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内科疾病护理

内科疾病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1: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内科疾病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内科疾病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小儿患者;呼吸内科;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5-0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已给我国的下一代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这一段时间,我国各大中小医院所接诊的因呼吸内科感染的患儿在急速上升,一方面是小儿的身体素质不好的原因,更大的一方面是家长没有较好地看护孩子,造成孩子因着凉而生病。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给出一个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诊断的8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这80名患者中有62名是男童,有18名是女童,男女比例是3:2;年龄集中于2-8岁,平均年龄为4.6岁。在这80例患儿中的临床表现为,有48例是支气管肺炎,有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有5例大叶肺炎,有1例支原体肺炎.病期大致在一个月内。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每组各位40人。A组采取各项预防措施,特殊照管;B组采取常规护理。

1.2 诊断依据 在这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主要有细菌、病毒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可低可高的发热,咳嗽,伴随呼吸困难以及在听诊患儿肺部时有一些中细的湿罗音。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它的诊断依据是:患儿为2岁以内,尤其是在出生6个月以后的,发病表现为急性,并且伴随有感冒,呼吸紧促,两肺在听诊时有比较比较多的哮鸣音。3例大叶肺炎一般是由肺炎球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咳嗽、胸闷,并且肺部会有叩诊浊音。1例支原体肺炎一般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它的诊断依据与大叶肺炎很相似。

1.3 统计学方法 笔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与分析,并对这些数据采取平均值,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χ2检验,P

2 结 果

在以上的试验中,实验组经过各种护理措施后,患儿得到比较好的恢复,并受到患者家长的肯定。而对照组由于采取常规护理,使得些小儿患者经常因为一些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因着凉造成抵抗力低下,恢复比较慢,打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 讨 论

探讨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此研究大家可以更加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必要性。从以上的诊断中,可知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儿童。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合理喂养。小儿出生后,增强体质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合理喂养,这就需要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最合理的膳食来保证小儿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热量程度,所以从合理喂养做起,可以达到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形,进而提高小儿的身体健康。

增强小儿的体质。生命贵在运动,应当依据小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格上的锻炼,避免在室内活动,如果天气比较好,就要求小儿在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地保证小儿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但一定要注意适度,这样就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以及其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上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小儿对相关呼吸道疾病上的抵抗能力。

加强护理。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小儿,一般会受到惊吓,这会给医院的实际工作,带来了一些的挑战,要是我们采取的是比较一般的措施,就会来带一些负面影响,这会给家长、患儿带来一些麻烦。所以医院应当对患儿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给患儿增减衣服,同时还要在饮食上尽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弱的患儿的护理,同时出汗多的应当及时为患儿擦拭,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小儿睡眠时,不要吹对流风,避免小儿着凉。

预防疾病。呼吸道疾病许多是应为细菌引起的,这就需要小儿避免接触细菌,一方面要避免小儿接触细菌,这就要注意小儿的身体干净,勤洗手。还要注意小儿住房内的通风,特别是在冬季,室内要定时定量的开窗,以此净化空气。呼吸道疾病是季节性的,这就需要医院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是到病人家中去,同时幼儿园中,一定要做好一些消毒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128-129.

[2] 刘晓燕,于洁,苏庸春,吴道奇,洪思琦.儿科临床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的控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2):28-29.

[3] 张伟英,王万娟,陆冬妍,苏传芹,沈美芳.重症监护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2(21):38-39.

第2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优质护理;临床应用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医院要找到一种提高护理水平的方式,优质的护理是给患者带来舒适体验、提高患者安全的一种方法。呼吸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医院对呼吸内科管理方面是严格的,为了进一步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提高患者的护理经验。我们还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2014年部分患者探讨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随机收集了在2014年2月~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l00例,女性100例,年龄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3岁,上呼吸道感染者为84例,肺炎为96例,胸腔积液者2O例。

2.方法

2.1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从患者或家属到呼吸内科大楼,护士应该热情接待和引导,在呼吸内科大楼病房走廊两侧要按照惯性分级护理标准、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设施服务项目介绍,医护人员要对疾病和治疗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一些卫生知识宣传;在患者的病房内,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护士长应主动去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见,一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提出问题,医护人员应该去重视并且及时向患者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要求定期在全科室内开展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对质量服务模式的认识,团结科室,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全面展开,倡导人性化管理。

