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54: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安全教育课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安全教育课程

第1篇

关键词: 安全教育课 现状 对策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我国高校大多采取开放性办学,加之市场经济对学校的侵入,容易滋生违法犯罪的不良行为。一些危及大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案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如2013年4月井冈山大学学生打球被篮球筐砸中身亡事故;2011年10月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校园内发生一起汽车恶意撞伤学生事件,2013年上半年江西赣州某高校一女生与家庭闹矛盾跳河自杀事故;2013年4月南昌航空大学一研究生在寝室死亡事故,这事故反映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已是摆在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安全教育内涵与重要性

1.1大学生安全教育内涵。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系统地为大学生介绍安全教育知识的过程[1]。

1.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重要性。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但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2],安全教育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笔者认为把安全教育引进课堂对学校人才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需要。目前高校培养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学习好、思想好,还要有极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社会,因此高校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担当得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笔者认为,各高校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的范畴,并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接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通过课堂安全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3],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2)安全文明校园建设的基础。面对当前环境中高校安全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安全意识为目的,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课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把安全教育引进课堂,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

(3)应对日益复杂的高校安全教育环境挑战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及qq、网络论坛、微博等各种交流工具的出现,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让在校学生认识到这些网络方面的安全问题,涉及人员广、范围大、可判断性难,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成为新时期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安全问题。

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现状与问题

通过走访江西的一部分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发现,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在课堂教学、课程实践、课程考核、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2.1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方面。“讲座式教学”仍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体系亟待构建。目前,安全教育在大多数高校仍采用过去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式教学”[4],即利用新生到校后的一周时间,通过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主任或班主任(辅导员)或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部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讲座的形式对新生进行安全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普遍就是泛泛而谈。

2.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经过走访发现,多数高校通过主题班会课来进行安全教育,担任安全教育课的教师就是高校辅导员,而由于多数高校辅导员没有教育经验,因此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5],即照着学校编订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大学生安全知识》进行宣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会使学生厌恶、反感。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讲授人员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多为没有教学经验的辅导员,多数辅导员在安全教育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二是安全教育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少理论,多实践。因此要保证教学效果必须提高讲授人员的授课技巧、教学水平,特别是要掌握现代教学的各项方法和技能。

2.3教学形式方面。目前有些高校的安全教育通过“逐层传递式教学”的形式进行[6],即高校只针对学校学生会干部、院(系)学生会干部及班团干部(班委)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班级安全教育由先前接受过安全教育的干部传达讲解。该教学形式确实节省了高校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一定程度保证了参加听课干部的教学效果,但这些干部在向普通同学传达讲解学校安全教育内容时难免会“偷工减料”,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改进建议与措施

在高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课的开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为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提供条件[7]。因此,须采取下列措施优化大学生安全教育课。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课程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要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和要求,结合大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构建起完整而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大纲既要符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人才的要求,又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要求;安全课的教育计划既要考虑各大学的实际安全状况,又要考虑各高校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又要安排课程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安全教育要有政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道德治安等学科方面的特点;在考评上,安全教育课应考试、实践与考评相结合;在授课时间上,安全教育课应像其他非专业课一样,在学校教学计划时间内,有正规的课堂教学时间。

3.2建立合格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要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达到预定目的,高校必须建立一批懂现代教学规律、能够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具有娴熟教学技能、安全保卫丰富经历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还要定期把安全教育授课教师送到安全保卫部门接受培训[8]。

3.3要建立安全教育常态机制,丰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应该常态化,把安全教育贯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将一些大学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编印成册让学生认识到不注意安全带来的危害;可以把大学生不重视的安全问题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和借鉴,做到以案施教、以问题施教,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可以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张贴标语或告示,使学生提高警惕;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经常举办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或演练,帮助学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可以将安全教育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组织主题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普及安全防范知识[9];可办与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有关的刊物,通过网络等媒介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还可以举办校园安全月等活动,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3.4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在规划安全教育时,要考虑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制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师资、教材、课时及经费等基本制度,力求在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10]。同时要从制度层面上保证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教育过程的可控性,以便追究责任时有据可依,以此来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

4.结语

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一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要在实施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确实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继辉.论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法制与社会,2007,(1):580-582.

