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早产儿护理问题

早产儿护理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1: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早产儿护理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早产儿护理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3-0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指的是胎龄28周-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活产儿[1],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非常低,容易发生感染、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具有高死亡率[2]。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将循证思想纳入护理学科的方法和实践而开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在严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工作,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护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给予循证护理后观察护理疗效,并与常规护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是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体重1150g-2050g,平均体重1550g,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为(31±2)周;治疗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体重1095-2100g,平均体重为1640g,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为(33±2)周。所有早产儿均无心肾脑部的疾病,没有先天畸形,均有自主呼吸微弱、吸吮能力差、进食量低,部分早产儿合并有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低体温等情况。两组早产儿在胎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早产儿进行循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循证护理方法①建立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带领全体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长安排组员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如何解决护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有据可依和有证可循,如果有疑问必须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资深护理专家和新生儿科医生;②详细了解早产儿发育特点;③制定护理常规:所有成员负责患儿护理工作,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共同组织讨论,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保证护理诊断和措施要有据可依、有证可循。通过从期刊数据库等相关文献查找并列出护理工作要点。

122循证护理实践①注意保暖:早产儿由于相对较大的体表面积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中枢发育不全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其棕色脂肪含量少,所以较多见低体温患儿。保暖措施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保持相对恒定,患儿入院后立即进暖箱保暖,按照1次/4h测量体温,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②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较多,早期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其免疫力,但由于患儿吸吮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等疾病,要注意合理喂养。对于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进行微量泵喂养,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③呼吸道管理:早产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给予采取头后仰颈肩部抬高的仰卧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及时清理呼吸道,结合托背或者刺激皮肤的方法可缓解呼吸暂停,无效者进行复苏。④避免感染和出血:早产儿免疫力差,需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治疗和护理[3],必须对患儿的口腔、皮肤、臀部加强护理。早产儿由于缺乏VitK依赖凝血因子而发生出血症,所以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来预防。⑤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所以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

2结果

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要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也逐渐增高。由于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且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或体温异常等问题,而肺透明膜病或窒息、感染等是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早产儿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能和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4],细心呵护,为早产儿提供合理、有效的宫外环境。

循证护理是护理学的新型领域,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有据可依,合理地分析个体差异,提出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解决问题,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循证实践。早产儿的护理对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非常关键,所以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在循证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通过寻找可靠的科学证据来解决疑惑或者困难,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工作中。本次研究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组,减少了感染、呼吸暂停或窒息、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发生,提高了患儿睡眠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维持体温恒定。说明早产儿采取循证护理的正确性,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和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检测结果一系列步骤解决问题[5]。早产儿实施循证护理是综合考虑其自身情况、家属意见、护理人员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成果等因素,所以循证护理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护理和医疗要求。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护患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淑兰,王芳浅谈早产儿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43-344

[2]余桂英,邓云珍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和体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3):35-37

[3]焦阳早产儿护理64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1):227

第2篇

早产儿由于身体器官发育缓慢,免疫力很弱,是发生残障的高危人群。虽然如今早产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其出院后发生疾病的可能性仍然很高[1]。如何提高早产儿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时间的发生率是目前医院早产儿护理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出生的早产儿共96例,将患儿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儿在采取家长参与式护理后效果十分理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共96例,产妇孕周27~35周;孕妇都未有遗传代谢性疾病。所有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男26例,女22例;身体重量1178~1921g,平均(1550.27 231.22)g。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身体重量1186~1976g,平均(1557.02 240.39)g。两组早产儿胎龄、体征、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全程护士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家长参与式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护理方案

由护士长组织家长,制定详细的家长参与式护理方案,并组织所有参与方案的家长和护士进行沟通,将以往发生几率较高或不经常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相应经验并制定出针对性方案。确定责任机制,护理人员要与家长及时进行早产儿情况的交换,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在实施护理前要对早产儿身体进行分析,预估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2)做好家长的护理知识培训

