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疗行业的现状

医疗行业的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54: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疗行业的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疗行业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桑叶;饲料;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34

1 桑叶的营养价值

桑叶,又名铁扇子,在全国各地均可种植,且产量丰富。自1993年桑叶被列为药食兼用食物以来,其在食用、药用、饲用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进一步进展。桑叶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祖国医学中,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肝、肺经,具有清肝、清肺、疏风散热、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现代医学表明,桑叶中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桑叶含有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此外,桑叶还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植物淄醇、γ-氨基丁酸等多种非营养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抗肿瘤、减肥等多种功效。

2 桑叶作为饲料的应用现状

之前,人们只把桑叶当做桑蚕的饲料,用途单一,随着桑蚕养殖数量的减少,桑叶资源遭到了很大的浪费。近年来,桑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禽畜类、鱼类的养殖饲料。作为禽畜类饲料,桑叶可以用来饲喂牛、羊、鸡、猪、兔等,作为鱼饲料,可以用发酵桑叶代替部分鱼粉、米糠,添加适量的桑叶能够显著降低饲料的成本,同时增加鱼的体质量、生长速率,但添加量不宜过高。

刘美玉等人[1]曾用桑叶喂养蛋鸡,结果发现,随着桑叶添加量的增高,鸡蛋的颜色加深,鸡蛋中的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必需氨基酸总量及维生素E也显著提高,且添加桑叶的鸡蛋在气味和口感上都优于对照组。

刘先珍等[2]用桑叶粉代替部分豆饼饲喂荷斯坦泌乳奶牛,每头奶牛的日乳量增加0. 727 kg,可多获利1元。以上研究表明,饲喂桑叶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乳品质,降低奶牛炎发生的机率,并能增加养殖效益。

3 桑叶的储存技术

3.1 青贮技术

青贮技术能够保证桑叶常年青绿,延长桑叶的保存期,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青贮主要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的糖分变为乳酸,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当温度上升到50℃时,乳酸菌停止发酵,由于桑叶在微生物活动停止状态下保存,因此能够长期保存。

3.2 青贮技术要点

青贮时对空气、温度、水分均有要求。要排除空气,因为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才能繁殖,否则乳酸菌不能繁殖,导致霉菌、腐败菌的滋生;要有适宜的温度,温度保持在25~35℃,此为乳酸菌的适宜温度带;要把握好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在70左右即可。

4 桑叶在饲料应用中的问题

4.1 添加量会影响禽畜类动物的生长性能

由于桑叶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且含有单宁、植物凝集素,再加上桑叶乳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如若添加量过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禽畜的生长性能。桑叶在鸡饲料中的添加量为3%~10%,猪饲料中为5%~15%,羊饲料为10%~20%,牛饲料中的添加量相对较高,为20%~40%。

4.2 部分活性物质存在抗营养及毒副作用

桑叶中含有单宁,桑叶乳汁中含有生物碱。其中,单宁能和饲料中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复合物,同时还能和禽畜消化道内的酶结合,降低饲料的消化吸收速度,降低钙、铁离子的吸收[3]。桑叶乳汁中的生物碱对昆虫有毒害作用,这可进一步推测也可能对进食桑叶的动物有毒副作用。

4.3 对部分禽畜的适口性差

反刍动物喜食新鲜的桑叶,但不是反刍动物的动物则不会主动采食桑叶,这可能与桑叶表明的蜡质层有关。

5 应用前景

5.1 前景展望

世界粮农组织( FAO) 预计,到2050 年世界人口约达96 亿,全球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将增加70%,大约10 亿贫困人口需要依靠畜牧业获得食物和收入。由于对禽畜产品的需要不断提升,相应的,禽畜饲料的需要量也将不断提高。常规的饲料已然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桑叶资源丰富,且适于广泛种植,产量高,而且部分桑叶资源被浪费,如果将桑叶作为禽畜饲料,不仅能够满足禽畜对饲料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不仅如此,种植桑树对生态脆弱地区还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5.2 研究方向

今后,对桑叶在动物饲料中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桑叶的加工工艺。研究去除桑叶中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的方法。研发适合各种动物的配方。开发新型桑基鱼塘的种植模式。研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禽畜产品。如“减肥鸡蛋”、“防治三高猪肉”等产品。

第2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 行业 现状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37-01

引言

临新的时期如此全新的挑战,医院器械科的管理与职能不得不发生转变,以尽可能的适应新形势。由此可见,医院器械科不断发展,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医院的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小视的责任。

一、新形势下医院器械科的定位

自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得以广泛的应用,医疗设备成为临床医疗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条件,医院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渐渐加强,这也就意味着器械科的地位得以有新的提升,迎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的机会。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器械科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明确医院器械科的定位则显得尤为重要。