[2]袁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193-194.

[3]孙光辉.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68-70.

[4]袁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193-194.

[5]姬学明.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74-75.

[6]马凤宝.浅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1):110-112.

[5]张建安.心理防范教育与大学校园安全[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1-62.

[7]刘家增等.学生联防工作与优化教育人环境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7(2):33-36.

[8]郭萍.高校危机管理高层论坛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07-29.

[9]裴劲松,高艳等.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9,(Z2):75-76.

第2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 教学模式 改革 思考

一、目前安全教育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大学校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教育,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担负起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重担,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安全意识,因为高尚的道德推动着人向成功迈进,安全是生存发展的前提,但是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

1. 学校不够重视,师资相对薄弱

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只停留在了口号上面,没有实际行动,学校领导对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关注度较低,没有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重视,最突出的一点体现是,安全教育课的师资力量薄弱,学校一般不配备专职的安全教育课教师,教研室挂靠在学校保卫部门,课程多由保卫部门工作人员或辅导员来承担,而这一部分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作支撑,甚至有些授课教师也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课程系统的专业培训,仅仅是依靠本身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照搬课本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可见一斑。不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往往出了问题就一味地安排辅导员担任“消防队员”去救火,得不偿失。

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生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整个课程应该是贯穿于大学四年中,但是很多高校将课程压缩至一学期内讲完,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安全教育每个阶段应该有每个阶段的内容,大一学生跟大四学生的关注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面对大一学生讲授毕业实习环节的安全事项,学生肯定听不进去,觉得离自己太远,无兴趣听,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另外,由于教材上的安全知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逐一经历,例如火灾、地震等灾害,同时由于受学时、资金、设备和场地的局限性,不能进行实景演练。所以很多课程内容,只能是理论灌输和视频放映学习,缺乏实践运用。

3. 教育对象思想懈怠,学习过程心不在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安全教育课是非专业课程,而且以开卷形式考试,相对来说容易通过;同时安全教育课不会立马产生既得利益,不像专业课那样掌握了一门技能就马上可以运用,而且安全教育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生在思想上容易懈怠,但是鉴于上课的考勤又不得不去上课,给学生造成一种感觉,安全教育课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听又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不去又怕被老师点名,课堂上只能是心不在焉,表现为安全教育科上经常可以见到玩手机、打瞌睡、看闲书的同学,安全教育的目的一点也没有起到,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鉴于以上安全教育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本文从学校层面、师资配备和教学方式、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对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 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课程重视的力度

近几年高校安全事件屡见报端,马加爵宿舍连环杀人案、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药家鑫撞人后刺人事件、南京市大学生传销案等等威胁大学生和校园安全的事件屡屡发生,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泛,心理危机问题、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形形的各类案件层出不穷,这与高校的安全教育密切相关。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而不仅仅是停留喊口号上面,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因为每次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理费用要远远高于用作预防的费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安全教育课的资金投入,例如在讲授消防安全内容时,一般学校连基本的灭火设施演示都没有,更不用说让学生实际操作了,无钱购买用于演示的灭火器。以至于发生火灾时,宿舍楼道内明明有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但是没有人会使用,导致无法及时控制火势的蔓延。另外从学校来讲,应该定期开展相应的消防演习、救灾防灾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遇到重大灾害时懂得自救跟互救知识以及如何逃生,这部分资金投入是学校必不可少的开支,说大一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投入。

2. 强化安全教育课程师资配备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教研室都是普遍采用挂靠的形式,挂靠在保卫部或者是学生工作部,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很多教职工本部门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对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在师资配备方面有两点考虑:一是在高校学生达到万人以上规模的,可以考虑设一到两名安全教育的专职教师,逐步建立起安全教育教研室,从而加强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学科带头人,通过专职人员带动学校的兼职安全教育教师。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给有安全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做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重点加强任课教师的安全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专业化、专家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安全教育教学、实践的效果。

3. 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前面所提到的两点,学校重视和加强师资的配备,不是安全教课的任课教师所能改变的,都必须经过“外力的作用”才得以达成,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就安全教育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讲,如何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有所用?如何使安全教育课程吸引人?以便于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意识,使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最终确保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养成,在此主要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探索。

