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54: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级会计实务成本核算

第1篇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800,000

在建工程200,000

制造费用5,000

管理费用15,000

贷;原材料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16,000

在建工程4,000

制造费用1,000

管理费用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

1、初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2、中级会计实务(一)中国财政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3、中级会计实务(一)中国财政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第2篇

一、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变化情况、题型及题量分析

(一)考试大纲变化情况财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印发200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的通知》{会考[2008]46号}中规定,200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08年度考试大纲,即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对于已经参加过2008年度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可以使用2008年考试用书进行复习,但需要注意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内容,待2009年度考试用书出版后,及时将新教材的主要变化之处予以更正。

(二)题型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2009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仍然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多项选择题15道题,每题2分,总分30分;判断题10道,每题1分,总分10分,答对得1分,答错倒扣0.5分。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计算分析题有4道,每题5分,总分20分;综合题共2道,总分20分。考试题型仍然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五种。

(三)题量客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从题型分值来看,单选题在五种考试题型中难度最小,考生能否在单选题中尽可能高地拿到分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而多选题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

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复习要点分析

(一)《初级会计实务》根据已公布的2008年度考试大纲,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内容仍为7章。初级会计实务内容不多,而且重点突出,每年的考试重分值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第2-3章中。分析近三年考试试题,笔者将教材中的章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第六章财务报表,这三章的考试分值一般占全书的70%左右;第二层次(重要),第一章总论、第三章负债和第七章成本核算;第三层次(比较重要),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教材中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六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历年考试命题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该部分内容。考生还应认真分析以前年度的考题,因为综合题部分一般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而且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如2008年同时考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体项目的计算,题型都是先做日常业务,然后计算具体项目的金额,这较以前是个重要变化,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二)《经济法基础》 根据已公布的2008年度考试大纲,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内容仍为8章。经济法基础分为税法和经济法(含会计法)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经济法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八章,第二部分税法内容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2007年及2008一年税法内容所占分数为70%左右,经济法知识所占分数为30%左右,这和以前相比是个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多,但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一般都是主观题的考核内容。

三、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策略分析

(一)明确学习目的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目的就是要考试合格,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态度决定一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而不是部分考生所考虑的只是尝试着去体验考试。

第3篇

1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会计专业,各校都制定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成本会计是其必修课程之一。成本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立出来的,除了具备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外,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采取不同于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与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却存在定位不准、偏重于课堂教学、实践性环节匮乏等诸多问题。

1.1成本会计定位不够准确

成本会计在整个会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成本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因此许多高校将成本会计定位于财务会计的组成部分,忽视其管理职能。成本会计固然与财务会计紧密相联,但与财务会计相比,成本会计研究对象只涉及到费用这一会计要素,其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企业对外财务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另外,成本会计着眼于为企业管理服务,即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因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紧密相联,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定额管理、绩效管理等多方面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与分析,参与企业的成本预测与决策,它更多地体现出会计的管理职能。而现行高校将其定位于财务会计必将削弱其管理职能,不利于发挥成本会计应有的作用。

1.2课堂教学占主导地位

高校会计教学改革多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成本会计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课堂式教学,不利于提高成本会计教学效率,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教学内容过于狭窄

现行成本会计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基础进行资金耗费的研究,其他行业涉及较少。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是根据各校制定的教学大纲而定的,因此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多是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很少涉及到其他行业。而现实情况是迅速崛起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商务、信息传输等新兴行业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企业成本管理要求发生巨变,其成本信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决策依据。而且,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大多是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忽略了比较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方法,且偏向于财务会计范畴,忽略成本会计的管理职能。

1.2.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虽然也有一些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但是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现象严重,有的甚至与实际脱节,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体系过于陈旧,教学改革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未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3实践性教学环节匮乏

成本会计针对的是企事业单位发生的资金耗费,可操作性很强,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现实情况是,多数院校都不太重视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是与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一起进行模拟实验或实习,没有单独开设成本会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样学生只能从书本上了解成本会计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成本分析等重要环节,没有直接接触实际,通常会一知半解。另外,多数会计教师没有实践经验,缺乏会计实务处理的工作经历,在教学中难免出现脱离实际与现实的情况,特别是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教学过程中还在传授以前的知识和技能,与当前经济状况严重脱节,阻碍了会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强化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会计学科,它贯穿始终的是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即使是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也存在资金耗费的问题,以尽可能少的耗费生产更多的合格产品或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任何组织应达到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模拟实验教学,它既能改善成本会计教学现状,又能缓解高校建立实习基地的压力。