2.2认真落实基本护理

认真落实基本护理,加强日常护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非常繁琐。为了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不怕复杂,增强责任心,认真对待生活中早晚间护理,特别是对那些生活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患者以及长期躺在床上的患者,应该帮助他们擦洗身体、洗头等,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另外,还要多注意饮食的状况,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细致的服务,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2.3优化排班方式,确保患者安全

优化调度方法,保证患者的安全。为了给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该科室以及相关部门应及时改进排班方式,实行了资历高者与资历低者相配合,实施APN连续性排班的措施,减少交班次数,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分层管理体系中,优化组合护理团队,使每一个班级都有其高级的护士员工、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明确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职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满足患者需求,保证护理质量。

3.效果

通过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认真落实基础护理任务,护患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家属的陪护率从100升至4O,患者对疾病预防的知晓程度和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从5O.56%上升至81.2,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真正的实现了患者满意、护理人员满意和领导满意的目标。

4.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切入:

第一,护理工作质量提升需要护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升,通过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围绕病人的护理服务来实现。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作用非常大,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责任要了解,能够认识到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性,技术水平方面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提高质量,积极的进行自我完善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应该要达到以下的几点:①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医院后,要与患者积极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此外,要加强健康教育,丰富患者的健康知识。②护理人员应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这样增加自身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护理经验,有效的为病人护理,解决病人的问题。③建立科室管理制度,落实科室管理制度,促进护理工作有序推进,保证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其正确的操作。

其次,提供一个良好的和舒适的氛围。护理环境是患者接受护理的环境,在护理内科中,因为患者的病情都是长期反复性疾病,而且有咳血的严重临床反应。因此,患者自身的情绪紧张、精神紧张,容易放弃治疗的观念,与护理工作形成冲突,护理人员应通过营造环境,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才能使患者的心更平静。护理人员可以在走廊内贴一些标志性的话语,提示患者,病房内布置一些鲜花,改善患者的氛围,主动的向患者进行护理人员以及治疗医生的相关信息介绍,为患者提供治疗信息,增加治疗信心,增加患者积极治疗。护理人员操作熟练,让患者放心,护理服务要细致,语言和缓,给患者安心和舒心的感受,将不良的情绪消除,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要求定期在全科室内开展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对质量服务模式的认识,团结科室,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全面展开,倡导人性化管理。认真落实基本护理,加强日常护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非常繁琐。为了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不怕复杂,增强责任心,认真对待生活中早晚间护理,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细致的服务,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总之,呼吸呢可的优质护理能够给患者比较好的护理体验,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多,效果比较好的护理方式,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应用[J-1.医学信息.2010(07)

[2] 黄秀华,王芳,梁凤英,蒋爱芳.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效果评价口].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O)

[3]张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健康之路》.[J],2014.

第3篇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42-02

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指的是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等[1]。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解释。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593±21)岁。80例冠心病患者中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有57例,心肌梗塞患者10例,心绞痛患者13例。

12方法向80例冠心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关于患者的病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并且针对心血管病的诱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措施。

13心血管疾病的诱因(1)气候的变化。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如果气候变化较大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因此气候变化过大,患者自身的血液循环以及运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2)运动量突然增加。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突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进行了过量的运动,因此运动量突然增加可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14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制定的治疗措施(1)加强预防。因为天气的变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所以在天气变化过大的时候采取相应保暖措施,以防受?鲆?发感冒,从而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切记过量运动。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运动情况,叮嘱患者进行运动的时候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自身的耐受程度之内,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15护理措施

15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为不了解心血管疾病会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的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知识,有效的消除患者因为不了解疾病而产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关心,使得患者可以敞开心扉,同时还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保障[2]。

15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就医环境。保证患者病房的整洁,并且注意患者病房的通风,保证病房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限制家属的探病次数,保证病房的安静,不仅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还使得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因为不良环境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53饮食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叮嘱患者食用低钠、低盐或者无盐的食物,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概率。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使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还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便秘情况的发生。