要明确医院器械科的定位,首先要要明确器械科以前的工作性质,从而与现在的工作性质相对比,进而明确今后器械科的发展方向。研究医院器械科前几年的情况可以看出,以前的医院器械科虽然也是主要负责有关医疗器具的维修工作,但毕竟当时的医疗器具技术不发达,大部分医疗器具设计比较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所以医院器械科对器械维修人员也没有什么专业性的要求,器械科因此也就基本被归为后勤保障科室。于是,器械部的工程师就一直担任了维修工的工作,其在各方面发挥的作用都不大。

然而,如今在医院为适应时展而不断进行医疗改革和科技发展的大形势下,器械科的定位必然要发生改变。综合各方面形式,未来的医院器械科必然会成为医院的技术支持部门,进而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担负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因此,医院器械科不仅仅要在先进器材的学习和引进方面与国际接轨,在人才的输入和培养方面也要不断发展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发展自己的先进器材和拔尖人才,建专业的技术队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医疗事业,而不能一味依赖引进。其中我们最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应争取在医院不扩招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提高对仪器设备维修的能力,尽可能使本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借此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节省资源。最后,无论我们如何对新形势下的医院器械科如何定位,我们都必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动摇。

二、医院器械科的管理职能分析

确定了医院器械科的定位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明确医院器械科的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了解器械科的作用和应尽的责任,才能明确器械科的发展和前进方向,更好的引领器械科的进步。医院器械科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医院器械的维护工作

医疗设备的结构和技术日益复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厂家对器械技术的垄断等现象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改变策略,在传统意义上的维修工作已大大不能满足临床工作必要需求的现状中寻求新出路。包括维修模式的改进必进,医院整体的发展,医疗设备的多元化维修等都会成为器械科工程师的工作重点。

(二)软件维护和网络管理工作

现在几乎所有大型医疗设备都与数字化和网络管理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医院器械科妥善护理设备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在信息网络时代担负起网络安全运行和正常运作的职能,为医院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

(三)医院固定资产的收入与管理

医院器械科必须要把好关,以确保医院器械都是符合国家要求的,是先进的,是实用并且适用的。如何在这基础上选择能够满足医疗需要又兼具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设备使用率的器械是一门重要的课题。如何维护已有设备,尽量减少器械的物理磨损,减少器械的闲置率,确保器械的卫生处理和消毒工作等也是医院器械部应当不断探讨的问题。

三、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化特点与发展

第一,医疗器械的出口在整个医保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35.04%,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33.28%。贸易对象国相对比较集中,多为发达国家。医疗器械进口主要从美、日、德、韩、法五国进口,

进口额占总进口金额的69.98%。

第二,医疗器械行业具有高科技领域的显著特点,医疗器械类的品种占高科技产品目录的8.3%。既属于医药类,又集机光电产品的高科技于一身,需符合双重的技术标准。

第三,医疗器械进出口涉及企业众多,达2.6 万家。其中出口经营以独、合资企业为主。

第四,医疗器械类的产品出口明显别于其他行业,出口的产品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占有很高的比重。

第五,医疗器械进出口产品中,出口按金额计算主要以一般性商品为主,小型医疗设备次之,大型医疗设备为第三系列产品。在一般性商品出口经营中,涉及企业较多,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占有一定的比重,商品为我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独资企业所占比例相对不是很高。大型医疗器具出口以合、独资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经营企业高度集中,一些品种几家企业的经营就占有该品种90% 左右的出口金额,有垄断市场的绝对力量。进口按金额计算主要以大型医疗设备为主,小型器械次之,一般性商品很少。大型医疗器械的进口企业经营集中度较出口为低,以国有企业为主。小型医疗器具经营企业明显增加,国有企业经营比例下降,但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第六,医疗器械进口历年均大于出口,国家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是造成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于2006 年出台相应政策,促使进口过快增长受到抑制并导致出口首次超过进口增长幅度。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科技的发展给医疗行业尤其是医疗器械科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新的发展和前进方向,但同时也因此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医院器械科如果想要从容应对,完美突破,就必须认清形势,全面细致的定位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在新形势下的新定位,脱离旧式的思维方式,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挑战。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部分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已占有相当份额,但是进出口垂直国际分工状态下的输出低技术附加值产品,输入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状况仍不容乐观。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只有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推动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

参考文献

[1] 薛松,姚丽平,王国华,熊莎莉,李结洪. 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13,06:25-26.

[2] 吴永东.医疗器械行业现状研究与投资机会探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2:40-41.

[3] 方天成.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1:157-158.

[4] 蒙志莹,蔡天智.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国际化[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04:57-60.

[5]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 财经界,2007,10:50-51.

[6] 陈思超.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今后发展的对策[J]. 医疗装备,1995,10:20-24.