(1)安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首先从教学方式来看,前面提到目前各高校的安全教育课的教师基本是由保卫部门、学工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各学院、系部的辅导员兼职担任,这部分教师多为初入教学一线,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站上讲台,没有多少教学工作经验,难以避免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经过前面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安全教育课中开展“互动式体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互动式体验教学旨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获取。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体验两个环节,先将学生按学号分为若干小组,每次课后将下一次上课内容大纲分配给不同的小组,由各小组分头搜集教学内容相关资料,由该小组人员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给大家做分享交流,教师作最后的总结和重点内容的讲解;体验环节是学生让一组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既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案例的印象,两个环节对任课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与否都没有要求照样可以将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而且任课教师也会增加相应的成就感。只是在两个环节的设置和把控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要对讲授章节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对学生做好课前的指导,将自己的想法和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学生本身表现出来,而且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贯穿于整个互动式体验教学中。

(2)安全教育内容的改革探索

第3篇

【关键词】患者安全;患者安全教育;医学教育;应对策略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由于医学认识存在局限,疾病不断发展变化,医疗服务是一个存在风险、不断认知、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同时也给患者安全带来一定风险。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强化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成员国卫生行政部门及医务界的共识。患者安全是指在诊疗过程中病人不受到伤害。2007年WHO公布了关于全球患者安全的十大事实,患者安全问题是构成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医学教育家认为,患者安全教育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患者安全教育应始于医学院校[1],所有健康科学类的高等院校都应为在校学生提供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本文将回顾国内外患者安全教育现状并探讨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1国外患者安全教育现状

2003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卫生保健专业教育:质量的桥梁》报告,建议通过卫生保健专业教育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将安全能力列为卫生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六种核心能力之一。以后,美国在患者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包括退伍军人事务局和美国国家患者安全基金会所做的努力,患者安全教育几乎涉及各年级本科生(二至四年级医学生、注册前本科护生)甚至研究生,还针对卫生保健者(如护士、药剂师、医师、医院管理者等)开展的患者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患者安全概念、概述;系统理论、人的因素理论、风险管理、差错上报、分析、伦理、国内患者安全资源、团队监督、患者安全的评价、循证策略、安全改善的科学研究、其他行业安全措施、安全改善工具、措施、核心胜任力。英国的患者安全课程多集中于四年级本科生及少数研究生,培训内容包括安全胜任力、安全因素(实践和环境)、系统的角色、风险评估、危险情境意识、差错的性质、不良事件、沟通、处理和分析差错、从他人经历中学习。英国医学协会向医学本科生提出以下建议[3]:了解英国医疗行业药物使用现状,了解医疗差错发生机制及风险预防原则,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能力。2005年澳大利亚发表国家患者安全教育框架[4],指出临床医生资格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不良事件和未遂事件的鉴别、阻止和管理,信息和现有证据的利用,工作安全,伦理,继续教育和用药安全等。2006年悉尼大学率先将患者安全教育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中[4]。2008年加拿大患者安全协会建立多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患者安全教育框架,涉及6个方面患者安全能力,包括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风险管理的能力、优化个人和环境因素的能力、鉴别和报告不良事件的能力,提倡各大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将此框架作为患者安全课程设置和继续教育的依据。2004年日本明确要求学校应将患者安全教育纳入到医学本科课程中,包括医院安全管理、医疗错误理论、实践安全和不良事件的管理等。目前90%日本护理院校都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了患者安全教育,授课时间在5~20h不等。近年来,韩国和荷兰也相继开设患者安全教育课程。尽管如此,目前国外医学院校对患者安全教育课程都仍未给予足够重视[5]。以patientsafety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从1953年至今已有63800余篇文献。然而,高质量的患者安全医学教育研究较少[6]。