按照制定出的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工作,将早产儿在医院期间的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由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讲师向家长培训早产儿护理的有关知识,例如日常护理、身体状况检查、急救措施等等。

(3)护理内容

护理前仔细检查病床,防止栏杆出现松动,确保病床坚固,若要使用束带,尽量选择宽的棉质束带,并根据患儿不同情况将松紧度调整到合适状态。在对患儿实施药物治疗时,如果是片剂或者冲剂,家长要先将其用温水融化,在给早产儿服用,以免早产儿出现哭闹等过激情绪时引起呛咳。在护理过程中禁止在早产儿身体附近放置尖锐物品,严禁患儿触摸插排、电源等危险物品。给予早产儿拥抱、抚摸等肢体动作前,增进早产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为早产儿播放幼儿音乐。充分了解早产儿身体动作所表现出来的信号,对早产儿各种动作,如排大小便、流口水等要耐心对待。

(4)出院后及时回访

在早产儿出院后,医院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询问护理情况,解答疑难。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主要由护士长以及责任护理人员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活护理、培训教育、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得分越高则护理效果越好。家属满意度应用数字评分法评价,由家属对早产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10分表示非常满意,0分表示不满意,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 ±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第3篇

早产儿是指孕周不足37w的新生儿,生育器官不成熟,生活能力差,影响正常的正常、发育。一旦该过程中出现危险性病症,将危害生命安全[1]。调查报告显示,将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早产儿中,可加快生长、发育速度。为进一步的判定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将我院早产儿的资料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早产儿中挑选120例,按分娩时间分成不同组:干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2例、38例,孕周27~36w,平均(30.2±0.2)w;体重1240~2465g,平均(1856.2±12.2)g;常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3例、37例,孕周28~36w,平均(30.3±0.3)w;体重1242~2468g,平均(1856.4±12.3)g。120例早产儿均不存在遗传性代谢疾病、先天畸形等,且两组早产儿的孕周、体重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方法 临床给予常规组早产儿基础性的护理,如: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制定饮食、环境等措施,叮嘱早产儿父母给予其关心、爱护;干预组早产儿则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包括:①鸟巢式护理:将早产儿放于蓝色绒布上,并将其制成鸟巢形状。当然,该鸟巢夹层需放置高弹力棉,于底层放置水垫。使用前期需将其放于保暖箱中,待温度处于35℃左右后再放置早产儿;②抚触护理:抚触早产儿3次/d,15min/次,抚触前期需用润肤霜湿润双手,并播放轻缓型音乐,用温柔语言和早产儿交流,抚触方法:头部、面部抚触[2]。用双手拇指从早产儿的前额中央部位逐渐滑向两侧,然后再从下颌的中央部分向两侧滑动,使其形成微笑状;双手手掌面从早产儿的前额发际处向下、后滑动,直到到达后发际线,停靠于两耳乳突处,轻轻按压;胸部抚触。双手放于早产儿两侧的肋骨边缘,左手向对侧的方向缓慢滑动,直到到肩部,恢复原样,右手按照同样的方式抚触;背部抚触。将双手平放于早产儿背部,从颈部缓慢向下移动,然后用指间轻轻抚触脊柱的两侧肌肉,从颈部向顶部迂回;上肢抚触。轻轻挤捏上臂、手腕,揉搓肌肉群和相应关节,用双手拇指指腹按照先后顺序抚触拇手指,并提捏手指关节[3];下肢抚触。轻柔抚触早产儿大腿、消退、膝盖等部位,轻柔挤捏大腿至脚踝,然后抚触脚踝、足部;③父母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鼓励早产儿家属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将早产儿包好后放于父母胸前,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心跳,促使其在得到父母照顾的同时,增加父母好感。此外,临床出院前期,护理人员还需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便于促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加快生长、发育速度[4]。

