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0:44: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8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的是逐渐污染的环境,这导致了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于生活。特别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往往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经过治疗后,对其中100例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虽有患者经临床排查均为呼吸内科重症疾病,无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6.3±8.9)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为53-76岁,平均年龄为(65.1±10.2)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全方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加速其康复进程的目的。研究组患者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由于受到疾病的感染,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且会出现头晕、偶读、恶心以及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的体征和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出现如上症状时要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缓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定时检测患者的心率、呼吸深度、呼吸频率以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并及时坐下记录,便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1.2.2 氧疗护理 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重则易引起休克现象,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要注意关注患者的情况,当发现其呼吸困难较为明显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氧疗护理如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等方法帮助其呼吸。此外在氧疗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气雾剂的正确使用,以防发生感染现象。
1.2.3 机械通气护理 在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顺畅,要仔细观察期气道是否有分泌物存在,若有要及时进行清理。患者在吸氧的过程中,要保证其吸氧的合理,还要避免对患者的黏膜造成损伤。定时对患者的气道采取湿化处理,使其气道保持干净,能够有效防止感染现象的发生。
1.3 疗效标准 显著疗效:经过护理,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呼吸更加顺畅,生命体征也相对平稳,身体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程度的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有疗效:经过护理,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较为顺畅,生命体征也相对平稳,身体各项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呼吸仍然困难,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9.0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病情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中研究组50例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的有28例,有疗效的18例,有4例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2.0%;对照组50例患者中19例具有显著疗效,18例有疗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0%。研究组重症患者经过全方位护理干预之后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全方位护理法相比常规护理,不仅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还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丰富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实施全方位护理的100例研究组患者,其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2.0%,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7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采取全方位护理方法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燕玉,谢雪华. 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268-269.
[2] 赖遂华.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59-560.
[3] 胡原.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7:2+37.
【关键词】神经内科;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0-02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其情况复杂,一般病情较重,经常发生不良情况,对该类患者尤其是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采取谨慎合理的护理意义重大。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预防患者肺部感染,即采取呼吸道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感染的预防以及预后治疗等都有着重要意义[1]。在此对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间间接受之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象。其中包括61例男性和39例女性,其年龄自23岁到79岁不等,平均45.4±5.3岁。将该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50人,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且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的药物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的保持,患者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还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
1.2.2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呼吸道护理,护理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总结各种可能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的因素,切实防止感染;协助并鼓励患者自主咳痰,以加快肺功能恢复;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时,应谨慎选择吸痰管,吸痰前后吸氧机吸氧,尽可能缩短吸痰时间,若痰量过多应多次短时间操作,以之保证患者的氧气供给;针对可能造成的感染,护理时应严格采取无菌操作,对操作仪器,如吸痰机等进行高频度的消毒处理,并及时处理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污物粘液等,预防肺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处理,根据情况给予合适剂量的抗生素等药物,防止感染。分析两组护理后临床综合情况,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其患者护理满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特以非常满意加满意率计算护理总满意率。
1.3统计学处理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录入Excel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统计学软件SPSS16.0上予以处理。组间差异均采用x2予以检验,以结果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2结果
该100例患者在护理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2.0%和36.0%,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由于其神经损伤,在住院期间意识模糊,失去自理能力,因此对该类患者的优质护理极其重要。消化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属该类疾病患者经常发生的并发症,且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治疗时间延长的重要因素[2]。而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则由于自主意识障碍,进食饮水时都经常发生吞咽困难以及误吸和呛咳等情况,再加上多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气管切开等治疗护理手段,导致其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同时此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故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进行呼吸道护理,特别是对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护理,对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3]。
在本次试验中,对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危重型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呼吸道护理方式,进行比较。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进行呼吸道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就护理满意率明显升高,护理质量也有所增进,患者住院时间也随之缩短,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道护理之所以造成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减少,是因为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事先就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总结,而在临床护理时则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护理,进一步避免了感染发生的可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患者住院时间进而缩短,随之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就护理人员事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护理技能有所提升,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因此上升[4]。
综上所述,呼吸道护理对神经内科为重患者意义重大,可有效降低感染等病发生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住院花费,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参考文献
[1]白漪.呼吸道护理路径表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22:177-178.