第3篇

关键词:移动医疗;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2012年国际移动互联网使用率达到了8.5%,而我国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更是发展到了8亿之多。移动互联网如此快速的发展促使医疗行业也正式向移动领域进发[2],并借助方便、快捷、丰富的医疗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不断扩展运营。

1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当前移动医疗应用可以分为面向医院医生(B2B)和面向用户与患者(B2C)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通常用于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或者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医学知识库、医学工具等。后一种模式则用于求医问诊、医联预约、远程会诊、病情咨询和院后随访等。

国外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外移动医疗行业发展比较兴旺,在部分发达国家,远程医疗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并且随着手机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智能化发展,远程医疗也正在向移动领域不断渗透[3]。例如,在2009年,美国某科研机构曾研发出一套远程卒中系统(telestroke),能够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远程急救和护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患者出现急性神经性脑中风时,可以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系统,为诊疗提供必要的病情及影像资料,藉此实现对患者的远程辅助诊疗,为抢救生命赢得更多的宝贵的时间,增加更多的生存机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德国研发了一套远程皮肤病学信息系统,可以为皮肤病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患者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后,可以直接用手机摄像头采集皮肤图像数据[4],然后结合自身的生物反馈信息一同发送给医疗诊断单位,医疗人员则借助计算机终端设备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平台对患者进行诊断。法国研究人员将一种内嵌式低功耗传感器进行改进,制造出一种微型的可移植医疗设备,利用双向传感起搏器来监测患者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变化[5],当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状况时可以及时进行报警。比如能够基于地理位置来查找附近医生并进行预约的ZocDoc;能够借助手环、头贴、手机等设备检测睡眠质量并提供针对性睡眠指导的ZEO等。移动医疗应用的不断普及也带动了医疗商业的发展,使得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不断成熟和健全。

2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移动医疗应用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豌豆荚、91助手等一些知名的手机应用平台上检索“医疗”这一关键词,能够找到上千个应用,而检索“健康”一词得到的应用数量更是达到几千个之多,这些应用的覆盖范围十分广,包括求医问诊、预约挂号、医学宝典、健康指导、药物手册、移动药店等方面,一些优质应用的下载量已达到百万级别。由此可见,国内移动医疗应用行业正在蓬勃兴起,受到相当数量的群体关注。

如今,国内相对比较出名的移动医疗应用有以下几个类型:①医患交互类,这类应用整合了相应的医疗数据库以及医生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或打造私人家庭医生,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春雨掌上医生、5U家庭医生等。②专业辅助类,这类应用一般基于CDSS系统,内容涵盖了临床评估、医学计算、药物、手术、医学检测等方面,可以帮助专业医生进行医疗信息的查询、决策,提高一线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全科医生等。③面向患者的用药指导类,可以为普通家庭提供药物信息查询、药物真假鉴定、药店查询等,这一类比较出名的软件有家庭用药助手等。④综合服务类,这类应用一般由医院机构合作开发,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导诊、预约挂号、病情查询、健康档案查询等综合医疗服务,并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话费来支付相关费用,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移动医院、医事通等。

3 未来移动医疗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移动医疗应用的普及得益于移动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然而,移动医疗应用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局限性。①医疗本身属于一种严肃性、复杂性的活动,从事相关业务必须符合政策规定,具备相应资格,这使得目前的一些移动医疗应用面临着违法的风险和指责。②医疗活动需要提供真实、完整、稳定的医疗数据,而移动医疗应用能否满足这一要求还有待考量。③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资源的深度合作和大力支撑,需要构建一个各机构相互补充、促进的联合运营体系,而目前这一体系并不完善。④必须探索一套健康、完整的移动医疗商业运营模式,移动医疗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改变用户观念,增强用户付费意识,逐渐打造一条健康、有序、有活力的移动医疗产业链。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移动网络及设备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移动医疗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移动医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努力健全移动医疗行业体系,使移动医疗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汪鹏,吴昊.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1.

[2]张冬娟.移动医疗引发英国医疗服务新变革[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12.

[3]林敏,乔自知.移动医疗的需求与发展思考[J].移动通信,2010:6.

第4篇

在丁香园CTO冯大辉眼中,在移动医疗领域创业,是一件苦哈哈的事,这家运作了十四年的公司,依然在求索之中。

冯大辉的身份,不仅仅是丁香园的CTO,他是有相当知名度的自媒体人,自媒体账号小道消息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更是最成功的微信公众账号之一。在互联网上,无论说话还是行文,冯大辉的风格都是一针见血,而对国内医疗现实的分析,也是如此。“你去看病,你的主治医生当着你的面打开电脑,用搜索引擎搜索药品,你会不会觉得他不专业?”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医生对药物不够了解却依然给你开出呢?这件事绝对属于“细思极恐”,就医本就是寻求专业的服务,但基于目前国内医疗环境的现状,有限的医生资源需要救治无限的诊治需求,而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甚至是矛盾。

专业的,更精准

“在国内目前的医疗环境之下,让患者挂上号不是最迫切的问题,节省医生的时间才是。”从2011年开始,丁香园将精力放在移动端,主打产品面对专业医生,全方位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这同样是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传统的医学会议和线下期刊,移动医疗也应该是医生持续学习的工具。”在他看来,丁香园目前的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说起来宏大,真正做起来,却在点滴间。