2WHO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

2004年10月WHO发起”国际患者安全联盟”。2008年启动患者安全医学本科教育项目。2009年WHO确立《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7],指南的开发主要由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的卫生保健核心团队完成,指南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医学院师生,其目的是将患者安全纳入到课程当中,为学生入职后的患者安全教育提供培训,减少风险,教会他们怎样将患者视为伙伴,在医患管理上减少摩擦,达到理念上的一致,包括11个题目,即患者安全基本概念、人体工程学因素及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医疗系统复杂性对患者的影响、如何成为团队中的有效成员、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何处理临床风险、质量改进方法介绍、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活动、加强感染控制,降低院内感染、患者安全与介入性诊疗、提高药品安全。该指南适用于全球医学院校。2010年WHO在全球11所医学院校试行《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由于发展中国家医疗过失和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WHO正致力于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推进患者安全教育项目。

3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患者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进行患者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2006~2007年WHO与我国联合举办”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和教育项目”,为在我国推广患者安全策略奠定了基础。2007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首次将患者安全写入《临床医学导论》,将患者安全教育纳入医学生、临床医生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中讲授患者安全和医疗风险;2009年将患者安全写入《循证医学》本科教材。2010年,首届患者安全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在广州举行,患者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响应WHO的倡议,努力实现”患者安全”的崇高理想和共同愿景,2012年7月原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将《患者安全教育指南》翻译为中文版,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培训和推广。《指南》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培训者指南”,介绍了患者安全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了如何以最佳方式讲授患者安全的重要信息;第2部分”11个患者安全课题”,每个课题都包含用于培训教学和评估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以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背景和资源定制材料。在2014年8月,中国医院协会了《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的相关信息。在遴选制订目标条目时,参考了WHO的”患者安全行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国际患者安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台湾医策会”患者安全年度目标”以及我国患者安全现状等相关标准与内容,制定如下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用药安全;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时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当前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有限,并未和现在大学教程相吻合,这一方面因为医疗卫生教师资源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医学教师也并不熟悉和了解患者安全问题。我国尚缺乏患者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将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仍是医学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挑战,仅仅对基本概念的介绍远不能培养医学生患者安全的理念和意识。张琼文等[8]调查显示,我国临床医生对患者安全认知度偏低,但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杨本付等[9]对1997名3~5年级预防、护理、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水平偏低,高年级的、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高的、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患者安全”知识得分较高。由此可见,我国对医学生提供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尚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医学生迫切需求,有必要对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开展患者安全知识教育。

4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主要基于澳大利亚患者安全教育框架。由于文化背景和医疗环境不同,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培训内容必须主题明确,基于实证,绝不能生搬硬套《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要将患者安全学习内容整合到原有医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引入人文因素,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提出降低医疗风险的各种方案、患者安全事故报告和分析,体现成人的学习原则和团队训练。进行患者安全教育最好的场所是在临床工作环境中而非课堂,必须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创新性教学,患者安全主题离开临床实际就失去其意义[10]。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美国患者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具多样性,有以讲授为主的教师主导法,也包括多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可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采用选修课和继续教育课程等课堂教学,使用案例分析[11],将患者安全事故的个案研究与患者安全问题的解决训练结合起来;采用模拟技术[1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13]等教学方法,进行多学科参与的健康服务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培训[14],以提高学生对患者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患者安全是医学生、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应将患者安全教育融入到在校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医院管理者教育、患者教育和公众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可有一定的差别,如一、二年级本科生讲授患者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技巧、患者安全相关事件和知识,在医学课程一开始就让医学生明确认识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则在相对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对自己再医疗服务中的角色进行全方位的真实认识,进行多学科参与的团队工作,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分析医疗差错的根本原因,采用标准化病人模拟训练等。对患者安全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有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可以参考国外的问卷法、访谈法、理论考试、书面论文作业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方法[15],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收获、课程前后患者安全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看法。综上所述,患者安全教育是一个新型的医学教育领域。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知识和技能,转变教学观念,借助WHO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参考发达国家已有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患者安全教育体系和模式。

参考文献

1MyungSJ,ShinJS,KimJH,etal.Thepatientsafetycurriculumforundergraduatemedicalstudentsasafirststeptowardimprovingpatientsafety[J].JSurgEduc,2012,69(5):659-664.

2AboumatarHJ,ThompsonD,WuA,etal.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a3-daypatientsafetycurriculumtoadvanceknowledge,self-efficacyandsystemthinkingamongmedicalstudents[J].BMJQualSaf,2012,21(5):416-422.