[2]沈小芳,王清,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呼吸道管理路径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5(10):612-614.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 观察; 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的适应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标准,而是没有其他并发症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60例,将160例患者分两组。即常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33.4±0.13)岁,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病史最长的有13年,最短为5个月,平均(11.82±0.16)年,主要病症是患支气管炎者28例,患哮喘者29例,患支气管扩张者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7例,肺炎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病程,病症,年龄,等层面的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常规护理程序进行,安排传统排班及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护理常规组患者,安排施行APN护理排班及管床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2w以内的体态特征以及情绪恢复状况进行观察。APN排班及管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排班方法:按照护理工作连续无间断的原则,安排好护士的值班。A班8点-15:30,负责执行医嘱,输液,护理和患者临床体征的检查等。P班15点-22:30,N班22:00-8:30按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②整体护理要求:A班护士要负责护理本组全部患者,将患者分组护理,让每名护士了解自己的护理患者,明确职责范围,确保一对一的护理。③明确助理护士职责范围:要求助理护士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及具体职责,爱岗敬业积极做好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的基础护理工作以及技术性护理工作[1]。
2各类观察内容
在进行各种医护措施之前,要对患者首先做好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意识观察,然后是做好呼吸观察与咳嗽咯痰观察,再是做好对生命体征及尿量观察的观察。最后是氧疗的观察。要严格遵循医院内指定的病情监测的操作规程。在对待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对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那些重症患者的病情得到减轻和控制,最终使广大的呼吸内科疾病的重症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以此提高这一慢性疾病的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2.1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意识观察:若患者出现表情冷淡、意识不清、头痛头晕、在白天里嗜睡、在夜晚就烦躁不安、脑筋反应迟钝、两手不停扑击等,值班护士应该严格加强观察勤问,将获得的信息迅速报告医师作出诊断意见。
2.2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呼吸观察:呼吸太快或者太慢这就是早期呼吸衰竭的症状,深而且长的呼吸很有可能是酸中毒,慢而且浅的呼吸很有可能是碱中毒,如果出现快而浅表的呼吸症状,很可能是肺部病变严重或其他感染所致,夜间端坐呼吸出现阵发性现象很可能是左心衰,具体表现出呼吸特别困难时常有低头或仰头、点头形式的呼吸。做好呼吸观察能很好的为快速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2.3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和尿量观察:因心功能不全引起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尿量减少、循环衰竭、神经系统紊乱等,所以应密切观察血压和尿常规的改变。
2.4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氧疗的观察: 患者取半卧位,对患者要根据对其血气的分析和临床变化状况进行恰当输氧,同时要对家属或亲属做好的解释工作,阐明低流量给患者输氧对治疗的好处,在输痒过程中不要任意调节氧流量。一般是采取低流量持续鼻导管吸氧,氧浓度24%~28%,氧流量1~2 L/min。在输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发绀等病变,随时对患者作血气分析,便于及时地调节氧浓度或流量。本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有4例就在吸氧中突发呼吸困难,通过立即替换37 ℃蒸馏水、吸氧15 min后,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有所好转。
3各项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生活环境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待疾病患者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护士要采取患者容易并乐意接受的方法作心理方面的开导,并且要细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心理,让其具备正常心态,自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护士的护理。再者让其对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知,能够了解疾病的发生具体过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目的。
3.2环境护理 要及时的保持病室内环境的洁净度,使病室内拥有足够的阳光照射,以此杀灭细菌,使病室内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风和日丽时要及时地打开门窗,保持通风,使空气能自然流通。将不同病因的哮喘患者分别安置在清洁卫生、氛围和谐、光照充沛、温暖舒适的病房,病室内不能有任何不适应患者的气味出现,不铺地毯,不放花草,实施洒水打扫病室,以此来避免打扫地面清洁时和为患者整理床铺时扬起灰尘。医护工作者要严格加强病室的各方面的管理,重点防止出现交叉感染,而且要对病房要定时行消毒,要使用没有刺激性的消毒液进行消毒,高度保持室内安静,创设舒适并且洁净的环境状况。同时还要严格加强对气囊进行管理。保持气囊的正常压力2.45kPa,每间隔2h进行1次放气和换气。引起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进行氧疗时出现的低氧血症所致,故对氧气流量要进行必要地定时检查,以保证达到准确地给氧量,而且要不断地往湿化瓶中添加蒸馏水。重度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应采取舒适卧位或半卧位,衣服穿着宽松、保持温暖。创造清洁、舒适、宽敞的病房环境。
3.3 病情监测护理 因为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时间短暂,所以细心观察重症患者的症状对于病情十分重要。对于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输液观察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依照护理规程进行操作:首先,要严格查看患者生命体征,过细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如呼吸的频率、呼吸的深浅度,患者的心律、脉搏,血压等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要按时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利用问诊或交流的方式观察患者思维是否紊乱、反应是否迟钝、情感活动是否异常、语言表达能力是否下降等现象。然后大都数患者因为肺的排毒时间为凌晨,所以需加强凌晨的巡视、观察和护理,以预防哮喘患者半夜发病或未来得急及时给予诊断和处理酿成医疗事故。