“我们会让医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哪款药物最近有副作用或者危害?新工具有助于减少错误,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医技,医生们可以在线交流、进行会诊。”在冯大辉看来,二十个世纪,医生阅读行业期刊、参加医学会议吸纳新知识,如今,他们可以下载丁香园的产品。

这绝非妄自尊大,丁香园的每个移动产品,都有不同的侧重,一锅烩的问答,这里没有。举例来说,“用药助手”收录了上万种药品说明书,由一线临床医生参与开发,完全根据临床医生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医药大辞典”提供专业医学词汇翻译,而“医药调查”,则携手专业调查公司,针对医药工作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专业的分科资讯平台:骨科、内分泌、风湿……则致力于为分科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前沿医药信息。对专业医生的需求,丁香园绝对分析到了骨子里,他们甚至针对医生必须参加的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开发了两个应用,一为模拟题库,一为视听教室,以解决医生的实际问题。除了移动端的二十多个专业应用之外,丁香园也推出自己的医学杂志,和旗下产品一样,保持专业态度始终是他们的诉求。在专业读者之外,丁香园也给普通用户留下了空间,移动端应用家庭用药已经上线,但依然不提供百度百科式的糖水问答,而是一款严肃认真的药品信息查询工具,药品的禁忌、警示和真假才是他们的着眼点。

影响三百万业内人士

若以用户数量计算,丁香园的影响力或许不如大众类产品,但以下的数字绝对会让你惊讶,丁香园拥有超过三百万用户,而这已经超越了国内所有医生数量的总和,自然,丁香园的用户不只是医生,也包括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他们使用丁香园的应用,服务于自己的医药产品。这正是丁香园目前的另一项主要业务,也是目前营利的主要收入,帮助医疗企业进行E-Markting。处方药不能做商业广告,又有宣传需要,总得有管道让医生了解新药的功能和用法。过去,这个步骤由医药代表完成,在利益驱动之下,本该清白又正常的流程,成了医疗行业最大的灰色地带。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做比,“医药企业需要对感冒药品进行市场调查,能直接去医院发调查问卷吗?还是给医生打骚扰电话?这些都不可行。” 医疗行业和医药产品有其特殊性。冯大辉说,丁香园赚的一直都是“干净的小钱”,以技术手段填补切实需求。

“我们父母一辈经常看电视、报纸、听广播,但往往容易被不可靠的信息所哄骗。朋友圈里的伪科学就是一大问题。正是这些虚假信息,让中国的医疗环境更加恶化。”在冯大辉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既是国情,也是现实,患者只有多了解一些医学基础尝试,医患对立关系,才能逐渐改善。“如果丁香园的所作所为能对医疗行业的现状有所裨益,或者从错误的观念里拉回一两个人,也算是善莫大焉。”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医学专业;职业素养

通过对在校医学类高职生、毕业生、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和教师、医疗卫生行业企业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面临一系列需认真梳理和整改的问题。深刻剖析医学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症结所在,并加以克服,以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未来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一)职业素养意识淡薄

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过分关注医学专业知识的灌输,缺乏针对医学的特殊性的职业素养教育,轻视人文精神,致使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学生的职业理想功利性浓厚,缺乏职业精神。

(二)职业素养教育与医疗行业需求脱轨

目前,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基本状况是以教材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呈现单打独斗的现象。现有的医学职业教育与医疗行业联系不紧密,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获得的信息不对称,对行业所要求的职业规范训练不足。

(三)职业素养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目前,大部分学校职业素养培养仅依赖讲授和演练来对学生掌握知识、操作方法和熟练程度进行评价,而没有参考社会用人单位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标准进行发展性评价,这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影响学生的职场和终身发展。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教师对职业素养教育缺乏热情,缺少责任心,认识不足,只传递知识,忽视“育人”,直接影响职业素养的教学效果。

二、医学类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养成须结合实践活动,在职业素养教育活动中,可模拟“职业化”的环境,设置职业情景,运用角色扮演、典型案例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医护岗位的责任、义务与职业道德准则,熟练运用适合自己岗位的语言沟通交流,举止得体,医疗职业行为完全符合医德准则。在临床实习中,要达到把医德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借助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实习指导教师及患者的评价等来检验个人的医德修养成效与水平。

(二)强化基于行业标准的理实一体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医疗卫生事业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结合医疗行业新的标准与需求,做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使其能适应角色转换,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这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需利用学校、社会、医疗行业多方资源,合力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共同打造育人平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训职业素养师资队伍,让学校教师走进医疗卫生行业历练。医疗卫生行业的专家和职业能手到校指导培训,校企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共同培育基于医疗行业企业文化开放的育人环境。

(三)建立健全职业素养教育的评价机制

医学类高职院校需创新职业素养评价理念,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之需,基于医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现实之需及医学类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之需,对医学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构成及职业素养评价内容构成进行科学分析,建构合理有效的医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模型,据此进行发展性综合职业素养评价。

