、**镇特色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镇位于绛县县城东南隅5公里处,中条山北麓,涑水河发源地,是一个多山多水多林的农业镇。现有11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分山上山下两大部分。全镇现有人口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千余人,山下6村2168户7748人,山上5村427户1163人。山下6村现有耕地20121亩,仍然以果树、粮食等传统种植为主,没有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增收渠道不畅。近年来,其人均纯收入持续在3000元左右徘徊,明显低于全省、全市、全县平均水平。长期以来,由于城镇建设多属自发的短期行为,政府管理不到位,缺少长远规划,厂商居三区交叉分布、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城镇公共设施功能不全、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群众意见较大。目前,建设管理民主有序、基础设施配套、城镇功能齐全、安全文明整洁的新城镇是**镇一万名群众的热切期盼和迫切要求。

山上5村原有3858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他们由于长期受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影响,普遍存在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增收难、婚姻难等“六难”问题。2009年山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500元,大部分村民生活仍十分困苦。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近几年,他们采取购买、租住、借居等不同形式临时迁居山下。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分析其原因:

1、从国家政策来看,近年来尽管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尤其是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镇受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山区农民的耕地全部退耕后,每亩每年只能领取到150多元的退耕补助款,而现有的大部分林木没有成材,还很难给他们带来理想的经济收入,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用以维持生计的土地,同时也无法得到国家给与的每亩每年两季100多元的粮食直接补贴,与山下粮农相比,退耕还林没有使山区农民真正受益。

2、从周边环境看,涑水河源头的两峪水库限制了山区的经济发展。70年代,全县大搞水利工程,无偿占用了山区农民群众的大量耕地,村民们不讲条件,积极主动为水库建设出资出力,他们曾经为绛县的水利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可是,山区五村都分别位于**峪、紫家峪两大库区上游,两大水库每年几百万立方的蓄水全部灌溉了山下十几个行政村的几万亩耕地,而山区5村没有任何受益。此外,为保证水库大坝的安全,山区各村无法使用爆破技术拓宽和修建农村公路,导致出山的农村公路坡陡弯急,一方面使较大型载货车辆无法通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山区人民群众的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3、从生存条件看,**镇山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农民增收极度困难。目前,国家实行封山禁牧政策给山区农牧民亮起了红灯,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依靠放牧挣钱,这基本上断了他们的生存后路,他们只有依靠外出打工、上山采药等办法挣钱维持生计,此外,再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与山下平垣地带的农民收入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另外,国家的各种惠农支农政策也没能使他们真正增收,政府投资的农村道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公益设施人均维护成本和因交通不便带来的上学、就医、买卖等其它费用都相对较高,山区居民无力承担。在我镇,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显突出,这也逐渐成为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关心关注和急需破解的难题。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发现把山区居民整体搬迁工程列入**镇特色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改变山区居民生存环境,提高山区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和唯一选择。

从山上山下两部分的农村发展现状来看,为农民群众找到增收渠道,为其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才是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重中之重。

**镇地处省级涑水河源头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同时又是绛县县城六万余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地,这又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发展经济的速度和方式,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上项目,不能盲目依靠发展工业,走“以工促农,以工养农”之路。根据县委、县政府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我们**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提出了发展适合本镇产业实际的以商贸、旅游、餐饮、现代服务和高效特色农业等低碳、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特色城镇化建设工程。此项工程是**镇历届党委、政府筹划多年、准备多时、决心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是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山区及靠山区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的一项惠民工程;是加快**镇特色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当地经济发展环境的又一项招商强镇工程;是加快建设绛县后花园——涑源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新兴产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保护中条山林区9万余亩林地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是认真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库区移民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和以及维护林区、库区人民核心利益的最佳结合和有效途径。

二、特色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

**镇特色城镇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涑源北路、移民新区、高效农业区、千亩休闲型苗木基地、大型养殖园区、涑源峡谷漂流、**池旅游度假村、中条山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工程,总投资2.289亿元,拟用6年时间完成。2010年要实施的重点工程主要是涑源北路建设和山区居民整体搬迁一期工程,同时做好其它项目的项目规划、可行性论证和招商引资工作。

1、涑源北路建设项目。涑源北路从中科晶电门口经五厂直通华信大道,全长2.87公里,按准一级公路设计,街路合一,总投资790万元。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北沟填方、管涵、人行道铺装、绿化美化、路灯安装、给排水等工程项目,计划在2010年10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工程项目资金通过“社会力量捐一点,企业单位出一点,政府部门挤一点,工程立项跑一点,一事一议摊一点,房产开发补一点”的办法筹集。邀集城建、交通部门帮助规划设计,并聘请具备相应质资的单位承担工程监理。工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2、山区移民搬迁工程。

按沿街商住房区和集中安置区两部分设计,总投资3000万元(商住房300间,投资1800万元,安置区150套,投资1200万元)。商业房为商住一体考虑,沿涑源北路两旁建设,间宽3.5米,进深10米,上下两层,每间附带同间宽,长5米的小院,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移民集中居住区按照**镇特色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住房建设为山区居民的经济、适用、方便考虑,分别建成两间两层,三间两层的独院,街道、广场、照明、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附属设施全部配套。新区的选址初步确定在**镇涑源北路两侧的**、东荆下、东荆上三村地域内的规划区内。具置由镇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后与三村干部群众商议。