1.3评定项目 评定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并统计临床疾病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4.0的软件处理数据,疾病病发率属于计数资料,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属于计量资料,分别用%、 (x±s)表示,并分别实施χ2、t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和住院时间有区别,P

2.2临床疾病病况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疾病病发率有区别,P

3 讨论

第4篇

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而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提前出生,过早中断在母体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往往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死亡率较高。因此,认真仔细地进行护理和治疗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现将早产儿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早产儿的基础护理

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提倡母婴同室,在满足母婴依恋需要的同时,有利于新生儿神经精神发育及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此外,可采用袋鼠式护理,允许父母进入NICU短时间护理自己的婴儿。

2 早产儿的体温护理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已引起临床的重视。乔萍等[1]对28例低出生体重儿观察后认为,对于低体重的患儿应在4h~12h内将其体温升至正常。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3 早产儿护理及环境

舒适的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俯卧位时早产儿的腹部、四肢紧贴床面,四肢呈蛙状,类似在母亲宫内的姿势,增加了安全感。研究发现,俯卧位不仅可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同时可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食管返流,改善胃肠功能,此外还能促进体重的增长,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病死率[2、3]。鸟巢式护理是目前国内外认可的照顾性护理方式,即予患儿侧卧位或用叠圆的毛巾环绕患儿,让其舒适地躺卧,犹如在母亲的子宫,安全而舒适,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使早产儿体重增加快,体温波动少,促进胃肠消化,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4]。有研究报道,鸟巢式护理患儿在精神状态、维持正常肤色、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可避免因长时间缺乏支持及身体过度外展导致的并发症[5]。

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把灯光调暗或遮盖暖箱,减少噪音、光线、疼痛的刺激。近来研究显示,音乐疗法可调节早产儿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并显著降低早产儿的哭闹频率,缩短哭闹的持续时间[6]。

4 早产儿的早期喂养

喂养对促进早产儿的发育、增强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喂乳量应根据消化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越短,并根据喂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及体重增长情况及时调整[7]。首先提倡母乳喂养,奶汁首选母乳,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其渗透压不超过460mOsm/L[8]。吸吮力差的患儿可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机会;对于有一定吸吮力,但又不能满足营养需要的患儿,可间歇胃管喂养;体重

在患儿尚未耐受经口喂养、实施侵入性操作前或哭吵时,可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其吸空的橡皮,每日吸吮8次~10次,每次吸吮5min~10min;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每次喂奶前30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5min[9]。元冬梅[10]报道采用非营养性吸吮给早产儿造成视觉、感觉的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促进胎粪排泄,减少食管返流等并发症。

5 早产儿的呼吸护理

早产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及青紫;同时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黏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梗阻;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用1%碳酸氢钠液洗胃,防止羊水吸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造成吸入;经常更换卧位,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增加动脉血氧分压,胃肠功能也随之改善;每天湿化呼吸道,翻身拍背,使其分泌物稀释有利于排出。早产儿生后6h内必须严密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如需氧疗,应在严密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吸氧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临床资料证实长时间吸入60%的氧可带来新生儿肺损伤,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水肿及视网膜病变。

6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抵抗力差,易继发感染,因而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工作,早产儿用品一律消毒和高压灭菌后使用,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皮肤黏膜、眼部、口腔及脐部护理。

7 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与发育支持

发展性照顾是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中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如温度、声、光、等,较常规的护理更人性化和个体化[11]。发展性照顾可使早产儿能够适应环境的刺激,体重增长明显、生存能力增强、并发症减少,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12]。

抚触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早产儿要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抚触,且保证其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在两次喂奶之间、沐浴前后、睡觉之前进行抚触。新生儿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随之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胎便的尽早排尽,更利于早产儿吸收更多的营养。近来研究发现,将抚触及音乐疗法结合能使早产儿的体重、吃奶量、睡眠时间增加,住院时间缩短,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并对早产儿日后的生理、心理上的成长有积极影响[13]。