(四)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良好素养会给学生以强大的示范效应,使学生终身受用,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良好素养“构成这样一种教育力量,决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所能代替的”。子曰:“以教人者教己,己立才能立人。”教师应努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做到“为人师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教师在进行医学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率先垂范”“立德树人”。医学类高职生的培养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培养,一是临床实习期间的培养。临床实习是职业教育素养养成的重要渠道,要做好临床实习期间的教育引导。作为指导教师的医务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履行对实习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医学是一门精于实践的学科,精湛的医术,不仅要依靠努力钻研相关医学理论知识得来,更要依靠大量临床实践活动的历练。作为临床实习指导教师,以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高超的医技,言传身教,使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理想效果。反之,若临床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意识淡薄,不追求精湛的医术,将导致学生对医务工作产生懈怠心理,不思进取,形成唯利是图的心态。因此,临床指导教师须在日常工作中严以律己,尊重职业道德规范,弘扬医德医风,以此引导学生,使他们勤于练习、勇于实践、认真负责、甘于奉献。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 综合实验区 医疗卫生行业 人才需求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郑州航空港区现状

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中国首个内陆开放试验区,于2012年7月设立。自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后,一年多的时间,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开局良好、成效显著。目前,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实验区累计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1516亿元。在制造业上,除富士康外,已引进了酷派、天宇、创维等整机智能手机生产项目,台湾科技园内布局了生物科技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在航空枢纽建设上,郑州机场已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23条,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占中部地区九成左右,郑州至纽约、莫斯科、伦敦等13个国际城市可“当日寄出、次日递达”;电力、热力、天然气、电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医院、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入了关键时期。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现状

2014年9月11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正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项规划》。为全力满足不同区域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从根本上改善辖区群众的就医环境,整个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将建18家专科医院、9家中医院、13家综合性医院。2014-2016年,计划开工建设医院7家,计划投入使用2家。其中一家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项目,计划投资8亿,占地294亩,住院床位1600张;另一家为总投资拟定为15亿-20亿元、占地248.6亩、住院床位2000张的河南省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心项目(省儿童医院、省胸科医院、省立医院)。2015年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规划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16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6年年底,逐步实现步行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的目标。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郑州航空港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根据专家测算,近期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带动至少20 万人就业;从远期来看,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深度2013―2040 年)》,郑州航空港区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90 万,2030 年达到190 万人,2040年达到260 万人。郑州航空港区专职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总工会主席赵新中认为,结合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实际和规划要求,郑州航空港区现在及将来会重点引进三大类人才:建设发展层面人才、产业项目层面人才、社会管理层面人才。在医疗卫生行业,重点涉及公共管理、公益事业、社会医疗、基础设施、生物医药等高需求专业。由此可见,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在数量上对人才是迫切需求的。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不仅对人才需求数量庞大,同时对人才需求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这必然决定了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对相关专业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人才政策应以引进和开发培养高质量人才为重点。

二、郑州航空港区面临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困境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匮乏

对郑州航空港区而言,其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疾病预防和卫生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缺乏顶尖的医学专家及医疗行业领军人物,没有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港区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卫生医疗机构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行政机构过多干预,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的倾斜造成了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和技术力量的匮乏。另一方面,医学类高校的招生结构、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未能适应市场需要,此外,毕业生在医学人才市场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价值单元有着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而此时港区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产业集聚尚未形成规模,与沿海东部地区相比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并不明显,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

纵观河南省内的各个医疗机构,拥有经验的老医生、教授炙手可热,但是上升空间也是有限的,随着医疗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疗机构也需要高科技人才,老教授拥有多年行医经验,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下降,看病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年轻医师只有经过多少年在最下层的实践经验以及奋斗才可能走向更高的位置,才能拥有资格坐台行医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循环,高级医师是无法学习同时代的新知识,这样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年轻的医疗天才被埋没,缺少创新。郑州航空港区某医院医疗项目带头人也表示,医学类专业学科带头人等专家队伍年龄普遍45岁以上,“领军人物”老龄化问题突出,中青年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储备不足,学术积淀相对薄弱;职称结构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失衡,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存在断层问题,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健全。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找不到”和“要不到”并存

郑州航空港区建立初期,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招聘所需人才成为难题,导致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每年第二季度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旺季,虽然毕业生作为求职主体的人数庞大,但不少求职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一方面,“80后、90后”已成为就业市场主体,工作对他们的束缚性普遍减弱。大多毕业生抱着“骑马找马”的心态,跳槽率高,不利于人才培养需要,加剧劳动市场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问卷统计数据表明人力资源、行政是求职人气最旺的职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求职人群以技术含量不高且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为就业目的,导致一些岗位很难或招不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同时,部分应聘者因工作性质、环境、薪资等工作条件与就业期望值不匹配,从而竞聘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终造成招工、求职两难的状况。