154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药品的使用方法,使得需要急救的患者可以及时的得到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极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抢救仪器、药品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摆放,对于抢救的药品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药品用量不足要进行及时的补充,抢救的仪器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如果心血管疾病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马上报告主治医生,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55健康教育将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聚集在一起,医院为这些患者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增强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或者是将刚刚入院的患者与即将出院的患者组织到一起,让患者彼此之间自己交流康复心得,有利于患者树立自我护理的意识。

2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内科护理之后,80例患者对心血管疾病有了基本的认知,并且没有出现心血管疾病复发的情况,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讨论

现今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严重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要充分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并且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并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疾病知识宣讲,增加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培养患者自主护理的意识,同时还可以使得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第4篇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科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15-01

一、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82岁,因车祸致左下肢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于2011年3月23日入院,医嘱予骨科Ⅱ级护理,低盐饮食,监测血压及血糖,低流量吸氧,输液抗炎补钠,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7-8年,高血压、心脏病史5-6年,冠心病加重3-4年,平均每月发作3-4次。左股骨干骨折行保守治疗,患肢支具外固定,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于3月25日7:40诉心前区疼痛,医嘱予硝酸甘油30mg加生理盐水44ml,以2ml/h持续泵入,于11:30血压降至80/50mmHg,未做特殊处理,于13:00测血压为120/80mmHg,考虑患者心肌缺血,造成心排出量不足,导致阵发性低血压。查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急性或再发心梗;查电解质示钠为123mmol/L,医嘱予生理盐水200ml加浓氯化钠60ml静点日一次,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患肢支具外固定牢固。

二、护理问题及措施:

1.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支具固定有关

措施:床单洁净、平整,经常为患者擦浴,定时改变,按摩受压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由于患肢支具固定,应注意松紧度适当,防止局部压迫。

2. 疼痛与骨折[1]与心肌缺血有关

措施:经常巡视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发绀情况,患者身边备速效救心丸,有喘憋、胸部疼痛时,及时按呼叫器。

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骨折有关[2]

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向心性按摩,双下肢一起做踝泵练习。此患者存在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患者足部护理,每天测量双下肢周径并记录,如发现患肢肿胀明显、颜色转深、疼痛加剧,应警惕血栓的发生。每日检查患者床上功能锻炼的主动性,达到主动预防效果。

4. 沟通障碍 与听力下降有关

措施:患者年龄大,听力严重下降,语言沟通困难,尝试用其他途径,如将功能锻炼分解图给她看,指导患者进行;并请患者家属协助沟通,演示功能锻炼的方法由其家属给予讲解,患者也易于接受。

5. 睡眠障碍 与长期端坐卧位,输液时间过长,吸氧时间过长有关

措施:患者端坐卧位,且吸氧输液时间长,及腿部疼痛,导致睡眠受到影响,给予促进睡眠的药物,采取舒适的卧位,可将床头抬高70-80°,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一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注意加床档,保证病人安全。根据病人的病情,减少吸氧的时间及静脉输液的液量及滴速。

6. 便秘[2] 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缓慢有关

措施:患者应食纤维素高的食物,预防便秘,同时患者有Ⅱ型糖尿病,可食蔬菜,如菠菜、芹菜、南瓜,也可食少量瘦肉以补充营养。

7. 心梗的危险 与冠心病有关

措施:应勤巡视病房,注意心梗的先兆表现:约半数患者发病数日或数周有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血压波动等症状。一旦发生上述情况,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观察尿量,陪伴安慰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

8. 并发症的护理 与长期卧床有关[1]

措施:因年老体弱,心肺功能退化,易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所以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保留导尿时,定时液,保留膀胱收缩功能,勤翻身,拍背,鼓励健侧肢体做自主运动。

三、体会

总之,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由于创伤和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血管意外。对于此例高龄病人,我们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血糖、呼吸、神志变化;同时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及疼痛情况,且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尽快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效果满意[1-2],并尽快达到伤前自理的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内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138-02