3HalbachJL,SullivanLL.Teachingmedicalstudentsaboutmedicalerrorsandpatientsafety:evaluationofarequiredcurriculum[J].AcadMed,2005,80(6):600-606.

4WaltonMM,ShawT,BarnetS,etal.DevelopingaNationalpatientsafetyeducationframeworkforAustralia[J].QualSafHealthCare,2006,15(6):437-442.

5PaxtonJH,RubinfeldIS.Medicalerrorseducationforstudentsofsurgery:apilotstudyrevealingtheneedforaction[J].JSurgEduc,2009,66(1):20-24.

第4篇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省内几所高校的调研,高校安全教育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完善。

安全教育较为分散,缺少制度化、经常化,更没有纳入日常的课程教育。

(二)缺乏系统的教育。

高校大多是采取责成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局限于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生活方面,而对于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则涉及较少。

(三)缺少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有效的自我保护,特别面对突发的各类安全问题,不能及时的做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

(四)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单一。

安全教育(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过程都是观摩专业人员的演习等,缺少模拟训练,有些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自学,高校没有安排教师或专业人员讲授。

(五)教育方法有待改进,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从事高校安全教育的教师都是临时接受课程任务,或者是凭借经验讲授,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学习,对安全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夯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手段和措施

(一)全校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氛围

高校的安全教育,要依靠高校各个部门协力合作,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日常安全教育的宣传和要求是常态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是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保障。高校应成立校园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发挥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和责任。从学校到学院,从机关党委到学生党支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公寓、后勤等各部门都应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正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氛围。

(二)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中

高校安全教育必须通过有效途径得以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合实际地编制一套高校安全教育教材,规定课时,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同时高校领导应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学校成立专门的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针对本校的安全教育制定适合的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课程安排,学生工作处、团委、保卫处及各学院(系)全力配合。可设置安全教育教研室,负责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工作,教研室教师可以从一线专职辅导员中选取,辅导员安全意识强,有一定安全常识知识积累,了解学生能更快地胜任安全教育课程。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理论教室的培训课程和经验交流会,多给教师创造外出学习机会,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程的落实。

(三)建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切实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单一的依靠学团和保卫部门是不够的。首先高校领导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组建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规范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实施细则。相应的实习演练,模拟训练都应按计划开展。其次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机制。将安全教育覆盖到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再次要捋顺安全教育程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第一时间将安全教育及时准确告知学生。第四,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丰富化,趣味化,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安全教育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进而使大学生主观意识上自觉接受安全教育。

(四)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

强化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宣传至关重要,宣传仅依靠保卫部门、学工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校园内与学生有接触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才会事半功倍。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相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也要掺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随时随地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结语

第5篇

摘 要:文章分析PBL教学法在医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过程,并从找准课程定位、合理问题设计,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精准对接课程需要,提升学生素质、强化综合能力等方面,研究PBL教学法在高校医学生安全教育中应用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23-0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它以问题为导向,由“问题――探究――协作――学习――分享”形成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有利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高校医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升医学生安全技能。从2016年9月开始,开展“尔雅”通识课教学,着重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形成初见成效的PBL医学生安全教育学习模式。

一、PBL教学法在高校医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过程

(1)分析教材,找出PBL研究的问题中心。教材是张国清等主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共含安全教育之旅、维护校园稳定、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女子防身自卫术等13章内容。研究组以学生在安全方面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为出发点,将可操作性安全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性实操演练,第二类是专项实操技能,第三类是安全技术性实操演练。具体设计十个问题中心:第一是消防器材演练与应急逃生,第二是心肺复苏急救,第三是受伤急救技能,第四是女子防身自卫术,第五是交通安全演习,第六是防骗手册编写,第七是赌毒危害手册,第八是常规急救途径,第九是寝室相处之道,第十是恋爱安全。

(2)以班为单位,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领取问题清单。教师将大班进行分组,每小组10人,让各组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选问题任务单,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网络学习,进行信息素养能力专题训练。教师提供学习脚手架,帮助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要求学生用一学期的时间形成学习成果。组内成员以组长为中心,各自分工,在协作参与过程中完成任务。

