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1: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 新农村 农机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6-01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截止2008年底,在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已经有7860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293万户,共有约753.7万户从中受益,从业人员总计26.8万人,在从业人员中,相关技术人员达到4.2万人;采用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农田作业面积达到12000kh时,其中包括机播作业面积2571.3kh,机耕作业面积467.7kh,机收作业面积3364.7kh,机械植保面积836.7kh;其中服务所得总收入达到56.5亿元,仅天剑作业收入就高达49.6万元;同时,各类农机农具数量达到38.4万台,包括大中小型拖拉机共计13.2万台,水稻插秧机1.6万台,联合收割机4.5万台,配套农具设备21.8万台,总资产超过2.6亿元。此外,相较上年同期,农机专用合作社数量增长77.2%,服务总收入上涨60.6%,服务总面积增加67.3。

2.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2.1组织形式的构成

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牵头主体进行划分,其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首先是能人带头型,主要是由某一地区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农业带头人为主,由这些人牵头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其他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愿参与。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就是以这种模式进行的;其次是农机服务机构兴办型,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进行资源优化和重组,在农村地区不断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再则是村委会主办、督办型,村委会干部和村民有脱贫致富的决心,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利用村委会的资金来进行扶持,鼓励村民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后是协会与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通过协会会员的模式来传递农机发展的优势,进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协会会员中的影响,并以龙头企业作为标杆,不断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其中构成的会员主要由两类,一类是农机手相互之间的合作,扩大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力,使起规模不断扩大,进而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另一类是农机手与农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实现农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实现农业耕作的机械化,为农业自动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服务模式

在服务模式方面,可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土地托管”模式,农户以出租土地的方式将土地托管出去,合作社在一定时限内会对出租土地的农户给予土地租赁金或现粮,农户可以不用自己劳作即可获得现金或口粮;其次是“一条龙服务”模式,主要是利用合作社的高度机械化,农户支付给合作社一定数量的资金,这笔资金作为服务费来雇佣农机合作社来代替农户完成农业作业,每季粮食收成全部归农户所有;再则是“菜单式农机服务”模式,农户可以自行选择所需要的机械化服务,缴纳相应的费用后,农机承包者将会为农户完成农户指定的农机作业服务,这样针对简单的农活农户可以自行解决,复杂劳动量大的农业作业则雇佣农机作业来完成;最后是“跨区作业”模式,跨区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开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农民农业作业的效率,同时跨区作业正在由单一的小麦机收向多种机收模式转变,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利用机械来完成农民的田间作业,将农户与农机联系起来,完善了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机制,使农村地区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具有鲜明的时代标签。

1.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产能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方面相对充足,因而能够购入普通农户无法购买的大型机械设备,采用现代化、机械化的耕作以提高农田作业的效率,并且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讲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覆盖率。黑龙江省采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松土、翻土作业,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翻松的效率,改善了农作物的种植质量,粮食单产提高20%左右。

2.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重组,使农村经济发展提速

农机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作业方式,采用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农村劳力能够向其他行业分流,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机专用合作社推出的“一条龙”式服务模式使更多的农村劳力可以外出务工,而不必过分担心田间地头的农事,实现“坐收渔利”。资料显示,浙江省有85%的撂荒农田转包给农机专业合作社。此外,合作社利用机械化实现大幅增产,一方面减少了土地生产性支出,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3.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为农民创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农村农田作业效率与生产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依托于技术优势使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顺利实现“科技下乡”工程,在原有农机工具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拥有标准的农机设备,同时还有高性能收获机、深耕机、精密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激光平地机等多种高技术农机。据了解,仅在山东、山西两省的调查中,加入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与单独使用农机的农户在产量上增加20%-30%,纯利润提高3成以上。

4.保证安全生产,构建专业化管理平台

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人们对农机的使用量较大,因而需要注意农机的安全与维护等问题,在农村地区积极宣传国家的农村政策,让农民朋友掌握农机使用技巧,并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在农机的保养方面指派专人进行走访,确保农机使用的安全性,并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下,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应农业现代化趋势而生的,极大的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农业耕作的问题,因而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促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入产业化、正规化。

