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54: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行业职业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心理意识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033-03
一、利益观念强化
物质利益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长期以来,关于物质利益的原则由于传统因素的制约,被搞得混乱不堪,相当长一段时期企业职工不敢公开讲个人利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召开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山鹰在接受《中国日报》的专访时说,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并警告说,收入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引发社会动荡。按照物质利益的分配原则去促进生活,促进历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推进自主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过程中,为了科学发展着力调整内部关系,加强内部改革,以股权多元化推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实现社会分配的持续的良性调整,使物质利益原则更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强化了职工的利益观念。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决定必须承认本位利益,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强化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存在,必然是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即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离不开这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就决定了在全民所有制的单位,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在物质利益上也存在着“你我”的界线。既然客观地存在着“你我”的界线,那么在实际中,就得必须承认商品生产者本位的物质利益,如果不承认各企业、职工个人的物质利益,那么商品生产者也就没有积极性,企业就会失去活力。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地存在着物质利益“你我”的界线,那么在我们所实行的各项经济政策中就必须使这个界线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正因为如此职工的利益观念才得以强化。
其二,企业生产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增强的原因之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利益,即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正是围绕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才构成了企业从事生产的内在压力。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权调节生产,调整产品价格。这样在各企业之间客观地存在着竞争。如果企业的实力不雄厚,竞争力弱,就会被淘汰,为此作为企业生产者的职工,当自身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连为一体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就成了他们自身的直接利益,企业的命运成为他们特别关心的焦点。为使自己的物质生活不受影响,迫使职工站在本企业角度去关心其经济利益,这就使得利益观念大大增强了。
其三,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原则的认真贯彻,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强化的原因之三。
按劳分配中的“劳”不仅仅是劳动者的体力劳动,还包括智力、技术、管理等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的今天,关注收入,时世常情。虽然过去也提倡并贯彻按劳分配,但由于“大锅饭”使得按劳分配原则形同虚设,职工干多干少报酬一个样。今天,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为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原则的彻底贯彻创造了条件。按劳分配其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实质上就是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肯定。同时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特点还决定了按劳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这就为效益优先提供了经济条件,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企业由于素质上的差别而带来企业利益的差别;同一个企业内部劳动者由于个人体力智力的差别也带来了个体收入的差别。这就从根本上对物质利益更进一步给予了肯定。所以今天职工重视物质利益,讲经济、讲功利已经成为理直气壮的时代语言,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总之,在加快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职工利益观念强化了,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就要对它有个清醒的认识,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必定严重干扰了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和制度的建立,使社会公平明显失衡,使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倘若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上,那么哪怕我们在一些具体方法上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也未免能抓住广大职工的思想脉搏,因此,我们必须公平公义切好蛋糕,动用初次和再分配等各种手段,调整好高、中、低收入者之间的关系,大庇天下寒士以及低收入群体俱欢颜。
二、民主意识增强
企业职工民主意识是主人翁思想的一种反应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两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者直接结合使职工成了企业的主人,作为企业的主人理所当然有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另一方面虽然有了产生职工民主管理的现实基础,但并不等于民主意识就会增强,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处于分离状态,职工在自我意识上就根本没把自己置身于主人翁地位,因此民主意识薄弱。那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工民主意识为什么增强呢?概括讲有以下原因:
其一,“主人翁意识”的真正确立是民主意识增强的内在动因。
企业职工的民主意识要达到增强,主要取决于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是否真正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有了确立主人翁地位和意识的观念基础,但由于企业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此主人翁的地位与企业的命运处于分离状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对其法人财产拥有独立占有,经营和处置的权利,这就使包括经营管理者在内全体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更直接,更紧密。
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大大促进了主人翁意识的确立,命运共为一体迫使职工自觉将自己置身于主人翁地位,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浓厚的参与管理意识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并通过“职代会”参与决策,监督经营,提建议,献才智追求民主管理的形式,以期整体效益。所以主人翁意识的真正确立是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民主管理的内在动因。
其二,“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势是促进职工民主意识增强的外在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为市场的一大特点,存在于每个角落。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为适应市场,彼此之间就要展开竞争,既然有竞争,那么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的格局。当企业的命运与职工命运血肉相连时,严峻的现实迫使其不得不关心本企业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烈要求实行民主管理。为使自己企业在竞争中不败,不仅对产品的数量、质量、销售量表示关心,而且对企业生产中物化劳动的消耗也非常重视。所以“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势是促进职工民主意识增强的外在动力。