3.4药物治疗护理 在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必须掌握药物使用量,严格控制血药浓度,用药浓度及药物使用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注射液的速度和用药后患者的具体反映。由于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具有抑制性介质,可加强气道黏膜的清除能力,所以使用适量的吸入气雾剂,可同时加强患者心律等指标检测。临床常用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在其发挥抗炎、抗过敏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的同一时间,也让其得到及时的关注。因为对重症患者的药物使用量只要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中毒量,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者将导致死亡,因而一定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 [3]。
4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值比较结果:对照组80例,血氧饱和度治疗前,85%,治疗后95%: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62±13,治疗后87±9;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前62±13,治疗后40±7;血液(PH值)治疗前7.23±0.21,治疗后7.37±0.33。常规组80例,血氧饱和度治疗前,86%,治疗后90%: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63±10,治疗后82±12;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前62±13,治疗后36±8;血液(pH值)治疗前7.23±0.23,治疗后7.24±0.31。
5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而且呈上升趋势的疾病正在逐渐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尤其是呼吸疾病重症患者。死亡正威胁着他们。他们表现出思想消极,精神萎靡,对生活失去信心,心理是充满矛盾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对这类患者细致入微的治疗和护理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 张凡,等.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为3%,风险发生率为3%,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7%,护理人员护理优秀率为1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可促进患者康复,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
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多种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情风险,这说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1~3]。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应用,此种护理优势是可将病人存在的潜在风险有效减少,但是其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为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3.25±10.23)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4.23±10.45)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3.12±10.27)岁。60例患者中肺炎患者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9例,肺心病患者1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例,呼吸衰竭患者1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送检痰培养、血常规、血培养,指导患者合理的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适量饮水;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及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有不良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并实施风险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护理中对患者床位进行护理,定期对患者病床进行维修检测,预防患者出现划伤、坠床等不良现象,年龄较大的患者必须有患者家属进行协助护理。将日常清洁用品放置在离患者病床较远的位置,防止意外情况。(2)对观察组患者创建完善的病情档案,对患者心理状况、病情等进行干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审查。协助患者及时服药,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对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新的病情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分为护患纠纷情况、风险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情况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3个月后,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观察,经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为3%,风险发生率为3%,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7%,护理人员护理优秀率为1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当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主要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当前对呼吸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较高风险[4]。主要原因是患有呼吸疾病的年龄较高以及遗传性疾病等,在临床中用药较多并复杂,病情严重,有较长的治疗周期,所以在护理中有较多意外情况。怎样在护理过程中将护理有效率提高,将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时间缩短,是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能力等有效提高,使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条例,将现有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加以改善,将护理有效率以及安全率有效提高[5]。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为3%,对照组为10%;风险发生率为3%,对照组为1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7%,对照组为80%;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优秀率为100%,对照组为8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将护理效果显著增加,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05(10):906-908.
[2]张晓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31(04):268-269.
[3]安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02(03):156-157.