2.1加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成本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可操作性强。对于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熟悉生产流程及经营管理,对于成本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单纯地从课堂上无法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在实习基地有限、实习单位难找的情况下,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成本会计的实务操作问题,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中学会如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充分了解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加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弥补实地实习的不足

会计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因而在校会计专业学生一般都会参与社会实习,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所以高校一般都会建立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需要。但是受人员、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校建立的会计实习基地非常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专业学生人数的需要,加上很多企业并不喜欢接受实习生,有的以种种借口阻扰学生的专业实习,使得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而通过构建会计模拟实验体系,可以弥补学生实习不足、质量难以保证的缺陷。

2.3加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成本会计是研究资金耗费的一门专业学科,它着重探讨的是社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与补偿问题。就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更谈不上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和资金运作情况,因而在学习成本会计时常常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而现有的课堂教学受学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通过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对成本会计实践的不足,强化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处理成本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

3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会计专业模拟实验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会计模拟实验室,单独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室更是凤毛麟角。从现有的模拟实验来看,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即将《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高级会计学》等结合在一起而进行的模拟实验,且实验内容陈旧,实验软件不完整、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更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体系,加大实践环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3.1建立全新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体系

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体系是解决学生会计专业能力弱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

3.1.1建设专门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室

根据成本会计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结合在校学生的实践需要,高效应建立单独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先进的、齐全的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实现“一人一机”模式,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教学设备以及凭证、账簿、报表等基础资料,构建模拟实验室必需的各种环境和设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成本会计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因此,高校应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购置最新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现行会计属于软件只限于工业企业,其成本核算程序比较单一,成本核算方法仅限于传统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为改变现状,高效应配备专门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该软件应既包括工业企业又包括其他新兴行业如物流、建筑安装、信息传输、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方法体系、分析系统等,特别是应涉及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

3.1.2专任教师提前进行社会实践

从事成本会计教学的教师应提前进行社会实践,至少要在企业单位挂职锻炼一年以上,这样可以汲取足够多的会计实践经验,熟悉并掌握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以便于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根据自身所接触、了解的社会实际情况,引导学校购置新的、符合社会实际要求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也会发生较大改变,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都将影响企业的成本核算。高校教师应随时掌握成本会计实务的最新动态,深入分析研究生产的智能化、高科技的引进对企业成本结构的影响,积极探索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另外,资金耗费是社会问题,除了生产型企业外,非生产型单位也会发生成本耗费,这些都需要高校教师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挖掘,掌握最新的成本会计处理方法,并及时反馈到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去,不断完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环节,提升成本会计的教学水平和效率。

3.1.3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软件

模拟实验软件通常是由科研院所开发的,由于条件的限制,这种类型的软件一般都只涉及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不全面也不完善,加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较快,使得现有的模拟实验软件明显滞后。因此,高校应多于科研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沟通,构建“三方”协调机制,共同开发研究新的、与现实吻合度高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只有三方协调一致才能开发出好的、适用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软件,才能使模拟实验更具实际意义。

3.2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

完善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室是改革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最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模拟实验教学活动。

3.2.1修改教学大纲,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中多数没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修改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大纲,增加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加大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增加模拟实验时数。与此同时,还要单独拟定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大纲,具体规定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时数、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结果评估、实验辅助教学管理等,这样可以规范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使得模拟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2.2落实成本会计模拟实验

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完成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后就应按计划进行模拟实验教学。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教辅人员共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模拟实验,利用现有的模拟实验环境与设施,使学生身处“现实的经济环境”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自行选择角色(如出纳、会计、核算员、仓库保管员等),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会计处理,从中了解、熟悉、掌握成本的形成、成本的计算与结转、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成本核算流程,使学生理解成本会计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可以掌握成本会计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

3.2.3科学评价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结果

第4篇

万小东,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摘 要:专业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关键任务。本文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品牌建设为例,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品牌建设的具体内容建设,指出品牌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会计专业。

关键词:会计专业;品牌建设

为贯彻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推进我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现针对我院会计专业品牌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会计专业品牌建设目标