1.实体化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势必要导致市场恶意竞争情况的发生,因而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单一性的发展模式,利用实体经济来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专业化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要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切实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民创造福利才能够得到农民的认可,同时壮大自身实力,引进科技含量更高的机械化设备,继续提高农业作业的效率,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构建新型的农业产业结构。

3.完善农机技术培训机制

若要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推广和普及,确保农户掌握和了解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技巧,就必须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有助于农户更好的操作农机,进而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

4.精品工程的建设

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比较混乱,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没有比较权威的品牌,要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来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形成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将其融入到市场经济中进行市场化运作,多方融资来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品牌。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思路

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提供农地作业效率,似乎连接农业快速步入机械化与现代化的重要纽带,在前言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任务量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在机械化的带动下有条不紊的发展,使农地的出产率、农户的作业效率和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是改变农村经济生活水平落后局面的重要力量。

针对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而言,其发展思路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注重规划制定的科学性,结合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定农机的发展方向;其次在政策上要加大补贴力度,政府要在财政上进行统筹并划拨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不仅包括机械设备的引进,同时还包括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再则要强化针对农机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学习,从整体上提高合作社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具活力;最后要注重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化,不断开拓和延伸服务领域,在内部形成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趋规范。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生事物近年来的发展速度的非常快,尽管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就其在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必将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而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使管理日趋标准化,对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整体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邹雷;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M];长江大学;2013(05(01)

第2篇

关键词:产业集聚;农村;就业;伊宁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040-03

由于农村就业能力较弱,极大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对于有效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伊宁县从实际出发,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向二、三产业转移,有效增加了农民劳务收入。

一、伊宁县基本概况

伊宁县位于伊犁河谷中部,属于温带半荒漠气候,冬春温暖湿润,夏秋干燥较热,昼夜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9.3摄氏度,年降水量200mm,全年日照时数2 800~3 000小时左右;无霜期160~175天。县境东西距最长116公里,南北距最宽95公里,总面积6 152.55平方公里。

伊宁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国道218线和省道220线横穿辖区全境,“精伊霍”铁路也贯穿全境。有利于产业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伊宁县农村就业现状和特点

(一)伊宁县农村就业现状

伊宁县是全疆人口大县、农业大县。2011年,县辖总人口41.7万人,少数民族占85%。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8.41万人,创收4.4亿元,其中长期转移3.07万人(6个月以上),带动全县农村人口33.2万人均创收1 325.8元,人均增收356.8元。农村总户数7.1万户,人口约33.2万人,农村劳动力18.5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8.5万人。由于地处偏远,人多地少,信息闭塞,大量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牧民增收致富任务艰巨。

(二)伊宁县农村就业特点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七大特点:

一是从转移人数看,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伊宁县分别转移农村劳动8.1万人、8.3万人和8.41万人。从总量来看,变化不大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劳动力转移队伍相对较为稳定。

二是从转移渠道看,无序外出偏多。据统计,伊宁县每年有6 000名农民工通过劳动部门进行培训,占当年转移劳动力总数的1%左右。截至2011年,全年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有组织转移3.54万人。

三是从年龄结构看,2011年,转移劳动力中年龄在27~37岁、38~48岁两个阶段的人员比例均在30%左右,说明伊宁县转移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青壮年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较高于其他劳动力,他们能够从事体力劳动,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可以适应不断改变的外部环境,因此成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如下页表1所示)。

四是从文化程度看,2011年,转移劳动力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阶段,约占50%,转移劳动力学历较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目前农村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部分劳动力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二是高中及以上学历的转移劳动力由于其文化程度较高,大部分都已进入城镇工作,因此,转移的劳动中这部分人较少(如表2所示)。

三、伊宁县农村就业转移经验及做法

(一)抓好组织领导、政策落实、资金配套三大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一方面伊宁县组织乡村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算经济账、收入账,让群众认识到外出打工是快速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以村为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播放宣传片、播出用工信息、以播放在外出务工场景专题片等形式,对村干部、农村党员、“三老”人员、宗教人士、农牧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群众克服畏难情绪,解决“不敢出去”的问题。