职工民主意识增强表现在要求参政议政上,参政议政实质上就是民主意识的具体表现。面对这种现状,作为领导者要在加以引导,使之正确行使民利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努力形成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识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求知欲旺盛
科技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在企业吃“大锅饭”的年代,职工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怎么样,很少有人过问,因此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知识也就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为什么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旺盛呢?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其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促使职工迫切需求文化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竞争的基础,知识是竞争的保证。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从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增强竞争力度的最有力武器。为此他们一方面积极利用新技术对现有装置挖潜改造,另一方面全力吸收世界新知识为企业储蓄后劲。如此以来加快了知识、技术更换的步伐。作为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必然产生学文化、钻业务、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其二,职工内部竞争环境的形成,是产生求知欲旺盛的动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在充实职工的知识结构下功夫、花力气,为此除对必要的专业人才引进外,还在具体岗位上,根据职工技术水平高低实行达标上岗。使一些综合素质较高者进入高难度岗位,而相形见拙者受到调整,并根据责任大小,技能高低再给予不同的岗位津贴。这就使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在物质利益分配上拉开了档次,使职工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别明显地反映在利益分配上来。从而形成激烈的内部竞争环境。正是环境的熏陶,强烈的自尊心驱使职工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强烈要求学文化,钻业务,求知识。
求知欲旺盛具体表现为,不少职工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参加定向培训。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同“出风头,捞文凭”划等号,应看到他们与时俱进,渴望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立志为社会有所作为的思想愿望。
四、需要层次提高
所谓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前四个为低层次需要,后三个为高层次需要,即,精神的需要。他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种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工的低层次需要即物的需要已基本满足,开始转向高层次即精神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1、人际交往扩大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际交往属于高层次需要。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由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与他人的交往和联系。人的本性是人的社会性,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定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企业职工人际交往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地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促使人们扩大交往的内部动因。正因为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才要求互补、互助、共生,一起探讨问题、寻求意趣,从而在社会元素中实现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看,当人们的低层次需要已基本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即“求知与理解”的层次发展。而要实现这个高层次,其中包含着必须进一步充实个体的认识结构,增强彼此间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职工低层次需要已基本满足,并向高层次需要发展。这样那种由于受物质生活条件限制的人际交往,显然已经难以丰富、充实和满足人们的认识结构。这就必然要冲破原来狭隘的交往范围,扩大人际交往,拓展需要层次。
由此看来,人际交往扩大是职工需要层次提高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这种对需要的追求是高尚的,不可把它与腐朽庸俗的“关系学”划等号。
2、工余活动转向
从马斯洛“自我实现”这个高层次看,其中包含着个性心理的发展和完善。心理学认为,个性心理,指心里现象的个别性,包括兴趣、性格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生活的提高,将那种每天往返于工作岗位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变为呈“放射线型”的网状生活结构,就其原因有一下两点。
其一,个人“收入”的增加为“个性心理”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个性心理”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职工为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情感得到更好地陶冶,紧张而繁忙的劳动后,利用闲暇时间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以实现自我完善。显然原有“两点一线”工余做家务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要了,这就促使原有狭小的生活空间必然被冲破,导致工余活动转向整个大自然。
其二,物质条件的优化为工余活动转向创造了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已打破了原来的封闭状态,冲破了产品稀少的垄断,各种产品应有尽有,往返交通更便捷,通讯网络四通八达,先进电器突飞猛进进入了职工家庭并排上劳动的用场。物质条件的优化使其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多余的闲暇时间和过剩的精力,原来下班麻将齐上阵、超市酒吧泡的生活方式已感乏味和不满足,意趣不同的情感驱使他们走出狭小的家庭空间,投身于广阔的大自然获取新的感知。
毋庸置疑,职工工余活动转向是有其必然性的。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认为职工工余活动转向是“神马都是浮云”的表现。其实任何业余活动都寓有乐趣,而这种乐趣正是需要层次提高的欲望。
3、审美心理大变
审美情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心理集中体现在“时髦”上。现代汉语词典将“时髦”解释形容为人的装饰衣着或其它事物“入时”,对“入时”我们可表达为“入时”即跟上时的步伐,不落于时代之谓也!可见其并不是一个坏字眼。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时髦心理”是一个时代人心的反映,从积极方面看,时髦心理是一种向上追求的精神,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竞赛,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下一个个发烫的词条和网络语言都很给力。因此,时髦心理具有时代性,它和人类的好奇心竞争心以及爱美心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普遍出现追求美的穿着、美的装饰、美的布局、美的享受,因此审美心理大变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概括讲有以下两点:
其一,职工“收入”增加是追求美、使审美心理大变的物质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职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开始逐步向最高层次“美的需要”发展。当家庭收入有一定积累时,就出现要求穿得更“时髦”些,住得更舒适些,摆设更现代化些的心理动态。所以“收入”增加是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物质基础。
其二,款式新颖、鉴赏艺术化是刺激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外在原因。