[4]岳艳玲,殷波涛.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09(02):30-32.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08-02
引言:呼吸系统疾病是一张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器官、支气管、肺部以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重者则是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体质较弱,对周围环境较为敏感,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关怀。护士需要对患者全面的观察了解,不同的患者病情不一样,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对体征观测。由于重症患者约束较多,护士要多多观察,监督患者摒除不良习惯。护士本身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护理的学习,向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学习,一方面加强技能,一方面要注重培养自身交流能力以及面对危急情况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临床资料
试验中选取医院中2011年7月到2012年5月间确诊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9例, 女性91例, 年龄34~78岁, 平均(59±7.1)岁。实验时随机将其平均划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 与对照组(100例)。所有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最多,共计10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6例,肺癌患者12例。对照组只给予基础护理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综合护理方案。
综合护理方法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多,发展较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呼吸频率、脉搏、心率、痰量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通气护理:通气护理呼吸危重患者中,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是急救与治疗的重要因素。在本项护理中,本科要求医护人员做到:①维持患者气道顺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保证吸氧及时合理,并尽量避免损伤患者黏膜,促进痰液引流;②对于救治中使用的仪器(如呼吸机 等),要密切观察各项参数变化与功能预警,注意同步效果是否良好,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排除原因;③对患者气道湿化 时注意吸人温度与患者体温相近且经过湿化的气体,有利于防止感染,促进气道净化。
3)药物治疗护理。在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必须掌握药物使用量,严格控制血药浓度。因为对重症患者的药物使用量只要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中毒量,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者将导致死亡,因此一定严格控制剂量。为确保药物可以安全快速地进入患者体内,临床医生建议使用两条静脉通路,分别用于一般药物与特效药物的输入。需要强调的是,对患者行静脉注射时,应预先了解患者的用药历史,确保无药物冲入,并及时观察患者有无抽搐、恶心呕吐或者心律失常等不良症状。
4)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护理:主要治疗为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如伴发喘息可使用解痉平喘类药物。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呼吸困难者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位为主。
5)心理、健康指导护理人性化的护理关怀,心理辅导与健康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信心,了解自身病情 。本组研究中,医护人员以热情的态度、和谐的语言、真诚的感情、熟练的技能面对患者,向患者辅导疾病相关知识,适当给予患者鼓励与帮助,帮助树立信心,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让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治疗。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PaO2、PaCO2和心率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仅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小于干预前(P
[关键词]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22-02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此类呼吸疾病多数起病很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之外并无特殊,故不易被患者所注意。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以后症状即持续,反复发作。本文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安全及隐患、呼吸内科重症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心理护理、日常护理四个方面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5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5例,常见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对照组25例,无明显突发症状和体征。
1.2 方法
对50例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措施,其中干预组强化和加强了24 h不间断进行观察,并对出现突发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进行呼吸机、吸氧等应急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病情体征恢复等情况[1]。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血气分析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
2 结果
对照组进行强化24 h护理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患者体征和病情恢复和精神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常伴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差,反应慢等特点,日常活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厕所地面要保持干燥、无积水,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应有医护人员或家人陪伴和扶持。发作时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必要协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改善环境卫生,防止大气污染、戒烟。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可试用凉水洗面,每天用0.9%NaCl溶液含漱3次,常用清水洗鼻腔,保持清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注意饮水量。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如不愿早起、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重视。
3.2缓解期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应采取一定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易患感冒患者应经常鼓励其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运动,增加有效通气量。注意有氧呼吸,鼓励患者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2]。
3.3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护理
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护理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多变动,定期翻身、拍背,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为宜。加强观察脉膊、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等。准备好急救药、除颤器与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抢救;注意合并症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发生;观察药物副作用,奎尼丁中毒可引起血压显著下降,如有室性异位心律应立即停药。注意有无奎尼丁类药过敏史。当呼吸道受吸烟、大气污染、过敏、寒冷、感染等因素影响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分泌物聚积时,易继发感染发展成为肺炎[3]。积极开展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可降低肺炎、肺气肿、肿心病的发病率。
3.4心理问题
呼吸科患者因呼吸疾病常伴随的症状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故患者容易产生以下一些心理症状: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对上述患者的心理特征,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要搞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4-5]:
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在护理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断其话题,不要罔顾患者的神情,耐心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患者时要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平时进病房时多注意主动和患者打招呼,嘘寒问暖,以消除其孤独和恐惧感,以解除其心情抑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
日常治疗护理期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患者住院期间心理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从而影响睡眠。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要在护理中观察、掌握,并特别对待,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
4 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加强个人卫生,包括体育、呼吸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降低发病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维持和增强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张慧珠.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6(11):129-132.
[2]吴畅游.慢性支气管炎综合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4):55-56.
[3]王玉洁,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4]黄惠琨,范子英.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1):101-102.
[5]陈梅仙.浅谈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与职业风险[J].中外医疗,2010,29 (20):155.