加大投入,加强资金保障。伊宁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2005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费、转移就业专项资金、劳动力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经费等1 206万元。

(二)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技能,促进劳动力转移

一是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培训中心、各类职业中学、技校、远程培训等培训力量,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培训,全面推进农民工由“体能型”转变为“技能型”。

二是大力推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3+2”学习培训模式,促使新增劳动力有外出务工的一技之长,积极拓展高层次技术人才培训,每年至少为伊宁县培训并转移就业800名较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三是坚持培训质量与就业效果挂钩,创新管理模式。劳动力培训过程采取开放式模式,一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都可在伊宁县开办培训班,极大地增强了伊宁县的培训力量,持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工资待遇高于无证人员,有力促进了劳动者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争取持证上岗的意识,形成了培训过程、职业鉴定、实现就业相互挂钩的良性监督、管理机制,以培训促就业、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待遇的社会效应得到良好发挥,这种创业培训与技能培训、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已在全州乃至疆内得到广泛推广。

(三)围绕县域重点发展,实现就地就近转移

一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按照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的思路,把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作为推动伊宁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了40多家大集团、大企业入驻伊宁县,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伊宁县内自治区、自治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12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7家,自治州级龙头企业5家。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近几年来,伊宁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粮食、畜牧、林果、蔬菜四大基地建设,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大力组织发动农牧民积极参与县内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1年县政府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批准经过培训拿到职业资格证的农牧民可以组成施工队、挂靠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创业,进一步提高了就业机率。

(四)加大中介组织的培养

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和中介组织建设。鼓励农村能人、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中介工作,大张旗鼓地对劳务经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全县劳务经纪人由2004年的70人发展到目前的1 323人,成为带动劳动力转移的一支重要力量;扶持组建10家劳务派遣公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化。通过经纪人带动和劳务派遣公司劳务输出量占到转移总量的60%以上,在岗位开发,劳务派遣、转移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伊宁县是全疆的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问题相对突出,通过积极发展经济,以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形成“创业培训与技能培训,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转移模式,使伊宁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参考文献:

[1] 蒋翠.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伊宁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试点情况报告[R].伊宁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1.

第3篇

关键: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 发展创新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深化农村改革。然而近些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虽然我国已进行了多次农业管理体制改革,但并没有取得成效,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想要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应尽快进行农业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农业经济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但发展速度却十分缓慢。二零零二年到二零一三年,农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仅为百分之八,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农业创新已经实现了百分之四十七的农业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差、缺少创新者、缺乏创新意识。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基础差

经济基础差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直以来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多数农村经济基础都十分薄弱,不仅农业总产值低下,且地方财政困难,更是无力对农业创新进行投入。农民方面,小农意识强烈,在传统经济观念束缚下,生活上自给自足,农产品商品率低,输出产品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所以农民收入十分不稳定,一些农民只好选择进城务工。

(二)创新人才缺乏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人才,许多农村人才,都并不希望从事农业,而是希望走出农村,近些年农业院校生源明显减少,农业创新人才缺乏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大多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外界新事物能力较差,所以难以打破常规思想,禁锢进行农业改革创新。

(三)缺乏创新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意识落后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通病。目前农村人口思想观念都十分保守,多数农民喜欢安于现状,不敢尝试创新发展,依然沿袭着春种秋种,自给自足的老思想,缺少对富裕生活的主动追求,只知以种地为生,缺乏商品观念,无法摆脱传统农业思想。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更缺少市场观念、消费观念以及投资观念,所以农村资金流动性较差,生活消费仍是农村经济主体,这也正是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二、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经济创新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阻碍,想要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经济创新发展,就必须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农业改革。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目前农业耕地相对农业人口来说并不丰富,加之近些年工业污染更使我国耕地面大幅度下降。大量劳动力集中在有限的耕地上,造成耕地分割过于零散,所以生产率低下,产值低,更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了效益,最终导致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问题的发生。想要增强农村经济基础实力,必须尽快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提倡耕地承包,进行集中生产,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村基础经济实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二)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