以《学院“三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方针》的指引下,以“宽基础、重实践、富特色”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熟悉行业发展规律、具有较强行业适应性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将我院会计专业建设成为规模适度、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认可的品牌专业,推动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整体提升。

二、会计专业品牌建设内容

(一)“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媒体、知识经济、大数据等冲击下,会计专业教学发生了众多变革,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做一体化、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指导下,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积极探讨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学校、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实现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该模式如图所示:

“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设“岗位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在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岗位,将会计岗位划分为:出纳员岗位、资产核算岗位、往来会计岗位、成本核算岗位、存货会计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税务岗位。根据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要求以及各个岗位对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专家讨论确定,设置“岗位导向”型的会计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编写教材,以培养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岗位导向”型课程,遵循“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开发程序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岗位导向”型专业核心课程。以具体行业企业实际财务运行规律为参考,依据2015版《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成《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出纳实务》、《会计信息化》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2.修订岗位技能标准,并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岗位导向”核心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体系包括:①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②出纳岗位实务课程标准;③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④成本核算岗位课程标准;⑤税务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⑥会计信息化技术课程标准。

3.优化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按照“岗位导向”型课程标准,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共同参与,严格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程序,充分考虑会计行业各岗位技能要求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合理搭配专业知识与执业技能,总结经验与教训,优化教学内容。

4.教材建设以“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指引,围绕“岗位导向”型课程特点,开发配套适用教材。以“先校本,后出版”为原则,首先在校内试用校本教材,通过1~2轮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与不足,完善校本教材,并组织企专家和专业教师等进行论证,最终修订完善之后,再进行公开出版。

(三)实施“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会计专业采用的“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模拟实训相结合,校内综合模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先导,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小组任务活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具体专业实践教学植入专业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四)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岗位导向”型课程特点,建设会计学原理、出纳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等6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学课件库、票证账表库、典型案例库、教学设计库。

(五)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会计专业以“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交替”为主要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为“2.5”学期。这一教学组织形式造成学生开始离校实习时,与企业用工招聘的周期不匹配,造成就业、顶岗实习等方面与企业用工上的矛盾。因此,我们将探索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工学交替的新模式。根据企业的运营特点和用工招聘情况,积极灵活地与企业对接,满足企业和学生双方的实际需要。

(六)信息化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岗位导向”型专业核心课程特点和新实践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入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考核标准,根据实际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考核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考核”、“阶段性考核”、“单岗位能力考核”、“综合能力考核”、“期末考核”等无纸化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教师和学生以“能力为本位”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

围绕品牌专业建设,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核心,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

1.稳步推进团队规模建设,随着专业建设日趋成熟和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为满足教学需要,保证专业品牌建设顺利进行,实行专职教师、专家兼职教师结合的团队规模建设。

2.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在品牌专业建设期内,结合重点开发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多名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

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第5篇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二、“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三、实践教学评价

第6篇

1 “做学教合一”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

陶行知先生同时代的徐德春先生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他将陶行知的理念进行整理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升华提升出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思想,写成《做学教合一概论》一文,发表于《中华教育界》(1929年第5号),后又以此为蓝本写成《做学教ABC》一书,成为世界书局著名的“ABC丛书”之一[1]。该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是强调实践第一,即所谓“行是知之始”。这种强调感性认识、强调学生动手操做,对于当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做学教合一”教学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契合

当前,正值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发展开局之年[2],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B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3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实践及探索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实务等课程。

3.1 选取真实项目,创设具体情景

以真实企业的实际业务为原形,采取项目化教学法,创设企业面对的具体业务的真实情景,实际进行业务单据处理、记账凭证编制和审核、结账、会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循环。具体设置了6个工作情景,包括企业认知、初始建账、日常重要经营业务处理、成本核算、期末结账、会计报表与纳税申报,又细分成30个具体子情境。下面以宏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日常重要经营业务处理项目为例,说明整体情景、子项目、具体情景的组织与设计。

(1)项目:宏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日常重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2)整体情景:12月1日上午9:00,总经理李明强召开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本月经营计划工作会,要求销售部门首先拿出12月份的销售计划,然后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财务部门编制本月的财务预算。本公司经过一个月的采购、销售、生产,本月发生了以下经济业务,需要财务部门按照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化核算并处理。