急性胰腺炎是内科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类疾病[1]。人体胰腺组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在人体胰腺组织的生理组织功能发挥路径出现异常现象条件下,其可能会具备分泌消化酶物质的生理功能,进而因导致人体胰腺组织发生自身消化现象,而诱发急性胰腺炎[3]。糖尿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性疾病,是在为数繁多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机制紊乱,或者是免疫系统生理功能缺陷类疾病,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的终生性严重慢性疾病[4]。随着现代内科临床医学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水平问题逐步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密切关注,内科护理工作模式在相关患者群体中的引入运用,为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水平发挥了扎实的促进作用[5]。2013年2月―2015年7月,该院针对收治的部分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了内科护理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介于3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3.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3.4)岁,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在完成初始化入院诊断环节后,均实施系统有效的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采取针对性措施针对患者体液内环境中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代谢紊乱状况展开纠正处理,动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实施胃肠消化性生理功能减压干预和禁食处理,遵照医嘱控制患者的胰腺组织生理性物质分泌过程。

在上述基础性治疗处置环节基础上,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内科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①腹痛症状护理:护士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变化实施持续动态观察,扎实确保患者体液平衡和生理代谢机制持续处于正常稳定状态。在患者的腹痛症状引致原因尚未明确条件下,要严格禁止为患者使用任何类型的镇痛类药物,避免患者发生临床误诊结果,只有在患者的疾病得到明确诊断条件下,方可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程度,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②动态血糖监测护理: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护士应当针对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展开持续动态监测,根据患者实际测量获取的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生理指标的具体数值水平,动态调整患者的食物进补量和胰岛素药剂注射使用量,同时还要对患者完成胰岛素注射环节之后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展开动态有效监测,避免患者因后续的治疗护理干预手段跟进不及时而发生低血糖症状,给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③生理指标监测护理:护士要针对患者的主观意识、心电生理指标以及生命体征表现状态展开系统化动态监测,重点关注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干预过程中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在患者发生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理现象条件下,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针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处置环节,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实现最优化的临床治疗转归效果。④液体输入合理控制护理:由于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和全面化的禁食处置干预,因而通常情形下患者的生理机制将会长期维持高水平代谢应答状态,在这一生理条件之下,护士要以患者实际具备的富氮平衡生理状态为基础,为患者动态实时针对基础性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的补液支持工作力度,促进患者的的生理性能量支持条件长期维持良好稳定状态、要结合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为患者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补液支持干预计划。

1.3 临床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针对该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是内科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罹患该类疾病患者,通常具备起病较为危重,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错综复杂,病程发展演化速度较快,临床并发症表现类型较多,以及死亡率水平较高等一系列特点[6-7]。切实做好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处置干预过程,并针对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保障,是确保患者中顺利实现最佳临床治疗和转归效果,游戏提升患者R床延续生存率的主要手段[8]。在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分科结构细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历史背景下,内科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综合性特征呈现了缓慢提神的历史发展趋势,其工作过程中具体涉及的护理服务项目的不断增多,给我国现代临床护理工作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创造和构筑了坚实的背景推动力量[9-10]。

2013年2月―2015年7月,该院针对收治的部分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了内科护理工作模式,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43.3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语

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促进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实现良好的缓解和转归,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柯小娥,马喜娟.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04,2706.

[2] 朱净,张晓义.35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0):2152-2153.

[3] 闫金荣.2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3):137-138.

[4] 袁红霞.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5):187-188.

[5] 茆东芹.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7):612-613.

[6] 王艳.92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51.

[7] 韩娜.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2):31-32.

[8] 沈云志,郭欣,白.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31):5064-5069.

[9] 魏小兵,阚雄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14例临床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8(3):86-88.