心理学定向反射原理认为,审美主体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美感达到饱和程度,如果继续审美就不能再获得美感,而当环境中出现另一新的刺激物时,定向反射又迅速恢复,使注意指向新的刺激物。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丰富,品类齐全,款式新颖,格调艺术化,如此充足的市场,必将使人们的审美意识随市场牵动,与物品转移,因此一旦社会环境中出现新式服装,新的装饰,新式用品等新的刺激物时,人们的“时髦心理”又会指向新的目标,从而引起审美心理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美在生活中,生活也需要美。可以说任何时候人们都在追求着美,只是某些原因使人们追求美的程度不同而已。面对今天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这种现象,我们一是要认识其必然性。二是要引导。向他们讲清“时髦”与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髦”不全等同于“美”,所有“时髦”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美的”,要使他们善于区分“美”与“丑”。
综上所述,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浅析职工队伍的心理特点,找出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目的是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现实性和规律性。
作者单位: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幼师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面对幼师资源的缺乏和难就业带来的压力,学生选择就专业就成了重要问题。目前就业前景最可观的就是幼师,在未来几十年幼师都将是炙手可热的职业,尤其是女幼师,在这种急需幼师的教育行业中可以很快的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护理人员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学护理对于未来来说,是一个既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好专业,好未来。
教师
尽管每年的教师考评都较为严格,但不管是幼教还是中学、大学教师,与单纯的孩子们相处和每年定期的寒暑假却一直是职场达人们所向往的职业,同时因为学校的职场环境有别于商业职场,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人员流动性偏低。
注册会计师
这是一个和男生争夺饭碗的行业,目前男女比例大约是一半对一半。虽然女生只占半壁江山,但整个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市场缺口很大。最近几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统计数字很能说明问题,2001年各科通过考试(及格百分比如下:会计5.7%,审计13.6%,财务9.27%,经济法7.96%,税法6.81%,一次性五科全部通过的比例仅有0.36%,一方面是国家对于注册会计师质量的严格控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注册会计师是不折不扣的“紧销货”。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
关键词: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证;方式方法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不断变换的经济模式,会计专业逐渐成为了几大热门专业之一,对于会计证的考取也是活跃于网络之间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专业的考生还是非专业的考生,只有掌握到实用的学习方法才能成功取得会计资格证。但是,从目前来讲,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很少有人找到较为成功的会计证考取的方式方法,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的老办法,花费大把的学习时间,这种方法并不算较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借鉴优秀考生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争取在会计资格证的考取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于会计证考取的内容
1.作为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心骨而存在的会计专业,是经济时代衍生出来的产物,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位不断的升高。作为管理语言通用之一的学科存在,会计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不断重视。通常,包含了审计学、会计学、专业化的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理财学和财务管理学等内容。会计证作为会计行业的从业资格证,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是会计师必须要具备的。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所应具备的条件而提出的要求逐渐增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我国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颁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关于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取得资格证的要求、需要具备的条件、后续管理的工作关于资格证取得后和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责任等。在以后的不断发展、研究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随后明确和调整了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取的内容和范围。3.目前,我国的会计资格证的考取分为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初级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基础三部分。其中,会计基础主要是针对会计知识基础的考察,是入门级的课程,是必须要求掌握的理论基础。对于正式的会计师而言,想要顺利的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的存在是为了对会计法相关的内容进行考查,这是法律对于正式会计人员的硬性要求和自我规定的约束。相较于前面两部分来说,会计行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制定出初级会计电算化部分,这也是最为简单的部分。
二、关于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会计证的方式方法分析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资格证的考取是必须的,但是很多学生在考取的过程中遇到了层层阻碍,打击了自信心,本人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资料参考,总结出了以下方法,仅供交流学习。1.会计资格证作为一种法定的资格认证的存在,是走进会计行业的敲门砖,是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所必须要求具备的。获取会计资格从业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会计证的考试,只有拥有了上岗资格证才能有机会接触这个行业,才能在正式的行业实践中积累专业的经验。2.会计基础的考核内容是会计资格证考试的核心部分。因为在整个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考核,而实账能力则是会计基础考核中最重要的部分。3.大部分考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是难考科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很多难点需要掌握,需要较强的记忆力。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搭配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记忆力的强化,即将会计基础和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的丛书结合在一起,用搭配的方式会印象深刻。这个方法不但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还利于对记忆力的强化。4.对于初级电算化的考核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它与我们常使用的办公软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拥有了很多其他软件所不具备的功能,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较为简单,不用专门的针对学习,只需要在考试开始之前熟悉下软件流程,试用一下即可。重点是要学会对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会计凭证的填制,这需要我们相当熟练的掌握会计科目,运用自如对会计的分录。