(3)六个子项目。

①融资、费用报销和缴纳税款。分为7个具体情境:银行借款业务核算、报销费用核算、股权融资业务核算、缴纳上月未交税款核算、购买办公用品核算、报销差旅费核算、报销业务招待费核算。②存货与固定资产采购、一般销售。分为4个具体情境:固定资产采购及安装核算、现销业务核算、现购业务核算、赊购业务核算。③收发原材料、无形资产购进。分为4个具体情境:固定资产采购及安装核算、现销业务核算、现购业务核算、赊购业务核算。④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分为4个具体情境:现销业务(收到银行汇票)核算、赊销业务(办理委托收款)核算、赊销业务(收到商业汇票)核算、采购业务(单到货未到)核算。⑤预付货款采购与采购退回、核销坏账。分为4个具体情境:现购业务核算、采购业务核算、采购退货业务核算、核销坏账业务核算。⑥收发产成品、对外捐款。分为7个具体情境:发出存货核算、收入存货核算、对外捐款业务核算。

3.2 明确学生操作和教师指导的具体目标

针对每一个项目明确“学生做”的目标、“学生学”的目标、“教师教”的目标。下面以融资、费用报销和缴纳税款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学生做”的目标为:以独立或小组内讨论的方式,填制和审核银行借款、股权融资、缴纳上月未交税款及日常费用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根据有关原始凭证,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填制记账凭证;正确登记与银行借款、股权融资、缴纳上月未交税款及日常费用业务有关的总账及其明细账;计算和结转有关总账及其明细账期末余额,作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

“学生学”的目标为:借助线上线下各种现代化的学习手段,有针对性的学习、复习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方法;银行存款的核对方法;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取得股利和利息时、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计量、处置时进行账务处理;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的账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业务处理。

“教师教”的目标为:在学生边做边学的过程中,针对股权融资、缴纳上月未交税款及日常费用业务中实际遇到的困难或可能遇到难点,有针对性的教。采用线上线下多种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讲练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练习,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3.3 “做学教”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考核原则区别与一般理论化课程的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实际“动手做”完成本公司一个月份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以实现“做学教”一体化的最终目的。

3.4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进程中扮演了领头羊、试验田角色,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达到了预期效果。

(1)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

采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做”的目标、“学生学”的目标、“教师教”的目标非常明确,不存在“大而泛”、“泛而空”的问题,教学目标明确就能够集中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动手做”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激发和增强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学内容由枯燥变为有趣,学生更容易掌握。

(2)夯实了专业技能,提高了职业竞争力。

第7篇

【摘 要】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初级会计专业技能人才。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会计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社会实际需求,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会计实践教学对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98-02

在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只是这种现象在中职教育中更为严重,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务,重课堂轻实验的“三重三轻”现象,强调讲授和做习题等被动式教学的落后状况。目前,虽然许多职业学校已经认识到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和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安排了一些会计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环节,但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成效甚微,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绝大部分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对口岗位工作。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突出培养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会计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系统性。由于在会计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使得会计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构建较为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如《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中职会计最主要的两门核心课程,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两门课程学完后,学生应对会计工作有了系统的认识并能进行初级的会计核算操作。但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把这两门课程作为理论课程来上,即使安排有实训课时,也仅仅占总课时极少的比例。由于实训课程安排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程结束后,这时学生已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教师在上实训课时还得花一半课时重新对学生复习,大大影响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再者,由于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绝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校外的实践基地,学生的校外实习只是观光式实习。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一般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真正从事会计工作的少之又少,再加上实习单位分布比较分散,给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教师无法追踪指导,只要学生有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评语就算过关,使非常重要的会计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会计实训教材单一,模拟实验资料缺乏真实感。首先,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多以工业企业为背景,而实际工作中,不同行业的会计事项的处理有较大差异,学生无法通过模拟实验去掌握其他行业的会计工作。其次,会计教材均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脱离具体的会计核算岗位,使学生很难掌握具体核算岗位工作的流程,影响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再者,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中的经济业务基本上都以文字表述为主,极少介绍业务流程及业务发生涉及到有关的原始凭证的来龙去脉,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模拟实验资料提供的原始凭证样式单一,格式不规范,并大都采用黑白印刷,与真实的业务有较大的差距,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即使面对最简单的会计实务,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会计专业教师缺乏会计实践经验。中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基层会计实践技能人才的重任,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但应具备系统的理论专业知识, 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即成为具有双重素质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是,中职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 即使考取了会计专业技能职务资格,拥有“双师”资格证书,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务操作能力。个别教师甚至自己都不能独立完成整套账务处理,更谈不上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对学生的教育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乏实践技能。