(3)PBL学习成果分享与检验。探究、协作、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预期目标形成学习成果,以论文、调查报告、手册编写、情景剧表演等形式,举行班级成果报告会,推广各自成果,并进行成果互评。互评成绩与网络教学工作点的完成、网络考核成绩结合起来,按权重形成学分。

二、PBL教学法在高校医学生安全教育中应用的具体要求

(1)找准课程定位,合理问题设计。实践发现,PBL教学法在医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医学生动手能力强,有敏锐的拓展创新意识,对操作技能兴趣浓厚,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实操演练水到渠成。但医学生安全教育不应将重心全放在医学技能上,课程应结合医学生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与实际需要,合情合理地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精准对接课程需要。第一,要求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具备多学科能力,掌握医学、心理学、法律学等专业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第二,教师应强化自身教学技能,了解PBL教学法与传统案例教学法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重在指导问题的设计与学生认知学习技巧的获得。第三,教师应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要善于提出问题,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有控制课堂节奏的能力,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善于规划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选择适当的教学问题。

(3)提升学生素质,强化综合能力。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不同,PBL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医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要求将学习与问题挂钩,设计具有真实性的安全任务,把安全知识学习放到有意义、复杂的现实问题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问题背后的安全知识。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安全教育课程学习,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三、PBL教学法在医学生安全教育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一学期的医学生安全技能PBL教学,形成新的教学亮点。第一,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基于现实情境的问题式学习,重点难点明确,操作性强,导学性好。第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协作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表达,主动获取信息,在讨论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技能。这样的教学方法,锻炼了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医学生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华英,成兴波,鲁燕,陆轶群.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1).

[2]李皓,李跃华,戚晓红,黄艳.PBL教学理念应用于病理生理学大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

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1 注重校园安全环境建设,营造高校安全文化。高校的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7篇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存在问题

在高校环境充分开放的前提下,如何确保大学生身心安全,是管理者长期思考的问题,但是该工作纳入必修课时间却不长。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次把“安全逃生课”纳入必修学分,广西多所高校于近年开设安全教育类课程。以广西大学为例,2011年起,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成为全校公共必修课,但是这门课程尚存不足。为分析问题,笔者深入课堂,在课堂随机发放180份调查问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与课后学习四大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如下。

(一)师资队伍有待完善,教学理念有待改变

对于谁适合教这门课程,国内教育界有两种声音,一种支持由学校保卫部门人员教,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有丰富的校园安全事件处理经验,能够从实践上指导学生。另一种支持由大学辅导员教,持此论者认为保卫部门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备教师资质,缺乏授课技巧,学生旷课严重。当下大学生经受的不仅是传统威胁,还新增网络谣言、心理危机等问题,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的思政辅导员比保卫人员更适合。目前,广西各大高校主要由辅导员教授该门课程。

但是,目前由辅导员教授效果不够理想,原因是:开展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缺乏专业职业化,课程运作粗放、不系统。辅导员大多不是安全专业出身,未接受课前统一培训,尚不具备安全逃生和安全实践能力。多数辅导员上完理论课就结课,实践环节成空谈。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存在偏差。辅导员平日有大量学生管理事务要处理,对于课程敷衍了事。安全教育课常常变成视频课,教师放完多媒体就下课的情况屡见不鲜;又有辅导员把课堂变为班会,约束学生行为。

(二)课程设计本身存在缺陷,课程策略、内容有待改善

问卷结果表明,37%的同学提出课程内容很令人失望,理论多技能少,所选事例过时,远离生活实际,大部分知识为从中小学就被灌输的规范;90%的同学反映授课方式主要是放视频,此部分学生中又有78%认为,教师大多放弃讲授,由学生自己看视频学习,授课方式单一、不深入。学生提出采取课堂小组讨论、开展安全演习、课后调查等建议,但是由于师资队伍原因,课程普遍缺乏实践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广西大学安全教育课划分为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灾避险、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社交安全十个模块,共设置12个课时,要通过视频教学将十个模块在固定课时完成不容易。65%的学生表示,授课老师每个模块都播放相关视频,但是视频之间没有逻辑关联,缺乏侧重,仅是看着有趣,没有帮助理解。由于该课多为考查课,教师仅仅以课上作业作为考核结果,具有随意性,不利于有效地评价学生所学。