三、总结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是硬性规定,怎样学习、准备,能够顺利的获取资格证,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情。在本人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满足会计行业对会计的要求,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不断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每个人都有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别人进行方法的分享,探讨自身方法的利弊。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定力、持久的坚持,加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要有对于会计行业的高度认同感,立志于长期在本行业中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之一,由于就业前景的广阔,学习者众多,自然增加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是首要解决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表示拥有了从业资格证就能拥有工作,在全能型人才需求的今天,需要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具备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准备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取得学习效果,还应该从学习回到职业素质培养上,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孔祥娟.以会计证培训为契机加强高职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经营管理者,2013,17:271.
[2]徐姣.大学生考证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李亚玲,菅伟娜.大学生考证热调查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78-81.
[4]孙鹏,郑洪文.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群的调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81-8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传统手工会计
一、会计电算化行业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务会计实物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企业的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全国有一百万以上的人从事会计工作。而近年来会计行业的一个新变化是,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方式,更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许多个人企业和小企业从此不再需要雇用簿记人员。这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加大。在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期间,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招聘岗位将达到43.6万个。其中,需求排在前10位的专业分别是:市场营销、销售、公关;计算机、网络;财务、金融、审计建筑;电子、电器、通讯;教育、培训、家教;机械、设备维修;外语、翻译;经营、管理、策划;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前10位专业的招聘数量占招聘总数的70.5%。
从专业类别来看,市场营销等专业仍然是人才市场供求的第一位,求职人数和招聘职位数基本持平。从全国情况来看,财务、金融、审计(含会计)专业就业前景排在第三位,我们通过对会计电算化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起点低,加之国家税制和财务的要求,急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这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一次非常好的机遇。所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三、会计行业相关单位介绍及实地访问
本次以调研会计相关单位对会计电算化行业的认知见解以及对求职者的要求为主要内容,从中深入分析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会计电算化行业需求与要求。本次调研通过对三家不同层次水平的单位进行访问以及问卷调查,得出以下分析:
(1)人才需求量情况。据调查研究显示,近来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在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毕业生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而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应是财务会计专业未来就职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四、会计点算化职业技能需要与行业要求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会计点算化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会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补充不论是对于会计职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会计人员个人的发展都日趋迫切。通过对湖州市南浔镇财务部门的访问、调研以及相关信息的搜集,对于会计电算化行业相关技能要求现得到以下个人见解。
(1)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能编制财务预算,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设计、编制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能理解系统输出的信息并应用于实际决策,利用计算机系统来编制所需的财务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网络经济时代的财会人员应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2)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培养利用网络技术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的信息用户,将会参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那么就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并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计算机网络在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黑客及病毒的侵袭等,因此还要有专职的财会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以保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发展 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075-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有着良好的前景,用武之地很广阔。但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沉旧,沿用传统模式的课堂较多,日益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脱节。从高职院校面对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构建了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展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面,就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困境
1、发展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是:定位过低、定位过窄、缺乏前瞻性。高职教育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教育,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发展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即使是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也有层次之分,学制也相应有所区别。过分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理论课程设置上基本与本科相同,理论课程占的比例相当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环节。会计专业反而没有突出会计的特色,没有体现出其教学特点。