二、应对措施

如何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从业能力,已成为职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此,本人结合个人实践和思考,试就会计实践教学提出以下设想:

1.转变理念,构建多层次的实训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大部分的会计实训课程仍是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因此,应将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实践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树立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理念,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会计实践教学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单项实训。每门专业主干课程必须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随堂进行必要的模拟实训,如基础会计的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内容应在每一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单项实训,加深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等每个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巩固每一个会计核算环节,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阶段性实训。每门主要专业课程结束后,在各单项模拟实验基础上,应安排一定时间集中进行阶段性综合实训,如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在于训练学生处理各种具体经济业务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各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掌握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主要训练学生进行成本核算的能力等。通过阶段性实训,逐步完善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构。第三阶段: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应安排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后,旨在突出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综合运用, 训练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会计仿真实训室按会计工作岗位设计工作任务,让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岗位业务的核算,并进行轮岗练习,让学生熟悉企业各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和核算工作,能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工作。最后,综合模拟实训要实现会计核算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有机结合,做到教材、数据统一,让两者融为一体。通过两种会计模拟实验的结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与手工做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的会计综合实操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此外,应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切实落实顶岗实习模式。为了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在对口岗位上实习,避免顶岗实习流于形式,一方面学校应多渠道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一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校办企业(如记账公司等)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和青年教师实践基地,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还能推进“教学研产销” 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另一方面,学校应完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明确管理目标与质量标准;其次,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责任,明确各级管理的职责,在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把对教师的考评和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体系,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有序、有效地开展。

2.因地制宜,编制适合学生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目前,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众多,大多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作为实训资料,教材行业类型单一,且业务量偏大,大部分中职学生都难以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北海是个滨海小城市,工业企业较少,主要以商业企业、服务业、房产开发企业为主,我们根据本地经济特色,结合行业特点编制了多套小型企业会计模拟实训资料。每套实训资料反映的企业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要相对少一些,不包括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但不会影响学生达到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原因是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均在多套实训资料中交叉体现,这样编制出来的实训教材既降低了操作难度,又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从业能力。另外,在原始凭证实训资料的收集上我们花了较多的精力,主要是利用到企业兼职和实践的机会收集各种原始凭证资料样本(不涉及泄露商业机密,仅作教学资料参考),自己动手设计单据,一是从单据的式样到颜色,尽可能提高仿真度;二是对每种单据的来源、用途和去向都会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学生只有弄清楚每一张原始凭证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有感性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在拿到原始凭证后能作出正确的账务处理。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会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一支适应中职会计教育,强化技能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既有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实用型初级会计人才。首先选派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和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积极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三是鼓励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获取“双师”(讲师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依托相关高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及教师进修网络,让会计专业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汲取本学科新的学术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水平;五是广泛发动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建立一支“教学能手”+“技术能手”的较高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会计实践教学,才能让理论向实践转化,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系统的感性认知。但是,会计教学同样要与时俱进,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仍需我们在今后的会计教学中不断积极地探索、实践、总结,只有不断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完善会计教学体系,才能让学生具备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使每一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学以致用,为社会不断输送合格的应用型初级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建华.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经验谈[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10):65-66.

[2]程春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1,(3):687.

[3]王爱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强化中职会计实践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第8篇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18-02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却没产生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思路清晰,概念完整,逻辑严密,因而给电算化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模拟实验资料的不完整、不系统、仿真度低使得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而学生往往也错误地认为上这门课就是学习几个程序而已。现将笔者这几年的教学感受陈述如下。

一、会计电算化实验前应注意的问题

1.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练应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完成企业日常账务处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电算化软件对企业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账套管理,对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及其全部账务处理流程用电脑完成,还要将会计处理技术和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因此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仅是电脑操作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软件操作的不理解性,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枯燥,被动,且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第四章、第五章的学习,内容是纯粹的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比较抽象,通过案例教学在会计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注重教学案例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的会计理论和生动、实际的现实案例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

2.学生在上机之前,首先安装系统盘时应强调尽量采用光盘中的配套SQLServer2000数据库,否则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其次准备好实验资料。上机实验时,要按规定步骤进行操作,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最后实验前应选择好学生账套的保存方式,防止数据丢失影响以后的业务处理。