想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大力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通过“传带帮”的方式,利用个体私营经济,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应尽快优化农村经济环境,扩大农村经济市场,搞好宏观管理,完善农村经济市场机制,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信息、品种,使农民掌握农业创新技术。

(三)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我国应通过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式改变农民思想,促进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农民受到新农业产业结构及新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后,经济观念便会发生改变,就会积极融入到农业经济创新发展中。首先,必须要打破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禁锢,把有限的生产要素集中于主导产业中,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以此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为了真正意义上改变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创新中应以知识型农村经济为发展目标,向市场化农业经济形态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干部、文化农民的培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产生技术含量,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被动局面。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着我国的长治久安,影响着社会和谐建设,为了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应积极进行农村经济创新,改变农村经济发展局势,使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佳玉.浅谈我国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的地位素[D].湖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2,13(11):119-124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措施

0引言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农村地区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改进传统落后的经营发展理念,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城乡差距

就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城乡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国家以及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其能够迎头赶上,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但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理因素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教育水平落后,急缺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劳动人口,经济水平难以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整体增长幅度较小。而此时,城市经济正呈递增式增长,农村人口不断的流向城市,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相比之下,农村经济被远远的抛到后面,使两者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1.2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制约性

随着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基础建设不断的完善。在城市当中,由于城市规划因素的影响,可供选择的工业用地越来越少,再加上市区内的租金较为昂贵,使得许多工厂开始改变战略方向,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大量占用农村的耕地以及农业场地,使得农村的农业用地更加的少,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活动。此外,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上,仍然采取着分散式的劳作方式,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阻碍了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也无法投入高科技的农业技术以及设备使用到农业经济发展当中,使得农业生产无法实现机械化发展。

1.3农村人口分层结构出现分层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管理与专业型人才,但很多地区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个人利益却得不到保障,使得农村经济停滞不前,使农村社会出现分层,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随着现代工业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各种变化,使得农民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之外,有了更多的就业和创收机会。农村居民之间或农村区域内农民与各别群体之间出现了经济阶层的分化,农村人口结构分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分层群体属于弱势群体,利益保障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2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2.1提供制度保障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现状而言,应当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逐渐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针对出现的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要紧跟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对农村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形成一套适应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提升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效率,帮助农业生产更加的规范化。利用制度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得农村经济健康和谐的发展。

2.2创造经济发展条件

新模式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思想上逐渐改变农户的发展观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并对未来发展模式进行细致的规划,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调动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不断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以及可能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使农村经济发展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逐渐踏入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提升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2.3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农村地区进行数据调研,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对目前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农村经济逐渐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发展现状。此外,在农业经济管理当中,要考虑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3.1加强管理人才与农民的教育培训

只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才能够将各项政策更好地落实到实际的农业生产经营当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管理人才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想要使得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稳步增长,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招聘的方式获得综合型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管理人才,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逐渐提升其综合素养。对于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培训。通过不断地强化工作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帮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技术,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及机械化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渐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3.2加强环境保护

就目前农村地区发展现状而言,许多地区已经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且环境保护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当中,化学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严重损害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空气质量被严重污染。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来开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只是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平衡,应当根据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地调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利用相关资源。

3.3完善管理制度,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根据农村经济管理与农村经济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是存在许多联系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有真正做到改进传统管理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够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应当逐渐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数据调研。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对相关农产品要进一步加工甚至是扩大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保障食品的安全,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农民的收入翻倍提供基础保障。

3.4拓展融资渠道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资源缺乏,且受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较为艰难。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我国相关部门也极为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其资金的投入不断的扩大,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税也被逐渐剔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了物质基础的保障,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更加的广阔,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显然只靠政府的单方面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农村地区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国土面积,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处于农村。因此,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不断地拓宽资金渠道,除了政府的资金拨款之外,还应当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组织以及企业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资本。政府部门应当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不断地鼓励企业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投资,加强农业企业的开办建设,如食品加工厂,养殖场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当中的资金问题,还能够为广大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剩余劳动力的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4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应当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新时期下的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不断的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逐渐完善农业经济结构,提升农民的专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管理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使得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和缓解,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落实付出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科技保障;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正是这些管理手段,采取了这些管理形式,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促进。