8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尤其是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和面对面注视。我们鼓励父母对新生儿采用“袋鼠式喂养”。袋鼠式护理指当患儿达到2000g、生命体征稳定时,将患儿抱出暖箱,父母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前胸,患儿趴在其胸腹部进行皮肤接触。患儿清醒时让其与父母进行目光交流,每天1次~2次,每次5min~10min。袋鼠式护理提供了亲子间皮肤接触的机会,使早产儿的身高、头围较快增长,培养母子感情,对早产儿及产妇均有很大益处[16]。此外,应对产妇和陪护人员宣传指导喂养知识,强化指导正确的护理方法和一般消毒知识,让母亲参与到早产儿的诊治、护理中来,增强其护理婴儿的信心[17]。

9 做好随访,发现问题早期干预

患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8]。发放随访卡,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告知家长定期来院检查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应教会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按时添加辅助食品,指导家长从早产儿出院后1周~2周开始进行视听、感知、语言等综合感觉刺激的训练;患儿体质量达到2500g时,可让患儿进行新生儿游泳,每日1次~2次,每次5min~10min[19];学会新生儿抚触,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发现问题及时矫治 [20]。

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其生活质量状况低下,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降低早产儿死亡率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医护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应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体重稳定增长,尽快出暖箱,减少家属的经济负担,最终改善早产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乔萍,严越秀,梁星群.极低出生体重儿28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6):262-264

[2] 杨春风,阙秋萍.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39-40。

[3] 梁丽清,谢映梅.不同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158。

[4] 张丽新,王爱兰,李.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黄疸指数影响的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8,29(2):246

[5] 黄凤莉,李素香,李庆霞.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141

[6] Keith DR, Russell K, Weaver BS. The effects of music listening on inconsolable crying in premature infants[J]. J Music Ther. 2009;46(3):191-203

[7] 张洪.19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J].医药杂志,2009,30(2):65-66

[8] 黄景莲.45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729-730

[9] 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10] 元冬梅.早产儿的喂养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08,8(15):50-51

[11] 钱颖波.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C):241

[12] 毛苑兰.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26-27

[13] 苏海瑕,赵婵.抚触和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6):742-743

[14] 邵美仙,梁建红,陈金爱,梁婷.抚触配合鸟巢改良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6(8):19-20

[15] 李晶,李飞.早产低体质量儿的体温管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7,14(6):28-30

[16] Ahn HY, Lee J, Shin HJ. Kangaroo care on premature infant growth and maternal attachment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South Korea [J]. J Trop Pediatr. 2010; 56(5):342-4

[17] 石安文.33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21):123-124

[18] Cervasio K. The role of the pediatric home healthcare nurse [J]. Home Healthc Nurse. 2010; 28(7):424-31

第5篇

【关键词】 早产儿;舒适护理;新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90-01

早产儿也被人们称之为“体弱儿”,早产儿胎龄一般在30周左右,他们的身体都有各种缺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造成早产儿生存率低下的因素主要有:错误的摆位和触摸、环境改变、医疗护理干预措施等。据统计,在我们国家早产儿出生率占新生儿中的4%。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环境改变,会增强早产儿的不舒适感,导致早产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身心上的问题,使早产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1]。

1 舒适护理的具体涵义

舒适护理具有整体性、个体性以及创造性等,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高的境界,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2]。