3.制定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财政部在1994年5月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事业的意见》中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全面实现电算化,其他单位达到10%~30%。第二步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文件中规定了会计电算人员培训目标及层次,根据财政部规划,到2000年在城市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有60%~70%已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的技能;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成为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应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放在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技能这一层次上,同时也要兼顾一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达到更高层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按照“应知”、“应会”的要求,照顾大多数学生,认真贯彻教育要创新发展的原则,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鼓励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学完本专业课后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已经学习和掌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能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

(2)独立操作通用的会计软件。

(3)用掌握的计算机和会计知识对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维护及二次开发。

(4)根据会计电算化知识,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流程,掌握会计软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及准确性进行判断。

二、理论教学体会点滴

1.讲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知识时,要结合具体财务会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讲解操作过程方法时,教师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采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采用广播方式进行教学。

2.教师要在上课前尽可能地设想学生可遇见的问题并加以重点讲解及演示操作,这样引起学生的重视,为实验课上机操作做好铺垫。

3.不断地总结学生上机操作遇到的问题,反复在理论课上对其进行解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三、实验教学体会点滴

1.课程目标定位不正确,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来是否能胜任会计工作?

2.课程设置缺乏正确的参照体系,缺乏端正的课程框架。

3.没有正确认识课程中会计内容与计算机内容孰重孰轻的问题。

4.对于这种操作及课业连续性要求高的课程来说,机房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学习。

5.上机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基本功太差,计算机基本操作太不熟练了。诸如制作会计报表,当单元格里出现“#######”时都慌了手脚不知发生什么事了,不敢再操作,不管等多久都要等到老师来帮助解决,这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不知道,导致辅导老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非常有限,甚至出现每节课都拖延直到差距变大后最后放弃实践操作,而且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基于多年的中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上好这门课,首先是树立正确的教学导向即教学目的,还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并要充分考虑到生源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及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电算化的教学导向以实用为主,尽量避免会计电算化系统仅仅是手工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撮合”,兼顾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研究的需要。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培养。例如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财务软件开发商开展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学校应提供机会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考察了解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专业教师应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

2.保证多媒体教学正常进行,上机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质量的保证缺一不可。

3.改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并重。在讲授电算化理论,尤其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功能,例如账务处理系统设计、工资、销售等子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内部结构时,最好是在穿插讲授小程序的基础上,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以便加深感性认识。

4.要适当扩充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

5.要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在应用的基础上寻求理论的归纳、内化与拓展,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到:理论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运用于实际工作的结论,而只是作为一种方法或思维工具,帮助和启迪掌握理论的人去作出科学的推论,达到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6.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需求;二是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应设置分散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两种形式:(1)分散实践课程。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包括:基础会计中针对原始凭证的实训、针对记账凭证的实训、针对日记账的实训、针对明细账的实训、针对总账的实训、针对资产负债表的实训、针对利润表的实训、针对现金流量表的实训等;财务会计中针对存货核算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实训、针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实训等;成本会计中针对品种法的实训、针对分批法的实训、针对分步法的实训等;初级会计电算化中针对工资子系统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实训、针对总账子系统的实训等。这些实训都应安排在各自理论内容之后,需要老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并配有相应的实训教材。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则是另一种分散实训,包括出纳工作实习、成本核算实习、固定资产核算实习、往来款项核算实习、存货核算实习等。(2)综合实践课程。电算化会计流程实训从建立账套开始,经过账务初始、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该实训应安排在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学完之后。复杂业务综合实训,是在财务会计课程学完之后,模仿企业的会计环境设立各会计岗位,针对财务会计课程的复杂业务对学生进行实训,定时轮岗。专业综合实训是在学生学完所有理论课程之后,到单位社会实践之前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阅兵大检验,主要由学生来做,实训内容应涵盖所有会计课程,实训教材应专门编写。

7.加强学生的相关学科的学习。特别是会计和计算机基础等学科的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但具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同时也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财经类学校还把它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知识高速更新的背景下,能力的获得远比知识的获取重要。教师应强化案例教学和学生应多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因此,如何才能将我国会计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适应当前社会的模式?如何才能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这便成为现在中职学校和专职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管友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中国电力教育[J],2009(2)

2.康莉.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规范化构思.内蒙古电大学刊[J],2007(12)

3.聂旺,胡红菊.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