(四)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政策缺位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在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吸引人才政策不到位,导致优惠政策无法弥补地区差距。尤旨其在主观上纳才意识不强,政策倾斜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投入不足,条件苛刻。由于郑州航空港区地处内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而政府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也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郑州航空港区引才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导致人才来了也留不住。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开发与培养建议

(一)完善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转换机制,重视并加大政府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完善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大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资金投入,加强郑州航空港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改善港区医疗条件。对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安排,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倾斜。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稳定人才,对人才要委以重任,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规范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的任职条件,实行人员聘用制,公开招聘院长和医疗卫生监督人员,把年富力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选聘到管理岗位,逐步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

(二)实现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制定和实施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规划,制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提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和岗位结构比例,完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录和持证上岗制度,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严格实行医师、护士资格准入制度,优化医师、护士队伍。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医疗卫生人才的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以岗位职业为基础、分层次的人才评价体系,落实单位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自护权,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标准,改进和规范评审行为,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净化人才竞争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优化医疗卫生人才配置。

(三)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应适时适量的干预,避免造成卫生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前提下,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完全市场化的条件。其次,教育部门应赋予相关高校更多的自,使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统筹规划人才培养,结合高校特点和优势,进化合理的专业设置,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最后,作为应届毕业生,应充分了解市场,关注就业形势,了解“行情”,提高自身的硬件指标,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坚决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同时注重培养自主能力,由得之以“鱼”转变为得之以“渔”,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和管理所需人才

根据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区的发展和需求,对所需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人才投入,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的扶持和指导,健全完善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和政策,尽可能地创造具有吸引的大环境。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沟通协调机构,形成良好的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人才生态还环境,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开发新模式,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形成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多方同步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应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

总之,在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留住、使用、凝聚专业人才作为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实现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充分供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盲目开发引进而造成人才浪费。通过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各类专业人才,有效的实现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霞.郑州航空港建设与我省高校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2] 王春晓.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析―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3,(7).

[3]瞿群臻,尤晓敏.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业人才生态区建设探索[J].交通企业管理,2013,(11).

第7篇

关键词:医患关系;茂名;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63-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障体系仍存在很大缺陷,各种医疗纠纷时常发生,甚至出现聚众、医闹,至此医患关系进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为了解群众对当今医疗现状的看法,本研究以茂名市茂南区的民众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运用 Excel 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从“就医情况与选择、医疗方面、医患关系、媒体、子女从事医护工作”这几方面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结果与分析

(1)一般情况。本调研共484例,其中男340例,占70.25%;女144例,占29.75%。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4例,占0.83%;高中及中专58例,占11.98%;大学及大专402例,占83.06%;硕士及以上20例,占4.13%。职业:医护人员、医学生或从事相关职业52例占10.74%;非医护人员、医学生,但有关系十分亲密的亲朋是医护人员132例,占27.27%;其他300例,占 61.98%。

(2)就医情况与选择。从调查数据得知,民众的就医意识比较强,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病情较为严重以及身体感到较不适的时候就会去医院就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医院的需求量很大,倘若医院设置的门槛高,这也意味着很多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这就突显出“看病难”的问题了。

(3) 医疗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就医过程中患者的满意程度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比较满意或一般满意,还有部分人表示为比较不满意,少数人表示非常不满意。数据中还显示过高的医疗费用导致民众对医疗系统的不满;就医程序冗长复杂加重了“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向院方或有关单位和相关机构投诉解决纠纷是最好途径,也反映了患者对问题解决方式的选择是理智的。有26%受访者认为应通过法律诉讼解决问题,这也表明了如今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存在部分受访者选择向媒体曝光解决问题,不可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解决纠纷的方式,但现今媒体的夸张过激报导对医疗纠纷的解决增加了难度。值得痛心的是,还有小部分受访者会选择不得已通过暴力手段解决医患纠纷,这值得全社会深思。

(4) 医患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评价医患关系为“一般和谐”及其以上的,这表明当今社会医生与患者的相处还是相对比较好的。42%的受访者认为医患紧张,喜欢从亲朋好友路人等的口口相传中判断的,这种道听途说的判断是不科学的,很多时候掩盖了其真实性。有41%的受访者认为医患关系比较紧张是从媒体报道中判断的,没有一个受访者能在媒体报道中得知医患十分和谐,这足以反映媒体在医患关系中处在的重要作用,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为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在于改善当前医疗体制;然而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也占有不少的比例。另外,就医务人员与患者这一对医患关系的直接关联者在医患关系中所担负的主要责任,医务人员所担负的主要责任是的医疗腐败现象、态度差、能力不足;沟通能力欠缺;患者所需要担负的主要责任是自身素质低、不能正确认识医生的作用等方面。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医改应该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承担,改善服务质量等。可以看出群众最期望解决的就是“看病贵”的问题。