2 早产儿不舒适的因素

早产儿不舒适的因素,具体如下①由于新生儿刚从母亲子宫中娩出,外界的声音、光源、温度、疼痛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早生儿的心理状态,他们会一时适应不过来。虽然新生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他们会用表情或者不吃东西等行为来传达心理的不舒适。②早产儿出生后,不能时刻在母亲的怀抱里,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措施。他们生理各方面难免会出现各种疼痛和不舒适感,比如:不舒适、喂养不舒适以及手术不舒适等。③胎儿在子宫里面,被温暖的羊水、胎盘以及子宫组织所包围。出生以后,被放置在暖箱或者在床上,四肢有时候没有完全包裹好,特别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四肢,所以早产儿会失去安全感和舒适感。同时,他们由于长时间仰卧位,导致其畸形的可能性也比较大。④在喂养方面,为了保证早产儿拥有更足够的营养成分,需要母乳喂养。可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差,甚至没有力气吸吮母乳。由于采取胃肠道外营养措施,所以早产儿的母乳喂养会延后[3]。⑤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比较舒适,光线和声音的刺激不大,有母亲的心跳陪伴。所以胎儿在子宫内会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但是新生儿病房环境中,声音嘈杂、光线刺眼,会带给他们极大的不舒适。

3 早产儿舒适护理的新进展

3.1 “鸟巢”护理 “鸟巢”护理在全球早产儿发展性照顾中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因为“鸟巢”为早产儿营造了一个类似宫内的舒适环境,其中的温度适中、光线柔和、感觉柔软,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正常范围。特别是“鸟巢”会给予早产儿全身按摩和抚触,会让他们适应脱离母体后的环境,也拥有充分的安全感。医学界的报道中,对120例早产儿进行舒适护理,发现接受舒适护理的患儿在进奶量和体质增长方面都胜于没有接受护理措施的婴儿,体温没有出现异常、皮肤也没有遭到伤害、并且住院天数缩短很多。

3.2 环境护理 根据医学报道,环境护理有利于早产儿的身心发展,保证喂养效果、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减少了辅助呼吸、减少住院时间等[4]。环境护理具体如下①减少噪音影响:在医院中暖箱、报警器、电话及工作人员所发出来的声音,都会影响到患儿的舒适感。有专家提出,应该安装噪音评估系统,同时声音的限制应维持在58dB左右,特别是暖箱内的噪音。不但需要控制噪音,还需要使所有医护人员充分认识控制噪音的重要性,并且从自身方面来降低噪音水平。②调节周期变化的光线:有文献报道,为80名住院的低出生体重儿提供周期变化的光线措施[5]。在两周后观察,发现接受护理措施的患儿体质量以及血氧饱和度都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心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接受了周期变化光线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在出院后的一个星期,白天的活动比夜间活动多。而没有接受周期变化光线护理的对照组早产儿在出院后的一个月白天的活动率才达到治疗组刚出院时的水平,治疗组患儿的白天的活动率明显高于夜间活动率。这充分证明,周期变化的光线可以科学调整早产儿生物节律。我们可以通过遮盖暖箱或睡床的调节方式,为提供给早产儿适度的光线。

3.3 袋鼠护理 袋鼠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亲以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与患儿的皮肤直接接触,将早产儿直立式贴在母亲的胸口,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袋鼠护理的照护方式的优势在于保持温度平衡和婴儿的心理平衡、减少哭闹次数、提高婴儿体质量,另外减少暖箱噪音给早产儿带来的影响等。观察新生儿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发现袋鼠护理的婴儿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安然入睡,心率非常平稳。

3.4 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 在早产儿的治疗当中,首先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肠胃的新陈代谢功能,这样才能为他们供应充足的营养成分,促进肠胃的正常发育。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吮吸和吞咽功能、消化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喂养期间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可见在喂养的过程中,就是要从出生体质量开始抓起,从早期的少量开始喂养,这是一个需要精力的过程。李英姿等人对90例早产儿实现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方法[6]:婴儿出生1天后就开始进行持续喂养,每天向他们灌输微量的奶液和营养物质。每两个半小时就从胃管的注入8mk/kg的奶量,并且了解婴儿的实际情况,每次都适当地增减,当婴儿可以适应18mk/kg的奶量,就将之前两个半小时改为三个半小时一次。经过观察,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非常符合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理特征,利用提高患儿的肠胃吸收能力,维持他们的正常生长,减少静脉营养和住院的时间,患儿病发病少等,安全有效,值得推广[7]。

3.5 小结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出生时身体非常虚弱,各种疾病繁多,喂养非常困难,各方面的身体功能非常低下,它们的体重都没有超过1500克。早产儿属于高危儿,所以更需要舒适的护理措施,为他们提供类似母亲子宫的环境。所以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必须尽力他们营造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育[8]。但是我们国家早产儿的舒适护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医疗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采取各种科学措施,拓展舒适护理研究以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效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早产儿护理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时富芝.新生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12,21(02):309-312.