2、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但很多高职院校,教材沉旧,理论过时,还生活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仍然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本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受传统教材的影响,会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也是以理论为主,一些知识已经明显落后于当前社会的需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结合现实中实际案例讲解较少。或者理论集中讲解,然后实践教学再练习,严重影响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人为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僵化
会计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这种按部就班的讲述不顾及学生的需求,课堂气氛低沉,信息量太少,只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缺乏同实际联系的环节,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专业水平的限制
会计教育的工作在国内属于起步阶段,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指导借鉴意义的论文、资料也很少,如何办出特点,办出特色,编出更适合的教材,找出更适合的案例,还没有探索出适合国情、行业情况的的办学思路。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改革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高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就业,这就决定了,是否能培养出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人才,才是高职教育的标准。要以就业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做文章,发展“订单式”教育。订单式直接面对岗位需求,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特殊用途,因此职业院校要大力发展订单式培养。在会计教学上,要让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构建与“1+2+X”,人才培养模式及与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相兼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采用全过程、多轮次的模拟、仿真和全真的实训、实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实施,逐层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加强案例教育法的运用
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学的再好,不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还是等于零。所以要从实战出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与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种比较好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3、强化校内实训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现在职业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而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能受到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会计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在实训中,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4、进行校企合作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企业不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局面,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技能训练模式,争取校企多方合作结合,聘请各行业理财专家、会计实践工作能手走进课堂,以真实的会计资料、实务处理方法,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并灌输给学生实际工作对职业道德素养方面要求的知识,尽量缩短高职会计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距离。
5、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要增加教师的社会调查,这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方法。通过社会调查,教师对会计改革的热点和专业教学中的重点、会计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还要建立教师实践企业。通过建立教师实践企业,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变若干年来会计教学落后于实际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是当前应用型高职院校面对的紧迫任务,必须解放思想,面向岗位,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要注重现代化创新和改革,不仅要注重会计专业的发展需要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真正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做出实质性有利有效的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职业技能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80-01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具备的各项技术以及各种能力,并且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职业技能的强弱是衡量其就业能力,探知其发展前景,洞察其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现今社会,会计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再加上中职学校的教育能力比高职院校、本科院校都弱,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整体素养也比较差,所以如何促进中职学校会计毕业生就业成为中职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对中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力度,从根本上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 创新完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其质量高低不仅影响着中职整体教学效果,关系着会计人才培养率,更与中职会计教学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着力于创新、完善教学方法,以此确保课堂教学高效化、科学化。由于教学方法是教学的辅助,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情况等进行创新、完善。比如,教师在教学会计等式时,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程度,教师就可以先问学生可否将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写成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形式,并说明具体原因。这种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专注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教学的班级不止一个,那么为了增强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教师应在教学完一个班级后,就立即让学生提出课堂教学反馈意见,并将此作为完善教学模式的依据。
2 建设强大的师资团队
由于会计是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教学不应只涉及理论部分,还要兼顾实践教学,因此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渊博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具体教学中,将会计的作用、会计的本质等枯燥的理论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善于将理论付诸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有一定的会计工作经验,因为会计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外,教师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不佳表现而质疑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愿意听讲,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同样,也会因为教师巨大的教学魅力而爱上某门课程,所以建设强大的师资团队十分必要。