(5) 媒体对目前医疗现状的影响。关于媒体报道对目前医疗现状的影响,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其报道比较真实,但容易引起大众对医务人员的误解;还有部分人认为其报道常常比较片面,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小部分人认为其报道不科学,为吸引眼球而放大个别现象,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存在少数人认为其报道真实,有助于医疗体制改革。以上结果分析得知,现实生活中媒体的报道对民众就事物看法往往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片面甚至错误的报道会加剧医患关系矛盾发展,引发更多的医疗纠纷。

(6) 子女从事医护工作。过半的受访者同意子女从事医疗行业,他们普遍认为医疗这个行业有其固有的职业性,白衣天使的神圣,高尚的道德操守在民众的心目中还是有地位的。

2建议

(1)医院方面。尽量简化病人就医程序,减少患者排队挂号、结账、拿药时间。对于慢性病,推广预约分时间段就诊,缓解高峰时间段看病难问题。增加监管制度,建立专门监管制度,严抓医生回扣问题,不定期抽查医生处方,对于有违反相关规章制度者应重罚。院内设立专门调解医疗纠纷机构,让医疗纠纷尽可能第一时间,尽量让其在院内得到合理的解决。加强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设立警务室并安装摄像头,每个时间段都安排巡逻。

(2)相关部门应针对核心问题进行医疗彻底的改革,普及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生待遇,改变现今这种“医药养医”的制度;优化各地社区医院,让医疗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医疗单位行风和业务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把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行业作风与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政府相关部门应正确引导舆论,这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3)媒体方面。新闻媒体需要更加关注贴近民生民情,对于医疗问题这个大众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报道更加需要客观真实和谨慎。由于医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相关报道时,需慎重详细明确相关的事宜或者咨询相关医学专业人员,这样才能够不失去事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正确引导好社会舆论,从化解矛盾的角度出发,成为沟通医患双方的桥梁,积极发挥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助推器作用。

第8篇

关键词 医患关系 认知差异 医疗机构

作者简介:王世英,新乡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患关系与工作倦怠、糖尿病、肾病;朱金富,新乡医学院。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影响

近阶段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医疗投诉等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究其根本在于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认知的差异又决定了医患双方的行为差异,给双方关系造成不利影响,进而给彼此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现状主要表现在:医患关系日渐紧张,医疗纠纷等事故逐年上升,而其中非技术性的医疗纠纷占绝大数;处理和解决的方式主要采用协商解决为主,处理医患关系的难度很大;医患关系涉及的范围面广泛。当医患双方出现纠纷和冲突时,很容易引起社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最后,处理医患关系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高。

医患关系的紧张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对病患方的不利影响。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间接地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第二,对医院方的不利影响。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成本,影响了医务人员的专心工作,导致很多医务人员不敢大胆尝试治疗,妨碍了医院的健康运转,更阻碍了医疗技术的发展。第三,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医患双方对医患认知差异的现状

医患双方对医患认知的差异是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本节主要介绍医患的认知现状和引起差异的原因。

(一)医患双方对医患认知的现状

第一,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和谐度的认知现状。首先,医院方中的绝大多数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小部分认为非常紧张,绝少数认为医患关系和谐。据大量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学历、职称、年龄、性别以及所处地区等这些对医务人员对医患和谐度认知的影响很小,而医务人员所处的岗位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相对于其他岗位,临床医生和临床护理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程度高于其他职位人员。其次,病患方中的大多数认为医患关系较为和谐,只有很少部分认为关系十分紧张。影响病患方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不同的年龄、学历、地区、就诊类型以及医保类型等都对其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从医患双方的认知情况可以看出,医患双方是存在差异的,大部分患者是比较信赖医生的,但医院方更倾向于认为双方关系比较紧张。

第二,医患双方对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认知现状。首先,大部分的医院和医务工作人员都认为大部分的病患是信任自己的,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医务人员存在戒备心理,并认为患者对自己信任程度比较低。其次,绝大部分的病患是十分相信医院方的,只有很少部分不太信任。最后,对比可以看出,双方在信任话题上的差异极其显著。病患方对医院的信任度的赞同程度远远大于医院认为的。

第三,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中医闹、纠纷等现象的认知现状。首先,绝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疗纠纷等医闹现象严重影响了医院和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次,患者对医疗纠纷等现象的认识中,难以作出评价的占绝大数,持反对态度和同情态度的稍微次之,而持赞同态度只占极少数。最后对比可以得出,医患双方都认识到了医闹的不利之处,但大部分患者的态度不明确,这将是医患关系的隐患。

第四,医患双方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认知现状。首先,医院方的绝大数认为当前医疗体制的不健全和相关制度的不合理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且,社会舆论媒体不适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患者的某些缺乏理性的行为,同时,医院方认为患者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程度高于医务方面。其次,患者方面,绝大数认为医疗体制的不健全和相关制度的不合理影响最大,同时也认为在医患纠纷风关系中,医院方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五,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认知现状。在此方面,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比较小,双方都普遍认为现在的医患纠纷处理制度作用一般,并没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第六,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中非技术性因素的认知现状。非技术性因素主要包括医院方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收费价格、医院设施设备等因素。医院方认为收费价格影响很大,其次是医院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等,而病患方认为,医院方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和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很重要,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异。