[2] 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9,07(15):40-41.

[3] 王岐英.新生儿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12B):40-41.

[4]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10):493-500.

[5] 郑惠珍.生儿的心理护理指导[J].职业与健康,2010,21(12):2084-2085.

[6] 彭娘慧.探讨光线照度对早产儿生理指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15(03):333-43.

第6篇

【关键词】 早产儿 急救 护理措施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47cm的活产新生儿。胎龄越体重越轻、身长越短,死亡率越高。因此,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早产儿实施细护理,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才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现将临床工作中总结的急救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注意保暖

保暖是抢救早产儿的关键,因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热,新陈代谢低,肌肉活动少,所以体温低;另外汗腺发育不良,散热困难容易产生高热,体温过高或过低,对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直接关系。早产儿室内温度要求保持24℃,晨间护理时可增加到27-28℃,相对湿度维持在35-65%之间,体重<2000g的患儿,放在暖箱内保暖,箱温根据患儿的体重多少、胎龄、出生天数调节,使用暖箱时2小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记录,以便早产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尽量在暖箱中操作,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2 吸氧要适宜

给氧浓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因高氧或低氧对患儿危害都很大,高氧可使红细胞破坏而致生理性黄疸加重,低氧可造成心动过速,颅内出血。有青紫时可于喂奶前后吸氧0.5-1小时。

3 预防感染

早产儿皮肤薄嫩,任何小的皮肤破损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再加上早产儿机体免疫力低,因此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护理尤为重要,保证一人一物一消毒,暖箱1周更换1次进行彻底终末消毒,严格限制参加人员的数量,做好物品、器械、空气、地面和手的消毒,预防为主,接触早产儿前后均应卷袖过肘用洗手液洗手,任何操作都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于患有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先天性传染病等应分别放置于隔离间,专人护理,用物分别放置,及时做好用物消毒管理工作。在护理时要经常观察静脉留置针部位有无红肿,一般静脉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早产儿更容易发生鹅口疮、皮肤感染,基础护理一定要到位,发现感染情况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感染及支持疗法。

4 急救

侧卧位,头部不垫枕头并经常更换,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有利于粘液及分泌物流出,如有粘液梗塞呼吸道时,要先用纱布擦口鼻粘液,用胃管吸出口鼻及咽部分泌物,再行人工呼吸,以防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同时遵医嘱及时应用复苏药物。

5 合理喂养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手段之一,要求提早喂养,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及时保证热量的供给时十分重要的,出生后4小时可试喂糖水,如胎龄较大、吸吮力好可直接用奶瓶喂养。胎龄32周、咽反射不良、吸吮力弱或无吸吮力患儿,用管饲法。鼻饲可以鲜母乳为首选,如条件不允许可用早产儿奶粉,要求少量多次喂养,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病情稳定时,可把患儿的手放在嘴边,以自我安慰,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

6 加强病情观察

工作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护理早产儿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掌握滴速,以免引起肺水肿而加重病情,除外常规的生命体征观察,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大便情况。一旦发现呼吸表浅、不规律、面色苍白、窒息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并进行抢救。

7 皮肤护理

早产儿的皮肤护理很重要,婴儿出生后如体温正常4小时后,可用温水清洗皮肤,衣服要选择柔软的棉布,因早产儿皮肤薄嫩,很容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每次换尿布时用温水冲洗后,涂擦油膏保护皮肤。