第6篇

【关键词】 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88-02

医院感染率是评价医院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除受到治疗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外,与护理工作质量也存在有一定程度上的因果关系[1],目前院内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呼吸科疾病。为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间223例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历资料,现将有关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223例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历资料。其中男115例,女98例;入院时均无感染症状。其中60岁以上141例(63.23%),50-60岁30例(13.45%),50岁以下52例(23.32%);住院天数7-26d(16.5±9.5d)。所选病例入院前均无感染症状,呼吸科疾病感染症状的诊断标准具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执行。

1.2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分析院内感染致呼吸科疾病的病人病历资料,主要分析病人的年龄、护理记录、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或激素应用情况等。

2 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本研究显示,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

2.1 病人自身因素 本研究中,院内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63.23%(141/223)。由于患者自身免疫机能衰退下降,尤其是老年病患的机体组织器官正发生退行性改变,抗病能力差,加之原有疾病的损害,合并院内感染的几率自然远远超过正常人群[2]。同时,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随住院时间增长而明显增高的趋势,住院时间>10d的病人,感染发病率较高。

2.2 引起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本组病例的痰培养结果分离出致病菌株205株,检出率91.93%。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6.50%)、酵母样真菌(14.56%)、肺炎克雷伯菌(12.60%)等。从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以上几类病原菌对于常用抗生素如哌拉西林、氨节西林/棒酸、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均有极强的耐药性。而其他一些临床应用的敏感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尽管抗菌谱较广,但由于价格昂贵,经济性差,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还可能对使用者构成易对神经毒性或肾毒性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低。

2.3 抗生素应用不规范 部分患者抗生素用药时间长,更换频繁,未严格遵循痰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导致患者用药后体内菌群失调,发生院内感染。

2.4 病区空气质量 从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季节分布来看,秋冬季节为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的高发期,同期空气细菌培养结果也提示病原菌含量明显超出其他季节段。由此可推测,病区空气质量与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存在密切关联,秋冬季节病区空气不流畅,会为病原菌传播及交叉污染形成便利条件,致使病人受到病原菌侵袭[3]。

此外,呼吸道侵袭性检查时医护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特别是接触过侵袭性操作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置导管、吸痰等医疗设备或器具也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

3 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减少或杜绝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结合近年来我院护理部对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病例的护理经验,总结出如下护理体会。

首先是要加强高危人群的基础护理措施。对于老年并伴有多种严重内科疾病病人应实施保护性隔离。病区应保持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室温22℃左右,每日定时对病区进行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30min以上,力求保持病室内空气通畅和低病原微生物浓度。嘱病室患者要注意病区清洁环境的维护,禁止随地吐痰,保持个人卫生,出汗、咳痰污染的被褥要做到及时更换、清洗、曝晒消毒。在积极治疗病人原发病的基础上,陪护家属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强病人免疫力,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缩短住院时间[4]。

其次,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临床医师应当严格采用血常规检查、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的用药指导标准,护理人员应遵医嘱指导病人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健康宣教知识中重点强调抗生素用药知识,明确给药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杜绝抗生素误用、滥用的现象[5]。在抗生素选用上应依据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联用,防止病人出现耐药性。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或转归情况,在药物选择、剂量控制方面要及时予以调整。

再次,针对呼吸科疾病病原感染特征,采取并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包括控制流动人员,限制陪护、探访人数及时间,切实做好病区的清洁、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尽可能地切断感染途径。

综上所述,医院内感染是目前各级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护理人员应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预防和控制,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1] 周泽云.呼吸重症监护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0,39(9):1168-1169.

[2] 段美丽,李昂,翁以鑫,等.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22-1424.

[3] 李善华,涂明利.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3):295-296.

第7篇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新病,思想负担较重,认为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关心病人,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4、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4:女,68岁,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剧伴咳血,胸痛明显加重,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肺结核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负性压力,后虽死亡,但在这期间病人恐惧紧张心理明显减轻,减少了临终前期的心理压力。

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5: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对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与人吵架有关,并作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二夭后病人高兴出院。

6、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6: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7、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例7:女,64岁,肾孟肾炎,经治疗已显著进步,但病人已卧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动,凡事由家属或护士帮助完成。根据该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改变了护理级别,让病人下床作适度的活动,并规定每日活动次数和时间,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1 语言性沟通

1.1 劝说开导

《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1.2 交心谈心

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2 非语言性沟通

2.1 移情相制

2.1.1 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还可以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病人听,以解除顾虑。也可以在病区建立病房阅览室,购些书报杂志给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做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组织病人搞些娱乐活动,看看电视等。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1.2 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第8篇