3 开展实践操作教学
对会计专业而言,职业技能不仅包含最基本的会计知识运用能力,还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手工做账技能等,所以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并加强实践操作教学力度。就《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而言,教师普遍都会采用边讲解边带领同学们实践操作,随后让学生自主操作的教程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学生过多,同学们的操作进度各不同,教师无法及时地监督学生的实践情况,所以部分学生会偷懒,请求其他同学帮忙完成实践训练。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尽量做到5到8人一组,并设立一个组长来监督组员的实践情况。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组员间相互帮助、彼此学习、开展讨论交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及时监督、掌握学生的操作能力,调整教学进度等。
4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学习兴趣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关系着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与中职学校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因此,会计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爱好,知晓学生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职业技能的高效教学。比如,当前的学生大多喜欢QQ、微信聊天,所以教师可以创建QQ群与微信群,让学生在里面交流、讨论会计的相关问题,并将此作为向教师提意见和建议的平台,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会计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促进师生间感情。再比如学生热衷于网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或者现编一些淘宝的销售数据、采购数据等,让同学们做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
5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在中职学校中,开展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对学生而言,学习会计专业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一个不错的就业岗位,而职业技能教学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帮助锻炼学生的会计技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对中职学校而言,高效的会计职业技能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率,促使学校声名鹊起,还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提高学校在教育界的地位。也正因如此,相关人员才会致力于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学水平,但这并非易事,不仅要从学生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提升会计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更需中职院校提供资金、设备等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281.
[2] 牛凯梅.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措施探究[J].新课程(上),2013,07:114.
[3] 吴雪萍.浅谈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的措施[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150.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主要有几个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基础。(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
二、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策
2.1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及法律法规
(1)强化服务意识: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和强烈的服务意识。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也是会计工作的升华,是会计人员在扎实的专业理论、丰富的岗位实践基础上,自发主动、不求名利、潜心钻研,时时创新的综合表现。
(2)掌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要点:会计从业人员应当掌握并遵守国家相关会计从业所规定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了会计从业人员的根本法律《会计法》,在经济业务处理时应当掌握的技术标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各个地方及企业所制定的相关会计细则等。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会计从业人员在做好自身会计本质工作的依据以及实现自身职能的保证。
(3)强化工作能力培训: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而会计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本身而言,是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知识技能功底,这就决定了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要加强技能的强化,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不断的学习,从而学习新的技能知识,不断适应会计工作的发展要求。
2.2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活动开展
爱岗敬业是作为各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从的基本工作要求。对于会计行业来说,爱岗就是需要会计人员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的岗位中去。敬业则是会计人员要对于本身的工作以及行业具有恭敬的态度,并能够将这种态度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爱岗和敬业,互为前提,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是爱岗的升华。会计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历史责任,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应做到爱岗敬业。热爱会计工作,在工作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对工作的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明确职业规范和法律制度要求自觉执行,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用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好诠释,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淡化个人利益得失,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2.3树立以诚信为本,依法理财的理念
会计工作开展要坚持以诚信为本的思想,依法理财的理念。会计工作对于任何一个单位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计人员在单位的经济管理中是最直接的实际操作者,管理者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就要会计从业人员坚持诚信的思想,不将本单位的经济秘密随意泄漏,按照客观的原则进行经济核算,不为个人利益或金钱诱惑做假账。诚信工作是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品质中较为基本的一个要点,而要将诚实守信能够很好的实践在工作中,就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从内心将道德的约束进行提高,从而更好的规范其身的行为。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管理的工作,对于会计工作的开展的良好与否,对于一个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影响。会计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精神约束以及控制能力,对于自身的实践行为是否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工作中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内在道德约束的力量强化,从而配合外在制度的规定,开展好会计工作。