8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消毒隔离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禁止家属及其他非工作人员探视,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

9 呼吸道管理

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容易发生呼吸暂停及青紫;咳嗽反射弱,粘液不容易咳出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梗阻,根据以上特点,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更换在喂奶间隙病情稳定的早产儿采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每天湿化气道,翻身叩背,使其分泌物稀释有利于排出。

第7篇

凡胎龄满28周以上,不足37周,体重<2500g的新生儿,应称为早产儿。我国早产儿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5%~10%,美国7.1%~17.9%,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12.7%~20.8%。Kdrda认为75%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且早产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出生时常伴随其他疾病,所以早产儿的护理非常重要,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现将对早产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收治多例早产儿,除几例因愈后极差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基本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体温的适中温度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①体重<2000g 85例,尽早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体重≥2000g 38例,在箱外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③病情较重者,体温<35.5℃ 10例,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并将塑料保鲜膜罩在辐射床上,以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

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故凡具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应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应专用早产儿配方奶为好。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一般在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无呕吐给予牛奶喂服。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新进展

加强环境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疼痛的刺激等。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祛除胶布、电极等黏贴物时应使用祛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促进智力及生长发育的护理: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治愈后其智力及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低,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为早产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概念的抚触术除了其医疗功能外,在早产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促进婴儿智力及生长的健康发育。在患儿恢复期开展婴儿抚触,3次/日,每次15分钟,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并将这一技术仔细传授给患儿家长,并坚持每个月随防1次。婴儿抚触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1~2次/日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前向其父母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体温监测,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监测体重,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查体及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知识,神经精神发育指导,保证出院后小儿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93.

2 潘丽晖,张苏坚.早产儿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07.

3 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4 张教花,张秀芹.极低体重儿的重症监护[J].护理研究,2004,18(3):511.

第8篇

【关键词】 早产;窒息;复苏;护理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进步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新生儿窒息规范复苏方法的推广应用,使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1],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的观察护理,影响窒息复苏的效果及早产儿的康复,生后5 分钟及10 分钟评分有助于判断复苏效果和预后。我院新生儿科NICU病房,2006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共收治早产儿窒息患儿768 例,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我院共收治早产儿768 例。病例选择标准:①胎龄<37 W,②出生体重<2500 g,③出生1 分钟Apgar评分<7 分,④复苏后存在心、脑、肾、肺等脏器功能受损者。其中男412 例,女356 例,胎龄<28 W,4 例;28~32 W,213 例;32~36 W,457 例;36 W以上94 例。出生体重<1000 g 11 例;1000~1499 g,564 例;1500~2500 g,193 例。

1.2 方法

对所有早产儿窒息患儿生后立即给予新生儿复苏。①复苏程序:A畅通气道B建立呼吸C恢复循环D药物应用E环境与评估。②复苏后监护:监护内容为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③家庭支持:耐心细致解答病情,告诉家长患儿目前情况和可能的预后,帮助家长树立信心、促进父母角色的转变。

1.3 结果

768 例早产儿窒息患儿治愈684 例,好转49 例,未愈23 例,死亡12 例,治愈率89.06%(684/768)。其中新生儿脑卒中2 例,后死亡,放弃治疗23 例。

2 观察与护理

2.1 体温监测及护理

《2005小儿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应预防和积极处理过高体温,避免体温过高对于复苏新生儿尤为重要[2]。但是早产儿体温过低又易引起硬肿症。因此,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根据早产儿胎龄和体温情况,将箱温调至适中温度,相对湿度为55~65%。护士应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患儿体温未正常前应每小时监测一次,正常后可每4 小时测一次。