1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农村基础教育条件有所改善,在农村建立起正规的中小学,推广义务教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适龄儿童都有学上,上得起学,在初等教育上跟得上,打下文化基础,为农村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不会因为没钱上学而错过受教育的机会,这样对于农民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统筹城乡发展,落实扶持政策切实落实

“三农”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新技术、新人才,把经济建设作为核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城乡合作,积极帮助农村居民早日步入小康行列。

3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科技保障结合

科技的发展,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改变农村现状,用科技实现高产,在良种培育、防虫防害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机械自动化等节省了劳动力,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引入新技术,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如此才能稳定、可循环,保证经济发展不占用下一代生活资源,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在发展中要重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5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在农村经济发展之初,没有完善的农业机制,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多渠道的信息资源,销售渠道少等问题难以解决,需要政府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投入,帮助农民建设新农村,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完善生产机制。

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中长久存在的制约问题,农业经济管理都提出了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农村实际需求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要采取积极的管理手段,确实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制度的保证、提供理论的引导、解决其制约问题,令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好了制度保证

在农业经济管理下,结合农村现有条件和经济情况,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制度,产生了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制度的保证。规范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行为,使得农业的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的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行为得到良好科学的规范,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效果。优化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使得农业的发展具有合理的制度保证,采用优化的制度才能最大化的发展经济,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使得农业的发展得到有效的管理,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下,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有了高水平的发展。

2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应用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也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有了明确的引导,农村经济有目的性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农业经济管理明确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地位,明确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组成成分的农村经济,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重点发展,明确经济地位,更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制约问题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制约问题,然而农业经济管理为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缓解了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了农村发展方案的合理规划,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发展方法,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发展资源的有效性,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人力物力,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快速。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5-0116-02

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一个地区或国家整体经济情况的重要前提,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决定了整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水平。科学合理地引导农村经济成为各地方面临的严峻课题。河北省作为北方的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具有代表性。

一、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河北省的特色产业如特色农产品、独特的资源条件在我国具有显著优势。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河北省农村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农业产业经营结构和方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和改善,但河北省农村经济还处在一个缓慢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产业机构束缚、人力资源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河北省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河北省整体经济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

众所周知,河北省是我国北方农业大省之一,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占主导优势地位。同时,乡镇私营企业的不断兴起使得河北省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农村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实力也在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河北省农村内部潜在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这些有利资源优势不能够充分发挥实力和效率,很多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成为河北省农村市场范围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出现的问题

首先,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阻碍了其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对于河北省很多农村来说,道路交通的不方便和网络通讯设施的不完善成为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河北省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平原较多,但是不免还有一些农村出现道路不健全和通讯设备落后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实现乡村交通网。这些基础设备的不便使得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影响到人们对外来经济和外界信息的了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河北省很多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没有健全的制度保证,也是使得其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河北省农村整体的结构比较单一化,没有形成特色多样化体系构成,使得生产力和农村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挥。同时,河北省农村有些地方的保障制度不完善,比如社保、养老保险等,这样就无法调动农民自主加入到经济投资中去,严重阻碍了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河北省农村产业结构和社会保障问题上进行系统改革,对于增加农业产量、乡镇农民的收入以及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农村都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

再次,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推进农村经济战略向前迈进的重要保证。为了顺应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思维的科技型知识农业人才。但是,当前河北省农村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还不够足以重视和改善,农民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得河北省有些农村的劳动者整体意识比较薄弱,自身素质较低,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制约和停滞作用。此外,河北省农村有些地方的基层管理者思维过于封闭,农村落后观念仍在,使得基层管理者职权受限,不能发挥自身能动性领导和引导村镇居民的积极意识。

最后,制约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不健全的农村激励措施。激励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动农村居民积极性和竞争力的作用。目前来说,河北省农村经济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还不能达到市场经济大范围体制下的要求,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合理正确地运用激励政策改善农村经济。不健全的农村激励机制使得基层管理者没有较高的执行力度,从而上行下效,村镇居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降低,这样,无法调动农村经济的活跃发展趋势,导致河北省农村经济一直没有较快、较好的变化。