搬迁计划是:2010年完成200户700人的搬迁任务,2011年完成150户500人的搬迁任务,2012年全部完成余迁,采用政府统一规划,群众自主建设和企业集中建设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搬迁对象主要为居住在**镇山区五村的现有农户、山区五村没有住房或暂时离开本村到外村或县城租房居住的农户、靠山村居住偏僻,存在“五难”问题的农户。移民新区建设工程资金采用群众自筹为主、政策资金扶持为辅的办法筹集。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新区居民的住房财产化和商品化,让他们不仅有更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也可以使他们的住房成为私人全权商品化财产,拥有更高的增值空间,扩大他们投资意识。同时,随着各农业生产项目的实施,还为**镇广大农民提供自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增收渠道,使他们在新区真正留得下稳得住。

3、高效农业园区、中条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养殖园区项目。

这三大产业项目是结合本镇人口分散、增收渠道不畅、区位特殊、资源丰富、产业受限、土地紧张的实际提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拓宽我镇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全镇经济发展后劲的新兴优势产业。

500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以种植反季节水果、蔬菜和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为主,以高效、设施、现代农业为特色。经过协商,公司大块承租农民的土地,出资建成反季节果蔬区和高效高产农业区,然后分块返租给农民种植,公司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负责新品种推广和技术培训,各农户把收获的农产品交给公司统一出售,公司外运销售到全国各大市场,同时为公司制定最低保护价,这样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中条山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以经营批发北方干鲜果、蔬菜和中条山土特产为主,采用冷藏、包装、快运等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率,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发展成较具影响力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大型养殖园区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以山西海王养殖育种公司的先进管理和养殖技术为依托,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城镇外转地区建设大型养殖场,返租给养殖户分散饲养,公司为饲养户有偿提供技术和种苗服务,专业合作社外联市场,对接公司,内联饲养户,统一定价,统一销售,集中管理,公司、合作社、饲养户三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池旅游度假村、涑源峡谷漂流、生态休闲型苗木基地项目。

这三大项目建设工程是**镇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做深做强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三大项目的可研工作。

**池旅游度假村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该项目区拟建于涑水河源头自然保护区中心区域,根据现有的地理地形状况、景点分布和交通条件,并结合专家意见,将景区分为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两大类进行开发。自然生态类包括原始森林、中药材标本园、野生动物观赏园、梅花鹿天然养殖场、牛马羊大型牧场等;人工种植类主要是分片规模种植,主要种植适于本地生长的既经济实用,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初步设计有:花鸟虫鱼观赏园、大型绿化苗圃、名木古树认养园、各种果园、竹林等,努力做到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到头有果吃。人文景观类:完善和扩大财神庙建设,开办佛教学院,开发涑水源泉,建设大型浴场、攀岩、竞技、狩猎、沙滩摩托、赛马、射箭、水上运动、江南水乡等项目。

涑源峡谷野外漂流项目,总投资500万元。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兴旅游项目,从各地已经开发出来的漂流项目看,三年基本都能收回全部投资。从**峪三岔河到**峪水库近五公里的河道,水量充足,青山环绕,地势险峻,风景秀丽,远离污染,是建设漂流项目的理想区域,我们计划多方吸纳资金,用2至3年的时间建成集峡谷漂流、水上乐园、景点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浏览区,为我县旅游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1500亩生态休闲型苗木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9800万。**镇多年来都有种植经营苗木的传统,在本镇有多家苗木种植大户和经营大户,由此也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苗木基地建设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广大农民收入的重点项目,苗木基地建设与休闲型建设相结合,是升级苗木产业,开发旅游资源,扩大增收渠道,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基地内建设有高、中档次宾馆、餐饮名吃城、度假购物中心、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并规划了一个占地200余亩的“晋南古文化博览园”,以晋南“古文化”为核心,以古民俗民宅居住文化为支撑,以**镇特有的山水休闲文化为补充,打造一个以旅游、休闲、体验、历史文化等为核心的创意集聚区;

**镇多年来都有种植经营苗木的传统,在本镇有多家苗木种植大户和经营大户,由此也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苗木基地建设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广大农民收入的重点项目,苗木基地建设与休闲型建设相结合,是升级苗木产业,开发旅游资源,扩大增收渠道,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基地内建设有高、中档次宾馆、餐饮名吃城、度假购物中心、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将苗木基地打造成具有休闲、旅游、购物等多功能的生活消费乐园。

在总体思路上,**镇将在未来五年内,以涑源北路建设工程为起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养殖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商贸业等绿色循环经济,不仅要让**镇11个村的9000多农村居民和3000多城镇居民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同时,也要提升**镇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对外总体形象。

三、特色城镇化建设工程的准备情况

为认真做好**镇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磋商研究,并多次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制定了详细的《**镇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已提请**镇第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得到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

为提高该项目的可操作性,我们认真筛选了一家信誉较好、业绩显著、实力雄厚、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作为合作方,与其签订了合作意向。该合作单位主要是协助我镇做好涑源北路工程规划设计,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和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户参与农业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园区的劳务、生产和经营等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