2.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在会计工作开展的制度上,可以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同时实行会计轮岗的工作模式。在会计工作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要进行日常常规性的考察与评价工作,同时要将该考察结果与会计人员的职位升迁以及精神和物质奖励等相结合,从而实现职业道德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具体的表现,在职业发展上,要使得诚信的人员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从而使得职业前景更加的明朗,相对于诚信较差的人提升更加得到重用。奖惩机制上,要让诚信工作者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于不诚信工作者要通过惩罚的方式使得其付出一定的成本,从而此消彼长,使得会计人员将职业道德的提升作为一种重要的考虑的因素,而不仅仅是将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来看待。而会计岗位轮岗制度则是从制度的层面出发,要求会计人员不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一直坚持,而是要进行岗位的轮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同时也可以激励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从而适应多方面的工作要求,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自身的能力,提升会计工作能力。
三、小结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会计;挑战;对策
一、前言
在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之下,我国产业发展对会计行业的需求已经到达了巅峰。在会计行业不断兴起的过程中,随着行业和社会的进步,原有的技术问题已经不断暴露出来,并且逐渐在行业选择中被抛弃。这样的行业时代大潮流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时展中不断适应行业的要求和数据化的特点。作为企业的财务计算者,不仅能够完成自身本职工作,也能够提高自身效率,掌握必备技能。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保证自身的社会价值并且在不断发展的社会浪潮之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在知识经济体系下如何发展进步,也成为了财务会计从业人员考虑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定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提出,并定义为拥有、分配、生产和着重使用知识的新经济模式。知识经济亦称为“新经济”,利用技术驱动,加上人才为动力,推动经济。
(二)知识经济的特点
1.以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导核心在这里的知识是较为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工业生产中的科学和技术,也包括文化生产中的文化创作,既包括人的脑力劳动,也包括人脑力劳动结晶而成的知识产权。围绕着科学技术和美学创作为核心的经济产业从根本上肯定了人类的智慧,肯定了人类的大脑在“劳动”时具有巨大的价值,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认知。一方面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代社会发展的成熟程度,即将国家和社会赐予每个人的言论自由和活动自由创造为劳动价值和思想价值的能力。2.知识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武器现代社会发展先进程度的一个重要数字就是第三产业占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而第三产业作为服务业,服务的核心是人,开展服务对象的群体也是人,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对于发挥人的智慧,调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所体现出的知识经济更多是技术对生产效率和生产关系的改进,而第三产业中所通过人类智慧拉动的服务模式、言论活动、管理方法、沟通手段等方面都体现出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
三、当前财务会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盈利状况直接相关联,财务管理是否高效有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结算能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和员工的薪资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对员工的薪资发放以及福利待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处理,才能保障财务制度的有序,从而使得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的意识不高,工作效率低下。此外,财务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的时候过于固化,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法律监督力度不足
法律的监督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立法、执法以及处罚这三个方面的缺失。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知识会计更是近年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因此国家的立法还处于一个相对缺失的情况;而仅有的法律法规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出现一定的纰漏,市场检查制度和监督制度还存在着众多的漏洞,监管机制不够有效;最后落实到惩罚环节时,法律对违法行为的界定不够清晰,在某些情况下做出的裁定和判决也不够有力,如何通过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同时国家如何利用执法来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这都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近年来的“财会热”现象,很多财会类学校和很多学校的相关专业都出现了招生人数激增的问题,但是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新毕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难以满足当下企业的工作需要。对于企业的一些老财务人员来说,他们所掌握的财务知识相对陈旧,很多人都无法尽快的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现代化财务会计工作。此外,财务会计工作的入门门槛较低,很多非科班人员大量投入到财务会计工作中。
(四)会计职能改变
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本身和客户,换言之,会计工作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营,同时满足“甲方”的需求。而时至今日,随着企业对知识产权和技术的重视,科学技术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因此人力资源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意义也就越来越大。一方面,会计工作的服务职能逐步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靠近,以加强内部员工的薪资管理和福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分析和运用更多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与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有一定的区别。因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财务会计的职能,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五)服务对象和处理对象改变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其主要职能包括了核算、监督和决策。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习惯于将固定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分开核算。对于绝大多生产企业而言,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种效率较高且出错率较低的分析方法,而在知识经济的全新体制下,人力成本和知识成本产生了一定的交叉和重叠,究竟是将知识成本看作人力成本的一部分,还是将人力成本和知识成本进行分开分析和思考,这是当下会计工作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知识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知识环境下企业会计建设水平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是因为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对会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本身也是企业进行知识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就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首先,提高应届生的招聘门槛。