三、改善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因素和基础保证,应大力加强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工作,完善农村交通和网络设施服务。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以保证此项问题的顺利解决。此外,要提高河北省农村居民用水质量,完善通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价,比如村民用电价格等,使得农村企业和工程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还要注意对村镇居民的农村信息化教育和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与城市之间的平衡,从而提高河北省整体农村经济的发展。

2.在经济结构改革问题上,应对原有的河北省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扩大对外开放,规范市场要求和管理,使其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的制度产业结构。一方面,可以根据河北省自身特点建立因地制宜的各种产业链接,比如农、林、牧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建立立体化的农业结构新布局;另一方面,要增强技术含量,使河北省支柱产业具有更高技术能力,促进各产业的集聚性。此外,还要重视对农村保障的落实和推广,特别是对河北省一些边远地区来说,应注意改善农村居民的保障制度,使得其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农村经济的改革中去。

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农村农业生产中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河北省合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河北省由于农村资源相对丰富充盈,应利用这一特点大力开发农村资源的优势潜力,促进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定期组织特定人员开展农村经济教育培训,建立农村学习型机构或组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打破固有的传统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善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水平,提高人力资源价值。

4.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农村激励手段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此,河北省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适应本地农村性质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对成功企业或组织单位予以奖励,实施争创品牌战略等手段来带动和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调动村镇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多样化和扩大农村市场的经营范围。除此之外,河北省在扩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一些农村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引进外界的知识型人才和先进技术,吸引外部资源企业和新的管理手段为农村经济作出贡献,同时使得河北省农村新型行业得到宣传和扩大,提高资源的开发范围,使河北省农村资源逐步进入到外部市场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在维护农村经济稳定和国家经济水平上起到重要的作用。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保障。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和意义具有现实作用。目前,虽然河北省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河北省的农村经济水平一直呈前进状态发展。应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拉动农村消费供给,从而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转变产业结构,使农牧业等得到良好发展。因此,河北省有关部门在接下来的战略部署过程中,应努力解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使河北省农村经济向着更为成功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当前农村经济的若干新情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3,(2):23-25

【2】范金宝.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65-469

【3】高鸿宾.试论农村经济中联合的存在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85,(5):33-37

第7篇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管理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当地经济条件与地理条件为基础,通过对基本情况的宏观与微观的双向管理,在确定发挥在那目标之后,采用调节生产活动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让农村经济向着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经济调控手段。农村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一直靠前,在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之后,农民增收目标基本实现,农业经济涨幅明显,农村发展正在平稳快速的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经济需要经济管理来实现既定发展目标。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在实际应用中凸显出许多问题,例如:农村经济管理观念陈旧,专业性不足,管理秩序混乱等。因此,如何让经济管理跟随农村发挥在那的脚步,与时俱进,在不断完善中发挥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是关乎农村发展的关键。

 

二、农村经济管理对新农村发展的影响

 

(一)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

 

在当前农村,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不到位,村集体山林、土地等集体资源所属产权没能进行有效界定,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依法管理农村的“三资”问题,做到资产使用规范透明,资源使用合理,相信实现农村的和谐将会指日可待。

 

(二)强化了农村资产管理

 

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农村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保证集体财产安全,并促进资产的增值,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政府部门为强化资产管理,就必须建立经济管理监督机制,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通过实施审计监督,使集体财产资源实现科学的流动,获得有效的开发。

 

(三)促进农业发展进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农业必然要向着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我国相关文件明确了土地资源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和土地经营方式等内容,其中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完全符合现代农村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

 

(四)保证了当地劳动力的供给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大城市。如果加大对农村经济的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相信会有很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工作。当劳动力市场充足会带动农村的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更快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国家目前加大资金建设美好乡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面貌的改变。但要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和贫穷,必然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早日实现城镇一体化,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舒适、便利的生活,提高自身 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满意度。

 

三、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管理指导农村经济发展

 