【关键词】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100-02
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呼吸窘迫、发绀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烦燥、情绪消沉等,不利于临床救治[1]。因此,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救治除有效医疗措施外,还需要科学、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措施,对提高重症呼吸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所在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48例,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38例;年龄13~85岁,平均58.56岁;观察组男35例,女39例,年龄14~86岁,平均59.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首先,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对重症呼吸患者的呼吸状况、生命体征、尿量改变、意识状态、咳嗽咯痰、输液、吸氧等状况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将患者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其次,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其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安静、清洁,做好重症患者的适当隔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指导患者制定营养饮食计划,多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以适当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对患者进行戒烟戒酒;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最佳抗菌药物,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74例患者在进行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第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身体各项机能较弱,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导致患者日常饮食起居过程容易发生滑倒等意外,因此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内外通畅、地面干燥,设立床边护栏,出入陪护,并对患者进行自我安全保护宣导,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第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重症呼吸患者常因自身病痛及发作症状而产生恐惧、烦躁、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加重病情,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经历等差异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多听患者倾诉,适时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正常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第三,做好定时排痰和湿化措施。在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或痰量较多患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必要时可采用吸痰器、气雾疗法、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第四,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当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缩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有氧呼吸锻炼,注意保暖,加强个人劳动保护和营养,继续戒烟戒酒,促进患者呼吸功能良好恢复及保护[2-3]。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出现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重症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缺氧、反复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胸痛、伴有哮鸣音、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等症状,身心大量消耗,导致患者产生焦躁、恐惧、厌世等不良情绪,非常不利于临床救护工作的实施。重症呼吸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护,极易产生相关并发症,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应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病程较长,长期反复发作,除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外,还需要给予优质护理,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笔者给予观察组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专业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总有效率达94.59%,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总有效率仅为72.97%,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这充分说明,采取优质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大大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艳玲.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91-192.
[2]王玉杰,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16(1):101-10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98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以及识别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因此加强呼吸内科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1]。作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 选取本院收治的122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结果显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4年 9月~2015年 7月收治的122例呼吸内科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61例。实验组中男42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65.80±6.28)岁, 平均体质量 (60.2±12.1)kg;对照组中男 50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6.10±6.63)岁, 平均体质量 (59.6±11.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干预方法, 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 具体如下。
1. 2. 1 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呼吸内科患者的病菌比较活跃, 所以对呼吸内科护士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是影响呼吸内科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因素, 在系统的护理过程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职业风险的认识有重要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对相关使用物品的使用以及输液过程中使用相关医疗器材所需要处理的环节等, 通过上述防范安全意识, 提高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
1. 2. 2 识别护理管理中所存在的相关风险 研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 从中归纳总结出现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 继而识别出呼吸内科护理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护理操作不够规范;②对新的护理基础技能不太了解;③抢救时动作不够熟练;④对抢救的相关药品使用不熟练;⑤护理风险安全意识过差;⑥护理意外事件频发, 如坠床、压疮等;⑦交叉感染事件频发。
1. 2. 3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措施 由于患者本身的疾病预防意识以及健康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存在, 所以使得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认识不太清楚。在系统的护理过程中, 只有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才能够减少意外风险的出现。针对年龄较大的呼吸内科患者应该采取特殊化的管理, 要求患者家属进行陪床护理, 一旦需要外出则需要有专人陪同, 使其不受交叉感染。
1. 2. 4 完善相关护理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并且发展护理管理制度, 使得各种护理资源条件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继而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条件, 继而使得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降低受到感染的几率, 最终有效避免各种意外伤害。
1. 2. 5 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内科患者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以及过分担心经济费用问题, 所以出现了焦虑不安等情绪。在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容易受到患者情绪的影响, 除此之外, 护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也面临着强大的工作压力以及精神压力, 所以需要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调节能力, 医院可以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在岗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工作人员在参与心理知识的辅导过程中, 继而学习并且掌握心理调节方式, 使得护理工作人员在心理方面的创伤降到最低。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等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 总分为 100分, >80分为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6.6±8.5)、(96.1±8.4)、(93.1±8.2)分, 对照组分别为(80.9±7.5)、(81.2±7.3)、(82.4±7.4)分;两组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为(97.2±3.6)分, 高于对照组的(86.7±4.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05, P
2. 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92%(3/61), 护理投诉率为 1.64%(1/61), 低于对照组的16.39%(10/61)、18.03%(11/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