在招聘应届生时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宁可招的人少甚至招录不满,也不能因为企业相关人才的缺失一时的降低标准。无论应聘的应届生拥有多优秀的素质,一旦企业决定招聘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时,首要的招录标准就是其基本功扎实和工作能力过硬。其次,要注重对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训。通过内部挖掘人才提升企业内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轻学历而重视工作经验,轻年龄而重视业务能力,打破企业内部“论资排辈”的不良风气,挖掘会计从业员工中基本素养和业务能力突出的员工。1.努力提高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任何行业都有着不同的行业规定和从业特点,反映在职业道德上就是同职业联系十分紧密,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因此职业道德是以个人道德为基础,和职业以及工作分工结合紧密的一种特定道德。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侧重点,而财务会计的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从业者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简言之就是一个“真”。这个“真”既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需要端正认真,更是要求员工在账务审查和统计时,要做到数据的真实可信。努力提高会计队伍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仅是道德方面的要求,同时也是法律层面上的规定。由于会计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假账、坏账、错账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有助于减少会计工作者违法操作账务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企业账务的准确度和可信性。2.加强对员工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强对员工业务能力的培训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要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配合与协调,要严格区分这两个工作环节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要注重加强会计预算把关、原始凭证留底、账务备份处理等关键环节的处理,在进行培训的同时不但要做到准确,还要注重高效,保障工作效率和提升准确性这两点缺一不可。二是要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在职人员加强基础业务能力的培训。在培训过程别要注重加强信息化平台和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提升其计算机操作效率和操作能力。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在成本预测、账务审查、成本控制以及工程成本分析上有着极高的效率,能够降低工作量,继而解放人力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电算化培训时要注重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能力,防止黑客的侵入和数据的泄露,而会计从业人员本身也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防止企业的内部核心数据和商业机密遭到泄露,造成巨大的损失。3.加快企业会计队伍的梯度建设加快会计队伍的梯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就是提升会计资格的入门门槛,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管理和检查,防止业务能力不过关者加入高层会计队伍。其次,要注重加强对人才的筛选,优秀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责任心。最后则是要加强考评制度的尖端,规范考评的程序和标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公开化、公平化、公正化。会计队伍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人员的更替以及流动,只有坚持标准严格,实施到位才能保障这一梯度保持长期的活力,维持竞争力。
(二)实现会计理念的创新
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其中主要的区别就是经济要素。在传统的经济理念中,比较重视的是固定资产等实物性的资产,并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主要是围绕存货、设备以及资金而开展的。会计理念的创新一方面是是会计结算方法和会计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则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与审计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审核计算工作中运用全新的工作方法,应该在保持创新热情的同时提高反思与总结能力,保证创新方法和措施高效准确。
(三)实现财务会计结构的多元化
财务报告的方式应该逐渐趋向多元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来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将是新型财务会计师的职业要求。财务会计的结构多元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从财务会计部门的内部结构做起,完善人力资源和外在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细致化管理;二是在财务会计和整个企业公共部门的配合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加强会计部门在工作上和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的同时,也要保障其工作的独立性,在外部结构上实现会计部门多元化发展。有证据显示,经济发展的增长潜力需要依托大量的职业会计师来实现,这也是IFAC重视职业会计师能力建设的原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变革给会计职业不仅带来了新的机会,而且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单一以利润为衡量标准的“短视行为”将逐渐被综合反映企业全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取而代之。《大洋时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一家公司的价值仅有20%能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而80%的公司价值蕴藏在非财务信息中。非财务信息对于公司的战略决策、透明度提高及免责来说至关重要。
五、结语
本文通过详实而丰富的论述,阐释了大知识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发展问题与发展前景,并且为会计行业的前景及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应有路径和发展方向。会计行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机遇,如何面对挑战的同时把握机会,完成对行业结构的重组是行业人迫切应该考虑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加快财务会计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企业的财务工作建设,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进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加快财务会计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符合现代化企业的根本利益要求,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建设,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切实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我国迈向知识经济强国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堃.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26):44-45
[2]蒋敏.基于知识经济环境的财务会计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5(35):147-148
[3]朱静.浅议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6(7):143-144
[4]贾凤梅.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