2.2 呼吸监测及护理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呼吸评分和呼吸次数对复苏后的观察有一定帮助。初生12 小时内每4 小时评一次,以后24 小时内每8 小时评一次,最后在出生后48 小时再评一次。二次评到8 分以上可停止再评,预后良好。假使呼吸次数有增无减,并出现呼吸困难则要考虑有无气胸。如窒息儿呼吸已接近正常而二天后有加快者,常是继发肺炎的征兆。若反复呼吸暂停,遵医嘱可用氨茶碱,以兴奋心、脑、扩张血管和利尿。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供氧勿常规使用,在发生呼吸困难和青紫时才给予。吸入氧浓度与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和用氧方法而定。一般氧浓度以30%-40%为宜,维持血氧饱和度90~95%,PaO2 60~80 mmHg为安全。

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或早产儿视网膜病,导致严重后果。待呼吸平稳,皮色转红半小时后可停止给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当喉有痰鸣音,呼吸时声音粗糙,呼吸停顿或有呕吐,均应用一次性吸管吸引。同时经常更换,以防止发生肺炎。护士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血糖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预防氧疗并发症。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心音、面色及末梢循环情况。

2.3 消化功能的监测和喂养

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吞咽反射弱,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常出现喂养困难、胃潴留、呕吐、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喂养不耐受者,多次喂奶有呕吐、腹胀或咖啡样物。要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对于早产儿的喂养,目前主张早期从逐量逐逐步增加到足量的喂养方法。 第一次经口喂消毒过的水,如吸吮吞咽无问题,可给予糖水,以后给奶。如有吸吮、吞咽、呼吸动作不协调、胃排空延迟等可用管饲法。对早产儿亦强调生母母乳喂养。早产儿喂养按日龄及接受情况而变动。第一日总量(水和奶)可60~90ml/kg。体重大于2000 g者,每4 小时喂一次;1501~2000 g者每3 小时喂一次;1000~1500 g者,每2 小时喂一次,小于1000 g者主要靠静脉营养。但亦宜试喂,可每2~4 小时给0.5~1 ml母乳,让其逐步适应。如为管饲者,饲前先进行抽吸。如吸出的量小于上次奶量的10%者,可回注,否则,应在再注入量中减去此量,方案要再议。在静脉营养期间,宜经常行非营养性吸吮训练(无孔橡皮),及早过渡到经胃肠喂养,并降低静脉营养的并发症。黄疸期间患儿吸吮无力、纳差,护士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果患儿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每天要详细记录出入量,以便制定出更适合患儿的喂养方案。

2.4 防止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有可能影响其脑部正常生长发育及功能。根据《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全血血糖<2.2 mmol/L为新生儿低血糖;>7.0 mmol/L为新生儿高血糖[3]。监测血糖每天4 次使其保持在2.6~6.4 mmol/L之间,如有异常,须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5 脑水肿的监测

复苏后常见的脑损害为脑水肿,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抽搐及抽搐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监测患儿意识、瞳孔、血压的变化,及早发现和防止脑死亡的过程。临床上一旦颅内压增高症控制不佳,很容易发生新生儿脑卒中即新生儿大脑动脉梗死,以右侧大脑中动脉多见。本科室也有2例脑卒中发生,预后不佳。

2.6 内环境监测

进行pH监测、预防酸碱失衡。监护室应严格记录小儿体重、腹围、前囟张力、尿量、肌张力、反应状况及一般情况,及早发现不良状况向医生报告,以便早期处理。

2.7 循环功能的护理

复苏后患儿常有心功能减退,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应持续心电监护,护士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心电图、血电解质等变化。

2.8 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为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国外,早产儿感染引起败血症的发生率比足月儿高3~10 倍[4]。须做好早产儿室及暖箱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每日定时通风,空气消毒机消毒。要定时更换氧气湿化瓶、吸引器、水瓶、暖箱水槽中的水,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前后须用快速手消毒剂,护理人员按期做鼻咽拭子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加强早产儿皮肤、脐部、臀部及口腔的护理。早产儿中有感染者宜及时治疗,有传染病者及时隔离,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7:131-133.

[2] 王春亭,王可富.现代重症抢救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6-87.