(三)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后学习不被重视

该课以传授知识为课程目标,意图通过丰富的模块,在课堂架构学生的安全知识体系。授课老师对于课后探索、结课考试较为忽视,重授课轻课后考核,这是误区。该课涉及内容多,目标不应求大求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才应是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问卷调查显示,68%的同学表示平时不会主动对安全知识进行学习,接受知识是被动的,这充分说明其意识极其薄弱。与其薄弱意识相对应的是,他们正面临着多重身心威胁因素,单一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要做好安全教育,必须把安全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抓,通过板报、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日常化教育。要达到植入人心的效果,还要充分考虑“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当前90后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寻找网络资源能力很强,具备课后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他们自我意识强,对于刚性管理有反抗意识,延续中学行政管理方式强调安全重要性,只会适得其反。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改良策略

(一)转变“管理模式”,换为“学习模式”的教育理念

在管理模式的安全教育课上,课程实现的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要改变这种模式,教师要改变观念,主动切换为“学习模式”。通过趣味性和逻辑性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塑造安全习惯。问卷调查显示,在面对“你认为最愿意接受的安全知识学习渠道”这一问题时,58%的学生填选手机网络,其次是电视媒体(32%),愿意接受长辈教育的不足10% 。这表明教师应当抓住年轻人关注网络的特点,在课堂注意建构知识与网络传媒的联系。通过提供开放性、线上课后作业设计,让他们在网络寻找材料,做调查,形成课堂自然延伸。

(二)精选课堂内容,优化课程设计

1.强化课堂内容选取。安全教育涉及多方面,单对多模块做蜻蜓点水,不如侧重地做课外延伸。在选择内容方面,要有辩证意识,授课者既要对课本知识模块有基本了解,不脱离基本模块;又要跳出模块寻找网络资源,做安全事件的有心人,密切关注网络热点事件。比如复旦大学生投毒事件对应社交安全、心理安全模块;2014年8月全国多地报道的少女返校遇害事件对应人身安全;网络“大V变大谣”事件对应网络安全等。以相关新闻段落取代生硬的模块作为课程内容衔接点,引起学生兴趣,再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传授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其次,要以区情为基点进行举例阐释。安全教育毕竟是实践性课程,要结合学生周边实例才更引起重视。笔者在课堂调查过程所见,一起发生在广西高校的视频事件引起的热度远大于发生于上海高校的事件。广西在地理地貌上有沿江沿边、多山多水的特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在社会风貌等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深入其中进行探讨,结合本身高校、学科特点进行重点选择。例如:少数民族学生、东南亚国际学生聚集的学校要把国家安全板块放到一个重要位置;面向有大量野外作业的专业学生,地理灾害、野外避险部分更应仔细讲解。

再次,尊重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与其他课构成课程体系。大学教育与中学教学 差别应该在于创新性,高校教育应更注重对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一些安全板块(心理安全、国家安全)表现出更高兴趣,因为这些板块相对于教条性的人身安全而言更有新鲜度、纵深感。笔者在课堂通过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等心理学专业知识进行剖析,辅以案例,取得不错的效果。深入的讲解而非肤浅的介绍,不仅教授他们心理安全的保护措施,同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入门,形成课与课之间的体系链条,有助于引导学生去开拓知识的新领域,充分调动其对知识的渴求。

2.采取情境教学增强互动。单向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在集体演练难以实践的前提下,课堂要多采取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即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显示,超过50%的学生提出了加强情境教学的要求,可见教师应更多考虑师生互动。比如进行经典的心理游戏;在人身财产安全、防灾避险安全方面则更适于小组学习,通过分角色饰演情境小品的方式来达成;国家安全则可安排小组之间进行辩论赛,通过辩论明晰安全问题。

(三)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进行队伍优化结构,改变目前只由某一类教师全程上课的局面。教师队伍应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保卫部门人员。通过汇编校园案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的方式参与课程;二是大学辅导员、思政干部作为课程主讲人,运用本文的思路,以激励方法为核心理念,对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引领同学深入学习;三是心理健康中心、安全部队专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比如 “消防日演习”、“525心理活动”等,将课堂实践环节分解到日常活动中去,并且规定算入课时。