1.从宏观经济体制上指导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发展,市场经济成为经济主体,因此,农村经济应该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激发个体经济的活力,这种发展积极性的来源于自利行为,也就是广大农民根据自己的努力,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一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想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从农民的自利性出发,挖掘农民的发展潜能,以此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确立农村经济的市场地位

 

通过农村经济管理明确农村经济的市场地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积极发展,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确定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农业经济管理不仅可以辅助农村经济选择适当的发展手段,还可以促进国家实施正确的经济政策。

 

3.农村经济管理指引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一方面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道路,一方面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方法,避免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以此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与质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农业经济管理规范农村经济发展

 

1.规范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应用了农业经济管理控制,这项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引导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规范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获得支撑,不断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以此来促进农村经济顺利发展。

 

2.完善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度

 

制度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各行各业发展的依据,正是由于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制约因素限制之下,导致发展水平低下,发展质量不高。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急待完善管理制度,运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之后,这一状况得到改善,农业经济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更进一步。

 

3.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

 

农村经济想要获得突破性发展,就要提高技术含量,这样才能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农村经济符合时展的需要。广大农民群众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与重要性,明确农村经济管理的促进作用,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使用范围,将农村经济管理作为第一应用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1.规划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方案

 

农村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例如,土地使用不合理、土地资源紧缺,环境破坏、开发资金不到位等,这些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所以,我们要利用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式,缓解各方面的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从理论层面规划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方案,使得农村经济按着正确道路发展,并提高发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促进农村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源呈现短缺的状态,例如,土地资源紧缺、各类资源逐渐减少,这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就会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断层或者缺少发展后劲,影响国名经济的稳定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会受到威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如果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调配,将会影响后代人的发展,扭曲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缓解农业发展的压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协调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发展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发展与经济的关系,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不顾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条件,将会造成资源浪费,竭泽而渔。为协调发展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使用农业经济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经过科学选择协调各方面矛盾,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农村经济管理的新道路,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和法律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第8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1 农村经济的定义

农村经济是指经济活动或者经济关系发生地在农村,或者与农业生产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的经济集群,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20年来,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8倍,发展到了19060多个。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比较缓慢,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在加快步伐快速发展。但我国农村农产品的供给方面出现了地区性、结构性、季节性的过剩,也就是供过于求。我国农产品产量提高很多,但是由于农村的生产技术和技术设施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跟不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更看重质量,农产品质量不过关,使得农产品货物囤积,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长期不足

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与农村方面的投资力度离不开关系,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乏对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农村生活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农村的竞争力度也很弱,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导致农民对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来改善生活的动力相对缺乏,对农业生产缺乏积极性。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我国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落后,农业的经济结构生产不合理,缺乏有特色的主产品,农产品基本都是自产自销,小农思想,很难发展农村特色,在向外拓展农产品市场存在很多阻碍。

3 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的建议

为了使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各地的政府扶持农业,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来改善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我国的农产品在质量方面需要很大的提升,用落后的方法显然没有明显进步,因此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技术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于质量的要求,另外制定农产品供给方面的战略,尽量做到供小于求或供等于求,看清市场,使得农产品畅销无阻,不浪费农产品。

(二)改善农村思想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改善农民的思想,提高农民的科技思想,政府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积极投入生产的队伍中去,集体建设好的农村思想。要加大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培训,不断学习科学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科技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以及科技意识,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快速有效,每一家都为新生活而努力,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进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要时刻注意市场动态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农产品供给战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得农产品生产多元化,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优化资源,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

(四)对农村发展制定优惠政策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减轻农民的压力,现在物价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也在急速上涨,农村生产农产品,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政府应根据农村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减轻农民的负担,这也有利于农村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力度,改善以前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农民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打下基础,为建设新农村而共同努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农村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接近市场化,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也逐渐转变为商业经济,农村产品也逐步走向多元化。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有极大的比率,加快农村经济的步伐,可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巩固农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投入力度,改变农村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状况,积极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推动农村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辉,阿茹娜.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7).

[2]孙良媛.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挑战、机遇与出路――“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2(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