(二)医患双方认知差异的原因

第一,医院方存在的原因。首先,医院方的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很多的医疗纠纷主要由于医务工作人员对病患不够耐心、缺乏同情心,不能对病患做到感同身受以致简单或冷淡的对待病患的咨询,不能对病患进行积极热情的良好沟通;其次,医院的收费过高或者不合理。当今经济时代下,有一些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在各项检查等医疗过程中,乱收费,收高费,置医院的诚信和名誉而不顾;然后,医院医务人员不良的医风医德。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医务人员为了谋求更多的私立,想法设法的谋取病患的钱财,或者对药品以及其他检查费用中抽取提成等行为,另一方面是一些医务人员缺乏工作的责任感,对待病患积极不负责任,不能认真解答病人疑惑,在对病人的检查、治疗等环节不够尽致;这些思想和行为上的不端正直接导致了医务人员在对待病患时分歧和矛盾的产生,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第二,病患方存在的原因。首先,病患方对治疗抱有过高的期望。医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在医患之间存在很大的信息失衡。病患缺乏相当的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等认识不到位,对医学的风险性了解不够,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产生误解,对医务人员的治疗抱有过高的期望,当治疗的效果达不到之前的期望时就容易与医务人员产生争端或者发生纠纷;其次,病患承担的医疗费用压力很大。自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后,病患自费的比例占很大部分,这就直接增加了病患看病的负担,尤其是那些尽管花费很大但病情仍不见好转的病患来说,持续的高支出与不见效果更是医患紧张的导火索;最后,病患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虽然病患的维权意识提高,但是对医疗工作的技术性和风险性认识不深入,不能正确的看待治疗后的意外状况和并发症等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便继续追究责任,进而促进医患纠纷的发生。 第三,外部环境因素的原因。首先,社会舆论媒体的错误导向。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对调查并不深入的时候就对医患事件进行报道博取头条或关注度,有时会将少数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夸大至整个行业的行为,或者单方面的同情病患,陷医院于被动,加剧了医患双方的误解和紧张;其次,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有限。当前医疗卫生业界的新药品、新技术等费用昂贵,很多病患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这直接造成医患的冲突,加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医患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最后,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由于缺乏立法方面的保障,医院和病患对出现事故时责任的承担的认识上不能达成一致,这就导致医患双方纠纷的加剧,而医患矛盾不能得到圆满尽快的解决。

三、提高医患双方对关系的认知能力,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一)正确认识医患双方的认识差异

医患之间、不同的医院方以及不同的病患方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差异,这些认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患关系的发生发展以及医患双方的行为。一方面,由于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专业背景等的不同,决定了医院方在医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为此,医院方应当正确认识双方认知差异的存在,及时纠正自己认知的偏差以及错误,试着去理解病患的行为并对其悲观、不理智的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主动发挥医院方的主导作用,并对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病患方作为医患关系重要的客体,应当充分理解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和风险性,去体谅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认识,降低不切实际的期望,以良好的心态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活动。

(二)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

医患双方认知的差异主要由于双方信息的失衡造成的。进行合理必要的沟通,有利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交流,促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为此,首先,医院可以通过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病患需求的理解教育,提高员工的沟通技巧,也可以设置专门的医务人员主要负责与病患的交流,并及时把交流的信息反馈给主治医师等方法来增强医患交流的效果。其次,开展因人而异的沟通活动。职业、受教育水平、医保方式等不同的病患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水平也各不相同,医院方进行因人制宜的沟通能有效的提高医患的沟通效率,进一步增减双方的理解和认同。最后,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医务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够帮助医务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性的医疗操作,不仅能够有效地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更有利于对医患纠纷的后期处理。

(三)全面认识医院医疗工作

一方面,技术性医疗工作是医疗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展情况,因此,医患双方对其都十分重视,医院方应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和质量,同时,对病患进行详细的治疗介绍,提高病患的认知水平,而病患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的同时,自觉主动的补充自己的医疗常识,避免根本性的错误理解导致的双方的矛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包括医院的医德医风、医疗服务行为和态度、对病患权利的尊重和隐私的保护等非技术性因素在医患关系之间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为此,医院方应当加强医院医德医风的整顿工作,加大对医务工作人员医德和服务意识的宣传教育,将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等与绩效挂钩,并建立合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病患的满意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四)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完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

医疗体制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在医疗活动中承担的费用。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提高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以及报销的比例,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以缓解分解决的处理机制,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规范医患双方的行为,能从根本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五)正确引导社会对医患关系的舆论导向

医疗行业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很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很多社会舆论媒体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面的掌握与报道内容相关的医学知识,这就导致了在医疗纠纷事故的报道失去了客观性,就会对公众造成误导,为此,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正确的去理解医疗行业,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全民医疗服务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对舆论媒体行业的监管,纠正不公正不客观的报道,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