关键词:获得性肺炎;防治及护理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国际上多数报道HAP发病率0.5%~10%,在西方国家居医院感染的第2位至第4位;ICU内发病率15%~20%,其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高达18%~60%,病死率50%[1]。本文探讨了神经内科病区医院获得性肺炎防治及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根据我国1999年中华医学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为诊断标准,45例患者均确诊为HAP,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岁。死亡6例。基础疾病:45例患者中,高血压脑出血21例,脑梗塞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临床表现: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T>38℃,呼吸道分泌物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1.2诱发因素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及肢体功能障碍,2例行气管插管,5例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留置尿管和胃管,且均接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抗菌素治疗。

1.3细菌培养 45例患者做痰细菌培养,同时在患者高热时抽血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4结果 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绝大多数,药敏试验结果:革兰式阴性杆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2防治及护理措施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要求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遵医嘱及时、有效地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时、有效的湿化气道,超声雾化吸入,防止痰液粘稠堵塞气道,必要时及早给予气管切开。同时加强翻身,无特别禁忌的患者给以机械深度排痰,6次/d,持续给以面罩湿化吸氧,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长期卧床、昏迷、生活不能自理或鼻饲患者,加强口腔护理,3次/d。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和帮助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防止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入造成肺炎。需吸痰者正确规范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以防呼吸道黏膜损伤。如无禁忌,给予舒适的半卧位,有利于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从而有效减少反流及误吸。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平卧位比半坐位更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

2.2严格无菌操作 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每例患者所用的一次性物品用后即废弃,病房消毒2次/d,定时通风。护士为患者做治疗时均应手消毒。为患者吸痰时要戴无菌手套,应用无菌吸痰包,吸净气管内的痰液后,更换吸痰管清除口腔、鼻腔的分泌物,吸痰时盘内的物品及时更换,吸痰用来冲管的生理盐水不能超过24 h使用。加强吸氧管理①采用一次性吸氧管。②管道定期消毒。③流量表与湿化瓶衔接处、吸氧管与湿化瓶衔接处,定期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④每日消毒更换湿化瓶和无菌蒸馏水

2.3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防HAP的发生对所有患者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随时警惕HAP的可能发生,特别注意定期检查血常规,痰培养及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剂型。但特别注意抗生素的应用规则,足量治疗特殊抗生素的使用必须,科主任或拥有权限的专科医师经过讨论后方可进行使用,并在病程记录中进行记载。

2.4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多数危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呼吸道有创性操作。王辰等研究发现[2],所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3 d后在气管分泌物中均可检测到格兰阴性杆菌或厌氧菌。所以病房紫外线消毒2次/d,30 min/次,病房减少探视,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患者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更换1~2次/w,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加强各类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对特殊感染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绝大多数年龄偏大,加之昏迷,自身活动受限,身体抵抗力差,容易诱发感染,通过对45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总结出获得性肺炎的诱发因素。

3.1生理性 呼吸系统: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60~70岁发病率为1.5%,超过75岁的发病率3.4%,病死率15%~35%。HAP高发的原因是老年人肺泡变薄肺泡腔扩大,肺弹性回缩力减弱,肺活量降低,咳嗽和反射能力减弱,使滞留在肺内的分泌物和异物增多,易发生感染。

3.2免疫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肺的预防能力差,极易发生肺部感染。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肺部受感染的几率就越大。

3.3合并慢性基础病 老年人常合并慢性基础病,老年人糖尿病容易诱发肺部感染,尤其是血糖未得到控制者,高血糖导致肺部感染或使原有慢性炎症诱发、加重。

3.4长期卧床 卧床是老年HAP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常因多种疾病同时存在,造成终日卧床,长期卧床使原有降低的肺功能更加降低,痰液集聚在肺内引起感染。

3.5营养不良 老年人蛋白质代谢大于合成,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老人食欲减退,唾液消化液减少,胃肠功能降低对各种营养成分吸收力减弱,对蛋白质的吸收趋于停止,这样就造成营养不良而发生肺部感染。总之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绝大多数年龄偏大,加之昏迷,自身活动受限,身体抵抗力差,容易诱发感染。

通过对45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总结出比较合理的防治及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防HAP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