其次要加强师资培训。安全教育课的特殊性决定授课者既不需安全专业出身,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大部分辅导员不具备相关的资质。可由各高校学工处在辅导员职业培训中通过开设讲座,辅导员参与演习等方式,使其具备一定的传授安全知识的基础。

再次,授课者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考查方式不宜敷衍了事,应精心准备。通过设计安全课题,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组织问卷、进行采访等方式,了解潜藏在学生身边突出的安全隐患。既避免理论考试、论文这种不适于本课的考核方法,又借此加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张继延.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交教育版),2010(12)

[2]刘尧飞.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江西某高校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

[3]郑玉莲.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法改革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2011(4)

[4]黄龙.当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信息,2008(30)

[5]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2003(4)

第8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分析

实验室安全在高校尤为重要,不仅影响高校安全,而且影响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因此,提高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提高自我护能力、是各大高校保障师生人生和财产安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目标。虽然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每一所高校长期严格遵守的教育工作,但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时而出现在师生当中,所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实验室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移动教学是当前线上教育主要手段之一,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本文通过建立移动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让高校师生明白时刻关注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实验室安全准则及操作,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实验室的安全风险,保障高校师生人身安全[1]。因此,实施移动学习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有助于推动安全教育新模式的改革,对当代大学生进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安全教育。

1移动环境学习的研究进展

1.1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不仅具备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而且还有有属于它独一无二的特征,即学习环境是移动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条件和便捷,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实现了最具时效性、最大化的的资源共享。

1.2移动环境学习的研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移动学习的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互动性强、操作灵活方便的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因此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移动学习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特别深受青年学习者喜爱[2]。近年来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的出现,昭示着未来教育大变革,标志着教育开始步入信息时代。因此,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教学包括微课程平台建设、微课程资源开发及安全教育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安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加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2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

2.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

实验室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安全,安全工作是高校开展本科教学实践、研究生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是高校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前沿阵地,是创建平安校园和校园安全生产的基础[3]。因此,高校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4],提高主动性和责任感,防患于未然、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大学生校园环境。

2.2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现状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性工作[5]。然而,各大高校教学实验室对安全教育的执行能力薄弱,部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识还比较淡薄[6];实验室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定期排查、安全检查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缺乏对实验室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安全教育不投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的专项培训;实验室添置的基本防护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较少,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设备没有及时补充,一些实验室安全设施陈旧、未及时修复和更换[7]。

3移动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研究进展

美国新媒体联盟的《2018年地平线报告》[8]指出,移动学习和自适应学习技术在未来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将成为高等教育采用的6大关键技术之一。当前,越来越多学生开始选择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随时随地参与课堂活动、跨设备地获取学习资源。研究显示,截止2017年在网络上共检索到不足30个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由于微课、慕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台、资源建设及共享机制上,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堂教育、知识讲座、消防演练、器材使用、应急逃生和网络教学等教育形式的开发不足,形式单一,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9]。因此在移动环境下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灵活性高、开放程度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4移动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分析

4.1与传统教育相比较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多是采取以课堂教育为主、实战演练为辅的方式,重知识、轻技能。更多地强调实验室安全的制度化管理,缺少详细的处置安全问题的指引,存在着“重管理,轻引导”的现象[10]。实验室安全教育本质是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并且熟练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学生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学习需求[11]。然而,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生利用手机、电脑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时间;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移动学习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分析

本文研究这借助于学习通创建移动学习资源,对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或教学情景,灵活采用移动网络带来的便利,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结构。对比于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移动学习环境能够实现最具时效性、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学生通过视频学习资源更加生动直接,音频、图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的思考,动画资源形象且有趣、内容简短、主题突出、不仅能更好的理解掌握,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制定个性化资源库进行相对应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最终实验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组织试卷考试,经过综合评判,成绩合格后并签订实验人员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实验。

4.3移动学习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能更好的探索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满足高校生产的需求,以及提高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课题组面向本学院在校师生开展移动端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如表1。由表1可知80%的学生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移动端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20%学生通过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90%的学生认为通过移动端实验室安全教育形式可以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88%学生认为移动端学习形式能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